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刺,是刺激、是限制,也是傷痕;浪,是湧動、是淹沒,也是欲望。
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書寫精選,
自1982~2019,橫跨近四十年性別穿脫與生命叩問——
為什麼關於愛,關於家和自己,
要有一個固定的模樣?
★ 詩人/散文作家、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楊佳嫻主編,精萃台灣近代同志散文,深刻反映近半世紀同志生活脈動。
★ 兼容各世代情感移徙,書寫身體、傷痕、欲望、自我認同,與現世價值體制的扞格碰撞。
【本書內容】
27位跨世代作者,鋪展近半世紀同志生活群像——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周芬伶|席德進|許正平|張亦絢|張娟芬|陳克華|陳怡如|陳俊志|陳栢青|陸珊瑚|游善鈞|楊隸亞|廖梅璇|賴香吟|謝凱特|騷夏|羅毓嘉——(按姓氏筆畫排序)
「同志主題書寫時至今日,不單單寫同性或其他異性之戀的無助無奈、不單單寫認同掙扎與人掩自演的社會處境,還可以讀到同志怎麼中年怎麼老,怎麼面對病痛、長照與生養後代的願望,怎樣穿衣怎樣讀書怎樣戰鬥,風水倒轉,同志不是只能沉淪、發狂和自殺,還能成功經營親密關係,教導廣大同性異性戀人們愛情真的有道理可以說可以做。當然,必得強調的是,某部分的開放、比從前更多的理解,不代表黑暗已經清零,也不等於從此陽光正向、性向不再逼人面臨存亡交關。」
——楊佳嫻(詩人、作家、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從流浪孽子到毗鄰結婚座的女子漢,
自死亡鬱結到內衣廣告前的躊躇惘然;
他/她們在愛欲裡或掙扎或輕舞,
剝除性別外衣,隱遁的靈魂終將現身——
八、九○年代的同志是隱形的,是與柏樹一同蒼翠枯黃的病體陪伴,或者如同懵然離家、與父輩割裂的那些青鳥遊子;而後,熱情的豐沛與衝撞依然,在體制枷鎖內,稍一不慎便被燒成了灰⋯⋯
跨過新的世紀,當自由成為眼前忽遠忽近的身影,他/她們仍試著探尋、掙脫年復一年的綑縛,走出理所當然被定義的「男」或「女」。在赤身的情感面前,明白且深刻經歷了:「如果不是愛讓我們變成怪物,就是愛讓我們發現自己。而我們也只是怪物而已。」
本書反映台灣近半世紀同志生活變遷,以及同志散文的書寫脈絡。當男與女並非一刀切的俐落分明,身體界線已然模糊,沒人該削足適履塞進不屬於自己的模具。
書中分為九個子題,深刻摹寫男同/女同的身分尋索、生老病愛,沿著內壁摸到心跳、曖昧於身體和情慾間的試探;抑或凡常日子裡熠熠碎閃的甜蜜,在吃食散步與各種陪伴間迸生蔓延;甚至含括同志伴侶對於生殖、養育權利的追尋,並將範圍擴延至跨性別,由女跨男的母親現身訴說,面對如哪吒般刮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新生兒,如何支持並尊重下一代的選擇。
深入同志日常,走過親族磨耗拉扯、權威體制角力拚搏,游離於戀慕和欲求的惶惑,甚而直搗內核聲聲「我是誰」的身分追問⋯⋯新世紀以來,台灣同志從性暗櫃走向公眾視野;面對社會傾軋,仍試圖收拾一地破碎,哭笑中繼續果敢迎身。這本散文集收集了他/她或堅忍或脆弱的身姿,在世代累疊的摸黑探問、衝撞擦傷之後,仍蘊生出汩汩傾瀉且難以斷流的溫柔力量。
目錄
【主編序】散場時請抱住鄰座 /楊佳嫻
輯一:身體是禮物,衣服是引信
內衣記/騷夏
我也是女生樣的女生/李屏瑤
不T的「合法性危機」/張娟芬
輯二:如果有一天我也愛上一個像你的男人
男人的手肘/游善鈞
我的蟻人父親/謝凱特
種花/王盛弘
輯三:生老病愛
紅蟹踟躕/陸珊瑚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廖梅璇
樹猶如此/白先勇
我於青春無悔/陳克華
輯四:情書
《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節錄/席德進
寫給阿青的一封信/白先勇
水仙之死/周芬伶
輯五:女子漢
《邱妙津日記1989-1991》節錄/邱妙津
結婚座/楊隸亞
輯六:沿著內壁摸到心跳
女馬/何景窗
一塊田,安置女同志的魂舒/陳怡如
輯七:生活的甜蜜
尖叫女王/陳栢青
煙火旅館/許正平
無良人居所/阮慶岳
花蓮的戀人/吳億偉
兩人一犬人間氣息/羅毓嘉
輯八:正面全裸,從書所欲
星期天/李桐豪
鸚鵡、鵪鶉、男色、拍電影/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
鐵皮書性史/陳俊志
一言難盡點唱機(節錄)/張亦絢
憂鬱貝蒂/賴香吟
輯九:新生兒
哪吒盟盟/朱天心
【附錄】選文發表年代排序
內文試閱
內衣記
◎騷夏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並不構成問題,但對我就是問題。
於是我必須從小一點的記憶開始說,我要從內衣這件事開始說。某次聽到朋友談起她十歲的女兒,小女生洗澡後回房間擦乾自己身體,看到自己微微長大的胸部,坐在彈簧床邊開心地抖動。我努力搜尋我的記憶,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喜悅,大家都會有嗎?我曾有嗎?
