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我是誰:對自我意識與「生而為人」的哲學思考(暢銷紀念版)
- 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22-10-04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折 31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15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德國暢銷150萬冊,全球授權23種語言
盤踞《明鏡週刊》和Amazon排行榜Top 1超過一年
德國最迷人哲學家──普列希特──驚豔全世界的作品
✦「提出疑問」是你永遠都不應該失去的能力
從何得知我是誰?
有沒有一個「我」存在?
如果有我的話,有幾個我?
為什麼一部哲學作品會橫掃德國各大書店排行榜,讀者人手一冊,甚至掀起社會性的討論熱潮,媒體爭相報導?
這不是一部哲學史導論,也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哲學入門。本書探討的問題,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但沒去多想,或是思考之後沒有答案的問題,例如:「生命有意義嗎?」、「值得做個好人嗎?」、「吃動物是道德的嗎?」、「為什麼應該保護環境?」、「神存在嗎?」、「道德是與生俱來的嗎?」、「快樂學得來嗎?」……等等。
本書以「人是什麼」的問題為起點,探討人的認知、倫理、信仰、自由與愛的意義,這些在我們生命中必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於哲學思考與自我省思的著作不勝枚舉,但《我是誰?》卻與眾不同。因為過去從未有一本書能橫跨哲學、心理學、人類學、古生物學、腦部科學……等領域,這麼全面性地帶領讀者去思考各種人生重大的哲學問題。
普列希特以諧趣而優雅的筆調,用豐富淵博的知識,幫助我們在面對關於「人」的龐雜知識時,找到一條絕佳的小徑。全書分成三大主軸:
第一部〈我能知道什麼?〉探討的是「我能對自我有何認識」這個認知理論的典型問題。第二部〈我應該做什麼?〉探討了倫理和道德的問題,從墮胎和安樂死、基因科技和複製醫學、環境和動物倫理,人類的行為究竟為什麼能合乎道德?善或惡到底何者更接近人性?第三部〈我可以期望什麼?〉討論的是多數人一生中最關心的問題,比如幸福、自由、愛、上帝和人生的意義,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卻又都如此重要。
本書結合了哲學的洞察力、科學的新發現,以及最足以代表人類活動的政治與歷史事件。如同一幅令人驚歎的拼圖,最後終於呈現出今日科學界眼中人類的完整樣貌,讓我們在面對生命的種種迷惘與困惑時,終於看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
關於人生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當你讀完本書,所有屬於你的答案,都將在你的心中清楚浮現。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林正弘/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張鈞甯/氣質演員
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目錄
第一部 我能知道什麼?
第1章 宇宙中聰明的動物:何謂真理?
第2章 天空中的露西:我們來自何處?
第3章 心靈的宇宙:我的腦部如何運作?
第4章 三十年戰爭中的一個冬夜:從何得知我是誰?
第5章 馬赫經驗:「我」是誰?
第6章 史巴克先生戀愛了:何謂感覺?
第7章 不是自家的主人:我的潛意識是什麼?
第8章 似曾相識:何謂記憶?
第9章 玻璃瓶裡的蒼蠅:何謂語言?
第二部 我應該做什麼?
第10章 盧梭的謬誤:我們需要其他人嗎?
第11章 屠龍者的劍:我們為什麼幫助別人?
第12章 我心中的法則:為什麼我應該做個好人?
第13章 利貝特實驗:我可以要我所想要的嗎?
第14章 蓋吉事件:大腦裡存在道德嗎?
第15章 我感受到你也感受到的:值得做個好人嗎?
第16章 站在橋上的那個人:道德是與生俱來的嗎?
第17章 貝爾塔姑媽不應該死:可以殺人嗎?
第18章 尊嚴的誕生:墮胎是道德的嗎?
第19章 人生的盡頭:應該允許安樂死嗎?
第20章 香腸和乾酪以外:可以吃動物嗎?
第21章 文化叢林裡的猴子:人類應該如何與人猿相處?
第22章 鯨魚的痛苦:為什麼應該保護環境?
第23章 複製人眼中的世界:可以對人進行複製嗎?
第24章 任君挑選的孩子:生殖醫學將往何處發展?
第25章 通往精神世界的橋:腦部研究允許做些什麼?
