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修訂版):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修訂版):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 作者:曲智鑛(Freddy)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4-10-29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79折 31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1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故事新篇章73折起

內容簡介

決定人生成就的是EQ,不是IQ! 最懂孩子的「光頭老師」曲智鑛,無私分享品格力與情緒教育的教養寶典 孩子是改變社會的種子,當父母和老師替種子施肥(給他們愛和支持),協助他們除草(排除環境上的困難),這粒種子就有機會在未來萌芽! 孩子們暱稱他是光頭, 他是孩子們的翻譯蒟蒻。 擁有教育和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曲老師, 以十餘年和孩子密切互動的經驗, 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培養他們的自信、自尊和恆毅力,以及良好的社會技巧和品格力。 孩子都在煩惱些什麼呢? 學習問題?跟同儕的互動?自我認知低下?缺乏自律? 很多父母師長想關心孩子卻不得其門而入,曲智鑛老師卻能輕鬆地讓孩子對他交心,順利解決這些孩子的問題,包括特殊兒都能跟隨他的教導成長。 究竟光頭老師用了什麼魔法,讓孩子對他言聽計從?原因無他,他自己小時候就是經常闖禍的孩子,總被貼上「過動」的標籤,所以他真正能體會到孩子的困擾與家有問題兒家長的想法。 在書中,本身有過動特質,學生從6歲到30歲都有的曲老師,分享他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傾囊相授他從理論與實務中淬鍊出來的有效品格力教養方法,讓父母和師長能與孩子輕鬆互動,透過陪伴與引導讓每個孩子擁有高情商和好品格,不僅能和自己、和同儕和平共存,也能自在地優游於各種外在環境中。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方新舟 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 吳思華 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智所教授 姜義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張輝誠 學思達創始人 葉丙成 教育部次長、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吳佑佑 宇寧身心科診所醫師 吳明柱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良枝 博幼基金會執行長 陳品皓 治療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鄭漢文 臺東縣桃源國小校長 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我們每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因為學業、身體、情緒、人際關係等的挫折,都曾經是「特殊需求的孩子」。智鑛這本書可以幫我們修好社交與情緒管理這門課。——方新舟(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這本書,用孩子生活中的實例做為引子,輔以深入的理念分析,還有許多可以實作的練習,對於關心孩子情緒素養的現代父母親而言,都應該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參考好書。——吳思華(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智所教授) 令人讚嘆、驚豔和溫暖的情緒素養課!希冀能藉由本書,幫助你我透過親子共學培養情緒素養,建構高情商和好品格,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信念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姜義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讀完這本書,爸媽跟老師們便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情緒素養教育怎麼做。同時也可以在許多的案例中,看到跟自己孩子類似的狀況,進而知道如何去做處理。我鄭重推薦這一本書,給每一位關心孩子的爸媽跟老師。——葉丙成(教育部次長、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我拜讀之後,感覺此書有三大特點:一、全書理論與實務兼具;二、詳述各種具體操作指南;三、看似特殊卻普遍,是適用於大多數孩子以及大人的書。——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智鑛的書強調運用真實情境進行特殊生的學習。這不僅是他的經驗累積,更是他的理論實踐。透過實例說明,提供了清楚的工具與理論,更涵蓋了各種可能的情況,是現場教師與家長陪伴孩子、成為支持他們成長關鍵力量的重要參考。——藍偉瑩(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目錄

