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
終活筆記ENDING NOTE,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
-
腦內的猩猩:一本正經的情緒進化論,幫你重塑思維方式,實現情緒自由!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帶你一窺大腦總部控制臺,奪回情緒主控權!
-
心安在家:拜倫凱蒂與《金剛經》的相遇
-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暢銷經典版):悲傷療癒心靈地圖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瑞典每30人就1人閱讀.韓國2022讀者最愛年度之書】
-
當靈魂蛻變時:高靈談未來
-
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
內容簡介
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打起精神,
因為還要念書、工作,還要面對許多事情,
但我就是無法、無法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
你,被「小鬱」亂入了嗎?
「小鬱」是一隻讓人們低潮、生活混亂失序的情緒怪獸
為了制止牠不再亂入人類世界搗蛋,
請跟著我們一起——抱.緊.處.理!
★「小鬱亂入」榮獲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
明明對別人來說是簡單輕鬆的日常,
為什麼我們走起來卻總是傷痕累累、寸步難行?
你未曾察覺的情緒怪獸「小鬱」,可能正在一步步亂入你的生活!
憂鬱症,看似沉重的標籤,卻沒有想像中的遙遠,隨時可能出現在人生低落的每個時刻。
在那些莫名低潮的時候、突然感傷落淚的時候、無來由想放棄的時候、找不到任何微笑的時候……正是憂鬱症一步步接近的警訊,這時,我們稱它為「小鬱」。它就像一頭渴望關愛的黏人怪獸,忽視沒有用、推開也沒有用,唯有正視它,用滿滿的愛抱緊,亂入的怪獸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
本書將我們內心的憂鬱情緒,擬人化成可愛又神祕的黑色生物「小鬱」,並結合專業醫師建議,以輕鬆的文字和趣味插畫,帶你徹底認識這個攪亂我們日常生活的小怪獸。
書中也分享了一個人的自我調適方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各種途徑。被「小鬱」亂入的你並不孤單,也無須恐懼,只要練習與內心的情緒怪獸共處,一天一點點,終有一天能讓情緒自由,從簡單的日常快樂起來。
【名人推薦】
李明濱(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圖文不符(資訊設計粉絲團)
蘇禾(肯愛協會祕書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抱緊推薦
憂鬱症通常被稱為「心的感冒」,也因為被長期汙名化,導致許多人不敢承認、不願就醫,因而錯失及早治療、緩解症況的機會。本書作者充分發揮專業能力,設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深獲網友喜愛與支持。而生動活潑、清楚易懂的脈絡章節,也能提供有情緒困擾的人們初步認識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並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找尋相關精神醫療專業資源。
——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我始終認為,獲得「充分理解」是邁向療癒的重要關鍵。然而,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是孤獨的,渴望被他人理解,但又不認為能被完全理解。幸好這本書誕生了!書中採用淺顯易懂的筆觸,精準地提供關於憂鬱症的重要資訊,讓被小鬱亂入的當事人、身旁親友及社會大眾,都有了進一步理解「小鬱」這個情緒怪獸的途徑。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此人進廠維修中!》作者)
「雖然很疲憊,還是得走下去才行!」這本書道出的是一種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情緒常伴隨左右,甩不開,離不去,正視憂鬱必然存在是健康的面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勢必擁有時,最佳妙方就是懂得與它好好相處。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帶領你踏出這第一步。
——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這是由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好的理想而設計出的一本書籍,而透過大家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前進一些。
——張志祺(「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目錄
推薦序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林廷宜
推薦序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林耿立
推薦序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張志祺
作者序 為母親、我自己和許多被小鬱亂入的人 林妤恒
「小鬱亂入」的奇幻冒險旅程 白琳
前言 突然有點走不下去
第1章 原來是被小鬱亂入了
小鬱是什麼?
小鬱帶來的危害?
小鬱的歷史
當小鬱亂入時……
哪些人容易被小鬱亂入?
被小鬱亂入的人常常也是……
原來他們也曾被小鬱亂入!
