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
- 作者: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3-02-09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優惠截止日:2030年12月31日止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限量菁英透明資料夾版)
-
遠距成交女王銷售勝經:打破框架、不停成交的線上線下實戰攻略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教你做好「記憶管理」,精進學習力、理解力,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
-
賺錢,也賺幸福(修訂版):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
稻盛和夫 愈挫愈勇(暢銷紀念版):親筆自傳
-
致富邏輯:變有錢的32個富練習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大缺工:從技能失傳、倒店危機到產業崩潰,我們如何因應數十萬人才缺口?
內容簡介
矽谷強推的知識管理課終於成書!
教你最夯的「第二大腦」建構法
資訊超載時代,每天訊息收不完,大腦不夠用?
「第二大腦」幫你秒速思考、輕鬆歸納、高效輸出!
★他曾因大病腦傷,卻自創更強「第二大腦」——
數位知識管理一哥的高生產力秘訣大公開!
★《搞定》作者大衛.艾倫強推:
「一本寫得很棒、深具說服力又有用的手冊。」
子彈筆記發明者瑞德.卡洛、超速學習》作者史考特.楊,
劍橋學霸醫師YouTuber阿里.阿布達爾一致好評!
●你花很多時間讀書、上課、學這學那,需要的時候卻腦袋當機,想不起來?
●桌機、手機、閱讀器,你都用,文章、圖片、影音,你都看,但總是記了這個、漏了那個?
●正在執行的專案,有太多資料要整理、太多資訊要分類,你找不到頭緒也抓不到重點?
→別擔心,建立你備用的「第二大腦」,困難就迎刃而解!
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等著我們消化吸收,包括email、簡訊、各式各樣的app、網路文章、書籍資訊、播客節目、網路線上研討會、筆記……等等,很多內容很有價值,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健康和快樂,但海量的訊息遠遠超過我們的大腦所能負荷。知識本來應該幫助我們、卻反過使我們不堪重負、焦慮不斷,無法集中注意力。結果我們成了「資訊囤積者」,而不是游刃有餘的「資訊善用者」。
這樣的痛苦,「數位知識管理一哥」提亞戈.佛特最清楚。他曾是被中學老師評定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曾在大學三年級因不明疾病而短期失憶、腦力退化,但他在罹病的過程中,將厚達數百頁的病歷和醫囑轉化成數位檔案,儲存於家裡的電腦,好隨時搜尋、重新整理、加上註解和分享。就這樣,他成為自己健康狀況的專案管理師,試驗他們提出的每項建議,並且導出下次回診時應檢視的一些問題,進而釐清病因,並找出解決之道。
經病程磨練後,他練成一套名為「第二大腦」的數位知識管理系統——你不再須把所有細節記在大腦中,而是將最珍貴記憶、想法與知識儲存在「第二大腦」(你自建的數位知識庫,即檔案、資料夾或雲端硬碟),隨需取用,助你完成工作、經營事業、管理生活。藉由這套系統,他先後達成在烏克蘭擔任英文老師、在矽谷擔任專案顧問等困難的任務,並進而成為一位知識管理師,開授「打造第二大腦」的線上課程,至今已累積來自百餘國、超過五千名學生,深獲《搞定》作者大衛.艾倫、《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瑞德.卡洛、《超速學習》作者史考特.楊,劍橋學霸醫師YouTuber阿里.阿布達爾等大師好評。
具體上要如何使用「第二大腦」呢?佛特提出簡明且直覺的CODE法,包括:
●獲取(Capture):不要當囤積資訊者!只獲取未來會對我有所啟發、用得上、有關連性的資訊。
●組織(Organize):將資訊有系統的存入PARA四個資料夾,專案(短期任務)、領域(長期任務)、資源(未來用得上的題材)、檔案庫(其他備而不用事項),就能一目瞭然、秒速管理。
●萃取(Distill):做筆記的同時摘要重點、去蕪存菁,落落長反而沒頭緒。
●表達(Express):把先前儲存的內容重新組合成你的新作品。
跟著「數位知識管理一哥」佛特一步步打造「第二大腦」,將平常的筆記、觀察、發現等數位化,進而可在app上搜索、組織和同步,備份到雲端硬碟善加保存,當你需要時,花最少的時間就能調出來。無論職場工作,專案管理、找新工作、學新技能、創業、管家都用得上。「第二大腦」將成為你最好的助理,也是最有用的思維工具,使你能夠達成渴求的任何目標。
◎本書特色
1.各界管理知識專家都強推,超前學習必讀!
佛特「打造第二大腦」線上課程在矽谷火紅,且深獲《搞定》作者大衛.艾倫及子彈筆記原創者瑞德.卡洛等效能管理大師,《超速學習》作者史考特.楊、劍橋醫師YouTuber阿里.阿布達爾等學霸一致強推——「這是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人不容錯過的書!」
2. 人人好奇的「第二大腦」是什麼?所有人都需要它!