第三部 我可以期望什麼?
第26章 最大的想像:神存在嗎?
第27章 會吏長的時鐘:大自然具有意義嗎?
第28章 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傳奇:愛是什麼?
第29章 行動、存在、行動、存在、行動:自由是什麼?
第30章 魯濱遜的廢油:我們需要私有財產嗎?
第31章 羅爾斯的遊戲:正義是什麼?
第32章 幸福之島:幸福人生是什麼?
第33章 遠方的花園:幸福學得來嗎?
第34章 母體:人生具有意義嗎?
內文試閱
蓋吉事件:大腦裡存在道德嗎?
一八四八年的九月十三日是個好天氣,午後陽光強烈而熾熱,費尼斯.蓋吉一早便開始工作。他是炸藥專家,同事們後來也都為他背書,說他是若倫德伯林頓鐵路公司「最卓越、最有能力的人」。他的任務是要為一條新的鐵路線炸平一塊岩地。佛蒙特州的工人都聚集在卡文迪西市前方不遠處;很快的,穿越新英格蘭州的鐵軌即將鋪上,而滿心期待的旅客也將能橫跨兩百英里,從若倫德到波士頓去。蓋吉剛剛把火藥和引信填入一個新的鑽孔,並要求助手將整個地方用砂鋪蓋住。他伸手取一根兩公尺長的鐵棍,打算壓實鋪在火藥上面的砂。這時,有人從後面對他說話,他轉身和他交談了幾句,同時熟練地將鐵棍插進溝槽裡;然而他沒注意到,他的助手還沒有把砂注入其中。蓋吉說說笑笑,意外地在岩塊上敲出了火花。
火藥就在那一刻爆炸了。鐵棍從蓋吉的左邊面頰插入腦部,射穿頭部飛了出去,上頭沾著血和腦部組織,砰地一聲掉落在三十公尺外的地面。蓋吉躺在地上,午後的豔陽灑在岩塊上。鐵路工人都嚇得失了魂,全身僵硬地站在一旁,只有少數幾個人敢靠近察看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蓋吉竟然還活者!雖然有個洞貫穿頭顱,他還是恢復意識。鮮血不斷從傷口流出,但他依然能夠對同事們解釋意外的發生。工人們將他扶上一輛牛車,他筆直坐在車上,車行了一公里多的距離,來到鄰近的旅店。他真是個頑強的小伙子!蓋吉仍自己從車上爬下來,其他鐵路工人都驚奇不已。他坐在旅店裡的椅子上等待。當醫生抵達時,蓋吉還對他說:「我這裡有不少工作等著您呢,醫生!」
現在,蓋吉的頭顱被存放在極富盛名的哈佛大學內,並且讓科學界傷透腦筋。蓋吉在意外發生時年方二十五歲,頭部重創後繼續活了十三年。那是一段奇異的人生,因為蓋吉的傷口雖然奇蹟似地復原,整個事件卻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名受傷的工頭仍然能感覺、能聽、能看,他的四肢或舌頭也沒有痲痺的跡象,他只失去了左眼,其他的器官都運作正常;他的步履穩定,雙手也靈活如昔,甚至說話也和從前一樣,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不過,他失去了火藥專家的工作。後來蓋吉在馬場找到新差事,沒多久又被炒魷魚了。無可奈何的他來到市集上,後來又到博物館,他帶著那根鐵棍以吸引人潮。最後他移民到智利去,在那裡待了幾年,並在馬園裡擔任馬車夫維生。一八六○年,他來到舊金山,最後在陰暗小巷內和醉漢聚集區結束了他的一生。他發作了幾次癲癇,去世時得年三十八歲。人們將他和從不離身的鐵棍一同下葬,那些曾經以頭條新聞報導他意外事件的報紙,只以不起眼的幾行字刊登了他的死訊。
蓋吉的生活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研究這個案例的腦部學者漢娜和安東尼歐.達瑪西歐夫婦認為,蓋吉於意外發生後在學習和說話方面的表現都完全正常,除了一個例外。當時有許多證人都指出,蓋吉完全失去了對群體生活規範的尊重:他不停撒謊騙人、有暴怒和毆打人的傾向,並且完全看不出有任何責任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難道腦部的創傷會讓一個正直的好公民變成有嚴重性格缺陷的人?看樣子這名鐵路工人的道德羅盤已經被消磁了。若是如此,難道不也表示在人腦中存在著一個負責道德的生物中心嗎?如果真有一個中心,那麼這個中心是否在我的腦中決定我的行為的良窳呢?