我人生的第一件內衣,是我父親幫我買的。那時我胸部發育了,但不知為何母親相當抗拒帶我去買內衣,父親向她暗示過很多次,母親都很兇的回應他: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麼買!」
「你都不知道了我怎麼會知道?」
我清楚記得他們爭吵的對話。
母親那年正在和婦科相關的疾病對抗,不太想搭理除了自己以外的事,我則是懷著「等著看」的心情,看這件事情他們要怎麼處理。
這樣說好像當時的我對自己的身體意識仍有點失能,像是上學了無法自己穿上衣服和鞋襪,總之我就是覺得這副身體不是我的事。我和她很不熟,我也不想穿上束縛,或許是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內心住著另一個性別,他相當抗拒自己變成一個女人,她卻不斷朝著這個方向發育了。
父親終於受不了,有天週六下午放學,那個尚無「週休二日」年代,他在母親午睡後,帶我去鹽埕區「軍公教福利中心」。那是專屬給台灣公務員的平價超市,賣的都是比市價便宜的日用品,憑有照證件才能入內消費。
華歌爾內衣專櫃在結帳出口入口處,旁邊就是寄物櫃;軍公教超市戒備森嚴,太大的背包都不能背進去。
父親把我帶到內衣專櫃,把我交給櫃姐,表面上輕鬆平常,但我想他應該很想光速離開現場,「你可以幫她選嗎?我,我先進去買些東西。」
櫃姐追上去問他可以接受價格區間和樣式?「都可以,學生穿的那種就行了」。
父親算是好看的人,在我就學的各個階段裡,女老師們都很喜歡和父親多說幾句,他總能自信滿滿應付自如,但是遇到內衣櫃姐,他幾乎是落荒而逃。
如何挑選好我人生第一件內衣的過程,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我只記得櫃姐臉上厚厚的粉妝,只記得她帶著憐憫的語氣問我:「你沒有媽媽喔?」她散發著一股自以為媽祖或觀世音駕慈航渡眾生的佛光,自小到大我對於那種從上而下凌駕而來的壓力,總是特別怯懦且不會反抗。但那一次,我被一整個觸怒,就像是今後我在人際或職場上,每每覺得冤枉委屈憤怒就會無法說話,完全無法幫自己辯駁,想必是瞪大眼睛,只記得大喊:「我有!」
但是後來想想,在父母棄我而去時,此人伴我經歷了轉大人重要階段。內衣櫃姐很常介入客人的家務狀況嗎?並不喜歡那一截身體的我,穿上內衣的感覺並沒有想像中不好,「學生型」內衣令我胸部的形狀更不明顯,那比較像是坦克背心。
升上中學,依舊對自己的內衣鮮少關心,從「學生型」內衣換成有罩杯的內衣當時又是什麼光景,腦袋仍一片空白。連洗自己內衣的情景也相當模糊,我想那應該仍是和家裡成員的衣服一塊丟洗衣機的狀況。
有印象的倒是當時每週都會收聽的賴世雄空中英語教室廣播,他有個輔助教材——《常春藤英語雜誌》,封底裡常有置入「嬪婷少女內衣」的廣告,褐髮藍眼的美少女模特穿著粉色系的漂亮內衣。老實說那樣的廣告頁,其實讓我頗有壓力。
「所以,我應該要變成這樣嗎?」「所以,大家認同的美,都穿這樣嗎?」。
「難道這樣不漂亮嗎?」「漂亮!」
我在心裡吶喊:「很漂亮啊!」
「那為什麼我不想穿上?」
我心中有位站著三七步的小男孩惡狠狠的瞪大眼睛:「我就是不想。」
