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草原
- 作者:馬蘇第(Al-Masudi)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日期:2021-12-01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宇宙創世X山川地貌X奇珍異獸X 七海航遊
百科全書式的歷史地理風物誌
阿拉伯世界的希羅多德
中世紀東方學經典巨作
我很希望能寫歷史書,解釋世上萬事,
或寫出與最好的智者或哲學家一致的水準,
或寫世上存留的、值得讚賞的事,或是科學的消化所存。
我們發現作家有兩種寫作方式,一種是寫成長篇,一種是寫成短篇:
一種清晰,一種簡要。但是,我們發現,隨著時間增長,歷史記載增多了,
記憶超過了理解與會意,這些都倚賴他們的能力去記憶。
每個氣候區的居民,都無法完全理解當地的奇妙處。
沒有一個追求科學的人,聽到當地人報告他們的地方狀況時,能夠不去用心思辨;
他可以信任一個旅遊四方的人,一個終日思考的人,
一個注意細節的人,以及收集各種趣聞的人。
================
人受了很多情緒誤傷以及長期患病的影響,得了膽酸過多、胃痛及別的病症,
這些都是由腸胃系統的不潔所引起,自然經常要排除之。
動物並不會受罪,牠們立即排除那些使腸胃不適的物質,因為牠們受不了沒有秩序。
古希臘的哲學家以及所有國家的聖人,都反對事物的每一項限制,
因為他們知道那會產生多少害處。
每個有觀察力的人都會發現他們的意見是對的,
因為那是用經驗推導、理性證實的。
道德家們因為不同的理由,找出差錯,實際上,這與他們毫無關係
(阿拉伯史學之父——馬蘇第)
【內容簡介】
《黃金草原》成書於十世紀,由阿拉伯傳奇史家馬蘇第以紀傳體形式編撰集成,記錄這位傳奇旅人縱橫萬里的民俗文化觀察所得,可謂古代歐亞大陸近東地區全方位的立體史地百科。作者足跡遍及亞非各地,歷波斯、巴比倫、印度、錫蘭、敘利亞、阿拉伯半島、高加索、馬來群島等地,遠抵中國海,內容包羅萬象,筆力磅礴。從宇宙體系、創世神話、王族世家、宗教泛觀、陸海輿圖、動植花卉的大格局天地博覽,到鯨體珍物「龍涎香」、絕世神禽「海東青」乃至印度人身體保健的哲思妙想等細節出奇的萬物微觀;這本中世紀東方學傳說經典,象徵了阿拉伯歷史編纂學的巔峰,而作者馬蘇第也被尊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
目錄
中譯者前言
英譯者前言
第一章 原作者前言
第二章 原書各章目錄
第三章 創世紀
第四章 易卜拉欣及以後的先知
第五章 以色列之分裂
第六章 耶穌的後賢
第七章 印度簡史,他們的宗教觀點,他們王國的來源
第八章 七大氣候區與水晶球的次序
第九章 地球簡論
第十章 印度洋
第十一章 潮水的漲落
第十二章 地中海
第十三章 黑海
第十四章 裏海
第十五章 中華帝國
第十六章 阿比西尼亞海
第十七章 高加索
內文試閱
阿拉伯海與龍涎香
從el-Jomjomah海角前進,船隻就離開Faris海進入第二海:阿拉伯海。它深不可測,廣不可量,海水的品質不可計算。許多海員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就像我們說的。船隻用二、三個月橫渡它,如果順風,一個月就夠了。朝海的另一側,連接黑人海與黑人國。這個海少產龍涎香;因為它多半在黑人國及阿拉伯的esh- Shihr的海岸被拋出海面。住在esh-Shihr的居民是Kodhaah Ben Malik Ben Himyah的部落及阿拉伯的別種部落。這個國家的阿拉伯居民(也稱為 el-Mahrah)被稱為「毛體人」。他們的語言與純正的阿拉伯人不同,在文字裡,我們用Kaf時,他們用shin。有很多例子。他們是一些貧窮而困乏的人們,他們有一類駱駝叫 Mahri 駝,跑得像 Bejawi 駝一樣快,有人說更快。他們騎著牠們沿海岸走;當牠遇到被海浪拋上岸的龍涎香時,就按牠的教導和訓練那樣,跪在龍涎香前,騎者就把龍涎香撿起來。在這個海岸線以及黑人小島與黑人國海岸線找到的龍涎香是最好的;它們是球形、藍色,等於或小於一個鴕鳥蛋。這種龍涎香是我們說過的一種魚——鯨魚——所帶來的。當海裡起了風暴,一塊塊龍涎香,大的像山,小的如我們剛才所說,就從海底被翻上來。鯨魚嗜吃此物,然而吃下去,鯨魚必死,死後浮在海面。黑人或他種人,看到鯨魚浮在海面,就從船上,向它拋出繩子與勾子,然後開膛破肚,取出龍涎香。從魚肚取出的龍涎香有股腥味,這是伊拉克與 Faris 的香鋪的人稱為 el-mand 的。但是那些在魚後半身找到的龍涎香是非常漂亮與美麗的,它的品質是由它在魚腸裡的時間而決定。
