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貨幣/金融
世界不再是平的:後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預測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世界不再是平的:後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預測

  • 作者:彼得.澤汗(Peter Zeihan)
  • 出版社:感電
  • 出版日期:2023-05-04
  • 定價:700元
  • 優惠價:79折 55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553元,贈紅利2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2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當美國不願、也不能維繫全球供應鏈, 台灣有什麼機會,免於成為去全球化下的最大受害者? ★ Amazon分類榜、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 ★ 一個正在結束的世界,一個正在開始的秩序 以「地緣政治學」與「人口學」預測未來全球政經新局勢! 過去幾個世代,一切都變得愈來愈快、愈來愈好,也愈來愈便宜, 所有你想要的東西,都能在購買的幾天後、甚至幾小時內送達, 全球化與自由貿易造就這一切,背後來自美國於二戰後建立並維持的世界秩序。 然而,如果美國不願、也不能維繫全球供應鏈,全球政治局勢、經濟貿易會變成什麼樣子?地緣政治戰略家澤汗描繪未來地緣政治新局勢:一個各國或各地區別無選擇地只能生產自己的商品,種植自己的食物,保護自己的能源,打自己的仗,而且人口正在萎縮和老化的世界。 我們將見證世界各地的從生產到貿易,從消費到投資的大幅滑落。全球化將崩解為碎片,變成區域化、國家化或小型化。讓所有人的生活變緩慢,更重要的是,讓生活水準下降。沒有一個經濟體系或政治理念能在這種未來中運作。那麼,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經濟體能在這失序中的世界繼續存活下去?本書清晰闡明,並不是中國。 「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張忠謀於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移機典禮 「所有的國家都會走向一定程度的保護主義,包括美國, 台灣將會是去全球化以及不再自由貿易的可能最大受害者。」 ☛資深媒體人陳鳳馨 ★ 地緣政治為什麼讀這本? ★ 當我們拿起地緣政治相關書籍時,很少是真的想關心他國事務與未來,否則那讀地理課本無異。我們真正的需求和疑問,都與自身國家安危和荷包有關。本書作者彼得.澤汗以地緣政治學和人口學為基礎,處理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夢想,以及我們的憂慮,並為讀者提供戰略性思考觀點。 本書引領讀者進入「全球化秩序崩潰後地緣政治新局勢」真正務實的議題,以六個不同產業(運輸、金融、能源、原料、製造、農業)為主題,分析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前景,以及這六個產業之間的關連性:如東南亞的電力需求、威斯康辛州的精密製造業、南非的金融流動性、墨西哥邊界地區的安全和貿易軸線、美國中西部的運輸選項、美國政府更迭期間的能源政策、南韓的重工業、華盛頓州的水果樹等等,看似獨立卻在地緣政治上實有關連的主題。 ★ 本書採用前後一致的分析框架,適合所有人運用 ★ 1. 人口學:作者從一國的人口結構隨著時間推移老化做分析。這使他能夠推測一國未來的勞動力出現成長或萎縮,並據以了解該國在經濟成長、生活水準上升或下降等整體經濟情況的展望。 2. 地理學:本書特別關注海洋和國內水路(河流)的通行,認為水路是迄今為止最低廉的運輸方法(相對於飛機、火車、卡車),因此能在經濟和貿易(包括國內和國際)中提供實質的競爭優勢。 3. 歷史: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藉由以最強大的海軍在全球海域巡邏來支持安全可靠的海上世界貿易體系。隨著美國對保護海上世界貿易體系的承諾減弱,情況也逐漸改觀。正如前面談到,作者預期美國可望在這個去全球化的世界表現良好,而大多數其他國家和地區則可能不盡理想。 本書除了探討以上主題,也涵蓋遠為廣泛的主題。作者運用地緣政治學和人口學工具來預測未來的全球經濟結構——或者更精確地說,很快就會失去的結構——和說明不久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情況。 本書的中心主題不只是有關世界的每一個經濟部門的每一個面向即將面對的改變有多深和多廣,也不只是有關歷史將如何演進。本書的主題不只是有關我們世界的終結。本書真正的焦點是描繪從這個大改變的另一面看一切事物會是什麼模樣。未來的可能性的新變數是什麼?在一個去全球化的世界,新的成功地理學是什麼?

