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6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展開一場紙上靈旅,
洗滌我們的生命。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時時默想耶穌的苦難,
連結現實生活中的低潮、困境與挑戰;
在沉思與禱告中汲取生命之糧,
接上耶穌賜與的平安和屬靈的力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不只是一本傳授知識的書,也是信仰操練的手冊。
跟隨本書走一趟苦路,靜觀耶穌及其周圍的人、事、物,
在耶穌的受苦和死亡中,體會復活和永生的奧秘。
苦路(Via Dolorosa)又稱為「苦難之路」,指的是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遍體鱗傷地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刑場,直到他死亡的這段路。也正是這條受難之路,成為我們生命的救贖。
苦路的傳統最早源於十六世紀,當時的信徒為了紀念耶穌的受難,追隨耶穌前往各各他的足跡,開始了朝聖之旅。後來,許多天主教堂也會放置圖畫或雕刻,描繪耶穌走苦路的過程,鼓勵信徒藉此默想與祈禱,與耶穌的生命連結,思考苦難、死亡及重生的意義。
在本書中,盧牧師不只邀請讀者和他一起「走苦路」,也分享他在苦路中默想、注視耶穌的體悟。他帶領讀者試著體驗耶穌走苦路時的心境,以及在一旁陪伴耶穌的人和圍觀群眾的心境,在潛移默化中,把耶穌的生命活到自己身上來。
除了苦路的靈修功課外,本書也探討了許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課題,包括:不要隨別人的聲音起舞、與被欺壓的人站在一起、學會尊重包容每個生命、關於冤獄與死刑的思考、找到自身的存在意義……等等,開啟一場與自己、與周遭的內在對話。
透過本書,展開一場紙上的苦路靈旅,相信這對心靈的淨化大有幫助,引領你邁向內心更豐盈、靈性更充實的人生。
【真摯推薦】
周士煒/中華信義會得勝堂牧師
胡國楨/神父、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陳仁勇/前澎湖天主教惠民醫院院長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蔡銘偉/高雄羅雅長老教會教育牧師
盧啟明/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
【牧者、學者、教會人士重量級好評】
這本書是以盧牧師信仰的靈性深度、豐富的人生歷練與其對聖經的熟稔所寫成,衷心期盼讀者把這本書帶回家,為自己的朝聖之旅做準備。
——周士煒,中華信義會得勝堂牧師
本書讓我們好像身臨其境地靜觀耶穌及其周圍的人、事、景觀等的具體情境,經過潛移默化,與基督的生命頻率形成共振,而把耶穌基督的生命活到自己身上來。
——胡國楨,耶穌會神父、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藉由閲讀和默想本書的信息,我們可以在大齋期裡,不只紀念耶穌所受苦難的意義,也同時反省這些苦難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教會、家庭、職場的意義。
——陳仁勇,前澎湖天主教惠民醫院院長
這本書不只邀請讀者和盧牧師一起「走苦路」,也分享他在苦路中默想、注視耶穌的體悟。其實,讀者可以有不同的體悟,或是說,應該有自己的體悟。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盧牧師這本書,不僅對已經是基督徒的讀者來說很有幫助,我相信也對不是基督徒的讀者有幫助,藉此可以更明白基督信仰核心的價值與意義。
——蔡銘偉,高雄羅雅長老教會教育牧師
這本書或可稱之為顛簸人生旅程中的一本「導覽手冊」,指出了盼望安慰與平靜安穩的方向,就是跟隨耶穌的腳步,在掙扎中重獲新生,帶著傷痕繼續往前行。
——盧啟明,教會歷史檔案中心主任
目錄
專文推薦 為自己的朝聖之旅做準備 周士煒
專文推薦 苦路祈禱就是默觀靈修的最佳操練 胡國楨
專文推薦 體會並珍藏復活和永生的奧蹟 陳仁勇
專文推薦 思想耶穌、注視耶穌 陳南州
專文推薦 耶穌的路,信仰的路 蔡銘偉
專文推薦 走過維亞多勒羅沙 盧啟明
作者序 走一趟苦路,洗滌我們的生命
第一站 無罪的耶穌被判死刑——不要隨別人的聲音起舞
第二站 耶穌背起十字架——在苦難中獲得生命力量
第三站 耶穌被戲弄、跌倒——與受欺壓的人站在一起
第四站 耶穌在途中遇見母親——母親的愛與悲痛欲絕的淚
第五站 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學會尊重、包容每個生命
第六站 一位婦女拿手帕給耶穌——勇敢走出來,堅持到底
第七站 耶穌第二次跌倒——狂傲的人與敬虔的人
第八站 耶穌對跟隨的婦女說話——傾聽弱勢無助者的哭聲
第九站 耶穌第三次跌倒——關於「心硬」的省思
第十站 兵士分了耶穌的衣服——最重要的信仰功課
第十一站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從刑具到拯救恩典的記號
第十二站 耶穌忍受一切羞辱——用什麼來敬拜上帝?
