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印簽版】:學科關鍵點X好習慣養成X各階段銜接,打造自主學習好體質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印簽版】:學科關鍵點X好習慣養成X各階段銜接,打造自主學習好體質

  • 作者:林怡辰
  • 出版社:親子天下
  • 出版日期:2025-08-28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79折 316元
  • 書虫VIP價:31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資深國小教師、教育圈現象級暢銷作者林怡辰傾囊相授,陪伴小學生必備的「學習×生活」全攻略: 寫功課、吵3C、鬧情緒⋯⋯ 終結親子戰爭,掌握小學關鍵六年,打造學習&生活好體質! ★百萬下載的口碑節目,廣大聽友強力敲碗出版! ★情境圖像化+知識系統化,家長輕鬆吸收、馬上上手! 功課拖延、偏科嚴重、不愛閱讀、考試總是粗心大意⋯⋯ 這些看似小事,其實每天都在消磨親子關係與學習信心。 你是否也曾在心裡焦急,卻又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一介入就吵架。 累積20年教學經驗的林怡辰老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家長,以自身與「小學生交手」的豐富經驗,開啟了Podcast節目「小學生診聊室」,深受家長喜愛。 本書是節目內容再升級,聚焦在最多家長關心的問題,並增加3C教養與AI寫作等議題,將情境圖像化、內容系統化,補充聲音無法詳盡的部分,幫助家長好吸收。 書中,作者用實用又溫暖的方式,拆解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各種難題與挑戰。 ◎破解學習卡關:方法對了就會學! 本書深入剖析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四大科目的學習關鍵,不只讓孩子了解各科的學習方法,更提供具體方法: 複習與檢討習慣怎麼養成? 考試粗心怎麼改善? 怎麼讓孩子自動自發,學得有成就感? 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輕鬆提升學習表現。 ◎掌握三階段轉折:小學六年不慌亂 小一適應期: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訓練生活自主能力,讓他們有自信的面對學校與生活挑戰。 中年級轉換期: 中年級學習科目變多,如何利用假期與網路資源,為孩子打下穩固基礎,迎接更高層次的學習挑戰。 高年級挑戰期: 孩子課業加深加重、人際關係與情緒複雜化,如何陪伴孩子學習自我管理,成為獨立思考的小大人。 ◎從會讀書到會生活:培養全方位素養 書中不只教導孩子怎麼學習,更擴及人際關係、時間管理、家事參與、3C控制力⋯⋯ 都是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全面提升的生活素養。 ◎搭配幽默插畫,閱讀輕鬆好吸收 書中每一篇章,都從一幅「家有小學生」的真實日常插畫開始,輕鬆進入教養主題的起點。 那些帶錯課本、考卷遺失......哭笑不得的瞬間,將讓身為家長的你,笑中帶淚獲得療癒與共鳴, 孩子總是講不聽? 從對話的改變,到思維方式的調整,資深教師示範如何「換句話說」! 學習挫折時 X「上次不是才剛教你嗎?為什麼又寫錯?」 O「雖然你不會,但你有試著解題,超棒的!」 →遇到學習困難,家長重要的不是想怎麼解決,而是示範面對的態度。 別讓孩子害怕學習,以培養孩子的自信為基底,勇於面對挫折與困難,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考試粗心時 X「怎麼又粗心大意?失分不是很可惜嗎?」 O「我們一起來練習找重點、抓錯誤!」 →粗心的問題,不是念過就算,需要被嚴肅看待,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自己檢查功課提升敏感度。 看到題目先圈重點、留下錯題並分析原因,並強調透過驗算和自製「錯題本」 自然而然就會降低粗心率! 功課拖延時 X「再這樣拖拖拉拉,要寫到幾點才能寫完?」 O「是因為不會寫才不想寫嗎?」 → 孩子會拖延是有原因的,了解背後後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找出背後隱藏的原因,針對對孩子不同的狀況,才能提供有效的策略,若孩子是因為時間管理不佳,可用「番茄鐘」與「任務可視化」幫助他掌控時間。 每個學習難題,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與路標 孩子在小學階段遇到的每一個學習難題,其實都是專屬於他的成長地圖,只要抓住這些困境的線索,就能引導孩子邁向下一步。《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不只是問題診斷書,更是怡辰老師結合教學現場與家庭經驗,為家長描繪出一幅清晰的小學生成長藍圖。 從國語數學等各科的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的建立,到情緒管理、自信養成與人際關係調整,這本書幫助家長看懂孩子每個階段的內在需求,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陪孩子穩穩地成長。 小學六年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關鍵,這本書將帶領父母從「焦急指揮官」轉型為「溫暖的陪跑員」,用合適的方式來引導、激勵孩子。 讓他們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成為獨立、充滿韌性且具有自信的孩子。 「教養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希望書裡的方法能提供大家一些思考方向,幫助我們更貼近孩子、接納自己,也更自在地陪伴孩子成長。 希望你翻開書頁時,可以找到陪伴、支持、鼓勵和一點勇氣。 讓我們一起,慢慢長成更溫柔堅定的父母,陪伴孩子,在成長路上,成為更幸福的自己。」 ——林怡辰。 這本書寫給—— ◼ 正在陪伴小學生,或即將迎接小一新鮮人的父母 ◼ 為孩子功課操心、感到力不從心的父母 ◼ 因教養問題與孩子產生衝突的父母 ◼ 對教養感到疲憊、迷惘,卻仍想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你 本書亮點: ◼每篇皆有生活情境漫畫,讓閱讀更能引起共鳴 ◼學習方法X學科考試 X生活素養X銜接教育,四大教育重點,培養出正向思考又自主學習的孩子 ◼20個教育教養疑難雜症,資深教師傾囊相授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核心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永福|簡報與教學教練、作家 地方爸爸|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版主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版主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蘇明進|資深國小教師、老蘇的教育隨想版主

