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台灣歷史書寫名家、知識的傳承者陳柔縉做為
政治記者與政治評論專欄作家的代表之作
※經典紀念版※
了解戰後五十年來,蔣氏父子統治與黨國體制一個重要的切角。
「時代相」令人著迷。我們總是身在其中,又被置在外。——陳柔縉
陳柔縉自二○○三年開始轉向,不再寫政治評論的專欄,她滿懷興致與好奇,投入了解日本時代,並持續發表《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等多本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台灣生活史添補了許多闕漏的空白。
我們所熟悉的陳柔縉,是曾在專訪中直言「我就是袂爽為什麼我們都沒有弄懂日本時代是這個樣子」,不受框架局限,以唯有她才發想得出來的妙趣主題,似不著痕跡地,將此時的我們與彼時的人連結起來;時間往前推,會發現她深厚的考據工夫,不為人所定義的特質,早在她擔任政治記者,便已表露無遺。在即將解嚴之際,陳柔縉踏入新聞界,做為「異類」,她從主流媒體跳到異議媒體,更憑藉犀利的觀察能力,將發現的「政商密實的結構體」,寫成專書《總統的親戚》,於一九九九年發表。
《總統的親戚》描繪「一個」超級關係網絡,以超過四千張的訃聞和結婚啟事,輔以諸多專著專論及各方人士提供的私人家譜,追索連連相扣、又交互結織的政商姻網,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這本書出版後,除了成為十多年來,報章媒體等各線新聞從業人員必備的案頭書(以掌握哪一家是什麼樣的家族,也好辨清誰是誰的誰,對台灣的社會階級有一個結構性的了解),一般讀者也終於得以一窺「統治菁英階層」的頭臉,從文字敘述或系譜圖例,更會驚訝發現,原來某大官或某大富是親家,或者原來某人的出線,「家學淵源」仍屬關鍵。
本書所指的總統,包括戰後至二○○○年以前的四位總統(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和六位副總統(陳誠、嚴家淦、謝東閔、李登輝、李元簇及連戰),內容分成三十一章,但每一章其實不只包括一個家族,陳柔縉強調,附屬其中的家族不代表不重要或權力小於主述家族,值得繼續深究下去;至於本版次主文的時間點,仍以一九九九年六月為基準點,雖然所提及人物已有職務之類的變動,但「家族關係是永恆的,發跡崛起故事亦不變」。
二○二一年,決定發行新版之際,陳柔縉除了修訂內容部分文字,亦盡其所能增修書中數十個家族系譜。她於未能完成的新版序中提到,在本書問世的第二個十年,台灣政治歷經藍綠變色,經濟方面因兩岸大開放,造成新貴崛起,不過上流階級盤根錯節的核心短期不至於崩潰,如今,黨國體制已成一頁歷史,仍有餘暉,但不太可能復活。過去的十年,看到何壽川、林蔚山入獄,辜嚴倬雲對於婦聯會的無力困境,連勝文和丁守中挑戰台北市長失敗,吳志揚連桃園市長寶座也守不住,李登輝、辜濂松、辜成允、沈君山、高俊明牧師、林堉璘、林榮三兄弟相繼過世,連戰和吳伯雄垂垂老矣、陳履安銷聲匿跡,華南金少爺與新光金小姐的世紀聯姻變色,互控上法院……種種都為權貴核心添了黃昏霞色。
電子與網路興起帶來的新契機,造就的富貴層,與舊有上層結構不相通連。一邊發言聲量增加,動見觀瞻,社會影響力只增無減,一邊卻日漸消蝕,一眼望去,似乎只剩幾個金控家族還有能見度。不過,縱使三十年前看起來強健的結構體,已然衰敗,《總統的親戚》這部以龐大資料建構而成的重要專著,至今讀來並沒有脫節感,堪稱了解「戰後蔣氏父子統治與黨國體制一個重要的切角」。