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
第2章 踏上治療的旅程
說到小鬱,他們最了解
相關醫療機構
憂鬱症常見療法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和自己對話
第3章 療癒客棧
是小鬱?還是憂憂子?
小鬱VS憂憂子
小晴與小鬱:青少年的憂鬱症
美育與小鬱:主婦的憂鬱症
鈞鈞與小鬱:兒童的憂鬱症
阿智與小鬱:上班族的憂鬱症
阿祥爺爺與小鬱:老人的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產後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冬季憂鬱症
重鬱症與輕鬱症
第4章 精神病車站
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容易搞混的精神疾病
第5章 人生路途旁的崖谷
憂鬱症與死亡
憂鬱症與自殺
因為憂鬱症想自殺時,可以怎麼做?
自殺與憂鬱症的誤會
第6章 最後的一段路
憂鬱症會痊癒嗎?
這樣做,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這樣吃,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對付小鬱,這些別吃
小鬱亂入我的人生,能帶來幫助嗎?
結語 陪你一起走過
破除憂鬱症的迷思
我們該如何面對帶著小鬱的人?
如果身旁有被小鬱亂入的家人或朋友,你可以怎麼做?
被小鬱亂入的人,應該怎麼面對家人?
序跋
【作者序一】
為母親、我自己和許多被小鬱亂入的人
◎文/林妤恒
不知不覺身兼「小鬱亂入」臉書小編已經一年多了!想當初「小鬱亂入」只是一個小小的設計系畢業製作提案,如今居然成為擁有一萬多人的粉絲專頁,甚至現在還寫成了書!想一想真是不可思議。
大學的設計類科系學生到大四那年,都需要做長達一年的畢業專題製作(有的學校會更久)。當時在發想題目時想法其實很單純,只是希望這個要花上一年心血的設計可以「有點什麼」,不管是改變社會或是製造話題,只要能發生一些後續效應就好。結果沒想到,後續效應接連報到,也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快兩年的時間(笑)。
當初會想到要做有關憂鬱症的題目,其實是因為媽媽是「躁鬱症」患者。「阿躁」這隻小獸從我國小開始不時亂入我們家,但就像大部分的台灣家庭一樣,家中不太談論這件事,而被告知「家醜不得外揚」的我也從來不敢對外求助或向大人發問。直到網路的出現, 讓我逐漸對憂鬱症有了些認識之後, 我心想母親應該是患了憂鬱症(因為鬱期症狀相似),直到開始製作專題後才發現我做錯疾病啦!但是因為患有憂鬱症的人還是比較多,汙名化的狀況也很嚴重,而我也深信應該不只我們家深受憂鬱症或躁鬱症所苦,於是決定以「消除憂鬱症汙名化,讓大眾更加認識憂鬱症」為主題繼續做下去。
非醫療背景的我們做精神疾病主題其實是條困難的道路,但為了讓小鬱能長的頭好壯壯,我們努力尋求各方協助,也十分感謝這一路上幫助餵養小鬱的各位。首先感謝當小鬱還是一團想法迷霧時就看到其價值,並且一路支持的林廷宜教授;再來是願意協助審閱資料,讓「小鬱亂入」網站上資料正確無誤的林耿立醫師;以及願意給予各種協助的「圖文不符」,尤其感謝志祺、成祥在企畫上的各種建議,工程師致遠與嘉鴻的超強大網頁支援。還有上輩子修來福報才能一組的好搭檔白琳,沒有你,小鬱不會如此可愛。最後最後則是感謝所有支持小鬱的粉絲,你們的每一句打氣,都是我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其實在「小鬱亂入」專案執行期間,自己也曾因為各方壓力不小心被小鬱亂入,我因而從「身邊有被小鬱亂入的人」成為「被小鬱亂入的人」,但因為及早就醫與認真地照著學習到的資料進行治療,就醫服藥約快三個月後即順利馴服小鬱。在這段經歷之後,我特別想透過這本書,讓罹患憂鬱症的人知道自己並不可憎,而且一定要學會愛自己。我也希望社會大眾對憂鬱症的汙名化能透過「同理心」與「正確的知識」逐步化解,儘管清楚面對精神病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但還是希望這本書能為需要的人緩解一些困難。
最後謝謝拿起這本書的各位,請繼續往下翻,一起展開「小鬱亂入」的旅程吧!