〈專文推薦〉努力學習,友善待人 方新舟 〈專文推薦〉曲智鑛的情緒教養 吳思華 〈專文推薦〉令人讚嘆、驚艷和溫暖的情緒教養課 姜義村 〈專文推薦〉能實踐的情緒教養課 張輝誠 〈專文推薦〉這很重要,但我們從沒好好地教孩子 葉丙成 〈修訂版序〉關於情緒素養 〈前言〉從生活中養成影響孩子一輩子的關鍵能力 〈開始之前〉我和孩子與「自發、互動、共好(自動好)」的距離 第一部 孩子的煩惱 缺乏自信、缺乏自制力、不會管理時間、擔心交不到朋友、網路社群、兩性關係……等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因應關鍵在於「刻意練習」養成高情商! ▍孩子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讓我理解許多事。▍ Lesson 1 愛比較的孩子 「我的運動神經就是不行,都比不上朋友……」 Lesson 2 陷入情緒風暴的孩子 「我再也不要算數學了!這是什麼爛題目……我要殺掉數學老師!」 Lesson 3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孩子 「作業寫不完,好想睡覺……」 Lesson 4 為焦慮所苦的孩子 「分組時都沒人要和我一組,同學好像都不喜歡我……」 Lesson 5 拒絕上學的孩子 「讀這些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每天總有考不完的試?……」 Lesson 6 不斷「找自己」的孩子 「同學們都參加了,我是不是也要跟著去呢?但我好像又不想去……」 Lesson 7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 「為什麼你們都不聽我的?我要生氣了喔!」 Lesson 8 生活被3C佔據的孩子 「如果我每天都可以盡情玩手機,那該有多好啊……」 Lesson 9 沒有朋友的孩子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同學聊天,想約同學出門也不敢說……」 Lesson 10 不會告別的孩子 「女朋友跟我分手了,我難過得想去死……」 Lesson 11 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的孩子 「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要問東問西的呢?」 Lesson 12 只考慮自己的孩子 「我這樣做又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你幹嘛要管那麼多?」 Lesson 13 努力適應社會環境的孩子 「為什麼事情一定要照你說的方法做,就不能用我自己的方法嗎?」 第二部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從日常生活或活動營隊中培養孩子的品格力,分享實際案例與具體可以執行的方法(自然情境教學、隨機教學、體驗學習)。 ▍這是十多年來,孩子們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1. 透過營隊活動的自然情境實踐體驗學習 2. 我自己也是體驗教育的實踐者 3. 社會情緒學習與品格力的培養根植於真實情境 4. 品格力是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 5. 學習是練習為自己人生負責的過程 6. 樂觀是可以學可以教的 7. 善用錯誤經驗提升自我 8. 從品格力養成過程看見孩子的成長 9. 以遊戲創造自然情境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10. 家庭是重要的訓練場!父母是最好的教練 11. 規劃體適能活動訓練孩子的社會技巧與品格力 12. 關於品格力的具體行為描述(檢核與設定目標) 第三部 陪伴者的修練 跟孩子一起成長,陪伴者也需要修練,源於管理學的7個習慣與10大教養原則,讓陪伴者教養路上更輕鬆! ▍每個父母應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要練習回到自己孩子身上找答案。▍ 1. 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培養孩子的歸屬感 2. 透過關懷讓孩子學習與多元及差異共處 3. 練習與孩子對話 4. 練習真誠的表達自己 5. 與孩子對話避免使用質問式句型 6. 回顧我的第一本書:7個習慣 7. 陪伴者的10個練習 8. 重建關係的10個撇步 9. 學習鼓勵孩子 10. 同理孩子的困難 11. 不要想著去複製別人家的孩子 12. 孩子是鏡子,練習發現自己的盲點 後記:感謝!期待後續更多的十年 附錄 ◆家長的FAQ Q1 如果我的孩子年紀還很小,要如何引導孩子反思呢? Q2 學校環境是屬於自然情境嗎?自然情境教學一定要到自然環境當中嗎? Q3 社會情緒學習是不是學一次就好了? Q4 不是說自己的穩定會帶動孩子穩定嗎?為什麼我努力改變,孩子卻都沒變呢? Q5 是不是不能罵小孩?但是有些孩子要我大聲說話他們才會聽 Q6 品格力培養如果沒有情境怎麼訓練? Q7 爸爸媽媽彼此教養觀念不同,孩子無所適從,我們可以怎麼做? Q8 孩子平時都知道生氣時該怎麼做,但為什麼生起氣來就完全無法控制呢? Q9 孩子在使用手機上無法自我控制,我可以沒收手機嗎? Q10孩子同理心特別差,我還可以怎麼教? ◆參考資料(相關書目&電影)

內文試閱