目錄

目次 前言 逆思考,迎接截然不同的全球體系 第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1.1|開始是如何開始的 1.2|意外崛起的超級強權 1.3|美國踏上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1.4|「我們」的故事 1.5|歷史加快速度 1.6|學習一個可怕的詞 1.7|更多已不可得 1.8|混亂的模式 1.9|最後一點「更多」 第2章 運輸 2.1|長路漫漫 2.2|掙脫束縛:工業化運輸 2.3|貿易美國化 2.4|大逆轉 2.5|風暴中的港口 第3章 金融 3.1|貨幣:探索人跡罕至之境 3.2|資本大冒險 3.3|災難是相對的 3.4|人口結構和資本的逆轉 3.5|信用概況 3.6|欺瞞未來助長失敗 第4章 能源 4.1|能源與進步 4.2|美國秩序下的石油秩序 4.3|石油地圖:當代版 4.4|石油不只是石油 4.5|不只是石油,還有別的 4.6|為未來加油 第5章 工業原料 5.1|拆解歷史 5.2|基本原物料:鐵礦砂、鋁土礦、銅 5.3|未來的原物料:鈷、鋰、白銀 5.4|永遠的原物料:黃金、鉛、鉬 5.5|珍稀原物料:白金、稀土 5.6|可靠的原物料:鎳、矽、鈾、鋅 5.7|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第6章 製造 6.1|打造我們熟知的世界 6.2|現在的地圖 6.3|未來地圖 6.4|製造一個新世界 第7章 農業 7.1|事關重大 7.2|脆弱性的地緣政治學 7.3|逃避或接受最壞的情況 7.4|緩解饑荒 7.5|擴大飲食,縮小飲食 7.6|農業與氣候變遷 7.7|餵養新世界 7.8|第三騎士的長騎路 結語 可預期的黃金年代:二〇四〇

序跋

☛ 對我來說,無私奉獻很困難,因為我很……幸運。我在正好的時代出生於正好的國家,因而能安全地長大。我的年齡夠老又夠年輕,讓我能從冷戰的核武威脅轉變到5G的時代中辨識出脫節和機會。 我曾受到無數導師的恩澤,而這只因為他們選擇扮演導師的角色才可能發生。我會進入我從事的領域只因為有那些走在我前面的先輩,而我能預測未來只因為那些想接棒的人問了我許多問題。沒有這整個社群,我的工作、甚至是我的生活……將不可能存在。 所以感謝你。感謝你們所有人。 ☛ 世界就是如此的方式終結,沒有發生爆炸,只是輕啜了一下。——艾略特(T. S. Eliot) 假如我們有這麼幸運。——德國諺語 前言 逆思考,迎接截然不同的全球體系 過去大約一百年來的進步有點像經歷一場閃電戰。從馬拉車到客運火車,到家庭汽車,再到稀鬆平常的空中旅行。從算盤到計算機,到桌上型電腦,再到智慧型手機。從鐵到不鏽鋼,到鋁矽合金,再到觸控玻璃。從等待小麥收成,到採摘柑橘,到有人送你巧克力,再到隨時可以買到的酪梨醬。 我們的世界已變得更便宜,而且肯定變更好,而且絕對變更快。而且在近幾十年,改變和成就的步伐還進一步加快。我們在短短十五年內看到超過三十款愈來愈精密的iPhone手機推出。我們正以十倍於改用傳統內燃機引擎的速度,大規模地轉型到電動汽車。我寫作本書的筆記型電腦配備的記憶體,大於一九六○年代末全世界所有電腦的記憶體總和。在不久之前,我還能以二‧五%的利率再融資我的房子。(那實在好到太愚蠢了。) 不只是產品、速度和金錢,人類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在過去七十年,全球發生的戰爭、佔領、饑饉和疾病爆發大幅減少,使死於這些原因的世界人口比率下降,創下有史以來的紀錄。從歷史觀點看,我們正生活在太富裕與和平的尷尬(embarrassment of riches and peace)中。所有這些演進都有緊密交織的關係,彼此密不可分。但有一個簡單的事實往往被忽略。 它們是人為的。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完美的時刻。 而它正在逝去。 過去幾十年的世界是我們這輩子有過最好的世界。現在這個世界不再變得更便宜、更好和更快,而是正在迅速地變成一個更昂貴、更糟糕和更緩慢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我們的世界——正在崩解。 