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雙11|開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歷史豈止故事:歷史大學者幽默開講,抖出讓人驚嘆的歷史瞬間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 英國暢銷 Podcast 節目實體精選 ★ 每則故事皆為真實事件,即使荒唐得令人難以置信 歷史從來沒這麼好玩! 真正會說故事的歷史大咖登場了—— 從亞歷山大大帝到瑪麗蓮夢露,穿越時空亂入歷史現場!英國最受歡迎歷史Podcast《The Rest Is History》雙主持人──歷史學者湯姆.荷蘭德與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帶你遊走歷史裡最爆笑、最血腥、最不可思議的荒唐瞬間。這不是你熟悉的歷史課──這是讓人笑中帶思的知識盛宴!啟發你重新理解「歷史」這回事:不是說教,是生活與人性的延伸。 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側門,看見那些你沒學過、也從未想過的真相。 ◆你知道羅馬皇帝辦過一場「玫瑰殺人派對」嗎? ◆你知道英國國王曾在宴會上假扮樹人,結果真的被火燒? ◆你知道世界上最災難的派對,不只鬧出人命,還意外點燃了世界大戰? 這不是一本講帝王將相如何統治天下的史書,而是一本帶你潛入歷史幕後,看那些離奇、瘋狂又真實的事件現場。 從古羅馬到伊朗帝國、從中世紀英國到現代網紅亂入的詐騙音樂祭,你還會讀到: .普魯士將軍換上芭蕾舞裙,旋轉後倒地身亡 .丹麥如何舉國上下成就了一場全世界最偉大的逃亡 .伊朗沙王砸下千萬舉辦帝國慶典,十年後王朝瓦解 .史上最悲慘的派對贈品,導致莫斯科一千兩百人死亡 .納粹與英國情報局的「軍鴿諜戰」,成為二戰最意外英雄的故事 另外還有世界首位「鴿子烈士」、史上公信力最高的太監排行榜、少有人知的十九世紀英國首相比拚,以及教你烤出維多利亞風牛肉的歷史祕方…… 這些看似荒誕的故事,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它們證明歷史不是一張時間表,而是無數人性、選擇、意外與荒謬的堆疊。 翻開這本書,你會邊笑邊震驚:人類,怎麼總是這麼會搞砸事情!

目錄

序言 1 歷史上最多災多難的十場派對 2 你能解開英國史上最大的謀殺案謎團嗎? 3 鴿子如何贏得大戰卻失去和平? 4 如何製作十八世紀英式燒牛肉? 5 斯巴達! 6 四場戰爭一場喪禮:邱吉爾之崛起 7 尼斯湖水怪真有其怪? 8 英國首相世界盃 9 水門案外傳 10圓桌與怪談:死而不朽的亞瑟王 11最偉大的逃亡 12歷史十大閹人 13波斯人為我們做了什麼? 14都鐸王朝繼承之戰第二季 15維京人向東去 16歷史的戀愛島:訪談錄 17歷史十大「如果……」 18牛仔、印第安人和白癡:狂野大西部 19納爾遜贏下特拉法加海戰的八大理由 20剩下的都是時尚 21十大亞特蘭提斯理論 22薩默頓男子謎案 23羅賓漢:加油添醋的俠客 24傑瑞米.索普:十足的英國式醜聞 25牛津與半獸人:J. J. R. 托爾金的成就之路 26阿散蒂帝國的興起與(差點)滅絕 27歷史十大狗狗 28索吻謎語:朝鮮名妓的詩詞與力量 29加拿大河狸精彩歷史的六個B:生存(Battles)、尾巴(Bottoms)、禮帽(Bowlers)、富翁(Billionaires)、鮑德溫(Baldwin)、大香腸(Baloney) 30史上十大情婦 31頒獎季:英王們的世界盃 32阿佛烈大王偉大在哪? 33拉斯普丁的解剖 34巴比倫城七大奇觀 35陰謀論為何會大行其道? 36雷根的(大螢幕)崛起 37假如你是十七世紀的英國孕婦 38如何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女法老? 39澳洲總理十二強 40尼祿真是史上第一大壞蛋嗎? 41來自過去的聖誕鬼魂 42「歷史豈止故事」步行導覽 43十七世紀的喀麥隆奴隸怎會當上俄國將軍? 44凱撒為何被謀殺? 45拉丁美洲末代皇帝的頂尖王牌 46福克蘭戰爭:英國國內戰線 47史上第一位廢奴運動者 48小說《真・達文西密碼》 49眾神的世界盃 50奧林匹克運動會:古代與現代 51你是哪種聖派翠克節慶祝者? 52第五共和五大法國總統 53羅馬帝國到底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致謝

序跋