為了安撫內心中的小男孩,我與他做一個小小的遊戲,那就是我每次背完一頁的生字,那麼就允許自己直視內衣廣告幾分鐘。對,在那個時候,那個只能讀升學書的無趣青春,對我來說那是暴露尺度最大的人體廣告。
「所以,老實說,你有感覺嗎?」換我惡狠狠的瞪大眼睛,揪著小男孩的領子質問。
小男孩的脖子被我勒得喘不過去,他頻頻搖頭:「我對那個廣告⋯⋯沒有感覺。」
我放過了他,也放過了自己:「還好,沒有就好。」
對當時的我來說,性別認同最難的一個部分,並不是確認究竟自己的性向為何,而是某些暫時無法得知解答的問題:「如果我是同性戀,未來應該怎樣⋯⋯」。這些不可知,令我變成恐懼的人質。如果身體是禮物,我恐懼它是炸彈,恐懼到不敢解開外包裝,我把這個禮物放到很大才拆開,而對於自己身體審美、價值觀、及該給她的正義,也就很晚很晚才到來。
「嬪婷少女內衣」廣告算是(失敗的)性啟蒙經驗之一嗎?後來有人告訴我,她也用這款雜誌準備大學聯考,對有此內衣廣告卻完全沒有印象。而比起看著廣告頁胡思亂想紙上談兵,我的內衣穿著史上最大的震撼,應該是大學住宿時期。
寢室六人一房或四人一房,公共衛浴間在另一處。房間裡唯一隱蔽的空間是有拉簾的更衣間,一開始大家都會使用,後來只會大喊:「頭轉過去我要換衣服。」若要有隱私,應該只有蒙著被子的時候,但也常被迫公開羞恥。我曾噤聲聽隔壁床下鋪對上鋪室友的抱怨:「夠了沒,你不要再搖床了!你要不會等大家都不在的時候嗎?!」
我用盡青年時期的自己最大的耐性,學習與寢室的她人共處,老實說除了受過一次嚴重的排擠(當時甚至不敢回宿舍睡覺,成天窩在圖書館地下一樓的二十四小時自習室,自修或寫作,等同學都去上課,我才回去洗澡更衣),之後換了房間,我與室友相處還算不錯。
無論感情是否融洽,身體在女生宿舍依舊沒有祕密。曬衣桿就卡在兩座上鋪之間,不好晾在公共曬衣場的內衣褲就晾在房間裡,你一定得穿越,一定會瀏覽或被瀏覽。內衣的顏色與花俏度,不意外隨著愛情降臨改變,當然也不完全盡然。而室友們的內衣開始了軍備競賽,我與她們比起來,比較像是一隻沒換羽成功的亞成鳥,同年齡都換成鮮豔的羽翼,我的羽毛還是呈現褐灰色。
在公共盥洗室洗內衣時,我得到一個「你的內衣的顏色很像抹布」的譬喻時,我心中的警鈴再次叮叮作響:「這樣不行!」,我開始計畫應該要盡快跟上「很女性化」的腳步,內衣外衣都要跟上,我想我必須做一些努力,我實在是怕透了睡圖書館事件又再來一次。
「女性化」是需要練習的,為了徹底的完成任務,首先必須餵食我心中的小男孩吃大量的安眠藥,然後穿著球鞋去深夜的排球場,那邊是燈光的死角,再換高跟鞋,脊椎挺直練習走路。這是一個任務,我努力打扮我的女體,裝飾胸前的兩球。
要去哪裡買內衣?這次我誠懇地和我母親求助。
「我帶你去家樂福吧!」母親這樣回答我。
內衣櫃姐拿著皮尺像是神祇浮出水面,母親推了我一把,讓我靠近河邊。你想要哪一種?母親要我自己學著許願。
看著各式各樣的罩杯,我卻頭皮發麻。更正,是想到要穿這些在自己身上令我頭皮發麻,櫃姐要我把手打開量我的胸圍,於我而言那是舉雙手投降的姿勢。
我自選的第一件內衣,洗好掛在寢室,內衣不能脫水,擰乾後仍然很溼,我在地上放了小臉盆接著那些來自我內心的滴滴答答。
●
家樂福的內衣專櫃小姐隔天上班是否會一驚,內衣花車被翻得這麼亂。我們一直在找小的胸罩。我們是我、女朋友、女朋友的媽媽和姪女。收到LINE訊息:「特價只有三天」的廣告,我得到徵召,與她們會合,我們騎兩台機車,趕在打烊前殺到家樂福。
