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應用科學
事物的奇怪順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事物的奇怪順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 作者: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9-04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折 27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77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傑出神經科學家達馬吉歐融合理性與感性思路的頂峰! 國際期刊譽為被引用最多的神經科學家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在這部最新作品中,反思生命起源、感覺、思想和文化,跨越化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提綱挈領地說明了一則關於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行為的新理論。 達馬吉歐長久以來關注人類的情緒與感覺問題,本書以其研究團隊的「恆定狀態」研究成果,為生物學與社會科學建立起連結。研究結論是:感覺是恆定狀態的動力,是生命調節背後的強大原則。嚴格來說,人類的傳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高度發展的大腦皮質,但這個傳奇的本質在許久之前早已萌芽。 本書的重要觀點如下: 1. 人為何與如何表達情緒、感覺,以及運用感覺建構自我; 2. 感覺如何成為人類最佳意圖的助力或阻力;以及, 3. 腦部與身體之間為何與如何互動,才能支撐前述功能。 這部著作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將震撼讀者對生命、心智與文化背後機制的概念。 【各界好評】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的新書《事物的奇怪順序》不只想講那些好聽又合理的故事,而是想要在人類飽受人工智慧威脅的此時,帶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人類的本質。……作者在書中或許沒有排除了人為萬物之靈的觀點,卻提供了其他的思考點……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書中內容讀起來真是引人入勝……對於任何心理分析學家來說,這都是不容錯過的一本書——當然也不僅只是對心理分析學家而已。達馬吉歐是我們在後真相時代中一位最稱得上是偉大公共知識分子的人士。 ——馬克.索姆斯(Mark Solms),《美國精神分析協會雜誌》 尼采會對這本錯綜複雜的論述書籍連聲喝采,因為這本書同時兼具科學的嚴謹以及人性的圓融,而且就尼采這位評論家的判斷,這本書還具有革命性的內容......在確認人類真正起源上,《事物的奇怪順序》是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膽成果,而人類的起源,事實上也就是所有生物的起源,即為感覺。 ——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衛報》(The Guardian) 大膽且意義重大……達馬吉歐的視野為整合身體與心智的論點賦予了一個具體的新典型……不但讓人折服還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獨創性。 ——《自然》(Nature) 對於我們如何理解心智、感覺、意識和文化建構進行了根本性的修正……達馬吉歐在恆定狀態的迷人研究中,為生物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建立了一個有遠見的連結。 ——瑪麗亞.波普娃(Maria Popova),《Brain Pickings》網站 在《笛卡兒的錯誤》出版的二十幾年後,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又再度對心智、身體和人類感覺起源之間的糾結關係進行了宏大的探索。……這本書發人省思,非常具有原創性,可以改變你看待自己與自身物種的觀點。 ——《潛意識》(Subliminal)作者 雷納.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 《事物的奇怪順序》是本基礎書籍。其提供了概念、語言與知識,去解釋在一個整合架構內自然與文化之間位於人類處境核心處的相互作用。達馬吉歐揭開了讓人類得以成為人類的代碼和協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榮譽教授 曼紐爾.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在《事物的奇怪順序》一書中,安東尼歐.達馬吉歐為身為人類的意義提供了一個新視角。……達馬吉歐給了我們這本猶如稀世珍寶的書籍,讓我們了解感覺對於藝術、科學和人類未來的意義,這本書能改變我們對於自身的想法及感覺。 ——《稻草狗:對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思索》(Straw Dogs: Thoughts o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作者 約翰.格雷(John Gray)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可能是繼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之後,科普著作對讀者最具貢獻的神經科學家,其著作告訴讀者有關人類腦中的生物裝置以及其如何產生思想與情緒,並創造出堅定的自我以及為了逃離的超然感覺……[本書]為腦部所扮演的平等角色提出了最大膽的論點。 ——凱文.伯傑(Kevin Berger),《鸚鵡螺》期刊(Nautilus) 這是本讓人嘆為觀止、發人深省且內容有趣的書籍。無論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閱讀這本書都會是個愉快的體驗。它將挑戰現狀以及讀者的許多想法。 ——《紐約書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達馬吉歐的書籍是科學驚喜及概念發明上的奇蹟,最終也是由謙虛所帶出的奇蹟,這裡的謙虛指的就是知識的極限,唯有知識才能造就的知識極限……在達馬吉歐的思維裡,活著的意義包括將自己投射到生命中、避開弱點和死亡,而這一切皆由一個他稱為恆定狀態的基礎力量所驅動,這也是《事物的奇怪順序》一書完整描述與詳細說明的概念。 ——法國《世界報》(Le Monde) 《事物的奇怪順序》為闡述文化和人類行為的兩個矛盾觀點搭起了橋梁,這兩個矛盾觀點即:文化自主現象與基因傳遞的天擇結果。達馬吉歐無須在它們之間做出選擇。達馬吉歐也拒絕將文化現象歸結到其生物起源,或者以純粹的科學用語來解釋整體文化現象……奇特的是,這種新式的哥白尼革命無損於人類的特殊性,相反地……這是一個新穎奇特且無懈可擊的生命定義。 ——法國《石板》(Slate)雜誌 對[達馬吉歐]這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而言,腦部和身體不可分割,兩者共同產生了心智……自第一本著作以來,達馬吉歐對於努力恢復情緒和感覺在認知過程中的地位一事從未動搖。在《事物的奇怪順序》一書中,他確立了成果,且超越過去……感覺是恆定狀態的動力,是生命調節背後的強大原則。嚴格來說,人類的傳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高度發展的大腦皮質,但這個傳奇的本質在許久之前早已萌芽。 ——法國《回聲報》(Les Echos) [達馬吉歐]對當代思想的形成與神經學的所有相關爭論,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達馬吉歐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思想家之一。是其領域的先驅者。 ——法國《快訊雜誌》(LExparess) 《事物的奇怪順序》是對包括複雜人類社會在內的人類現象所進行的生物學解析。達馬吉歐在八○年代有了首批發現後提出了一項論點:腦部只是整體的一部分,而整體就是身體。本書對此論點進行擴展。 ——《費加洛報》(Le Figaro) 這本引起騷動的著作震撼了我們對生命、心智與文化背後機制的概念。本書作者將上述內容集中在一個以恆定狀態為中心的單一視角中……它不但令人難以置信且銳不可擋,還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一本值得紀念的著作。一本具有雄心壯志的奇特書籍,不但融合了多門學科,還跨越時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新生命定義。 ——《瑞士醫學評論期刊》(Revue Medicale Suisse) 達馬吉歐引領讀者走上其所創造的智力之旅,這是一項具有驚喜和洞察力的發現。他徹底解釋了自身的觀點,但沒有對複雜事物進行簡化。……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卻能以清楚優雅的方式傳達他的想法,並善用作曲家、作家和哲學家的作品來說明。 ——席莉.胡思薇(Siri Hustvedt),《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在依據任何標準且以我們理解自我之方式所認定的創新轉變之中,達馬吉歐卻向我們指出,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文化和我們自己都是感覺的產物,它們起源自存活在數十億年前的卑微微生物。 ——約翰.格雷(John Gray),《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目錄

