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眼神一瞬,江山都為之震動
這一切,都彷彿只是昨天
才剛剛落筆寫下的詩篇
*****
他的詩句銳利洗鍊,
築構出流淌於古往今來的凝視與惆悵。
【1982年時報文學獎新詩優等獎】
【1987年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91年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1992年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1995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1996年年度詩人獎】
——侯吉諒2022年重磅新作——
經過漫漫長長的追尋和期待
最後才知道
原來你是我最終的等待
那麼多一再的失落與傷害
只是為了等待,你的存在
從此再也不必在孤獨的幽谷中
桃花般寂寞盛開
*****
台灣當代書法名家,同時也是獲獎無數的詩人侯吉諒,將筆墨書法與現代詩融合譜寫成如歌的吟漚,他的詩句銳利洗鍊,字句築構出流淌於古往今來的凝視與惆悵,寫往昔書帖、寫麗景名畫、寫文房風景、寫花、也寫茶,一字一句閃亮如星。
*****
〔真情推薦〕
看出墨色忽焉而澹忽焉而濃,尺幅之內有大美。我以為在吉諒的詩生活中,詩寫書法,乃一大樂事,亦成其詩的最大特色。
——李瑞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在流淌墨香的詩篇中發現,相互交響的不只是想像與真實,還有更深醇的翰墨和詩意,以及其後彰然可見的古典底蘊和現代情思。
——向陽(詩人,前台北教育大學台文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
聯翩交響——侯吉諒《連篇交響詩》序
李瑞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流淌墨香的詩篇——序侯吉諒詩集《連篇交響詩》
向陽/詩人,前台北教育大學台文系教授
輯一 墨色如詩
〈蘭亭序〉的春天
東坡〈寒食帖〉
黃山谷〈花氣熏人帖〉
趙孟頫〈赤壁賦〉
意臨〈洛神賦〉
精臨「蘭亭序」
春天的筆法
春天的墨色
之一 松煙
之二 油煙
如畫
秋行富春江
范寬畫與東坡書
輯二 文房風景
饕餮獸面銅紙鎮
細雕山水竹臂擱
雪色粉金紙
素面精鋼裁紙刀
宋式天青瓷水滴
明坑舊工芙蓉印
古玉玄冰松煙墨
冬狼新穎蘭竹筆
西周「散氏盤」應用考
輯三 詩在時間中綻放
詩的前半生
傳說
詩的發生
詩夢
路上的詩
火車長笛
落葉
時間旅行
入夢
京都大雪
月光
台灣四季
羊齒植物
同學會
既見君子
京都午後九行
京都詩鈔
櫻漸滿開卅三行
輯四 花與茶的心事
花的聲音
睡蓮
長相思
臨風而望
風露
香水
空轉
夜曲
雪色之歌
我在妳身上寫詩
夢痕四絕
一、晨花
二、詩句
三、雨聲
四、夢痕
茶的絕句
茶席餘味
紅水烏龍——兼致詩人季野
紅水烏龍(詞)
陳年紅水烏龍
春雨十行——兼致詩人林彧
江湖
交響詩
內文試閱
〈蘭亭序〉的春天
春天,是寫〈蘭亭序〉最好的季節
一筆一畫都有春天的氣息
一千七百多年來,不斷重複的春天
不斷重複的書寫,數不清的人
一再重複的練習筆法、結構
以及,春天寫字的心情
微醉,如初戀的忐忑和興奮
筆尖極其細微的顫動,遊絲纏繞著