【作者序二】
「小鬱亂入」的奇幻冒險旅程
◎文/白琳
首先要感謝拿起這本書的你!還有謝謝一路上幫助「小鬱亂入」成長的老師及各領域的前輩。真的沒想到,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小鬱就長這麼大了,大到能跨出螢幕變成有形有體有分量的一本書!回想起來,在小鬱是個還不成鬱形的小胚胎時,它僅僅是個設計系畢業製作提案的數個想法之一,當初若不是我的畢製夥伴妤恒提出憂鬱症的主題,小鬱應該就隨風而逝飄散在空中,既不會在新一代畢業設計展展出,當然也不會有現在的這本書。幸運的是,由於廷宜老師的指導及建議,讓我們決定選擇憂鬱症議題繼續做下去;而「圖文不符」經營社群媒體的 經驗也幫助小鬱從默默無聞的小粉絲專頁,到現在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小鬱亂入」的理念;還有在憂鬱症相關知識方面給予專業建議的林耿立醫師和台科大輔導室,讓身為純設計人的我和妤恒能夠安心地分享內容。在「小鬱亂入」的成長路上,小鬱就是這樣汲取各方養分漸漸長大,而後才有機會催生《小鬱亂入,抱緊處理》。以上可說是《小鬱亂入,抱緊處理》前傳,而和妤恒討論書中內容時,我們就決定要讓小鬱更可愛地亂入,並讓了解憂鬱症相關知識這件事更有意思。於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奇幻冒險旅程貫穿了整本書,希望讀者可以跟隨本書主人翁「饅頭人」一起帶著小鬱上路,透過「饅頭人」的眼睛,以及在治癒小鬱之路上遇到的各個旅人,進一步了解憂鬱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在我的成長和求學過程中,並沒有自身或身旁親友被憂鬱症亂入生活的經驗,所以不論在「小鬱亂入」專案或本書誕生,我最感謝我的夥伴妤恒,如果沒有她,我不會有機會如此完整地了解憂鬱症這個精神疾病、理解憂鬱症患者及其親友的困境,以及更重要的是,發現台灣社會對小鬱這隻頑皮小怪獸的誤解!因此,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消除這層誤解正是我們的初衷,希望讀者在看完這本書後,能像當初為了專案而緩慢啃完一堆憂鬱症資料的我們一樣:「哦~原來憂鬱症的真相是這樣!」有了真正了解這個精神疾病、長知識的感覺,而且相信讀者在這個過程會比當時的我們更樂在其中。
話不多說,跟著饅頭人帶著小鬱上路吧!(撰寫此文時,我正身處於世界上最容易被小鬱亂入的城市之一——紐約!)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文/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也許你正因滿足而感到喜樂,覺得好奇而充滿勇氣,可以同理而寬容以對,因為得到幫助而心存感激;也許你也曾經因工作勞累而倦怠,因時機未到而焦慮,因不知從何選擇而困惑。親愛的朋友,你快樂嗎?