目錄

Part 1破解!學習技巧與方法 01 幫孩子點燃學習動機 02 考試粗心的解決之道 03 終結催寫功課的戰爭 04 幫助孩子內建恆毅力 05 培養閱讀永不嫌晚 06 讓孩子讀得進去也寫得出來 同場加映1 小一新生,從生活到學習 Part 2 準備!大小考試與學科挑戰 07 國語文有效學習策略 08 數學思維的建立 09 社會科的記憶與理解方法 10 自然重視實驗與觀察力 11 從複習功課中學「自律」 12 讓孩子進步的考後省思 同場加映2 中年級,學習斷崖的關鍵期 Part 3 探索!關鍵素養與生活教育 13 從家事開始學習自主 14 從小掌握時間管理技巧 15 人際溝通與社交技巧 16 3C使用與網路安全指南 17 讓AI成為學習小幫手 同場加映3 高年級,課業與人際的風暴

序跋

【作者序 】從聲音到文字,為家長點一盞陪伴的燈 我常常在私訊和信件中,看見好多用心家長的迷惘、困惑、難過以及無能為力的心情。 「我能做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在出版了談論讀寫的《從讀到寫》、按照一年時間學習給建議的《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到給成人的《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和童書之後,又再次浮現在我心中。於是,我開啟了「小學生診聊室」,開始用聲音陪伴家長,把一個主題用三集節目說清楚的旅程。 在節目中談論的主題包含:課業、學習、閱讀、寫作、人際關係、習慣、恆毅力、成長性思維、學習動機、家事、時間管理、3C素養等,初期我主要以演講時,家長最常詢問的問題為主,後期很多主題都來自聽眾的提問。 面對家長們每一個問題,我都希望不是只有提供簡單的策略,也期望能夠回答: 「孩子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正常的狀況應該是如何?」 「如果能事先預防,該注意什麼?」 「現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協助改善?」 「還有哪些是被忽略的?」 「身為家長,又該如何先好好照顧自己?」 節目播出後,我收到了雪花般飛來,讓我眼眶泛淚的回饋: 「我從《從讀到寫》認識了老師。 感謝老師推薦這麼多大人看的書籍,給在當媽媽茫然時候的我,有了一些方向。 也感謝老師開了podcast的頻道,我可以分享給更多人,讓那些沒有空靜下來閱讀老師書籍的媽媽們,可以邊聽邊思考。」 「每一集都讓我停不下來,我在育兒路上跌跌撞撞,想幫助孩子又不知如何下手,聽完覺得很感動、很感謝,彷彿在育兒路上看到一道光,真心推薦!」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也是一位男寶媽,怡辰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反覆咀嚼,特別是在字詞教學上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謝謝老師將教學現場的經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家長們理解,很多觀念真的受益良多,讓作為父母的焦慮感頓時減少,也不會像無頭蒼蠅般,將這份焦慮轉嫁於孩子身上。」 「謝謝怡辰老師,我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老師說的可以幫助我學習,真的很謝謝你!」 我沒想到,聽眾除了小學生父母、阿嬤,還有安親班老師、學校老師,甚至很多孩子也和家長一起聽,這些亮閃閃的回饋,每一則我都反覆讀了好多次,謝謝你們,讓這些小小的付出有了大大的意義。不只是想分享簡單的學習策略,我更希望家長、老師們能放下焦慮,先好好照顧好自己,鼓勵自己、愛自己,謝謝你們都接收到了我想傳達的心意。我希望在教養這條路上,大家能走得更踏實,攜手邁向更幸福的未來。 《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這本書,正是從聲音再回到文字的結晶,它讓內容更精簡、重點更聚焦,並增加新的議題,補充了許多聲音無法詳盡的部分,拓展了其他面向。 真的很謝謝你們打開這本書,這段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有時我們會感到疲憊、崩潰、忙碌,甚至常常懷疑自己做得夠不夠好?我們會自責、內疚,覺得自己總是不足。但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面對紛雜的資訊和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始終相信,只要願意、只要開始、只要陪伴,我們就已經是最適合的父母了。 教養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希望這本書裡的方法和貼近生活中的案例,能提供大家一些思考方向,幫助我們更貼近孩子,接納自己,也更自在地陪伴孩子成長。希望你翻開書頁時,可以找到希望、陪伴、支持、安慰、鼓勵和一點勇氣。 讓我們一起,慢慢長成更溫柔堅定的父母,陪伴孩子,在成長路上,成為更幸福的自己。 我很棒!記得要常常對自己這樣說。

