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傷心農場:從印尼到墨西哥,一段直擊動物生活實況的震撼之旅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Amazon當月最佳商業選書 兩週的農場志工假期, 竟開啟一段直擊全球畜牧業最晦暗角落的探索! 一本令人心碎與坐立難安的深刻紀實 牠們的人生特別需要考驗, 牠們的存活特別需要勇氣, 而牠們的命運,更特別需要你我的關注…… 真相是一顆很難摘下,也很難拋出的蘋果。 一位前華爾街分析師,從明亮的辦公室踏入陰暗的農場, 從蹬著高跟鞋走過大理石地板,變為穿著橡膠鞋陷於一地便溺, 從此,她看見了眾多我們不忍卒睹的現實: 遭到電擊限制行動的乳牛、彼此自殺殘殺的雞、遭到殘忍閹割的小豬…… 諸多荒誕與扭曲的農場處境,在充滿血淚的文字之間悄然流洩。 於是,她做了一個人生最大膽的決定, 開啟了一段直探國際畜牧產業最黑暗角落的探索之旅, 深入加拿大的雞蛋倉庫、馬來西亞的養豬設施,甚至墨西哥的養雞工廠, 試圖從更廣泛的角度,尋求一個改善動物處境的可能。 幽暗不會獨立永存,只是因為缺少了光。 當我們試著從大自然汲取所需,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能不能有對這世界更溫柔、更友善的可能? 從你我心底燃起的微小善意,將會是這些動物短暫生命裡最美好的明光。 【心痛推薦 】 李取中(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憶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 費昌勇(台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 黃宗慧(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裴家騏(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警告:這本書可能會改變您的一生!」 ──哈爾.賀佐格(Hal Herzog),《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一書作者 「在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的敘事中,這位生長在都市的年輕人展開了一系列工廠型農場的冒險,並成功蒐集到了許多實用――且令人坐立難安的資訊,揭開了全球產業中最為神祕的一道面紗。」 ──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J. M. Coetze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著作既勇敢、令人著迷又深具啟發性,讀了就停不下來。書中的真實故事反覆推敲、揣度著人們的想法與感受,並揭發了工業型農業的荒誕與扭曲。在這方面,本書獨樹一幟,再無二者。」 ──法蘭西斯.摩爾.拉佩(Frances Moore Lappé),《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Diet for a Small Planet)一書作者 「這本書以最生動的方式書寫,令讀者身歷其境。任何人只要關心自己的食物從哪裡來,都應該一讀這本精彩的著作。」 ──菲利浦.林柏里(Philip Lymbery),世界關懷農業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執行長暨《壞農業》(Farmageddon)一書作者 「這是一本極為成功的非文學敘事著作……一本優異的調查報導文學類作品。」 ──大衛.柯爾比(David Kirby),《動物工廠》(Animal Factory)一書作者 「這是一本哀傷的作品,飽含深度、思路清晰。對我們的食品體系而言,這是一份容易理解且具有教育意涵的檢視。我十分推薦。」 ──基恩.波爾(Gene Baur),農場動物救援庇護組織(Farm Sanctuary)會長 「本書充滿了義無反顧的熱情,是一本相當知性且令人信服的著作。」 ──羅傑.哈爾利(Roger Harley),農民 「本書太棒了。敘事書寫精彩,並且充滿了富有渲染力的熱情。」 ──卡比爾.塞加爾(Kabir Sehgal),《錢的歷史》(Coined)一書作者 「這本書令人大開眼界,讀者得以一覽工業型動物農業的面貌,以及它對農場動物和對消費者所產生的影響。這是一本令人信服、思慮縝密的作品,像是響亮的號角聲一樣,必將獲得讚許。」 ──韋恩.帕歇爾(Wayne Pacelle),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會長 「本書裡充滿了深刻的個人故事與諸多食品生產業界的現況,這無疑將是一本改變遊戲規則之作。」 ──馬克.比科夫(Marc Bekoff),動物行為學家 暨《動物的情感世界》(The Emotional Lives of Animals)一書作者 「本書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歷險,不僅揭露了動物的苦難,同時更顯示工廠型農場已經帶來了迫切的公共衛生威脅。」 ──艾莎.阿赫塔爾(Aysha Akhtar),《動物與公共衛生》(Animals and Public Health)一書作者 「索妮亞.法魯奇照耀出一道勇敢的光芒,直射當代許多人認為最為迫切的議題。只要是會吃東西的人都應該要讀這本書。」 ──強納森.巴爾科姆(Jonathan Balcombe),《愉悅的國度》(Pleasurable Kingdom)一書作者 「這本書富有智慧、令人身歷其境又充滿人道關懷。作者引領著讀者檢視了這項高度爭議性的話題――農場動物的生活,並挑戰我們既有的想法,呈現這道議題的複雜性,進而激發新的思考。」 ──洛琳.強森(Lorraine Johnson),《城市農民》(City Farmer)一書作者 「本書令人驚艷又信服,賦予了讀者力量與希望。這本書將永遠改變您看待農場動物的眼光,同時也號召著一場姍姍來遲的大幅變革,並幫助您成為這場變革的一份子。」 ──羅伯.萊德勞(Rob Laidlaw),生物學家暨童書作家 「這本書完美結合了優異的寫作與深刻的理解。」 ──韋恩.羅伯茲(Wayne Roberts),《全球糧食認真指南》(The No-Nonsense Guide to World Food)一書作者 「作者勇敢無畏且敢於批判,而她內心抱持著終極的樂觀與希望,一路追尋理想的動物農業。這點提醒了我們,人類如何對待其他動物其實是一項根本的道德議題。」 ──托瓦爾.伽路里(Tovar Cerulli),《肉食者意識》(The Mindful Carnivore)一書作者 「這是一場引人入勝、穿透性強烈的旅程,深刻而精闢。」 ──凱薩琳.古斯塔夫森(Katherine Gustafson),《不一樣的晚餐》(Change Comes to Dinner)一書作者 「一本巨著的問世時常帶著改變歷史進程的力量,而本書正擁有這股強大的力量。這本著作是如此感人且具有啟發性,一方面充滿深刻的個人故事,卻又同時飽藏深刻的文化意涵,每一位讀者的生命都將為之有所改變。人們將持續談論這本作品數十年之久。」 ──約翰.羅賓斯(John Robbins),《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The Food Revolution)一書作者 「任何人只要關心食品政策與動物福利議題都應該讀這本書。本書將讓您陷入深長的思考,重新檢視酪農場與雞蛋業者密集生產的問題。」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科學家暨《傾聽動物心語》(Animals in Translation)一書作者 「就讓作者引領您踏上她勇敢的發現之旅吧!我原先以為,關於當代動物農業生產,我所有該知道的事情都已經知道了,但是在這本讀起來津津有味的作品裡,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東西,而我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 ──彼得.辛哲(Peter Singer),哲學家暨《動物解放》(Animals Liberation)一書作者 「這本書的主角,是那些為我們生產食品以維持自我生計的食品業者。在故事裡,您會看到有些業者辛苦經營,而有些業者十分樂於把工作做到最好,因為這麼做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市場上取得領先位置。您也會很高興將能以索妮亞.法魯奇的眼光閱覽這些業者的故事。」 ──丹尼爾.奎因(Daniel Quinn),《以實瑪利》(Ishmael)一書作者