幾則報導指出,現今生活中慢性疾病已持續困擾著我們,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憂鬱症等心理性疾病、帕森金斯等退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失調、癌症等疾病。當中研究報告也顯示台灣目前高中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現象,正值青春年少、身強力壯的年紀,卻對生活有過於牽強的投入;長久的健康、當下的及時行樂,抑或是無可奈何的壓力,何者才是我們真正所需,其實很值得再思,好做出正確的抉擇。紀律,是一種疼愛自己的方式。我認為要完成你的夢想需要幾項勇氣——有創新的膽量、有執行的動力、有頑強的信念、有與他人分享榮耀的度量、更要有和自己好好相處的能耐。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是個難以成形卻很有意義的提案。難以成形是因為如何將坊間及相關專業匯整為資料,經由視覺化的過程將所欲傳遞的訊息清楚表達,使讀者容易理解——從原始資料(Data)到統整過的資料(Information),再轉換為知識(Knowledge)的傳遞,以協助使用者獲得智慧(Wisdom) ——訊息設計師透過資料彙整分析,經由視覺化的手段所能幫助的就是讓使用者可以將所收到的訊息易於吸收、易於理解、易於轉換成為他們的知識和智慧。
本書以造形描述小鬱和憂憂子的差異立即可視、立即可懂,從顏色、耳朵、利爪等生動的樣態很快地讓讀者理解它們的特性和差異,並適時傳遞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因應之道。如何提供必要且適切的訊息、如何引人願意了解、如何灌輸概念、如何導正想法、如何讓內容正確而有深度、如何易讀(讓讀者理解專有名詞)、如何讓人想繼續讀、如何越讀越正向,願意散播正向力量等……是陸續丟給妤恒和白琳兩位年輕設計師的課題。而在這些過程中,兩位年輕設計師所要面對更重要的事,是知道如何畫出一條在成功訊息引導和專業醫療叮囑之間的適當界線,何時該進、何處該止,設計才能提供真正且正確的幫助。訊息設計所必經的視覺化過程雖不易成形、不易受注目、不易被了解,但我很高興在打下這些預防針之後仍看到兩位年輕人的熱情不減,壯志未滅。因為有意義,因為有心,就來做吧!然後要做,就把它做好!
人生途上本是行路難,但思維的轉換可以讓風景改變,並形成動力,「雖然很疲憊,還是得走下去才行!」——妤恒和白琳道出的是一種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情緒常伴隨左右,甩不開、離不去, 正視憂鬱必然存在是健康的面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勢必擁有時,最佳妙方就是懂得與它好好相處。
學習妥善處理情緒,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有能力將憂鬱變得有意義,轉化為力量,也會因欲望而引發動力,因難得糊塗而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可行的念頭和無懼的勇氣是這股力量的強大挹注,喜樂與感恩是我們行路中跨步無礙的能量。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很重要,敏感也好,粗心也罷,我們得學會慈悲,對他人寬容,也饒了自己,適時地放自己一馬。
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領你踏出這第一步。很高興妤恒和白琳將視覺化的能力應用在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務上,做一件事可以正向的影響許多人,何其快樂!
【推薦序二】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文/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與兩位作者因其畢業專題「小鬱亂入」的製作,接觸於二○一五年歲末。未看到內容前,心想這案子應與歷年學生訪問或雜誌專訪差異不大,但實際收到文圖後,倒是讓我眼睛一亮!作者充分發揮了設計專業能力,以視覺感官圖像設計出鮮明差異的「小鬱」與「憂憂子」的角色,黑毛色、翹尾巴的小鬱呈現情緒不安;而捲毛小綿羊憂憂子亦表達出憂鬱來時的退縮與無助感。本書首先在視覺設計上吸引讀者目光,在憂鬱症相關發展歷史與專業資訊整理上也認真梳理,以非精神(心理)本科系學生,以及同時在精神、心理領域性有入門難度下,卻能發展出連貫清楚的脈絡章節,其用心不在話下。 而「小鬱亂入」的網站和臉書也獲得網友們的喜愛與支持,不僅讓對憂鬱症主題有興趣、困擾的民眾可於網頁動態圖案生動活潑地指引下,初步認識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也導引民眾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找尋相關精神醫療專業資源。而更令人雀躍、激勵人心的是,「小鬱亂入」於二○一六年八月獲得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