各界好評 〈推薦專文〉神經科學大師達馬吉歐博士張智宏 〈推薦專文〉你選擇好聽又合理的故事,還是奇怪的那個?黃揚名 前言 第一部 ▎關於生命與其調節(恆定狀態) 第一章人類的處境 一個簡單的想法 感覺對上智力 人類的文化心智有多原始? 卑微的起點 從具社會行為的昆蟲生活來看 恆定狀態 心智與感覺的前身不等於心智與感覺的產生 早期生物體與人類文化 第二章在不同的區域中 生命 動態的生命 第三章恆定狀態的變化 恆定狀態的不同變化 當前的恆定狀態 想法的根源 第四章從單細胞到神經系統與心智 從細菌的生命開始 神經系統 活生生的身體和心智 第二部 ▎匯集組成文化心智 第五章心智起源 重大轉變 具有心智的生命 重大克服 意象需要神經系統 生物體外部世界的意象 生物體內部世界的意象 第六章心智擴展 隱藏的交響樂團 形成意象 意義、語言解譯和記憶建構 豐富心智 對記憶的註解 第七章情感 感覺是什麼 價值 感覺的種類 情緒反應過程 情緒反應從何而來? 情緒性的刻板印象 本能需求、動機與常見情緒的內在社會性 層次感覺 第八章感覺的結構 感覺從哪裡來? 匯集組成感覺 身體與神經系統的連續性 周邊神經系統的作用 身體與腦部關係的其他特性 被忽視的腸道作用 感覺體驗的位置在哪兒? 解釋感覺? 關於過去感覺記憶的側寫 第九章意識 關於意識 觀察意識 主觀性:意識中首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 意識的第二部分:整合體驗 從感測到意識 意識難題的側寫 第三部 ▎運作中的文化心智 第十章在文化方面 行動中的人類文化心智 恆定狀態與文化的生物根源 獨特的人類文化 作為仲裁者與協商者的感覺 評估一個想法的價值 從宗教信仰與道德到政治管理 藝術、哲學探索與科學 與想法發生矛盾 評斷 辛苦一天的夜晚 第十一章醫學、永生與演算法 現代醫學 永生 以演算的說法來解釋人類 機器人為人類所用 回到非永生的有限生命上 第十二章人類當前的處境 事物的模糊狀態 文化危機背後是否存在有生物學? 尚未解決的衝突 第十三章事物的奇怪順序 誌謝

序跋

【作者的話】
     一、感覺是主要動機      這本書講述的是我感興趣的一件事情與我的一個想法。我已經對人類情感(affect),也就是情緒(emotions)與感覺(feelings)世界的這個議題感興趣很久了,也在這個議題上花費多年時間去研究:我們為何與如何去表達情緒、感覺以及運用感覺建構自我;感覺又如何成為我們最佳意圖的助力或阻力;還有腦部與身體之間為何與如何互動才能支撐這些功能。在這些事情上,我想分享一些新的事實與見解。      我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作為促進人類文化進程上的各種動機、監督者與協商者,感覺(feelings)卻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地位。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生物,是因為創造出文化這個將事物、實踐與想法集大成的驚人組合。這組合包括了藝術、哲學探索、道德規範與宗教信仰、公平正義、管理、經濟制度,以及科技與科學。這個過程開始的原因與方式是什麼?人類心智的一項重要能力也就是語言能力,再加上密集社會化與卓越智力這類特點,則是最常見的解答。對於偏好生物學的人士而言,答案還要包括在基因層級運作的天擇這一項。智力、社會化與語言在此過程中分量吃重無庸置疑,不用說我們也知道,經由天擇與基因遺傳的恩賜,人類這種生物就是具有文化創新能力以及運用在創新上的特殊官能。不過我個人則認為,還需要有別的東西來啟動人類文化的傳奇,而這個東西就是動機。這裡特別指的是從難受痛苦到幸福快樂的那些感覺。      想一想人類最重大文化產業之一的醫學。結合科技與技術的醫學是為了因應疾病的痛苦所產生,疾病包羅萬象,從身體創傷與感染到癌症,而與這些痛苦相反並形成對比的是:對幸福、快樂與美好的期待。醫學一開始就不是一種針對診斷問題與生理奧祕所進行的智力訓練。醫學是病人與早期醫師特定感覺所產生的結果,這些感覺可能包括了因同理(empathy)而生的同情心,但不局限於此。這些動機延續至今。你們不可能沒有注意到,牙醫與手術程序是如何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對於不舒服感覺的處理,才是改善麻醉效率與器械操作精準度背後的主要動機。雖然在這些努力的過程中,工程師與科學家扮演了值得稱許的角色,不過感覺才是主要動機。      想要在藥物與儀器產業上取得獲利的動機也有重大影響,因為大眾的確需要減輕痛苦,而產業則對需求做出反應。對於利益的追求來自於不同的渴望,對於優勢、名聲甚至貪婪的渴望全都是感覺。若不把感覺視為過程中的動機、監督者與協商者,就無法解釋為了發展癌症或阿滋海默症治療方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無法解釋像是:西方文明並未傾全力治療非洲瘧疾,或是幾乎每個地方對毒癮的處理都未將刺激與抑制感覺的個別網絡納入考量等等這類例子。雖然主要發明與執行這些複雜程序的是語言、社會化、知識與理性,但是激發它們、持續檢查結果並幫忙協商以進行必要調整的則是感覺。      基本上我認為,文化活動是從深層的感覺之中開始啟動並持續存在。我們若想要了解人類處境中的衝突和矛盾,就必須接受感覺與理性間存在著利與弊的交互作用。      二、生物構造與官能出現的順序      人類是如何同時成為受難者、善心人士、愉悅的主禮者、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聖人、罪犯、地球上仁愛的萬物之靈,以及企圖摧毀地球的怪物呢?此一問題的答案除了需要歷史學家與社會學家的貢獻之外,當然還要包括藝術家,那些藝術家的敏感度時常能夠直覺感受到人生劇場的隱藏模式,不過這個答案也需要生物學領域不同分支的貢獻。      