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新版)
-
圖解建築結構入門:一次精通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應用
-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
-
達賴喇嘛:1990-2024攝影記事
內容簡介
台灣曾經兩度落入殖民主手中而成為殖民地。一次是在中日甲午戰後被割讓給日本,一次是日本結束對台殖民統治,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台灣在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後,迎上前來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落後於日本殖民帝國的中國,本書作者將這種比先前殖民時期更加困頓的二度殖民危境稱為後殖民情境。
從日治時期至二二八事件,台灣人的國族認同經歷了極大的轉變。由原本以孺慕中國之情抵抗日本的大規模同化政策,變為誓不做中國人。
作者從司馬翎和雲中岳所代表的通俗文學,六○、七○、八○年代老、中、青三代藝文人士的作品,以及九○年代的青少年和居處弱勢地位的原住民,來評估台灣於後殖民的情境中所從事的文化反省,並由此省思台灣後殖民時期人們的國族認同。
作者資料
盧建榮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 主要專長是中國古代文化史和當代台灣文化史,著有《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1999)、《入侵台灣》(台北:麥田, 1999)、《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麥田,2003),以及《從根爛起:揭穿學閥舊體制操弄教改的陰謀,1990-2002》(台北:前衛,2002)等書及各式論文、文章百餘篇。 作者於二十世紀九O年代將歐美新史學(即新文化史)引進台灣,除了為文評介此一學風,更有系統地主持譯介工作,使台灣增添數十本西方名著譯作,在使台灣躋身華文世界史學文化工業的領先地位上,功 不可沒。此外,作者不僅開學術新風氣,還身體力行,取史學先進國之治學進路,研究中國與台灣的歷史,這使得讀者在閱讀其作品時深感別開生面。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