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如何快樂:關於愛、性,與青春的迷惘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奪得澳洲青少年文學大獎 Text Prize 我無法告訴你如何快樂起來, 有些時候,我還是會陷入掙扎,會出現焦慮和憂鬱的時刻。 可是我同時擁有許多快樂的時光。 ★ 貼近青少年心情的最佳作品 ★ ★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青少年,請不要忘記拿起本書,憶起青春期特有的迷惘與徬徨 ★ 「怎麼樣可以讓人快樂起來?多曬太陽?這沒錯。鍛鍊自己的身體?唷,我跟你一樣,運動會讓我不開心,雖然只要撐過這個階段就能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擁有健康的社交生活?我覺得這方法有點微妙,因為我是超級內向的人。吃得營養?一星期吃三次麥當勞會讓我快樂的不得了啊。」這是作者大衛在序章開頭的自白,也是他寫這本書的理由,「我無法告訴你如何快樂,唯一能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故事」。 青春期的大衛有很多焦慮:他找不到合拍的好朋友、怕父母離婚、交不到女朋友、又擔憂自殘的朋友想不開、而且缺乏認同感。糟糕的是,為了讓周遭的人喜歡自己,大衛壓抑真正的想法與個性,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聰明幽默的傢伙,希望大家喜歡;但這卻也導致他的內心越來越負面黑暗,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再也不想從床上起來…… 大衛的中學生涯就在黯淡、找不到自我認同中度過:他與父母的關係搞壞了,朋友疏離,分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男生還是女生,雖然上了大學、交了一個女朋友,也搬出來同居,可是最後也分手了,他甚至一度考慮要自殺。但在決定自殺的那天,他沒有成功跨過「門檻」,從而理解自己想要回到生命的軌道上。最後他在與親友坦承自殺的過程中,找到面對自己憂鬱的方式,並逐漸能尋回失去已久的快樂。 本書不只是大衛的故事,也是許多青少年面臨到的問題,包含自信與自尊心低落、對同儕認同的渴望,對愛情與性、還有性向的迷惘,更處理到如何面對長期的負面思維。在眾多描述青少年的書籍裡,本書透過回憶的形式,引領我們回到青春時期,在幽默好笑之餘,又忍不住為作者悲傷落淚,並且更加了解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少年。 【溫暖推薦】 林蔚昀(作家) 番紅花(作家)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大力推薦】 看完這本爆笑、悲傷又溫暖勵志的書,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真的,如果我十四歲的時候就遇見它,那就太好了。也許那樣子,我的人生會過得容易一點。或者說,依然不會很容易(話說回來,沒有什麼人的人生是容易的吧?我想作者會同意我),但是不會那麼孤獨。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困惑的青少年、困惑的青少年家長、困惑的學校老師、還有困惑的、覺得自己是怪咖的人。並且和他們說:「長大雖然很痛,就像拔智齒一樣,但是也沒有那麼可怕喔!」還有,雖然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家庭是世上最野蠻的野蠻人」(作者語),但是別擔心,世界上充滿了野蠻人組成的野蠻家庭,所以,就邁開大步走上自己的快樂及悲傷(兩個一組,不能分開)之道吧! ——林蔚昀(《我媽媽的寄生蟲》作者、譯者) 【Goodreads讀者四顆星好評】 「我認為這本書對年輕人來說太重要了……當抑鬱與焦慮反覆出現時,要記得你不是一個人。」 「這本書讓人有點心痛、有點尷尬,但又真的超級有趣……讓人不禁回想到十幾歲的自己。」 「伯頓讓青少年知道,雖然青春時期的生活可能會壓力很大、或者很難過;但只要願意給自己空間成長,擁抱新的體驗,是有機會更快樂也更樂觀的。」

目錄

我對你說了謊 第一章 天使的臉龐 第二章 大笨蛋 第三章 游泳嘉年華 第四章 自我毀滅 第五章 甜蜜的十六歲 第六章. 喂~ 第七章 瘀傷 第八章 醫生和憂鬱症 第九章 起床 第十章 如何熬過中學的最後一年 第十一章 出櫃 第十二章 所有的滋味 第十三章 性別是流動的 第十四章 長大成人 第十五章 翻天覆地 第十六章 失而復得 第十七章 無膽奇俠 第十八章 陷得太深 第十九章 如何不快樂 現在

