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1~3歲幼兒手指食物:訓練孩子自然學會用手拿、用湯匙&叉子、筷子吃(最新修訂版)
-
超級數獨 Super Sudoku:博士級(高階)
-
黃阿瑪去哪了?
-
寶可夢之島(中文世界首次出版,全球獨家贈品:寶可夢大集合海報)
-
皮卡丘的好朋友(全球獨家贈品:皮卡丘與好朋友貼紙)
-
迪倫好醫生
-
迪倫好老闆
-
SEL社會情緒學習力:曲老師的實踐經驗分享
-
我們為什麼要學表達?:掌握閱讀、述說、傾聽、寫作四大能力,讓你有自信、受歡迎、打動人心、更有競爭力(《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作者池上彰最新作)
-
懂營養學的兒科醫師,傳授孩子不生病的飲食法:根據醫學實證&臨床經驗,提供家長最正確飲食知識,為孩子的健康打底!
內容簡介
對孩子來說,創作的過程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大人應該以觀察+陪伴+溫柔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的世界,用藝術創作來引導孩子的內在情緒,以利增進親子關係。
✔ 以科學為基礎的藝術遊戲提案,促進孩子的感官發展。
✔ 結合線畫╳雕塑╳顏料╳紙類與特殊材質╳環保材料╳大自然素材等6大媒材,讓孩子透過揮灑顏色、線條、形狀來表達情緒。
✔ 塗抹顏料、剪貼拼圖、揉捏黏土的過程中,運用視覺、觸覺、動覺等多種感官,促進孩子的大腦與身體的整合。
✔ 揉黏土、撕紙、刷顏料,藝術╳感統╳親子互動全方位活動,刺激手部觸覺與大小肌肉,提升孩子肢體協調,增進親子互動。
〔本書適用〕
2~10歲家長、老師、治療師及所有在孩子生命中付出心力的夥伴
〔如何使用本書〕
觀察、陪伴,再用溫柔的方式理解孩子的世界。
1.尊重接納>>創作沒有對錯,給予尊重與接納,是陪伴最溫柔的方式。
2.觀察提問>>用好奇的眼光及溫柔的方式走進孩子的世界。
3.提供多元的媒材>>準備簡單但多元的媒材,讓孩子自由探索與發揮。
4.建立安心的環境>>創造安心創作的角落,讓孩子自由表達情感和想法。
5.鼓勵孩子反思>>創作結束後,跟孩子一起聊作品,學習認識自己。
6.一起創作的快樂>>和孩子一起動手創作作品,共享過程。
7.尋求專業協助>>如果對孩子的情緒或行為感到擔心,別忘了可以尋求專業資源。
〔推薦人〕
王秀娟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
牛廣妤 小樹職能治療所所長
紀 昀 童伴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
吳芊儀 (花花園長)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
姜春年 (春捲老師)藝術統合教育研究會
陳姿羽 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家愷 特殊教育-廢慢老師
陳 婧 Tracy 七感遊戲教養師資培訓師
黃彥鈞 職能治療師
廖家恩 兒語日常 語言治療師
趙啟傑(小傑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推薦序1〕讓孩子在藝術裡生長/邱英浩
〔推薦序2〕在框架中給予孩子自由/駱郁芬
〔作者序1〕讓感官在日常流動,讓陪伴在創作裡延續/柯冠伶
〔作者序2〕在創作裡,遇見陪伴孩子的温柔力量/簡宛瑩
〔作者序3〕讓藝術作為橋樑,成為孩子的最佳玩伴/呂冠廷
〔如何使用本書〕陪伴孩子創作的角色與態度
Part1:親子共感的藝術旅程:用創作打開感官 用陪伴連結關係
生活,即是藝術
感覺統合無所不在
陪孩子玩藝術,玩出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Part2:藝職好好玩的6大類遊戲
〔線畫篇〕
1.畫出聲音
2.畫出五官
3.夜晚派對
4.大大的自畫像
5.筆筆追逐畫
6.情緒小怪獸
7.我是你的鏡子
〔雕塑篇〕
8.陶土遊樂園
9.黏踢踢史萊姆
10.心情小精靈
11.情緒毛根人
12.逃出迷宮大冒險
13. 晴天門牌
〔顏料篇〕
14.手掌顏料創意畫
15.滾滾小彈珠
16.彩色泡泡
17.情緒流動畫
18.繽紛煙火BOOM!
19.刷刷油漆工
20.髮型設計師
〔紙類與特殊材質篇〕
21.印章小書
22.創意形狀拼圖
23.勇氣披風
24.許願小燈
25.有趣的刮鬍膏
26.大砲砰!砰!砰!