「第二大腦」是每個人在生理大腦之外再建立的數位知識庫,幫我們更有效率的消化、重組、記憶每天迎面而來的海量知識與訊息,隨需隨用。求學上課時,第二大腦可以用來組織筆記;職場工作中,第二大腦有助於推行專案;在生活裡則可以讓大小事有條不紊……每個需要提高生產力的人都用得上。
3.多元平台、多元資訊的時代,懂善用、整合數位工具最有效率!
海量資訊時代裡,手機、閱讀器、電子郵件、網路圖片、多媒體影音……繁多資料迎面而來,需要靈活吸收又不漏失關鍵資訊。「第二大腦」這項數位工具能串連多元媒體、全方位地管理知識,助你更有輕鬆自在的因應事業和生活中的挑戰,省下的時間則按下「Off」鍵好好放鬆。
4.結合筆記術、學習法、思考術、勵志故事,職場工作者切身有感
佛特曾受腦力衰退之苦,又自創「第二大腦」成為聞名全球的數位知識管理一哥。他豐富的企業及教學經驗、具體的實作建議,是亟欲成長的職場工作者年度不可錯過的年度佳作。
◎專業推薦
大衛.艾倫(《搞定》作者)/塞斯.高汀(行銷大師)
瑞德.卡洛(子彈筆記發明人)/丹尼爾.品克(《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史考特.楊(學習之神、《超速學習》作者)/希蒙.拉斯特(Notion共同創辦人)
安妮一羅荷.康芙(Ness Labs創辦人)/阿里.阿布達爾(劍橋學霸醫師YouTuber)
諾亞.凱根(AppSumo創辦人)/大衛.普瑞爾(Write of Passage創辦人)
Li Jin(Variant司共同創辦人與普通合夥人)/克里斯.古利博(《追尋吧!過你夢想的人生》作者)
法蘭西斯.達雷希歐(YouTube頻道「KeepProductive」主持人)/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YouTuber)
薑餅資(知識型Tuber)/林威宇(財報狗產品經理)
雷浩斯(財經作家、價值值投資者)
◎推薦語
「一本寫得很棒、深具說服力又有用的手冊。」
——大衛.艾倫,《搞定》作者
「我今年最喜歡的書之一,徹底改變了我對訊息的看法,以及我做筆記的方式與原因。」
——丹尼爾.品克,《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從事困難、創造性工作的必讀之書。我們都苦苦掙扎於想法太多,但卻沒有付諸行動的系統。提亞戈創造了一個在資訊超載時代保持領先的架構。」
——史考特.楊,《超速學習》作者
「佛特的想法真的管用。」
——塞斯.高汀,《這就是行銷》作者
「閱讀本書感覺像是獲知一大秘密。提亞戈提供了強效、優雅且深刻的人性化解決方案,讓我們得以面對那些最艱難的挑戰,力圖為數位時代賦予意義。對於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讀者們,這是不容錯過的好書。」
——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作者
「我們都應當關切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效能。提亞戈的書對此提供了絕佳指引。本書有助於你以更高效的方法組織資訊,從而拿出更佳工作成果。」
——希蒙.拉斯特(Simon Last),Notion共同創辦人
「本書促使你重新思考知識與你的關係。提亞戈的方法是提升自我表達能力的典範轉移之作。讀過此書之後,你將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連結各式想法並產生種種洞見。」
——安妮—羅荷.樂.康芙(Anne-Laure Le Cunff),Ness Labs創辦人
「提亞戈這本著作改變了遊戲規則。《打造第二大腦》使我的人生徹底轉變。他提及的工具與技巧能夠提升任何人的生產力、創造力和專注力。」
——阿里.阿布達爾(Ali Abdaal),劍橋學霸YouTuber、醫師和企業家
「世上充斥著川流不息的無數資訊,因此我們需要一個組織和取用資訊的系統。很幸運地,提亞戈為我們承擔了一切艱難的工作,並提供給我們組織與取用資訊的方法。」
——諾亞.凱根(Noah Kagan),AppSumo創辦人
「提亞戈精通組織之道,他的著作《打造第二大腦》是想在網路時代成功的任何人的終極指南。對於所有寫作者,我唯一推薦提亞戈發展的第二大腦系統。讀完本書後,你將更加沉著穩重、更富創意並更具生產力。」
——大衛.普瑞爾(David Perell),Write of Passage創辦人
「熱情經濟是全球企業新一波重大浪潮之一,而培植與倍增個人知識管理能力是搭上這波浪潮的關鍵。提亞戈此書是關於如何在線上創新園地獲致成功的絕佳入門書。」
——Li Jin,Variant公司共同創辦人與普通合夥人
「打造第二大腦絕不只是另一個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它是管理現代生活複雜性的生存指南。」
——克里斯.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一百美元新創公司》($100 Startup)和《追尋吧!過你夢想的人生》(The Happiness of Pursuit)作者
「提亞戈是生產力新紀元新思考方法的代表性作家。」
——法蘭西斯柯.達雷希歐(Francesco D'Alessio), YouTube「維持生產力」(Keep Productive)頻道主持人
目錄
引言:第二大腦的前景
第一部:基礎
了解可能性
第一章 追本溯源
第二章 第二大腦是什麼?
