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這份工作,你真的想做一輩子嗎?最勵志的轉職指引,讓你的職涯下半場更加閃亮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Amazon網路書店職涯指南類TOP9 ◆《赫芬頓郵報》阿瑞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臉書營運長暨《挺身而進》暢銷書作者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推薦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書摘推薦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2018年17本必讀的商業書之一」 ——寫給正為目前工作前景感到迷茫的你—— 當職涯漸漸邁入下半場, 緩慢成長的薪資、一成不變的任務、海市蜃樓的前景, 這份工作,你真的想從事一輩子嗎? 轉換跑道,真的就能獲得你想要的生活嗎? 從熟悉的領域中抽身,真的可能在另一個領域獲得一片天嗎……? 當眾多的問號環繞著你,你可以只問自己這麼一句: 「如果現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你願意再為自己做一次選擇嗎?」 坐擁近兩百萬年薪的債券交易員,順從渴望成為作家,締造了國際暢銷書《魔球》;垃圾清運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點燃對斷木殘屑的熱情,變身為精品家具設計師; 相中一家充滿機會的公司後,廣告業務員脫胎換骨,以銷售分析員的角色獲得成功…… 如果現在的工作讓你感到窒息,未來的前景讓你感到迷茫, 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摸索下一個可能? 即使轉換跑道暗藏風險,但是太晚覺醒,又何嘗不會造成下一波人生的驚濤駭浪? 「離職,還是不離職」(To jump or not to jump), 幾乎是所有上班族的共同心聲, 目前的工作總有那麼幾個讓自己不夠滿意的地方, 但是離開之後又該何去何從?下一個工作真的會比目前的更好嗎? 作者在24歲時,進入了美國私募巨頭貝恩資本(Bain Capital), 開啟了一段光鮮的職業生涯,但在三年後發現這裡並非自己心之所嚮, 於是決定離開,追求更能讓自己開展熱情與野心的地方。 為了探索如何「跳槽」,他蒐集了眾多真實的案例, 採訪那些從原先安逸的職業中破殼而出的前銀行家、前銷售員、前員警,看他們如何重新發現自己想要的職業與生活,並歸納出一個「跳槽曲線」(Jump Curve),包括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聆聽內心的細微聲音 ◆第二階段:擬定計畫 ◆第三階段:成為幸運兒 ◆第四階段:別回頭追憶過往 書中提醒了轉職前的摸索準備與心態建立、轉職時如何維繫人際與尋求支援,以及如何在轉職後確立自己的人生跑道,為茫茫職海中浮沉的每一個靈魂,提供了明亮的指引與暖心的鼓舞。 從客服人員躋身銷售工程師,從機械工程師化為健身房老闆, 44個翻轉人生的勵志案例,讓你每次轉職都勇敢轉出最理想的舞台!