序跋

我對你說了謊
  其實我不知道怎麼快樂起來。   好啦,對不起,我知道這有點尷尬。   那麼,讓我換個說法。我不知道怎麼讓你快樂起來。不過,我卻蠻知道可以幫得上忙的方法。問題是,我的方法說起來簡直是遜斃了。有點像是你向人請教減肥的祕訣,他們的答案卻是:控制飲食和多運動。   雖然這是實話,可是沒有什麼幫助。   再來,我不是醫生,也沒有什麼心理學方面的資格。我有藝文方面的專業訓練,我可以告訴你如何用後女性主義的批判角度來詮釋莎士比亞,以及怎麼填好政府社會福利部門的表格。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是願意讀這本書的話,你真的是個容易信賴人的傢伙。我喜歡這樣的你。說真的,你實在是太可愛了。   我對快樂著迷不已,我正在寫的就是有關快樂的東西。我的生命有大半時候是完全感受不到快樂的。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斷斷續續被診斷出患有慢性憂鬱症。當我逐漸長大成人,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嚴重,並且想盡辦法要讓自己快樂一點。我猜你會想要反駁我: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啊,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想讓自己更快樂,而且都在尋找快樂的各種來源,比如拿好成績、交新朋友、狂飲作樂……   不過,多數的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快樂和無垠的滿足感其實一直都存在。年輕的學生,你是明白的,真正的快樂是只有在自己的內心才能找得到的。   對啊就是如此。   說起來很遜。但是是真話。   以下是研究報告指出來可以幫助人們快樂的一些事物:   陽光。到戶外曬曬太陽。陽光可以提升大腦內的血清素,那是可以讓你快樂起來的物質,是抵抗憂鬱的天然良方。   運動。我想在這一點上,我跟你是同一國的。我聽過一堆「聽說」都暗示著運動會讓人很不快樂。我自己就是一運動就會性情乖戾和便祕的傢伙。不過,只要撐過了那個階段,你就會覺得心情愉快了一些。我很不想承認這一點,但是運動真的會讓你快樂起來。   健康的社交生活。我總覺得這點有些微妙,畢竟說穿了我自己就是個相當內向的人。不過,擁有緊密的朋友圈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你有需要時,就可以能找到能夠支持你的一群人。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身邊除了家人之外都沒有這樣的一個團體。後來我終於找到了,關於這件事在後面我會多聊一些。   良好的飲食。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靈。但我對這一點又有意見了。一星期吃三次麥當勞會讓我快樂的不得了。可是這樣的快樂很短暫,長時間下來是行不通的。大致上,的確是均衡的飲食讓人有健全的理智。雖然說起來很掃興啦。   好了,不談這些了。上面說的你其實都知道,因為這些是常識。我想我們都知道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可是要怎麼讓自己真的變快樂才是問題所在。我自己就有這個問題。   我唯一可以給你的建議,完全可靠而且毫不遜色的建議,那就是我自己的經驗。我的生命裡有著快樂時光,也同時有著愁雲慘霧的不幸時刻。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生活畫分成兩大類?不是快樂,就是悲傷。到目前為止,我生命中的快樂與悲傷是交融難分的。我無法將這兩者分開後,只用我的快樂時刻來告訴你如何快樂起來,或者是從我的悲傷經驗告訴你如何避免悲傷。我能做的就是對你訴說整個心路歷程。

