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教出好規矩【給父母的教養練習手冊】:正確的聆聽與理解,幫助2~8歲孩子建立行為界線,達成良性的親子互動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教出好規矩【給父母的教養練習手冊】:正確的聆聽與理解,幫助2~8歲孩子建立行為界線,達成良性的親子互動

  • 作者:妮娜.巴代伊(Nina Bataille)
  •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 出版日期:2019-11-04
  • 定價:230元
  • 優惠價:79折 18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182元,贈紅利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72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想擺脫權威管教,卻不知道如何為孩子訂下規矩? 用心理解孩子,就能打開孩子的耳朵! 親職演練活動X具體教養建議X父母自我檢測 《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李顯文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任 周育如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俐容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廖笙光(光光老師) 可能育學創辦人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 育兒諮詢顧問 大樹老師(趙崇甫)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Henry 羅寶鴻 聯合推薦 孩子鬧脾氣,唱反調,個性倔強,或是受到挫折、感覺疲累、無精打采……這些狀況總會伴隨著複雜的行為及情緒,讓父母難以處理,甚至會當場失去理智,懷疑起自己是否能做個稱職的爸媽? 父母該如何訂下清楚的界線,省去嘮叨,並建立起親子間的信任?在這本實用的書中,你會學到: ●孩子不服從的身心因素:這是年齡及大腦成熟度的問題,他們需要感到安心、受到理解等等。 ●破解孩子抗拒規範的狀況:教養的dos & don’ts,以及背後的關鍵訊息 ●運用移情式聆聽的技巧:接受孩子的情緒,在聆聽中確定他的需求,再引導他做出正確行動。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溝通的4C原則(簡潔、清楚、一致、冷靜);「神奇的話」;應付孩子發飆;更加認識孩子的提問…… 【名家推薦】 1.父母自我檢測:你對孩子的聆聽品質、你對孩子違抗的反應......其中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2.親職演練活動:從如何制止不良行為、補救難聽的話,到陪孩子寫作業沒有壓力、透過對話更認識孩子…… 3.具體教養建議:日常溝通技巧,樹立規範,解決對立的辦法

目錄

序言        1 孩子為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我的孩子話都聽不進去!     請注意,「超級父母」不是「超級英雄」!   超級父母的十大信條      為什麼孩子會唱反調,耍任性?    依據孩子年齡不同,該有什麼期待?   促進孩子大腦良好發育     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2 要瞭解彼此,就要好好相互聆聽    你真的知道怎麼聆聽孩子嗎?    聆聽孩子的六種不同方式     如何聆聽孩子的情緒?     訓練自己的移情式聆聽!     3 十個孩子抗拒規範的情境     爆發對立       需要有自己的主張      挫折        孩子需要探索       孩子需要感到安心      孩子需要受到關注      孩子需要身分認同      疲憊,缺乏動機      賭氣        嫉妒        與父母對立,什麼時候需要諮詢?    4 要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    四C原則       使用「我」       使用倒數的方式      輕鬆輕鬆讓你說的話見效!     鼓勵孩子多說話      5 沉默才能好好聆聽      如何不必開口,也能讓孩子聽話?    建立起信任感       你不是鸚鵡       6 為什麼要以身作則?     感覺的故事,思考的故事     小心,孩子在模仿你!     做個總結。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參考資料

序跋

我的孩子話都聽不進去! 「我要崩潰了,你有什麼解決辦法嗎?」讓孩子聆聽,讓孩子理解自己,不總是容易的事。如果你暗自期待能改變孩子,這完全是妄想。我們再怎麼想要,也不可能改變得了對方…… 要瞭解彼此,就要好好互相聆聽 聽見還是聆聽?對孩子的錯誤理解,經常製造出誤會和衝突。藉由一些具體且實際的技巧,外加一點訓練,有效溝通是有可能學會的。多省時省力啊!你準備好了嗎? 懂得聆聽孩子不見得是後天習得。在聽見和聆聽之間是有微妙差別的,「聽見」每個人都會,「聆聽」則需要空閒、動機和同理心,能區分兩者非常重要。