第三章 第二大腦如何運作?
第二部:方法
CODE四大步驟
第四章 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第五章 組織——著眼於可操作性
第六章 萃取——找出精髓
第七章 表達——秀出你的成果
第三部:改變
付諸實踐
第八章 創意執行的藝術
第九章 數位組織者的基本習慣
第十章 自我表達之道
加值章節:創造有效標記系統的方法
附加的資源和指導方針
致謝
註解
內文試閱
【摘錄1】引言:第二大腦的前景
在大學三年級那年春季某一天,我開始不明所以地感到喉嚨輕微疼痛。
我以為這可能是流感的第一個病徵,而醫師找不出我喉嚨痛的任何原因。接下來幾個月期間,狀況持續緩慢地惡化,於是我陸續看了其他幾位更專門的醫生。他們全都得出相同的結論:你沒有病。
然而,我的疼痛不斷加劇又無治療之道,最終竟然嚴重到說話、吞嚥或大笑都困難的程度。我接受了所有想得到的檢驗和掃描,不顧一切地尋找身體不適的肇因。
隨著歲月流逝,我對於找出解脫方法逐漸失去信心。我開始服用能夠暫時緩解疼痛的強效抗癲癇藥物,而那種藥有可怕的副作用,包括使身體各處逐漸失去感覺,還會造成嚴重的短期失憶問題。在此期間,我關於旅行和閱讀的記憶,以及與親人的珍貴經歷,都從腦海中被抹除,彷彿未曾發生過。我當時二十四歲,心智卻像是八十歲老人。
當自我表達能力日漸退化時,我從氣餒轉變成絕望。在不能隨心所欲地說話後,我熱中的友誼、約會、旅遊、發展事業等,似乎都悄然離我遠去。感覺像是有機會一展鴻圖之前,我的人生舞台就拉下了黑色帷幕。
●轉捩點:發現寫筆記的力量
有一天,當我在一家診所候診時,突然有了頓悟。我霎時領會到自己面臨重大抉擇。我可以從這天開始肩負起自身的健康和療癒責任,或把餘生耗用於穿梭群醫之間卻永難找出解方。
於是我拿出記事本,著手寫下所感所想。我首次以自己的觀點、用個人的文字記述自身病況歷程。我臚列那些有所助益和毫無幫助的療法。我寫下自身渴求和己所不欲的事物、自願與無意犧牲的一切,以及擺脫疼痛的桎梏對於個人的意義。
隨著自身的健康故事在紙上逐漸成形,我領悟到自己必須有所作為,於是毅然起身走向接待人員,向她索取我的完整病歷資料。她疑惑地看著我,但在我回答了一些問題之後,她轉身找出檔案並著手為我複印。
有鑑於病歷厚達數百頁,我自知永難記住這些書面資料。於是我掃描每頁紀錄,將它們轉化成能被搜尋、重新整理、加上註解和分享的數位檔案,儲存於家裡的電腦。我成為自身健康狀況的專案管理師,把醫生告知的一切整理成詳盡的札記,試驗他們提出的每項建議,並且導出下次回診時應檢視的一些問題。
隨著這一切資訊集中於一處,種種模式開始浮現。藉由醫師們協助,我發現了「機能性音聲異常」(functional voice disorders)這類惱人疾患,當中包括正常吞嚥食物所需上百條肌肉的任一問題。我體認到藥物治療隱蔽了我的症狀,使得症狀所要傳達的訊息難以被洞悉。我並不是罹患或感染可用藥物根除的疾病。身體狀況要求我在守護健康上力求改變。
我開始研究呼吸、營養、發聲習慣,甚至鑽研童年經驗如何在神經系統顯現徵候。我逐漸了解身心連結(mind-body connection)以及我的思維和情感如何直接影響身體的感受。我把學到的一切記錄下來,還設計了一套實驗:嘗試若干簡單的生活方式變化,例如改善飲食和規律地沉思冥想,並搭配我從語言治療師學來的一系列發聲訓練。這一切幾乎立即產生效用,令我深感驚訝。雖然我的疼痛並未消失,但已遠比先前更易於處理。
回顧這一切,我的筆記在探索疼痛緩解之道上,如同藥物或療程一般有舉足輕重的效用。札記內容使我得以從健康狀況的細節退一步思考,用不同的觀點看待自身處境。就外在醫學世界和內在知覺世界來說,我的筆記是實用的媒介,可供我把任何新資訊轉化為有益自身健康的解決之道。
我從那時起對資訊相關科技的潛能著迷不已,也領會到數位筆記只是資訊科技的冰山一角。札記一旦數位化就不再侷限於簡短的潦草書寫,而可以採取任何形式,當中包括影像、連結網路資源,以及任何格式和大小的檔案。在數位領域裡,資訊宛如神奇、原始的自然力量,可以被模塑和導向任何用途。
我也著手於生活其他領域製作數位筆記。在大學課堂上,我把成堆凌亂的線圈記事本整理成精緻、可搜尋的課程集錦。我精通在上課時記下重中之重的要點,當有需要時再加以複習,並運用於寫作論文或通過考試。我以往是個學業成績普通的平凡學生。早年的教師總是在成績單上註明我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讀者們可以想像,當我以極優異的成績取得學位自大學畢業時內心有多麼喜悅。
