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文明的流轉:鄉民最好奇的人類文明大哉問,阿姨一次說清楚(劉仲敬.通俗阿姨學01)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文明的流轉:鄉民最好奇的人類文明大哉問,阿姨一次說清楚(劉仲敬.通俗阿姨學01)

  • 作者:劉仲敬
  • 出版社:一卷文化
  • 出版日期:2024-12-25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本書採取鄉民發問、劉仲敬解答的Q&A形式,比劉仲敬過往的著作更接地氣。 ★除了劉仲敬招牌的文明季候論、中心與邊緣論述,還有語言學、行政學、人口學等其他阿姨作品少見、未見的觀點。 「千萬不要學什麼世界文明史。 那種書要不充滿錯誤,要不極為膚淺。」 ──劉仲敬── 辛辣!醒腦!全面挑戰你的認知框架! 一個非典型歷史學家對人類文明的洞察與思索 #人類文明中心會從美國轉移到愛沙尼亞、以色列這樣的小國? #川普的成功、蔣介石的失敗,都和「文明季候」有關? #大至核武,小至電腦,科學技術對人類政治有什麼影響? #若蘇聯取得冷戰勝利,世界歷史會如何發展? #假如人類實現永生,文明衰老的速度會加快還是減慢? 你一定也思考過這些人類文明終極大哉問: #文明只會進化,不會退化? #歷史的發展有規律可循嗎? #未來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面對這些問題,「阿姨」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阿姨」是廣大網路鄉民給劉仲敬取的暱稱,「阿姨學」則是一套解釋文明演變的理論體系。他在書中回答鄉民各式提問,範圍廣及史學、哲學、法學、語言學、戰爭、科技、工業化、全球化、氣候變遷等攸關人類文明演變的領域,並不改其能言快語、字字珠璣的風格,顛覆常見的觀點,展開直擊痛點的論述。 【阿姨學的通關密碼】 你在書中會不時讀到「季候」以及「中心與邊緣」,這是阿姨學的通關密碼。 文明的季候就像春夏秋冬,有生長、繁盛、衰退、死亡的週期,而一個人、一個文明能不能成功,與個人才能關係極小,主要取決於有沒有符合「時勢」。如果你的所作所為符合你的時空位置,就能成功。從這個角度看邱吉爾、蔣介石、川普的成敗,你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談到文明的中心與邊緣,你或許猜得到,只要計算哪個地方的新技術、新制度和新思想產生得最多,那裡就是文明的中心,但你知道什麼狀況下文明的中心會往邊緣移動嗎?你知道東亞自古以來就是邊緣嗎?為什麼文明中心會從肥沃新月地帶一路向西,轉移到現在的美國?美國之後的下一個文明中心又會在哪? 【阿姨學也是識人學】 阿姨說尼采是「向後看的人,並不關心未來」,為什麼?海德格的世界「天花板非常低,給人強烈窒息感」,怎麼解釋?傅柯又為何是「負典發明家」? 雷根和邱吉爾很像,都是「戲劇化、符號化的人物」。希特勒是「賭棍」,史達林則是「精明的現實主義政治家」。阿姨怎麼分析這些政治人物? 【「如果之書」的思考訓練】 這也是一本「如果之書」:如果沒有文字,文明怎麼積累和傳承?如果沒有一戰,世界現在會是什麼樣?如果納粹維持統治,歐洲是比現在好還是比現在差? 甚至有鄉民假設「外星人把北韓當作統治地球的代理人」,請阿姨推測一下該外星文明的型態與目的。當然,阿姨不會讓你失望,自有一番令人折服的解釋。 換個角度來看,諸如此類的「如果這樣,會怎樣?」就是極佳的思考訓練。如果是你,又會如何回答那些「如果」? 【阿姨金句選錄】 #阿姨談歷史的核心問題 「世界歷史就是各種不同秩序的產生和演變,這才是關鍵。表面的政權、經濟都是浮在其上的泡沫。任何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的背後,必定是它的組織形態。當組織形態變化,它上面的表現形式也就跟著變化了。這些組織形態如何產生、如何交融和演變,才是歷史最核心的問題。在這個框架下,我認為中國這個概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歷史上我們稱之為中國的東西,其實是近代歷史建構以後,企圖用後人的觀念強行概括先人的歷史事實。」 #阿姨談腐敗與文明 「只有兩種制度不腐敗:貴族政治與財閥政治。貴族本來就是不求錢的。而財閥是資本家,本來就有錢,像布希他們出來從政,都不是為了錢。貴族制度不容易腐敗,愈平民愈容易腐敗。可以說,腐敗是一個文明退化的結果。當社會日益傾向民主化和平民化,與此同時,政治也就會愈來愈腐敗,社會則是愈來愈散、團結力愈來愈低,缺乏天然的領袖。最後散到一定程度,就抵擋不住比較野蠻、但比較團結的民族,於是歷史就要重新啟動了。」 #阿姨談戰爭與文明 「二戰是一戰的直接繼續,是一戰摧毀了十九世紀文明的基本結構以後的附帶現象,並不像一戰那樣重要。」 「抽象的人類文明標準,也得看中心和邊緣。因為中心是在西方文明,希特勒可能摧毀西方文明的核心,而史達林只能在邊緣地帶吃一些邊緣國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儘管比希特勒更邊緣的史達林代表了更大的邪惡,而二戰優先摧毀了希特勒的勢力,仍然可以算是文明的勝利。」 #阿姨談未來世界 「現有的福利國家和世俗人文主義知識體系,在達爾文意義上的生存能力是最差,大概不如黑幫團體。」 「如果世界的邊界日益封閉,某種形式的羅馬帝國就會成為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 關注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讀者、對思維升級有強烈需求的愛智者、對學校沒教的顛覆史觀有興趣的挑戰者,「阿姨」劉仲敬是你不容錯過的思想家,本書是一窺其腦內宇宙、散發智性吸引力的最佳入門讀物! 如果你是姨粉,本書則能帶你用翱翔的視野,重新連結劉仲敬各個獨特的「異」見領域,是一本必備的阿姨學索引! 甚至你是「姨黑」,那更該讀,因為有許多讓你眉心收緊、氣得跳腳的論點,你未必見過,怎能錯過! 看第一遍,你會驚嘆於阿姨的博學。 看第三遍,慢慢看出阿姨學的宏觀底層邏輯。 看第N遍,你的認知結構已更新,文明腦準備重啟! 聯合推薦 公子沈/YouTube時政節目頻道主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作家 汪 浩/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作家、歷史與政治學者 桑 普/政治評論人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文明季候 第三章 文明中心和邊緣 第四章 左派和右派 第五章 哲學 第六章 法學 第七章 史學 第八章 行政學 第九章 語言學 第十章 一戰 第十一章 二戰 第十二章 冷戰 第十三章 全球化 第十四章 科技進步 第十五章 工業化/城市化 第十六章 人口 第十七章 氣候環境 第十八章 假設未來