第十三站 耶穌被卸下十字架——勇於承認自己的信仰
第十四站 將耶穌安葬在墳墓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意義
附錄一 台灣聖母山莊的苦路——給登山客的深情告白
附錄二 日本長崎福江島的苦路——堅忍的生命與信仰意義
內文試閱
第1站 ✦ 無罪的耶穌被判死刑
不要隨別人的聲音起舞羅
我們非常熟悉一個名詞:冤獄。自古以來,這名詞和事件沒有間斷過,即使是在所謂的「民主國家」也一再發生,更不用說獨裁國家,必定更為嚴重。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有越來越多國家逐漸採取廢除死刑的法律,為的就是盡可能避免因為冤獄而造成另一次加害無辜者生命的事情重演。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共有一百零五個。有的是保留死刑,卻已經超過至少十年以上時間沒有執行過死刑,這樣的國家有四十九個。有些國家是法律上保留了死刑,但只用在特殊條件上,而這通常是和戰爭、種族滅絕、叛亂等行為有關,這樣的國家有六個。
換句話說,在全世界一百九十三個國家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已經不再執行死刑。在這些不再有死刑的國家中,並不是只有所謂非常「現代化」或是「已開發」的國家,美國、台灣都還有死刑,且會執行;反而是許多貧困國家,包括非洲的加彭、剛果、南非、盧安達、納米比亞、莫三比克,以及亞洲的東帝汶、尼泊爾等在內,都已經廢除死刑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國家想要廢除死刑呢? 這可說是現今世界的潮流,當然有許多因素,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想造成冤獄,特別是因為冤獄而造成殘害另一個生命的惡果。因為無論我們有多少科技儀器可以作為鑑定依據、有許多治安人員努力將罪犯在很快時間內逮捕歸案,還是會有百密一疏的事發生。這就像人類發射衛星上太空,無論發射過多少次、衛星有多麼精密,還是會發生才剛發射上去不久就爆炸的事情一樣。
因此,越來越多民主國家會認真思慮到,生命是很神聖的事,萬一在調查過程中有差錯,或是在考慮上有欠周延而導致誤判死刑,這無異等於變相地殘害了另一個生命,很難使執行者心裡有安寧。
▍耶路撒冷的冤獄事件
聖經中冤獄的事件非常多,其中幾個很有名的故事,如約瑟(若瑟)、先知耶利米(耶肋米亞)、使徒保羅(保祿)等,都是例子。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受難記,作者們都非常清楚在說明一件事:猶太人領袖向羅馬總督彼拉多控告耶穌自稱「猶太人的王」,這種罪名是指耶穌就是「叛亂分子」,或說他是「革命分子」,這對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者來說,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的罪名。
因此,彼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很清楚地回答:「這是你說的。」緊接著彼拉多發現,對於祭司長和長老控告自己的罪名,耶穌一概保持緘默,這讓彼拉多感到不解地對耶穌說:「你沒有聽見他們控告你這許多事嗎?」