從大學畢業後,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仍餘波盪漾,我很不幸面臨了三十年來最糟的就業市場。鑒於美國的就職機會稀缺,我決定參加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這是派遣志工到開發中國家服務的一個美國組織。它接受了我並派遣我到烏克蘭東部鄉間一所小型學校任教。我在那裡服務了兩年,教導八到十八歲的學生學習英語。
在資源與奧援不足下擔任教師,我的筆記系統再次發揮救生圈的功能。我從其他老師們分享的教科書、網站和隨身碟取用課程範例與習題,並且混合搭配英語片語、表達方式、俚語來設計文字遊戲,使活力充沛的三年級生保持學習興趣。對於較年長學生,我教授他們提高個人生產力的基本功——按照計畫完成事情的方法、課堂上如何作札記、怎麼設定目標和規畫教育培訓。他們長大後運用這些技能成功申請到大學以至錄取第一個工作時的感激之情,令我終生難忘。多年以後,我依然時常收到那些學生寄來的感謝函。我傳授的生產力技能仍舊持續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成果。
結束兩年志工服務回到美國後,我開心地成為舊金山灣區一家小型顧問公司的分析師。我興奮地展開職涯,卻也面臨重大的挑戰:職場的步調令我心慌意亂,而且工作量讓人難以招架。離開烏克蘭鄉野直闖矽谷核心地帶,我全然沒做好準備,無法應對現代職場日常工作的密集轟炸。我每天接到數百件電郵,每小時要閱讀數十訊息,而所有事務機器發出的噪音總是不斷地干擾著我。我記得自己時常環顧同事們並且納悶:「在這種環境中怎麼完成工作啊?他們是有什麼秘訣?」
我只知道一門訣竅,那就是從記下林林總總的事情著手。
我開始用電腦軟體把所學的一切整理成數位筆記。我在會議上、講電話和進行線上研究時都會作札記。我把取自諸多研究報告的事實運用到對客戶的簡報上。我在自家公司社交平台分享從社群媒體記取的一些洞見。我記錄經驗老到的同事們的回饋意見,以確保自己能融會貫通,並且銘記在心。每當我們展開一項新專案,我會在個人電腦上為相應的資訊打造專屬空間,以便將所有材料分類整理,然後敲定行動計畫。
當資訊大潮退去時,我對自己正確找出所需資訊的能力已深具信心。我成為同事尋找檔案時常求助的人。他們也找我幫忙發掘事實,或是確認客戶三周前說過的話。你清楚身為辦公室裡唯一記得重要細節的人那種滿足感嗎?那感覺持續激勵著我努力善用知識的價值。
●另一次轉折——發現分享的力量
我總是因應個人需求而作札記和建檔,然而當我在全球一些最重要組織擔任專案顧問時,我開始了解可以使那些筆記和檔案成為事業資產。
我從報導得知美國有形資本(physical capital,例如土地、機器設備、建築等)的總價值大約為十兆美元,而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總價值更遠超越有形資本五到十倍。所謂人力資本包括「知識與專門技能、民眾所受教育、擁有的智慧、具備的技能、人際關係、常識以及直覺。」
如果報導真確,那麼我的筆記是否可能也是一項知識資產,而且會隨時間推移而增長並產生複利效果。有鑑於此,我除了運用「第二大腦」作為筆記工具之外,也開始把它視為忠實的知己和思考夥伴。當我丟三落四時,「第二大腦」始終能幫我記住事情。在我迷失方向時,它會提醒我何去何從。當我腸枯思竭時,它會建議各種可能性和指點迷津。
有些同事曾要求我教授他們管理知識的方法。我發現他們實際上都有使用某種生產力工具,比如說紙本記事本或手機上的數位筆記應用程式,但很少人有意識地採用系統性的筆記方法。他們傾向於因應當下需求,隨意地把資訊搬來挪去,幾乎不曾考慮日後是否還能找到。所有新的生產力應用程式都可望帶來突破性進展,但往往最終只成為另一件必須管理的事情。
我和同事的午餐閒聊後來演變成讀書會,接著進一步發展為工作坊,最終更成為對大眾公開的付費課程。隨著我教導的人們與日俱增,我看到學員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了立即的變化,因此意識到自己發現的方法非常特殊。我從應對自身慢性病的經驗學習到,理想的方法是在當下而非未來著手組構資訊以解決問題、產生成果。將這個取向應用到生活其他領域後,我發現了資訊全面系統化而非僅供一次使用的方法,它並且適用於各式各樣的用途,以及任何專案或目標。我還察覺自己掌握了那樣的知識之後,能夠輕易且大方地用種種方式把它分享出去,以服務周遭人。
●第二大腦系統的起源