序言 歷史之樂樂無窮 湯姆.荷蘭德(Tom Holland) 回想三年前,當時的我對於播客(podcast)的了解非常淺薄。我聯絡多米尼克,問他想不想要和我一起製作播客節目,聽起來他的了解也不會比我高到哪去。我們兩人都做過廣播節目,於是我們天真地認為,製作播客和廣播需要的條件大同小異,結果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我們到我女兒在牛津的學生公寓裡頭錄製第一級播客節目,因為這個地方剛好位於我倫敦的家和多米尼克的夏爾哈比人穴居(hobbit hole)中間。我們這次的表現糟糕到極點,我們倆僵硬地對坐,輪流發表三分鐘的演說。結果,節目忠實觀眾、年輕朋友、二十世紀初穿錯鞋子參加帆船大賽的德國皇帝,都沒有現身。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當下差不多就要放棄了。 另外一個考量的因素,也促使我們放棄播客計畫。當時自信嚴重過剩的我們,計畫盡可能涵蓋所有歷史範疇。可是,就算我們自己不會被這番野心壓垮好了,敢問誰會對我們要談的東西感興趣呀?從有利的方面去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的播客顯然有廣大的聽眾群存在。我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我的兄弟詹姆斯(James Holland)和喜劇演員艾爾.莫瑞(Al Murray)合作,製作了極為成功的二次大戰播客節目。在我自己開始錄製《歷史豈止故事》(The Rest is History)之前,他們的《我們能讓你開聊》(We Have Ways of Making You Talk)幾乎是我唯一會收聽的播客,也是我直接的靈感來源。可是,我和多米尼克都不是二次大戰的專家呀。我們關注的領域,是早期基督教教會!是英國1640年代的時事評論家!是史丹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的首相任期!對民眾來說,這都是冷門到不行的課題。我們個人固然對此興致勃勃,但那總是沒有像納粹那般吸引公眾目光。 其實我們根本無需擔心那麼多。隨著我們愈來愈清楚自己的播客步調,我們就愈加發現自己其實低估了歷史固有的迷人力量。過去三年間,我們的節目涵蓋了人們最有共鳴的那些主題:納粹當然是有的,都鐸王朝、羅馬人、維京人也沒缺席。製作這個節目最大的喜悅,就是發現歷史中其實沒有完全不能激起人們興趣的部分。我們剛開始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我們竟然能在節目裡談到鴿子、或戈登將軍(General Gordon)的生涯、或哥斯大黎加內戰,而且沒想到這些主題都非常受到聽眾喜愛。 節目中最讓我享受的主題,其實不是我最專精的課題,反而是那些我還沒做功課之前只有模糊認識的課題。能夠因為研究某段歷史而雀躍不已,著實是人生一大樂事。《歷史豈止故事》每一週都給予我們體驗這番樂事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對聽眾們的感謝實已超出筆墨所能形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作為見證,證明我長期以來的直覺──歷史之樂樂無窮──真實不虛,製作這個節目的經驗更令我對此深信不疑。 享受這場盛宴 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Dominic Sandbrook) 我覺得,這不是一本讀者心中的典型歷史書。在這本書裡頭你會見到的是,陰謀將情人推去餵鱷魚的英國政治領袖、穿著女芭蕾舞裙轉圈時猝死的普魯士將軍、被子民誤認為一根香蕉的巴西皇帝、緋聞叢生而被戲稱為「三分鐘先生(包括沖澡時間)」的法國總統。 你還會看到英國首相世界盃的報導,以及《繼承之戰》(Succession)影集班底演出的珍.葛雷(Lady Jane Grey)興衰簡史,還有教你如何烹煮老英格蘭烤牛肉的權威指南。不要懷疑,你還能讀到具有公信力的史上十大太監排名。能搬出以上內容以饗讀者,恐怕只有《歷史豈止故事》才能辦到了。 當我們剛剛踏上這趟穿越千年的偉大冒險時,其實以上課題並沒有浮現在我們腦海中。就像湯姆說的,當時我們幾乎不知道播客究竟是什麼玩意,我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幹嘛。(甚至可以說,我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自己在幹嘛!)也許,這就是我們節目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呢:因為不存在任何規則,於是我們便自己發明規則。話雖這麼說,其實我們也還是有一條規則,那就是必須好玩,所謂好玩的意思,是指節目內容必須能激發人們的興趣。畢竟,假使內容本身無法令人產生興趣,其他也就別談了。 我們的播客為什麼能大受歡迎呢?至少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因絕不是湯姆的模仿能力。