回到憂鬱症這主題。憂鬱症通常被稱為「心的感冒」,為常見疾病之一,但許多人因輕忽或擔心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而不敢承認、不願就醫,錯失了及早治療、緩解症況的機會。主要原因是來自精神疾病的汙名化,早期若有親人接受精神科治療,不論是何種疾病,都會成為不能說的祕密。但現代人因教育水準提升及網路知識取得便利,對於精神疾病的接受度已相對提升,許多人都願意透過精神醫療管道協助自己變得良好。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全球疾病負擔進行研究,就疾病導致失能這向度展開評估,結果顯示因憂鬱症造成失能人數排在所有疾病第二位;對照自一九九○年開始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憂鬱症疾病負擔從一九九○年到二○一○年大幅增加了三七.五%。憂鬱症帶來的負擔越來越顯著,因此關於憂鬱症治療、預防相對重要。關於台灣的重鬱症盛行率,台大李明濱教授及陳為堅教授等進行台灣精神疾病調查,在二○○三年到二○○五年間,台灣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符合重鬱症診斷標準者大約在一.二%左右,也就是將近有二十萬人罹患重鬱症。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包括調整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光照治療等……心理治療主要是利用調整認知或思考模式、行為習慣來協助患者面對種種壓力及症狀;藥物治療則是用來改變患者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主要使用抗憂鬱劑,並搭配抗焦慮藥物及助眠劑來改善不適。憂鬱症通常不只有單一起因,因此治療上必須由精神科專科醫師針對病患的個別狀況進行診斷,並評估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所以,若你總覺得自己老是開心不起來、常常疲憊不堪或擔心家人朋友有情緒困擾,可以找專業醫師談談,一起找尋合適你的治療。
【推薦序三】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文/張志祺(「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我在二○一五年夏天認識「小鬱亂入」團隊。當時「圖文不符」發起了「不只是畢製」的專案,希望讓國內更多的大四畢業生,能透過畢製這段時間多做一些社會設計相關的專案,以回饋社會。看到他們提出「小鬱亂入」的企畫時, 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大四時,我因為一些私人原因,在躁鬱和憂鬱之間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年多,直到入伍當兵後才豁然開朗。憂鬱症的汙名化,讓很多人即使身陷其中也不敢和別人討論,只因為「很丟臉」。「如果我們能翻轉這樣的現象, 那這一定是件很棒的事吧?」——這句話在我腦中默默地浮現了出來。
本書透過可愛且簡單好懂的插畫、資訊設計及角色設計,降低了吸收原本複雜繁瑣的憂鬱症資訊的門檻。而吸收門檻的降低,也為憂鬱症患者們和一般大眾間打開了一個新的溝通橋梁,像是:「小鬱是什麼?」「小鬱的歷史」「被小鬱亂入會怎麼樣?」「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小鬱亂入?」「曾經被小鬱亂入過的名人」以及「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等等……讓人在更容易理解憂鬱症之外,同時能主動發掘、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相信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能對憂鬱症有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也還能了解當自己或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小鬱亂入時,我們能採取的作為。
透過認識憂鬱症,我們才有機會去除憂鬱症的汙名化,讓更多人能夠即時反應,挽救更多可能的悲劇。這是由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棒的理想而寫下的一本書,而透過讀者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再前進一些。我很高興能在這些內容成型的前期就參與,並見證兩位作者一路走來的成長。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相信大家一定能從書中感受到作者的熱情,以及資訊的價值。作者資料
林妤恒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喜歡帶著底片機旅遊,偷偷觀察街上的人事物。大學四年碰了各種設計領域,但依舊無法決定應該要做哪種設計,目前仍在各處打滾尋找目標。
白琳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喜愛設計、藝術、漫畫和插畫。目前在最容易被小鬱亂入的城市紐約攻讀傳達設計,一邊思考「設計」究竟是什麼。 「小鬱亂入」為兩人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作品,希望藉由憂鬱症化身的黑色小怪獸「小鬱」,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不再害怕並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為「小鬱亂入」延伸的第一本著作。 小鬱亂入經歷: 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 入圍 金典設計新秀 入圍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小鬱亂入臉書 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小鬱亂入網站 depressytrouble.tw/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