內文試閱

  16在公司裡尋找自信,重新認識另一個自己      ——雅坎夏.阿格沃(Akansha Agrawal),內部轉職:LinkedIn廣告業務助理→市場調查分析師→銷售分析專業人員      我一直覺得自己會很幸福,只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我的故事並不是關於追求人生的熱情,也不是終於拋下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在公司裡尋找自信,從兼職的副業和支持我的同事中認識自己。我沒有離開公司,但卻轉職了不只一次,而且才只是開始。      我來自傳統的印度家庭;父親結束在美國中西部的大學學業後,經由相親認識母親,並在學校休假時飛回印度與母親見面,一週內訂婚,再一週就結婚了。結婚後回到美國,開始構築美國夢,有一間房子、一個庭院、孩子和穩定的工作。      父親一開始並沒有太多的錢,但是在就讀工程學時找到立足點。工程師的工作很安穩,這就是目標。一開始,父母的計畫就很清楚:提供充滿鼓勵和關愛的家庭環境。家庭的簡單目標是賺錢和追求安穩,那樣的方式很單純也沒錯。      那是溫馨的養育環境,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我總覺得家裡缺少對於孩子真正想要追尋什麼,關於熱情和興趣的對話,尤其是可能有別於家庭、庭院及「穩定」工作的事物。但是對雙親來說,這條路是他們在乎的路,也預設是我在乎的人生道路。      在高中前,我的目標就是父母的目標:拿到好成績、校外表現出色,達到進入好大學的標準,然後就會自己找到出路。      然而,當我上了大學後,看到周遭有好多人在做好棒的事,於是就想著:「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創業、組樂團、興建學校,我想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是自我不斷的鬥爭,要找出自己擅長什麼,在壓力下尋找自己對什麼事物懷有熱情。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長久以來都把這個問題擱置一旁,覺得就是要拿高分,而不是要培養熱情與興趣。暑假要打工時,我迷失了。實習的徵才招募會在我大三那年開始,我看了徵才公布欄,去了財經和企業實習的說明會,卻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      不久後,我無意中發現一家規模頗大的科技公司有廣告業務的職缺。當時我不知道那個職稱的工作內容,卻知道廣告業務大概不會是我的熱情所在。但是我主修經濟,工作內容看起來似乎是數據導向,所以就想自己應該會喜歡這樣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這家科技公司很大、很多元,也還在成長,於是便把這個暑期工作當作在這個產業插一腳,雖然還不知道自己可能會喜歡什麼,但是或許之後會找到熱情所在。要迅速找出熱情所在,聽起來很有壓力,但是花一個夏天,看看會找出什麼有趣的事物,感覺倒是可行。      我在線上申請這個廣告業務實習生的工作,開始研究這份工作和這家公司,做任何可以做的事來提高錄取機率。我找到YouTube的影片,內容是這家公司的經理在談論各種暑期實習計畫,我花錢訂閱該公司的商業網絡網站,讓我能有機會丟給這個經理一則訊息,然後寄信給對方:「我對你們其中一個實習機會很有興趣,才剛剛提出申請。請問您可以把我介紹給負責這個部門的同事,看看我是不是合適的人選嗎?」      對方回覆了,在我們交流幾次後,她決定把我的履歷表放在最上層。這麼一來便打開大門,讓我有機會能實際與人資經理討論職務。幸運的是面談一切順利,我錄取了,我喜歡這個團隊,也知道會學到很多,就在那個夏天到公司上班了。      ◆永遠不存在正確的轉職時間      工作的內容很單純、不有趣,而且非常制式化:你拿到甲的要求時,就做乙步驟。每拿到一個甲的要求,就做乙;甲之後乙,無限循環。      這是我的夢想、真正的熱情嗎?當然不是,但是我不介意,只要能待在這裡,我就非常開心。我喜歡這家公司,相信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知道會從這裡學到很多,讓我更了解自己,找到熱情所在。而且我愛上公司的免費福利,大學生活裡每樣東西都要錢,相較之下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企業福利也大有幫助。      當然,從暑假開始,我很快就發現這個職位缺少什麼。我是一個數字人,但卻在缺乏分析的環境中工作,這份工作和我的經濟專業根本無關。我渴望來自嚴謹量化工作的滿足感,但卻不在工作內容中。      聽起來好像是很糟的暑假,但是其實不然,因為工作環境和一起工作的人比這份工作本身更有意義。