我自己的解釋是,節目的調性與內容是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我們這個時代,假如歷史出現在新聞裡頭,那通常是導致激烈爭辯的議題,諸如推倒雕像啦、拆除紀念碑啦、重寫教科書啦,或者是令人握緊拳頭或皺緊眉頭的事,這些套路現在大家都很懂了。但我們的節目不打算去蹚這個渾水。 當然了,我們並不是對歷史中的暴力和殘酷視若無睹。事實上,《歷史豈止故事》的節目也有涵蓋人性黑暗面的篇章。不過,整體來說,我們嘗試以開放的胸懷、好奇心與熱情去接觸歷史,我們是真的「喜歡」歷史,而就我個人經驗所及,歷史學者其實未必喜歡歷史。我們熱愛訴說古人的故事,從維多利亞時代英雄戈登將軍至朝鮮名妓黃真伊,都是我們講述的內容。我們非常高興節目啟發了許多聽眾,從學生到退休人士都有,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和我們一樣,全都喜歡歷史。 然而,我們對自己在此歷程中扮演的角色從來沒有質疑過。我們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我們談論的那些人物:在加冕典禮上自丟自臉的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當上沙皇麾下將領的喀麥隆奴隸、反對納粹政權的德國學子、偷偷將猶太鄰居藏匿到安全地點的丹麥老百姓。能夠在播客上訴說這些人的故事,對我們而言誠為一大樂事,進一步把它們寫成文字,還有額外的喜悅。 雖然閱讀這本書的你無法聽到我美妙的嗓音,但這本書相對於播客有兩項明顯的優點。第一,你絕對不會聽見湯姆模仿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聲音。第二,湯姆這下沒辦法打斷我說話了,這真是太棒了! 衷心期盼你能好好享受這場盛宴。

內文試閱

3 鴿子如何贏得大戰卻失去和平? 鴿子顯然不太擅長處理公共關係。肯.李文斯頓(Ken Livingstone)擔任倫敦市長期間,將鴿子貶稱為「會飛的老鼠」,並且花費三十五萬英鎊購買老鷹,用以驅散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鴿群。(結果老鷹總共殺死一百三十隻鴿子,故消滅一隻鴿子的平均費用是2,729英鎊。)李文斯頓並不曉得鴿子在軍事歷史上的光榮地位,並不亞於特拉法加廣場上的青銅雕像。 以下我們將會談談長久且輝煌的人鴿合作史精華。 聖父、聖子與聖鴿子 灰鴿子(pigeon)是鴿子(dove)的一種,前者的名聲比後者好得多,這件事某種程度得歸功於《聖經》。根據《聖經》〈創世紀〉(Genesis 8)記載,鴿子為挪亞(Noah)帶回了陸地出現的消息,而且在福音書中,耶穌(Jesus)受洗時出現了象徵聖靈的鴿子。 不過,尊重鴿子這種樸素鳥類的不只是基督教而已。鴿子也出現在古埃及與希臘神話中,象徵和平、貞潔與忠誠;人們向愛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獻上鴿子,鴿子也獻上它的祭品,就像特拉法加廣場紀念柱上納爾遜(Nelson)等青銅雕像收到的「供品」(譯按:暗示鴿糞)一樣。 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特色是會放出鴿群作為象徵,這項儀式也被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繼續沿用,直到一九八八年漢城(首爾)奧運上有三隻鴿子被聖火烤焦為止。 他來了,他看見了,他放了一隻鴿子 去過特拉法加廣場的遊客都知道,鴿子是種不怕人類且善於社交的鳥類。所以只要你有意願,鴿子本就相對容易被馴化。人類與鴿子的關係至今有五千年歷史,古埃及人已經會用鴿子向全國傳達警告尼羅河即將氾濫的消息。 鴿子返家本能的原理是什麼,我們到現在都不能確定,此事可能與太陽或地球的磁場有關,不過有項關鍵因素是可以確定的,那便是食物──這也是現代青少年決定回家的關鍵原因。最厲害的鴿子一次能飛六百英里,比絕大多數特斯拉汽車的里程數高上一倍,還比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星舟火箭飛行距離高出二十五倍。 到西元前五十年左右,古羅馬人對於信鴿已有濃厚興趣。根據大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記載,此時一對信鴿的價格高達四百第納里銀幣,是軍團士兵年薪的兩倍。羅馬軍隊指揮官很快意識到,將這種象徵和平的昂貴鳥類用於作戰更有價值,尤其是你需要傳遞消息但地面卻被敵人控制之際。 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征戰高盧時,便利用鴿子在軍隊各團之間傳遞訊息。