我似乎太快說這些了。 在許多方面本書是我寫過的最典型的「我的」書。我的研究領域正好是在地緣政治和人口學的交會處。地緣政治學研究的是地方,探索有關我們的一切為什麼是我們身處何處的結果。人口學研究的是人口結構。青少年的行為和三十幾歲的人以及五十幾歲、七十幾歲的人不同。我把這兩個不同的主題混合起來以預測未來。我的前三本書討論的正是國家的衰亡和崛起,探究的是世界未來的「大圖像」。 ▍未來大圖像 我真正的工作是公開演講人/顧問(地緣政治戰略家的時髦行銷用詞)的某種混合。當有團體僱用我時,很少是他們想思考安哥拉或烏茲別克的未來。他們的需求和問題都與國內和他們的荷包比較有關,包裝在一系列有關貿易、市場和通路的經濟問題中。我的工作是把地緣政治學和人口學應用在他們的問題、他們的夢想、他們的憂慮。我剝開我的「大圖像」相應的部分,用在東南亞的電力需求,或威斯康辛州的精密製造業,或南非的金融流動性,或墨西哥邊界地區的安全和貿易軸線,或中西部的運輸選項,或美國政府更迭期間的能源政策,或南韓的重工業,或華盛頓州的水果樹等問題上。 本書除了探討這些和其他主題外,也涵蓋遠為廣泛的主題。我再度運用我可靠的地緣政治學和人口學工具來預測未來的全球經濟結構——或者更精確地說,很快就會失去的結構——和說明不久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情況。 我們在地緣政治上和人口結構上面對的難題是,在過去七十五年來的大部分時候我們一直生活在那個完美的時刻。 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事聯盟,藉以阻止、壓制和打敗蘇聯。這是我們已知的、不新鮮的事。不過,人們經常忘記的是這個聯盟只是全盤計畫的一半。為了鞏固這個新聯盟,美國人也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安全環境,以便任何夥伴可以隨時通達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與任何國家經濟交流,參與任何供應鏈和獲得任何原物料投入——完全不需要軍事的護航。美國的槍砲與奶油(gun-and-butter)協議的奶油面,創造了我們今日所知的自由貿易和全球化。 全球化首次為世界的廣大地區帶來發展和工業化,創造出大眾消費社會和緊密的貿易關係,以及我們都很熟悉的飛躍的技術進步。而這一切重新塑造了全球的人口結構。大規模的發展和工業化延長了壽命,同時鼓勵了都市化。數十年來這意味更多的勞工和消費者——為經濟提供動力的人。其中一個結果是人類從未見過的快速經濟成長,而且持續了數十年。 美國人制定的戰後秩序觸發了條件的改變。藉由改變遊戲規則,使經濟情勢出現了全球性、國家性、地方性的轉變。這種條件的改變創造出我們所知的世界。一個擁有先進的運輸和金融、不虞匱乏的食物與能源、永不停止改進和難以置信速度的世界。 但所有事物都會逝去。現在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條件的改變。 冷戰結束的三十年後,美國人已回歸自己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擁有能支持全球安全和伴隨而來的全球貿易的軍事能力。美國領導的秩序已讓位給脫序(Disorder)。在我們達到那種完美的成長時刻的同時,全球老齡化並沒有停止,它持續進行,而且持續至今。全球勞工和消費者正在大規模老化和退休。在我們急速的都市化中,接棒的世代並沒有出生。 從一九四五年以來,世界一直保持著歷來最好的狀況,保持著未來無法再更好的狀況。這是以詩意的方式來描述這個時代——我們的世界——注定要衰敗。二○二○年代將見證世界幾乎每個地方的消費與生產和投資與貿易的大幅滑落。全球化將崩解為碎片,變成區域化、國家化或小型化。這將帶來重大的損失。這將便生活變緩慢,更重要的是,這將使生活水準下降。沒有一個經濟體系能在我們即將面對的這種未來中運作。 輕描淡寫地說,這種去全球化的情況將不太妙。我們經歷數十年的承平日子才打造出我們的美好世界,要想像我們能輕易或快速適應這種巨大的崩解,將需要我所沒有的樂觀。 