內文試閱

從複習功課中學「自律」 「每次一到要考試,催我家小孩複習,我就血壓升高、頭昏眼花、呼吸困難!」 「真的!常常要掐著大腿,催眠自己:『我親生的、親生的!』」 「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一下子找筆,什麼都帶回來了,就是要考試的課本沒帶。」 這些對話,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難怪常有家長說,段考是考驗親子感情的關卡,消耗彼此的試煉。不管你在教養上,是會幫忙複習的「牧羊人」,還是一題題盯著練的「馴獸師」,亦或是順其自然的「佛系」父母,段考前的複習,其實都是孩子長時間學習之後,檢驗學習成果、承擔學習責任的機會。 理解並釐清心中的焦慮 沒有孩子天生不想努力或得到好成績,但往往家長一催促就會引發孩子的焦慮,使得彼此都感到不安。因此,若希望孩子能夠學會自律,家長在面對孩子時,首先就得釐清內心焦慮的原因,不妨先問問自己:「我擔心孩子沒有複習、沒有考好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是擔心孩子的未來發展、懷疑自己是否盡到家長的責任、擔心孩子功課不好會影響自信心、怕自己給予的協助不夠周全、焦慮其他家人看待自己的教養方式,還是擔憂這次沒考好孩子以後會更加退步? 當我們爬梳自己的焦慮後,先不要忙著自責,會有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得了解,孩子也有自己的焦慮,再疊上去,彼此情緒交疊,反而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所以,覺察自我的焦慮後請好好深呼吸,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再試著對孩子說:「孩子啊,要考試了,我和你一樣都感覺有點壓力。」或者「我知道你想努力,有需要我和你一起想想怎麼複習嗎?」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無論考試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當然,我們也要記得不管孩子的成績如何,都不會影響您是一位用心家長的事實。 從「要求」變成「一起想辦法」 過去我們可能習慣對孩子提出要求,例如:「你今天一定要讀完這裡」、「自修評量怎麼都還沒寫」、「動作怎麼這麼慢」。但沒有人喜歡被逼著做事,這麼做不僅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機,還會將學習的責任,從孩子身上轉移到家長身上。最後甚至可能被孩子埋怨「都是你逼我讀書的」,這樣的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因此,在訂定複習計畫之前,我們需要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先請孩子訂定目標:「你各科的目標想考幾分呢?」如果孩子每科都想要一百分,要思考孩子是不是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反之, 如果各科都偏低,則要了解孩子是否對自己缺乏信心。通常我會建議孩子以上次的成績為參考,設定上下五到十分的範圍。當然,這也只是個參考,有時還需要考慮考題的難度。 需要複習的項目都清楚列出來之後,就能一目了然,有了明確的方向、範圍和份量,事情就逐漸清晰,不會被焦慮和恐懼帶著跑了。 訂定複習表,讓時間與進度可視化 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都不同,如果想要多一點餘裕,在段考前兩週就能開始訂定複習計畫。