內文試閱

【摘錄自《文明的流轉》pp.34-38】 Q:人類發展的中心區域在哪裡?未來世界的中心區域會怎樣發展和變化?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什麼? 中心和邊緣很好判斷,因為有非常明顯的客觀標準。這個客觀標準可以列出幾項來,但這幾項都會指往同一個方向。因為它是觀察的現象,所以是歸納法的物件。 什麼地方是文明的中心?新秩序產生最多的地方。什麼地方是物種演化的中心?新物種產生最多的地方。秩序包括狹義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純粹物質的技術和科學,這幾點指往的方向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假定某地是新技術產生的中心,幾乎不可避免它也會是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其他秩序產生的中心,沒有例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內偏離我上述的總結。 古代的中心,很清楚就是肥沃新月地帶、聖經歷史發生的那個地帶,也就是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所在的那個新月形地帶。東起美索不達米亞,西到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這裡是歷史產生最早的地方,是小麥、馬車、輪子、車輛和金屬冶煉技術的家園。 第一代文明在這裡誕生,全世界所有其他的文明都是從這裡輻射出去、晚了幾千年才產生的第二代文明。然後這個中心隨著歷史演化逐步漂移,從地中海東岸蔓延到整個地中海,再移動到北海和大西洋,目前則是落在美國。 它的特徵簡單講就是多元化的政治體系,也就是有很多孵化器。孵化器愈多的地方,新東西產生得愈多。這種條件在政治上經常可以表現為自由民主,但也可以表現為希臘城邦或其他多元結構。 凡是存在多元結構的地方,都是一個生物學家所謂的漂變島。由於中心地區傾向壞死,漂變島便從中心向邊緣移動,體現於政治社會上,就是原先的多元結構逐步轉向惡性競爭,最終產生大一統帝國。 最古老的蘇美文明像希臘城邦一樣是高度多元的城邦,但在軍國主義政治手段愈來愈惡劣以後,一個城邦征服了其他城邦,烏爾帝國誕生了,但統一之後卻步向衰微,被蠻族征服,變成阿卡德帝國。從烏爾帝國到阿卡德帝國,就是蠻族征服與取代的過程。然後愈來愈多蠻族進入,文明就衰落了。希臘城邦也是如此,漸漸走上這條路。多元體系一旦變為統一體系,就會衰微。原先的邊緣地區因為仍具有多元性,導致文明中心向邊緣移動。 這是一個從紅海到藍海的滲透過程,例如很多種子在歐洲的小土地上施展不開,但到了美洲的廣闊土地上卻突然得以施展、茂盛起來。美國崛起的過程就是典型的例證。 在歐洲競爭不下去的清教徒和其他教派被拋到美洲,形成了現在的美國。這是生物種群演化下的標準現象:所有物種都有一個起源核心區(例如人類起源於東非),在這裡有最多的物種,邊緣區則有較少的物種,但核心區因為生態位元有限、物種太多,競爭壓力極大,因此一方面雖然有最多的產物,但另一方面也由於惡性競爭而趨於衰微,然後就從中心往邊緣移動。 什麼是藍海?藍海就是有巨大的資源(例如美洲新大陸),有亞里斯多德意義上的質料因,但缺乏形式因。質料因就像樂隊,形式因則像樂譜。樂隊需要樂譜,樂譜也需要樂隊。在最初的文明中心變成紅海以後,它還有很多形式因,但已經缺乏原材料了,然後原有的種子攜帶的DNA和藍圖,拋到了有大量原材料但缺乏藍圖的空曠地方去,迅速萌發起來,使文明中心遷移。 文明中心不斷從中心向邊緣遷移,從蘇美移到地中海東岸,誕生了兩希文明(希臘、希伯來),今天的西方文明就是兩希文明的直接後代。又從羅馬時代的環地中海地區,跨過阿爾卑斯山向北移至北海,再移往大西洋,最後到了今天的美國。 若要問現在符合這種文明孵化器條件的是誰,答案必然是愛沙尼亞或以色列那樣的小國。