我把自己發展的這個系統稱為「第二大腦」,並著手創立部落格分享關於它如何運作的一些想法。對我的思維產生共鳴的受眾比預期還多,我的相關寫作陸續刊登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快公司》(Fast Company)商業雜誌等刊物上。關於運用數位筆記強化創造力的一篇文章,更在生產力社群中迅速流通竄紅,於是我獲得基因泰克(Genentech)、豐田(Toyota)汽車等舉足輕重企業,以及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的邀請,赴其講習班發表演說和教導學員。二○一七年初,我決定創設名為「打造第二大腦」(Building a Second Brain)的線上課程, 以更廣泛地傳授我推展的這個系統。此後,有一百多國、成千上萬、各行各業的學員陸續完成這個課程。勤勉又熱切投入的他們還成立了一個學習社群,不斷地練習和精進本書中提出的各項原則、概念與工具。
在接下來幾章,我將讓你明白,第二大腦是歷來無數前輩思想家和創新者的傳世成果,當中包括許多作家、科學家、哲學家、領袖人物,以及勤勤懇懇的市井小民。我也將為你引介一些必要的基本原則與工具,以助你奠定成功的基礎。在第二部談論「方法」時,我將介紹第二大腦的四個建構步驟,讓你能立刻專注地掌握和分享一些概念。而在第三部講述如何「付諸實踐」時,我將提出一組運用第二大腦的強效方法,以助你提振生產力、達成各項目標,並在工作與生活中茁壯成長。
我分享個人的故事是因為想讓讀者們知道,本書主旨不在於完善某種理想人生。所有人都經歷過痛苦、犯過不少錯,或在人生某個階段辛苦掙扎過。我曾遭遇諸多挑戰,而在生命旅程的每個階段,我都把自己的思維與記憶視為值得珍藏的寶物,因為它們是我克服難關和獲致成就的關鍵要素。
你可能會發現本書被歸類為「自我成長」書籍,但就更深層的意義來說,這是一本與自我成長迥然有別的書。它談論的是如何優化外在於自我的系統,而這個系統不會受你的限制和約束影響,它使你自在地不求完美,並讓你自由地徜徉、思量、流連於令你充滿活力的任何事物。
【摘錄2】第四章 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選擇資訊獲取工具
現在你已知道應把哪種資訊儲存到第二大腦,接下來我們要來談核心問題:獲取資訊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假設你決定把一篇深刻的行銷文章裡與專案最有關聯的建言儲存起來。多數的數位比記軟體(第二章已介紹過,在Buildingasecondbrain.com/resources這個網頁的第二大腦資源指南也有提到)內建的功能可幫你獲取外部來源的摘要,而且你始終可以簡便地運用剪下和貼上的方式,把所要的內容直接放進數位筆記裡。此外還有不少更專門的「資訊獲取工具」,使用起來也容易上手甚至頗為有趣。
最常見的選擇包括:
.電子書應用程式,通常能讓你一次輸出全部摘要和註解。
.「稍後閱讀」應用程式,可讓你用標籤功能把線上內容標記起來,以備日後閱讀(也可用在播客節目或網路影片,方便來日聆聽或觀賞)。
.基本的數位筆記軟體,行動裝置常見這種預先安裝的軟體,它們的設計旨在便利用戶獲取篇幅較短的文章段落。
.社群媒體應用程式,一般能讓你將「最愛的」內容輸出到數位筆記軟體。
.網頁截圖應用程式,可讓你把擷取的部分網頁存起來(數位筆記軟體通常內建此功能)。
.語音檔轉文字(逐字稿)軟體,它能把語音轉換成文字。
.其他第三方服務、整合服務與外掛程式,它們可使不同應用程式間的檔案傳輸過程自動化。
以上工具有些是免費的,其餘則收取小額費用。有些工具是悄然在背景全自動運作(例如將你在電子書上畫的重點自動同步到數位筆記軟體),其他則需要動手操作(比如說用手機把紙本筆記的內容拍成照片存為數位檔案)。 無論如何,獲取資訊可在彈指之間完成,你只要按下分享、輸出或儲存即大功告成,你想要的最優質資訊便存進了你的第二大腦。
但是你後續還會用到許多不同的工具來管理資訊,比方說利用電腦的檔案資料夾、雲端硬碟,和各式分享工具與文件協作平台。你可把資訊獲取工具想成神經系統的外在延伸,它展延到外部世界俾使你能感知周遭的事物。
不論你使用多少種軟體,別讓資訊散置於數十處不同的地方,否則你永遠不會想去找出它們。要確實把你獲取的最佳資訊傳送到數位札記軟體儲存在一起,如此取用才會方便。
以下是一些最熱門的資訊獲取工具使用方式:
