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多想一點,發現更有深度的自己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從考古看甲骨:文字裡的古代中國(野生動物篇)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幽靈帝國拜占庭(二版):從羅馬到伊斯坦堡,一窺文明的衝擊、帝國的陷落、基督教的興起、詭譎的權勢之爭……
-
記憶台灣2:從國族政治、人文地景,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
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
測試:死後生命的世界與終極驗證(法國長銷30萬冊靈性經典)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克氏身處新舊兩種時代的更迭時期:舊時期指1648~1789年,即三十年戰爭結束至法國大革命爆發前,盛行於歐洲的王朝戰爭,戰爭服務於君王貴族,有職業軍人為君主政府效力,人民不必積極參與。新時期是1815~1914年,即拿破崙敗亡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局日漸發展成總體性的戰爭;以愛國心和民族意識為原動力的國民軍取代了雇傭被動的職業軍人,積極強迫的普遍徵兵取代了消極的募兵制,戰略上也強調主動、機動和殲滅性,來取代遲緩的消耗戰略。這便是克氏體認此鉅變過程而寫下《戰爭論》的時代背景。
在當時,哲學是日耳曼的主流,除了他的老師沙恩霍斯特的影響外,在潮流衝擊下,孟德斯鳩、康德、黑格爾的思維都對他產生啟發。但他又不企圖建構一套死板而龐大的理論體繫,而強調戰爭必須面向經驗,靈活應用,透過對戰爭史例的研究,才能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戰爭理論,並符合時代的需要。全書共分三卷,共計8篇124章。第一卷(四篇):「論戰爭的性質」、「論戰爭理論」、「戰略概論」、「戰鬥」;第二卷(兩篇):「軍隊」、「防禦」;第三卷(兩篇):「進攻(草稿)」、「戰爭計劃(草稿)」。最後並附錄了克氏為王太子殿下講授軍事課程之內容提要。
作者資料
克勞塞維茨(C. von Clausewitz)
西方近代最具影響力的軍事思想家。出生於普魯士西里西亞的小貴族,自幼成長於軍人世家,一八○三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普魯士陸軍大學。曾參與普法戰爭,奠定他寫下名著《戰爭論》的基礎架構。軍旅生涯之外,他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並曾任皇太子的宮廷講師,卻因感染霍亂早逝。爾後,其遺孀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十卷,《戰爭論》是其中前三卷,後世奉為西方兵學經典之作;後七卷則為戰史著作。有人將克氏與中國的孫子相提並論,稱他為「普魯士的孫子」。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