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字母會M:死亡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從系譜學到死亡 進入小說創造的永生迴圈 字母G到M試圖以當代小說處理生命的起源、繼承與終結,拔除特定人稱,捕捉命運中的偶然,有如卡夫卡思考書寫的可能與不可能,當代的閱讀再次以小說押注,將對文明與自身的理解與想像拋置於文學作品中,並以此逃逸於死神之手,為有限的存在創造永生的迴圈。 Mort 字母M死亡 文學則在與虛構與非現實的親緣性上,已是某種「預知死亡記事」。 死亡是終極性的事件,字母M描述必定存在的死亡如何發動一切生存的欲望。胡淑雯描述異卵同胎哥哥在落水死亡後,被死亡重傷的主角因一隻受傷的鳥的生命力,得到生的欲望。陳雪則以母親的上吊身亡,描述死者將占據我們對愛的記憶,甚至不斷附身於活體之人供我們追尋。顏忠賢描繪我們都活在被死亡瞪視的處境,死人變妖怪的不死術,卻使不死比死亡更加恐怖。駱以軍闡述任何書寫都是一本生死簿,文字審判生死也審判真假。童偉格描寫建造擬像包圍家鄉死訊之人,最終面臨可能自己就是迷宮中的怪物彌諾陶洛斯。黃崇凱諷諭文學史是一部與死亡鬥爭的歷史,作家以創作留名抵抗死亡,最後卻是獨留空白的訃聞、遺作等著被變造、換取。 本書特色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二季G到M,設計者何佳興。