麝香
西藏與中國的麝香,產自這兩個相鄰國家的同一種麝香鹿。西藏產的勝過中國產的,出於兩個原因:西藏的麝香鹿吃穗甘松以及各種香草。中國麝香鹿反是。另外,西藏人把麝香留在膀胱裡,自然保存。中國人把麝香取出,用血及香料雜製。又,中國人用海運,沿途有水氣及氣候變化。當中國用雜香製麝香,結果降低它的品質,他們用緊封的瓶瓶罐罐保護它,這樣他們把貨送到甕蠻國,Faris,伊拉克及別的大城市。當麝香鹿成熟時,立刻從睪丸取得麝香,那成分最好、最精美,這就是西藏麝香。普通鹿與麝香鹿之間沒有什麼差別,不論形狀、外貌、雙角與顏色。唯一的差別是突出的犬齒,像大象一樣。麝香鹿有一對從下巴生出的長白又強壯的大牙,有9吋長。中國人與西藏人用套索、捕獸綱、夾獸器,捕捉麝香鹿,有時候,他們用箭射。他們拉倒了麝香鹿以後,就從膀胱割出麝香。那血肉有腥味,新鮮的麝香沒有香味,反而難聞。它被貯藏了一陣子後,在空氣的影響下,它變香了。就像摘水果,先摘下來,再得味。最好的麝香是在鹿的臍下生長,在膀胱裡成熟到它有香氣。血液集中在臍下,後來,血液變了,有香味了。這個動物感覺不自在,用肚臍在太陽曬熱的石頭上摩擦,這樣它感到舒適。這樣,血液流出來,黏在石頭上。這就像一個泡或一個腫塊被擠出裡面的膿一樣舒服。當麝香鹿的膀胱(波斯人稱為臍)被擠空後,它結疤,血液第二次充滿了它,就像第一次一樣。西藏人找到那些石頭和山脈,他們發現凝固的血液,它是在動物身體裡成熟的,太陽乾燥的,空氣中變香的。這是最美麗的麝香,收集了以後,放入獵獲的麝香鹿的膀胱,又放入那個取得麝香的物質。這是西藏王子們互相贈送的禮物,很少輸出。在西藏,有許多市鎮,而麝香以產地命名。
延伸內容
中譯者前言
猶憶七十年前,先父教導我讀古文,包括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有「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蘇轍之文是也。司馬遷寫出千古奇書《史記》,令我讀起來廻腸蕩氣。我一直相信旅遊的重要性。
旅遊對發展文化的重要性
古希臘時期,旅遊的範圍很廣泛。西元前五世紀,希臘人去埃及與兩河流域旅遊與經商,大開眼界。當時,巴比倫人聚累二千年的天文觀測,研究日月蝕,他們已發現,日蝕必在新月,月蝕必在滿月,他們進一步發現日月蝕是日月地三者位置造成的,以及月光是反射日光。在西元前三世紀時,希臘的Aristarchos of Samos寫下了「月光是反射日光」的科學結論。中國西元前四世紀的屈原在《天問》中還一頭霧水地問「夜光(即月光)何德,死而復育?」到了西元前一世紀的《周髀》 下卷二,才有「故日兆(照)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當然,這種說法很突兀,沒有科學推理。又,西元一世紀寫成的《漢書藝文志》並沒有提到《周髀》,可能它成書更早。值得注意的是它成書在張騫通西域之後。當時西域有印度人。西元前十六世紀的《梨俱吠陀》(Rig Veda)已有幾處記載月光是太陽的賜與。也可能《周髀》是抄襲的。又如畢氏定理,西元前十八世紀,巴比倫人留下32個數例,適合兩數平方的和等於第三數的平方,如「3,4,5」、「5,12,13」等等。非常可能巴比倫人早知畢氏定理。希臘的許多哲理,都是從巴比倫等東方國家傳入,這已成定論,這正是本書英譯者提倡的理論(見本書的〈英譯者序言〉)。 日本大化革新時,去唐代旅遊與學習。日本人從不足十萬人的城,第一次見到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長安。日本人的靈魂大為激盪,開始全方位學習唐代一切,文字、數學、禮儀、飲食等等。到了十九世紀的「黑船事件」,日本人又開始旅遊、學習歐美,鑄造成今日的日本文化。中國歷史的漢唐盛世,也與旅遊分不開。漢朝時張騫通西域,中國人的眼界始大,才知道域外別有天地。橘子、玫瑰、絲綢及瓷器西去,珍珠、葡萄、黃瓜及玻璃東來。到了唐朝時,玄奘、義淨、杜環遊印度、中東,中國人才看到了萬里之外的繁華。樂器大量從國外進口,例如,鑼從西域來,揚琴從伊朗來,鼓從南方來,笛從北方來。中國的國樂隊大半是外國樂器。明代鄭和下西洋,繼承了唐代的遠志。可惜後世實行海禁。對於外界,中國人又閉目塞耳,不聞不問。