〈新版序〉關於情緒素養 當年在寫這本書時,台灣還很少人在談社會與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概念,時至今日,無論公立學校、實驗學校甚至民間團體有非常多人同時在關心這樣的題目,認同我書中算談到的觀念,情緒素養是每個人必備的核心能力。 從著作完成到現在,約莫有五年的時間,每年在教師備課研習、特教輔導研習,我都有機會受邀談情緒素養這個題目,畢竟這個能力不僅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在這之前,我持續累積不同的個案經驗,這個有意識的紀錄就是在幫助自己持續鍛鍊自我意識(self awareness),我想這些個案紀錄應該足以把當年書中的案例全部換掉了!或許,未來再談這個題目就不只是再版,而是應該可以完成情緒素養二部曲了。此外,二○二四年開始,我擔任臺北市身生實驗教育機構的計畫主持人,這個實驗學校也是以情緒素養為目標辦學。 如果說一定要在此時此刻提醒讀者什麼?或是說這些年來我有什麼重要發現是當年在書中沒有談到的,我會說,我們應該更有意識的去覺察孩子的需求,不同特質的孩子會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對於人類需求的理解就不能忘記馬斯洛這個心理學家,當年他提出需求層次理論,至今仍影響甚深。近代的心理學家史考特將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的層次理論用大海中的帆船來呈現。 船身各部分分別代表安全感、連結(歸屬感)和自尊,這些屬於人類最核心需要被照顧的需求都與情緒高度相連,簡而言之,如果一個孩子在環境中無法滿足這些需求,那麼他的情緒狀態一定不會太好,在培養情緒素養的同時若能從人類需求的角度切入,那麼很多答案就豁然開朗了。至於船帆談的是探索、愛(熱情)和目的性,指的是一個人的行動與方向,在核心的需求被照顧的狀態下,人就會有力量行動。 情緒素養和我們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知道這些道理但是什麼都不做其實並不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這是我常在演講場合跟老師、家長說的話。因為道理很簡單,要做到卻很困難。換句話說,行動是改變的基礎,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覺察,刻意的留時間和自己對話,並將這個歷程記錄下來,那麼,我們就能更有意識的活著,成為一位具備情緒素養的成年人,也成為孩子身邊穩定的陪伴者。 〈前言〉從生活中養成影響孩子一輩子的關鍵能力 我是傳統師範院校培育出來的合格教師,但從師範大學碩士班畢業後,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透過有別於學校體制的模式,協助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成長。從事教育工作的初期,我也習慣於在教室內進行教學。或許是因為我的工作時間與一般教師不同,讓我有機會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下了課和他們一起吃飯,星期五晚上甚至有一群孩子跟我住在一起,星期六早晨和我一起吃早餐。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聊天打屁,只要是與孩子有關的重要活動,我都會盡可能地出席,像校慶、運動會、畢業典禮……。 雖然我沒有自己的孩子,但許多孩子這些年與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結,有的在我創造的學習環境中一待就是十幾年,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都是在我的陪伴中度過。他們遇到問題時,願意主動來尋求我的意見,面對與家人溝通上的困難,也會期待透過我的協助創造雙贏的結局,也因此我嘗試扮演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橋梁,同時訓練孩子自己具備搭橋的能力。 要改變一個孩子,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 我和孩子相處時間比一般老師多,也更能夠理解孩子的不同面向。寒暑假的時候我會舉辦營隊活動帶孩子外宿進行訓練,這十多年,來我們的活動挑戰度越來越高。我相信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從孩子自身到其重要他人,所有與他相關的環境,我都盡可能地去接觸與理解。 孩子身處的環境,孩子的重要他人,都是我需要努力的。特殊教育與心理輔導的專業讓我這些年有機會深入個案家庭,與孩子及其父母有更緊密的生命連結,也讓我對孩子的困難與父母的挑戰有更深刻的理解,開啟我對於教育模式的不同思考。 我不是要否定傳統教學訓練模式的價值,但我更偏好真實生活環境的訓練,善用隨機教學的機會,藉由體驗教育的模式協助孩子解決問題,形塑其成就品格與社會情緒的學習更讓我著迷。這個教學模式是我十多年來經驗、反思與修正的成果,也是孩子賦予我最珍貴的寶藏。 孩子習慣的養成,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有的孩子成天與手機為伍,在家裡不主動說話,爸爸媽媽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關心會換來孩子情緒性的咆哮;有的孩子缺乏時間觀念,作業總是寫不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提醒;而我因為常帶孩子去旅行,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發現有不少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東西保管不好,衛生習慣也有許多需要加強的。 還有一些孩子遇到問題會習慣性的求助,或需要很明確的指引才「敢」行動;擔心自己出錯,希望老師能告訴他標準答案,這樣的孩子也不在少數。