內文試閱

第八章 醫生和憂鬱症
  當然,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好一陣子了,我的全然崩潰,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些年來,演戲狂大衛並無法唬弄我的父母。在家的我是另一個自己,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感到整個人被掏空而精疲力竭,我會把自己關在房裡看上好幾個小時沒有營養的電視節目。在這樣的精神狀況下,我根本沒有動力去做些什麼或說些什麼;我通常只有被喊去吃晚餐時才會起身。我會安靜地坐在餐桌,扒了幾口飯菜後,口中說著自己不餓而回到房裡待著。   在因為瑪莉的事而看過家庭醫生後的日子裡,媽媽不斷要我再去看別的醫生,可是我就是不想妥協。   「我沒事。」我堅持說著,甚至這樣瞞騙自己。我認為這就是自己正常的運作方式。我確實不會說自己是個快樂的人,說穿了我根本不覺得可以快樂起來。   此外,我不是沒有看過心理醫生;事實上,在上中學之前,我就看過好幾位心理醫生。   ~~~~   「你知道的,憂鬱是沒有關係的。」她抓著我的膝蓋並看著我的眼睛說。她是個年輕貌美的心理醫生,將一頭頭髮向後紮成馬尾,身上穿的衣服不花俏且不會給人威脅感,全身散發著一片好意。整間辦公室像個崇尚心理健康的祭壇:空間以溫暖的紅色系為主,搭配著棕色學院風的皮革沙發,牆上則掛著一張地圖畫(我去過許多心理醫生的辦公室,實在不懂為何這些人著迷在牆上掛上古老的地圖,難道心理醫生在閒暇時間是遵循古風的水手嗎?他們應該知道可以買得到新的地圖吧?我不由得想像他們在郊區迷路而對著古老卷軸喊著:「天殺的,北方是在哪一方向?北方到底在哪啊?!」)。   順帶一提,那時我才十歲。   「你不需要為了感到悲傷而心情不好。」她繼續說道。   她的話聽起來像是要唱歌了。   「妳說話有押韻耶。」我笑著說,她也報以微笑,可是我卻在其中察覺到了憐憫——相當輕微且動作很小,只是輕柔地對我點頭示意。   「覺得憂鬱是不要緊的。」她重複說了一遍,「大衛,我的意思是你才十歲卻已經經歷了很多事情,對吧?兩個弟弟都有亞斯伯格症,你在學校受到同學捉弄而且交不到朋友,你的爸爸和媽媽也都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所以你覺得悶悶不樂是不要緊的,你知道吧?」   「喔……謝謝……」我遲疑地答道。我等著她會繼續這樣說,「你的運動神經也爛透了;你很快就要去上中學了,那會是一場夢魘;你不知道有沒有上帝,也不知道生命有什麼意義,還有——噢,天啊!」她說完後就哭了出來,轉身跳出窗外墜落,只見地上散了一地的玻璃,她就這樣死在樓下的瀝青路上。我會冷靜地走出她的辦公室,告訴接待人員自己的心理醫生已經自殺身亡,然後對著在候診室的媽媽說:『看吧,我就告訴過妳會發生這種事。』」   當然,這些都沒有發生。我這樣想這位善良的女士其實是不公平的,她不過是想讓我知道自己是有權感到悲傷的。即使是那麼小的年紀,不知為何,我知道自己只要在有人詢問時回答「我沒事」,一切就比較不會那麼麻煩。我固執地否認內心真正的感受,才導致我來到這個房間。我其實並不好,而那是許多因素造成的。   悲傷是一回事,憂鬱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患了臨床憂鬱症。幾年前,當時我七歲,有另外一位心理醫生這麼告訴我,我才知道的。   那時我就讀小學三年級,出現了正常七歲孩童不會有的焦慮,也可以說是徹底的偏執妄想。   只要我爸媽留我一人在車子裡,就算只是兩分鐘,我就會認定他們一定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想像著他們被人綁架或殺害,就算他們安然返回,我也不相信他們真的安全無恙,我堅信回來的是假冒頂替的人,他們殺害了我的真正父母,然後套上他們的皮膚回來騙我。我不記得自己是否表達出這些恐懼,畢竟我根本無法確定眼前的雙親是我真正的父母。有時我會控訴他們想要毒害我——爸媽必須耗費心力才能澆熄我的怒火。   如果我陰錯陽差地看了電視新聞,我就會立刻相信我的家人注定要遭受在電視上曝光的每個悲慘命運,核災、火災、謀殺和搶劫是最常出現的恐懼。這讓我難以入眠。   媽媽和爸爸因而帶我去看心理醫生,他跟我說了關於「壓力」的問題。「壓力」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在年僅七歲的我心中,它讓我變得與眾不同。等到隔周的討論課上,我就在全班面前解釋了什麼是壓力以及自己為何有時會有壓力出現的情況,我甚至說明了心理醫生給我的一些紓壓工具。我那些七歲的同學對這個問題似乎漠不關心。我只記得老師臉上掛著笑容,那跟幾年後的另外一位心理醫生給我的笑容一模一樣,她在我指出她說話意外有押韻時就笑了出來。這樣的笑容有著如此的意味,「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樣的訊息。這個死小孩是誰?他出現在這裡適當嗎?」。   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並且想要與人分享,壓根兒就沒有想到自己不應該要對全班同學談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不過,我在那一天了解到這一點,畢竟沒有人在事後跟我說話。   診斷我有壓力問題的那位心理醫生叫拉克蘭,他是早期我爸媽送我去看的醫生,七歲的我很崇拜他,你想想,有人就坐在那裡完全聽我說話……整整一個鐘頭?他就只有坐著問我問題,並且想要聽到我的答案。那實在是讓人感到驚奇。   跟拉克蘭的對話很快就挖掘出我嚴重低落的自尊心。我是學校裡持續被霸凌的受害者,並且開始相信整個世界都在處罰一無是處的自己。   