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我是精神科醫師,
但我也曾是罹患憂鬱症的病人。
現在是走上街頭、派送幸福的使者,
正開著「苦悶諮商車」尋找傷心的人。
在接下去之前,請先問問自己或關心身邊親友是不是……
.經常感到內心苦悶
.心事無人知,因為擔心聽到的人會難過
.內心電力常僅剩不到10%
.覺得自己根本不該出生
.人生走向似乎與天性不符
只要您或親友符合其中一項,就需要這位「瘋狂」精神科醫師。
在諮商車裡,無論你有多「心苦」,
沒有診斷、沒有標籤、沒有批判,
只有向你伸出援手的感同身受與真心關懷,
在你流淚時遞出面紙,在你歡笑時拍手鼓勵。
「也許你正獨自經歷巨大的痛苦,
但請你依然懷抱希望,
因為,
有人願意和你一起分擔痛苦。」
本書作者林宰暎,曾在就讀醫學院時飽受憂鬱症之苦,然而,他實際經歷過的內心煎熬,以及實習時從病患身上學到的經驗,引導他走向精神科醫師之路。
雖然畢業後曾在醫院服務,但有感於一般人對精神病院仍有很大的心理抗拒,於是作者決定走出診間,開著諮商車穿梭大街小巷,聆聽心苦之人的心事、撫慰他們受傷的心。
書中沒有艱澀的醫學詞彙,作者以隨筆散文的形式、平易近人的文字,道出了他投入諮商車服務的緣由、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從中獲得的感動及成長,是一本充滿溫暖與感動的書。
此外,也傳遞了在面對精神疾病時的正確觀念,希望大眾能夠更關注心理健康議題。
我們每天都會檢查手機電池的電量,但你曾留意過心中電池的電量還剩下多少百分比嗎?
在講求成效、外在形象及個人表現的現代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痛苦或倦怠的時刻,若發現心中電池亮起紅燈,請翻開本書,讓我們一起為疲憊的心靈充電。
【名人推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好評】
「讀這本書的感覺是『即使只有一個人願意聽我說話,我的生活也可以有所改變』。這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我想你讀完這本書後也會有同感。」
「作者在街頭志願服務的獨特經歷,以及自己的體悟,可以說是這本書的真正價值,這是作者給我們的勇氣。當我讀這本書時,我覺得我想為自己的幸福變得更加勇敢。對於所有覺得人生不適合自己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拍拍肩膀、會給你一點鼓勵的書。」
目錄
【序言】一個在你身邊的人
第一章 瘋了的精神科醫師
我也曾經是心痛的病患
瘋了的精神科醫師
在不合常理的路上找到的答案
直到我們說再見
我不再無謂等候
無論是哪裡都可前往的諮商車
我是想變成這樣,才從醫院辭職的嗎?
沒有地方可去、也沒有地方可停放的累贅
累贅,再次誕生
第二章 無法向任何人傾訴的話
我的夢想是hanky
好像不同、又沒有不同的諮商
某個憂鬱症病患的日記
差點變成大型蒸籠的諮商車
沒有辦法擦乾眼淚的日子
陌生的地方、難忘的夜晚、被眼淚浸濕的麵包
對不起,我沒能幫助您
非法醫療行為?
生平第一次說的話,要承諾一輩子的話
第三章 我覺得人生不適合我
大夫也哭了,所有人都叫我忘了吧
我的孩子生病了
因為爸爸是精神科醫師
我的孩子也生病了
自尊心與愛情的關係
有沒有妳這個媽媽都一樣
應該死亡的理由,應該活下去的理由
和憂鬱症病患一起接受的臨終體驗
所有老人都是前輩
第四章 最近心情怎麼樣?
現在心情怎麼樣? 1
現在心情怎麼樣? 2
學習幸福得知的東西
我不是「丟棄」金錢的人
我也可以罵人!
該審視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
第五章 我也可以變得幸福嗎?
在申海哲紀念街道
諮商車改名了
時隔一年傳來的消息
醫師與病患之間
和病人擊掌
街頭與醫院之間
善行是從模仿開始,幸福是從分享心意開始
【尾聲】無論何時、何處、條件如何,讓我們見面吧!