專櫃小姐幾乎已經要下班了,最後趕著走的那一位臨走前告訴我們,花車都可以隨便看,再去樓下收銀結帳就好了。
女朋友的姪女一直很羨慕各樣花色胸罩,但是那些都不合身。「我不想看少女內衣啦!」「很煩,我連量都不想量,每次櫃姐都很熱心地要幫我,但是最後結果都是一樣。」「氣死人了,連真水都沒有我的SIZE。」
真水胸罩是很受歡迎的產品,我每次幫女朋友洗胸罩的時候都會很小心,不能脫水,也不能曝曬在烈日下,只能用手擰,放在通風處晾乾。
最後三個女生各挑了三件開心結帳,沒有櫃姐的介紹,更能開心挖寶。有櫃姐時,通常都會被說服買新品,買一件新品和三件過季商品,但往往結帳價格是差不多的。
至今我仍念念不忘夜奔買內衣的事,我想是因為我感受到我是她們一家人的認同。
資深的內衣櫃姐手上拿的皮尺,對我來說象徵一種政治正確,但這幾年來我也覺得這個政治正確漸漸鬆動中,我陪女朋友買內衣,已經很常被詢問:「你要看運動型的嗎?」這就像是我進入男裝選品店,店員已經很習慣我「這樣的人」來是試衣,還會特別介紹,這幾款上衣肩膀比較窄會比較適合你。
「一起帶會比較便宜喔!」我想如果我是一個陪女人逛街的男人,應該會被帶去平口褲區。
胸罩上的亮片和水鑽搓揉的時候都要特別小心,襯墊常有汗味,可以拆出來清洗,我常洗這些東西,但沒有一件是我的。
我的內衣除了固定,多年以來,仍舊繃緊。某次在一同志書店,有一眼神賊溜小男店員,熱情招我要我和女朋友去束胸區。「這個很好,穿襯衫會很好看,就像是男生有胸膛一樣。」他開口閉口都用敬語「您」。
「您要多多利用您『厚胸部』的優勢啊。」
●
且讓我用敬語尊稱「您們」。很抱歉,我令您們備受打壓,卸下束縛,您們的工作是被吸吮。
我憤怒,把吸吮我的人踹下床,我興奮,張開更多更潮溼的下身。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困惑,雖然這並不衝突,就像是晨昏交替,天空同時間會出現太陽和月亮,左腦是太陽,右腦是月亮。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並不構成問題。但對我就是問題,像是走過一條沿途沒有欄杆的獨木橋,下面是湍急的水,我膽怯,我穿越就是需要時間。
我摔下去了,我覺得快溺死了,我得把自己變成鼓氣的皮筏,挺起胸,我的胸腔充滿空氣,啊內衣被水沖走了,沒有關係,我感覺到自己厚實的乳房,乳頭被水流挑逗。
乳頭的數目代表可哺育的數量,那麼我可以哺育兩個情人,兩名子女,兩位丈夫,兩位妻子,兩位父親,兩位母親,兩位兄弟,兩位姊妹。我的生命因為他們而完整,原來,我也可以擔任安撫之神。
——選自《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時報出版,二○一九
【選文筆記/楊佳嫻】
張愛玲說衣服是隨身的小戲劇,用來彰顯身分與姿態,當然也涵蓋了自我認同。那麼,內衣呢?遮蓋在外衣底下,主要掩覆或凸顯性徵,或許更直接地觸及「我怎樣看待自己」,尤其是在性別面向上。本文涉及「內衣」的幾種可能:「我」想穿怎樣的內衣?「我」對穿著怎樣內衣的身體有感覺?「我」感興趣的是穿著女性化內衣的女體嗎?那樣的女體等於「我」這樣的女體嗎?
