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優勢:比狼更狡詐!揭開華爾街不為人知的黑錢流動、內線交易,以及FBI與頂級掠食者的鬥智競賽
- 作者:席拉.寇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
- 出版社:樂金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0-07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9折 405元
-
書虫VIP價:383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
《紐約時報》和《經濟學人》譽為年度最佳圖書
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
入圍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海倫.伯恩斯坦新聞獎和安德魯.卡內基非小說傑出獎
Netflix 口碑爆棚神劇《金錢戰爭》(Billions)真人版故事
若你問某個交易員,他知不知道有哪個基金沒有在買賣時利用非法資訊,他會回答你:「沒有半個,那種基金無法存活。」
一直以來,華爾街的交易員最想要獲得的東西稱為交易「優勢」(edge)——也就是能讓他們領先其他投資人的資訊。然而,他們對優勢的需求,終究衝撞到了一條界線。事先得知某間公司的營收、聽說某間晶片製造廠會在下週被收購、提早收到某種藥物試驗的結果,華爾街通稱這種資訊——專屬的、非公開的,並且絕對會改變市場的資訊——為「黑色優勢」(black edge),它們是所有資訊中最有價值的。但,通常也是違法的。
書中講述的是,華爾街最賺錢的避險基金創始人史蒂夫.科恩跨越違法界線,利用黑色優勢,賺進數百億美元,引來FBI關注、追查與纏鬥的故事……。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科恩的公司最後共繳納了18億美元天價和解金,其定罪的關鍵人物,竟然是台灣某半導體大廠的前職員!(哪一家呢?答案就在書裡,等著你去找)
史蒂夫.科恩,他是……
★ 與索羅斯、西蒙斯,並稱避險基金三大巨頭!
★ 《華爾街日報》上被譽為「避險基金之王」、「華爾街最強的交易員」。
★ 一年支付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和高盛的傭金,高達1.5億美元。
★ 為了賺取名聲,故意抬價用上億美元買下豪宅與藝術收藏,其中包含梵谷、高更的畫,以及畢卡索名畫《夢》。
★ 與前洋基球員A-Rod一同競標MLB紐約大都會隊,砸下20多億美元入主大聯盟。
★ 他的內線交易案創下美國史上和解金最高的紀錄!
這是一個手握億萬資產的操盤手,運用黑色優勢(非法管道)獲利與監察機關周旋的故事,它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法律驚悚片,提出了一些緊迫且重要的問題:當一個人手握重權或坐擁億萬資產,擁有近乎無限支配他人的權力之後,最終,他想要的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人的欲望無窮,那麼這種誘惑力又有多大?這個故事揭開了華爾街那些不為人知的權力故事。
【名家推薦】
「99啪的財經筆記」版主 99啪
Jet Lee 的投資隨筆部落格版主 Jet Lee
JC 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王怡人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財經專家、生技博士 阿格力(許凱廸)
風傳媒財金主編 周岐原
美國金融日記 (台灣最熱門的投資科學知識平台)
財經作家 麥克風
專職投資人 陳喬泓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版主 貓
國外推薦
「現代版的《白鯨記》,只不過使用的是竊聽裝置而非魚叉。」