各種感謝留言
內文試閱
和憂鬱症病患一起接受的臨終體驗
我曾經和憂鬱症病患一起接受臨終體驗,該病患嘴裡老是重覆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想尋死。他雖說想經由諮商,再次尋找生命的理由,但並沒有什麼進展。與我期待的相反,他反而想盡力尋找應該死去的理由。在我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諮商已經遇到瓶頸之時,突然浮現一個念頭,不要費勁讓他和死亡分開,相反地,讓他嘗試面對死亡。幾天後,我向他提出建議:
「○○先生,有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叫做臨終體驗,您要不要試一下?如果您經歷過死亡,您想尋死的念頭到底對不對,可以按照您的本心確認。」
乍看之下,也許會以為這是賭博行為,但其實我心裡有數。他之所以想尋死的最大原因是在家庭環境上,他想盡快賺錢,但找不到工作。他說無論任何工作,他都會去做,可是沒有人錄用他,處於這種情況下,倒不如死了算了。這樣的原因是否真能成為他尋死的原因?他說只要能工作,一定會好好活下去,而且工作機會也許在明天或後天就會出現,更何況他還有老母親,想要獨自死去絕非易事。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確定他絕對不會尋短,唯一能相信的,是他如果先行經歷死亡,也許對於生命的態度會為之改變的可能性。
對於我的提議,他顯露出一副有些高興、也有些難堪的曖昧表情,但我說我也一起體驗之後,他欣然同意我的提議。
四月的某個春日,我們一起體驗死亡的滋味。雖然是虛擬情況,但我們一起體驗了死亡的瞬間。我們在自己的棺材前穿上壽衣,然後凝視事先準備好的遺照許久。我在照片裡看起來面無表情,卻也有些悲傷。接著我們開始寫下放在遺照前面的遺書,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五分鐘。距離人生的終結竟然只剩下五分鐘,雖然我們知道這所有的一切均非現實,但只剩五分鐘的這句話讓我喘不過氣來。五分鐘,早上不想起床,翻來覆去的五分鐘;為了節省午餐時間,狼吞虎嚥吞下便當的那五分鐘;躺在兒子的床鋪上,哄他睡覺的那五分鐘。如此短暫的時間卻是我人生剩下的唯一時間。
我沒有時間再去寫那些繁瑣冗長的話語,我希望在臨終之前寫給我能想起來的人一些簡單、有意義的遺言,好讓他們在五十年後依然能記住。我變得著急,即便是多留下一個字,能夠讓他們記得我久一點,而因為這種深切的期盼,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於是比起留下什麼話語,我希望現在能馬上看到他們的臉孔,就算不能說出任何話語也無所謂,只要能讓我見到他們最後一面。
我潸然淚下,滴溼了書寫遺言的紙張。熱淚不停地流下,難以寫下遺書。可還是得寫,因為得留下最後的話語。我雖想壓抑湧上心頭的悲傷,但從緊咬住的牙齒中間,還是流瀉出悲傷。
離開的人雖只要離開就好,但留下來的人必須和離開之人的記憶一起存活。我第一次感受到個人的死亡對於周邊的人來說,是非常抱歉的事。
我雖最先想起妻子,但首先還是得向父母親告別。我對於沒能經常去看他們、沒能說一句溫暖的話語感到後悔。我不曾為父母做任何事情,因此感覺心痛。從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她給予我無限的關愛與照顧,可是我卻沒有時間、機會反饋,這讓我覺得悲痛。我要感謝他們撫養我這個不聽話的怪異兒子,而且讓他們白髮人送黑髮人,這讓我覺得非常對不起他們。這所有的心意都很難用文字表現,我只想緊緊地擁抱他們,放聲大哭。最終,我寫給父母的話只有對不起、感謝而已,這就是全部。
原本還有必須感謝、抱歉的人,那就是我另外的父母――岳父、岳母。他們信任我這個女婿,總是給我無限的信賴和支持,可是時間太過急迫,我沒有時間寫給他們隻字片語。
現在到了要向首先想起來的人道別的時刻。在寫下妻子名字的瞬間,我才醒悟到,我已經太久沒有叫她的名字了。我不自覺地嚎啕大哭起來。結婚七年來,我沒有為她做過什麼事情,我不想就這樣死去,至少此刻。我想再活一天,不,即便是再活一小時都好。我想立刻跑去看她,我想跟她吻別,感謝她辛苦撫養包括我在內的三個兒子。這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好像是現實,不,根本就是現實。臉上掛滿眼淚、鼻涕。我以前曾經數度想像過死亡,但想像畢竟只是想像。我覺悟到給予我的時間正在消失當中,我得加快速度了,我開始哭哭啼啼地留給妻子最後的話語。
「就算我不在,我也希望妳堅強地撫養兩個兒子,真對不起,我先走了,沒有辦法信守一輩子在一起的承諾。」接下來,要寫給兩個兒子了。大兒子早晨出門要上幼稚園的模樣在眼前隱隱浮現,他很會為別人著想,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看到你,我經常反省自己。我希望你像現在一樣,懂得關懷朋友,長大以後也是一樣。」