同事想幫助我在公司內部找到適合的工作,上司和其他人鼓勵我與其他團隊的人閒聊,看看別的部門、其他職位的工作內容。我並不是多話的人,有時候可能很害羞,但卻漸漸越來越擅長主動追求事物和說出想法,所以有人說要把我介紹給別人時,我就會接受他們的提議。我開始思考在公司裡找誰幫忙,也做了一張表格,列出在這家公司上班的家族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然後主動詢問他們要不要和我閒聊。      當我逐漸從這些會面中建立自信後,當我看到有人在不同部門裡做有趣的工作時,就會寄一封電子郵件給我和他之間的共同聯絡人,然後請共同聯絡人介紹我認識對方。我學習到不要害怕寄出這類電子郵件,很多時候,另一頭的人也很願意介紹雙方認識,你只要開口就會有機會認識。      一開始,我覺得這麼尋求協助很尷尬,直到發現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式能知道你到底想做什麼。我會在公司的餐廳裡拉一張椅子,和其他的員工聊天,然後他們會叫我要誠實回答我喜歡和不喜歡這份工作的哪些部分,還會詢問我接下來想嘗試什麼。他們都曾處在我的位置上,也曾轉職到新工作,所以也想幫助我。      雖然當時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熱情,而且在那個暑假每天的工作也沒有那麼好玩,但是有人支持我在公司裡轉職。無數次的茶點聚會,透過一杯咖啡與他人的對話,讓我在公司裡增加自信,也思考如果留下來,前方會有什麼機會。這也是當暑假一結束、公司給我一份全職工作,雖然不是我的熱情所在,但我還是馬上接受的原因。      從事正職工作前,我便開始規劃策略。回到這家公司,我想從此旗開得勝。我思考在大學喜歡做的事,看看哪一樣事物較為突出;我回想主修經濟學的學生時期,然後再想了一下學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我很喜歡這樣的思考模式,覺得做一些和分析與數據導向相關的事情讓我覺得很滿足,也很擅長,於是決定開始工作後,就要針對這些興趣發展。      公司很推崇轉變的文化,鼓勵員工在不同的角色中成功,大家普遍相信公司並不是因為這個職缺僱用你,而是為了整家公司僱用你。因此,我在到職第一天就朝著這個理念發展,仔細規劃策略,邁向下一個有機會的職位。      ◆從旁人的支持中,一步步向前邁進      開始全職工作後,我需要紮實的技巧,才更有機會跳槽到更著重分析的工作。我請經理教我微軟Excel的具體細節,又在公司找到可以在午休時間教我進階電腦程式應用的人。公司提供電腦程式課程,讓我下班後可以學習如何寫程式。我試著學習電腦程式,做一些額外專案來了解其他型態的工作,然後看看是否喜歡、擅長。      同時,我開始主動聯絡在其他團隊裡的同事,對我學到的新技能來說,他們的工作聽起來很有潛力成為我的下一個職位,所以我想知道他們的工作內容、運用什麼技能、遇到什麼挑戰;我還是無法決定自己在尋找什麼工作,於是開始和我覺得有興趣部門的人聊天。      我在廣告部門待了大概一年,轉職時其實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當時我正和市場調查部門的經理如同往常般,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那時候的我已經沒有那麼害羞,也更直接了,口若懸河地問完問題,想了解她的工作細節和職缺需求。快結束談話時,對方說:「其實我現在正在招募新人,如果你有興趣,要不要試試看?」      一份工作機會就這麼拋向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還記得當時心想:「我不覺得已經準備好要起跳了,也不認為這是對的時間。」不過我卻突然頓悟,沒有任何一個時間點是「對的時間」,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會再次敲門。當時我已經做足研究,知道市場調查部門足夠的資訊,也了解那個領域的工作可以帶來什麼。拿到那份工作又朝著我想做的事邁出好大一步,雖然工作內容並沒有完全回應我的熱情所在,不論是當時或現在,我都還在摸索夢想中的工作,但那是一份能加強技能的工作,不僅符合我對分析的興趣,還能展現這家公司所有有趣的一面,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這是最困難的,但是從暑假開始,隨著我付出的一切,最後到這個工作邀約,所有事都變得可能了。我做了一堆其他專案,讓我具備轉職的能力;與其他人聊天,讓我知道之後的工作內容。最珍貴的是,我已經在公司建立支持的人際網絡,所以當我和經理說要轉職時,他說:「我就知道你想做類似的事。」然後幫助我得到這份工作。最後,我因為別人而開始相信自己。      是那些在身旁的人讓我在公司內部轉職成為可能,是現在的經理會幫助你找到下一個僱用你的經理。