馬蘇第的遊歷
後來讀書,知道Al-Masudi其人,是歷史學大家,著作甚豐,一般稱為「阿拉伯人的希羅多德」,我們也可以稱他為「阿拉伯人的太史公」。他比太史公司馬遷的旅程還廣。西元896年出生於巴格達,在西元915/916年,他十九、二十歲,遊覽未羅國(Basra)、波斯城(Persepolis)及印度的坎貝(Cambay )海灣,以及身毒的穆斯林國家莫爾潭、門書瑞。他自稱去過錫蘭國及中國,可是他記載的故事,如錫蘭王的葬禮出自《蘇萊曼東遊記》,似乎不合情理,關於中國之事,可能是耳食之談,難以相信,因此他的這段行程也可疑。在西元916/917年,他訪問東非的黑人國(今Zanzibar),從甕蠻國(Oman,今阿曼國)去了那兒,又回到甕蠻國。西元921/922年,他訪問敘利亞北部的Aleppo,可能他先去了裏海的南岸。他提過,去了波斯的其他省份,以及亞塞拜然,可是沒有提具體日期。他去紅海、葉門及葉門東部的日期也不明。925年,他去了巴格達及Tikrit;926年,他在巴勒斯坦;928年,他回到伊拉克。他的後半生,多半生活在埃及的福斯塔,他第一次去那兒是942年。接著在943年,他訪問安條克。946年,他訪問大馬士革。然後他旅行到上埃及,直到Nubia(黑人國)。956年,他六十歲,在埃及開羅過世。他一生寫了三十二部書,僅有兩部傳世,《黃金草原》及《警告書》(Book of Admonition and Revision)。
Masudi 對宗教持開明的態度。本書英譯者認為他融會了伊斯蘭各派。後世有人認為他是什葉派(Shia),反對傳統遜尼派(Sunni)。
先行者的紀錄
兩河流域的古代人出波斯灣以後,首先與印度河流域做貿易,向右轉就去了紅海,連絡了埃及與東非。古代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圈是印度洋北部的貿易。西元一世紀,另一本重要的貿易書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是羅馬人用希臘文寫的,描述羅馬佔領埃及後,加入這個國際貿易圈。從紅海出發,經非洲東岸轉到阿拉伯半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西海岸、錫蘭、印度東海岸,也聽聞中國,稱為Thin(印度古梵文用支那Sina 托勒密用Thinae,以前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這些是西方人開始稱呼中國為 China)。這個國際貿易圈不停向東擴展,東漢時,已接上中國,羅馬使臣已訪問中國。朝廷也租借外國船隻,出海尋找海外的「黃支國」,就像《漢書》所說:「蠻夷賈船,轉送致之。」到了南北朝時,梁書 的《王僧儒傳》已有「海舶每歲數至」的記載。中國原來已有一些航海業。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桴」是木棧,乘具很簡陋。漢朝有樓船將軍,攻打朝鮮,那也是近海海戰。到了唐代阿拉伯人、伊朗人大批來到中國,製作遠洋船隻的龍骨法也傳入中國,唐人也乘中國船隻加入國際貿易圈。這時最重要的作品是唐代怛邏斯中國戰俘杜環的《經行記》(762年),唐德宗丞相賈耽的《皇華四達記》(801年)及《蘇萊曼東遊記》(851年)。明代初年,鄭和下西洋是中國遠航的盛事。可惜到了明末,為了避免海盜,中國嚴申海禁。中國保持了驕傲的孤立。傳留至今的《蘇萊曼東遊記》(原著者佚名,劉半農、劉小蕙父女譯),此書前幾頁不見了,不知作者之名。一開始就寫「如帆」,接著描寫鯨魚,可能前頁也是描寫鯨魚。書中有人名蘇萊曼,後人妄加作者署名蘇萊曼,不可相信。此書提到唐朝人用衛生紙,以為不如伊斯蘭教徒沖洗之法。