有的孩子在團體中不敢表達意見,或是沒有想法,無法與其他同學合作,容易和別人起衝突,只能單打獨鬥。甚至在我過去接觸個案中,也曾遇過孩子缺乏調節情緒與壓力的能力,選擇用逃避來面對問題。 當我們面對最親近的人時,往往容易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也有孩子擅長「情緒勒索」自己的母親,媽媽只是要求他早上起來去刷牙洗臉,就無理取鬧,但與外人相處時卻能行禮如儀。或許有人說這樣的孩子聰明,知道面對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換個角度想,孩子又是在怎麼樣的情境中「養成」這樣與父母互動的「習慣」? 我認為孩子習慣的養成與其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但它是一門專業 爸爸媽媽應該至少學習如何扮演好家長的角色。然而,從過往互動的經驗,我發現家長多半是有心無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不對的。不可否認,很多人的確不知道該怎麼當爸爸媽媽,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該怎麼樣與孩子說話,以及如何堅持重要的原則。 在協助解決孩子與家長的問題及困擾時,我發現到,影響孩子一輩子的關鍵能力在於社會情緒學習、社會技巧與成就品格。這些概念,近年來在教育領域蔚為顯學,有許多教育組織致力於這些能力的培養,甚至以此為核心理念。另外,也出現許多相關的暢銷書籍,像是《孩子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Helping Children Succeed)、《恆毅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The Growth Mindset Coach)……等。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重要場域,父母通常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往往影響也最深。孩子會不自覺地複製爸爸媽媽的情緒表達方式,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模式,甚至是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態度。這些不需要刻意去教,只要孩子在家長身邊,他們就會自動吸收,複製與再製。面對這樣的情形,很多家長卻不自知,也缺乏覺察能力,無形中傳遞許多似是而非的教養觀念,一代接著一代。 在臺灣,108課綱本著「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教育應協助學生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培養與社會(環境)互動的能力,而依此理念訂定的四項總體課程目標(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養公民責任),皆可透過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亦有稱為〔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者)的訓練達成。 新課綱中點出了社會技巧對個體的重要性,而社會情緒學習所談的面向,從專注自我、關懷他人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全呼應社會技巧的「處己」、「處人」與「處環境」三個面向,且都與成就品格脫離不了關係。期待這本書的付梓,可以帶給家長們方向、提醒及實際的操作方法,讓孩子在生活中提升正向的社會情緒學習,具備足夠的社會技巧,同時涵養其品格力與高情商。 〈開始之前〉我和孩子與「自發、互動、共好(自動好)」的距離 從我(Me)、你(You)到我們(Us),從我好(自我意識、自主管理),你也好(社會認知、關係技巧),到我們都好(負責任的決策),這是從個人的成功邁向公眾的成功,是從依賴、獨立走向互賴的歷程,也是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所提「7個習慣」與社會情緒學習的連結。 自私是人類的天性,聰明的自私有機會創造永續;奉獻不代表就是全然的犧牲,捨得之間其實存在著重要的關聯性。梳理好想法、情緒與感受,學習自處,發掘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些都是「自我覺察」的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會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 我常鼓勵爸爸媽媽在要求孩子前,自己也要努力嘗試。換句話說,大人想要訓練孩子社會情緒學習的能力,需要自己先練習。初學的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幫助檢視個人社會情緒的學習: □我了解孩子什麼樣的反應會影響我的情緒嗎?(自我意識) □我清楚知道自己的背景、文化與信念影響自己與孩子互動的模式嗎?(自我意識) □我會透過身教讓孩子在相處中學習理解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自主管理) □我會努力去理解孩子參與或不參與日常活動的原因嗎?(社會認知) □我會清楚的和孩子溝通我對他們行為與學習的期待嗎? 這些期待根植於孩子個別的需求與優勢能力嗎?(關係/社會技巧) □在生活中,我會協助孩子形塑和培養他的社會情緒技巧嗎?(關係/社會技巧) □在生活中,我會努力覺察並平衡孩子在情緒與學習上的需求嗎?(負責任的決策)