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制定複習表,用鉛筆將需要複習的範圍填到每天的方格中。 剛開始規劃時,孩子通常會充滿幹勁,例如「今天星期一,我要讀國語、數學兩個單元、社會和自然讀一章,英文單字也都要背完。」聽到這些話,先不要對孩子潑冷水,我們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企圖心,但也要提醒他們平常下課回來,寫完當天作業,實際能用於複習的時間並不多,一天安排一科或兩科就好。至於在週三、週末等時間較為充裕的日子,可以排多一點。也建議使用鉛筆來安排進度,當孩子狀況不好的時候,就能夠彈性微調。 記住,先求有,再求好。剛開始孩子還不懂得自律,家長們可以拿一本書,陪在旁邊一起複習。例如,複習國語第一課時,可以引導孩子將這課生字寫一遍,思考哪個生字比較容易考?哪些生字容易寫錯。接著請孩子唸課文,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遍。也可以將國語習作重要的題目遮起來,看看還記不記得。最後確認筆記、作業簿、測驗卷中錯的題目是否都確實會了。通常一課的複習時間大約是二十分鐘,完成後就可以大筆一揮,把今天的進度劃掉,讓孩子感受完成後的充實感。 這裡要特別提醒爸媽,孩子畢竟是孩子,當我們陪伴第一天之後,很有可能第二天孩子就想放棄、偷懶、逃避了,這是相當正常的。我們只需要輕輕問一句:「有需要幫忙嗎?」然後再重複第一天陪伴的歷程,不需責備,也不用怒罵,輕輕提起放下就好。 經過一段時間,孩子會逐漸發現,有些事在開始之前覺得很難,但完成之後回頭看,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如果隔天老師有小考,也可以協助孩子調整順序,先複習隔天要考試的內容,利用考試檢驗複習的成效,確認是否掌握到重點及能不能在時間內寫完,以測試孩子的熟練度。 當然,一課課的小單元,和段考大範圍的試題方向還是有所不同。大範圍的考試會包含更多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的題目,年級越高越需要筆記策略、延伸閱讀和統整的讀書方式。這部分可以從老師發下的大單元測驗卷,或是找其他特殊題型來練習,補足複習時的不足。 考後避免責備,多點鼓勵 當孩子努力完成這將近兩週的複習歷程後,成績單發回來,家長反應的態度很重要,我們必須保持前後一致的正面態度。 避免責備孩子「怎麼考成這樣」、「你到底有沒有認真」、「我看你是沒希望了」……相反的,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段期間我看見你真的很努力」、「你考到自己滿意的成績,這是你努力的成果」、「你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堅持下去的嗎」、「雖然這次成績不理想,我們一起看看下次怎麼做可以更好」、「你覺得這次哪裡做得很好呢?」 考試這個課題會跟著孩子很久,如果他們能學會以成長型思維的正向觀念來看待考試、成績和學習,持續進步,不輕易放棄努力,並隨時調整努力的方向,終有一天,他們會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大人們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直面內心的焦慮後,才能引導孩子、支持孩子,幫助他們解開焦慮的枷鎖,孩子的大腦也才能安心思考和學習,並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當孩子一輩子的啦啦隊,使對力、說對話、用對方法,考試就不需要像打仗一樣,不需要成為親子彼此消耗感情的戰場,而是在學習成長路上,一起用愛陪伴,成為共同成長的暖心旅程。

