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證悟瑰寶:佛陀與成就大師們的智慧教言
- 作者: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24-05-16
- 定價:500元
- 優惠價:79折 39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95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7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佛教成就者千年智慧的語錄集結
依循三善法的修行法門,證悟生命的實相,為人生帶來不凡的意義!
本書彙編了佛教各派的願文、道歌與教言,每一篇都是大成就者獲得證悟後的精妙見地;用最簡潔的字句,闡述佛法深廣的哲理。書中精心依照三善法架構編排所有收錄的教言,從產生菩提心到以利益他人為使命,如果你想尋找真知灼見或生命的意義,這裡有從泱泱證悟滄海汲取出來的甘露滴,能夠使我們獲得安樂、自由和證悟。
化繁為簡而契入修行精髓
所有教法之中,最究竟的便是空性,而其精藏乃是大悲心。此空性大悲藏有如靈丹妙藥,是能治癒世上各種疾病的特效藥。了悟實相自性乃空性真諦,也如這般的靈丹妙藥一樣,能對治所有的煩惱。
──阿底峽尊者
內文試閱
前言
釋迦牟尼佛珍貴的法教於西元六世紀傳入青康藏高原,並從那時起存續至今。當時因為有西藏國王的援助,來自遠近各國的佛教導師紛紛被延請入藏。在這些國家之中,又以現今的印度被視為佛教的發源地。人們常說,由於雪山峻嶺環抱的藏地足履難及,因而使得正統的法教與實修傳承得以保全流傳至今。然而,實際上,其能夠保持如此清淨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因為出離心、菩提心、虔敬心和正知見這些佛法根本之道所蘊含的真誠。
佛陀的教法惠及許多國家,根據不同傳播途徑而有不同的名稱。今日人們將傳到西藏的佛教,稱作「藏傳佛教」。
依照藏人的觀點,正是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而要有不同的方法或「車乘」來因應,這些方法主要分為三大類:小乘、大乘和金剛乘,若硬要説其中一乘較另兩乘更高深或更好,是沒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該乘是否契合個別行者的當時所需。無論哪一乘,都是為了幫助行者去除阻礙證悟與解脫的違緣、創造修行善緣,並獲得更多體驗與了悟。
為了達成以上目的,佛法最常見的方式是找出問題的起因。而此起因歸根究底,就是我們的無明。因為無明,我們在情緒與行為上顯得自私。佛陀所教導的三乘法門,勝過世界上任何我們所能尋得或實現者,因為這些法教能針對各種情況,在不同層次上給予我們實際可行的方法。若說能幫助我們消除無明與自私的智慧,乃是最有價值的禮物,難道不是嗎?因為正是無明與自私為我們帶來這麼多的痛苦,而其對立面,也就是智慧與慈悲,則是創造一切安樂的泉源;它們是最精妙的良藥。
我認為藏傳佛教的主要特點,在於其廣博的法門與精深的哲理。藏傳佛教大師們強調,三乘無有牴觸、無有矛盾,並鼓勵行者三乘都要理解,如祖古烏金仁波切曾說的「一座一蒲團,三乘俱修持。」
收錄於本書中這些既寶貴又實用的語錄,也本著同樣的精神,試圖展現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特質,因為正是這份特質使得藏傳佛教這幅織錦,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靈性追求者所追隨與修行的法教。我在收編這些語錄時,特別將所有言教以完整的架構串連起來,不僅過去許多偉大上師是以這樣的方式理解法教,我也是這樣學習的。
若是你對藏人的處境感到掛心,這裡有為何該保存其豐富文化遺產的充份理由。
若是你嚮往西藏的美景,那麼這裡就是其深奧宗教哲理的風景,一如潔白無瑕的雪山,能映射出清淨崇高發心的智悲陽光。
若是你想尋找真知灼見或生命的意義,這裡有從泱泱證悟滄海汲取出來的甘露滴。
這些語錄無疑是最真實的瑰寶,其璀燦超越一般世俗的金銀財寶。就讓這些菩提珠璣與你的日常生活交織成串,令其閃耀!
引文
這一系列珍貴語錄,我將它定義為:使人生更具意義的實用指南。這些針對佛法簡明扼要的闡述,乃是源於我的佛法導師。
在此,請容我多講一些。
通常我們在清晨醒來時,是處在一個茫然的狀態下,似乎還沈浸在睡夢中,忘了自己身在何處。醒來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我在哪裡?喔,對,我在床上,我剛剛睡了幾個小時,現在精神還不錯。」接著由慣性驅使著我們,開始做起那些日常重覆之事,像往常一樣看待事物,沿著既有的目標和方向前進。接著,我們感到開心、難過、憤怒、執著、沮喪,快樂和不耐煩。我們關心某些事情、不在乎某些事情;我們遭遇難題、心滿意足、放空或累趴、興致勃勃或提不起勁,然後時光飛逝,一天過去,我們累了,再次沈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的日子不斷飛逝。但也許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目的為何?人生到底是什麼?佛法可以給我一點啟示嗎?且讓我看看這本書在寫些什麼吧!」
是的,沒錯,我在對你說話,此刻手裡拿著這本書的人。你是自己身體的領航員,你是自己人生浪頭的衝浪者,你是駕馭自身念頭、情緒、計劃與記憶的騎士。是掌控自己人生的時候了!現在就專注於生命,看清楚實相吧!