又,八十歲以上的唐朝老人得「老人年金」,作者稀奇沒聽過。古人寫著很短,後人續書。此書下半部續書的作者Abu Zayd 也不知上半部作者之名。全本以《印度與中國見聞錄》為名行於世,有 法、日、英的譯本。不僅此書的上半部開場很破碎,此書後半部的結束也很突兀。說到印度的貴婦人出場見大眾,就完了。此書續書的原文出版日期不明確,與本書原文約略同時。 那書雖然不長,但與本書雷同之處不少。Masudi 引用別人文章或觀點時,經常點明出處。例如,本書引用 Abu Zayd 之兩處,皆標明。又如,他引用別人說亞歷山大大帝出生於耶穌之後,此處點明是誰說的,後文不同意此說。又如,本書作者與 Abu Zayd 都說太平洋與地中海相通,但是怎麼個通法是大大不同,Abu Zayd 認為太平洋通過北冰洋,經過裏海、黑海與地中海相通。Masudi 認為太平洋通過北冰洋,大西洋與地中海相通,而裏海是孤立的,哪個海都不通。當然,Masudi 是對的。
還有Ibn Fadlan的《伏爾加河的使命》。他們於西元 921 年,奉阿拔斯黑衣大食王朝之命,出使伏爾加河的保加利亞。出使路程是裏海之東的突厥人地區。當時,伏爾加河的保加利亞王改宗伊斯蘭教。此書記載沿途及伏爾加河的保加利亞風土,本書僅略提突厥人地區,細談裏海之西的高加索地區,兩書相涉不多。其關於俄羅斯人的風俗,可與本書參照。另一本書值得參考的是 Ebn Haukal 的 The Oriental Geography。此書僅涉及伊斯蘭教區及偶爾一點它鄰區的地理。成書略早於本書。與本書旨趣不同。本書在947年成書。1841年 Aloys Sprenger 翻譯第一冊成英文本, 2021年由中譯者據英文本翻譯成中文本。
本書的重要性
Masudi 的行程如上述,但是他旅行的動機不明。可能是他讀書之餘的好奇心所引發的。他有敏銳的觀察力,又善於談話,廣聽人言。以此記錄各方事實,十有九中。他行遍四方,見過世面,不會愚不可及地對別人有偏見。他的各種意見,頗有可取。本書作者博識多能,遠超那個時代的中、歐學者。例如,他證明太平洋通過北極海與大西洋相通,天下眾海,除裏海是孤立的之外,皆連成一水。如此這般,可知作者的卓見。在西元十世紀時,舊世界的各大文明區,可以分成五大塊:1)中東、北非及中亞 2)歐洲 3)南亞的印度、印尼及中南半島 4)東亞的中、日、韓 5)南部非洲的黑人國。很明顯地,第一塊的人類文明開發最早,又居天下之中,與其餘四塊均有聯繫。其他四塊各據一角之地。他的書也是如此,立足於第一塊土地,兼及其餘。本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英譯者簡介
本書的英譯者Aloys Sprenger(1813-1893)是奧地利東方學家,1843 年從英國轉赴印度加爾各答,任德理學院院長,研究阿拉伯、印度及伊朗文化,成果豐碩,著作名世。1857 年赴德國,在波昂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授,1881年轉任海德堡大學。遺物文稿存於柏林省立圖書館。英譯者寫了一篇很長的〈前言〉,這本中譯書全載。此文頗可觀,足見東方學者的功力。他認為希臘、羅馬的歐洲文化,源出於中東及印度的東方文明,自成一家之言,現已成學界通論。不足之處是他僅譯了本書的第一冊。但是,一百八十年來,英文本並無增譯,僅有英譯者所譯的第一冊而已。似乎有什麼玄機。其餘各冊有法文的部分譯文,目前僅有研究阿拔斯朝者引用。
中譯本簡介
本書是第十世紀的重要文獻。當然,作者不知道後世對過去歷史的研究,遠超過當世的知識,也不可能知道未來歷史的發展。中譯者以註譯的方式,補充這兩點,以便於讀者檢視。另外,作者有欠於科學的理解,例如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等等,譯者也用註譯的方式,加以補充解釋。例如兩河、尼羅河及印度河都是南北向,由於地球自轉,他們都會做東西向移動,這點會影響歷史進程。例如,兩河文明、尼羅河與印度河文明的荒廢與轉移,亞歷山大城的缺水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托勒密的九層天球模型,這是一種地心論。