目錄

序言 從華爾街到乳牛牧場的奇幻之旅 I 籠裡的永夜 但是,牠們無處可逃,牠們一生就只能待在這個由柵欄、牆壁和格網構成的生鏽金屬箱子。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那裡就像是一隻怪獸…… 01 嚮往奔跑的牛群──用鎖鏈圈出的世界 02 蛋的悲歌──自相殘殺的紅頭冠 03 豬肉工廠──泡沫與火焰的危機 04 顫聲的火雞──自由放養的謊言 05 怪胎雞──一段開始的結束 06 動物天堂──不靠抗生素的成長歷程 07 小牛肉農場的冒險──一次參訪,一次救贖 08 恐怖屠宰場──未解而無謂的苦難 II 另一個世界的曙光 仲夏時分,日正當中,是生命中最易感、最美麗,也最有價值的時刻,無論對人類與動物都是如此。可是今天,農場動物都剝奪了這樣基本的滿足和這樣的「物質享受」,牠們遭到限制、囚禁與控制,再也看不到太陽、天空或綠地。 09 飛往峇里島的單程機票──滿足二%人口的鬥雞賽 10 速食王國馬來西亞──有空調的大型雞舍 11 最不快樂的獅城新加坡──找不到蔬食的菜單 12 墨西哥野獸──和獸醫的一場對談 13 赤足踩在美麗的貝里斯──與門諾教徒一起生活的日子 14 在美國深入虎穴──熠熠生輝的綠色山脈 15 美國山地草原──放牧與工業化的戰役 結語 緊緊相繫的未來 後記 幽暗不會獨立永存,只是因為缺少了光