它們就像蘇美城邦、希臘城邦、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城邦、宗教改革時期的英格蘭和荷蘭,以及十九世紀的美洲一樣,在政治上不是很強,但高度開明,能容忍新思潮,以及各種很容易失敗的實驗。在這樣的地方,會有大量新思想產生,經過淘汰和失敗,其中一部分會變成未來的主人。現在的文明中心當然是美國,你只要計算什麼地方的新技術、新制度和新思想最多,那裡就是現在的文明中心,而東亞自古以來都是邊緣。 按照上述的方法,你可以算出相對的邊緣程度:按照同心圓模型,哪裡是最中心,哪裡是比較近的地方,哪裡是比較遠的地方。在古代世界,核心當然是肥沃新月地帶,伊朗是第一周邊,印度和內亞是第二周邊,東亞是第三周邊,印第安美洲和黑非洲是第四周邊,澳洲是第五周邊,塔斯馬尼亞是第六周邊,全世界的文明都在這六個層次當中。然後中心區按照我前面說的過程移動到今天的美國。印第安人的美洲完全成了西方的一部分,成為中心。而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包括今天的中國在內),它們現在所在的層次跟它們在蘇美時代所在的層次一模一樣。這種基本結構改變起來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摘錄自《文明的流轉》pp.171-173】 Q:冷戰最大的贏家與輸家各是誰?如果沒有冷戰,誰輸誰贏會有改變嗎? 贏家和輸家這件事,要看時間線有多長。因為短期的贏家往往是長期的輸家,而且沒有人可以永遠贏下去。除了你可以說上帝是永恆的贏家以外,凡是世俗之人,沒有誰是真正永恆的贏家。如果我們按照一般世俗歷史學家判斷問題的辦法來界定時間線,那就可以定出這樣幾個時間線: 假如時間線是五十年以內,那麼列寧主義組織技術是最大的贏家。它不僅以極小的資源破壞了極大的區域,像一個能幹的強盜給自己搞到了很多資源,而且它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世紀以後的政治組織。 如果說法蘭西創造的民族國家,是十九世紀對於政體的最大貢獻,那麼列寧創造的布爾什維克組織學,就是二十世紀對政治組織最大的貢獻。第三世界後殖民化以後建立的幾乎所有政治組織,都有列寧黨的痕跡。儘管它們不是列寧黨,但它們為了反對列寧黨,也吸取了列寧黨的組織技術。各國的民族建構,參照蘇聯的地方很多。即使是美國,冷戰自由主義為了反對蘇聯,實際上也暗中吸取了蘇聯很多東西。所以從五十年這個時間線來講,列寧黨或說列寧主義組織技術,是最大的贏家。 如果從一百年左右的時間線來看,美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威爾遜主義的新羅馬秩序,是最大的贏家。蘇聯、共產主義和其他挑戰者等於都是扮演了陳勝、吳廣的角色。陳勝、吳廣以為自己可以成功,李自成、張獻忠以為自己可以成功,他們都以為自己可以稱帝稱王,但歷史給他們安排的真正使命只是為聖主驅除,也就是為劉邦、李世民、康熙這樣的真命天子驅除,美國、新羅馬、威爾遜主義就是這樣的真命天子。共產主義所做的一切都是清理場地,清場留下的空白最後都要歸於美國、新羅馬、威爾遜主義的秩序,它才是這個百年期的真正勝利者。 如果從更長的時期、從演化論的角度來說,也就是至少要有五百年或一千年左右,那麼最大的失敗者就是大共同體,包括共產主義、官僚福利國家的所有吏治國家。勝利者則是像教會這種幾百人、幾千人、具有自治能力的小團體,例如天主教會、團結工會、塔利班、右區(Pravyi sektor)。 它們再一次證明,無論文明的天花板、上層建築的塔尖能升到多高,最底層的基石必須是小共同體,它永遠不能消滅。任何人削弱了小共同體,塔尖就會塌下來。而且即使是在塔尖塌下來時,小共同體仍然存在。塔尖不是所有時候都存在的,但底下的石塊卻始終存在。人類歷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組織,始終是這樣的小共同體。