比不經意的眼神還飄忽
不敢交會而刻意掩藏
如難以察覺的風,在台北
暮春三月,還有一絲冷意
在我八樓的畫室陽台,吹過盆栽上的初葉
落到廣興紙寮新做的仿宋羅紋
楮皮纖維緊緻密實,泛著蠶繭微光
據說當年王羲之也是在這樣的紙上寫字
帶著輕微醉意
愉悅記錄那場精心安排的聚會
最風流的人物與最美好的日子
流觴繞著曲水,盛著美酒
懸浮在時間之中,穿越無數的朝代
流進我的書桌,從年輕到現在
從翩翩少年到蒼蒼白髮
在詩與夢之間,始終流淌著墨香
看似風般流動的瀟灑筆法
其實點畫重如落石
像獵鷹斂翅俯衝,疾速而下
筆鋒緊緊釘入紙面
隨即翻飛騰起,在空中迴旋、轉身
再衝刺、釘入、騰飛、迴旋
筆法如劍,劍在烈火中反復焠煉
剛強柔韌,似冬天初生的狼毫
鋒尖可以切開風聲與雨勢
把濃厚的墨色深深寫進潔白的紙裡
愉悅的心情,二千年依然後清晰如昨
太舒服的歲月,令人感傷
太美好的生命,讓人留戀
王羲之說,古人對生命的感慨都是如此
後人看到我的這篇文章,應該也是這樣
在台北的三月,我的感覺正是如此
春天的空氣中有花開的聲音,以及
逐漸遠去的花香,以及
越來越濃的墨韻
*****
東坡〈寒食帖〉
原本只是一個尋常的失眠的夜晚
因為你的詩、你的字、你的名字
而成了一則傳奇
雖然,詩中那盆海棠花
應該早就開過、謝了
你似乎感覺,生命中的春天也過去了
很多東西都在凋零,剛剛過去的春天
已經秋天般蕭瑟、清冷、無奈
那場雨已經下了數百年,一直沒停
你潮濕的心情似乎永遠沒乾
這些你都寫成詩,寫在那天晚上
微弱燭光下,整理詩稿時寫的字裡
墨色烏黑如昨,但你說頭髮白了
因為生病的緣故
想必更因心情灰暗
起初你的筆畫有些猶疑
精神很難集中,如搖晃的燭光
常常有錯字、漏字,思緒中斷
如人生錯誤的步伐,被貶黃州
何等巨大的挫折,就因為寫詩
竟然被捕、下獄、折磨
幽居三年的苦悶如長雨深夜無眠且有風
風聲雨勢中的小屋如盪舟
更動盪的,當然是你的思緒
這些都在你的詩裡
你的字,濕葦橫陳
乾柴亂堆,沉重如家鄉的墳墓
雜草叢生於粗石砂礪之間
這樣的窮途末路,連哭都沒力氣
連冰冷的灰燼都吹不動了
哪裡還有瀟灑、風流與自在
然而,詩中那盆海棠花終究曾經盛開
污泥般的錯字也掩藏不了
胭脂色的嬌艷,你寫錯方向的筆畫
極細的遊絲神妙流動
記錄著瞬間的轉動,那是
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筆
花泥纏繞,刻骨般深入紙裡
然後又在紙上盛開
動人心魂的嬌艷
似乎預言著
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
成就的文化意象
即將在你的字、你的詩裡
完成,在不久的將來
在一個叫赤壁的地方
延伸內容
聯翩交響——侯吉諒《連篇交響詩》序
◎文/李瑞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文壇友人中,誰堪稱多才多藝,我首先想到的是侯吉諒。他能寫(詩、文、書法)、能畫(水墨)、能刻(篆刻)、能編(周刊、副刊、詩刊、圖書出版),而且都專精。
