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經營策略
解密iPhone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彭博社》2017年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CNBC 2017年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書評網站1-800-CEO-Read 2017年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金融時報》/麥肯錫2017年年度最佳商業書籍決選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精選 ★《華爾街日報》《倫敦泰晤士報》《衛報》等多家媒體與科技網站盛讚推薦 「這是一本令人傾倒的書……麥錢特啟程前往全球各地,從加州的設計工作室,到南美洲的礦場,到中國的工廠,訴說這台指標性裝置背後的人文故事——那破碎的婚姻,那失去的生活。你再也無法以同樣的眼光看待手中的iPhone了。」 ——丹.萊昂斯(Dan Lyons),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你在展讀本書的同時,可能iPhone就在你的手邊。不過,在賈伯斯(Steve Jobs)把這台他所謂「萬中選一」(the one device)的裝置介紹給我們之前,手機只是你用來在路上打電話的工具而已。 如今,iPhone上架十年以後,我們的手機是我們的生命線:是我們獲取資訊、溝通、娛樂的主要來源,是我們與工作的接口,是我們與所愛的人的恆常連結。 iPhone如何改造我們的世界,把蘋果公司(Apple)變成史上最有價值的企業?資深科技記者布萊恩.麥錢特(Brian Merchant)獨家採訪創造iPhone的各階段引航手,揭開你無法從蘋果口中直接聽到的內幕故事。 iPhone串起人類古今中外的重要時刻,本書更是一部現代人類科學、技術、歷史、商業與文化的精華總和。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Tim哥/3C有意思Tim哥站長 ▍吳顯二/癮科技站長 ▍楊惠芬/《數位時代》副總編輯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了不起的故事……十分吸睛,而且會讓人上癮,幾乎就跟iPhone本身一樣的令人沉迷。」 ——《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是傑作。從未有人像布萊恩.麥錢特這樣深入鑽研iPhone,旅行到世界各地,發現這台裝置的創作背後那不為人知的故事,揭露製造iPhone所要付出千真萬確的人力代價。本書充滿生動的細節,以快速的節奏和大量分析性的洞見,帶領讀者看見一個又一個意料之外的真相。」 ——艾胥黎.范思(Ashlee Vance),紐約時報暢銷書《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的作者 「這是一本令人傾倒的書,報導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有革新性的產品如何被發明出來,包羅萬象,引人入勝,魅力十足。布萊恩.麥錢特啟程前往全球各地,從加州的設計工作室,到南美洲的礦場,到中國的工廠,訴說這台指標性裝置背後的人文故事——那破碎的婚姻,那失去的生活。你再也無法以同樣的眼光看待手中的iPhone了。」 ——丹.萊昂斯(Dan Lyons),紐約時報暢銷書《無疾而終:我在新創公司的不幸遭遇》(Disrupted)作者 「布萊恩.麥錢特給我們罕見的機會深入觀看蘋果內部,記述iPhone的開發情節,從原物料的挑選到該產品有名的發表會,充滿各種細節。」 ——科技網站《Gizmodo》 「麥錢特挖掘並編纂關於開發iPhone的大量細節與傳聞軼事,其中有許多是過去未曾留下紀錄的,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他說了一個比蘋果以外的世界所見過更為豐富的故事。」 ——《明尼亞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Tribun)雜誌 「布萊恩.麥錢特把幾十年的競爭性發明及幕後策劃壓縮在一本書中,深入iPhone的黑色鏡面,以蘋果這台令人沉迷的裝置的史前史及文化面的未來一饗讀者。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科幻小說,訴說一台裝置如何重新發明了我們的日常體驗。」 ——傑夫.馬納夫(Geoff Manaugh),紐約時報暢銷書《偷盜者的城市指南》(A Burglar’s Guide to the City)作者 「這本書是一路狂飆全球供應鏈的冒險旅程,從神秘兮兮的設計實驗室,到煙塵瀰漫的南美荒涼礦場,到城市般大小的廣袤中國工廠,途經幾乎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把在你之前及之後曾經碰觸過你的iPhone那無數個不為人知的生命,攤開在陽光下。把這本書想成是蘋果絕對不會給你的使用手冊,任何人若想知道他們的iPhone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有必要一讀。」 ——克萊爾.伊凡斯(Claire Evans),作家暨《YACHT》樂團成員 「布萊恩.麥錢特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產品iPhone,寫了一本迷人的自傳。如果你曾經看著手上愈來愈大的螢幕,疑惑著它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本書能給你豐富、出人意表、而且極為奧妙的答案。」 ——艾力克斯.馬德林哥(Alexis Madrigal),《啟動夢想》(Powering the Dream)作者及《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資深編輯 「深思熟慮地描繪了一種技冠群雄的科技,暫且無論它的影響好壞,如何在短短十年內盛行開來。」 ——《柯克斯評論》(Kirkus) 「精彩萬分……一段周遊列國的歷史……是我們得聞某些創造出〔iPhone〕元素的創新者們。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又令人驚喜的書。」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布萊恩.麥錢特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令人欽佩……引人入勝。」 ——《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蘋果公司的保密文化不敵布萊恩.麥錢特的這本書。」 ——《紐約時報》書評 「麥錢特一如最好的歷史學家……揭開iPhone的歷史,他處理這本書,在章節上遵循必然原則,在細節上處處令人驚喜。」 ——《衛報》 「身為新聞記者的我報導蘋果已有多年,而麥錢特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我所見過最為豐富的故事……iPhone偽裝成一個非經人手所製造的物品。麥錢特的書讓背後所付出的人力重見天日,在過程中,籠罩iPhone的迷霧散去,扭曲的現實也暴露在陽光下。」 ——萊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紐約時報》書評人 「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 ——《市場》(Marketplace)雜誌 「布萊恩.麥錢特帶領讀者踏上史詩般的旅程。」 ——《遊行》(Parade)雜誌 「一場瘋狂之旅。」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本好書。」   ——泰勒.科文(Tyler Cowen),「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部落格