延伸內容

【推薦序】 AI 時代,讓孩子擁有不被取代的競爭力 ——王永福|簡報與教學教練、作家 在 AI 快速發展的時代,要學習哪些能力,才會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持續的競爭力?我認為怡辰老師的這本書,會是一本重要的解方。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一個國小、一個國中),我也經常在思考,如何在時代的快速變化中,讓孩子擁有長期不變的競爭力。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知識儲存」早就不是珍貴的能力,只要開口問 AI,不管任何主題、任何範圍,都可以在三十秒到一分鐘內得到解答。如果學習只是用來儲存知識,把課本上一條條的知識內容塞入孩子的腦袋中,再透過考試來檢驗他們記得是否牢靠。這樣的能力,很快就會被AI 快速取代,也不再是核心競爭力。 那,孩子們應該學會什麼?才能持續應對不同的挑戰? 從我的觀點,包括「自學力、恆毅力、天賦力」,是我期望幫助孩子們擁有的能力。因為懂得自學,才能持續應對時代的不同變化(想想,AI 也不過就這幾年才出現,如果再經過十年,又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呢?學校教育跟的上嗎?);面對挫折時,能不能堅持嘗試,遇到困難也不放棄;是否能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找出最合適的發展方向,讓自己的優點最佳展現。這些想法我都已經寫在給我孩子的教養筆記《認真,就不輸了》這本書裡了。 但是該怎麼做?才能為孩子培養出這些能力。怡辰老師的這本書,就是幫助家長實作的操作指南。 書裡面教我們如何呵護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在「自主性」、「我能感」的關愛下,主動透過閱讀來提昇自我;用時間管理、計時器、可視化任務等方法,來完成挑戰任務;也教導父母跟孩子,如何正面的看待挫折、把不同的活動跟競賽,當成是一次次自我挑戰的歷程;當然,在成績之外,如何幫助孩子發展更多元的面向,慢慢的找出孩子最適合的樣子。書裡面也教了我們具體的方法。如果能夠仔細閱讀,深入學習,相信能具體的幫助大家——特別是擁有小學生的家長們,定能為親子間的教養方式,給出一些清楚的指引。 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從年輕求學時的不擅考試,卻熱愛自學電腦。到出社會後不斷地嘗試,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跑道。即使過程中遭遇了不同的挫折,仍然持續前進。最後成為創業家與創作者,出版了9本書,成為老師們的教學與簡報教練,還創作出多個千萬級暢銷線上課程,更在50歲後拿到了博士學位,還獲得了國際年度最佳論文的獎項。回看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我可以印證怡辰老師在書裡教的這些方法,都是可以幫助孩子邁向成就的關鍵能力,這也會是我想培養孩子們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透過怡辰老師二十年在國小實地的教學經驗,以及她自己身為三寶媽的親身體驗,還有一路《從讀到寫》、《小學生年度行事曆》、《怡辰老師的時間管理》的書籍寫作中得到的想法,最終濃縮成這本幫助孩子成就,也協助父母成長的指南。我由衷的推薦,相信大家一定能從中獲得許多收穫! 破解小學生成長任務,陪你闖關到底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版主 早自習、午休時,只要踏進我的教室,會發現幾乎所有孩子都坐在座位上專注地看著書,就連下課也有孩子捨不得出去玩。有時小孩會把正在看的書拿來跟我分享:「老師,你看,這個超爆笑的!」「老師,竟然有這種蟲長這樣耶!」「關羽實在太強了!」⋯⋯ 如果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這麼喜歡閱讀,家長應該百分之百不相信,在家裡連教科書都不碰的,怎麼可能喜歡看書。 我在教室裡擺了各式各樣的書,名人傳記、歷史、科學漫畫、少年小說、繪本、動物百科、兒童雜誌⋯⋯等幾千本。在五上剛開學時,希望他們能夠喜歡閱讀,於是用早自習或是閱讀課的時間,有完整的三十至四十分鐘,開放讓他們自由選擇想看的書。剛開始孩子當然都是選擇有趣的漫畫和文字少的繪本,慢慢地鼓勵他們多閱讀橋梁書和雜誌,再進一步閱讀短篇的小說及歷史故事。我發現小孩習慣這個可以安心閱讀的環境後,進到教室裡,只要靜下來就會拿起書來讀,而且沉溺在書的情境中,跟著笑,跟著主角一起冒險。 