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日本熱銷35萬本!!
成熟可用語彙中的芳郁兩個字替代,
時間,能培育一個人的品質,讓人嗅之難忘。
人都會變老。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有人覺得人生有趣、有人卻一味地感到不滿不平。這兩種人有何不同?
針對人生,日本長青女作家曾野綾子提出如何活出自己、如何才可謂之成熟的珠璣之言:「即使是憎惡的對象,也能從他身上有所學習」、「只做正確之事無法生存」、「放棄,也是一種成熟」、「理解『再努力,也有無法解決的事』」、「人無法理解他人」、「人心是矛盾的 」、「沒人能正確地評價」等。
本書獻給正在追尋自我、想要看清自己以及決定自己成熟人生的你。
許多人隨著年紀增長,內心卻感到矛盾或是不充實,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年齡應有的「成熟」。曾野綾子認為,「只為自己好,就好」的想法,無法讓人成為成熟的大人。一個人是否成熟,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就可看出。另外也提到「放棄,也是一種成熟」,只要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對自己問心無愧,當選擇「放棄」是唯一的一條路時,「乾脆地放棄」其實就是成熟的表現。
曾野綾子藉由全書十八篇內容,透過自身長年以來的人生體悟,闡述她所認為的「成熟」—成熟的人應有的表現及態度。文中不僅可以讀出曾野綾子對於人生及世事獨到的見解,更可一窺曾野綾子獨有的人生哲學。書中也依據各篇主題,分成三至四節文章一一闡述。只要細細品味,自可從中讀出屬於曾野綾子獨有的哲理與智慧。
【名家推薦】
林水福(南臺科技大學教授)
歐晉德(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劉振忠(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曾大福(野人出版發行人)
目錄
推薦序 一本提昇正能量的書籍 林水福
推薦序 體會寬容,用包容心看待人生 歐晉德
第一篇 只做正確之事無法生存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
人心是矛盾的
因選擇惡而後悔的人生,也很有趣
第二篇 理解「再努力,也有無法解決的事」
真有不曾祈禱過的人嗎?
「能讓人安心的社會」,是一種幻想
世事難料
第三篇 「希望自己更受尊敬」的想法,會造成自己與他人的不幸
將「自己不幸的原因歸咎他人」,是不幸的
無法被取代的位置
不成熟的老人
第四篇 能持續珍愛親人嗎?
即使是憎惡的對象,也能從他身上學習
世上有趣且複雜的是「人」
能接受對方的惡運嗎?
第五篇 在「利他」的會話裡,隱藏著幸福
晚年為獲得幸福的必要之事
裝滿幸福的一公尺大紙箱
迎接臨終階段的老人,心是柔軟的
第六篇 別以為「行使權利是理所當然」
遺漏了「謝謝」的會話
能從社會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立場嗎?
顧慮,這個語彙所表達的美學
第七篇 品格者的共通之處
不要直接說出心裡所想的話
日語說錯,卻毫不在乎的大人們
心胸開放,但保持距離的說話方式
第八篇 懂得分辨「人生充滿了各種難題」
隨年齡而變通是美事
建議「別提生病這件事」
意識到自己不如別人,人會變得謙虛
第九篇 「只要自己好,就好」的想法,無法讓人成為成熟的大人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驕傲
透過語言,表現人的內在
對虛懷若谷的人,人們願意告知寶貴的資訊
第十篇 任何人都有苦到無法努力的時候
任何工作都有不安與恐怖
努力未必能回報
放棄,也是一種成熟
第十一篇 分辨沉默與談話
能在眾人環視下完成工作嗎?
象徵友情的行為
比酒更讓靈魂迷醉的談話
第十二篇 「真正的大人」不會製造敵人
職業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
每個人都是一只「有裂縫的碗」
欠缺想像力招致的混亂
第十三篇 穿衣服,是為了明確感受自己的存在感
穿破牛仔褲是幼稚的證明
用顏色能表現的事
「不顯眼」是怯懦的態度
第十四篇 為了不迷失
製作廣告的態度
藏在利己文章裡的「強迫」
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嗎?