延伸內容

【推薦序】努力學習,友善待人 文 /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 做為家長或老師,您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您的孩子又是如何看待自己? 最近一個民意調查,問千禧年世代他們最希望得到什麼。大部分人回答:錢、名氣、工作成就。這些會讓他們快樂嗎?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是全世界為期最長的研究。他們在一九三八年選了七百二十四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每年訪問他們,經過近八十年的調查,十幾萬頁的報告,發現一條簡單且清楚的道理: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 良好的關係?是的。除了哈佛的研究,這幾年因為腦科學的進步,大量研究表明,那些無法被標準化考試衡量的非認知能力(包含社交智能、情緒管理、成就品格)比認知能力更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會成功。這是為何這幾年社交與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在全世界迅速發展的原因。像新加坡在二○一四年推出素養導向的新課綱時,就非常重視SEL,他們用SEL把核心價值觀鞏固起來,然後再發展其他核心素養。 為何如此?因為,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與價值觀。而這些都必須奠基在穩定、健康的人我關係上。如果缺乏社交與情緒管理,一個人書讀得再多,也可能做出傷天害理(像恐怖情人)的事來。在人手一機、人際關係日漸疏離的現代社會,社交與情緒技能更是重要。 智鑛長期陪伴很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成為這些孩子與父母親成長路途上的夥伴。他這本新書記載他如何用同理心跟孩子建立信任,如何用對話引導孩子反思,進而改善人我關係,提升孩子的信心。除了分享個案外,他在每一個故事後面提出家長或老師可以進一步思考的題目,希望透過做中學,讓更多人能成為特殊需求的孩子的天使。 從二○一七年起,我們以品格教育及個人化學習為教育理念,開始承接公辦民營學校,目前有三所國小、一所國中。我們的校訓是「努力學習,友善待人」。我們在每一個學校推動SEL,經過短短兩年,明顯地看到孩子因為情緒穩定,人際關係改善,學習動機提高,學業成績進步,與家庭的關係也改善很多。 我個人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因為學業、身體、情緒、人際關係等的挫折,都曾經是「特殊需求的孩子」。智鑛這本書可以幫我們修好社交與情緒管理這門課。 【推薦序】曲智鑛的情緒教養 文 / 吳思華(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智所教授) 我是在二○一七年參加GHF教育創新學人獎評審時認識曲智鑛的。透過專家委員的推薦,我有機會閱讀曲智鑛的資料,驚訝一個大男生願意在學業完成後就勇敢的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以自身微薄的力量用心陪伴許多有特殊傾向的孩子。決審時,曲智鑛的故事打動了來自全世界的決審委員,大家都希望這樣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也讓許多有類似處境的家庭與父母找到一個可能的出路。 這幾年來我透過更多的接觸,了解曲智鑛正在持續勇敢的實踐著他的教育理念。他利用工作室定期辦理各項短期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暫時脫離現實的教育體制,順著自己的情緒自由發洩,也讓每天陪伴的家人能有一個喘息的空間。在這些無私的奉獻過程,曲智鑛讓許多原本有自閉傾向的孩子能夠順利的成長。更因生命的積極陪伴,這些孩子開始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創意。工作室的規模越來越大,幫助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曲智鑛進行的是一項教育創新的工作,這個教育實驗是在體制外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他引導學生進入一個不同的生活情境,善用隨機教學的機會,藉由體驗教學的模式協助這些孩子解決問題,形塑其社會情緒學習、社會技巧與成就品格的關鍵能力。這個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有特殊性格取向的孩子,在少子化的社會中,其實也適用於每個家庭與孩子。對很多家長老師來說,情緒素養其實比學科知識更為陌生,因此,曲智鑛將多年來的教學實務經驗轉換撰寫成的「情緒素養」,就顯得更有意義與價值。 隨著時代的進展,世界各地的國民教育內涵都在調整中。因應知識的快速增長,新課綱希望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掌握知識的系統脈絡,還要能有效的融入生活,並能持續不斷的學習。我們的新課綱以「自發、互動、共好」為核心理念,就是希望培養學生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培養與社會(環境)互動的能力。這些能力有別於傳統的知識與專業技能,必須融入個人的信念、情意與態度;學習的場域不在教室老師,家長、同學、朋友才是主要學習的典範。因此,教與學兩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必須設計一套適當的方式,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學習到「情意」與「態度」。 