當我思考感覺是如何驅動文化初次產生還能在演化中完整保留時,我想要尋找一個方式以連結今日我們所知的人類生命與三十八億年前的古代生命,而今日人類生命的特性就是具有心智、感覺、意識、記憶、語言、複雜社會化、創造性智力等官能。要建立這個連結,我需要提出這些重要官能在長期演化中發展與出現的順序(order)與時間軸。      我所發現的生物構造與官能出現的順序其實不同於傳統預期,也像本書書名所顯示的那麼奇怪。對於如何建立我偏好稱為文化心智的美妙工具,我們人類有一套傳統理念,但在生命的歷史中,事物並不依循這套理念而行。      為了講述有關人類感覺本質與後果的故事,我開始了解到我們對於心智與文化的想法與生物的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當一個活體生物在社交場合表現得聰明且成功時,我們會認為這些具前瞻性、思考性與複雜性的行為,全都是在神經系統的協助下所產生。然而目前已經清楚知道,這類行為也可能從單一細胞的簡陋裝備中蹦出來,也就是來自生物圈初生之時的細菌細胞裝備。要描述這樣的實際情況,「奇怪」其實是太過溫和的字眼。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從開始就符合這些反直覺發現的解釋,也就是以生命本身的機制與本身的調節狀態來解釋,而這些機制與狀態的現象集合常以「恆定狀態」(homeostasis)此單一字詞來代表。感覺是恆定狀態的心智表現,而在感覺底下作用的恆定狀態,則是連結早期生命形式到身體與神經系統卓越合作關係的功能性線索。合作關係促成了意識、感覺與心智的出現,而意識、感覺與心智的出現接續產生了人類最與眾不同之處:文化與文明。感覺是本書的核心,而它們從恆定狀態中取得力量。      將文化與感覺及恆定狀態連結在一起,強化了它們與自然界的關聯,也加深了文化過程中的人性。感覺與創意文化心智是在漫長的過程中匯集而成的,而恆定狀態所引導的天擇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文化與感覺、恆定狀態及基因間的連結現象,卻與生命過程中逐漸分離的各式文化想法、實務與事物相對立。      我正在建立的連結顯然不會削弱文化現象從歷史中所獲得的自主權。我不會把文化現象都歸結到其生物根源,或試圖利用科學來解釋文化過程的所有面向。沒有來自藝術與人性的光輝,科學本身並無法照亮人類整體。      討論文化形成時常會苦於二種對立的說法:一是人類行為是自主文化現象所形成的結果,另一是人類行為是經由基因表現出的天擇結果,不過無須硬要在兩者中擇一。人類行為大部分都是兩種作用共同產生的結果,只是比例與順序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非人類生物學中探討人類文化的根源,完全無損於人類的特殊地位。每個人的特殊地位源自苦難與興盛對個人的獨特意義,這些獨特意義來自我們對過去回憶的脈絡中,也來自我們不斷想像未來而建構的記憶脈絡裡。      三、心智形成的背後      人類天生就是說故事的能手,我們發現講述事物如何發生的故事令人心滿意足。當故事中所提到的事物是一樣工具或一段關係時,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成功講述了一個故事,因為愛情與友誼總是故事起源的不朽主題。但轉向自然界時,我們就不是那麼拿手,也常常出錯。生命如何開始? 心智、感覺或意識如何誕生? 社會行為與文化首次出現在什麼時候?試圖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當享有殊榮的物理學家歐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將注意力轉向生物學,並寫了經典之作《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時,我們注意到他沒有將書命名為《生命的「起源」》。因為當他看到「起源」時,他知道這不過是空談。      雖然如此,但這個空談無可避免。本書致力於呈現心智形成背後的某些事實:心智讓我們思考、創造故事與意義、記住過去並想像未來。本書也致力於呈現感覺與意識機制背後的某些事實:感覺與意識在心智、外部世界與世界中的各個生命之間產生交互連結。由於需要處理人類心理的衝突,也由於希望能夠調解痛苦、害怕、生氣所產生的矛盾以及追求幸福,人們轉而敬畏讚嘆與發現創作音樂、舞蹈、繪畫與文學。人們以宗教信仰、哲學探索與政治管理之名創造出時而優美時而爭議的史詩,並藉此持續不斷地貢獻心力。從人類的出生到死亡,這些都是文化心智處理人生劇場的某些方式。

延伸內容

【推薦文一】從意識的基礎到文化起源:簡介安東尼歐.達馬吉歐之心智觀
◎文/張智宏(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我是什麼?我為何能存在?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這約莫是人類的提問中最根本、也是最高深的問題了。人類在物質層面上的探索,從微觀至巨觀的各種尺度上成就斐然;然而對於能察覺到有「我」、並且主觀地思索「我是什麼」這樣的意識活動,直到上個世紀後期認知神經科學興起前,我們所知仍非常有限:哲學、宗教和心理學基本上關心的是意識的內容,但是它們無法(甚至也刻意無視於)回答意識的來源及物質基礎;相對地,神經科學與醫學擅長解析身體的生理結構及運作機制,但是身體與腦的運作如何與形而上意識內容搭上線,並未有太多研究積極投入,也沒有好的理論引導研究發展。      