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國文課遇見日本文化:大唐末茶到抹茶、湯泉賜浴到泡湯、桃花源裡有神社,從經典古文到日本文化,翻轉你對國學的想像!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哲學論述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野史未必假:傳言不會憑空出現,真相往往藏於其中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進入青春期,定會有許多初體驗:發覺孩提時的老道理不再管用,開始思索生命意義。不管有沒有經驗,開始意識到美妙的親密關係與肉體歡愉,而面臨生命中最大的誘惑。不管是生理或心理的,所有生命中的變化都讓青春期對周遭事物更為敏感,而因為和那所感受到的經驗非常切近,因此「靈性」非常強烈。無論青少年再如何隱藏自己的經驗,再如何用書本、電視、電玩、乃至毒品來麻醉自己,這些試圖自我隔絕的作為,都只是再再顯示青少年的經驗多麼強而有力。
但對青春期的這些徬徨少年來說,佛法和他們有何干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佛陀的一生,看他長大成人,心中開始浮現自己是誰、自己要成為什麼樣人的疑問。他違抗父母的期望,拒絕走他們要他走的路,而離家出去(希望你們與父母的關係要比佛陀來得好),展開痛苦的自我追求。這故事聽來是否有些熟悉?你們從這故事裡一定會覺得心有戚戚焉。佛陀的道路與你們的道路相隔並不遠,他的疑問就是你們的疑問。
但所有的佛教經典的說法對象又似乎不是青少年,因此,這是一本寫給青少年的佛教指南(大人更該看,這樣他們才可以走出自己的侷限認知,給孩子更寬廣的空間,而不要造成傷害或陰影,年少時的一切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這大概是身為父母的人常常忘記的),指引青少年處理人生裡那深奧的、重要的、靈性的,同時又似乎是普通的、日常的、乃至鄙瑣的事物。
你或許會認為這本書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靈性層面,因為在佛教裡只有心靈的才是真實的。事實上聖與俗沒有隔閡,沒有差別。幸福與圓滿都存在於當下的生活,而這本書將幫你擁有它們。因此這是一本會談及學校作業和性等事的心靈指南,佛教的智慧可以教你新的方式來觀照自身和世界,進而幫你過得更快樂。我們特別從學校、身體外表、認同、性等切身的事物切入,因而你會了解採行佛法的觀點相當簡單。
這也是一本實用的佛教入門書,內容有佛陀的求道故事、佛法義理和簡易的禪修方法,可以讓你在聚會時向朋友露幾句至理名言,可以對這有史以來最靈活、最實際的宗教有所了解,也可以自行練習基本的打坐技巧。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讀了這本書,可以把佛法的智慧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之中。人生的道上,不免會有差錯,但佛法不是教你逃避現實,而是要你走入現實,面對包括失望、痛苦等現實中的困頓。本書也會給你一些小建議,教你如何避開內在路障(如反抗心)和外在路障(如偏見)。
努力下去,你會發現,青春期的初體驗就是人生的初體悟!
作者資料
佛朗茲.梅蓋弗(Franz Metcalf)
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題目為「美國人為何要習禪?」 目前和促進心靈與社會變遷組織合作;擔任美國宗教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的法人、文化和宗教團體指導委員會的共同主席;任教於洛杉磯社區大學;為全球佛教期刊(Journal of Global Buddhism)的編審。 著作:《佛陀會怎麼做?》(What Would Buddha do?)和《佛陀在工作上會怎麼做?》(What Would Buddha do at work?) 想多了解本書作者,請上www.buddhainyourbackpack.net 想和作者聊聊,請email:franz@buddhainyourbackpack.net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