目錄

M如同「死亡」——楊凱麟 死亡——胡淑雯 陳雪 顏忠賢 駱以軍 童偉格 黃崇凱 評論M死亡——潘怡帆

內文試閱

〈死亡〉 童偉格      外婆定居在他固定回診的醫院,是去年冬天開始的事。自那時起,每週五去見醫師前,他先去看外婆。安寧之家在院區邊陲,從後巷便門走入,會先經過醫療廢棄物焚化廠,看透焚煙,就能望見外婆病房的窗。整幢安寧之家,像塊草莓蛋糕,走在裡頭,放眼一切皆粉色,像空調也飽含糖霜,一派無傷無痛的氣候。他有時想,會否外婆突然醒來,一時誤會陰間就是這樣的光度。      但當然,外婆是極不可能再醒過來了:早在三年前,她就完全喪失行動與語言能力,無時無刻不像個嬰兒,而後,理論上僅可能是持續退化,直至無知無覺地死去。就像人們不確知嬰兒做的夢,究竟都怎麼回事,在那三年裡,外婆大概也常做著無從表述的夢。夢境大概也有好有壞,而她大概也因此,總有些極想言表的感觸,因此臉上,脖子上總布滿自己抓痕;也常自己翻下床,端躺地面老半天。      到了翻不了身,也抓不動自己時,外婆就定居此地了。他站外婆床邊,彎腰,貼眼看她的臉,像識讀無字碑。也像多年前,他去圖書館,將故鄉舊聞微縮膠卷,全就著光箱睜眼閱畢了,最後,卻只留下一種日曝過度的視覺印象:災難疊沓災難,滅絕吞併滅絕,直到光度別無目的地燦亮。      識讀完外婆,他就嘗試再和蘇菲聊兩句。蘇菲是隨外婆過來的看護,來自柬埔寨。蘇菲話少,不盡然是因中文不流利的緣故。蘇菲年紀四十多,有三個女兒,最大的懷孕了,最小的還在讀書。蘇菲離婚了,因老公好窮,她不要了。蘇菲希望外婆活久一點,因她喜歡這工作,很安靜。他拼湊推敲蘇菲的精實句構,試想她這些年生活:遠離她提過的所有熟人,初始待在一個人跡罕至的鄉間,後來擠進蛋糕體,日日照看一名對她絕無回應的病人。蘇菲說喜歡的安靜,他猜想,是銀河等級的安靜。      有時他不免也妄想,會否,這裡頭存在著什麼關於外婆的意志,因實情是,童年不論,這段探視期,是他這輩子最頻繁見到外婆的一段時日了。或者,若無這段探視期,屬於他的實情該是:即便他來得及,在自己童年時記憶至親,之後,他必然也會在恍惚青年期裡淡忘他們。時間總在前行,一季接續一季。而總像在換季時,從外套破口袋,意外挖出一枚掉進襯裡的硬幣,他總是這樣,領知他們的死訊。但現在,外婆帶領一個冬天抵達了。      一週接一週,他也嘗試向外婆匯報新聞。是這樣的外婆,開春以來仍然酷寒,甚至冷過冬天,有一天,在那山頭之上更高處,每顆雨滴都被凍成冰珠,空投在無人山區。在家屋,從臥房窗戶,有生以來第一回,外婆妳會看見淚痕般冰川,垂掛半空中。      再過一個月(但此事和前事沒有關聯),那艘貨輪就在近海擱淺,破損,滲漏了一艙燃油。以它為準,死亡汩汩湧散。魚死了,蟹死了,連隨處漫生的石花菜,也通海岸線全死絕了。整個過程堪稱磨折,但其實,若有人痛快些,生火煮熟整片海,大概也就這結果。寂靜春天,雨如冷光,彈過山頭,越過公路,漂洗最近一次覆滅。每顆雨珠,都像散碎自太陽。      直到今天,這個週五,他感覺太陽仍在緩慢碎裂。散席午後,濱海半道,熟識海岬誰都不在了。他蹲踞岸邊,看近處海面,那艘貨輪仍在原位,依舊攔腰折斷,兩頭歪斜。愈久看,愈覺得那像是自他童年起,就屏立在彼的碎牆跡;或者,其實是那些遍海灑散之碎礁岩的長長久久,卻始終怪異的一部分。   對他而言。      以他為準,童年時他總是蹲著,那大概是種中介姿態,預備隨時躍起或坐倒。他下不了決心。他或蹲沙地看蟲蟻,或在海邊數礁岩,或就蹲在外公家水塘邊,日久天長,等待裡頭蝌蚪,在他的鏡像裡生出腳來。或者,當他蹲門口庭埕,看邊上竹圍一路晃動,一路旋飛金龜與粉蝶,他就知道,是外公要下來了。      外公家住溪谷底。垂直溪流,那裡的土地,如階梯般漸次上擡。外公自建的家屋,在其中一階;他認領的畸零地在另一階,比家高出半屋。在那角畸零地上,外公闢了菜畦,瓜棚與水塘。      從竹圍缺口,他看外公跳下來,跳進一切的翳影裡。外公站直,比剛落地時,好像也沒長高多少。外公邁開厚大赤腳,從庭埕一路拓開爛泥印,啪噠啪噠,直直踩進家屋,到幽暗屋內洗手腳。那動感會使人覺得,家屋只是個概念,或僅是外公生活裡,一條更順當的通道。外公走過很久,翳影中還沉浮泥土的氣息。      他一直很想擁有的,就是一雙像外公那樣的腳。有時,他也錯覺自己曾蹲水塘邊,看見躺倒外公的腳底板;像他曾更專注望見重層水影,目睹將更簡慢到來的什麼。像他曾模擬外公歪倒視線,看外公最後所見:竹圍縫隙裡,那間從來只像概念的家屋。那時,他總算明白,正是外公的停靈,才讓家屋一窗一牆兌現成實;那其實,非常像他們那代人建屋的目的。      但外公最後並不看見,因見證總是最奢侈的一件事,對將死之人而言。那命定一刻,外公眼中光熱全奔湧向腦海,釋散餘氧,企圖憑此圈養他,像維護在他頭上旋飛的生態系。外公雙眼首先熄滅了。接著,某種膜衣包覆外公全身,他什麼都觸不實了。外公最後只還能聽見,一點遠遠近近的闃靜。      一些極其低限的聲息,像外公躲進自己最後聽聞的空無裡了。外公是極簡主義大師:即便是在人人普遍貧窮的地頭,他都還能以儉省聞名,從來,連白開水都少喝。大師離世後就在場了,攢下的積蓄,足夠讓外婆繼續生活十年,召蘇菲從遠方來,定居安寧之家。