27.胖嘟嘟河豚~
〔環保材料篇〕
28.衣服變變變
29.寶特瓶全家福
30.滾滾保齡球
31.印章小工匠
32.紙袋變變變
33.神奇建築師
〔自然素材篇〕
34.樹葉想像畫
35.石頭小精靈
36.自然魔法棒
37.小小許願樹
38.迷你遊樂場
39.動物大遊行~感覺天堂路
40.閃亮亮的海底世界
延伸內容
〔推薦序 1〕讓孩子在藝術裡生長
文│邱英浩 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在現代社會快速變動、資訊爆炸的環境下,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如何陪伴、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是所有家長與教育者關注的議題。很高興有一本以藝術治療、感覺統合角度出發的書籍,以遊戲玩樂的方式提供一劑陪伴孩童成長的良方。
藝術是人類的本能表達,對於尚未熟悉語言的孩子而言,感官的刺激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以遊戲為媒介進行創作是表達情緒、釋放內在的最佳途徑。透過創作,親子能建立起超越言語的交流方式,家長能在陪伴的過程中以接納、同理的心態,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進而發現孩子更多元而獨特的成長面貌。
作為建築出身的教育者,我了解藝術創作與材料媒介對思維啟發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的六大類媒材──線畫、雕塑、顏料、紙類、環保材料及大自然中的素材,讓我想到本校曾協助辦理世界設計之都系列活動,讓國中、國小的孩子以校園角落改造為主題進行發想。小小建築師們利用各式材料讓天馬行空的想法具體呈現,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創造力。這樣的經驗,與本書的理念不謀而合,只要給孩子一個具有安全感的空間、接觸合適的媒材及適切的引導,創作會成為孩童與外界建立關係的絕佳橋梁。
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愛玩、願意學習如何與孩子一起玩的家長與老師,希望為您帶來教育上的靈感,也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在藝術中盡情創作、自由生長。
〔推薦序 2〕在框架中給予孩子自由
文│駱郁芬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身為兒童臨床心理師及二寶媽,我十分喜歡看見孩子進行各種嘗試、把自己弄得髒兮兮,例如我們家哥哥熱愛使用工具創作,也熱衷收集各種自然素材,進行這些遊戲時的他們臉上掛著的笑容,總是最動人的。
然而身為框架中長大的「乖小孩」如我,太習慣依照規則做事,有時會擔心自己想像力、創造力不夠豐富、藝術涵養不足,無法陪著孩子進行更多彩的藝術探索,錯失了創作能量最奔放不受拘束的兒童期。
帶著這樣的擔心,看見這本書的書稿時簡直如獲至寶。兩位作者以我所熟悉的兒童發展階段概念為基礎,整合了藝術治療專業,讓家長和兒童工作者能按圖索驥,為孩子準備合適的環境,並陪著他們自由創作。
我特別喜歡書中很清楚地給予家長指引,例如在孩子完成創作時可以給予鼓勵的方式,以及可以陪孩子進行的不同類別遊戲內容等。我也十分認同兩位作者在這些指引背後,對兒童發展所抱持的觀點,包含在框架中給予自由,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藝術治療的目的不是分析孩子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反映成人與孩子的關係和歷程等。這些都與我在臨床工作中的概念非常契合。
迫不及待看到這本書的出版,期待能跟著三位作者的腳步,與孩子一起在藝術中進行感統遊戲!
作者資料
OFun遊戲教育團隊
跨域合作的醫療與教育團隊,期待透過有趣的活動和親近孩子需求的方式,一起探索孩子成長的各種可能性和發展潛力。 FB/IG:ofun.edu 相關著作:《幼兒生活技巧與感覺統合遊戲2遊戲、學習篇:〔圖解〕30個生活遊戲+127個問題解決方案,協助孩子學習不卡關》《幼兒生活技巧與感覺統合遊戲1生活篇:〔圖解〕28個生活遊戲+118個行為改變提案,幫助孩子成長不卡關》《視知覺專注力遊戲暢銷增訂版:57個不插電紙上遊戲,讓孩子更專心、更自律、更自信》《視知覺專注力遊戲2:45個紙上運動遊戲,讓孩子更專注、更協調、更具空間感》《視知覺專注力遊戲:51個不插電紙上遊戲,讓孩子更專心、更自律、更自信》呂冠廷
專業職能治療師/藝術治療師 學歷:台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 經歷: 彩虹樹聯合醫事機構 合作藝術治療師 皮諾丘職能治療所 合作藝術治療師 大同發展中心 合作藝術治療師 多所親子館/社福單位/學校 藝術團體帶領 FB/IG 鋁罐老師藝職療簡宛瑩
專業藝術治療師 學歷:台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 經歷: 兒少關懷據點/安置中心/學校/親子館 合作藝術治療師 著作:兒權小閱兵(合著) FB/IG 藝術治療師Fiona柯冠伶
專業職能治療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經歷: PDA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國際認證家長講師 樂點職能治療所 職能治療師 高雄長庚 兒童心智科 職能治療師 OFun 遊戲教育團隊 FB/IG 柯柯老師 柯冠伶 職能治療師 相關著作:《幼兒生活技巧與感覺統合遊戲2遊戲、學習篇:〔圖解〕30個生活遊戲+127個問題解決方案,協助孩子學習不卡關》《幼兒生活技巧與感覺統合遊戲1生活篇:〔圖解〕28個生活遊戲+118個行為改變提案,幫助孩子成長不卡關》《視知覺專注力遊戲暢銷增訂版:57個不插電紙上遊戲,讓孩子更專心、更自律、更自信》《視知覺專注力遊戲2:45個紙上運動遊戲,讓孩子更專注、更協調、更具空間感》《視知覺專注力遊戲:51個不插電紙上遊戲,讓孩子更專心、更自律、更自信》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