在我面試市場調查職缺時,那位經理早就知道我已經獲得認可,也值得冒險僱用我:「你和其他應徵者相比,沒有太多技術的經驗,但是我們知道你在公司內的表現一直都很出色。我們和你的經理聊過,我知道你很擅長團隊工作,也很擅長帶領專案。這些技能和其他相關的技能一樣寶貴重要,而其他需要知道的東西,我們會教你。」      市場調查工作是很大的轉變,與廣告業務相比,完全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我在很多方面都很感謝有這樣的轉職機會,最重要的是這個轉變讓我有自信再次轉換跑道。      我當時在市場調查研究團隊已經做了幾年,也很樂在其中。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沒有安於現況,而且公司顯然也不想要我這麼做。到職六個月後,其他的經理就在教我這個職位相關的事,我學到的這些技能更能發揮自己的興趣與公司的強項。我的工作完全就是數據導向,很不錯,但或許有點諷刺的是,我開始覺得銷售分析部門內直接面對客戶的角色似乎更有趣,於是兩年後再次轉職了。      今天我可以很誠實地說這份新工作,也就是我第二次起跳得到的結果,和我的專業興趣相關:使用數據導向的研究,結合面對人群的銷售業務,對這家公司著重的原則產生重大影響。除了工作以外,轉職經驗也告訴我,我不但可以再次起跳,也會再次起跳。      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期間,我也規劃出獨處時間:除了工作以外,探索自己喜歡什麼。有幾年,我專注在身心健康,總有一天我要找到將這些興趣結合成專業的工作。現在我先簡單管理一個身心健康的網站,經理覺得這個網站很棒,也常和其他同事分享;行銷部門允許我和他們有一些特定計畫合作;我取得團體健身教練證照,公司便邀請我指導健身訓練班,因為這是身心健康福利的一環。當我把個人身分帶進公司身分時,公司鼓勵我可以讓兩個身分並存,這樣一來對於要選擇自己成為哪一個人就不會有壓力。      ◆尋找讓自己覺得幸福的工作      如果探索內部轉職的方法在你現在工作的地方還不是常態,它很可能很快就是了,對很多公司來說,鼓勵內部轉職都很合理,而且這樣的做法對你來說也很合理,因為你可以不用擔心要提離職,或是冒著辭職的風險來嘗試新事物。我認為,在大學畢業後的三到五年中,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他或她究竟想要什麼。我之前以為需要先離開一個工作,才能探索自己的極限並持續成長,但當你是在一群很了解你的人之間轉職,他們就可以看到你擁有的特質,也知道你能在什麼領域成功,甚至比你還要了解。      如果你想在內部轉職,就不要把事情複雜化。我非常重視保持平衡,一邊做現在這份工作的同時,找小副業探索看看另一份工作是什麼樣子。不要急著走下一步,要放慢腳步,內化一切,反思你的心在說什麼;和支持你、了解你、可以懂你想法的人聊天,主動尋找那些做過你想做事情的人,研究並了解他們做了什麼。等轉職時刻到來時,就不用擔心自己是否符合資格。      我還是會面對失敗與被拒絕的挑戰,但是有了失敗的經驗,就會比不曾失敗學得更快,因為你有了質問自己的機會。回顧我的童年都生活在泡泡裡,完全沒有歷經尋找其他事物的諸多困難,在工作以前,人生完全沒有失敗的感覺,直到現在才明白失敗真的會幫助了解自己。      我無法想像不轉職的日子,一直都想尋找可以讓我幸福的職業,所以必須跳出舒適圈,找到這條路。我的心裡沒有另一個替代方案,就是必須起跳。

作者資料

麥克.路易斯(Mike Lewis)

在美國大型私募基金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工作三年後,轉而追逐職業壁球選手的夢想,現在是全球When to Jump社群的創辦人暨執行長。When to Jump是一個全球的社群組織,這群人離開原本的職涯,追尋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該組織目前已經透過媒體曝光、實體活動與品牌合作影響了上百萬人。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集結了在各個領域轉換跑道的故事與清楚的轉職指南,告訴人們該如何「起跳」、以及選擇何時「起跳」。擁有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學士學位,現居舊金山。

基本資料

作者:麥克.路易斯(Mike Lewis) 譯者:張明心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8-07-05 ISBN:9789864774869 城邦書號:BW068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