耶穌不回答的原因,是耶穌知道那些罪名都是捏造的,不是事實,即使回答也沒有用,因為他們會故意捏造這些罪名,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非要讓耶穌死,且是死在十字架上,才甘願罷休。而羅馬總督彼拉多之所以認為耶穌並沒有犯任何該死的罪,是因為他在審理耶穌的案件時,知道猶太人領袖們是出於「嫉妒」才會以「自稱猶太人的王」的罪名控告耶穌,讓彼拉多不得不處理。
彼拉多並不想掉入猶太人領袖們的圈套,甚至還用統治加利利省的希律安提帕王作連帶保證,表示根本查不出耶穌有犯任何罪。因此,彼拉多曾提出要用鞭打來取代死刑(參考路加福音23:15-16),但猶太人領袖煽動群眾大力拒絕。
然而,彼拉多不願放棄釋放耶穌的努力,他想利用一個羅馬帝國統治巴勒斯坦猶太人時的莫名傳統,就是每逢逾越節都會釋放一個囚犯給猶太人。會有這樣的傳統,應該是和統治者的巧計有關,就是羅馬統治者會先把認為有嚴重問題的囚犯抓起來關著,這種囚犯通常都是革命分子,這些人也是猶太人非常關注的對象。在猶太人心目中,這種人往往會被當成民族「英雄」看待,會想盡辦法救援他們出監牢。
此外,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大的節期,耶路撒冷城聚集的人群會多達五十萬人以上,常有激進黨派的人利用這機會,煽動猶太人武裝起來反抗外族統治者,若因此起了暴亂,很難壓制下來。因此,羅馬統治者就利用逾越節釋放這種囚犯,讓猶太人在大節期中自我控制、約束不作亂,好讓他們心中的民族英雄可以有機會釋放出來。但是否要這樣做,並沒有明文規定,端看統治者的決定。
這時彼拉多手上有一個「出了名的囚犯」,名叫「耶穌巴拉巴」,這名字是根據一本古老的聖經抄本所記下來的。在亞蘭文中「巴拉巴」的意思是「阿巴之子」,這樣讀起來就像「阿爸之子」。在猶太人社會中,稱呼一個人為「阿爸」,代表著他是偉大的拉比或老師。由此看來,巴拉巴不太可能是強盜,比較可能是一位參與政治運動的活躍分子,被大家所尊崇,可能因為參與叛亂活動,而遭到逮捕入監。
根據〈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的記載,說巴拉巴是「跟一些在暴亂中殺人的叛徒關在一起」(15:7),而〈路加福音〉則是說巴拉巴「曾在城裡作亂,並且殺過人,因此被下在監獄裡」(23:19)。這些描述都很清楚說出這位「巴拉巴」極有可能是屬於猶太人「激進黨派」的一員,因參與暴亂而被逮捕。彼拉多利用這機會,提出:「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哪一個呢? 耶穌巴拉巴呢? 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
這時有一些猶太人領袖滲透在民眾中,煽動民眾要喊出「我們要巴拉巴,把耶穌處死」這樣的呼叫。結果大出彼拉多的意外,群眾竟然大聲呼喊要釋放巴拉巴!〈路加福音〉作者特別描述,說彼拉多連續問了三次,他還是想要釋放耶穌,所以一而再地勸解群眾,但這樣做顯然沒有效果。〈路加福音〉作者說彼拉多為了討好群眾,於是「群眾繼續大聲喊叫,堅持把耶穌釘十字架;他們的呼喊終於得勝」(23:23)。