我在編《七十四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一九八六)的時候,選了他一首〈舊愛〉。那時和他認識,卻不熟,知道他已得過時報敘事詩優等獎(〈風塵中的俠骨〉,一九八二)、國軍新文藝長詩銀像獎(〈英雄的塑像〉,一九八五),正主編《創世紀詩雜誌》,雖尚未出版詩集,但已蓄勢待發。我在詩後的「編者按語」說他當年的〈中秋即景〉、〈抽煙〉,「都直指當前社會問題,用語諧趣,內含譏諷」,但我沒選,選的卻是寫愛情的〈舊愛〉,當初必有一番斟酌,惟年代久遠,已難稽考。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吉諒開始關切自己所在的城市——臺北,寫他自己在生活中的耳聞目見。他出生嘉義,高中讀南一中,大學在臺中中興大學讀食品營養,是標準的中南部小孩。高中畢業曾重考大學,住在臺北一年;退伍後在臺北住了下來,做的是編輯工作,對於社會有一定程度的興趣,作為一位有高度自我期許的詩人,環境讓他的詩風轉向現實。
然後,吉諒出版了他第一本詩集《城市心情》(臺北:漢光,一九八七),有陳輝龍的一組城市攝影作品搭配,加上漢光素以攝影、設計聞名,則此書之精美,可與全臺首善之區的繁榮相媲美。詩凡廿九題(卅七首),以城市情節、城市觀察、城市生活、城市思考分輯,脈絡分明。另有前輩詩人洛夫作序,好友沙笛寫評,並附了詩人寫詩的相關資料,這是編輯人的自我編輯,詩好,承載她們的書冊也要相得益彰。
「城市生活」輯中第一首〈赤壁車聲〉,寫當下在臺北廈門街高樓書房,研墨援筆,書寫蘇軾〈赤壁賦〉之「兩行東坡當年泛舟赤壁的月光」,書寫過程,毛筆之運轉游動之際,交響著兩種聲音:一是實的,即窗外「洶湧的車聲」;一是虛的,即當年赤壁「洶湧的濤聲」。吉諒藉此展現今古對話的深刻性,動靜自如,實虛相生。
此詩後又收入《詩生活》(臺北:麥田,一九九四)卷丁「書法新寫」中。對於吉諒來說,讀詩、寫詩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日常生活也自然進入他的詩中。當生活中盡是詩,盡是高中時代就啟蒙的書法等文人技藝,以詩寫書法極其自然。本卷九首,皆與〈赤壁車聲〉同時或更早的作品,重要的是他所謂「新寫」,筆、印、碑都能翻出新意,那一起發表的五首以「帖」命題之作:〈酷熱時事帖〉、〈軍旅即事帖〉、〈大樂交響帖〉、〈創世金石帖〉、〈赤壁車聲帖〉,設定之主題與筆走宣紙雙寫,手書墨蹟是藝術,內容或言其志、或緣其情,有時事,有生活,詩意與字形雙美。
跨世紀之交,吉諒出版《交響詩》(臺北:未來書城,二○○一),這是他的第六本詩集,全書分六卷:華麗、四季、交響曲、傾聽、畫詩、寂寞,首卷以「華麗」為名,寫的是文房四寶之類的古物,如〈古玉玄冰松煙墨〉,物形物色,物之所以成形,有質感如天造地設;詠物之外,「我」之觀物體物,彷彿與親蜜愛人的深情對話,有深刻的寄寓比興。
《交響詩》之後的二十年間,吉諒以書法名家的身分致力於書法教學,出版多本類教科書,普遍受到重視,也出版不少文化散文,就是沒有新的詩集面世。現在,為了回應一些人誤以為他已不再寫詩,他寫了一篇〈我一直在寫詩〉,刊於網路媒體《方格子》之《侯吉諒談詩畫文學》(二○二二年三月十日),最後說:「我心中早已規畫好的,一本漂亮、大方,有質感、溫度的詩集。」應該就是這本《連篇交響詩》(臺北:時報文化,二○二二)。
這本詩集有四輯:墨色如詩、文房風景、詩在時間中綻放、茶與花的心事。第一輯當然最亮眼,吉諒在前年出版的《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臺北:聯經,二○二○)中有一篇〈新詩中的墨色〉,提到他為經年臨寫的書帖寫了四首詩,它們是王羲之〈蘭亭序〉、蘇東坡〈寒食帖〉、黃山谷〈花氣薰人帖〉、趙夢頫〈赤壁賦〉,並特別以〈寒食帖〉為例,說明這樣的寫作狀況。