——珍妮弗.史蒂芬(Jennifer Senior),《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如果你喜歡普立茲獎得主作家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的《極盜戰》(Den of Thieves),那麼你應該會喜歡席拉.寇哈特卡的《黑色優勢》!」
——《華爾街日報》
「好極了!」
——《經濟學人》
「如同莎士比亞式的真實人生驚悚片,令人毛骨悚然,又如同財經故事般,令人著迷…….」
——《財富》
「這是一部具開創性的報導和精彩故事的傑作,揭示了聯邦政府是如何追蹤一個備受矚目的目標人物的內幕,同樣重要的是,這是對當今華爾街令人不安的運作方式的描述。
——傑佛瑞.圖賓(Jeffrey Toobin),《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女繼承人》的作者
「很多人不信任華爾街,他們認為在那裏工作的人就是一部賺錢機器,只想著獲得更大的利益,對那些懷疑論者來說,史蒂夫.科恩就是一例。」
——約翰.蓋普(John Gapper),《金融時報》副主編
「這是一則關於政府和科恩之間貓捉老鼠的有趣故事。」
——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紐約時報》書評
「很少有行業的掙扎,像這本書描述的那樣巨大。」
——路透財經
「這本書是關於2008年金融危機最好的書之一。」
——《環球郵報》
「這本書寫得很好,對雄心勃勃的玩家和他們的動機有明確的描述,強烈推薦給對金融、犯罪和政治感興趣的讀者。」
——圖書館期刊
「《黑色優勢》不僅是一部重要的作品,而且令人上癮,引人入勝。席拉.寇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揭開了欺騙、腐敗和欺詐的面紗,這些是避險基金行業和華爾街一些最具傳奇色彩財富的基礎。這本書令人難以放下,就像它令人難以忍受一樣。」
——珍.梅爾(Jane Mayer),紐約時報暢銷書《黑錢》作者
「節奏快,充滿曲折,《黑色優勢》是一部驚悚片,它也是揭示我們時代本質的作品,揭示了我們金融體系的嚴重腐敗。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大衛.格蘭(David Grann),紐約時報暢銷書《失落的Z城》的作者
「《黑色優勢》是一部現實生活中的驚悚片,講述了政府試圖讓傳奇交易員史蒂夫.科恩接受內幕交易指控的故事,以及他為躲避指控所做的努力。席拉.寇哈特卡透過深入的報導和一流的敘事技巧,為這個華爾街上最不為人所知卻又最引人入勝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視角。」
——貝瑟尼.麥克萊恩(Bethany McLean),《房間裡最聰明的人》的合著者
國內推薦
「本書赤裸裸的揭露了華爾街不為人知的真實黑暗面,掌權者如何利用非法優勢賺取大量的金錢,甚至躲過了法律的制裁。過去曾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我,深刻體認到,法律之前並非人人平等,法律其實只保護懂法律的人。同樣的原則,在金融圈當然也不會例外。在這個資訊不平等的市場中,即使是身為弱勢的投資人,也要學習從中瞭解背後的遊戲規則,進而守護好自己的財富。」
——「99啪的財經筆記」版主 99啪
「人類百萬年來都在追求規避風險,時至今日,金融市場的最佳代表就是「避險基金」。但是避險基金真的只是在『規避風險』嗎?還是透過了許多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優勢來獲取利潤?雖然一般投資人跟避險基金很難相及,但我依然推薦大家來讀這本《黑色優勢》,看看金融頂峰人物如何重塑華爾街及整個金融世界。」
——Jet Lee 的投資隨筆部落格版主 Jet Lee