.從電子書獲取重要內容:多數電子書應用程式的標示重點功能非常容易上手。假如你使用亞馬遜電子書閱讀軟體Kindle,你可以用手指滑過句子或段落把它標記為重點,然後使用分享功能把這些重點一次全都輸出到數位筆記軟體。你也能夠在字句旁加註評論,以幫助自己記住耐人尋味之處。
.自線上文章或網頁獲取摘要:當你看到值得收藏的線上文章或部落格貼文,可將它儲存到「稍後閱讀」應用程式,你可以把這類軟體想成數位雜誌架,上頭陳列著你想在來日閱讀的一切內容。每當你有空時(比如休息時間或下班後),可以從儲存的文章裡選一篇出來閱讀。你也能像讀電子書那樣畫重點,它們也可透過第三方平台自動輸出到數位筆記軟體。
.從播客節目引用佳句:許多播客應用程式可讓你把節目加入收藏夾,或是擷取節目片段。有些軟體甚至可把語音轉成文字,並能輸出到數位筆記,還可加以搜尋。
.獲取語音備忘錄:你可使用手機錄製語音備忘錄,而且能把錄的話全都轉成文字並輸出到數位筆記中。
.獲取YouTube影片字幕:這是個鮮為人知的功能,但幾乎所有YouTube影片都有自動產生的逐字稿。你只要按下「顯示轉錄稿」(Open transcript)按鈕 ,網頁右邊就會出現一個字幕記錄視窗。你可從這個視窗裡複製字幕並貼到數位筆記裡。
.從電子郵件摘取重點內容:多數高人氣數位筆記軟體有個功能可讓你把任何電郵轉寄到特殊網址,如此即可把完整的電郵(包括附加檔案等)加入數位筆記裡。
.從其他應用程式獲取內容:你可以在數位影像應用程式編輯照片,或用繪圖軟體畫素描,或在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對各式貼文按讚。而只要這些軟體有分享或剪下與貼上的功能,你就能把其中的內容直接儲存到數位筆記裡。
延伸內容
【推薦序】你也可以成為數位超人
◎文/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YouTube頻道:張永錫)
你曾經想像過成為「數位超人」嗎?這樣的人可以:
將手機與電腦的Apps變成當下專案高效工作的訊息流(C捕捉);
電腦檔案隨找隨到(O組織);
閱讀大量網頁或PDF文字,快速萃取成為洞見(D萃取);
藉由中間產物封包概念快速創作及協作你的作品(E表達)。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說出了成為數位超人的密碼(CODE),只要好好實踐,你,也可以成為數位超人。
●C捕捉(Capture)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有個困擾?
明明手機和電腦中有數十、上百的優異的工具Apps,卻缺乏好的分類方式,簡化輸入、組織、輸出的流程,這本書的作者講出訣竅,就是:
整合電子書App、「稍後閱讀」App、數位筆記軟體、社群媒體、網頁截圖App、語音轉文字App等工具,組成你的第二大腦,為你捕捉資訊,化為強大的超能力。
依照作者思緒,整理出第二大腦後,發現手機及大腦裡的Apps成為流向清楚的訊息流,我的左腦負責時間管理,右腦則是創作腦(寫文章、演講、拍YouTube),這個發現,幫我大幅優化工作流程。
●O組織(Organize)
作者早年曾在Apple Store工作,常常服務剛買蘋果電腦、想要把舊電腦的Windows檔案總管整份資料搬過來的用戶。他在這個問題上吃盡苦頭,終於體會到用戶並「不需要井井有條的電腦」,而是要解決當下的目標或推進手上的專案。
於是,他採用不同方法:把下個客戶的Windows電腦所有檔案全部搬移到新蘋果電腦上,並建立「檔案庫」的資料夾,加註日期(比如說,檔案庫2-2-23) ,他在20分鐘內就解決問題,而客戶居然非常滿意。以此為基礎,他逐漸發展出PARA系統:
一、P 專案:職涯或人生中正努力進行的短期任務。
二、A領域:想要逐步掌理的長期責任範圍。
三、R資源;未來可能用得上的題材或旨趣。
四、A 檔案庫;來自其他三大類以外的備而不用事項。
●D萃取(Distill)
我常需要幫新出版書籍寫推薦序,以往都是用Apple Pencil在PDF批注,效果不彰。本書的「累進式摘要法」解決了長年的困擾,作者藉著不同的摘錄格式,例如粗體(bold,PDF中可以用底線〔underline〕替代)、螢光筆(highlighting)、注釋(comment)作為標記符號。
第一次閱讀,用粗體標示文件中的重點;第二次閱讀,用螢光筆標示一兩句全文中的精髓字句;最後在注釋添加罕見且有獨特價值的資訊。
有了這個方法,彷如打通了從讀者到作者的任督二脈,讓寫推薦序過程更加愉悅。
●E表達(Express)
