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催化劑RNA: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破解生命最深沉謎題的探索之旅
-
探索時間之謎:從天文曆法、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甲蟲日記簿(增訂版)
-
最強IT・科學超圖解:AI、半導體、核分裂、量子力學、太空電梯……創造我們世界與未來的180個物理必修課
-
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可能的嗎?:一本理科小白也會邊看邊笑的量子力學入門
-
圖解化學更新版:迎向嶄新未來,始於破解物質序列組合的密碼
-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
-
世界森林之書:走進林蔭之下,探索全球樹木、樹種與自然生態
-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內容簡介
目錄
內文試閱
作者資料
蘇淑娟、梁舒婷、吳依璇、劉閎逸、柯伶樺、邱峋文、黃惠敏
蘇淑娟|地理學工作者,相信知識的價值在於行動與實踐。善於走路的非洲人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期待重要的臺灣環境議題能有一群人一起走、接力到達遠方的目標。 梁舒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畢業、惡地農夫工作室永久成員。成長在高雄市田寮區,人稱「月世界」的地方。神創造萬物,也創造了像臺灣西南部泥岩惡地這樣的地方。惡地上有丘陵、有水文,有在地的人文產業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一切交織成為一幅風景、一個屬於我們的DNA。 吳依璇|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畢業,喜歡一邊聽沒有人聲的古典樂、一邊趕稿,最常做的事就是拖稿。法蘭西斯.培根曾說過「讀書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寫作使人精確」。而我正在努力往這三個目標前進。 劉閎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兒時踩著濁水溪畔黑泥黏土,旅居高屏近十載後,重返校園修讀地理學碩士。對於山林水土的地理環境與城鄉生態發展有深刻的好奇心。 柯伶樺|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從小就喜歡跟前跟後在村子裡趴趴走,總被大人叫野腳;現在幸運能全臺走跳做生態研究,從海岸、溪谷到山巔,窺探迷人的世界。現任野人谷長工,與各路夥伴一起守護這片土地。 邱峋文|於聖稜線上感受陽光灑落時內心的感動、於白石池目擊水鹿奔騰時心靈的震撼,是踏入山林的初衷。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畢業後持續於山野工作,望能盡綿薄之力守護眼前的風景。 黃惠敏|放羊的孩子。人稱小邪,從小幻想當一位充滿正義的女俠。現任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參與反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環境運動。 攝影 梁偉樂|攝影與生態工作者,練習將視野擴及每個日常,喜歡那些不經意的瞬間,也受人們勞動與閒聊間的容顏所吸引,不擅長言語,藉由相機來與人親近交流,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推薦序 林俊全|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特聘教授、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 審定者 王文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林俊全|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特聘教授、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 陳文山|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劉瑩三|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蘇淑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基本資料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