看了怡辰老師的這本書以後,才發現我有做到怡辰老師書裡談到的幫孩子種下學習動機的方法:「我能感」、「選擇的自由」、「與自我相關」。 以閱讀為例,讓小孩從讀得懂得書開始,慢慢地加深難度、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覺察學習的內容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有動力去找尋適合的書或學習內容。當孩子有學習動機,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有意願挑戰更深更廣的內容。 這本書寫出許多老師和家長每天面臨的難題。我們常期待孩子應該主動複習課業並表現出好的學習態度,卻因此與他們產生衝突。這本書中不只把老師與家長最頭痛的問題列出來,也找出其原因,更提供了許多解決的方法。 像是考試粗心、催寫功課、培養讀寫能力、人際關係的培養、各科考試的準備、家長們最頭痛的3C使用的問題.....很多家長會苦於各個階段的孩子有層出不窮的問題要處理,怡辰老師分別針對低中高年級的孩子常會出現的學習及行為問題提供解方。 這是老師及家長很值得閱讀和學習的一本書,我在閱讀時不斷的自我肯定和省思:「這個部分我有做到有做好!」「原來這個問題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小學生學習診聊室》這本書像是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新手老師及家長陪伴孩子時遇到困難,隨時給出有效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像是打怪一樣,一關一關過關斬將。 沒有人在教養孩子時不遇到問題,期許每個人在各個階段陪伴孩子時,都能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教出自動自發孩子的關鍵心法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如果可以早一點遇見這本書該有多好!」 我和怡辰老師有一些共同點,我們都有三個孩子,都身處偏鄉。但我的孩子比怡辰老師的孩子大一些,目前一個高中、一個國中,一個還在讀國小。讀到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有一種回顧孩子成長過程的感覺。也因為我有兩個孩子都已經走過了國小階段,進入了中學階段,看這本書非常有感。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國小階段,甚至是幼兒園銜接國小的階段,肯定會有非常非常多的疑問,從生活自理、課業學習、人際交友等。從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一路且戰且走。低年級寫功課粗心、拖拖拉拉,中年級閱讀偏食,讀很多卻寫不出來,高年級課業加深加廣,跟不上學習進度。更不用說進入國中的課業壓力,加上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都已經走過了國小階段,再回頭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真心覺得怡辰老師在書裡面說的「都是真的!」書中給予的建議都非常有幫助。 常常有人問我,我的孩子為什麼在課業上可以自動自發?考試前自己安排進度複習功課。在生活上,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除了課業學習之外,都有自己興趣,並且願意投入時間學習。以往我總覺得很難說明,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找到了答案。與其說是方法對了,不如說是心態對了。 我身旁有蠻多的家長,為了盯孩子的課業,坐在旁邊陪讀,家長都讀懂了,小孩還是不懂。或是把孩子送到補習班,甚至請家教,但孩子的課業還是不見起色。我們以為是我們的教法有問題,其實要回到心態的調整,這包含了父母的心態和孩子的心態。怡辰老師說,家長不用什麼都會,但家長可以給予的,是更重要的「態度」、「價值」和「思考角度」。家長可以做的,就是示範「怎麼一起找答案」,「怎麼看待還不會的自己」、「欣賞好奇提出問題的自己」,以及「對世界充滿好奇」。 父母先處理自己的焦慮,正向聚焦,從「你怎麼考成這樣」轉換成「這段期間我看見你真的很努力」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的空間,而自由也不是放任不管。我很喜歡老師書中的一句話:「自由是我們給予的,但品味和方向,是家長可以引導的。」父母是一個陪伴和引導的角色,把學習的主控權還給孩子,讓孩子練習自己安排時間,安排進度。當孩子從國小就這麼做,到了國中儘管課業範圍加深加廣,孩子也會知道該怎麼規劃,因為在國小的時候他已經練習很多次了。 