中間產物封包(Intermediate Packets):每個專業在完成最終工作的過程都有各自版本的「中間步驟」,即為中間產物封包。
中間產物封包有如樂高積木,讓我們更有創意,更容易協作,最後創作出更有價值的內容。不論是歌手、作家、YouTuber、Podcaster等,都能藉由這些方法,輕鬆展現自己的才華。
●結局
我相信,你只要掌握了CODE四大步驟,一定能夠在這複雜時代,管理好大量資訊,運用好第二大腦,展現出亮麗的成果。
這本書能幫助你:「只要你相信你是數位超人,你就可以成為數位超人。」
【推薦序】大腦是用來「創作內容」而非「儲存資訊」
◎文/薑餅資(知識型YouTuber)
自從我開始經營和時間管理、工作效率與自我成長相關的YouTube頻道之後,需要不斷吸收、整理資訊,自己消化後再分享給我的觀眾。但是在創作過程中,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資訊都太碎片化,而且散落在筆記的不同地方,在缺乏統整的情況下,筆記往往無法發揮作用,導致我在製作影片時必須重新收集資料,浪費了許多時間。
除了YouTube外,我還有正職工作,時間的壓縮讓我重新思考該如何更有效率和系統地整理所有的筆記和想法,以更好地兼顧正職和YouTube創作,在需要影片素材時,只要消化平時累積的筆記內容即可。
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很幸運的閱讀了提亞戈•佛特的《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在實際將書中提到的方法應用到我的生活中後,我發現它為我帶來三個很重要的改變:
1.思考做筆記的目的
以前我在做筆記時,只有想著要記錄這個資訊是從哪裡看到的,以方便以後使用時可以輕鬆找到原文,但卻不曾思考過要拿這則筆記做什麼,導致這些筆記幾乎沒有再拿出來使用。而作者分享一個很棒的觀念:「與其記錄這則筆記從何而來,應該思考這則筆記能讓你產生什麼行動」,因為我們做筆記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做出改變,讓生活更好。改變自己對於筆記的想法後,我在閱讀資訊時也思考的更深入,不只是被動接受資訊,也更加主動思考眼前的訊息對於自己的意義,而這也讓我的筆記更加靈活且有系統。
2.建立筆記流程
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點子,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可能是從一本書看到一個很有共鳴的觀念,或者是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很棒的想法,但我以前都沒有習慣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導致想法白白溜走。直到學習了《打造第二大腦》的筆記流程⏤⏤「PARA」和「CODE」,我現在做筆記的時候,只要照著這個流程,就可以很有組織地把筆記分類到該去的地方,並且輕鬆的捕捉、整理、提取和輸出內容。
3.累積個人知識庫
這本書為我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它幫助我建立「個人知識庫」來存放平常收集到的想法,讓我現在創作時不再是從零開始發想和收集資訊,而是直接從我的個人知識庫尋找和整理現成的材料,不但大大減輕創作的壓力,也提升影片內容的品質。
這三個改變使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資訊、儲存了一大堆資訊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而是變成主動吸收、分類和提取對我來說重要的資訊,讓我得以持續創造有價值的內容以外,也成為一位更能批判思考的讀者。所以在收到商業周刊邀請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時候,真的感到非常榮幸,也很開心這本書出中文版,讓更多讀者有機會學習更有效率的記錄與利用閱讀過的資訊,讓閱讀與生活的關係更為緊密,帶來期望的正向改變。
【推薦序】為什麼我們需要「第二大腦」?
◎文/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為什麼我們需要「第二大腦」?