我們無須再去追逐虛幻如海市蜃樓般的綠洲之水,我們可以直接從證悟上師的精闢言論中汲取清澈的高山澗水,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些許意義。佛陀和許多大師已經圓滿成就一切,並留下能夠使我們獲得安樂、自由與證悟的箴言。這些話語源自佛陀本人,有著行者自身的實證與修持的保證,透過無間斷的傳承來到我們手上。因此,讓我來提供你幾個修行的方法吧!
在你醒過來的那一刻,試著以崇高的想法展開新的一天。在本書裡,你可以找到不少例子。其中,最崇高的想法就是菩提心,讓自己在心裡想著:「願所有生命都能獲得幸福,願他們沒有痛苦,若是他們還能獲得永恆的幸福,那更好!願大家都能獲得解脫,願我能幫助其他眾生獲得證悟。」
感覺如何?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內心的自私與擔憂,是不是宛如被溫暖朝陽照射過的冰霜,消失得無影無蹤,對吧!
若能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新的一天,是不是非常美好?接下來,你值得泡一杯茶或咖啡來獎勵自己。
在上班或上學前,還是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修持。即使是五到十分鐘,若能好好運用的話,都會有極大的利益。記得修持時要注意三個重點:初善、中善、後善。
初始要以菩提心、良善的心開始。漸漸地,當你感覺越來越好時,可以加入皈依。皈依和發菩提心是非常好的開始,這兩點為修行立下了正確的方向。試著想像一下,在你眼前有一整列的人,他們都有著偉大崇高的心,處處為他人著想,並且都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當你為自己立下了菩提心這個崇高的氣度時,你也邁出了一大步,加入了這列隊伍,成為佛陀的同行者。感覺如何?
接下來是正行。漫長的一天,總會有起伏與挑戰,保持頭腦清楚是必要的。此刻正是保持安靜片刻的好時機。在這一小段時間裡,什麼事情也不要做——就只是坐著。你可以保持安定放鬆,也可以清楚觀看,讓內心不受外界干擾,但仍須保持警覺與留意。我們可以讓內心保持穩定,又同時對外界回應與維持和善。
如果可以的話,利用此刻,或者在一天當中任何時候都可以,就只是坐著。本書介紹了許多如何單純安住的方法。若能做到,就是一個極佳的正行。
最後,我們來到殊勝的結行。讓我們再次許下崇高的願望:「願此座修行對他人有益,我願意盡己所能,追隨往昔大德獲致證悟與利益眾生的腳步。」
只要遵循此三善法,你會發現即使是短暫的修行,也能意味深長如大海般,我們的人生將變得更有意義。你會發現依循此修行之道的成果將整天如影隨形;它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出現。在剛開始修行時,你無須要求完美——只須盡力而為就好。
我們能夠盡力而為。我們能夠不去傷害他人。我們可以把握機會做個有益的人。我們可以掌控自私的韁繩,不讓其恣意狂奔。我們也可以花時間讓自己看清楚;沒錯,我們有時間的。
一日終了,在準備躺下入睡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生起崇高的想法,而最崇高的想法依然是菩提心。
本書所引用的教言均不離此三善法的架構。祈願我們也能以此作為人生的架構!
在本書中有許多我們能學習的東西;但無論我們讀了多少書,佛法修行總是還有更多需要學習的。請記住,無論你讀了多少游泳教學的書籍,總是比不上親身潛入水中來得全然與暢快。因此,在淺酌佛法的甘味後,若是感到求知若渴,建議你尋找一位真實導師。正如過去所有成就者所發現的,直接從認識我們、具有實際體驗的人獲得專屬建議,遠遠勝過讀完最大圖書館中所收藏的所有書籍。
在我短暫的一生當中,有幸能在當今現存傳承的導師座下領受佛陀法教,這些導師的珍貴與重要性有如黃金鎖鏈般環扣著。在此請容我提及幾位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上師之名——頂果欽哲仁波切、祖古烏金仁波切,其心子確吉尼瑪仁波切與祖古貝瑪旺嘉。上師之恩德,我永懷感激,今生無以為報。
虛心求教之緣由
入道,必先聞法,才能了知輪迴過患與涅槃功德而做出正確抉擇。
修心,必先聞法,才能避免行事愚痴。
日修,必先聞法,才能使修行穩固,日有所長。
要讓心相續完全解脫,也必先聞法,才能斷除一切分別妄念。
從修行的第一步起,直至終點為止,務必仰賴比自己更好的人,如此才能使自心朝向往昔諸德所行之法道前進,並提升自身的體驗與了悟層次。
至於那些只滿足於知道「一點點」且故步自封的人,無論有何領悟,都無法走到法道的盡頭。即使人在山林隱居專事修行,也不會注意到自身有何偏差或迷妄。外表或許看來像個修行人,內心卻是一點增長也沒有。
~龍欽冉江
作者資料
艾瑞克‧貝瑪‧昆桑
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 不僅是佛法老師,也是藏傳佛教文獻最傑出的譯者之一。他是自生智出版社(Rangjung Yeshe Publications)的共同創辦人,也出版了許多英譯本,其中包括《大成就者之歌》《智慧之光》和《松嶺寶藏》等,他同時也是【八萬四千.佛典傳譯】計劃的董事成員,該計劃旨在將佛陀所有言教都翻譯成英文。更多關於作者的介紹,請參考www.erikpemakunsang.com基本資料
作者: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蔡宜葳、黃靖鈞、林姿瑩、楊書婷)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4-05-16
ISBN:9786267449066
城邦書號:JB0161
規格:膠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