而〈約翰福音〉(若望福音)也這樣描述彼拉多的做法,就是當群眾高喊要將耶穌殺掉、釘十字架時,他問群眾說:「要我把你們的王釘在十字架上嗎?」此時祭司們卻回答說:「只有凱撒是我們的王!」祭司長們這樣回答,是違背了他們平時對民眾的教導——上帝才是以色列民族的王,這些世上的王只是被上帝賦予管理的責任。即使到現代,在以色列,仍然有不少嚴謹保守這種傳統信仰的猶太人,不承認現有政治制度上的領導者(如總統、首相、議會議長等等)是他們的領袖。
▍被挑唆的民眾
開頭引述的〈馬太福音〉經文提供了一則非常特別的資料,就是在彼拉多準備開庭、為耶穌案件做最後審理時,他的妻子卻派人來告訴他說:「那無辜者的事,你不要管,因為我昨晚在夢中為他吃盡苦頭。」
當時羅馬帝國已經允許派駐地方的省長可以帶著家眷去赴任,而通常當妻子的都會盡可能不干預政事。可是有很多屬下官員或是地方仕紳喜歡與高官夫人來往,因為深信她們會影響丈夫的決策,這點從舊約拔示芭(巴特舍巴)影響大衛(達味)決定傳承王位給所羅門(撒羅滿)就是個例子。
而夢,這是西亞和東方地帶很受重視的生活文化,會被看成和上天的啟示有密切關係。約瑟的故事充滿了「作夢」與「解夢」這種內容。而耶穌的出生,也帶出了夢境的濃厚背景(參考馬太福音1:20)。
因此,彼拉多知道,若想要繼續維護耶穌、甚至無罪釋放他,很可能會因而引起暴動,若此,不但他的官位會保不住,更可能會使他的家人連帶遭受懲罰。因此,他做了一個很特別的動作,就是命令手下拿水盆過來,他就在群眾面前洗手,並且大聲宣告:「流這個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自己承擔吧!」而群眾也異口同聲回應彼拉多說:「他的血債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就這樣,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同時命令鞭打耶穌,然後將耶穌交給屬下去執行釘十字架的死刑。
注意〈馬太福音〉27章18節,說彼拉多明明知道猶太人領袖「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的」。這「嫉妒」一詞,可說是罪惡的原動力,就像該隱(加音)「生氣」(也可作「嫉妒」解釋,參考創世記4:5)上帝接納他弟弟亞伯(亞伯爾)的祭物,卻不接納他的奉獻一樣,因此生出「嫉妒」之心,進而萌生殺機。
這也說明了耶穌並不是犯了什麼該受懲罰的罪,而是因為這些宗教領袖「嫉妒」耶穌,才把耶穌移送到羅馬統治者手中去受審,並且要求彼拉多用羅馬帝國只針對叛亂犯才會用的「十字架死刑」來處置耶穌。叛亂,這是屬於政治性的層面,當猶太人領袖召開宗教法庭會議(「三和林議會」)裁決耶穌必須處死時,罪名是「侮辱了上帝」(參考馬太福音26:65),但當他們把耶穌送到彼拉多那裡時,卻是用這種含有深厚政治意味的罪名來控告他。
〈路加福音〉23章2節、5節說,他們指控耶穌從加利利開始,沿路到耶路撒冷,所經之處都在煽動人民不要繳稅給羅馬皇帝,又自稱是「王」,這和他們在宗教法庭所裁決的罪名完全不同。福音書作者清楚提到猶太人領袖滲透在群眾中「挑唆民眾」,而「挑唆」這詞是含有造假之意。這就說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這些猶太人宗教領袖明明知道「不可作假證陷害人」(參考出埃及記/出谷紀20:16),但他們卻故意這樣做,就是非要置耶穌於死地不可!