必須一提的是,並非所有研究蓋吉事件的人都同意該解釋。有些研究他的遭遇,並且懷疑治療蓋吉的醫生的醫學鑑定。他們認為,蓋吉的性格並不像達瑪西歐夫婦所說的產生重大的改變。我們必須考慮到,蓋吉畢竟失去了他專長的工作,職業生涯宣告終止;而最重要的是,人們在面對一個個性機靈的工頭的反應,和面對一個容貌完全走樣的人是很不同的。若干怪異的行為難道就不能歸因於此嗎?我們難道不能說,那場意外很可能對蓋吉造成了嚴重的精神創傷?
如果有人問,腦部中是否存在若干負責道德的區域?那麼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問題是,是否有一個腦區負責道德的感受和決定?那麼答案就是否定的。
道德感的確存在,例如對匱乏的人們產生同情:我在街上看到一名乞丐時,會為他感到難過。那感覺在我心裡油然升起,並非刻意營造。而道德觀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想要給這個人錢,並且考慮這麼做對不對。我會想:如果每個人都給他錢的話,他就永遠不會去找工作了;或者,他肯定不會拿這些錢去買吃的,而是拿去買酒喝掉;我也可能會想:他想拿這錢去做什麼就做什麼吧,重要的是他得到所需要的錢。感覺和決定經常分不開,但是我們何以如此行為,卻可能有別於我們如何以道德去評斷某個行為。除了意圖、思考、習慣以及種種其他元素之外,感覺也在行為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當我們進行道德評價時,感覺的影響卻又顯得不那麼強烈。
(以上節錄自《我是誰?》第14章)
香腸和乾酪以外:可以吃動物嗎?
想像一下,有一天外星生物從外太空來到我們居住的地球,那生物就像好萊塢電影《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裡有智能遠超過人類的外星人。現實中不可能總是出現一位英勇駕駛戰鬥機的美國總統,而這次也沒有什麼跌破大家眼鏡的天才用地球的病毒造成外星電腦的癱瘓,因此外星生物很快就制服並囚禁了人類,一段史無前例的恐怖統治時期就此展開。外星人把人類拿來做醫學實驗,用人皮製作鞋子、汽車坐墊和燈罩,而毛髮、骨頭和牙齒也各有用途。此外他們還大啖人肉,特別是小孩和嬰兒,因為他們的肉特別鮮嫩柔細,所以最合他們的胃口。
一個剛被他們從地牢裡提領出來準備做醫學實驗的人對著外星人大喊:「你們怎麼可以這麼做呢?你們難道看不出我們有感受、而你們正在傷害我們嗎?你們怎麼能奪走我們的孩子,還殺他們、吃他們呢?你們看不見我們的痛苦嗎?你們不知道自己有多麼殘忍和野蠻嗎?你們一點同情心和道德感都沒有嗎?」
那些外星人點點頭。
「沒錯」,其中一個說。「我們有可能是殘忍了點。但是你們看……」他接著說:「我們確實比你們更高等。我們的智能比你們高、比你們明智、會許多你們不會的事物。我們是比你們更先進的物種,過著與你們完全不同層次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對你們為所欲為。跟我們相比,你們的生命根本沒有價值可言。此外,就算我們的行為真的有些不妥好了,有件事是肯定的:沒辦法,你們就是太好吃了!」
在返家路上,辛格開始思考。當然,人類一直以來都是吃肉的;從史前時代獵捕原牛和長毛象,到後來牧人和農夫飼養綿羊、山羊、牛和豬,都是要吃它們的肉。遠古人類以及許多土著如果沒有肉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就不可能存活。然而,辛格也很清楚,他的理由都不適用在自己身上;遠古的人類、或是必須以獵捕海豹維生的愛斯基摩人,都不足以解釋為什麼他可以吃動物;因為在英國即使沒有肉也可以攝取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辛格心想:畢竟狼、獅子和鱷魚等動物也吃肉,並且從不在乎自己是否可以這麼做啊!因為他們如果沒有肉就會死。辛格知道,自己就算不吃肉也並不會死;相對於狼、獅子和鱷魚,他可以選擇吃肉與否,而這個「可以選擇」的事實,便是他與獅子的區別所在;他比獅子優越,也比他在大學餐廳裡吃的牛、豬和雞更優越。人類比動物聰明、有更高的智能、能說精確的語言、具有理性和知性。古代、中古和近代的哲學家都曾說: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吃動物的原因,人類有理性,動物沒有理性;人類有價值,動物沒有價值。但是,我們真的可以說,有智慧的生物比智慧較低的生物更有價值嗎?雖然辛格並不知道外星人的虛構故事,但是就像許多讀者一樣,辛格也憤憤不平;如果外星人對待人類的方式是不道德的,那麼人類與動物之間類似的關係難道不也一樣嗎?更優越的智能並不是「道德特許證」,讓人可以為所欲為。辛格花了三年的時間,深入思考「人類應該如何對待動物」的問題,並於一九七五年出版了《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這本書暢銷了五十多萬本。