目錄

前言 解構iPhone圖像 ◎第一篇 探索新的多元互動——牙牙學語的iPhone 第一章 更聰明的手機——賽門說,為我們指出通往智慧型手機的道路 第二章 手機採礦史——挖出iPhone的核心要素 第三章 防刮面板——大猩猩玻璃向前衝 第四章 多點觸控——iPhone是怎樣變好用的 ◎第二篇 打造原型——萬中選一的初代機 第五章 鋰電池——為現代生活充電 第六章 防手震功能——速寫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照相機 第七章 動作感測技術——從陀螺儀到GPS,iPhone找到立足點 第八章 全副武裝——iPhone的腦子是怎麼長出來的 第九章 從噪音到訊號——我們如何打造終極網路 ◎第三篇 啟動iPhone——滑動解鎖 第十章 嘿!Siri——人工智慧助理誕生地 第十一章 安全飛地——駭進黑色鏡面以後 第十二章 加州設計,中國製造——地球上最賺錢手機的組裝代價 第十三章 手機銷售——蘋果的iPhone造神術 第十四章 黑市風雲——iPhone死後的生活 ◎第四篇 萬中選一——紫色王朝 資料來源說明 誌謝

序跋

【前言】解構iPhone圖像
     「你—從—哪—裡—來?」      「加州。洛—杉—磯。好萊—塢。你—呢?你—從—哪—裡—來?上—海?」      賈伯斯許下承諾將近十年後,我疾駛於從上海浦東機場前往城市商業區的高速公路上。計程車司機一直把他的裝置從塑膠隔板往後遞給我,好讓我倆可以輪流對著翻譯軟體說話。      「不。不是上—海。杭—州。」      上海的霓虹燈光因霧氣變得柔和。從這裡看過去,耀眼、扭曲的摩天大樓優雅地沒入汙染的霧霾中,天際線有如一幅截自電影《銀翼殺手》的畫面。      我們的數位對話雖然僵硬,但大致可以理解意思,話題從晚上好嗎(還行)、計程車開多久了(八年),到這座城市的經濟情況(愈來愈糟)。      Siri音調的機器女聲緩慢莊重的說:「價—格,持續上漲。可是。工—資,一直保持。平淡。」每當司機熱血澎湃起來,就算我們人正在高速公路上,他也會放慢速度龜行,我緊抓著安全帶,車子從旁呼嘯而過。      「沒有—地方。可以—討生活。」我點頭贊同,他再度加速。      有意思,我心想,數萬名技術工人在上海組裝並出口iPhone,而我在這座城市的第一次對話,也是拜iPhone之賜得以實現。