這樣涇渭分明的情況,在一九七○年代以探討心智現象的生理機制為宗旨的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思潮出現後,有所改觀。在研究技術上,非侵入式腦造影工具快速發展,讓研究者能對健康正常的大腦運作方式取得高時間或空間解析度的資料;在理論發展上,各種搭起人文社會現象與神經科學橋梁的假說也紛紛出世。時至今日,探討經濟決策、道德原則、美學、宗教……等等高度抽象及社會性心智現象的大腦機制,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門主題,時有具備啟發性及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並且為媒體所關注。作為哲學、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的「金盃」(Holy Grail),關於意識的研究自然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作者安東尼歐.達馬吉歐博士即是此一風潮的重要推手以及明星。      達馬吉歐博士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將他對於意識問題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及理論思考,出版為一系列的科普著作。系列首部曲《笛卡爾的錯誤》以情緒為出發點,從演化的角度為解釋人類意識的起源另闢蹊徑。達馬吉歐指出,笛卡爾的錯誤是將有形有相、機械動作且無限可分的軀體,以及無形無相、無法觸及且不可分割的心智,截然二分;他認為推理、道德判斷,以及肉體疼痛或情緒動盪所帶來的痛苦皆存在於軀體外。相反地,達馬吉歐提出「軀體標記假說」(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認為身體所感恰恰是構築意識的基礎;而意識面的理性思考,深受內外在環境所誘發的感覺(feelings)及相伴隨的生理訊號所形塑與調節。      在接下來的幾部著作中,達馬吉歐持續深化其「意識由身體與環境共構、感覺實為理性基礎」之理論觀點。他從演化角度解釋意識與心智的歷史,主張感覺奠基於身體和腦部神經網絡在功能與結構上的緊密交織,此一整合在演化上最先浮現於古老、功能相對簡單的腦幹,而非較晚近演化出的大腦皮質。他也對意識的結構提出更細緻的假設:區分作為調理身體生理與環境恆定態(homeostasis)的「原型我」(protoself)、產生當下知覺的「核心自我」(core-self),以及將自我感在古往今來之時間感上展開的「自傳我」(autobiographical self)。本書《事物的奇怪順序》是達馬吉歐系列著作中最新的一部,他延續感覺為意識與理性基礎的觀點,藉由對比單細胞生物、昆蟲行為與人類社會性行為和文化的相似性,進一步論述文化、感覺、與恆定態間的連結,將其理論從解釋個體自我意識擴展到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在《笛卡爾的錯誤》的後記中達馬吉歐早已說道:「人類的基本體內平衡機制構建了人類價值觀的文化發展藍圖,這種價值觀讓我們能夠判斷行為的好與壞、事物的美與醜。」顯見他二十餘年前開始著書時的企圖,已不僅止於探索個體層面的意識起源,更想發展出一套能貫穿細胞生理到文化演化趨勢的大理論。這段期間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讓研究者們有了更多驗證其理論的工具。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達馬吉歐的理論勢必會經歷更多神經科學實驗的挑戰;它的部份假設或許會禁不起檢驗,然而其理論體系絕對具有高度啟發性,能刺激這一世代讀者們據以問出更好的問題;而或許有那麼一天,在累積了足夠的研究結果後,「我是什麼」這個縈繞古今無數聰慧心靈的大哉問,終能被解開。   
【推薦文二】你選擇好聽又合理的故事,還是奇怪的那個?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以前有個卡通《大力水手》,講述一個水手每次吃了菠菜罐頭之後,就有很多力氣。我想不少爸爸媽媽當年用了這個伎倆讓孩子吃菠菜,除了有卡通助陣,孩子比較容易買單之外,也源自於一份錯誤的報導,說明菠菜含有大量的鐵質。同樣好聽又合理的故事實在很多,像是民眾減肥通常會把減少脂質的攝取放在優先順位,或是知道某款泡麵沒有防腐劑,就覺得這一定比起有含防腐劑的泡麵來得健康。很遺憾的,這些好聽又合理的故事,往往都不是正確的;它們的存在,或許只是希望掩飾人們不願意接受的事實。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的新書《事物的奇怪順序》不只想講那些好聽又合理的故事,而是想要在人類飽受人工智慧威脅的此時,帶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人類的本質。這樣的反思,在這個年代格外重要,因為我們比過去的人們更需要思考人類的價值是什麼。      人類真正的價值,絕對不只是或應該說不可能是那些可以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部分。就拿「文化」這件事情來說好了,在書中,達馬吉歐提到這是生命很基本的要素,連多細胞的生命體都具有「文化」,可是我們是否有能力開發具備「文化」的人工智慧呢? 