原來,時代變幻就是如此迷離,也如此明白。
我們總是身在其中,又被置在外。——陳柔縉
※隨著時光推移,時人的現代照,網路搜尋容易,本紀念版就不特別著力於此。部分家族老照片則因故無法確認來源,而未收錄其中,尚祈讀者見諒。
目錄
推薦序 誰統治台灣?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二版序(2011) 陳柔縉
自序(1999) 陳柔縉
●「上層家族政商姻親關係大要」
● 圖例
導讀 南方朔(作家、資深媒體人)
總論
第一章 李登輝家族
楊三郎、汪明燦、董大成、李遠哲
第二章 連戰家族
陳查某、衣復恩、北斗林家、黃大洲、周百鍊家族、味王林家、石鳳翔家族、蔣緯國
第三章 辜振甫家族
辜濂松、嚴復家族、鹿港丁家、大同林家、淡水洪家、張敏鈺、沈錡、陸小曼
第四章 陳守山家族
台塑集團、謝介石、陳天來、楊麗花
第五章 許博允與力晶黃崇仁家族
許丙家族、許博偉、新竹鄭家、黃純青
第六章 蔡萬霖與蔡萬才家族
國泰集團、霖園集團、富邦集團、清水楊肇嘉家族、士林曹家、曹永和
第七章 陳田錨家族
高雄陳家、陳啟川、黃朝琴家族、邱創煥、白秀雄、谷正綱家族
第八章 吳伯雄家族
台南辛文炳家族、宋瑞樓、林為恭、林久翔
第九章 張豐緒家族
屏東萬丹張家、金石堂周家、萬華呂阿昌家族
第十章 謝東閔家族
吳三連家族、林澄枝家族、台南市葉家
第十一章 吳火獅家族
新光集團、台新集團、許勝發、厚生徐家、陳逢源家族
第十二章 謝國城家族
台南謝家、陳炘、板橋朱家、朱昭陽
第十三章 何壽川家族
永豐餘何家、何傳、台鳳謝成源家族、彰銀張伯欣家族、唐縱、林頂立
第十四章 林榮三家族
三重幫、宏國集團、宏泰集團、板橋劉炳偉家族、康寧祥
第十五章 吳修齊家族
台南幫、吳尊賢、洪壽南、林自西家族、侯雨利家族、梁國樹
第十六章 陳由豪與台南林家
林錫山、葉廷珪、劉闊才家族
第十七章 簡又新與台南黃家
汐止陳家、台南楊蘭洲家族、黃欣、林呈祿家族、郭廷俊、陳振能
第十八章 彭明敏與台南高家
馬偕家族、郭婉容、劉憶如、呂泉生、蔡培火、高俊明、李春生家族
第十九章 城仲模與台南劉家
韓石泉家族、清水蔡家、蔡惠如、廖文毅、楊基銓、朱江淮
第二十章 基隆顏家
羅萬陣、張昭雄、屏東藍家、黃政旺、張秀政、宜蘭陳家、林濁水
第二十一章 魏火曜家族與高雄王家
新竹魏家、草屯洪遜欣家族、高雄王家、王仁宏、董建華、劉明家族、甘得中家族、張超英
第二十二章 板橋林家
華南銀行、林明成、盛宣懷、顏春輝、林柏壽、林懷民
第二十三章 張建邦家族
淡江大學、居正、賴名湯、張孝威、費驊、沈葆楨家族
第二十四章 霧峰林家
林獻堂、杜聰明、柳營劉家、翁俊明、翁倩玉、梁丹丰
第二十五章 張溫鷹、詹啟賢與台中陳家
台中黑派、陳水潭、林之助、林芳郁、林靜芸、林恆生
第二十六章 蔣介石家族
孫文、孫科、宋慶齡、孔祥熙、宋美齡、蔣經國、蔣孝嚴、蔣萬安
第二十七章 俞大維家族與曾國藩家族
李鴻章、傅斯年、毛澤東、陳寅恪
第二十八章 陳誠家族
譚延闓家族、嚴家淦家族、陳履安、倪文亞家族、吳鐵城、呂有文
第二十九章 劉泰英與董建華家族
洪蘭友、趙耀東、溫哈熊、丁守中、董浩雲
第三 十 章 毛高文與何應欽家族
汪敬煦、俞政、董孝誼、毛人鳳
第三十一章 陳儀、彭孟緝與沈君山