第十五篇 人無法理解他人
艱困中潛藏有趣
最好別奢望回報
沒人能正確地評價
第十六篇 寬以待己,百害而無一利
就算技藝不精湛的人,也能生存的世界
任非人道之事橫行的運動界,不可思議
為何不自覺已退化的老人增加了
第十七篇 人如何決定自己的人生
稱為「貴婦人」的白樺
人生不到最後關頭,勝負難分
接受「破碎人生」的心理準備
第十八篇 理解人不純粹的本質
沒有全都是好事的人生,也沒有盡然壞事的人生
沒人能測量出幸福的精準度
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內文試閱
第一篇 只做正確之事無法生存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無力自救,就無法生存。無論遇到什麼樣險惡的遭遇,一定要找到讓自己生存下去的要素。
打個比方,生病住院是倒霉事,但可換個念頭想:「這或許也是我一生中必要的體驗和時間。」日前,我的作家朋友腳斷入院,未料竟然在住院期間完成了一部精彩的文學評論。
朋友表示,他原本是個懶人,若不是腳斷了,早該完成的作品還寫不完呢。因為受了傷無法走路,終於得到空檔把作品完成了。
「真是如此啊……」,我心有戚戚焉。當然,若平日沒做準備,即便突然間斷了腳,終究寫不出那樣精彩的評傳,她平日就在準備了。
我也切身體會上了年紀的意義。當然,不到我這般年紀也是可以體悟的。話說回來,三十多歲與二十多歲畢竟不一樣,而四十多歲和三十多歲也不相同。隨著年齡,體力在各方面都會明顯降低。然而,活得愈久,普遍都能累積相當的知識與智慧;另一方面,由於活得夠久,在理性方面總有所進化。我與一般人一樣,深刻感受到這一點。由於我已年屆八十,是四十的兩倍,因此,實際感受到自己持有的記憶與體驗的積蓄,並不令人意外。
老實說,我很難以讀書人自居。由於累積的知識不多,其實還差人一等。若要找個藉詞推拖,畢竟我是個重度近視者。
過去,主治眼科的醫師告訴我,我的眼睛有如蠟燭,可能會有燃盡的一天。所以他希望我在眼盲以前,好好思考該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
後來,我選擇了如何延長眼睛的生命,而非因蠟燭將熄而加速讀書。人老了未上天國,若連眼睛都瞎了,豈不給家人增添麻煩?如果眼前桌上的食物都看不見,家人就得一一照料我的飲食了。思及此,決定妥善珍視眼力,期許自己無論活到幾歲,至少吃飯和入浴都能自己來。
基於前述理由,我終究沒能成為自己期待的讀書家。但另一方面,我常出國旅行,也在社會上露臉。對於自己已活到這把年紀,有時還會感到吃驚呢。讀到某些新聞時,就會發覺自己因親身的體驗,已累積了許多可以談論與其相關的話題。
可惜,我累積的大多都是無趣的知識。我不曾弄清楚偉大學問上的理論。即便如此,我仍約略可依自己的體驗與感覺,面對那些事物。因此還可算是個幸福之人。
如此這般,我在自己的「體驗袋」而非「福袋」中,塞進了許多如垃圾般的知識與記憶。我終於看清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世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許多時候,兩種元素經常是兼具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完全僅止於善的行為,或完全是惡的結果,這兩種事是相當稀有的。如果有人以那樣的方式和見解過活,我想,自己勢必無法與這種人成為好朋友。
人心是矛盾的
每個人都知道,善,是有益的。如果善人多,小偷會變少,也不會有殺人犯。如此一來,警官人數遞減,市民們也能過安穩的生活。
我曾接受紐西蘭政府的招待,前往該國參訪。那個國家超乎傳聞的,是個行止端莊之國。社會基礎設備完備、環境乾淨整潔,她的平等堪稱是具有自由主義式的社會主義。近來,紐西蘭被列為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國家之一,得以名列前茅,想來理所當然。