曲智鑛撰寫的《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這本書,用孩子生活中的實例做為引子,輔以深入的理念分析,還有許多可以實作的練習,對於許多關心孩子情緒素養的現代父母親而言,都應該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參考好書。 【推薦序】令人讚嘆、驚豔和溫暖的情緒素養課! 文 / 姜義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多年來指導眾多的研究生中,我想能夠跟我「比拚」過動和忙碌的,大概也只有智鑛一人了吧!但我萬萬沒想到,智鑛居然還能夠擠出時間來寫這本書,除了「歎為觀止」(但心中OS:「難道我作業最近出太少?」),一時之間我還真的無法形容看完本書後,「讚嘆」、「驚豔」和「溫暖」三重奏般的感受! 如同當前所有教育學者的共識,我們都很清楚「素養是無法教的」!素養,是必須要靠著生活情境脈絡的滋養,才能慢慢培養出來的。而眾多素養中,情緒素養大概可以算是最難培養的前幾名,不論上了幾門心理學、腦科學、生理學、溝通學,大多時候可以累積對於情緒的「知識」,但不一定能夠轉化為讓人具有情緒素養的「智慧」。 就好比音樂素養,音樂人呂岱衛老師曾經問過臺灣的家長和孩子:「你到底是在學音樂?還是在學樂器?」不禁讓人反思,當家長一味強調孩子能夠流暢地操作樂器,參加比賽獲獎時,並不一定能夠代表著全方位的人格涵養培育,以及藝術文化品味的建構,因此所演奏出的曲子也經常是沒有靈魂的。由此可見素養多難培養! 因此,首先我想「讚嘆」智鑛書寫這主題的勇氣,當眾多人都還正在摸索素養到底如何培養時,他毅然「越級打怪」,找了個最難的主題挑戰,還順利挑戰成功! 智鑛是如何打怪成功呢?首先,本書切入的角度完全命中情緒素養養成的關鍵,在第一部「孩子的煩惱」中,智鑛分享了多年來實務工作中遇見孩子們的絕佳案例和他的處理方式,像是「陷入情緒風暴的孩子」、「生活被3C佔據的孩子」、「沒有朋友的孩子」⋯⋯雖然這13堂課看起來像是13種類型孩子遇到的挑戰,但事實上極可能你我的孩子正同時面臨了好幾堂課的狀況!智鑛從簡單的對話開始帶出主題,接著描繪出孩子的煩惱核心,分享他處理的角度和方式,接著還貼心地提供讀者「練習題」。光是第一部的書寫設計,就是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們共同學習認識情緒的好環境,是培養情緒素養的絕佳內容。 本書第二部「生活即教育」中,智鑛將場域跳躍至生活情境脈絡,分享了多年來他在體驗教育教學與實踐中的經驗與心得,這一部就是令我「驚豔」的地方,因為他成功地將許多生硬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簡單易讀的文字與讀者分享,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科普教材」。最終第三部「陪伴者的修練」中,智鑛以一個「溫暖」的陪伴角度,提醒家長該如何支持及培養孩子們的情緒素養,裡頭有許多溫馨的小提醒,一一列出家長們最常忽略的關鍵小細節。 最後,當我讀到智鑛在書中提出「一直相信X-Men系列電影是有意識在探討人的獨特性」的看法後,也讓我想到X-Men系列有一段兩位變種人的對話: Kurt Wagner (Nightcrawler ):「馬戲團以外的人都很怕我,但我不恨他們,我只同情他們。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大部分的人對他們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一無所知。」 Ororo Munroe (Storm):「我很早以前就不再同情他們了!」 Kurt Wagner (Nightcrawler ):「如此美麗的人不該這樣憤怒的。」 Ororo Munroe (Storm):「有時候憤怒可以幫助我面對苦痛。」 Kurt Wagner (Nightcrawler ):「但其實信念也可以幫你面對苦痛!」 或許,憤怒、悲傷……等負向情緒對許多孩子們而言,可能是他們自認唯一的救贖或出口,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希冀能藉由本書,幫助你我透過親子共學培養情緒素養,建構高情商和好品格,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信念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誠心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能實踐的情緒教養課! 文 /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六年前,我剛認識智鑛時,他還是均一教育平台的專案教師,錄製許多數學線上教學影片,為翻轉臺灣教育而不斷奉獻一己之力。我後來才知道,他還有另一專長是特殊教育和心理輔導,他一路從大學鑽研到博士,他運用專業精心設計出各種營隊或親自入校、走進家庭,去幫助、陪伴、訓練特殊孩童,讓他們學會覺察自己、安頓自己、與人相處,學會融入社會的各種能力,做得有聲有色,屢屢獲得臺灣教育圈各種大獎肯定。 智鑛把多年來的經驗濃縮成書,我拜讀之後,感覺此書有三大特點。 一、全書理論與實務兼具。 智鑛有扎實的特教與心輔專業基礎,又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在理論中規劃具體的實踐活動,又在實踐當中不斷回應理論,也就是說,他並非只是直觀的想當然爾去做這些,而是擁有客觀的學術理論支撐出綿密而深刻的縱深,於是,產生出動人的故事和過程,同時也瀰漫著理性的知識與方法。 二、詳述各種具體操作指南。 