「本書《黑色優勢》是美國影集《金融戰爭》的原型,也是當前投資市場的縮影,主角史蒂夫.科恩與眾人之間的勾心角力,內容精彩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科技日新月異,藉由內線消息、高頻交易獲利的情況層出不窮,各路高手皆將交易與投資變成一場難分高下的遊戲,競爭變得愈加激烈。投資人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生存技能,就從本書開始,了解這些大鱷們的思考邏輯與操作手法,是你克敵制勝的第一步! 」
——JC 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王怡人
「『內線交易』其違法性是不爭的事實,每每在市場中上演著卻不容易被定罪,因此我們往往低估了其對市場影響所及之規模與層面。此書揭露華爾街史上最大的內線交易弊案,且經判決確定,其描繪方式既生動又鉅細靡遺,堪稱電影情節!透過此書,我們得以認清這個金融市場的真實面貌!」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資訊落差,投資市場不能說的秘密。史蒂夫.科恩初進華爾街的菜鳥日以『資訊不對稱』為著力點,在選擇權上獲利八千美金後,就把『投機』植入自己的投資DNA。他成立的SAC資本就繼承了這樣的血液,藉由提早知道臨床試驗失敗的消息來避免甚至放空大舉獲利。這是本投資人都該細讀的書,除了避免我們成為資訊不對等的受害者,更要知道有些法人並不是天使,而是一尾巨鯊。」
—財經專家、生技博士 阿格力(許凱廸)
「人類永遠追求更快:從實驗室裡研發新藥到奧運田徑場,乃至傳輸買賣訂單的電子訊號,盡皆如此。本書主角科恩以不可思議的紀律在市場中殺出血路,當社會鼓勵彼此用強大的信念創造更高成就,這些所作所為真合法嗎?讀過本書,你將有不一樣的體會。」
——風傳媒財金主編 周岐原
「在華爾街,龐大的金錢與利益吸引各路好手加入金融業爭奪。如果你想了解內線交易紀錄、想看史蒂夫.科恩如何與美國證管機關交手周旋的精采故事,此作品是個富有原創且精彩的作品。」
——美國金融日記 (台灣最熱門的投資科學知識平台)
「很少有現實生活中的故事比戲劇還要緊張刺激,《黑色優勢》就是其中一個。」
——財經作家 麥克風
「真實的故事卻比虛構小說更精彩、更引人入勝,《黑色優勢》這本書讓我認知到金融世界遠比想像中更黑暗,在詭譎多變的時代,投資旅途想一路順遂,需時刻保持警覺之心!」
——專職投資人 陳喬泓
「對散戶來說,每間公司都像是一本本故事書,內容各有特色,是平淡、是驚喜、或科幻。投資人總是希望能從各種資訊中得到合法的白色優勢,並在金錢遊戲中獲利。但若有人利用別種優勢從中獲利,故事展開不按腳本呢?《黑色優勢》一書讓讀者見識在華爾街不斷上演,卻始終不會在媒體公開的那一面。好奇的看倌請準備好,本書的精采絕倫絕不會讓您失望,甚至讓您對金錢遊戲有另一種體悟!」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版主 貓
目錄
序幕:反咬一口
第一部分
第1章 錢,錢,錢
第2章 想到什麼都能手到擒來
第3章 「CR本質」誕生
第二部分
第4章 最糟糕的違法行為都發生在……
第5章 優勢,在於獨家消息
第6章 利益衝突
第7章 驚險的一步「好」棋
第三部分
第8章 線人
第9章 FBI與華爾街的賽跑
第10章 奧坎剃刀
第11章 百折不摧
第12章 大鯨魚
第13章 因果循環
第14章 救生筏
第四部分
第15章 哪來的正義
第16章 審判
尾聲
致謝
資料來源
內文試閱
第一章 錢、錢、錢
在華爾街找工作的通常分成兩種人。第一種人家境富裕,被送到正確的私立中小學和常春藤盟校唸書,從進入證交所的第一天開始,就表現得好像他們天生就是做這一行的料。他們以輕鬆自信的態度度過人生的每個階段,清楚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在公園大道買房,在漢普頓買夏日度假小屋,他們的心態是從一流教育、小時候上的網球課、男人在哪些場合適合穿泡泡紗西裝這一類的知識培養出來的。
第二種人會讓人聯想起街頭智慧和好鬥這一類的詞語。他們或許從小看著父親苦苦掙扎著撐起家計,歷盡艱辛地推銷商品、賣保險或經營小本生意,竭力工作賺進相對微薄的薪水,這種經歷對他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可能會在小時候被找麻煩,或在高中被女孩拒絕。他們能進入華爾街是因為心懷深切的怨恨又想要證明某些事,或者因為他們野心勃勃地希望能賺進萬貫家財,又或者