白崇禧家族、白先勇、顧祝同家族、袁守謙
◎參考資料
◎重要人名索引
內文試閱
第一章 李登輝家族
台灣舊五大家族,板橋林家、基隆顏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及高雄陳家,架構起台灣政商姻親網路的骨幹;權貴重商透過這五大家族,結出一個龐大的親戚網。
其中,最「貴重」的名人,屬當今總統李登輝。李登輝通過基隆顏家的中介,進入台灣的貴族姻圈。關係線由李太太曾文惠拉出。曾母姓汪,是淡水名人汪明燦的大妹。汪明燦的長女嫁前台陽礦業常董周碧的兒子,而周碧的岳父顏東年是開創「基隆顏家」的顏雲年的長兄。
李登輝循線碰觸到顏家,名親貴戚就如櫻花飄落的剎那,不勝盡數。顏雲年系中,前彰化銀行董事長羅萬俥是女婿;孫子顏惠霖是前衛生署長許子秋的連襟;孫女婿有來自板橋林家的、有出身統一企業吳修齊家族的、還有永豐餘紙業集團的何家人;孫媳婦則有來自高雄市議長陳田錨家族。顏雲年的弟弟顏國年,則有女婿魏火曜曾任台大醫院院長。
把李登輝的姻網帶出「三芝源興居」的關鍵人物——曾文惠的舅舅汪明燦,是上流家族人盡皆知的名紳。曾文惠的外公在淡水街上經營藥店,舅舅汪明燦自國語(日語)學校第一期畢業,因日語說得好,人也長得體面瀟灑,順利進入林本源事務所,負責台灣第一世家「板橋林家」與日本官方的交涉事宜。
和汪明燦同期畢業、習通日文的台籍名人還有前政務委員蔡培火、許丙、陳逢源(前台北區中小企銀董事長)幾位。他們無疑是日本治領台灣以後,第一批受完整日語教育的台灣人;而在任何異族統治的地方,能說新主人話的通譯可能比舊貴元老更接近新統治主。
板橋林家當時居全台首富,擁有五千三百甲土地(一九○○年),遍及北台灣,幅員廣大。土地放租,業務龐大,林家分設帳房來管理經營,內部稱帳房總管為「家長」。板橋林家大房分家以後,汪明燦當上林熊祥(曾任省文獻會主委)一房的「家長」。
板橋林家家大業大,家長走起路來,袖邊生風。日本官方籠絡舊時大家族,全靠「家長」穿梭溝通,幾位家長的地位水漲船高,有的日後還獨當一面,開創屬於自己的局面,如林熊祥大哥林熊徵的「家長」許丙,終戰前還當上貴族院議員;日本治台五十年,只四個人受此榮銜。汪明燦則曾獲聘為台北市協議會員,相當今天的市議員。日本人橋本白水寫的《台灣統治及其功勞者》一書中,從南到北,除了把大家族的家主提列為功勞者之外,板橋林家的三位「家長」陳振能、張園和汪明燦也被提列,足見林家家長的社政地位。
以日治前期來說,最受台籍年輕人青睞的公司企業,板橋林家名列前茅。「家長」更是上班族最高的夢想職位,既擁地位,也博有財富。汪明燦東家林熊祥的大兒子林衡道教授曾說:「汪明燦的大太太叫月治,二姨太叫蘭英,三姨太是藝妓出身,人叫阿珠倌。當年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才五、六十塊錢,汪每個月給大太太四百元,給蘭英二百元,阿珠倌八十元。」板橋林家主企業「大有物產株式會社」,也由汪明燦出任常務取締役。
汪明燦膝下共四子十一女,長子汪啟源為醫學博士。
一九九八年夏秋之交,引發「白鳳豆抗癌」熱潮的主角董大成教授,則是汪明燦的女婿。董大成曾任台北醫學院院長,致力研究抗癌藥物。在白鳳豆之前,他也提出過雞母珠可抗癌的研究。
沿著汪明燦的關係線到第三代,則會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家族連上親戚關係。汪明燦和周碧共同的外孫周宗文娶了李遠哲的姊姊李惠美,這個關係也可以描述為李登輝太太的表姊的兒子是李遠哲的姊夫。