接下來輪到老二了。和想起父母、妻子、大兒子的感覺不同,也許是因為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最短。我的心跳加速,呼吸也變得急促。我完全和他在一起的時間究竟有多長?每次都以他比較依賴媽媽、以自己專門照顧老大為藉口,沒有和他一起度過充分的時間。我為什麼沒能再多擁抱他一次?我真後悔。
「對不起,我應該再多愛你一些。就像爸爸、媽媽幫你取的名字一樣,希望你永遠幸福。」
在賦予我的五分鐘時間內,我留了遺言給這五個人,每個人平均只有一分鐘。只有一分鐘,在這一分鐘裡,我做了即便是一百小時也不夠的告別。提醒我進入棺材裡的鐘聲響起,此刻真的一切都結束了。不知是否因為畏懼死亡,傾瀉而下的淚水突然停止,我嘆了一大口氣。為了和世界告別、為了結束我的生命,我打開棺材,身體緩緩地躺進棺材裡。也許是想延緩死亡,即便是零點一秒,我躺進棺材裡的動作十分緩慢。
棺材終於蓋上,我再也不存在,我的世界也不再存在。我想確認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拼命睜大眼睛。可是就好像閉上眼睛似的,前方一片漆黑,我看不到任何東西。雖然我一伸手就能碰觸到棺材的蓋子,但似乎無論我如何揮手,都不能觸及,就好像獨自漂浮在黑暗的宇宙中一樣。對我而言,非現實已經變為現實,周遭一片寂寥,只剩下我一個人,也許那時我已經變成宇宙也未可知,或者變為黑暗。
接下來,我聽到一聲高喊,穿透了那片靜寂,就是和我一起做臨終體驗的病患發出的吶喊。
「我不想死!我不想現在就死!」
接著傳來用兩個拳頭敲打棺材的聲音,棺材的蓋子似乎即將破碎。
「我要活下去!我再也不想死了!我想見我母親!她現在一個人在家裡‼」
他近乎咆哮的喊叫聲穿過密封的棺木,傳入我的耳朵裡,那一瞬間,我停止的眼淚又沿著臉頰流下,我才意識到自己還活著。
我們經由死亡再次誕生,全力呼喊不想死的他再次找到活下去的理由,而我經由書寫遺書的過程,再次找到絕對不能死的理由。我們事先體驗死亡,重新學習生命的意義,死亡教導了我們生命的真理。
我和他的諮商奇蹟似的,在那一天結束,經由臨終體驗,將他過去「不想活」的念頭轉換為「不想死」的決心。我也經由臨終體驗獲得改變,未來雖不知何時死亡,但在死去的那一天,我不想像那天一樣對家人、認識的人充滿抱歉。
你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會看到什麼?
正是子女們的臉孔。
為了你的子女,
在迎接死亡的那一瞬間,你還是拚命想活下去吧?
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
延伸內容
【序言】一個在你身邊的人
在醫院服務時見到的病患,
大部分都是孤單之人。
雖然有父母、兄弟、子女,
也有前後輩、同事、朋友,
但無一例外地都非常孤單。
他們都這麼說:
「身邊有人又如何?也不能跟他們說我的心裡話。」
「如果把我的心裡話說出來,聽的人會很累,只好自己壓抑。」
他們都是想說心裡話,但都無法說出口的人。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聽他們的心裡話就行了,
可是就因為沒有那一個人,只好自己忍耐、忍耐、再忍耐,
結果罹患心病。
為了因各種理由無法見到精神科醫師的
孤單之人,
為了無法向人傾訴、獨自忍耐的
孤單之人,
在他們罹患心病之前,我想幫助他們。
我想成為安慰他們的那「一個人」。
在不是醫院的地方,
在無法使用藥物的地方,
為了這些心痛之人,
我想成為那種幫助病患、
能夠自己為自己立下處方的醫師。
我想留在你們身邊,成為那樣的一個人。作者資料
林宰暎 임재영
離開醫院、走上街頭的他,是人們口中的「瘋狂精神科醫師」及「街頭精神科醫師」。他不僅希望治療人們的内心傷痛,還想要幫助他人培養幸福感,於是有了「Hanky」(韓語發音:幸福+培養)的外號。從二〇一六年三月開始,他開著諮商車在大街小巷穿梭,和內心充滿苦惱的人諮商,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幫助需要的人,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病患的病情在變得更嚴重之前,引介他們到醫院接受治療。 他曾受邀參與韓國電視節目tvN《Little Big Hero》、KBS《演講100℃》、EBS《Docu視線》、MBC《MBC Special》、KBS廣播《朴明秀的廣播秀》、CBS廣播《金賢貞的新聞秀》等等,也在青年醫師《精神科醫師傾聽各位的苦悶》中擔任諮商醫師。 他曾以大韓小兒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韓國成癮精神醫學會會員的身分,擔任首爾監獄矯正委員、首爾家庭法院診斷專家、軍浦義王教育支援廳Wee中心諮詢醫師等等;目前是韓國京畿道義王市青少年商談福祉中心諮詢醫師、義王/水原西部警察署青少年教導審查委員。因在改善民眾對精神健康的認知上有貢獻,而在二〇一七年獲得保健福祉部授予獎章。 E-mail:hanky2014@naver.com Blog:blog.naver.com/hanky2014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hanky1228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