在紐西蘭,無論哪個城市都排列著佔地面積相近的漂亮住宅。既沒有特別豪華的宅邸,也看不到貧窮傾頹的房子。在佔地約一千平方公尺的土地上,有前、後院。前院栽種繁花,後院則培植數株果樹,此外也備有寬闊的曬衣場。
我問紐西蘭人:「在這個地方,一天大約要給園丁多少工錢呢?」
得到的回答,多是這邊的人家幾乎不請園丁幫忙。
我接著問:「不過,大宅院總需要園丁協助整理吧。」
對方回答:「啊,在這個國家,我們沒有特別大的住宅。每一戶的規模都如您現在見到的那般大小。」
「不過,如果是高官的宅邸、社長住的宅邸,沒有例外的嗎……?」
「沒有例外。畢竟一家之主能照顧的草皮面積、能照顧後院果樹的程度,大約都是相同的。所以沒有哪一戶人家的院子特別大。」
原來如此,我聽懂了。當然,每戶人家的主人或多或少有能力上的差別。對於園藝工作,總有感興趣的個性與徹底討厭的個性。不過,無論男主人從事勞動或知性工作,只要用相同的機器割草,花費的功夫大致都是一樣的。因此,不論是從事什麼職種的人,大家都住在面積幾乎一樣的房子裡。
當時,我詢問了幫傭的薪水。由於全國沒有人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行情。
由於沒有這種職業,任誰都是自食其力,不假手他人。這樣的生活態度實際上很理所當然。若想增加人手,看來只能像阿米希人(譯註:Amish,居住美國賓洲中西部及加拿大安大略的德裔移民。是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中的一個信徒分支,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備,堅持過簡樸生活聞名)那樣,生很多孩子。然後讓男孩從事田野勞動和做工;讓女孩學習做菜、洗濯、編織、裁縫。這樣才能確保家庭裡的勞動力。
歲月如梭,訪問紐西蘭一事已過了幾十年,我無從得知現在紐西蘭的生活方式是否改變。不過,這般秉持極為公平的民主主義制度,獲得了全世界的支持,想來應該沒有改變吧。
在紐西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間小道旁有許多「老實人店家」。附近的農民將橘子、蕪菁、自己栽培的水果放在沿著小路邊擺設的桌上銷售,註明價錢。路過的客人可以隨意自取想買的農產品,將菜錢放進桌上備妥的盤子後,即可離去。如果支付的紙鈔面額略多,則自己從盤中換取零錢即可。原來如此,若不是因為整個社會中都是老實人,這種無人的小攤子就不會存在了。
在紐西蘭,我曾聽過把提包遺忘在站前灌木林裡的人,一週後仍找得到的事。日本也常聽聞類似拾金不昧的事例。例如,被遺忘在公共廁所的提包在一個小時後仍在原地,或已被送到警察局。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紐西蘭更完美,人民更老實。
只不過,世界上每個國家的水準並非都是如此。
直到現在,日本這個國家最讓我感動的是,擺在鄉間農協(譯註:農業協同組合)沒什麼人的辦公室前的自動販賣機,即使到了半夜也沒有人會偷。當然,販賣機上裝了警報器,但在其他許多國家,沒有小偷會放過這種「寶山」。只要偷到一台,等於同時獲得了現金、飲料和機器。想必會成群結黨,合力偷走。
招待外國媒體,讓其見識到完美且具備道德感的國家形象,紐西蘭政府的苦心可以理解。這個國家實已具備讓世界其他國家仿效的理想型態。
但是我想表明,在我內心,有五%或一○%的部分,覺得這個國家好無趣。先聲明,我厭惡小偷,也嫌憎身份地位不平等的社會。只不過,原本就充滿矛盾的人心裡,一定有並非如此的部分。
現在,日本很流行韓國的電視劇。我也是藉由這些戲劇,理解那些被製作出來的歷史物品。雖然我不知道演員的名字,卻覺得韓劇的服飾鮮豔美麗、大型道具氣派,而演出者清一色都是美女。不僅如此,故事情節高潮迭起,堪稱波瀾萬丈。封建思想導致戀愛受阻,情人被迫離別……劇情明快又不無聊。
樂於活在公平、幸福、順遂當中,是人的本性。但我也相信,人的內心有一部分並非如此。換句話說,明知是不公平所致,有時也會愛上非比尋常的奢華生活或家世不同的悲傷戀情。