但這並不是說我不能提供一些路標。 ▍美國還有優勢嗎? 第一是我稱之為「成功地理學」的東西。地方很重要,非常重要。在前工業時代,埃及城市的存在是因為它們擁有水和沙漠緩衝區的完美組合。類似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崛起不只是因為他們很早就掌握大洋航海技術,而是因為他們居住的半島地點避免他們捲入歐洲大陸的混戰。 當工業技術加入這個組合後,故事就不同了。大量應用煤、水泥、鐵路和鋼筋需要很多錢,而只有擁有許多能創造資本的可航行水道的地方拿得出龐大資金。在歐洲各國中,德國是最具備這項條件的國家,因此德國的崛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比任何其他國家更具備這項條件——因此德國的衰敗也無可避免。 第二,雖然你自己也可能已經想到,成功的地理區也無法倖免於失敗。隨著技術演進,贏家與輸家的清單也跟著輪轉。利用水力和風力的進步侵蝕了造就埃及歷史的特殊地位,為新一批強權的崛起提供空間。工業革命把西班牙打入邊緣地位,開啟大英帝國的興起。即將發生的全球脫序和人口結構崩解,造成的影響將不只是把許多國家掃入歷史垃圾堆,它也預告了其他國家將崛起。 第三,變數的轉移將衝擊幾乎每一件事。畢竟,全球化的世界意味全球性的影響。全球化世界只有一套經濟地理學:一個整體的地理區。不管是貿易或產品,幾乎每一個程序至少會跨越一條國際邊界,較複雜的程序甚至跨越數千條邊界。在我們正要踏進的世界秩序裡,那是極其不智的作法。去全球化的世界不但有不同的經濟地理學,而且有數千個不同且分隔的地理區。從經濟的觀點看,整體因為包容所有的部分而更強大,那是我們一直以來獲得財富、進步和加速的原因。但現在那些部分將因為分離而變衰弱。 第四,儘管全球情勢劇烈變動並惡化,美國將大體上躲過即將來臨的災劫。這可能觸發你的鬼話偵測器。我憑什麼宣稱美國將輕鬆度過這場大變動?美國不斷升高的經濟不平等、日益緊繃的社會結構,和愈來愈惡毒和自我毀滅的政治惡鬥又會如何? 我了解這種反射性的不相信。我在臥倒並掩護(duck-and-cover,注:《臥倒並掩護》是一部由美國聯邦政府民防管理局於一九五一年製作的宣導影片,用以教導民眾應對原子彈攻擊)的年代長大,我為像是大學裡的「安全空間」(safe spaces)這類太過政治正確而排斥不同觀點的情況、變性人洗手間政策,以及疫苗的利弊等議題已進入所謂的城鎮廣場感到憂心,當然不只是因為它們也排擠了像核武擴散或美國在全世界的地位等議題。有時候感覺好像美國的政策只是隨機想像和拼湊黏貼的產物。 我的答案?很簡單:問題與他們無關。問題從來就與他們無關。我說「他們」指的不只是當代美國的激進左派和右派不受節制的政壇怪咖,我指的是整體的美國政治人物。二○二○年代將不是美國第一次經歷政治體制的全面重組。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應該知道這是第七次。美國人過去享有的昌盛繁榮是因為他們的地理區與世界大部分地方隔絕,同時美國的人口結構比其他地方年輕。現在基於類似的原因,他們也將繼續昌盛繁榮。美國的優勢容許它辯論自己可能變得弱小,但這些辯論絲毫不影響它的優勢。 也許不久以後將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是,在美國人為他們的衰弱和國內的分歧惋嘆時,他們幾乎沒有注意到世界其他地方正在毀滅!明燈將開始閃爍,然後熄滅。饑饉的利爪將深深刺入並抓緊。造就現代世界的投入——資本、原料和勞動力——的來源將逐漸枯竭,使現代生活難以為繼。不同地方的情況將不同,但基本的主題將清楚呈現:過去七十五年將成為人們記憶中的黃金時代,一個持續得不夠久的黃金時代。 本書的中心主題不只是有關世界的每個經濟部門的每個面向即將面對的改變有多深和多廣,也不只是有關歷史將再度往前邁進。本書的主題不只是有關我們世界的終結。本書真正的焦點是描繪從這個大改變的另一面看一切事物會是什麼模樣。未來的可能性的新變數是什麼?在一個去全球化的世界,新的成功地理學是什麼? 接下來會是什麼? 畢竟,世界的結束實際上只是個開始。所以,我們最好是從這裡開始。 從頭開始。