內文試閱

為什麼孩子會唱反調,耍任性? 孩子的表達不一定清楚、有建設性,特別是他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一個問題,一點不開心,就爆炸了!所以,父母要區別一個行為誇張、越界的孩子,和一個真正需要撫慰的孩子,也不一定容易。 解碼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行為總是反映出內在狀態,父母必須去瞭解,像是發洩的需求、生理需求、有訊息想傳達的需求、想弄懂底線在哪裡……。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集中在表達自己主張的需求:成長、建立自我、當自己。 是任性?不是任性? 要怎麼辨明是不是任性?要怎麼區別任性,以及真正需要被滿足的身體或情緒需求? ● 分析情況:如果孩子不肯泡澡,或許是因為他會怕水,需要別人讓他安心。這就不是在耍任性,他只是擔心而已。 ● 判別起因:孩子鬧脾氣,經常跟疲累、無聊、亢奮、恐懼、焦慮、想要獨立、被迫分享……等沒有明顯理由的事情有關。學著認識這些起因,你就有辦法預料這些狀況,還能更快速加以預防。 【我們的建議】 加強他的正面行為,當他在一個原本會惡化的情況,有辦法保持冷靜時,要讚許他。 【活動】該你做囉! 狀況一:小寶貝不肯吞下他的晚餐,預定上演大哭大叫的戲碼。 ● 你或許認為因為自己重回職場,所以他故意要讓你有罪惡感?這個推論對他而言太複雜了,這不是耍任性。 ● 試著判別行為的原因,而不是責罵他。例如時間或許對他來說太晚了,而且他很累。盡可能試著讓他在七點以前吃晚餐。 ● 你回應他的需求時,不是在寵溺他,而是在教他可以信賴你。 情況二:孩子為了吃蛋糕尖叫。 ● 設下規範:回應孩子的需求,但不是他所有的欲望。孩子在五歲前很常測試大人的底線,看看他最遠能踩到哪個限度。他將來就是這樣學會過社會生活。因此,他需要學會不能總是得償所願。給他蛋糕吃讓他暫時安靜下來,或許很吸引人,可是你很可能把他養成一個小皇帝,無法忍受別人拒絕他。 ● 如果孩子一鬧脾氣,你常常就讓步,他會學到要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他應該這麼做。 情況三:你請他排餐具,講了十遍了,桌上依然少了餐巾和水杯。 ● 如果孩子不做別人期待他做的事,也許是因為這件事不符合他的年紀,或是指令不夠清楚。 ● 確認孩子確實聽懂指令,而且有能力執行。 依據孩子年齡不同,該有什麼期待? 你應該不會想命令六個月大的寶寶整理房間吧?你很清楚他辦不到吧?有時候,我們的要求並不符合孩子的大腦成熟度。沒錯,所以我們要怎麼依據孩子的年齡,來對他做出要求呢? 十八個月大之前的尖叫、哭泣和拒絕,是在耍任性嗎? 幼齡的孩子都不是溝通專家,尖叫通常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法。十八個月之前的寶寶,是沒辦法耍任性的。想要一樣物品,必須能夠想像該物品,然後找到獲得的辦法。他們的大腦發育得還不夠,做不到這一點。因為身體或情緒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表達挫敗感的方式有時很激烈。譬如說一個哭著要人家抱的寶寶,是因為他需要別人安撫。 為不滿五歲的孩子設下規範 ● 孩子反抗的時候,是在測試底線,以便自行解讀指令,看看他的行為跟後果有什麼關聯。孩子接近兩歲的時候,開始比較有自主能力,比較會表達他的意志和欲望。這可能引發和他身邊大人的衝突。這是一段困難的時期,因為他必須學會認識他自己和其他人的底線在哪裡。 當你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要跟他解釋為什麼你不答應。他如果生氣或難過,重要的是讓他感覺到你就在他身邊。告訴他雖然你拒絕他,但能明白他的怒氣。 ● 孩子的探索渴求和你的室內布置,如何協調呢?「不可以,那個不可以碰!」當小小孩開始自行移動的時候,他們需要看、觸碰,需要搞懂自己伸手可及一切物品的功能,是十足的探險家!孩子在兩歲以前,對我們的解釋不一定會有所反應。 ※【活動】該你做囉! 表單小標@當孩子開始自行移動的時候,為他調整室內布置。 ● 重新擺設你的室內:把易碎物品放到高處,清潔用品或是酒,收進可以上鎖的櫃子裡。所有可能傷到你小小探險家的東西,都要加上安全措施,例如茶几的四個桌角要加上塑膠防撞墊。 ● 在客廳和廚房創造一個小小的遊戲角落,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不能只待在房間裡玩。在平日起居的房間裡,準備一個放有他的玩具的角落,這樣你有事要忙的時候,他可以自己一個人玩。黏土、彩色筆、貼紙、著色本和剪貼,就可以讓他玩得不亦樂乎! 