內文試閱

  那麼,我是怎樣來到上海的?又是為了什麼?為了尋找iPhone的靈魂嗎?這要從幾個月前,我(又)摔壞一支iPhone開始說起。你知道劇情是怎麼發展的,它從你的口袋裡滑出來,結果螢幕就從一個小小的裂口蔓延成一片蜘蛛網。   我沒有(再)去買一支新的,反而決定趁此機會學著自己修理,順便一探螢幕背後有何巧妙。我已經帶著這個玩意兒好幾年了,卻對此毫無頭緒。所以,我驅車前往iFixit總部。該公司落腳於加州岸邊慵懶的聖路易斯.奧比斯波市,出版被視為黃金標準的電子產品維修指南,它的首席拆解工程師是一個老道的維修專家,名叫安德魯.戈柏。      不久,我便像個剛進醫學系的學生,揮舞起該公司特製的工具iSclack,它形狀像一對末端附有吸盤的鉗子,我的iPhone 6和裂掉的螢幕就被夾在它的虎口下。我不免心生猶豫,如果太用力,我可能會扯斷重要的連接線,害我的手機徹底魂歸西天。      「動作要快。」戈柏邊說邊指著這個因為吸力而開始骨肉分離的裝置。工作室的燈光耀眼,我真的是滿頭大汗。當我慢慢移動雙腳,穩住身子,然後,啪的一聲,我那可靠的個人助理像掀車蓋那般被安全的打開了。      「很簡單吧?」戈柏說。沒錯。      然而,鬆了口氣的感覺稍縱即逝。戈柏把裡面的鍍鋁屏蔽罩挪開,撬開排線,不多久,躺在光禿機件手術台上的手機,就在我的面前被開膛破肚,露出五臟六腑。我必須老實說,那時我好像在看著太平間裡的一具屍體,有種古怪的不舒服感。如果你不明究理的話,其實就是我那親密的私人生活導航員iPhone,現在看起來就像個制式的電子廢棄物。      「共有四條不同的排線將面板組件跟手機剩下的部分連接起來,」戈柏說:「其中一條用在接收觸碰輸入的數字化儀上,這樣才能跟嵌在玻璃裡的一整組觸控電容器一起作用。你其實看不到它們,不過當你的手指碰到這裡⋯⋯它們可以偵測到你觸碰的位置,所以這是它要用的排線。液晶顯示器有自己的排線,指紋感應器也有自己的排線,然後這邊最後一條排線是給前端組件跟相機用的。」      本書試圖循線追索,不只探查手機內部,更要貫通整個世界與歷史,以求對於最終形成一個如此普及、如此理所當然的裝置,所涉及的技術、人文及科學突破,能有更清楚確鑿的認識。iPhone身上交織著為數驚人的過往發明與洞見,有些則遠溯至上古時代。事實上,它說不定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象徵,顯示促成當代技術進步的引擎,彼此間是如何深深地相互關聯。      *  *  *      不過,卻有一個人物,而且只此一人的身影籠罩在iPhone的發明之上,那就是賈伯斯,因為在蘋果為iPhone所申請最為重要的專利裡,此人通常掛名頭牌。可是事實上,賈伯斯只占iPhone英勇事蹟的一小部分而已。      「坊間有種對賈伯斯超乎尋常的狂熱崇拜,似乎認為他是這個翻轉世界的小玩意發明者,其實不然。」歷史學家大衛.艾傑頓說:「諷刺的是,在資訊與知識社會的時代,竟然流傳著最為古老的發明迷思。」他指的是愛迪生迷思,或獨立發明家的迷思,也就是以為有某個人,在無數的日子裡焚膏繼晷地工作,然後福至心靈,構想出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發明。      新技術只有單一發明家,或甚至單一負責團隊的情況很罕見。從軋棉機、燈泡到電話,大多數技術都是在同時或近乎同時之下,由兩個或更多個團隊各自獨立運作所發明出來的。