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

  • 作者:盧俊義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20-07-30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折 25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52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39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實現所有願望5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50歲開始,人生可以是自己的, 你想好要怎麼過了嗎? 年輕時,追求的是獲得和擁有, 中年後,用付出與分享過日子。 50+的心靈翻轉, 活出更喜樂、有方向的人生新旅程。 50歲之後,我們都知道身體上的養生非常重要,其實,心靈上的養生才是掌握美好生活的關鍵。想要避免中年空巢及老年憂鬱的最好方式,就是培養快樂的心境,而這樣的心境,是從肯定自己、分享自己開始。 在本書中,盧牧師提出一種「分享」的生活態度,他以自己與書中的許多人物為例,他們有些已經退休、有些還在職場,但都擁有非常精彩的生活。這些激勵人心的真實範例,將帶領我們及早思索50後的生活方式。 除了盧牧師對工作與生活的獨特觀點之外,本書也告訴讀者如何準備面對退休、如何在離開職場後依然擁有充滿活力與熱情的人生,進而找回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想要擁有美好的50+生活,絕不是存夠退休金就萬事俱全。跟隨盧牧師上完這25堂心靈課,讓50後的生活沒有不安,只有豐富。

目錄

Part.1 豐盛生活正要開始 01 「退而不休」的人生 02 少一道菜,多一分愛 03 兩件事,創造更精彩的50+生活 04 培養第二專長,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05 即使活到百歲,也不要孤單一人過日子 06 讀一本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07 遠離憂鬱症的特效藥 08 凝聚家人的心,不再擔憂中年空巢期 Part2 心靈的養生,比補品更重要 09 祈禱不是用來治病的 10 人生中最不該留下的兩樣事物 11 守護生活,從破除迷信騙局開始 12 品味聖經,品出甘甜好滋味 13 為50+準備的每日心靈操練 14 理財,要「理」天上的「財」 15 留給孩子的最棒禮物 16 學習生命之愛,心靈再升級 17 真的有天堂或地獄嗎? 18 受洗,不是上天堂的絕對門票 Part3 人生最重要的一門課 19 安然面對生命終結的力量 20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21 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命功課 22 預先交代後事,從四十歲開始 23 用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說再見 24 比盛大告別式更重要的事 25 生命的最終,都歸於愛