【我們的建議】 讓自己不再有罪惡感的兩個步驟 1. 放輕鬆,就算是教養最好的孩子也會耍任性! 2. 不要忘記,就算其他人的眼光讓你窘迫不安,每個爸媽都必須應付反抗期,這個時期對孩子良好的身心發展是必要的。 五歲以後:一句神奇的話可以中止孩子耍任性! ● 「你的問題是大,是中,還是小?」這個很簡單的問題,會讓孩子明白自己反應過度了。認真看待他的回答很重要。跟他解釋最大的那些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中等的問題必須專心思考才能找到解決辦法,而小問題很快就可以處理。 ● 留一點必要的思考時間給孩子。看他想不想得到解決方法,由他來衡量問題的大小。孩子很快就會明白自己沒必要這麼反應。最後他會靜下心來,找到辦法,或至少對溝通保持開放的態度。 ● 這個辦法的好處要一步步來才能看到效果,但成效驚人,因為會促進思考以及親子間的交談。 聆聽孩子的六種不同方式 我們自以為瞭解孩子,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怎麼樣才能不掉進這種自欺的情況呢?美國心理學家埃利亞斯‧哈爾‧波特(Elias Hull Porter)整理出五種不可取的聆聽方式,以及最後一種應該採用的聆聽方式。 不妨想像我們可以避免多少次發飆和誤解的情況! 1. 評論式聆聽 「你還是……比較好」、「好差勁」、「這樣很好」、「我的看法是……」。小心,無論你說的話是正面還是負面含意,都一樣!你正在評論,不是真的在聽他說話。你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被貶低,會表現出自衛或屈服的態度,覺得有需要替自己辯解,他也會有罪惡感。 2. 解讀式聆聽 「如果你這樣說,是因為你……」、「事實上,我知道……」。告訴我,你是不是正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在解讀孩子說的話?孩子可能會感覺自己沒有被理解,而且,依他的性格,可能會變得有攻擊性或是依賴性。 3. 支持式聆聽 「別擔心,我來幫你……」、「沒關係啦,別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當然,你以為自己做得好,提供建言,企圖保護孩子,讓他們安心,緩和狀況。可是……孩子可能覺得別人在可憐自己,可能會導致他變得沒有自主能力,自尊心也會降低。 P33 4. 權威式聆聽 「你應該……」、「我建議你……」、「一定要……」、「換成是我……」。你該不會在下命令吧?孩子可能會反抗,變得有攻擊性。 5. 調查式聆聽 「為什麼?」、「怎麼會?」、「什麼時候?」、「多少?」。告訴我,你不會正在作調查吧?你的問題是用來澄清,還是真的在聆聽?孩子可能會覺得掉入圈套,有罪惡感,覺得羞愧。 6. 移情式聆聽 「如果我沒聽錯……」、「你的意思是……」。移情式聆聽的黃金守則是:接受對方原本的樣子。重新提出事實,不帶評論,把他的情緒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孩子會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他會對自己有信心。要使用這種聆聽方式。 【我們的建議】先好好聆聽,再來表達你的觀點。 想要變得「有趣」,表現出有趣的樣子吧!首先,企圖理解孩子,這麼做的效果是「打開孩子的耳朵」。孩子反過來會更容易聆聽你。

作者資料

妮娜.巴代伊(Nina Bataille)

親職與職涯指導專家,經常舉辦演講。她陪伴每位家長,提供他們支持,以及獨特的解決方案,讓問題能確切得到改善。她所創辦的人類智慧事務所(agence Human Intelligence),是企業育兒研究中心(Observatoire de la parentalité en entreprise)的團體會員,也是培訓組織。 她的教育法整合不同的指導及心理學技巧。著有《幫助孩子征服憤怒的五十句話》(50 phrases pour aider son enfant à surmonter ses colères)、《手足,從對手到夥伴》(Frère et soeur, de la rivalité à la complicité)。

基本資料

作者:妮娜.巴代伊(Nina Bataille) 譯者:張喬玟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04 ISBN:9789869669597 城邦書號:A3670022 規格:平裝 / 全彩 / 8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