點子真的就像專利專家馬克.萊姆利所說的「瀰漫四處」。不管任何時候,都有無數的發明人才在研究尖端技術,尋求前進之道。很多人跟神人愛迪生一樣勤奮努力,可是會被視為指標性發明家的,往往是那些最終版產品在市場上賣得最好、把發明故事說得最令人難忘,或是贏得最重要專利戰的人。      iPhone絕對是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集體成就。從躺在iFixit台上這一大堆手機元件便可看出,iPhone是一般人通稱的融合技術,它是一艘貨櫃船,乘載著許多世人未能完全明白的發明。譬如賦予iPhone互動性魔法,讓人可以滑動、捏拉、縮放的多點觸控便是其一。儘管賈伯斯公開宣稱這是蘋果自己發明的,但早在幾十年前,從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粒子加速器實驗室,到多倫多大學,到致力於賦能身心障礙者的新創公司,一路上已有各個地方的先驅開發出多點觸控技術,諸如貝爾實驗室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這類機構孕育研究及實驗,政府也傾注數億美元給予支持。      不過,揚棄獨立發明家的迷思,承認這個裝置是數千位發明者的貢獻,並不足以讓我們洞悉iPhone是怎麼做出來的。點子需要原材料和辛苦的勞工才能變成發明。幾乎各個大陸都有礦工開鑿出不易取得的元素,用來製造iPhone,然後靠著中國各地規模之大,可媲美城市的工廠裡數十萬雙手把它組裝起來。每個勞工、每個礦工,都是iPhone故事裡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口袋裡的iPhone。      所有這些技術、經濟與文化趨勢必須匯聚成河,我們方能透過iPhone完成利克萊德所謂的人機共生:與一種無所不在的數位參考工具暨娛樂來源、一種思想的增強機和神經脈衝的促成器共存共生。我們愈是了解這個最流行的消費品背後的錯綜複雜,還有使之成為可能所下的工夫、所激發的靈感、所遭受的苦厄,便愈能認識這個為之深深著迷的世界。      最終讓iPhone問世的蘋果設計師和蘋果工程師的成就,無人可以貶抑。沒有他們的工程洞見、關鍵設計與軟體創新,這萬中選一、精心打造的裝置不會有現在的面貌。不過,蘋果保密到家是出了名的討厭,也拜此之賜,鮮少有人知道他們是何方神聖。      保密的文化也延伸到實體產品本身。你可曾試著撬開自己的iPhone看看裡面嗎?蘋果可不希望你這麼做,因為它會成為這個星球上最賺錢的企業,靠的就是讓你遠離手機太平間。賈伯斯跟他的傳記作者說,讓大家來修修補補他的設計,「只會把東西搞砸而已。」因此,iPhone用一種叫做梅花型的專屬螺絲鎖起來,如果沒有特殊工具,你是不可能打開自己的手機。      iFixit的執行長凱爾.韋恩斯說:「我曾聽到有人說:『喔,我的手機沒像以前那麼耐用了。』然後我說些『你知道你可以換電池嗎?』之類的話,我發誓,真的有人回我說:『我手機裡有電池嗎?』」隨著外形光滑、密不透風的智慧型手機興起,讓我們開心的在上面冒險,滑過來又滑過去,套句亞瑟.克拉克的名言:這個有夠先進的科技變得與魔法無異了。      就讓我們打開iPhone吧!去探索它的起源,去評估它帶來的影響,去破除賈伯斯—愛迪生的獨立發明家迷思,去明瞭我們是怎麼走到iPhone這一步。      