內文試閱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在台灣,幾乎所有醫院的病房都裝設了有線電視,讓病人可以選台看。如果住院的時候剛好遇到選舉期間,病人在電視上看到選情激烈,或是發現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陷入困境,就會心跳加快、血壓飆高,護理人員要趕緊告訴主治醫師,開出藥單給病人服用,才能及時把血壓降下來,以免發生危險。      其實,那藥是不必要的,只要關掉電視,等些時候血壓就會降下來了。可惜的是,即使是所謂的教學醫院,也沒有重視傳播媒體帶來的影響,而是放任第四台入侵醫院病房,這是令人十分無奈的事。      在醫院探訪病人時,我常對住院病人說:不要看電視,也不要一直滑手機,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多休息,也會多出很多空閒,不利用這段時間省思一些平常沒機會思考的事,不是很可惜嗎?特別是那些過去纏繞在內心深處的遺憾與創傷,趁這個機會好好整理一番,以後才有修復和療癒的可能。      當然,這種事情不是生病、住院了才可以做,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若要問我的意見,我認為「中年以後」或「臨近退休」都是很好的時間點,因為在那之前我們為了工作、家庭、孩子而忙碌,甚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的事,等到孩子大了、自己也即將從職場退下來,就可以把我們人生的上半場做個回顧和整理,以便更好地迎接人生下半場。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自己從有記憶以來還記得住的事,都慢慢回想一遍。不管那些事是否確切,可能印象和事實之間已經有了一些差距,也沒有關係。將自己有印象的事都回顧完之後,把這些事逐一寫下來,即使是片片斷斷的也可以,因為這不是在寫傳記,而是讓自己留下一些可貴的生命回憶。      ▌母親的心情筆記      有一個母親因為癌症末期而入院治療。在得知自己日子不多之後,我告訴她,可以趁著手腳、思路都還清楚時,寫下自己的心思,特別是她想要給孩子知道的事。於是,這個母親用一本筆記簿,寫下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把它放在病床的枕頭下。她離開之後,她的孩子在整理病房的物品時,發現了母親所留下的最後一封長信,寫了滿滿一本筆記簿。      他翻閱其中幾頁,眼淚隨即湧出,一路看下去,幾乎哭到不能自己。後來,他將其中幾段文字印在告別禮拜的程序表中,作為留念。這位母親這樣寫著:      盧牧師要我將心裡想到的事寫下來,我覺得很有意思。正準備要寫的時候,我的孩子剛好從學校下課來病房看我。      從這孩子小時候,我就會在他睡覺前讀故事書給他聽,沒有讀,他就睡不著,會一直吵。年紀小的時候,都是讀繪本,上了國小,我開始讀童話書,每讀完一篇,他都要我在那篇故事放一張書籤,他要自己再讀一次。每天晚上讀完,跟孩子說「晚安」之後,我會低頭在他的臉頰上輕吻一下。      他讀國小一年級的一個晚上,我照樣讀完一篇故事,夾好書籤,跟他說「晚安」,也照例在他臉頰上輕吻一下,沒有想到他竟然用手在臉上擦了擦,這樣的反應讓我嚇了一跳。我心裡這樣想著:是不是自己有口臭,才使原本很乖順的孩子聞到臭味而不喜歡?其實我知道,應該不是,而是他自己覺得長大了……      今天孩子照往例,下課後騎著摩托車來看我。他知道我越來越虛弱。他在我耳邊輕輕地問說:「媽媽,要不要起來走一走?」其實,我已經沒有力氣走路,他沒有來,我幾乎都是躺在床鋪上。      我跟孩子說:「好,可是我可能無法走喔。」孩子竟然回說:「沒問題,我扶著你。」他伸手要扶我起來時,有一股奇異的暖流從我的脖子竄流到我全身,我突然感覺自己好像很有力道的樣子。我站著,孩子要拿走路輔助器給我,我竟然跟他說「不用」。就這樣,孩子攙扶著我,我的另一支手扶著點滴架,雖然是舉步維艱,卻因為孩子雙手攙扶著我,讓我感覺全身都有熱騰騰的暖流在到處流竄著。      只走了半圈護理站,孩子就發現我喘得很厲害,便問說:「媽,是不是很喘?要不要回病房休息?」我說「好」,於是我們慢慢地走回病房。我正要躺回去時,孩子突然用他的雙手抱著我躺上床,我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和滿足感。孩子坐在床邊,我假裝要睡覺,其實是眼睛半閉偷瞄著他。他也知道我沒有睡,過了一陣子,他在我耳邊輕聲說:「媽,我去上課,下課後會回來陪你。」我說「好」並且提醒他騎車要小心些,他回說:「知道,不用擔心。」就在這時,他突然低下頭,在我臉頰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哇,怎麼了?這是第一次耶!入院這麼久,這是第一次換他吻了我。我好滿足,滿足到那天一直想要把他給我的那吻留著,不要擦掉,也不想洗臉。      這孩子辦完母親的告別式後,拿了一份印有她母親心情筆記的程序表,專程到醫院來找我。他紅著眼眶,忍住淚水跟我說:「盧牧師,真謝謝您,若我知道媽媽這些心裡的話,我一定每天晚上都要親吻她一下。現在說這些都太遲了,但還是要謝謝您,讓我媽媽留下非常珍貴的回憶。」      ▌給女兒的信      除了寫下想對孩子說的話以及自己的生命回憶之外,我也會跟病人建議,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寫下自己住院時聽到、看到以及親身體驗到的事,一定很有幫助。      例如,寫下醫生來查房時怎樣解說你的病情、護理人員的態度如何,或是記下自己每天的身體感受與心情變化等,或許哪一天就可以作為治療上的參考,或是留給孩子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有一位在國中教數學的女老師,也因為癌末住院,進進出出醫院多次。她聽了我的鼓勵,就開始用平版電腦寫下給四歲女兒的信。      她一共寫了十六封信,是依照女兒每年生日的順序而寫的,她每次要寫一封,就開始想像女兒當時是幾歲了,應該會有怎樣的情景,包括會喜歡什麼玩偶、吃什麼、穿什麼等等。這讓她即使在身體狀況最脆弱的時刻,看起來也依然精神抖擻,更重要的是她忘了自己即將臨終,她說:「因為寫信時要想像女兒的發育、成長,我竟然都沒有想到『死』這件事。」      當這些信都寫好後,她告訴先生,在每年女兒生日時,就把她依照年齡所寫的信印出來給女兒看。她也寫信給她先生,並且當著我的面告訴她先生,一定要等她走了才可以打開信件。她的先生舉起右手發誓:「絕對遵守這個諾言。」      一個月後,這位女老師安息了。她先生跟我說:「謝謝盧牧師,還好有你幫助我太太將注意力放在寫信的事上,否則她總是無法放下心來。」      ▌對自己生命的反省      上述幾個例子,讓我們知道了記錄自己的生命、寫信給家人親友的重要。然而,寫給自己也是同樣重要的。在所有生命回憶的記錄中,我認為最美好的,就是寫下對自己生命的反省。      這一生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做出一些當時並不覺得有錯,但年紀大了之後(或是知道反省以後)就會發現自己做錯了的事情。這些事不一定是什麼很大的壞事,但可能對別人有所虧欠,因此,將這些反省的事都寫下來,對療癒心靈的傷口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寫下來的這些,兒女們一定會看見,也會幫忙傳達。      我知道有一位母親,就寫下了給三個兒女的心裡話,當中有一段是寫給大女兒,內容是這樣子的:      孩子,對你,媽媽真的非常抱歉,當年你愛上這個男孩子,可是我就是感覺很奇怪,看了就不是很喜歡。你要我說出不喜歡的理由,我卻只能說「就是不喜歡」,因為這樣,你也賭了一口氣,還搬離家裡自己到外面去租屋,決定此生不婚。不論任何親友來介紹,不婚就是不婚!      因為自己錯誤的感覺,結果害你終生單身,這是我這一生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可是我又沒有勇氣在你面前說「對不起,我錯了」。在生命最後的這時刻,我本來想要親口跟你說「請你原諒我」,但每次你來醫院探望我時,我就講不出來了。我只能藉著祈禱,向上帝懇求寬恕我的無知。如今也只能寫在這裡跟你說:「請原諒我吧!」      在舉行告別禮拜的前一天晚上,我到這個家庭去帶領親友家庭禮拜。我留了一些時間,讓參加的親友說說他們對故人的懷念。大女兒說她回家整理媽媽的東西,發現媽媽的抽屜裡有一封寫給兒女們的信,長達好幾頁,她決定唸出媽媽寫給她的段落,也就是上述這一段。      她讀到一半就已經泣不成聲,最後,她對著母親的相片大聲地說:「媽,您沒有錯,只是我和您的看法不同而已。我沒有結婚也不一定是不好,我現在還是過得好好地,也很自在。媽,您放心,我真的已經不在意那件事了。」      孩子會長大,父母會漸老,且老去的便不會再回來,這是生命的事實。要留給孩子什麼東西,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這也沒有標準。但是,把心裡想說的話仔細記錄下來,留給孩子,絕對比只留下金錢財產要好得多。要注意一點:文字的力量與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更深。