他說:「在現代詩的寫作中,表面上是以詩人的感性出發,『演繹』了蘇東坡寫字的情節,然而,事實上詩是建立在我長久臨寫蘇東坡書法的認識上。」誠然,在這篇散文中,所談〈寒食帖〉的內內外外,乃建立在吉諒對蘇東坡的詩和書法的理解體會上,當我們要讀吉諒這首詩,如果了解蘇東坡的二首〈寒食詩〉,了解他的〈寒食帖〉,就比較能懂吉諒為什麼這樣寫。但是,有些知識必須外求,這不容易;而如果直接讀詩,當然也可以,因為「這些你都寫成詩」,「這些都在你的詩裡」。
不過,我又覺得吉諒以詩寫書法,是接受、體會後的回饋,我們跟著書法名家回到法帖世界,也等於回到揮筆現場,學習當更深刻;讀第二輯的「文房風景」也一樣,紙鎮、臂擱、粉金紙、裁紙刀、瓷水滴、芙蓉印、松煙墨、蘭竹筆等文房古物,皆極專業,這些對書法家來說,都是日常使用,但對一般人來說,難得一見,詩人以詩為我們解說,想多懂得一些,另找文獻來閱讀;當然,純讀詩亦無不可。
另二輯以詩、茶、花標題,素寫生活,亦有家庭書寫、域外旅行寫作、情愛敘事並抒情等,相當多元;壓卷之作是前集的主題詩〈交響詩〉,吉諒詩中音樂成份濃郁,此詩管弦齊鳴,鏗鏗鏘鏘,詩形上下對排,如樂團之壯闊,乃前此音樂詩的集大成之作,加上「連篇」二字為新集命名,則墨色如詩之外,更是美音聯翩了。
我這篇小文穿越吉諒三十餘年的詩史,拈出「書法」一條脈流,看出墨色忽焉而澹忽焉而濃,尺幅之內有大美。我以為在吉諒的詩生活中,詩寫書法,乃一大樂事,亦成其詩的最大特色。
*****
流淌墨香的詩篇——序侯吉諒詩集《連篇交響詩》
◎文/向陽(詩人,前台北教育大學台文系教授)
《連篇交響詩》是詩人、書法家侯吉諒繼第七本詩集《交響詩》(二○○一年)之後的新出詩集。《交響詩》出版當時,諸多詩人均予極高評價,余光中認為侯吉諒的詩「兼有現代生活之動感與古典精神之靜趣」;李敏勇讚譽他「用有銅繡的紙鎮壓著平整的紙頁,以帶著夜霧的濕涼語字編織他的詩」;路寒袖則從他身具「書畫詩文一體的藝術家」的角度,說他的詩「以文字鋪陳穿越時空的透明感,溫文之中隱然蓄積一股雄壯的氣勢」。這些佳評,說明了侯吉諒的詩作風格,以及他善於融書畫之雅趣於詩作之中的特色。
的確,在當代詩人中,侯吉諒是少數以書法名家的一位。一九五八年出生的他,從年輕時就以詩聞名,在崛起於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詩人中,以濃厚的古典文人韻緻,而又帶有冷洌、銳利的現代性,自成一家。在古典與現代、感性和知性的雙軌中,他總是以穩當的前進姿勢,琢磨想像與真實之間合理的奏鳴。一九九一年之後,他師承文人畫大師江兆申,進入書畫世界,研磨既久,在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上更上層樓,已在臺灣、日本、美國舉辦數十次個展,成為台灣當代書畫名家。
這本詩集《連篇交響詩》與前一詩集《交響詩》的出版,相隔二十一年,顯見他二十餘年來專注精力於書畫之間,致使詩作銳減,所幸他並未忘情於詩,年年均有新作發表,累之積之,終於成此新著,自屬可喜之事。詩書畫本為一家,且能相生相濟,互為融通,侯吉諒以二十餘年沉潛書畫為磨石,砥礪出來的詩篇,自有其足資參酌、值得賞讀的價值。
書名《連篇交響詩》,意味這本新出詩集與前一部《交響詩》的關聯,顯現兩部詩集在創作主題上具有延續性;在風格和情調上,也具有一貫性。其中,《連篇交響詩》的「輯二 文房風景」所收諸篇與「輯四 花與茶的心事」所收〈香水〉、〈交響詩〉兩篇來自《交響詩》,其他均為新作。舊作的置入,既顯現了詩人對這些詩作的珍愛,也有強化新作與舊作之間不可分割的精神承續的作用,此亦詩人以「連篇」題名於「交響詩」之上的用意,可以理解。