以上兩者皆是。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能依賴的財源,唯一能依賴的只有願意不擇手段的決心與意志,他們比那些自鳴得意的公子哥兒更好勝。這些人擁有的驅力有時太過激烈,以致於他們看起來近乎瘋狂。
史蒂夫.科恩就是第二種人。
他在一九七八年一月的某天早晨初次報到上班,看起來和其他剛進入職場的二十一歲年輕人並無二致。他能聽見交易大廳的轟鳴,數十名年輕人對著電話喋喋不休,試著想要誘哄電話另一頭的人交出手上的錢。整個辦公室顯得生氣勃勃。就好像深秋時節的一座森林裡,有一株巨大橡樹正不斷搖曳,抖落如雨般落下的百元鈔票。科恩覺得如同回到家一樣自在,立刻投入其中。
格倫托公司(Gruntal & Co)位於建築高聳且陰鬱的曼哈頓下城,就在紐約證交所旁的一個轉角,是間小型證券經紀公司。格倫托成立於一八八○年,之所以能過撐過麥金利總統刺殺事件、一九二九大蕭條、油價暴漲與經濟衰退期,大多是靠著收購主要由猶太人經營的小型公司並保持夠小的規模,避免吸引太多注意。格倫托的經紀人在美國各地的辦公室將股票投資銷售給牙醫、水管工與退休人士。科恩入職時,公司才剛開始以較激烈的手段進入自營交易市場,也就是剛開始試著用公司的錢去投資、賺取利潤。
華爾街不會敞開懷抱迎接像科恩這種來自長島、態度熱切的猶太年輕人。就算他是剛從華頓商學院畢業的新鮮人,也必須拚命努力才能擠進華爾街。格倫托是個沒什麼人看重的公司,但他不在意名聲。他在意的是錢,而且他打算要賺進大把鈔票。
正好科恩的一位兒時好友羅納德.艾瑟,剛在格倫托成為選擇權部門的領導人,正在找人手幫忙。
艾瑟比科恩大十歲,以精於算數聞名,他有權可以隨心所欲地把公司的資本,投資在任何地方。科恩上班的第一天,艾瑟指了指一張椅子,要這名新員工坐到那裡,他要好好思考之後該如何指派他。科恩在快創(Quotron)的螢幕前坐了下來,很快就被螢幕上的數字不斷閃爍的節奏給吸引住了。
你可以從股票市場中精煉出一個基本經濟學原則,那就是投資時冒的風險越大,可能的獲利就越高。而艾瑟已經弄清楚該如何利用這個原則賺錢了。如果某個消息有機會帶給股票市場極大的震盪,那麼投資人會預期他們若把自己暴露在這種賠錢的風險中,就能帶來更高的可能利潤。而像地方債券這種可預期性較高的投資,則只能帶來極低的報酬。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這是投資的
唯一核心原則。然而,艾瑟在股票機制中找到了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漏洞,使風險與回報脫離了此原則。這個漏洞與股票選擇權(stock option)有關。
當時的選擇權市場遠沒有普通股票交易市場那麼擁擠|從各種角度來說,選擇權市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選擇權是一種合約,讓你可以在未來的特定期間用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賣權」(Put)代表的是賣出股票的權力,也就是說若股價下跌,賣權的持有者就能獲利,因為他可以用先前商定的較高價格賣出股票。「買權」(Call)則正好相反,買權准許持有人有權在未來的某個期間,以特定價格買進特定股票,因此持有能在股價上漲時獲利,因為選擇權合約讓他或她能用低於公開市場的價格買進股票,立刻獲利。投資人有時候會用選擇權為他們已擁有的股票倉位避險。
艾瑟在格倫托執行一種叫做「選擇權套利」的策略。這個策略立基於此概念:市場上有一種精確的定價模型能決定選擇權的價格會如何隨著標的股的價格變動。理論上來說,在一個完美的市場中,賣權的價格、買權的價格與成交價格的關聯性都應該符合這個定價模型。由於選擇權是新的金融工具,而股市間的消息有時傳遞得很慢,導致這個定價模型有時會失效,創造出兩種價格之間的
不平衡。舉例來說,聰明的交易員可以在這個交易所購買選擇權,在另一個交易所購買股票,藉此賺進一小筆錢。