延伸內容

【推薦序】
在盧牧師的導航下,面臨退休,可以不再充滿接近人生終點的焦慮與無奈,而是一個自世俗羈絆中解放出來,回歸簡單純淨、重新活出豐盛人生的好機會。 ——李慧穎,執業律師 讓我們從盧牧師書中所學,用心生活,活出愛,或可證明熟年依然可以精彩,如人所言:「我們雖然不能使生命多一些日子,卻可以使日子多一點生命。」 ——吳秀英,金甌女中退休老師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短,盧牧師不是要我們做大事、賺大錢、追求名利與地位,因為在上帝眼中,人都是有限的,只要盡力去做就好。 ——林逸民,五福眼科院長、羅東長老教會退休長老 50歲之後的日子若能進一步打開心扉靠近弱勢者,成為他們的朋友,向他們學習,也許能讓自己忘卻50歲之前的追求,得以看見更寬闊美麗的世界。 ——姚孟昌,輔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本書中所談論的生活態度很獨特,所介紹的一些人物都擁有精彩的退休生活。我期待本書的讀者,因為追隨耶穌所演示愛上帝、愛人的生命腳蹤,而有豐豐富富的生命,使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到最後。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本書內容絕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對於面臨五十歲的讀者是很實際的建議。對於自己生命有所期待的讀者們,一定可以透過此書找到最適合自己、建構豐盛生命的下一步。 ——陳惠卿,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任

作者資料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他主持過的節目眾多,包括: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創世記的故事》、《邁向十字架之路》、《耶穌門徒傳福音的腳跡》,i聽聽的podcast節目《盧俊義牧師講箴言》、《盧俊義牧師講路加福音耶穌的故事》、《盧俊義牧師講創世記》。 目前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並主持信義之聲廣播中心《奉獻生命之愛的這些人》。帶領六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箴言智慧書:一天一篇,90天掌握一生的處世智慧》《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基本資料

作者:盧俊義 出版社:啟示 書系:智慧書 出版日期:2020-07-30 ISBN:9789869928601 城邦書號:1MD017 規格:膠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