因選擇惡而後悔的人生,也很有趣
後來,我就沒再去紐西蘭了。主因是沒特別的要事,外加紐西蘭太過清靜,缺乏惡的誘惑,沒興趣。
別誤會了。這並不表示我喜歡去賭博猖獗、色情行業發達的國家。每逢週日,紐西蘭的所有店家都會打烊,因此人們都會在中午以前赴教會,唯一會開門的只有教堂了。下午也是如此,劇場、電影院似乎都休息,而鄉下市鎮也沒那種娛樂設施,所以大家都到戶外野餐,亦或與早上在教堂見面的鄰居們聚會。雖然我的個性彆扭,但在這種封閉式的社會中,我更難生存。
世間充滿了矛盾。並非什麼都好就一切安好。凡事有好有壞,留下讓人從中選擇的自由,也不算壞事。
至少,在社會的架構裡,無妨遺留些許讓人可做小惡的空間。基於自由意志,選擇惡之後開始後悔,懊惱自己一開始沒做出聰明的選擇等,留有這般的自由也不錯。
英文有個詞叫「Wonderful」,意思是「好極了」。通常使用在「棒透了」或「令人感動」的情況上。事實上,這個語彙背後還有一種微妙的意涵,即是事情的發展「比預期的好很多」。
人類的想像力就某個角度而言,其實是很貧乏的。從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地震的災民口中就可探出一二。許多人都說,這次海嘯的高度真是「超乎想像地」高。
如果這句話是東京電力公司的相關人員為逃避責任而說的,我會很不愉快。不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電視上出現「超乎想像」的這個詞竟然出自當地人之口。我只能說那是「當事者」毫無掩飾的感情表現了。
一般說來,村莊裡通常留有傳承自昔日的傳聞。例如,安政時期(譯註:一八五四年∼一八六○年)鬧旱災,敞流在村莊的河川完全乾涸;明治時期一個稱為鼻的山岬上的岩石崩毀等,這些都是長年傳承的傳聞。然而非關傳聞,這次這種「超乎想像」的災害,就是所謂的人生。
英文的「Wonderful」,其實也是「Full of Wonder」之意。直譯的話,是讓人感到萬分驚喜的意思。基本上,「好極了」也有「想像之外」的意思。如果事情如預測的進行,那可能未必是「Wonderful」了。
令人萬分驚喜,蘊含「好極了」的概念。這是一種宗教性的解釋。承認神是存在的人的想法,我不會持反對意見。因為,神究竟是否存在,沒有人能夠證明。
我的看法是,雖無法保證神是存在的,但相對地,也無法保證神不存在。
不願承認神是存在的,通常是因為一般認為神的品性遠超過凡人的品性。但是,如果我們在死後真的見到了神,卻仍堅持神不存在,那就很尷尬了。這就像公司的職員們一邊大量喝酒、抽菸,一邊謾罵社長「什麼社長呀,簡直是個大蠢蛋」的瞬間,社長真的出現眼前一樣的尷尬。因此,我敢打賭神是存在的。神與凡人之不同(觸及這種大的命題,委實不該是我這種不懂神學者所該為)在於,神能夠做出正確的預測,而人的眼睛是昏花不明的。人雖然也想預測,但終究無法做到。
相對於此,神有能力在人身上依序地實踐計畫。因此,神賜予世間一種驚喜與幸福,讓「無法預測到的好事發生」。儘管神自己不會因此而感到幸福。
不僅針對日本人,我始終儘量避免接觸那種自以為明辨是非的人。我認為,這種人根本不了解人性。
這種人不僅將好事視為人道,而且很輕易地就相信自己是追隨善行而步向人道之路。不僅堅信如此,甚至還強力自我推銷。我無法與這種人交往。為什麼?因為我不願意只為好事而活。而且,我覺得這種人只懂得自我滿足,這種人很難理解究竟什麼事才是對社會與他人是好的。
雖然我提好幾次了,每個人都恰如其份地活著;自私一點的人,就會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任誰都希望社會正義得以實現,我暗自懊惱著那不是簡單容易的事,必須視時間、場合與程度而定。關於這一點,阿拉伯人擁有更成熟的態度與正直。在他們的格言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正義是好的。但是,沒有一個家庭企求。」
在家中,能貫徹正義一事只是謊言,那只會讓人更難待在這個家而已。
第二篇 理解「再努力,也有無法解決的事」
真有不曾祈禱過的人嗎?