為了這個目的,我去了上海與深圳,溜進中國工人組裝手機的工廠,那裡因為一場自殺潮暴露出iPhone製造地的苛刻環境。我找到一個冶金學家把iPhone磨碎,以便發現裡頭到底含有什麼成分。我曾爬進礦坑,裡面的童工從一座崩塌的深處挖鑿錫和金。我在美國最大的網路安全研討會上,看著駭客破解我的iPhone。我會晤行動運算之父,聽聽看iPhone之於他的夢想代表什麼意義。我透過一群不為世所承認的先驅,追溯多點觸控的源頭。我訪談造就iPhone大腦的變性晶片設計者。我認識了名不見經傳的軟體設計天才們,是這些人形塑了iPhone今日擁有的外觀與感覺。      事實上,我跟每一位願意接受採訪的iPhone設計師、工程師和管理階層都談過了。我的目標是當你掩卷之際,看一眼你的iPhone黑色鏡面,看到的不是賈伯斯的臉孔,而是廣大創造者的群像。而且,對於這一個把我們所有人都一起拉進它的未來的裝置,能有更入微、更真實,我想也會更令人信服的圖像。      這圖像會採雙軌並行。第一軌帶你進入蘋果一窺堂奧,看看iPhone如何被一群無名創新者所構思、設計原型並製作出來,那些人開拓出操縱資訊、與之互動的新方法。這四篇從你翻過此頁便開始了,而且會出現在書的中段及末尾,我想這樣也算適得其所,雖然有數不清的人催生這萬中選一的裝置,但終究是蘋果把iPhone給做了出來。      第二軌會循著我揭露iPhone原材料來源的努力而走,與全球各地使之成真的其人及其心靈相會。從第一章開始,這些章節會去檢視百年前「智慧型手機」的構想起源,進而探索集結在手機蓋底下的強大科技,調查所有這些零件是如何在中國組裝,並一訪黑市和它們終於一命嗚呼後的魂歸之處:電子廢棄場。      那麼,就讓我們啟程來到第一站,位於矽谷的心臟地帶,加州庫帕提諾市的蘋果總部。

作者資料

布萊恩.麥錢特(Brian Merchant)

媒體集團科學與新聞網站「主機板」(Motherboard)的編輯,也是其旗下線上小說網站「Terraform」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可見於《衛報》(The Guardian)、《石板》(Slate)雜誌、《高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探索頻道》(Discovery)雜誌、《GOOD》雜誌、美國知名文化雜誌《Paste》、環保雜誌《Grist》等等。為了追尋iPhone的故事,他造訪了每一塊已有人居的大陸,從玻利維亞的高原,到深圳大都會區,以這「萬中選一」的裝置記錄下採訪歷程。他拍了八千張照片,錄下兩百小時的採訪,打下幾百篇筆記,用FaceTime跟家人做了幾十次視訊。過程中,他用了三支不同的iPhone:一支螢幕裂掉、修理三次的iPhone 6;一支在中國買下、在智利被偷的黑市4S;還有一支他在首賣日搶購的iPhone 7。

基本資料

作者:布萊恩.麥錢特(Brian Merchant) 譯者:曹嬿恆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8-06-05 ISBN:9789864774630 城邦書號:BW0678 規格:平裝 / 單色 / 46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