內文試閱

第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1.3|美國踏上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人才真正邁開他們的大步。經過三年狂熱的動員,他們不但崛起成為史上最大的遠征強權,同時在許多舞台上執行整合的軍事行動,並在戰後成為佔領所有戰敗國的唯一交戰國。 還不只如此。在邁進羅馬、柏林和東京的路上,美國人發現自己控制了所有三個大陸、兩個大洋盆地的經濟、人口和流通的關鍵節點。藉由租借協議和直接的兩棲攻擊,美國人現在控制可以攻擊西半球和東半球的所有重要發射台。加上擁有龐大的戰時海軍,美國人很自然地變成歐洲和亞洲問題的決定因素,不管是金融、農業、工業、貿易、文化或軍事方面的問題。 如果歷史上有過一個強權有能力嘗試支配全球——成為一個新羅馬帝國——那就是美國。而如果有一個好理由讓美國做這種嘗試,那就是在德國的戰火平息後蘇聯崛起所引發的核子競賽。 但這並未發生。 反而美國提議與它的戰時盟友達成一項協議。美國人將派遣他們的海軍——唯一撐過大戰的大國海軍——巡邏全球海洋和保護所有國家的商務。美國人將開放市場——唯一撐過戰爭的大國市場——給盟國出口所有產品以協助它們恢復繁榮。美國將擴大戰略大傘以覆蓋所有國家,以使美國的所有盟邦不必再擔心被侵略。 但有一項但書。你必須在美國炮製的冷戰中選邊站。你可以既安全又富裕,可以盡情發展你的經濟和文化,但你必須與美國人站在一起(實際上是站在前面)對抗蘇聯。美國人無需打造一個全球範圍的帝國,只要賄賂盟國來圍堵蘇聯。這種作法的代表詞就是以新罕布夏滑雪勝地為名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協定——在展開諾曼地登陸後不久,美國首次在這裡宣布這套體系。也許一般人較熟悉的是二次大戰後的自由貿易時代,或簡單的說是全球化。 …… 在戰後,美國以布列敦森林協定創造全球化的秩序,從根本上改變了遊戲規則。美國沒有征服它的盟友和敵人,而是提供和平與保護。美國藉由把幾乎所有過去相互征伐的帝國——有些國家甚至彼此展開割喉式的競爭持續數世紀——拉攏在同一個團隊,以改變區域地緣政治。帝國間的敵對讓位給國家間的合作。布列敦森林協定的參與國間禁止軍事競爭,促使那些前帝國(和帝國的前殖民地)不再把目標放在陸軍、海軍或邊界,而是基礎建設、教育和發展。 這些國家不再為糧食或石油而爭鬥,而是每個國家都能獲得全球範圍的貿易通路。它們不再必須擊敗其他帝國,而是能獲得本國的自主權和安全。比起至今一萬三千年的歷史,這是相當好的交易。而且它運作得非常好。在布列敦森林體系「短短」四十五年間,它不但成功地圍堵蘇聯,而且讓它窒息而死。布列敦森林體系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最長和最深入的經濟成長和穩定期。 …… 布列敦森林協定不是一個傳統的軍事聯盟。為了對抗蘇聯,美國人利用對大洋的控制和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收買了一個聯盟。美國提倡全球貿易並為盟國的出口提供一個無限的市場。在沒有敵人的情況下,布列敦森林聯盟喪失了它存在的理由。戰爭既已結束,有什麼理由期待美國人繼續為這個聯盟花錢?那就像在你繳完房子的貸款後繼續付錢給銀行。 從一九九○年代開始,美國人似乎懶洋洋地轉進到一個沒有固定形狀的中間地帶。只要歐洲人和日本人願意遵守美國人的區域防衛計畫,美國將繼續維持全球秩序。在蘇聯崩潰後,俄羅斯陷於混亂,伊斯蘭世界變得較平靜,歐洲人的成本似乎已下降,收益也隨之升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南斯拉夫的分裂——一場相當深奧難解的事件,其影響並未危及任何北約國家的安全。中東最熱的事件是偶爾爆發的巴勒斯坦—以色列衝突。在亞洲,崛起中的中國逐漸解開毛澤東的教條,但中國是嚴重軍事威脅的說法還是一個笑話。在如此有利的環境下,沒有人會想破壞這種穩定的情勢。 一九九○年代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美好的十年。