為什麼這些猶太人領袖非要這樣不可? 並不是因為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搗毀在聖殿外院所進行的骯髒商業行為,或是在聖殿各處進行教導民眾的工作,這只是近因,主要原因是他們感受到耶穌的出現,對他們帶來很大的威脅,且是早在耶穌出現在迦百農,一到安息日就進入會堂教導民眾開始,就已經讓他們感到威脅了,因為民眾認為耶穌的教導比他們還有權威,就像新約所記載的:「他們來到迦百農城;安息日一到,耶穌進會堂教導人。聽見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教導滿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馬可福音1:21-22)
也因為這樣,當耶穌還在加利利時,耶路撒冷的宗教管理當局,就曾差派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特地到加利利去查看究竟(參考馬太福音15:1),想知道傳言中的耶穌到底是在傳講些什麼?憑什麼方法顯示他擁有特殊能力?他們發現民眾非常喜歡耶穌,每當他出現在一個地方,總是會有民眾圍繞在他身邊,因此,在耶穌醫治好被鬼附身的人,而群眾驚嘆耶穌的能力時,他們就故意在民眾當中公開說耶穌是「被別西卜附身!他是靠鬼王趕鬼的!」(馬可福音3:22)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聖殿教導民眾時,這些平時喜歡號令民眾、顯示自身權威的猶太人領袖,簡直無法想像聽了耶穌教導後所帶來的震撼力,連他們自己都說:「這個人沒有跟過老師,怎麼會這樣有學問呢?」(約翰福音7:15)
另有一種看法,認為這些猶太人領袖之所以「嫉妒」,也許跟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夾道歡迎、高聲歌頌上帝有關,特別是當祭司長和經學教師看見耶穌行了許多奇蹟,又聽見兒童在聖殿裡呼喊:「頌讚歸於大衛之子!」(馬太福音21:15)他們就很受不了而惱羞成怒,因為「大衛之子」的意思,是說耶穌就是上帝差派到世上來拯救猶太人的君王(參考以賽亞書/依撒意亞11:1, 10-11)。這些從民眾反應所累積起來的歌頌讚美之聲,就是一股很難抵擋的壓力,直衝著猶太人領袖而來,這可能就是引起他們嫉妒之因。
▍群眾的呼喊往往是盲目的
當耶穌公然在屬於祭司和經學教師地盤的聖殿所在地,將擺設在那裡的攤販都推倒在地,並且拿起鞭子把牛羊都從聖殿外院趕出去,然後大聲斥責那些商人,要他們「把東西都搬走」,不要把敬拜上帝的聖殿「當作市場」,且是變成「賊窩」(參考約翰福音2:16,馬可福音11:17)。注意「賊窩」,這是指欺騙、不誠實。
不但這樣,耶穌還禁止「任何人扛抬雜物在聖殿的院子穿來穿去」(馬可福音11:16),祭司長和經學教師等猶太人宗教領袖,一聽到耶穌說這樣的話,就很火大,因為耶穌這樣公然指責,等於拆了長久以來這個以聖殿為掩蓋、寄生圖謀私利的地方,若不趕緊將耶穌除掉,恐怕他們以後再也無法混下去。他們是真的想要殺害耶穌,但又懼怕他,因為群眾都欽佩耶穌的教導(參考馬可福音11:18)。
從這裡可以看出猶太人領袖的內心,他們是怕群眾,卻不怕上帝,這點才是信仰上最大的問題,跟使徒保羅說他自己「不討好人,只求取悅那位察驗我們內心的上帝」(參考帖撒羅尼迦/得撒洛尼前書2:4),二者之間確實是有很大的差別。
把耶穌「釘十字架」,這是每當彼拉多問他們該怎樣處置耶穌時,民眾連續回答
的要求。〈路加福音〉作者在23章22節說,彼拉多連續三次問民眾說:「他究竟犯了什麼罪呢?我查不出他有該死的罪狀。」但這時的民眾已經失控了,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大,就像〈路加福音〉作者所說的:「群眾繼續大聲喊叫,堅持把耶穌釘十字架;他們的呼喊終於得勝。」(23:23)
這句「他們的呼喊終於得勝」是多麼令人感到心寒的一件事啊! 群眾大聲喊叫,竟然可以把事實真相淹沒,這豈不也是近代許多獨裁統治者使用的方法嗎? 甚至在所謂自由民主國家的媒體操弄控制之下,也常會發生這種盲目多數意見的現象,不是嗎?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網紅」操控著社會輿論導向。
當彼拉多在盆子裡洗手以表示他和此事無關時,我們看到群眾異口同聲說:「他的血債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他們願意承擔殺害無辜者的責任。不但這樣,他們還表示為了對此事負責,甚至連他們的「子孫」也可承擔殺害無辜者的罪! 這是非常嚴重、也很不應該的行為,有誰可以把自己做錯的事,讓後代子孫也傳承下去?