智鑛在每一章節之中,都有具體的提示與說明;更在每一章節之後,詳列具體的練習與操作方法,讓讀者(特別是家長)在讀完之後,就能依照具體方法、步驟、原則和細節,實際嘗試、付諸實踐。我認為書中這些方法都是具體可行,一步一步實踐,必定可以逐步改變親子關係。 三、看似特殊卻普遍。 此書所舉之實例,對象雖多為特殊孩童,但其表現出的狀態,如情緒覺察、自我管理、人際溝通等等,放在一般小孩來看,其實同樣具有普遍性,太多小孩(其實大人也是)需要學會這樣的覺察、培養和訓練。也因此,這本書就不會只是特殊教育的書,而是適用於大多數孩子以及大人的書。 【推薦序】這很重要,但我們從沒好好地教孩子 文 / 葉丙成(教育部次長、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人是情緒的動物,我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是被我們的情緒影響。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出現脫序的行為,都是因為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一旦情緒凌駕於理性,人也因此就出狀況了。因此學會了解情緒、面對情緒、處理情緒,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課題! 但這件事情,許多爸媽、老師很少教孩子;或者更精確地說,即使知道重要,也不知道怎麼教。大人們往往很關注孩子的學科成績,很在乎他有沒有好好念書。當孩子的學習出問題,爸媽只會罵、或是一直碎唸孩子。但這根本沒用,甚至還讓問題加重;因為大人們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出問題,都是因為情緒出狀況。如果沒有從根本上去處理情緒,問題不會被解決! 五年前我創辦了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很感謝智鑛加入我們成為夥伴,承擔起帶領老師們輔導孩子的工作。這些年來我們觀察到很多孩子的問題,都是源自於情緒。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的變動更是巨大!當孩子出現了他無法控制的情緒,就很容易在學習及各種面向出狀況。這些年每當遇到有狀況的孩子,智鑛跟老師們總是先幫助孩子去梳理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讓爸媽了解孩子情緒的起源,進而一起幫助孩子。當情緒被處理了,原本狂暴、不可理喻的孩子,也就會逐漸回復正軌。 但好的情緒素養教育,不是在孩子發生狀況的時候才處理情緒,這充其量只是在做危機處理!更好的教育是,我們平常就要教孩子了解為什麼會有情緒、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教會了孩子之後,一旦孩子出現了情緒,他自己就知道怎麼面對。這也是為什麼在無界塾,我們的老師們開始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為孩子設計了情緒素養工作坊,希望讓孩子們在進入青春期之前便了解如何駕馭自己的情緒。 情緒素養的教育,是如此重要!但在臺灣很多爸媽跟老師並沒有教孩子,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當我知道智鑛寫了這本書,我個人認為這真是一大福音。在這本書當中,智鑛以他這麼多年來所輔導許多的實際案例,來讓大家看到面對各種不同情緒下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跟他們對話、引導他們,讓他們走出情緒的風暴。能有這樣的書問世,真是彌足珍貴。 情緒這回事,是如此重要,但臺灣社會從沒好好地教孩子。讀完這本書,爸媽跟老師們便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情緒素養教育怎麼做。同時也可以在許多的案例中,看到跟自己孩子類似的狀況,進而知道如何去做處理。我鄭重推薦這一本書,給每一位關心孩子的爸媽跟老師。讀完這本書,未來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你將不再束手無策!

作者資料

曲智鑛 Freddy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身生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臺北市長華蒙特梭利國際教育機構顧問/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 著有:《ADHD新解Attention Diversity Hyperactivity Dreamer:展現注意力多樣性的行動造夢者》、《不讓你孤獨:接住每一個孩子,避免孤立與霸凌,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 ■ 曲智鑛FB|https://www.facebook.com/wegojiasfred 相關著作:《ADHD新解Attention Diversity Hyperactivity Dreamer──展現注意力多樣性的行動造夢者》《不讓你孤獨:接住每一個孩子,避免孤立與霸凌,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基本資料

作者:曲智鑛(Freddy)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教育館 出版日期:2024-10-29 ISBN:9786263902848 城邦書號:BUE029X 規格: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