美國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沒有嚴重的國際衝突。全球貿易深入前蘇聯世界,也深入沒有參與冷戰的國家。美國照管安全和提供市場通道的成本逐漸增加,但在和平與繁榮的環境下,一切似乎還能管控。德國統一。歐洲統一。亞洲四小龍長吟。中國快速發展,壓低了全球的消費者產品價格。資源生產國,不管是非洲、拉丁美洲或南方大陸國家都大發利市,促進了世界更多區域的工業化。跨越全球的供應鏈不但使數位革命變得可能,而且不可避免。黃金時代。我們都認為這是常態。 但它不是。 後冷戰時代之所以可能,全因為美國繼續承諾一個暫停地緣政治競爭和資助全球秩序的安全典範。隨著冷戰安全環境改變,這項政策不再與需求匹配。我們認為常態的的時代實際上是人類歷史上最扭曲的時刻。實際上它極其脆弱。 而它已經結束。 …… 在一個安全而全球化的世界,這種混合模式可能緩慢發展,只要商品能繼續流出和錢持續流入。但在不安全而分裂的世界,貿易受到許多限制,這些國家面對的最大問題將不是直接的國家崩潰。這些國家的人口極易受遙遠海外發生的改變影響。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活水準的工業技術不會消失,但如果貿易中斷,這些技術可能斷絕。如果有任何事影響到這些國家的商品流出或收入和產品的流入,很可能整個國家將因而瓦解,同時出現嚴重的大規模飢荒。經濟發展、生活品質、長壽、健康和人口增加,都取決於全球化的運作。或者——就這種情況來說——去全球化。 …… 結合地緣政治學和人口統計學,我們知道未來將不會出現新的龐大消費系統。更糟的是,拜美國的不作為所賜,全球經濟的餅不只是會縮小,而且它正在碎片化成為不整合的小塊。 想想你居住的城市。如果它需要的一切製造業產品、食物和能源都必須自己供應呢?即使你的城市是上海或東京、倫敦或芝加哥,你將不可能再過你現在的生活。如果美國秩序所做的是把世界的大部分地方裝進一個單一的「城市」,我們都專精於各自擅長的事——不管是摘酪梨或切削金屬、純化丁二烯或組裝快閃硬碟、架設風力渦輪機或教導瑜伽——然後我們以販售我們擅長做的事所獲得的收入,購買我們不擅長做的產品和服務。這並不完美,但它促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技術進步,帶我們進入數位時代,並創造了對愈來愈高階教育的愈來愈大的需求。 但這些都不是「常態」世界的自然結果,而是美國創造的安全和貿易秩序的人為結果。如果沒有世界和平,世界將變小。或者更精確地說,一個大世界將碎裂成幾個小世界(而且經常是相互敵對的小世界)。 老實說,我們既有的各種主義都完全沒有能力管理未來的挑戰。 ● 無法帶來成長的資本主義將製造大規模的不平等,那些已經有政治關係和財富的人將操縱制度,以控制愈來愈大部分的愈來愈縮小的餅。其結果往往指向社會爆炸。看眾多例子中的三個就能了解情況將如何惡化:大蕭條期間美國的無政府主義運動、鏽帶(Rust Belt)的去工業化導致川普在該地區的崛起,以及黎巴嫩內戰引發的全面社會崩潰。 ● 社會主義的前景還會更黯淡。即使餅能變大,社會主義也無法創造資本主義所創造的成長水準,何況餅正變小。社會主義也許能保持經濟平等,但那也不太可能拯救這個模式。與至少菁英可能勉強度過難關的資本主義不同,社會主義下的所有人情況將逐年惡化,其終局可能是大規模動亂和國家分裂。 ● 法西斯統合主義可能藉由外包經濟的實際管理工作給大公司而提供一個選項,但最終它將面對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樣的問題——權力集中在大公司造成的不平等、經濟大餅縮小的退化性停滯——而由於政府顯然控制大局,其結果將是從互相指責轉變成揭竿起義。 ● 最後剩下指令式共產主義。悲哀的是,它可能是四種主義中最可能存活的一種。但它只有藉由《一九八四》式的政治宣傳獨裁統治鎮壓輿論,粉碎人民的靈魂到一定程度才能辦到。當然,它仍會具有我們已知這種模式有的各種缺點:只有在管理這種指令式經濟的人猜對哪些技術將能勝出,和哪些產品將被需要,以及如何取得製造它們的相關原料投入,它才真正行得通——而且每一次都必須猜對。 