現階段,這件事情難度極高,因為連什麼是文化,恐怕都不容易被定義;而不能被定義的事物,就很難用人工智慧去代勞。談論這些人工智慧的不能為,絕對有在人類同溫層中取暖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發揮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最大加權價值,讓我們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面對人工智慧神速發展,人類會焦慮是難以避免的,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都是以人為本的觀點去看待其他生命體,我們常常都只看到人類會、動物不會的事情。像是教科書就會告訴你,人類之所以能夠做到其他動物做不到的,是因為人類會社交或是人類有語言等的原因。這些論述,也不是無稽之談,但採用了怎麼樣的出發點,就決定了哪些論述是比較合理的,甚至會引導哪些證據會被找到。作者在書中或許沒有排除了人為萬物之靈的觀點,但是提供了另外的思考點,像是作者在談論腸胃系統為另一個腦的論述,就想要說或許人類和其他生命體的差異,關鍵是在於腸胃腦的不同,而不一定是我們一般認為的主要皮層(Primary Cortex)發育比較完全。      除了從個體內部的運作來思考生命的本質,個體如何詮釋外在的世界,對於個體的影響,可能也超乎我們的既定印象。生命的存在,絕對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不僅在其他生命體上是如此,在人類身上更是如此。也正因為每個生命體詮釋世界的方式都不同,我們都該提醒自己:我的詮釋不是唯一的詮釋方式,當別人和我的詮釋不同時,沒有誰一定是對的。這個提醒,不僅適用在人與人的互動上,也適用在人與其他生命的互動上,唯有彼此的尊重,才能讓彼此的生命得以延續。      看了這本書,你會發現生命的價值,或許跟你想的不盡相同。你也不用完全買單,但若你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疑問,帶著探索家的精神去找答案,那麼這本書就值得了。你我都該練習像孩童一樣,用最無知的觀點去看世界;但同時又要像個嚴謹的老師傅,每個環節都再三確認後,才會做出結論。你最後得到的結論,或許一開始不一定是好聽又正常的故事,但你若確定這是真的,就請誠懇得跟世界分享,有一天這個結論或許也會變得好聽又正常。

作者資料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

美國南加大大衛.朵瑟夫研究基金會神經科學、心理學暨神經學教授,也是腦和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達馬吉歐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以及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現定居於洛杉磯。 著作包括:《事物的奇怪順序》、《笛卡爾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De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發生的感覺:身體和情感在意識形成中的作用》(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以及《尋找斯賓諾莎:歡樂、悲傷和感覺大腦》(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 曾榮獲本田賞、佩索亞、席諾瑞暨柯薩雷力獎(Pessoa, Signoret, and Cozzarelli Prize,與妻子漢娜共同獲頒),以及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技術與科學研究獎(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相關著作:《擁有自我的心智(《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全新翻譯審定版)──當代神經科學大師闡釋腦如何建構意識》《感與知:讓「心」有意識--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事物的奇怪順序: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意識究竟從何而來?(改版)——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基本資料

作者: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 譯者:蕭秀姍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科學新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18-09-04 ISBN:9789864775248 城邦書號:BU014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