辛格在書中寫道,對於生物的生存權來說,最重要的標準並不是智能、理性或知性。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知性上低於一頭豬,但是我們不能吃他、或作為測試新洗髮精效果的實驗品。尊重生物及其生存權的決定性原因,是他有快樂和痛苦的能力…(中略)…雖然辛格的觀點乍看之下很有說服力,卻遭到許多哲學家的激烈反駁。因為道德界限的若不是在於理性、知性或智人的屬性,而是感受痛苦的能力,那麼是在哪裡呢?豬和雞會感受痛苦,這點一般人很容易認同,他們被折磨或宰殺時都會哀號。但是魚呢?魚會痛苦嗎?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魚雖然不能表達,卻似乎會感受疼痛。那麼無脊椎生物,比如貝類呢?我們對於貝類的痛覺所知太少了,因此無從回答。更清楚地說,我們人類甚至不知道植物是不是也可能感到痛苦;當人把萵苣從土裡拔起時,它是否感覺疼痛呢?
(以上節錄自《我是誰,以及我有幾個》第20章)
延伸內容
【推薦序】
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借用哲學以外的知識來闡述哲學問題、介紹重要的哲學學說。作者的博學造就了一本令哲學界引以為榮的入門書。
——林正弘,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當你閱讀這本書,就已經向幸福邁出了第一步。
——艾珂.海登萊希,德國知名文學評論家
從來沒有一本哲學書可以像它一樣厲害!
——德國最大報《漢堡晚報》(Hamburger Abendblatt)
這本書讓讀者感到愉悅,彷彿溫暖夏夜裡一杯清涼的啤酒。
——德國最有影響力媒體《明鏡週刊》(Der Spiegel)
普列希特以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輕鬆風格,在他的各種主題之間悠然穿梭。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普列希特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了一趟令人驚喜的哲學之旅與腦內探究。
——德國指標性書評節目《Druckfrisch》
這本書啟發人們自己去找尋答案,並且犀利地剖析他們所找到的結果。
——德國著名書評期刊《Buchjournal》作者資料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 Richard David Precht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德語哲普明星級作家,被媒體譽為「圖書界的米克傑格(滾石樂團主唱)」。 1964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1994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及電台,並獲得《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奬學金。目前擔任呂訥堡大學(Leuphana Universität Lüneburg)哲學名譽教授,以及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哲學與美學名譽教授。 2000年榮獲生物醫學大獎。第一本哲普著作《我是誰?》一鳴驚人,榮登《明鏡週刊》非文學類排行榜冠軍、德國Amazon不分類冠軍,在榜上蟬聯三年以上。之後的《愛情的哲學》、《無私的藝術》皆為國際暢銷書,共被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自2012年起,他在德國電視二台主持自己的哲學節目《普列希特》(Precht)。 他於2015年開始進行一段哲學史的長征,於同年出版《認識世界:西洋哲學史卷一》,隨後陸續出版《認識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二》、《做你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三》,第四冊已於2022年在德國出版。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