比較有意義的是計算日月五星的位置。他們用的是七曜的週期,推算它們的位置。雖然推算過程不明,結果不準確,但是遠近的次序是不錯的。他用月繞地的週期、日繞地的週期即地繞日的週期,五星週期即五星繞日週期,以週期推算距離。請注意,除了月球以外,這些週期都是繞日週期。所謂位置,其實是對日距離。所以得出的太陽系模型只要把地-月與太陽對換,就與日心論的哥白尼模型幾乎相同。所以托勒密模型用了一千多年。近代計算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用克卜勒的第三定律。從此也可得出週期越長、距離越遠。天象影響人事,主要在於曆法,巴比倫人及印度人用陰曆,埃及人用陽曆,中國人用陰陽合曆。本書作者在第十六章,解釋季、候風時用陽曆,與當世阿拉伯人習用的陰曆不合。我們用一簡短的註解,討論曆法的演變。潮汐現象一直很引人爭議。本書有一章關於古今爭論。本書出版一百年後,中國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裡提出:「予常考其(潮汐)行節,每至月正臨子(月在地球背面)、 午(月在地面頂上),則潮生,候之萬萬無差。」這個定律是對的。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物理學的解釋。我們在註解裡,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及月球與地球成為一個旋轉的共同體,月球與地球都繞著共同重心旋轉,解釋每日二次漲潮的原因。還有一個問題,是地名的古今中外之不同,容易引起誤解。亟需補充中文文獻,與西方原文融成一體,始有世界的意義。對於英文地名、人名,如讀者對其中已有唯一的譯名,已耳熟能詳,則不妨遵照慣例。中文譯者考慮讀者英文能力,不願生造中文名詞,浪費讀者心力,而有時一個英文有多個中譯,因此有時會保持英文名詞不譯,或重複寫在中譯名之後。譯者學識有限,失誤遺漏之處必多,希望讀者不吝指正。在本書中的第三章〈創世紀〉、第四章〈易卜拉欣(即亞伯拉罕)及以後的先知〉、第五章〈素萊曼王(即索羅門王) 之子羅波安為王,以及他的後王。以後先知們的簡史〉(我們縮短為〈以色列之分裂〉),到第六章〈在爾撒(即耶穌)與穆罕默德之間的時間的人物〉(我們縮短為〈耶穌之後賢〉)都是關於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一脈相承的宗教傳說。當然,猶太教不可能起自開天闢地,有些歷史學家最早追溯到西元前六世紀 Sargon II 俘虜北以色列人到米地國,或新巴比倫帝國時,猶太人始完成猶太教。如今基督教人口佔全球人口的 31%,伊斯蘭教人口佔全球人口的 24%,一共 55%。即過半的全球人口。這樣的宗教傳說值得我們了解。可惜各宗教用的名詞不同,我們須特別小心。在附圖部分,我們把英文譯為中文。但是,有一個問題,在原圖上,第五海「kundranj sea」被擱在第六海「占婆海」(sanf sea)與印尼之間,而本書認為印尼大王是第六海的主人。所以第五海的位置可能錯了。書上說第五海是一個淺海,我們把它放在今天的暹邏灣,比較合理。我的兒子莫承平 (Alex Moh)應用他的電腦技術替我進行了換入英譯中及移動圖文的工作。原著的每一章都很長,為了醒目起見,我加了些小節的題目。我翻譯這本書的目的,是把異國的靈禽奇獸,移入中國的 動物園,供中國人欣賞,能有益於讀者,是所祈也。中譯者不懂阿拉伯文,對別的阿拉伯作者所崇拜此書的文辭優美,連霧裡看花都做不到。本書從英譯本再譯,隔了兩層。願讀者諒之。本書能出版,特別感謝大塊出版社郝明義先生及江灝先生的支持,以及我的朋友黃武雄教授的鼓勵。 作者資料
馬蘇第(Al-Masudi)
(約896 – 956) 九世紀末出生於巴格達,大半生於驛途中度過。在多年旅者生涯中,足跡遍及亞非各國。第一次遠行始於公元十世紀初,歷波斯、中亞、印度、錫蘭,經馬來群島抵中國海;第二次旅行則途經巴勒斯坦、敘利亞、高加索、亞塞拜然。晚年定居埃及。以旅人、史家、民俗風物觀察者身分,完成「學術旅行」的天地壯遊。因其成就與著述,被後世尊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