對多數人不是問題的,對「我」就是,在這獨木橋上,走得總是膽怯而慢。內心藏著「站三七步的小男孩」,無法把自己和嬪婷內衣廣告上展示出來的身體樣態及其弦外之音畫上等號,可是卻對於那樣(充滿女性氣質的)身體,感受到莫可名狀的拉扯,既把她/它當作異物,也當作禮物,當然也可能是炸彈。
延伸內容
【主編序】散場時請抱住鄰座
◎文/楊佳嫻
張亦絢小說〈性愛故事〉開示十二萬分真理:「同性戀是初戀即出生,戀人不得戀,便是無人接生、無人抱養、立即便可為棄兒——愛欲不得轉饑饉,生命恆凍餒。——哪有本錢像異性戀那麼蹉跎?——按部就班地成人,那可真是貴族極了的想法。」
同志主題書寫中,我們看到加倍躁動,加倍困惑,看到心狂烈爆炸,身體永不厭止,魂靈內向崩塌,把理應長長的一生來不及似地活。它在文學中早已成為廣受承認的類別(有些寫作者不願被此標籤限制),時至今日,不單單寫同性或其他非異性之戀的無助無奈、不單單寫認同掙扎與人掩自演的社會處境,還可以讀到同志怎麼中年怎麼老,怎麼面對病痛、長照與生養後代的願望,怎樣穿衣怎樣讀書怎樣戰鬥,風水倒轉,同志不是只能沉淪、發狂和自殺,不必去美國也能做自己,出書出櫃可以附上全家福,還能成功經營親密關係,教導廣大同性異性戀人們愛情真的有道理可以說可以做。當然,必得強調的是,某部分的開放、比從前更多的理解,不代表黑暗已經清零,也不等於從此陽光正向、性向不再逼人面臨存亡交關,畢竟反同保守力量滲透教育與政治,動作頻頻,到處也都存在著打不開的家族死結、生命監牢。
朱偉誠編《臺灣同志小說選》成書於二〇〇五年,至今仍耐讀,選文別具隻眼是重要原因;全書收十二位作者十三篇小說(收白先勇兩篇),女同志題材占了七篇,女性作者占了七位,且包含男性作家的女同志小說、女性作家的男同志小說。利文祺、神神、 黃岡合編《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志詩選》,成書於二〇一九,此時經歷過幾番平權運動洗禮,民智已開,性別政治繁複細緻,社群媒體推波助瀾,眾聲更為喧譁,爭議也更多,女性作者與女同志主題詩作稀少是原因之一。另外,紀大偉力作《同志文學史》亦啟發本選集編選時的相關思考。《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汲取前人經驗,編者仍難掩的個人偏見/愛,仍希望能在各種性別分布上取得大致平衡,二十八篇選文,大致區分,可劃歸為女同志題材的共十二篇,可劃歸為男同志題材的共十五篇,由女性家人身分來說話的女跨男跨性別主題一篇。
根據選文設定了九個子題,「如果有一天我也愛上一個像你的男人」取自鯨向海詩作〈致你們的父親〉,「女子漢」取名自楊隸亞同名散文。女同志時常被「去性化」( desexualized,女女組合被視為異性戀男性性欲的投射則是另一個話題),以為只是手牽手逛街,因此「沿著內壁摸到心跳」這一輯獨立凸顯兩篇女女性愛,何景窗〈女馬〉和陳怡如〈一塊田,安置女同志的魂舒〉,如何搓揉,如何彈奏,手指貪心且萬能,能開鑿河流,化石為綿;而男同志遭遇到的則是過度被「性化」( sexualized),以為整天轟趴,除了身體別無其他,因此「生活的甜蜜」這一輯凸顯五篇「床外有藍天」,情調十分多樣,從栢青的不哭反笑到YC的狗勾甜寵,霄壤雲泥,各有擅場。輯名看起來最為「普通」的「生老病愛」,對於過去沒有法律制度保障、至今仍欠缺生殖與養育權益的同志族群來說,其實是比異性戀更為困難的事:陸珊瑚〈紅蟹踟躕〉寫同志生育的希望與困惑,廖梅璇〈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談死亡所勾連而出的身分尷尬和親族之愛,陳克華〈我於青春無悔〉寫愛滋撞擊而出的眷戀與恐懼,白先勇〈樹猶如此〉早已成為同志書寫經典名篇,老病對於任何一種親密關係都算極大的考驗,愛是陪著伴侶力抗死神,竭盡力量,和命運賽跑,人與樹均難以挽回,留下「天裂」,已超越同或異,而是普世深刻的悲痛。
再者,「散文」範圍廣大,考慮到議題與性別運動面向,以及張娟芬《愛的自由式》對於女同志文化書寫的啟發與貢獻,也選入〈不T的合法性危機〉一文;娟芬筆觸活潑,挑釁然而可愛,從裝扮切入,探討不T女同志如何在女同志群體中主張自我之存在,這也是對於性別多元表現的堅持。白先勇寫給虛構小說人物《孽子》阿青的公開信、席德進寫給莊佳村的私人信、邱妙津的日記、張亦絢的讀書小筆記,或呼告、或善誘、或剖白、或置疑、或挑撥,都曾在不同時代不同層面上,透過書寫與出版達到現身效果,創造閱讀、想像和對話的空間。