理論上來說,這個技術幾乎沒有風險可言。他們不用借錢,只要小額資本,多數交易都會在一天之內完成,也就是說你不用因為任何可能使股市一夜翻盤的事件而擔心到胃潰瘍發作。這個策略將隨著科技進步逐漸被淘汰,但在一九八○年代早期,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策略從股市命脈中汲取大把鈔票——格倫托的交易員非常享受這樣的豐收。艾瑟和他的交易員整天都在選擇權市場中比較股票的價格和選擇權市場中的估價,只要找到不連貫性就十萬火急地進行交易。
「假設當時交易員可以在紐約證交所用一百美元交易IBM的股票,」一九八○年代曾在艾瑟手下工作的海倫.克拉克說,「而在選擇權市場中,你可以在芝加哥用九十九元買到價值同樣是一百元的IBM股票的話,你就可以跑到芝加哥買進,再到紐約證交所賣出。」只要你交易的次數夠多,就能累積到錢財。
當時的交易員沒有電腦的幫助,只能把所有東西都記在腦袋裡。艾瑟建立的這個系統只需要最小限度的思考。他總喜歡說,你不用多優秀,只要跟著算式走就沒問題了。過程單調乏味。就連訓練有素的猴子都能做到。
科恩在上班的第一天看著艾瑟和交易助理一起工作,用簡單到蠢蛋都能施行的選擇權伎倆,在市場中四處搜尋利潤○.二五或○.五美元的機會。他在休息的時候,盯著股票市場的螢幕。接著科恩說他看中了一隻股票,美國廣播公司。「我覺得這支股票明天會開高。」他說。雖然科恩才剛到職,但他已經對自己身為交易員的能力十分有自信了。
艾瑟在一旁竊笑。「好吧。」他說,他很想知道這個留著一頭濃密棕髮又戴著眼鏡的新員工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你買吧,試試看。」
科恩在那天下午賺進了四千美元,隔了一個晚上又賺進另外四千美元;在一九七八年,八千美元是一筆很高的收益。他看著股價像正弦波一樣震盪,冒險投入賭注,獲得回報——科恩能感覺得到體內的腎上腺素激增,他馬上就對此著了迷。他現在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股市交易。
艾瑟大吃一驚。為什麼如此沒有經驗、甚至連襯衫都懶得燙的人竟然這麼擅長預測股票何時漲跌?
「我知道科恩會在一週內聲名大噪。」艾瑟說。「我從來沒看過那種才能。顯眼到你絕不可能忽視。」在大內克的一個週日下午,一棟四房的分層住宅中,有一個小男孩站在臥室窗戶後向外看,他在等待柏油路上的輪胎聲。凱迪拉克才剛在屋外停下,他就立刻飛也似地奔下樓梯。他想在祖父母抵達時,比七個兄弟姐妹更早跑到前門。
華特.梅爾和瑪德琳.梅爾是史蒂夫的母親的父母,他們用繼承來的錢做投資組合,維持部分生計,每個月會來探望孫子女們一、兩次。他們住在曼哈頓,那裡有高檔餐廳和百老匯劇場,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他們代表的是逃脫、富足與激情,在史蒂夫長大的過程中,祖父母的來訪,可說是他每週最喜歡的時光。他們總是在談論錢,科恩會仔細聆聽這些對話揭露的概念,例如一旦你有
了錢,銀行就會付利息給你,而且你可以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讓錢越滾越多,投資人要付出的勞力極低,近乎於零,使其他人對你又羨又妒。相較於科恩雙親平淡又拮据的生活,祖父母享有的自由便成了強烈對比。每晚父親下了班走進家門時,科恩都會一把拿走他的《紐約郵報》,像祖父一樣研究報上的股票數字。
作者資料
席拉.寇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
前避險基金分析師,現任《紐約客》專題記者,撰寫有關華爾街、矽谷與政治相關主題。曾登上《查理.羅斯訪談錄》、CNBC、彭博、PBS NewsHour、WNYC、NPR等各大媒體節目,擔任商業與經濟議題的講者與評論員。 作品散見於彭博商業週刊、紐約雜誌、大西洋雜誌、紐約時報與其他出版品。現居紐約。
基本資料
作者:席拉.寇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
譯者:聞翊均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0-10-07
ISBN:9789869922982
城邦書號:A5050022
規格:平裝 / 單色 / 4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