作者資料

劉仲敬 1974年生,致力於以憲制演化的角度研究歷史,並投入民族發明學的推廣。他在大眾史學及網路場域擁有巨大影響力,其學說被支持者稱為「阿姨學」。現為旅居美國的自由作家。 著有「逆轉的文明史」系列:《美索不達米亞:古老的人類文明曙光如何熄滅,墮落成今天伊拉克窪地?》及《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逆轉的東亞史」系列:《吳越與江淮》、《巴蜀、滇與夜郎》、《晉、燕、齊》、《上海自由市》、《滿洲國》。「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系列:《叛逆的巴爾幹》、《歐洲的感性邊疆》、《中東的裂痕》。「近代史的墮落」系列:《晚清北洋卷》、《國共卷》、《民國文人卷》。 另著有《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遠東的線索:西方秩序的輸入與中國的演變》、《文明更迭的源代碼》、《阿姨,我不想努力了!?那些勵志書不會告訴你的人生真相》、《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窪地與韭菜:阿姨論中國(人)的心理、現實與結局》等書。 譯作則有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英國史》、湯瑪士.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麥考萊英國史》等。

基本資料

作者:劉仲敬 出版社:一卷文化 書系:一卷歷史 出版日期:2024-12-25 ISBN:9786269914746 城邦書號:A5890013 規格:平裝 / 黑白 / 23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