對孩子而言,如何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建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知道「我不是不會」,只是「現在還不會,我可以學會」。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學業上,更是從日常生活自理、幫忙做家事著手,生活就是一種學習。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生活能力,小肌肉運動、手眼協調,都會影響孩子練習寫字的握筆能力。如何運用剪刀沿著線剪紙,如何對齊對角線摺紙,這些能力看起來跟課業沒關係,但會影響孩子怎麼看待自己,如果全班只有他不會,進一步也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友。 身為父母我們的經驗值也許只有自己的幾個孩子,而怡辰老師除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之外,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她看過許多孩子,因此她提供的方法絕對是經過實測有效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國小階段,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國高中,書中關於教養的心法也是一體適用的。並且期待怡辰老師的孩子長大,再來本《中學生診聊室》吧! 「這本書提及家有國小階段許多家長的痛點,包括考試粗心、作業拖拉、不愛閱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懂得如何考前複習等。怡辰老師用第一線實務觀察告訴你,如何對症下藥,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力,是不容錯過的好書。」——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孩子的學習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段需要陪伴與理解的長征。怡辰老師以多年教學經驗,從技巧、學科到素養,細緻解答家長最關心的學習難題,實用而溫柔,幫助孩子從內在建立動機與自信,穩穩走好每一步,學得快樂,也學得踏實。 」——地方爸爸,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版主 【家長大好評】 「謝謝老師將教學現場經驗用淺簡易懂的方式讓家長們理解,很多觀念真的受益良多,讓作為父母的焦慮感頓時減少。」 「就像老師說的,我們小時候接收到的教養方式,和現在的教養方式,差異好大,我心裡除了困惑,也覺得委屈,感謝老師提醒我們要好好照顧好自己、鼓勵自己、愛自己,也感謝您提供這麼多成長性思維的觀念,讓我在親子關係上更有方向,時時能提醒自己回到正向教養。」 「我是提問小五孩子數學焦慮的家長,在期末考前這個緊張時刻聽到老師對我的提問的回答,真是驚訝又感動。不同於以往的建議,老師的回答讓我深深感到被安慰、被理解,心也安定了下來。更難得的是,老師提供了可實際執行的方法與成功經驗,還有更多延伸資訊可供參考,真的非常感謝!」 「這學期我讀二年級的女兒,突然開始害怕每週二整天的課程。仔細了解才發現,她和以往的好朋友不再一起玩了。身為媽媽的我,本身也不是擅長交朋友或外向的人,當我聽到老師分享關於社交的議題時,直接感動落淚,謝謝老師的用心!」

作者資料

林怡辰 人生因閱讀而獲得救贖,深信閱讀翻轉貧窮,教育可以擺脫弱勢、活出天命。對教學充滿熱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得開心、有成效,以所學讓自己幸福。 2007 年開始寫部落格記錄教學,樂於分享關於作文、閱讀、讀報、圖書館教育、數學、行動學習的心得。著有《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小學生的調查任務:發現驚奇圖書館》、《小學生的寫作任務.初階篇》、《小學生的寫作任務.進階篇》,以及線上課程《林怡辰的 48 堂全方位教師課》、《林怡辰的線上作文課》。 部落格:yichanlin.blogspot.com Podcast:小學生診聊室・怡辰老師

基本資料

作者:林怡辰 出版社:親子天下 書系:學習與教育 出版日期:2025-08-28 ISBN:4717211038499 城邦書號:A3320466 規格:平裝 / 套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