當被問及是否有信仰時,我會回答:「信天主教。」但我通常都說得很小聲。我四周有許多信仰堅定的善良天主教信徒,他們經常祈禱,也常赴教會。但我並非如此,所以回答時聲音變小。
這是藉詞,但聖經中有段足以安慰我的文字:
「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太福音9:13)
從以前開始,對於表明自己的信仰,我向來很膽小。年輕時,覺得自己的存在與信仰結合在一起時,總感到很畏懼。因為,我不認為自己能如同有信仰的人那般,具備圓熟的判斷力。因此有段時間甚至隱瞞自己是基督的信徒。
我曾在社會發生事情時被問及:「從基督的信徒的立場,您如何判斷?」我都會以「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回答這麼困難的問題」予以回覆。
中年以後,我開始不再逃避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花了十七年歲月聽講新約聖經,直到能自己閱讀之故。
現在,我完全接受自己的信仰,而且可以一笑置之。即使被嘲笑、或被調侃只有傻瓜才會相信,我既不憤怒也不逃避。
每當與明言「我不信神」的人見面時,我都會面帶微笑想著:「這麼說,不太好吧。」如果認為神不存在,他們是不會祈禱的吧。向人公開宣布不相信神存在的行為,我覺得那會造成對方的困擾。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發生大地震時,許多人被海嘯捲走。前一秒還在眼前的丈夫和孩子,瞬間遭濁流吞沒,消失了蹤影。在那種時候,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相信家人還活在某個角落吧。如同自己在千鈞一髮之際獲救一樣,被沖走的家人一定也在哪戶人家的屋頂上,或是途中抓住了電線桿而獲救。心中堅定地想著,哪一天就會遇到了、明天就能見到了。
然而不久後,能再相見的希望成了祈禱:「神呀、佛佗呀,請救救我的家人吧。唯有您才能拯救他們。」這樣的祈禱行為是很普遍的。
認為神不存在的人,在那種節骨眼也不會祈求神讓家人活著。這一點,我做不到。就算不到生死問題,單純只是病拖得太長,我就會向神祈禱。若有病痛,我也會向神請求,除去其疼痛。
有句話說:「臨時燒香抱佛腳。」人們太會和神做交易了。神若能解除那人的痛苦、治好他的病或是讓他生還,就發誓一輩子不再喝茶、戒甜食。諸如此類的行為不少。
嚴格說起來,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意與神交易,而且發誓也是不應有的行為。
主張神不存在的人,仰賴的是運用人的力量決定可能和不可能,且認定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外力介在。但我不這麼想。我雖對許多事懷抱著高度期待,但我確實認為,最後決定我該做及能做之事的,是另一種強大的力量引導所致。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本提升正能量的書籍
◎文/林水福(南臺科技大學教授、台灣啄木學會會長、芥川學會會長)
一、改變「人生的第二春」
個人年齡距離屆齡退休的日子不遠,同儕之間不時出現「退休後想做什麼?」的話題。
有的人已有一套完整計畫,有的人顯然不知如何面對,更談不上具體計畫。臉書上也看到有學者因為退休了,將全部書籍捐出。不時聽到公務員退休後不知如何度日,整天無所事事,結果不但不能「活愈久領愈多」,反而沒幾年就老衰而亡。
讀了曾野綾子這本《何謂成熟 活出真正的自己》,我的第一個直覺就是不知如何度過退休日子的人要是早點看到這本書,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說不定能改變「人生的第二春」呢!
