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簡史【寫給我們這個世代的公民之書】
- 作者:約翰.基恩(John Keane)
- 出版社:野人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9-28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9折 342元
-
書虫VIP價:323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6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從雅典時代到現代社會,
民主改變著全世界,給每個世代帶來一次次奇蹟。
民主的精神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獻給這個動盪時代的理想之書★
疫情肆虐、強國崛起、政客專權、戰爭再起
國際情勢危機四伏……
在這個年代,
我們是否還能相信民主?
我們是否還需要民主?
本書作者約翰.基恩是當代著名政治學家,人稱「民主理論大師」
根據多年研究,他發現民主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具有可塑性的政府形式。
經歷一次次的混亂、動盪和打壓,民主不曾退縮,而是在歷史脈絡中不斷進化。
雖然民主的形式不斷變化,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保護人民不受傷害,並對於身邊的壓迫有所警覺,隨時提出反對的聲音。】
因此,作者認為:「在紛亂的世代,我們比以往更需要民主的力量。」
●民主的誕生:源於多神信仰的習俗
民主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當地的宗教習俗中,信眾會仿效諸神進行定期集會。這項文化隨後傳到地中海區域,逐漸發展成為希臘雅典最為人所知的集會。
●民主的發展與成熟從歐洲擴及全世界
到了中世紀歐洲,由人民選出議事代表的政府興起,一度主宰歐陸,卻因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斷。
戰後在經濟、獨裁和戰爭的多方夾擊下,民主的理想和制度反而重獲新生,在「人民力量」的推動下蓬勃發展,愈來愈多元化。
●民主的精神=改變世界的力量!
走過歷史的風風雨雨,民主始終承載著人民對自由、平等的渴望。
秉持著民主的精神,人民多次團結起來,推翻政權和統治者的權力壓迫,催生政治和社會上的變革,擁護更開放、更多元、更平等的世界。
民主始終站在全世界公民、普通老百姓、受壓迫者的一邊,
我們將繼續見證民主的流動,見證民主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本書特色】
★頂尖政治學家約翰.基恩的最新著作,清楚講解民主歷史,簡單看懂民主精神的真諦。
★剖析民主的起源,分析歷史脈絡,從中反映現代的政治局面,展望未來的政治情景。
★附有民主大紀事年表,一眼洞悉民主的演變過程,掌握民主的發展趨勢。
【特別推薦】
⬔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 沈伯洋|臺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
⬔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社長
⬔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蔡東杰|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蹣跚走來的民主》作者
目錄
目錄
前言
民主的歷史給現代帶來希望
民主反對讓少數人掌控多數人
民主的奇蹟和祕密
PART I 集會式民主
民主發源於東方,一路傳播向西
集會的起源:師法眾神
集會的傳播:從腓尼基出發
西方民主的開始:早期希臘集會
雅典民主的興起
雅典的性別階級、奴隸制度與權力
在普尼克斯,公民可以「放膽直言」
集會式民主是直接民主嗎?
陶片流放制:驅逐煽動者的手段
貴族是民主之敵
帝國的狂妄自大
集會式民主時代的崩潰
PART II 選舉式民主
代議制的目的:造福人民
選舉式民主:源起中世紀歐洲
代議制政府:選出代表來為人民履行權利
以任期限制來制衡民選代表的權力
萊昂議會:史上第一個議會
代議制政府的職責:包羅萬象
人民默許政府擁有權力
反抗的聲音贏不過多數人民的意見
國家的建立和帝國的轉型
「主權人民」才是政府的主人
民粹主義:選舉式民主的敵人
民主革命:殖民地的覺醒
二十世紀民主的毀滅之路:世界戰爭爆發,資本主義盛行
選舉式民主的末路
PART III 監督式民主
聽見人民的聲音:天鵝絨革命
世界各國重新擁抱自由和民主
監督式民主的興起
監督式民主的意義:讓人民親自監督
數位通訊革命:加速監督式民主的落實
監督式民主和環境保護
監督式民主的艱難時期
新的專制主義開始興起
為什麼我們這個世代依舊需要民主?