《連篇交響詩》計分四輯,就主題和性質來看,「輯一 墨色如詩」和「輯二 文房風景」是相互連貫的,透過二十餘年浸潤於翰墨、文房之間的體驗和感受為主題,提煉、轉益而為詩。輯一多為臨帖有感而發,寫〈蘭亭序〉、〈寒食帖〉、〈花氣薰人帖〉、〈赤壁賦〉、〈洛神賦〉⋯⋯等名家書帖之詩,他以酣暢淋漓的現代語言,試圖再現古代書法名家的氣韻;又以放言落紙的臨帖心境,詠嘆歷代書家的人生行止。筆墨情懷、前人典範,一一入詩,寫出了一位現代詩人、書畫家的悠悠懷古的情懷,兼有與古人對話、以墨色成詩的新意。
「輯二 文房風景」計收九首與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為題材的詩作。這些文房四寶,如饕餮獸面銅紙鎮、細雕山水竹臂擱、雪色粉金紙、素面精鋼裁紙刀、宋式天青瓷水滴、明坑舊工芙蓉印、古玉玄冰松煙墨、冬狼新穎蘭竹筆⋯⋯等,無一不是詩人日夜相伴的書畫工具,也是書家日用愛藏的精緻珍品,以之成詩,賦予這些具有質感的書畫古玩全新的生命感,鮮明呈現了侯吉諒的敏銳、細膩和柔情。輯一寫人、輯二寫物,兩輯併觀,既可看到他對於古典書畫的全新詮解,也可看到他融匯古典文化於現代詩作的獨特技藝。就題材的創新和書寫的技巧來說,侯吉諒堪稱為現代詩壇以書道題材入詩的第一人。
「輯三 詩在時間中綻放」與「輯四 花與茶的心事」所收詩篇,則是侯吉諒內在心靈世界的展示。他論詩、憶童年、寫成長,也詠花與茶,通過詩,訴說他的情愛意念、日常歲月、生命情懷;也通過詩,他寫台灣的四季、自然、社會與文化。從他的詩篇中,可以看得到一位現代詩人出入於生活與現實、古典與和現代、乃至時局與社會的種種觀照。用情之深、憂勞之殷,動人十分。在意象經營和表現手法上,他以抒情婉約之筆寫人間情愛,以景物之象徵拔高詩旨意境的功力,也頗有可觀。本詩集的壓軸之作〈交響詩〉,雖屬舊作,仍饒富新意,詩作以上下對稱的形式完成,猶如兩部合聲之相互應和;可以先讀上段,再讀下段;也可由上而下,逐行閱讀。此外,此詩透過樂器和音聲,模擬宗教聖樂;也透過意象的紛繁映現,寫出情愛的多折,已成經典之作。
作為與侯吉諒在詩路上同時出發的老友,我欣見《連篇交響詩》的出版。這本詩集既是侯吉諒早期古典、抒情和人文詩風的延續,也有他別開生面、獨力開闢出來的新詩路:是他用二十餘年研磨書法的功夫,提精煉神,用毛筆和墨汁寫出來的、極富特色的「書法詩」。二十一年前《交響詩》出版後,我曾撰寫書評,指其為一本「想像與真實相互交響」的詩集;二十一年的今天,展讀這本《連篇交響詩》,則在流淌墨香的詩篇中發現,相互交響的不只是想像與真實,還有更深醇的翰墨和詩意,以及其後彰然可見的古典底蘊和現代情思。作者資料
侯吉諒
一九五八年生,詩人、畫家,擅長書法、篆刻與散文創作。多次獲「時報文學獎」並以長詩作品〈交響詩〉榮獲一九九六「年度詩人獎」,該詩作結構上下對應,衍生出多重閱讀方式,產生深刻的多義性。 侯吉諒的風格精緻凝練、長於變化,題材切中資訊時代工商社會的真實生活,並深刻探討後產業時代的生活內涵,因此有「城市詩人」封號,其寫作技巧與關懷主題,廣受青年詩人追隨模仿。 大學時代即受過長期嚴格的書法訓練,精通篆刻及中國水墨繪畫,師事江兆申先生,是台灣少數具有現代文學及古典藝術素養的創作者,又因長期接觸中西方各種藝術,故在各類作品中互為融會,展現既現代又古典的美學特質。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