內文試閱

超乎想像的真相
  我之前很少近看過乳牛,所以在米勒農場的一個早晨,我就迫不及待地造訪牛舍。   牛舍裡住了六十五頭乳牛,牠們像是拼貼圖案一般,彷彿黑底上潑灑了白色顏料。牠們非常巨大,一頭平均重達一千三百磅,站著將近有六英尺高,牛蹄後端高舉著,造成像是穿著高跟鞋的效果。牠們粉紅色的乳房看起來像是球根形狀的氣球,沉甸甸地布滿血管。就連牠們的睫毛也都很大,長達一英寸,環繞在烏黑眼睛上呈現扇形。   當我走進牛舍時,一頭接著一頭的乳牛站了起來,彷彿士兵在敬禮一樣。我把手伸向牠們,有的乳牛以為是枯萎的乾草,噴了一口氣後就別過頭;有的以為是沾了露水的草,快速聞了一下就舔了起來;有的乳牛則是把我的手當作一隻大蒼蠅,晃動身體想要驅趕;還有許多乳牛以為我的手是一個可怕的武器,於是牠們笨重地跳起身來試著反擊,但是牠們無法反擊:因為牠們被頸部的鎖鏈拴在牛欄裡。我還是可以碰觸這些乳牛,拍打牠們或是戳牠們的眼睛,而這些鎖鏈讓牠們動彈不得,完全無法反抗。   每一頭乳牛都塞在小小的牛欄裡,像是一隻大腳塞進一隻小鞋子。在所有的時間裡,這些乳牛就只會做四件事。牠們會吃東西,嘴巴緩慢、循環式地動著,咀嚼著每天堆放在眼前的玉米和乾草。牠們會喝水,而喝水的容器是一個湯盅般大小的藍碗,只要牠們的嘴巴一觸碰,就會自動從頭頂上有如迷宮般的管線中把水注滿藍碗。乳牛們會彼此依偎,兩頭乳牛之間有一道柵欄阻隔,但是牠們會把頭從柵欄底下伸到隔壁,用舌頭舔舐著隔壁的夥伴,或是把頭靠在對方的脖子上。最後,這些乳牛也會自我清潔,或者應該說牠們會「試著」自我清潔。   雖然每一頭乳牛的後腿及臀部都有一層硬脆的糞便結塊,但是牠們卻無能為力,無法把自己弄乾淨,因為頸部的鎖鏈把牠們固定在原地。除此之外,就在牠們的後蹄再往後一點的地方有一條「糞溝」,這是一條下挖的溝渠,對齊每一頭乳牛的牛欄後方,而且乳牛很怕會掉進這條溝渠裡。如果這條糞溝還不足以限制乳牛活動的話,在乳牛的肩膀正上方還懸掛著另一個裝置,麥可把這個裝置稱為「排便訓練器」。   排便訓練器是一個鋸齒邊的金屬棒,如果乳牛排便時沒有對準後面糞溝的位置,排便訓練器就會釋放電流,處罰位於訓練器下方的乳牛。訓練器的電流很痛又很不舒服,也大幅限制乳牛的行動,造成乳牛的壓力和緊繃,因此在瑞典與德國的部分地區已禁止使用排便訓練器。   對米勒農場的乳牛而言,排便是相當麻煩的事。乳牛得先把後腿往後推,推過自己留下的穢物,直到位於糞溝之上,接著再撐起身體,直到完全站立。然後牠要舉起尾巴、挺起肩膀,但是牠的肩膀有可能會掃到排便訓練器!乳牛必須遵循訓練器的電流警告,也就是依照牠目前所在的位置,排泄物將會掉進自己的牛欄,所以乳牛得小心翼翼地再往後退一個牛蹄的距離。現在乳牛的後蹄非常驚險地站在牛欄的最邊緣,牠開始排泄,並且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擔心自己沒站穩就有可能會掉下去。   我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在有機農場裡看到這些場景。米勒農場的網站看起來很歡樂,有卡通造型的乳牛和色彩繽紛的圖片。然而,真實的牛舍卻令人感到哀傷,兩排身上沾著穢物的乳牛,關在灰暗的牛欄裡,面對著灰暗的牆壁。頸部的鎖鏈、排便訓練器和糞溝困住乳牛,讓牠們無法向前、向上及向後移動,這些乳牛甚至沒有空間完全轉頭。牠們只是被編號,井然有序的牛乳製造機而已。   丹妮兒(Danielle)和肯(Ken)喜歡把牠們叫作「牛怪獸」。
沒有名字的「牛怪獸」
  金髮碧眼的丹妮兒今年十八歲,是米勒牛奶工廠中領取基本工資的工人。她高中畢業,但其實是勉強及格過關,她在教室裡唯一學到的事情就是「上學真是無聊」。現在回想起來,丹妮兒寧可把當年的求學時光拿來揮舞她的槍,而不是她的筆。「對我來說,最好玩的事就是拿槍去射鴿子。」她興奮地告訴我。   肯長得很好看,有著綠色的眼睛和棕色的頭髮,現年二十九歲,已經有兩個兒子。他比丹妮兒還要後悔就讀高中。「你畢業拿到的那一張紙並不能幫你賺錢或是怎麼樣。」他說。金錢也是肯之所以會抱怨現在這份工作的原因,因為他現在領的薪水比之前的工作還低,他之前曾在金寶湯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擔任夜間警衛,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十八美元。   我在米勒農場的身分是志工,所以只要肯和丹妮兒有任何需要,我都會協助他們的工作。我的衣著也和他們一樣,穿著黑色上衣、配戴髮網與綠色手套。