足夠令他們那些同樣不寬裕的子嗣,維持起碼像樣的情誼。而外婆也就剛好,這麼多活了整十年。他們可能是他見過,最有默契的一對夫妻。雖然印象中,他沒見過他們,溝通任何有意義的話題。      記得最早,是從他離鄉讀高中起,外婆就漸漸認不得他了。只是出於習慣,總跟母親問起,問他返鄉了沒。直到後來,當他就站在母親身邊,外婆也還是這麼問。他帶給外婆的只是困惑。在那家屋,他,這個陌生人,藏在外婆身後,隨她看向門外。他的感覺冷一些,卻不必然比熱的清晰,也不盡然就是錯覺。像確實正有什麼,在闃靜裡步行。      在外婆身後,母親告知他,說去給外公撿骨,才發覺墓被盜了。那人摸到棺材腰,鑿洞,探進手,拔了外公戒指。簡單手藝,所得也簡單:極簡大師隨身餘物,一生結餘舍利子,也僅那戒指一枚。接著,就不是手藝問題了:那人沒把洞補實,時日過去,土水全倒灌入棺了。母親描述,起棺時,外公散浸一地,看來挺自然,挺像冬景一部分。看著,她只覺得大家全都拮据得好省心。      這樣直到今日,他停妥機車,看母親重新丈量與外婆距離,再走十數步,站定,預備著。母親要他去前方棚內,找出特定某頂白布綴苧頭套給她。母親得披頭蓋臉,一路匍匐,啼哭向家屋。他棚裡棚外,問遍近遠諸親鄰,就是找不著母親形容的頭套。      再一回身,他望見母親已經一頭亂髮,哭喊著爬過來了。      記得最遲,應是在大學畢業,等候新事到來的夏天,他用打工積蓄買了架相機。最初階數位相機,手掌大小一方黑盒。清早,他背乾糧水壺,從自己寄居數年的房間出發,迂迴繞向遠處。所有街巷他都熟悉,他緩慢取影,延遲某種意義的道別。但一切還是迅捷,當四周風起,他猛然察覺,竟已是黃昏了。他轉頭四望,見所有皆在漂遠。他低頭,第一次確切意識到牠。      而有鑑於好多人,都將此事比喻成「戰爭」,他猜想,那必定就是事態未來發展。他好像該慶幸自己,目前,尚處於某種極度安靜的練習裡。就像「萬安演習」:某時某刻,一條長街突然全都沒人了,他在某處,數算紅綠燈秒數,看它們浪潮般,沿馬路,從遠至近翻過燈色。整座城市微風習習,注釋著不能形容的靜默。      主要因為,這東西沒有形狀,一聲不響,比較像周遭空氣,或隨身陰影。而他只是開始學習著,從某處觀察牠,繞著牠,搭建一座文明的迷宮裝載牠。迷宮僅是比喻,並不實存。只因他猜想,文明世界,萬事萬物都得有個名字:象形,會意,或其他法則,文明人知道怎麼聲稱,所有他們不盡然理解的。所以他說那是「迷宮」,而牠是他的「彌諾陶洛斯」。      從前,在他的蠻荒年代,當牠無形在場,他知道牠在。就像凌晨,他驟然睡醒,心底無夢,也還來不及聯繫記憶,檢索現世,他知道,牠已經就在了。牠包圍,或蹲踞左近挨擠他。牠有體溫,雖然僅是源自他的吸息。牠比語言快,又比語言確切。所以說,牠像空氣或影子。      現在,既然牠有了名字,有了一顆可以想見的牛頭,與長久不照光的蒼白人身,那麼他猜想,囚禁牠的迷宮,終有一天也將不是比喻了。從這起點,他但望文明長久承平,足夠他有時間,將迷宮擴建成對他而言,世界的擬像。

作者資料

童偉格, 黃崇凱, 顏忠賢, 胡淑雯, 陳雪, 駱以軍, 楊凱麟, 潘怡帆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陳雪 一九七○年生,臺中人。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臺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黃崇凱 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臺北人,祖籍安徽無為。著有長篇小說《匡超人》、《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 顏忠賢 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臺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誌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 策畫/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存有的喧囂》等。 評論/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現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

基本資料

作者:童偉格, 黃崇凱, 顏忠賢, 胡淑雯, 陳雪, 駱以軍, 楊凱麟, 潘怡帆 出版社:衛城出版 書系:字母 出版日期:2018-01-24 ISBN:9789869589291 城邦書號:A1690069 規格:平裝 / 單色 / 160頁 / 12.8cm×19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