我們將不只是面對一個人口結構導致的經濟崩潰,而是面對一個五百年經濟歷史的終結。 第6章 製造 6.1|打造我們熟知的世界 二○二一年是全球化時代下一個奇怪的年份。我們短缺一切:衛生紙、手機、木材、汽車、調味醬、果汁盒……印刷這本書需要的紙張! 一切都是新冠病毒惹的禍。 每次我們封鎖或開放時,我們都會改變我們消費的東西。在封鎖期間,我們會消費更多用於家庭裝修和電子設備的材料,以便我們在家有事可做。在開放時,會有更多人去度假和上餐廳。每次改變都需要全球性的工業重新整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每當我們遭到新變種病毒攻擊,或新疫苗推出,或新反疫苗抗爭時,我們的需求就再次改變。每一次我們的需求改變都需要一年的時間才恢復正常。 這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這比起即將發生的事卻微不足道。二○二一年的供應鏈問題主要與需求劇變有關。但去全球化帶來的供應不穩定將輕易擊敗我們。 6.2|現在的地圖 ▍東亞的製造業 首先,東亞是製造業的樞紐,主要建立在美國領導的秩序。 當美國人為所有人提供自由和安全的海洋後,運輸成本就開始迅速下降,使製造公司不但搬遷到大城市或舊河流循環系統以外的地方,甚至完全遷出主要經濟體。任何能建造港口和周邊基礎設施的國家,都可以參與低技術、低附加價值的製造業、食品加工和紡織品、水泥、廉價電子產品和玩具的世界,同時建設自己的工業廠房和技術組合。再加上貨櫃化使這個過程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一九六九年,第一條全年航行的貨櫃航線從日本到加州開通,使日本對美國的出口成長了近四分之一。 亞洲人把西方的消費視為他們通往穩定和財富的道路,並藉由出口導向的製造業重新塑造了他們的經濟和社會規範。日本率先完成這個過程,台灣、南韓、東南亞和中國也很快跟上。數十年的出口、成長和穩定使這些參與的國家穩步攀升到價值鏈的上游。例如,日本從生產廉價的音響 發展成生產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技術。台灣是塑膠玩具的發源地,但現在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晶片。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初才真正進入這場競賽,但現在已成為明星。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中國擁有更低廉的國內運輸,投入更多資源到經濟,以及擁有比亞洲其他地區總和更多的勞動力。 以下是截至二○二二年亞洲製造業的明星國家: 日本、韓國和台灣幾乎處理所有高附加價值的製造工作,包括從白色家電、汽車到機械。這三個國家真正擅長的是顯示器和半導體,其中最顯著的是設計和製造高性能晶片。韓國人尤其專精於行動電話。 日本人和韓國人都透過龐大、垂直整合的企業集團來運作,分別是日本的經連會和韓國的財閥。想想豐田和三菱、三星和LG。這些企業集團跨足所有行業。舉韓國SK為例,它是煉油、石化、薄膜、聚酯、太陽能板、液晶顯示器和發光二極體(LED)燈、標籤、電池元件、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和快閃記憶體晶片的主要玩家。另一方面,SK的建築、土木工程、資訊科技和行動電話服務(與手機製造不同)業務也蓬勃發展。這些是大鯨魚! 對照之下,台灣是一群小魚。或者,考慮到台灣商業環境的競爭有多激烈,也許稱它為一群食人魚更貼切。台灣人培養的少數幾家大公司——例如半導體領導廠商台積電——比世界級公司更傑出,部分原因是它們利用了數千家小公司的技能,而這些小公司各自高度聚焦在廣泛半導體業中很小的部分。基本上,外國公司或聯發科等大型台灣公司會把各種新晶元設計的小改進發包給這些小公司,而這些小食人魚則會想盡辦法為整體製程的一小部分創造進步。然後,較大的公司再把整個台灣研發團隊的一流成果結合起來,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晶片。