李遠哲一九八六年獲得諾貝爾獎,李登輝一九八八年繼任總統,一九九四年,李遠哲起任中研院院長,到李登輝二○○○年卸任,仍然在位。李遠哲的大哥李遠川與弟弟李遠鵬也都是科學博士,兩人也都擁有中研院院士的榮銜。李家妹妹李季眉和妹夫陳伯中都是留德博士,前後擔任過中興大學副校長。他們的爸爸李澤藩卻是所謂的台灣前輩畫家,是日本時代最早學習西洋畫的第一批畫家。
日本時代前半期,台灣本地最好的學業上進之道有兩個,一是進總督府醫學校,另一個就是李澤藩選擇的國語學校,畢業後擔任教師。在學中,來了一個名叫石川欽一郎的美術老師,啟發了李澤藩的繪畫之路。石川欽一郎門下的學生,除了李澤藩,還有倪蔣懷、藍蔭鼎等人,構成台灣早期畫家的一支。
李澤藩的哥哥李澤祁也有科學家兒子劉遠中(從母親劉玉英姓),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劉遠中娶屏東名門李仲義家族之女,因而與台大數學系元老級教授施拱星為連襟,小提琴家胡乃元的老師李淑德則是劉遠中太太的三姊。姻親網絡連上屏東李家,也意謂即將多線展開,觸及近代歷史諸多人物,像是二二八受難的林茂生博士、台灣第一位車主黃東茂等等。(參閱第二十一章)
台灣舊社會門戶分明,汪明燦的姊姊汪網羞匹配的人,也非白丁小戶。依日治時期的名人錄記載,汪網羞的丈夫曾慶餘畢業自淡水中學,二十一歲去當公務員,任過三芝庄役場(等同今天的鄉公所)書記。之後從商,做過三芝物產商會代表。日本政府習慣找地方士紳出任公職,曾慶餘一度受命出任三芝庄協議員,類似現在的鄉民代表。曾慶餘即曾文惠的父親。
曾家在淡水、三芝地區是累代望族。日治初期,曾慶餘的父親曾石岳即擔任過三芝庄長,在地方也有金融勢力,曾是「小基隆信用購買利用組合長」。
李登輝的獨子李憲文於一九七九年所寫〈我的母親〉一文中,描述曾家在台北縣三芝鄉有「富甲一方的財富」,所言不假。但關於李登輝夫婦出身階級之別,李憲文一段散文式的描寫:「一個地主的女兒嫁給佃農的兒子,只因為覺得佃農的兒子很用功,又常流鼻涕,很可愛」,恐怕與事實有出入。李登輝和太太的家庭背景確有間距,但「佃農之子」顯然太低估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佃農」家庭的寒傖清苦,並不適用李家,否則戰前,李登輝不可能飄洋,負笈東瀛,進入京都帝國大學。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登輝在台中證道,也曾提到自己十幾歲就常常覺得社會不公平,「小時候家裡是小地主,每逢年節,佃農就要送雞送鴨來,目的是希望明年能繼續有地耕作。當時看到這種情形,心裡就產生同情心,但實在沒有辦法,只有在佃農要回家時,拿點東西送給他。」李登輝自述李家屬「小地主」,才是準確的說法。
李登輝的祖父是一名肉販。李金龍讀公學校畢業。年輕時,已努力成為三芝庄協議會員,相當現今的鄉民代表。並曾擔任台北州淡水郡刑事八年。李金龍最後還成了地方小政客。戰後初期,先被推選為三芝鄉農會理事長,淡水水利委員會委員。一九六○年底,更出馬角逐台北縣議員選舉,一九六一到一九六四年間當了一屆縣議員。李家並非全然一張政治白紙。
