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上下冊不分售)
- 作者:里博(Alfred J. Rieber)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6-22
- 定價:1600元
- 優惠價:74折 1184元
-
書虫VIP價:1184元,贈紅利5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124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帝國邊緣,天高皇帝遠,
無數戰爭與世界危機,都爆發在帝國的邊緣,
最終讓國祚數百年的五大帝國在短短十多年間一一崩解。
✽邊境是各大帝國的第一道防線,卻也埋下帝國崩解的第一道陰影
✽本書從地緣文化重新解讀帝國邊緣的歷史,縱橫比較近代五個大陸型帝國
✽不只關注帝國向外擴張的性格,還有國家治理的實務層面
✽當邊境衝突提升成意識形態衝突,個人的國家歸屬該如何決定?
◎榮獲世界史學會圖書獎(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
◎延請專家審定導讀:政大民族學系趙竹成老師(俄國)、政大歷史系廖敏淑老師(清帝國)、輔大歷史系陳立樵老師(伊朗)、中正歷史系杜子信老師(哈布斯堡王朝)
來自邊境的警告
你知道嗎?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為止,無數戰爭與世界危機,全都爆發於帝國的邊緣。從波羅的海到日本海之間,克里米亞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以及韓戰,皆爆發在這些邊境熱點,甚至冷戰的開始與結束也是如此。
歷史悠久的大帝國
近五百年來,歐亞大陸上曾有過五個大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伊朗帝國以及清帝國,他們在不斷變動的軍事邊境上進行擴張,並以戰爭、外交和文化手段彼此對抗,而受統治的臣民也努力維繫自身文化、捍衛自主權。這些帝國的統治相當實際且有彈性,懂得利用征服、移墾、改宗與收編菁英來讓帝國延續。不過,既然各大帝國能在歐亞邊境上彼此對抗好幾世紀,又為何在進入二十世紀後,短短十年間一一崩解?
轉型失敗的後果
在波羅的海東岸及南岸地區、多瑙河中下游地帶、東歐大平原、高加索地峽、外裏海地區及內亞草原,帝國在這些邊緣交錯之地遭遇軍事上的失利,各自開始進行無數改革。為了維持統治,帝國開始接受西歐的憲政思想、軍事改革、文化實踐和經濟滲透,也建造超越族群的帝國意識型態,但接受新思想的人民卻無法再認同帝國的統治和制度,最終導致它們都在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三年間因為革命和戰爭而相繼瓦解。
生活在帝國的邊緣
有帝國就有邊緣,我們生活的臺灣,也長期處於帝國的邊緣,從明、清到中國皆可說是如此。在邊緣地帶有文化交流,更有許多文明衝突,在一次次的軍事征伐裡,不見得能促使族群的融合,而可能把各具特徵的族群區隔開來。舊帝國已經在上世紀崩解,新的無形帝國仍在繼續,邊緣究竟等同於失去資源,或是更具彈性與生存力,都值得我們從前人的經驗一一驗證。
◎專業好評
近年來臺灣已有些學者關注中亞與內亞的發展,出版界也有多本翻譯作品,但在中亞與內亞觀點之外,我們也應該再多一些有關西亞,甚至到巴爾幹地區的認識,本書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他大量運用近人研究,把學術性質的議題以較為大眾化的方式來呈現,可使讀者理解大面向的歐亞歷史,也可做為大學歷史學門的教科書。
——陳立樵/輔大歷史系副教授
本書突破過去普遍以各國國家邊界觀點的角度而出發的嶄新論點,可謂在當今研究全球史及國際關係史的一大突破,對於歷史研究視野的擴大與觀察角度的多元化,無論如何都帶來了革命性的創舉,實在非常值得提供從事歷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及省思,咸信也能帶給對歷史類書籍抱持高度興趣的讀者極大的閱讀樂趣。
——杜子信/中正歷史系副教授
作者以比較性的寬廣視野進行爬梳,不只對國際衝突的起因提供了洞見,對於那些為了更有效掌控邊境地區而實施的內部改革動態,也給出了非常深刻的見解。
——沃特曼,哥倫比亞大學歐洲法律史榮譽教授
里博採用他稱為「地緣文化」的分析模式,在詮釋歐亞大陸的政治和社會史時,認為特定幾個邊境地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能為我們提供不少資訊。完全可以說,讀過這本書的人,絕對不會再用原本的方式看待邊境。
——文科維茨基,西門菲莎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任何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以新的視角看待近代史,更不用說今日在歐洲和亞洲不斷發生的危機。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邊境回來了。從波羅的海到巴爾幹地區,從烏克蘭、高加索再到中亞,舊帝國遺留下來的斷層線,再次於世界政治中變得至關重要。
——《美國歷史評論》
里博所寫出的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政治史。書中充滿令人驚艷的史料和比較分析,而大量的腳註裡則有來自各種語言的二手文獻,幾乎涵蓋了和帝國崛起與衰亡有關的一切重要問題。
——《Ab Imperio》期刊
本書創新之處在於,作者採取全觀式的視角,探看那些由複合、交織而流動的邊界所決定的衝突模式……它將成為一本權威著作,對學術專家和歷史專業的學生而言都同樣受用。
——《英國歷史評論》
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相當複雜,也非常全面的著作,反映出一個學者畢生的學術研究成果,聚焦於大陸型帝國之間的邊境地帶。本書對於帝國和邊境地區這個主題來說,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取徑。
——《近代史雜誌》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帝國的代價
◎文/張瑞芳
說到「帝國」,總不免想到廣大的疆域、號令天下的君主,數萬大軍在他的指揮下與敵人廝殺。但要統治一個帝國當然沒那麼容易,如果你有玩過各種名為「帝國」的電玩遊戲,那一定瞭解,首要之務就是邊區的安全。真實歷史上的帝國,往往面對許多挑戰:邊境複雜的族群要如何管理,身為第一道防線要如何防禦,邊區居民是否會通敵,是否會造反?
對此,為了維持統治的穩定,需要建立統治的合理性(比如君權神受、嫡傳制度)、有效率的行政體系和強大的軍隊。到了近代,西歐國家開始把勢力深入這些舊帝國,軍事、經濟,甚至新的意識形態和統治技術,這些透過邊區傳入的新玩意,挑戰著帝國的方方面面。為了維持邊區穩定,乃至於整個帝國的運行,俄羅斯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清帝國、鄂圖曼帝國、伊朗帝國等都付出無數代價,卻在進入20世紀之後,仍舊因邊境讓帝國走向毀滅,甚至讓20世紀全球版圖重新洗牌?這是為何?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里博(Alfred J. Rieber)
專長是俄國與蘇俄史。在賓州大學擔任歷史教授三十年後,於1995年至中歐大學重建歷史系,教授無數來自歐亞邊境地區的學生。 過去五十年間他持續在歐亞大陸進行學術訪問和旅行,出版過無數蘇聯對外政策、俄羅斯社會史和現代邊境史等類著作。其中的邊境研究著作被翻譯成俄文、波蘭文、烏克蘭文等語言。 他曾在美國和匈牙利獲得多次教育獎項,以及美國哲學會獎。其研究也得到了福特基金會、古根漢基金會、蘇維埃和東歐國家研究委員會、國家人文基金會、牛津聖安東尼學院和牛津大學間委員會等單位的支持。 近年來的著作除了本書之外,還有2015年的Stalin and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in Eurasia ,此書榮獲普希金俄語圖書獎,也即將有新的作品將發表在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Communism。 相關著作:《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上冊)》《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下冊)》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