就這樣,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表面上看起來,猶太人領袖的目的是達到了,是贏了,他們除掉了耶穌,他們可以安心地繼續在猶太人當中為所欲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再阻擋他們、指責他們所犯的錯誤。但上帝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停止拯救工作的計畫,沒有這回事! 上帝總是在人看不見的時候、看不見的地方,運行祂奇妙的拯救工作,以及嚴懲這些猶太人領袖犯罪的惡劣行徑。上帝一定會報應的,這也是聖經給我們的教導。
其實也可這樣了解:群眾呼喊的聲音往往是盲目的,有很多人擠在群眾當中,根本不曉得人家在講些什麼,只會跟著別人的聲音叫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群眾的智商只有三歲小孩的程度而已。很多政客喜歡在群眾大會中操弄政治議題,也是這個原因。
因此,一個有真實信仰的人,一定會小心研判群眾大聲呼喊的聲音是否真實,也會注意是否有人滲透在群眾當中,煽動、攪亂人心,鼓動民眾盲目跟從。只有這樣,才不會犯了猶太人所犯的過錯。更重要的是,千萬別說出「流別人血的血債可以由子孫承擔」這種不負責任的話。
這就是教會傳統中耶穌走向各各他苦路的第一幅圖畫,表示總督彼拉多終於熬不過猶太人群眾大聲呼喊的聲音,順從民眾的意思作出裁決,把耶穌釘上十字架處死。但彼拉多為了表示雖然是他作出裁決,但這個殺害耶穌的罪,他要猶太人自己承擔。因此,他命令士兵拿水給他清洗雙手,這種方式有點類似〈申命記〉21章6至9節的摩西(梅瑟)法律規則,表示和所發生的事無關(參考詩篇/聖詠26:6)。
彼拉多以這種傳統中公開洗手的方式,來表明殺害無辜者耶穌的罪不在他,而是在所有的民眾,他藉著洗手要他們自己「承擔」這個重大的罪責。或許他也是想用這種方式讓他的妻子安心吧。
☉經文默想
1.有否想過錯誤的司法判決會導致殘害無辜生命的事件? 在過去,類似的事件頻頻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中,今天是否還存在? 從二○一八年開始,台灣成立了「轉型正義」,希望能使過去因為戒嚴時代而導致的許多冤獄事件能夠獲得平反。你對此事的看法如何?
2.我們是否也會像猶太民眾一樣,在不明就理的情況下,隨著別人的聲音起舞,結果卻傷害別人,甚至使無辜者受苦?
3.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依法辦理」,但有些法律是在很早時代訂立的,並不適合今天的時代。也常因為「依法辦理」,這「法」的解釋往往因人而異。彼拉多是想依法辦理,卻因為群眾的呼喊聲而屈服。我們今天的輿論是否也會造成這種現象?
☉祈禱文
天上的神,祢是生命的主,而我們是軟弱的人。在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中,在苦難中獲得生命力量羅經常會發生不公義的事,我們卻常常沉默不語,要不就是跟著別人吶喊,卻因此在不注意當中殘害他人的性命,特別是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有許多人利用這點散播不實消息,影響我們的判斷力,懇求天上的神寬恕、赦免我們。
我們懇求祢賜給我們聰明的智慧,能夠辨別是非,不跟著不清楚的事搖旗吶喊。讓我們成為社會安寧的一盞燈光,導引我們身邊的人也成為別人的幫助。謝謝祢的恩典。
作者資料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他主持過的節目眾多,包括: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創世記的故事》、《邁向十字架之路》、《耶穌門徒傳福音的腳跡》,i聽聽的podcast節目《盧俊義牧師講箴言》、《盧俊義牧師講路加福音耶穌的故事》、《盧俊義牧師講創世記》。 目前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並主持信義之聲廣播中心《奉獻生命之愛的這些人》。帶領六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箴言智慧書:一天一篇,90天掌握一生的處世智慧》《預約50+好日子: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