拉克蘭和我的父母相當明智,讓一個有憂鬱症的焦慮小孩服用藥物是令人擔心的,因此他們尋求不同的治療策略。拉克蘭給了我一本練習書,那是我的「正面思考」書,只要事情完成了就要加以肯定並記在這本書裡。   說實在的,我只記得那本書的封面。我用亮紅色的色紙把書包了起來,並且在前面黏上了迪士尼卡通《阿拉丁》(Aladdin)裡的神燈精靈和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裡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劇照。我相當欣賞羅賓‧威廉斯的藝術才華,不僅可以表達外放、喜樂和滑稽,更能夠演出陰沉、低調和孤寂。我記不得自己在那本書裡寫下什麼,也不清楚那種做法是不是真的起了作用;不過,應該確實產生了一些效果,因為我有段時間都不需要再回去拉克蘭。   我在學校很容易成為別人欺負的目標:我在運動方面爛透了,而且經常被誤認成外國人。我的膚色比較深,在尚未進入青春期前就有著令人驚訝的濃密毛髮。許多同學都堅稱我是來自英格蘭,即使我的家族已經是好幾代的澳洲人。   「可是你說起話來就像個英國佬!」他們會一臉厭惡的說道。我說的是英文,他們則是說著異色方言的「下流蠢蛋」。在他們眼中我是個女孩(雖然最後我也是這樣看待自己),我是個同性戀,我穿的是不對的衣服、說的是不對的話,說穿了就是一個不對的人。   我的失眠後來演變成嚴重的問題,有將近十八個月,我幾乎沒有睡覺。我的夜晚形成了一套儀式,在努力入眠幾個小時之後,會在半夜時到廚房哭上半個鐘頭,接著才又回到床上。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幾個月。我爸媽嘗試了各種方法,有幾個晚上,媽媽會出房門來做些吐司,或者是給我一些她特地藏起來的巧克力;在其他時間裡,她和爸爸會忽視我的狀況,既不多加討論,也不理會我尋求注意的哭泣聲。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確實是用盡了一切方法。   由於受到霸凌而且不斷煩惱,媽媽、爸爸和我定下了一句座右銘,「我幹嘛要在乎別人的想法?」一旦我在課堂被同學嘲弄和被推倒在遊戲場的沙堆上,我就會不斷向自己覆誦這句話,這樣的做法確實有幫助。我對此感到驕傲,那可以說是我自己小小的「正面思考」課程。   我們後來又去見了拉克蘭,我向他解釋了自己吟誦的真言。   「唷,很好。」他說,「可是這是短期或是長期的對策?長期下來管用嗎?」   「這樣啊。」我隨即洩了氣。媽媽氣極了。這個保持心智健全和自尊的家庭小練習就這麼被打槍了。我們在此之後就不曾再去見過拉克蘭。   老實說,我早已記不清在拉克蘭之後的心理醫生。到頭來我就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青少年的固執。我再也不去看醫生,畢竟我是沒事的。   媽媽為此對我叨唸了好幾年。我可以好幾天不吃飯、好幾個小時不說話、好幾個晚上不睡覺。當她好不容易抓我去見了家庭醫生,看診不到兩分鐘,對方就下了「他沒有憂鬱」的診斷,我後來用它當了好幾年的擋箭牌。   等到上了高中之後,對於去看醫生或見心理醫生這樣的事,我都視為是個人的挫敗。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意味著要挺起胸膛而不求外援。焦慮、緊張或是無法抑制的悲傷,都是一種女性化的失敗表現。對於瘦弱的體格,我無計可施,那是自己無法逃脫身體虛弱的明證;不過,我卻可以輕易地把內心隱藏起來,在每一個日子裡,當我洗澡、刷牙和沒有吃早餐就走出家門時,我會帶上一付充滿自信的年輕男子的面具。然而,我的內心卻因為壓抑著真正的感覺而變得越加糟糕。   我們很容意低估否認的威力,但是我卻說服自己,告訴自己絕對沒事的。我相信我已經快樂極了。   換著想法絕對會讓人感到分外恐懼。就算只是考慮一下自己需要幫助,這樣的想法似乎就意味著我要接受自己可能是同性戀、壞朋友、爛男友、沒有領導能力或責任感、是父母的負擔、對弟弟們有著負面的影響,也就是要接受自己基本上可能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可是這是一場我總是會被打敗的戰役。負面思想生瘡化膿且蔓延擴張,開始以我料想不到的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我的免疫系統也受到波及,常常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從小病中康復。我感到精疲力竭、厭煩噁心和內心空虛。   自我否認的多年結果,就是讓恐懼癱瘓了我,因而失去了起床的能力。而這樣的情況在我要從中學畢業前的幾個星期,就開始發作了。

作者資料

大衛.伯頓(David Burton)

今年28歲,是一位屢屢獲獎的劇作家與劇場導演,現居澳洲布里斯本。 2012年,他以《四月的傻瓜》(April‘s Fool)一劇,完成澳洲全國巡演。近期則為澳洲獨立戲劇公司La Boite Indie,與他人合著劇本《享樂主義者的第二張專輯》(Hedonism’s Second Album ),並為昆士蘭戲劇公司撰寫劇本《地雷》(The Landmine is Me)。2014年,他以本書拿下Text出版社的青少年文學首獎,並抱走一萬美元獎金。此外他也同時在昆士蘭省各學校發表演說,熱切地與年輕學子分享他個人的不凡故事。 他的官網:daveburton.com.au

基本資料

作者:大衛.伯頓(David Burton) 譯者:周佳欣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人生顧問 出版日期:2016-04-22 ISBN:9789571365909 城邦書號:A220147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