現代人有種病叫做「手機痴呆症」,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但因為手機上有大量的資訊,讓你的大腦因為資訊超載而疲乏、過於勞累,導致大腦提早老化,使你經常忘記一些事情。
例如:忘了某個人的名字、忘了某些數字的計算……這種症狀和老年痴呆症很接近,所以稱為手機痴呆症。
本書作者曾經因為意外生病,而讓他短期失憶,腦力退化,醫生診斷不出毛病,而認為是他的大腦有問題,他在沮喪的狀況下開發出這套建構「第二大腦」的技術,用來協助自己處理資訊。雖然我們沒有因為意外生病,但是「手機痴呆症」也開始困擾很多人,包含我在內。
我一直很認真研究如何增進大腦的能力,大抵而言有飲食、運動、工具、思維四個項目。四個項目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能幫助最多人的一項就是「工具」,也就是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引導你打造「第二大腦」,這第二大腦等於是替你建立了一個外掛,用來處理人生的瑣碎資訊和網路雜訊。
很多人會抱怨容易忘記事情,但大腦本質是設計成思考用的,而不是記憶用的。只要你建造一個數位知識庫,把這套系統外掛到你的生活之中,你就不需要擔心忘東忘西,因為隨時都能找到。
建構第二大腦有四個要點:
1.獲取:吸引共鳴的資訊
2.組織:專案、領域、資源、檔案庫
3.萃取:將引發共鳴的筆記做四層優化,發送給未來的自己
4.表達:展示你的成果
透過這四個要點,你可以開始透視所需要的資訊,並且化被動為主動。你成為資訊的掌控者,讓自己的第一個大腦做該做的事情,也就是思考和策劃;第二大腦成為個人助理,你可以無比信任這個可擴充系統。
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忍不住用書中的方法開始整理自己的數位工具。
我平常就用iPhone的備忘錄功能來協助記憶,再看了本書「組織」章節後,我就使用書內提供的方法優化iPhone備忘錄。
而「萃取」這個章節更有助於增進資訊筆記的能力,可以用來優化蒐集到的網路好文,並且快速的得到精華摘要。
很多人會等到自己的系統完備才會開始,但是作者提醒:採取行動才能改變你的生活。
你不必在一切完備、盡善盡美的時候才使用第二大腦,而是要馬上開始執行。當你開始使用第二大腦的時候,你的第一大腦也隨之應變。
只要確切的執行這些有益的項目,你就能避開本文一開始所說的「手機痴呆症」,你開始用手機來創造價值,而非消磨時間,或受過多的資訊摧殘。
這本書提醒我很多重要的秘訣,相信也能帶給你幫助,你會有一種整理房間過後的輕鬆愉快感,這能讓你對掌握生活更有信心!【型男老總私讀小碎念】打造第二大腦擁有數位知識管理能力
◎文/城邦書虫總經理 林福益
年輕時,我以自己強大的記憶力為傲。從記者工作時的採訪通知安排到私人約會行程,都能熟記在腦海中,行事曆幾乎不必派上用場。但現在的生活日常,則完全離不開手機電腦上密密麻麻的行事曆。到底是自己真的年紀大了忘性強,還是我的人生變複雜了?
仔細想想,以前可以靠記性安排工作生活,大概是因為遠不及現在的忙碌程度,如果要用倍數相較,至少也是兩三倍以上的忙碌緊湊。這樣的趨勢,在數位時代下不足為奇,每個人不僅要兼顧的工作量與複雜度變大了,網路上充斥的各種資料訊息更如排山倒海之勢,瞬間壓得讓人喘不過氣,大腦似乎常陷入一種超載狀態,讀取理解緩慢得來不及應變。
大腦不夠用,就來打造「第二大腦」吧!這是一種數位知識管理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率、有系統地彙整儲存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並且秒速思考、輕鬆歸納、高效輸出!作者提出CODE方法,實用又有趣,值得學習。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數位知識管理一哥帶你打造「第二大腦」,解決資訊超載難題
◎文/商業周刊出版部
近兩年來,若是問矽谷和企業界人士最新、最火紅的知識管理/時間管理術,答案都是「數位知識管理一哥」提亞戈.佛特所開授的「打造第二大腦」線上課程。因課程深獲好評,進而成書,也獲得《搞定》作者大衛.艾倫及子彈筆記原創者瑞德.卡洛等效能管理大師一致強推。
「第二大腦」是什麼?曾因大病腦傷而短期失憶、腦力退化的佛特,自建數位知識庫(即檔案、資料夾或雲端硬碟)作為「第二大腦」,大幅擴增原生的第一大腦記憶能力,能隨處取用數百億位元組的資訊。
你可能會問:「我本來就會隨手記錄存入手機備忘錄、或在筆電把網頁設定書籤、或在某本電子書上畫重點,這和『第二大腦』有差別嗎?」
差別很大!舊有作法把這些資訊分散各處,以至於無法相互連結、也無法善加保存、隨時取用。透過佛特發展的CODE法所打造的「第二大腦」(包含「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四步驟),能更有效率的記憶每天迎面而來的海量知識與訊息,當你需要時,花最少時間就能調出來。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提亞戈.佛特 Tiago Forte
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數位知識管理一哥 全球頂尖的生產力專家之一,已教授超過兩萬名知識工作者更有效率的整理、運用日常吸收的知識。2017年開授的「打造第二大腦」(Building a Second Brain)線上課程已累積來自百餘國、超過五千名學生。該課程借鑑資訊科學、用戶體驗設計等學門,以及與矽谷領導人和組織合作的專業經驗。他曾在基因泰克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美洲開發銀行服務,並在《紐約時報》、《大西洋》、《哈佛商業評論》等刊物發表過許多文章。你可以在Fortelabs.co 網站找到有關佛特的更多資訊。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