沒有一種附加價值比這更高了。 在品質和價值的量尺上墊底的是中國,儘管中國已經投入多年的精力和無數資金,但截至目前仍無法打入高端市場,甚至無法製造生產大多數中端市場產品的機器。雖然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使中國人能夠支配產品組裝,但幾乎所有高端零件(以及相當數量的中端品質零件)都從其他地方進口。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同於組裝產品——往往是低端產品:鋼鐵、塑膠以及任何可以壓鑄或射出成型的東西。 從許多方面來看,中國正在倒退。自二○○六年以來,中國製造業生產佔GDP的比率一直在下降,從企業獲利率看,這可能是中國生產效率的高峰年。 中國原本應在二○○○年代末期變成一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因為它已耗盡了沿海地區的勞動力。但沿海地區從內陸進口了至少三億——甚至多達四億——名勞工。 這為中國經濟延長了十五年的壽命,但付出的代價是沿海各地區間和沿海與內陸間的硬體建設、所得的高度不平等,以及工業發展水準的巨大差距。 這也使得中國想建立一個國內導向、消費驅動、與國際隔離的經濟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所有中國出口產品的收入很少流向工人(尤其是來自內地的工人),因此很少可以用於消費。中國現在面臨沿海人口迅速老齡化因而消費需求有限的問題,而最重要的則是人口尚未重新增加。沿海人口與來自內地的大量移民階級形成鮮明對照,後者生活於半非法的環境,在極度擁擠和近乎貧民窟的條件下長時間辛苦工作,而且無法再增加人口。相對的是一個人口空虛的內陸,其經濟活動主要來自國家對經濟效益可疑的工業工廠的投資,而且因為人口太老而無法再重新增加人口。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數十年來實施一胎化政策和鼓勵性別選擇性墮胎的國家,因此根本沒有足夠的四十歲以下婦女來重新填補這個國家的人口。 連續的高速成長浪潮——集中在世界可以看到的沿海地區——使中國的崛起似乎不可避免。現實情況是,中國借用了內陸地區的人口,以實現從歷史上看非常短期的提振。別相信任何人告訴你中國人善於長期規劃。在中國三千五百年的歷史中,他們的帝國沒有損失大片領土的最長時期是七十年。而那正是現在——一個由中國人無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創造的地緣政治時代。 回到中國製造業這個主題:是的,中國的勞動力已變得更有技術含量,從二○○○年以來效率也許增加了一倍,或者如果更寬容地解釋數據,甚至是增加了兩倍。不過由於中國的人口崩潰加速,勞動成本卻上漲了十五倍。自二十一世紀展開以來,中國經濟成長的大部分來自過度融資的投資,而不是出口或消費。 這當然不是說中國無關緊要或落後,這只是告訴我們中國能做什麼和做不了什麼。擁有十億名工人投入工作和大量補貼一切,使中國成為低端之王和組裝皇帝。如果你想要一個聯網肉品溫度計告訴你的智慧手機你烤的肉有多熱,來自中國的一片廉價晶片就能做這件事。如果你想要一支精密的智慧手機,以便把你修改過的視頻發布到抖音,你最好到台灣海峽的另一邊找晶片。

作者資料

彼得.澤汗(Peter Zeihan)

地緣政治戰略家,也是地緣政治諮詢公司Zeihan on Geopolitics創始人。他的客戶包括能源公司、金融機構、商業協會、農業利益集團、大學和美國軍方。另著有《意外的超級大國》(The Accidental Superpower)和《缺席的超級大國》(The Absent Superpower)。

基本資料

作者:彼得.澤汗(Peter Zeihan) 譯者:吳國卿 出版社:感電 出版日期:2023-05-04 ISBN:9786269702923 城邦書號:A5970005 規格:平裝 / 單色 / 480頁 / 16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