在他們親切的指導下,我在牛奶桶上蓋下有效期限,把牛奶桶裝進紙箱裡,然後用膠帶封裝紙箱,再把紙箱堆疊起來。我之前從來沒有做過這麼重複性又不需要動腦的工作,我寧可花時間在牛舍裡。安妮和我想得一樣,她是我在農場裡最喜歡的人。   三十一歲的安妮,是麥可和艾琳四個小孩之中唯一留在家裡農場工作的。她有著柔軟的嗓音和開朗的微笑,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孩的名字就刺在她結實的二頭肌上,另一邊的二頭肌刺的則是茂密的大樹、火熱的夕陽及玳瑁色的藍天。安妮對動物的熱愛讓她有別於父母,也讓她和生活周遭的人們大不相同。   舉例來說,安妮為所有的乳牛都取了名字。「每一頭乳牛都有自己的個性。」她告訴我:「但是我想牠們大部分都非常溫柔友善,牠們就像人類一樣會產生友誼,社交對牠們來說非常重要。我不喜歡只用耳朵上的標籤號碼來辨識牠們,所以在牠們出生時,我就把牠們所有的名字都寫在本子上,寫在牠們的號碼旁邊。除了我以外,沒有人知道牠們的名字。」   相反地,米勒牛奶工廠的兩位工人肯和丹妮兒只把乳牛視為一組一組的數字。他們家裡經營的都是肉牛農場,所以除了安妮以外,他們從來沒看過有人會為牛取名字。「除非,」丹妮兒開玩笑地說:「也許農場的人會把牛怪獸叫作毛茛花一號、毛茛花二號、毛茛花三號,一直叫到一百號,這樣也算是取名字!」   丹妮兒和肯都認為,他們口中的「牛怪獸」並不認得他們。「如果牠們笨到連同伴彼此都分不出來,」丹妮兒分析道:「那麼牠們怎麼可能會認得人類呢?」   相反地,安妮相信乳牛可以區分出彼此,而且也認得人類。「我注意到,當乳牛在牛欄裡排成一列的時候,牠們喜歡站在特定同伴的旁邊,這就顯示牠們認得彼此,而且也會交朋友,牠們喜歡排在自己的朋友旁邊。此外,我通常不做擠奶的工作,但是每當我去擠奶的時候,我看得出來乳牛會很驚訝,這就表示牠們會認人。」   我認同安妮的看法。當我每天下午都造訪牛舍之後,愈來愈少會有乳牛盯著我看,而是愈來愈開始忽略我的存在。牠們的反應變化得這麼快,就表示牠們已經知道,我就是那個每天遊手好閒,在牠們附近晃來晃去的同一個人。   讓我同樣開心的是,小牛也認得出我。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文/商周出版責任編輯 黃鈺雯   你喝的鮮乳是怎麼生產的?你享用的豬肉是怎麼來的?關於這些餐桌上每道食物的背後祕辛,或許我們都時有所聞,但,真相總是像一顆需要層層剝開的洋蔥,才能知道乳牛原來是遭到電擊,以精準地排泄在指定的位置;失去了鳥喙的雞隻,原來是為了避免在擁擠中啄殺彼此……。牠們在我們所看不見的角落,掙扎悲鳴著,逐漸失去了逃跑的勇氣……   《傷心農場》一書作者索妮亞‧法樂琪(Sonia Faruqi),脫下踩踏在華爾街銀行的高跟鞋,穿上踩踏在水泥地裡的橡膠靴,開啟了一段全球農場的臥底探察之旅,從墨西哥、印尼到貝里斯,希望看見在這個如此需要動物的世界,是不是有那麼一絲讓牠們不那麼痛苦的曙光?在我們從這個世界汲取所需的同時,是不是能讓我們的需求,少破壞這個世界一點?一本令人動容、令人震撼,又令人不忍放下的精彩報導文學!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影音

作者資料

索妮亞.法樂琪(Sonia Faruqi)

在美國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經濟學、副修政府學,200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學期間獲獎無數。畢業後曾在華爾街一間投資銀行任職併購分析師,但現在致力於改善農場動物的生活。經常四處演講畜牧產業相關主題,她在《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網站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農業需要更多女性〉(Agriculture Needs More Women)引發熱烈迴響與分享。現居安大略。個人網站:www.soniafaruqi.com

基本資料

作者:索妮亞.法樂琪(Sonia Faruqi) 譯者:范堯寬曹嬿恆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16-06-07 ISBN:9789864770380 城邦書號:BO0242 規格:平裝 / 單色 / 41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