李登輝生一子二女,長子李憲文年輕病逝,兩位女婿的角色益形重要。一九五二年生的長女婿黃循武畢業於台北醫學院,專攻骨科。可能因他是廣東籍的馬來西亞僑生,又一直在台中榮總、台中澄清等醫院服務,地緣較淡,關係較疏遠。小女兒李安妮和小女婿賴國洲就和李安娜夫婦不同,他們陪同住在總統官邸,賴國洲又學新聞,和李憲文同行,以「半子」之名,有兒子之實。李登輝金婚五十的宴會,進場時,賴國洲夫婦緊隨李登輝之後,走在黃循武夫婦之前。
賴國洲與岳丈總統朝夕相處,海峽對岸的人自是不敢小覷他的分量。鄧小平生前,其子鄧樸方於一九九三年四月曾提議和賴國洲交互訪問。若非著眼於賴國洲有什麼實權,至少也把他看成「對等」角色——國家領導人的兒子。
一九九四年之前,賴國洲的角色尚能守住本分,除本職在政大新聞系的教席外,重要兼職仍屬專業範疇,新聞評議會祕書長一任多年。但自一九九四年起,伴隨李登輝從權力巔峰,逐漸要步出任期,賴國洲開始加重他的政治味道,似乎有一股隱形力量在催促,像是一九九七年,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有人拱他參選台中市長。
但真正一直拉抬賴國洲的人物卻是蔣孝嚴。蔣孝嚴接掌僑委會,即新聘賴國洲為僑務委員,賴國洲出任中央黨部青工會主任,擔任黨秘書長的蔣孝嚴均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從民主開放的角度看,任命權貴,拉拔血緣近親,令人生厭,但若訴諸政壇的倫理道德,不照顧權臣後代及長官子婿,卻又顯得無情無義。李登輝在道德上,「必須」提拔蔣經國的兒子,蔣孝嚴因此迭受照顧。相對的,蔣孝嚴也「必須」投李報桃,恩恩相酬,在容許的範圍內,提攜李登輝的第二代。
賴國洲在李登輝姻親網裡的地位類似一座溝通政商的橋梁,把中小企業界的名人李成家帶進來。李成家創辦美吾華公司(有耳熟能詳的產品「美吾髮」)及博登連鎖藥局,也是不分區國大代表。早期商界流傳,他是李登輝的義子。事實上,傳言對了一半。解謎的關鍵就在賴國洲。
李成家的太太和賴國洲的大嫂是親姊妹。在姻誼的基礎之上,賴國洲娶李安妮時,李成家的女兒來充當花僮,也拜賴國洲為義父。如此一來,李登輝是女兒的義外公,李成家當然就變成義子。
李登輝姻圈內的名流親戚,則還有台灣前輩畫家楊三郎。曾文惠娘家為地方貴紳,父親曾慶餘在男孩中排行最小,一位姊姊嫁楊仲佐,楊仲佐的三子楊三郎就是當今畫壇備受尊重的台灣前輩畫家之一。曾文惠要叫楊三郎「表兄」。
畫家陳進、李石樵、廖繼春、陳澄波、李梅樹及楊三郎等台灣前輩畫家,不論存歿,畫作都很受重視,畫價也屢創新高。而不管紀念展或年展,李登輝從台北市長任內起,凡楊三郎畫展,必親至看畫。除雅好藝術,也禮遇這位妻表兄。李登輝當總統以後,楊三郎更不敢張揚他是總統夫人的表哥,倒是李登輝為表親切,喜歡對楊氏夫婦說:「我們是親戚喔!」環觀畫壇,李登輝青睞的畫家,楊三郎之外,也只有吳炫三了。
楊三郎畢業於京都關西美術院,日本時代已享畫名,遊歷過法國、英國、義大利等歐洲各國美術館。能有此「壯舉」,家境優渥,不在話下。
楊家已三代有名。楊三郎的祖父楊克彰曾被連雅堂寫入《台灣通史》的〈文苑列傳〉,「設教於鄉,及門數十人,四方師事者亦數十人」、「克彰設教三十年,及門多達才」、「知府陳星聚聞其文行,欲舉為孝廉方正,辭。」楊克彰最後曾任臺灣縣(今之中、南台灣)學教諭。楊三郎的父親楊仲佐則「十五能文,二十能詩」,著有詩集,也是名園藝家,占地五千多坪的蘭菊園別墅,菊花盛開時,名流雲集。賞花原是日治時代上流的休閒雅事,辜振甫與辜嚴倬雲婚前也曾相約到楊府賞菊觀花過。楊仲佐實則以擁有酒專賣的權利而致富。
延伸內容
【推薦序】誰統治台灣?