年齡超過八十的曾野綾子還在問自己、也問讀者成熟是什麼?如何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以生理年齡來說,一般二十歲即已成年,算是成熟了。然而,年過八十的曾野綾子還在追尋「成熟」,希望自己、也期待讀者能活出自己。這樣的人生態度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力量。
二、 無人蔬菜攤
曾野綾子在書中提到,幾十年前在紐西蘭看到鄉間小道旁有許多「老實人店家」。簡單說就是附近的農民把自己種的產品擺在置於路邊的桌上,標明價錢,顧客自行投錢、取貨、找零錢。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無人商店,難免會有小小的「震撼」。
其實,類似的情形,我在日本也經歷過。
那也是幾十年前,我受聘梅光女學院大學,學校附近的路邊就出現過無人蔬菜攤,情形跟曾野綾子說的差不多。學校位置所在的火車小站,也是「無人驛」,想逃票非常容易,也不用擔心會被逮到。那時,我內心的震撼跟曾野綾子一樣。後來寫了一篇短文登在聯合報副刊。
時間再往上追溯,我留學東北大學的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時,目睹研究室的影印以及研究室的泡麵採自行付錢找錢的全自助方式,不禁心生羨慕與感慨。羨慕的是日本人可以做到這地步,表示絕大多數人心是善的,不得非分之物;感概的是台灣什麼時候可以跟上?
最近,就是這二、三年,我家附近的杭州南路與仁愛路交接處有個小公園,三不五時有人擺攤,無人蔬菜攤。有蘿蔔、胡蘿蔔、地瓜、番茄等。每次看到,儘管家裡菜蔬齊全,為表示支持,總是買個二、三樣。
三、不是凡事努力必有所得
從小,學校老師、課文、社會常告訴我們「一分努力,一分收穫」、「有志者事竟成」,彷彿只要努力,凡事都可以做到、可以達成。等到進入人生的大競技場,幾十年廝殺下來,落得滿身瘡痍,終於體悟「一分努力,不一定一分收穫」,可能有二分或三分收穫,但也有可能全無收穫。
再者,「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大有問題。「有志」得看「志」在什麼?如果是當總統或得諾貝爾獎,可能是「無限接近零」的「成功率」。但如果志在一般人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例如以一輩子打拚買間房子,或者存錢旅行之類的,應該可以成功。
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非一,有時客觀因素反而是關鍵。所以凡事努力,未必有所得;凡事不努力,一定無所得。
四、一塵不染,完全不懂現實的人是無趣的
我有一位球友,可以說已到了潔癖的程度。家裡使用的毛巾摺疊得整整齊齊、方方正正,比起大飯店毫不遜色;地板已光可鑑人,尚覺不夠乾淨。自謂寧可一人獨居,不願與他人共住。當然每人個性不同,自當尊重。
但如曾野綾子所說「完全不懂現實的人」不僅無趣,如居重要位置,所衍生的禍害,不知凡幾?
以我司法人員來說,可說憑考試即可取得檢察官、法官資格。許多「擅於考試」的人士,一路求學、考試,家庭、學校之外,毋須其他社會經驗即可取得資格,以致於不是只憑條文斷案,就是所依據理由予人「不食人間煙火」之感,讓人啼笑皆非。問題是,法官斷案大則攸關生死,小則關係個人名譽、財產。如多數法官皆如此,司法防線潰堤,影響之鉅,何以道里計?
五、同樣的金錢,其代表的含意並非都一樣
對財產幾百億或千億的富商巨賈而言,一百萬元只是零頭,或許連零頭都搆不上;對一個月薪22K的人,一千元是二十二分之一。兩者哪邊意義較大?
有時,不是純數學的問題。
十元便當的阿嬤莊朱玉女,賣五十年便當,一個十元;即使沒錢也照給便當。賣便當賣掉七棟房子。逝世出殯時,自動送行人士超過三千人,悼念的花圈、花籃排列道路兩旁超過五百公尺。這就是台灣正能量的例子。
相對地,拿不該人吃的東西給人吃,事發之後,捐幾億,能彌補嗎?
大商人,本是許多人羨慕甚或尊敬的對象,如果盡做危害國民健康的勾當,值得肯定嗎?社會需要這樣的大商人嗎?