郭強生曾在〈誰要讀同志文學〉一文中提醒,作為同志文學的論析者,不該強行搜查別人的櫃子,非得要揭露文字隱身術、打開櫃子談壓抑——他問,這是理解同志還是恐同?而當我把一干散文歸到「同志」為名的選集中,甚至還確實指明了某些文字上的曲折——選集編纂多了一道手續,本文所收錄均得到作者同意。也許因為「散文」文類特性,王盛弘寫得含蓄,陳俊志寫得袒露,某種意義上均可視為打開櫃子說話。
本書受限於篇幅,以及各式各樣的緣由,如篇幅較大、授權困難、作品屬性的斟酌,或希望更浮顯青壯世代作者而捨棄了一些已享大名的前輩,以及相對的,希望能保留較早年代的作品得不得不割捨一些年輕作者,凡此種種,再三盱衡,仍需有所抉擇,這份名單不夠完善,多半應由編者負責。喜愛本書或不滿足於本書的讀者,請務必留心幾位在此領域同樣重要的寫作者:蔣勳、郭強生、許佑生、陳雪、陳思宏、孫梓評、鯨向海、瞿欣怡、羅浥薇薇、林佑軒……等等。有時候還可能在不使我們想起同志的書裡讀到親切身影,例如明鳳英眷村主題的《一點一橫長》,乍然出現了走入異性戀婚姻的陽剛女性〈罔忍〉,或顏訥搞怪抒情《幽魂訥訥》裡大聲呼喊愛的〈向日葵之死〉。萬分感謝在男同志篇章方面提供建議的蔡孟哲博士,他不只博識,而且感性,我們一同錄製同志文學線上聲音節目,因邱妙津小說而談到同志們的憂鬱與死,他突然淚灑錄音室,是想到了那些早早離開世界的朋友們。
我們常聽到人們談包容——誰包容誰?誰有權力把另一些人視為「需要被包容」的對象?最和善的態度可能是孫梓評詩裡寫的:「既然如此/那也只好/在散場時/抱住鄰座/吻他的嘴」(但請先取得積極同意)。
楊佳嫻,詩人、作家、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剝除性別外衣,隱遁的靈魂終將現身!
◎文/責任編輯 張桓瑋
跨過新的時代,走過街頭關於性別、體制與傳統價值的扞格對話,台灣在平權的拉鋸衝撞中,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過程總是血淚漫漶的,但階段性勝利並未喻示完結,多少受困靈魂仍淹溺在孤獨中泅泳。翻過新的一頁,從早年的死亡鬱結延伸至各種情感猶疑與生老病愛,同志從生存至生活的命題,於散文書寫上也映現出鮮明的流變。
刺,是刺激、是限制,也是傷痕;浪,是湧動、是淹沒,也是欲望。在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精選《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裡,主編楊佳嫻自一九八○年代散文選錄至今,並陳不同世代作者,在各自生命脈絡或惘然或掙扎的迷霧風景。其中鋪展了來自青春的情書、身心的愛欲、幽微的病體陪伴,抑或日常曳漏的點滴甜蜜,甚或同志伴侶對於生殖養育權利的追尋,並將範圍擴延至跨性別,由女跨男的母親現身訴說,面對如哪吒般刮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新生兒,如何支持並尊重下一代的選擇⋯⋯這本選集透過不同主題與時代背景的輪廓,俱顯同志行路之難,及其愛之真切。
收拾一地破碎後,仍需果敢迎身。經過世代累疊的摸黑探問、衝撞擦傷,但願我們都能明白,關於愛、關於家和自己,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模樣。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楊佳嫻
高雄人,定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性別組織「伴侶盟」常務理事。長年於清華大學開授寫作課程。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 相關著作:《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