◎文/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這本書用《總統的親戚》做書名,用意清楚,用心則良苦。它的用意是想清楚提醒讀者,台灣階級結構中的那個上層政商聯合體,有著一條條龐大而細密的姻親線索,就像是「一家親」那樣。至於它的用心良苦,則展現在作者想透過她認真辛苦編織出來的姻親和家系譜表,讓讀者親眼一睹台灣「統治菁英階層」的頭臉。把「平民總統」李登輝也放到當下這個「權貴」家族系統裡,更凸顯了這本書企圖呈現的「新結構」。
從本書羅列的三十一個家系來看台灣的統治階級結構,或許仍嫌單薄和不足,但從這三十一個家族幾代下來,透過婚姻關係所建構出來的權力結構和所撒下來的政商網路,卻是相當可觀。不管是讀這本書的文字敘述或是看系譜圖示,可能都會時有驚訝發現,沒想到某大官和某大富是親家;或是偶有恍然大悟之感,原來某人出線不只是「人才出眾」,更是「家學淵源」。
這裡所指的總統,包括戰後所有四位總統和五位副總統;而根據這本書的調查結果,最近十年來的五院正副院長,好像都有資格說「總統是我親戚」,這一來,更凸顯當今統治台灣的這個「上層結構」所具有的小圈圈特質。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把台灣半世紀來四位總統結成一家親的,只有二十個家族,而且各個是世家豪門,而其他可牽連到政商姻親大系裡的個人或家族,也絕對沒有半個是寒士平戶。」
戰後台灣社會的階級結構,的確經歷了相當明顯的擴大和變動,尤其是兩代之間和同代之內的階級流動,更讓很多台灣庶民都感受到「上升流動」的成就感,以及台灣可能真的沒有明顯而堅固不破的「權貴階級」之表面印象。這種感受和印象,雖也沒錯,卻有局限性。因為階級的「上升流動」,畢竟有它的上限,從農、工上升到小店東、小老闆的「舊中產階級」有之,或是躍升成為專業、管理人士的「新中產階級」也有之;但在一兩代之間能搖身一變,廁身為政商權貴階級的大戶,那就少得多,而這種階級流動的大躍進,只能說是「耀眼特例」,亦即本書所列舉的新興財團大戶或政商兩棲高位者,而非社會階級流動研究的一般多數的對象。
換句話說,構成台灣政治經濟統治階級集團的那些新舊家族世家,總不是一朝一夕,一代就造就而成的權錢結構。本書所指的「舊五大」、「新五大」和「外四大」,共十四大家族,正是此一典型的核心統治階級。在這些豪門大戶之間也盛行著不全是偶然或全由自由戀愛促成的「聯姻」活動。
這種政商大戶之間的聯姻網路,也存在著一種明顯的省籍族群的界線,本省籍政商統治家族,和外省籍統治權貴都仍各自堅守「內婚」的規矩,雖漸有打破此一藩籬的趨勢,但似乎仍是異數,不過在戰後,人數最多的閩南世家若要取信於由外省人主宰的國民黨政權,透過與外省黨、政、軍、商家庭的聯姻,似是一條捷徑。也因此,閩南大戶就甚少與客家聯姻。這種跨族群世家通婚不盛行,即便有,就可找到政商關係的現象,可能也是這些台灣統治階級家族,相當異於一般台灣人民的另一特色——「封閉性」。
這本書所點名到的三十一個政商大家族,若按族群分,閩南占大宗,外省其次,客家卻只排上一個吳伯雄家族而已,由此觀之,當前台灣統治階級權貴的族群分布,確實很不均衡。
這三十幾個台灣上層政商大家族,雖是構成台灣統治者的階級基礎,但這既不表示只限於這些家族的大戶人家在統治台灣的政商權力,更不表示,他們的統治權力就可以無所不在。畢竟戰後台灣的社會、政治、經濟大轉型,終究是促成了很多新興制衡力量和分權勢力的形成,這包括許多新生是政治派系和經濟勢力,科技官僚體系、和中產階級出身的民代系統等。也值得繼續觀察的是看這三十一個權貴家族本身在今後的浮沉、擴張或縮小,亦即要看這些家族是否還能繼續維持他們在台灣政商結構裡的相對主宰力量,以及他們是否會在未來與其他更新生竄起的政商家族和力量做進一步的掛勾。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好的觀察起點。
作者陳柔縉小姐在本書所花的工夫和心神很令我感動,她這種研究的精神堪稱是一位認真的社會學者。我希望她能再接再厲,把注意力擴大到另一些正在浮起中的新興權貴個人和他們的家系關係,再看看這是「新富」、「新權」,與本書所描寫的三十一個統治家族到底是「一脈相傳」或是「異軍突起」?我也期待社會學界會有更多的年輕學者來共同探討這個非常重要但長期被遺忘的課題。作者資料
陳柔縉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要著作有《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總統的親戚》(1999)、《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榮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09,獲頒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2011)、《舊日時光》(2012)、《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2013)、《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2015)、《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2018,獲Openbook閱讀誌「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鏡文化「華文創作類」年度好書)、《大港的女兒》(2020)等書。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