六、大學生的社會任務,讀書以外無他
書中談的是不贊成大學生做義工。曾野綾子認為如因做義工妨礙學業,不如「每天親切對應近在身旁的兄弟姊妹們。比起做義工,這才是真正有實質意義的行為」。
我也聽過有人放著家裡需要人陪伴照顧的父母,跑到養老院做義工、照顧別家的老人。「行有餘力」兼顧「天下」是好事;可是,如果置自己親人於不顧的人,是否能真心照顧別人,我實在打個大問號。
現在的大學生,如果因家裡經濟關係需要打工,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因為想買漂亮的衣服或出國旅遊拚命打工,是本末倒置,不足取。
書中諸如此類發人深省的觀點不勝枚舉,無論同意與否,我相信這是一本提升正能量的書籍。
【推薦序】體會寬容,用包容心看待人生
◎文/歐晉德(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以文風優雅、筆調明快清晰的日本知名女作家曾野綾子,在七十五歲時出版了《晚年的美學》,是一本寫給老年人的書籍;八十一歲時首次出版自傳,與讀者分享她的人生經歷。到了八十二歲高齡出版本書《何謂成熟》則是以她一向細膩的筆觸,對年輕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闡述她對生命的領悟。
她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闡釋人生所謂「成熟」的定義。怎樣才能說是「成熟」,並非年齡的反映,而是心靈、品格、態度和對外界事務的回應,這些都能表現出這個人成熟的程度。
成熟的人有自信,對各種事,不論好壞,都用包容心去面對、接受,不在意別人的批評;不如意,甚至失敗都不會怪罪於人,表現好,也不尋求別人的稱許。曾野綾子看到在日本的年輕人易對現狀不滿,因未受重視而用抱怨來支持自己的信念,其實是自卑的表現。
她從日本東北大地震的災難救助和她在非洲義工的工作中,深深體會到關懷是要真正發自內心,能注意到受協助對象真正的需要,而不是只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捐出去。關懷資助別人要為他人著想,接受別人的幫助,則要心存感激,不忘回報、不自私,也是一種成熟的心態。
曾野綾子認為成熟可以從各方面學習,人格成長要培育,可以靠讀書,但更重要的是要以謙虛的心,謙虛地學習別人的言行,即使是不喜歡的人,也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正如論語上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滿招損、謙受益」,當你虛懷若谷,對別人的批評就不會在意,反而更成熟開朗。
曾野綾子也對日本高齡化社會問題提出她的看法,頗值得我們了解。她建議日本政府對長期照護人力不足的狀況、對於外勞政策與制度,都要有更開放的思考,要了解臨終老人更需要的是心靈安慰與精神富足。不僅是醫療照護,無止境的醫療照護,造成社會資源不當的負擔,這是應該關注的問題。生命的目的,終究「不在延後死亡,而是死亡前要過得充實才有意義」。成熟的人「一定會把自己的立場放進社會的框架裡考量」,要考慮到,自己對整個社會的福祉是有責任的。
在書中,我很欣慰地看到曾野綾子對土木工程師默默奉獻的肯定。她談及小說中的主角工程師參與戰後的重建、建設水壩、參與名神高速公路的建設,使得國家社會得以進步,奠定民生富裕的基礎,但他的人生並沒有獲得完全善意的回報。作者認為人生的各種努力,未必都能得到回報,但仍應保持信念、持之以恒,盡人事聽天命,甚至最後願意放棄,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本書值得大家細細咀嚼,體會寬容,接受殘缺的美,用包容心看待自己的人生。作者資料
曾野綾子
生於一九三一年,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畢業。一九七九年,獲頒梵諦岡聖十字勳章;一九八七年,以《湖水誕生》獲土木學會著作獎;一九九三年,獲恩賜獎‧日本藝術學會獎。著作有:《無名碑》、《神污髒的手》、《貧困的僻地》、《人的根本》、《熟年的才情》、《人生的收穫》、《站在搖晃大地上 東日本大震災的個人記錄》、《夫婦,這不可思議的關係》、《沖繩戰渡嘉敷島「集體自殺的真實」、《惡與不純的樂趣》、《都市裡的幸福》、《圖解 現在學習聖經》、《我是貓1‧2》《不想勞動的人 不得進食》等。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