注釋
圖片來源
內文試閱
若想了解我們這個時代是多麼獨特,就要先認真回顧過去。思考民主在二十一世紀的命運,回顧過往不僅能帶來幫助,甚至至關重要,但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歷史非常重要,如果對歷史一無所知,勢必會誤解現在的情況,也會失去衡量的標準。謹記歷史,能讓我們更有智慧,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當今民主國家所面臨的新考驗和麻煩。
本書希望能激起世人對民主的好奇。這不是「為了歷史而歷史」,絕對不是硬要與老掉牙的東西重逢,反而更像是一趟充滿驚喜的奧德賽冒險之旅,揭開民主的誕生、民主的成熟和民主的困境。本書回顧了形塑民主的連續性長期發展、漸進變化、混亂時刻以及突發的動盪瞬間,並關注過去民主遭受毀滅性災難或打壓時所承擔的衝擊和挫折。本書會設法解開一些問題,例如為什麼民主通常被描寫成女性化的形象?同時激發一些讓人驚喜的觀點,並試圖撼動一些正統觀念。
歷史有時很調皮。本書不想重複「民主誕生於雅典」這種陳腔濫調,或是再提「早期伊斯蘭世界對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毫無貢獻」的偏見。我之所以想要撰寫本書,是因為無法接受政治學家塞繆爾.P.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具有影響力但有失公允的主張:「我們這個世代最重要的進展是『第三波』美國式自由民主,由一九七○年代初期發生於南歐的事件觸發而生。」本書想要清楚表明,民主不僅僅是杭廷頓所說的定期舉辦的「自由公平」選舉。除此之外,一九四五年之後誕生的新型「監督式民主」(monitory democracy)其實非常重要,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雅典傳說另一個互相矛盾的證據。第一個以集會為基礎的民主模式出現於現今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等地。自治的習俗後來往東傳到印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首次出現以集會為基礎的共和國。正如下文所示,集會制度也向西傳播,一開始先傳入腓尼基城市比布魯斯(Byblos)和西頓(Sidon)等,然後再傳到雅典。但後來人們卻一口咬定西元前五世紀雅典出現「西方獨有」的民主體制,並提出這是雅典比東方墮落又野蠻的政治更優秀的證據。
證據顯示,西元前二五○○年左右,民主出現於今天的中東地區。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在沙漠、丘陵和山脈之間雕刻出廣闊的河谷,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城市也在此誕生。公眾集會也開始在這裡舉行。
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古城包括: 拉爾薩(Larsa)、馬里(Mari)、納巴達(Nabada)、尼普爾(Nippur)、圖圖爾(Tuttul)、烏爾(Ur)、巴比倫(Babylon)和烏魯克(Uruk),這裡的地貌如今大多是風積的灰褐色土堆。但在西元前三二○○年左右,這裡是文化和商業活動的中心,著名的金字形神塔(ziqqurats)建在巨大的石階台上,曬乾的磚頭砌成一座座壯觀的人造山丘,目睹這些雄偉寺廟的遊客總是興奮得倒吸一口氣。這些地方通常位於土地很寶貴的灌溉區域中心,當地農產量急劇增長,因此獲得豐厚的回報,並促進了專業工藝和管理技術的發展,其中包括抄寫員使用矩形筆尖寫下的楔形文字。此外,這些區域也是銅、銀等原料的貿易通道。
代議制政府的新措施帶來原創性及長期的政治影響。議會很快傳播到歐洲,甚至在大洋彼岸建立一個龐大機構體系。但這些實行代議制的民主政體卻各有不同。在拉丁美洲國家和美國,民選總統行使的權力獨立於議會之外;在希臘、印度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議會政府,總理或總統須直接對立法機關負責;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則選擇了由君主領導的議會政府,不過君主的權力只是象徵性的。有些國家選擇高度中央化的聯邦制(federal)代議政府,而剛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和瑞士則選擇高度分散的邦聯制(confederation)。除了代議制自治政府,城市也發展出反對王權的共和派、地方選舉、市議會、獨立司法機構、禁止酷刑和監禁的命令(habeas corpus),以及未來為公民提供大眾運輸、公園、圖書館的民選政府。選舉式民主好像一本情節不連貫的書,書頁裝訂鬆散、段落分布奇怪,主要大綱也尚未完成。但在一團紛雜之中,仍能找到民主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的主題:由定期選舉的代表實現人民自治。
選舉式民主是一種能確實掌控權力的辦法,它證明世間一切並非周而復始,陽光之下,新事物真的會出現。但選舉式民主中「代表」一詞的含義也引發了激烈的政治爭論。革命顛覆人們的生活,導致血流成河。從西班牙北部的早期議會開始,代議人士常因為「代表」的定義而發生衝突,有時會無視和平辯論的規定,亮出拳頭、抽出佩劍,鬥個你死我活。代議人士是否只是選民的僕人和喉舌,所以必須受到嚴格約束?還是他們應被視為政治社群的守護者,不能受到羈絆?該不該設計一套措辭縝密、具約束力的指示(poderes)來迫使代議人士按照規定行事?是否該細細盤問從議會回來的代議人士?是否要像巴塞隆那的加泰羅尼亞一樣組成「二十四人常設委員會」(Vintiquatrena de Cort)之類的團體,密切關注代議人士的公開和私底下的生活?為了更高尚的政治利益,他們能不能拒絕選民,做出無私奉獻?在某些重要決定上,代議人士是否一定要達成一致同意?為了達成共識,是否能將不肯遷就的頑固分子又踢又罵地趕出議會?為了確保代議人士能對議事達成一致同意,阿拉貢(Aragon)議會採用「能力測試」(habilitacion)來審查代議人士,這個辦法是否高明?阿拉貢當地流傳一則笑話:每一條通過的法律難道是神蹟使然嗎?
作者資料
約翰.基恩(John Keane)
是悉尼大學和柏林社會科學中心(WZB)的政治學教授。他以對民主的創新思維而在全球享有盛譽,並且是多本傑出書籍的作者,包括《民主的生與死》和《新專制主義》。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