西元前四十三年的摩德納戰役(Battle of Mutina)中,是布魯特斯將軍(也就是後來刺殺凱撒的布魯特斯)送出信鴿幫助凱撒打破受包圍的困境。 將近兩千年之後,在一八七○年的巴黎圍城戰中,鴿子仍在發揮同樣的功用。當時普魯士軍隊包圍了巴黎城,法國人遂從熱氣球上放出信鴿,總共為法國首都收發了一百多萬條訊息。 到那個時代,賽鴿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熱門的遊戲,尤其是在貴族之間;到二十世紀中葉,賽鴿也成為工人階級的流行遊戲,被當時人戲稱為「窮人的賽馬」。賽鴿在比利時地區特別熱門,身處比利時的路透社創辦人保羅.路透先生(Paul Julius Reuter),便是從一八五○年代開始利用鴿子在布魯塞爾與德意志之間傳遞新聞,因為這是當時最快速的通訊方式。 鴿,衝啊! 來到一九一四年,鴿子已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工具。誠如英國陸軍信號與通訊部門負責人法勒少將(Major-General Fowler)在一次大戰終結時寫道:「假設我身處前線卻只能選擇一種通訊方法,那我絕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鴿子。戰況激烈之際,戰場上全是硝煙彈雨,更別說毒氣和轟炸了,這種時候我們只能依靠鴿子的幫助。」 以上說法就能夠解釋《黑爵士》著名的一集:黑爵士上尉因為射殺了梅爾切特將軍(General Melchett)心愛的鴿子「斑點吉姆」,遭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在一次大戰的最後一年,美國鴿子「雪兒阿米」(Cher Ami)成為美軍七十七師團解圍的關鍵角色,因而聲名大噪。美軍七十七師遭到友軍炮火攻擊,但友軍卻沒有察覺,他們迫切需要通知對方。但七十七師團現在只剩下三隻信鴿,第一隻被德國人射殺,第二隻隨後遭受同樣的命運。第三隻鴿子雪兒阿米雖然也被射傷,但牠仍奮力飛翔,最後還順利飛回基地。身負重傷的雪兒阿米失去一條腿,眼睛也瞎了,但牠卻因此功勞受頒英勇十字勳章。 雖然沒有接受榮譽軍事葬禮,死後的雪兒阿米仍被填充製為標本,在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供人參觀瞻仰。 大戰反抗鴿 我們談到二次大戰,聯想到的往往是先進武器,如彈跳炸彈、潛水艇、核子武器等。但是,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然表現不俗。 一九四○年德國納粹閃電進攻西歐,英國情報網因此崩潰。英國人急切地想要知道淪陷區的消息,此時,能夠以時速六十英里連續飛行六小時的鴿子,成為突破困境的最理想工具。 大家一般比較知道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卻不認識它們的姊妹機構「軍情十四處」(MI14)。軍情十四處說服英國空軍在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地投放鴿子,並且在鴿子腳上綁了小罐子,裡頭的訊息寫著「德軍在此地布署如何?」或「此地BBC(英國廣播公司)收訊情況如何?」等問題。 可憐的是,有些鴿子被飢腸轆轆的法國農人吃下肚了。 不過,其他鴿子成功將大量訊息帶回英國,其中包括德國雷達站以及V-2飛彈基地的位置。有位曾經待過中國學習書法的天主教神父,以微雕技法在小紙上寫下他要提供的消息,轉謄後的有用資訊竟然有十二頁之多。一向對英勇行為讚譽有加的邱吉爾(Churchill)看見這篇報告,認為它深刻體現出反抗精神。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政府總共安排了二十五萬隻英雄鴿,其中最出名的鴿子叫作「溫基」(Winkie),牠是英國皇家空軍布置於飛機上的諸多軍鴿之一,以免出現機上人員需要棄機但無線電失效的緊急情況。某日,溫基身上沾滿墜機濺出的油漬飛回鴿舍,卻沒有帶回任何訊息。鴿舍主人居然根據鴿子飛行的速度與時間,正確找出被擊落的飛機所在座標。 機組人員因此全數獲救,溫基也獲頒獎章一枚,並且被邀請到皇家空軍基地參加晚宴。請別擔心,菜單上並沒有鴿子肉。 獵鷹執照 德國納粹也試圖利用鴿子來對付英國人,並因此激起巨大的恐慌,以及令人尷尬的戰略大轉彎。 大戰初期。軍情五處設立了「鷹隼消滅處」(Falcon Destruction Unit),這也是該單位唯一一個擁有「殺生執照」(這樣講是因為虛構的軍情六處○○七情報員詹姆士.龐德擁有殺生執照)的部門。軍情五處擔心的是,帶著重要訊息歸國的英國鴿子,會在南部海岸遭到鷹隼獵殺。於是鷹隼消滅處便在不列顛南岸峭壁獵殺鷹隼,期間還摔死了一位軍情五處的軍官。 大戰後期,情報宣稱有納粹軍鴿快速飛越西南方的夕利群島(Isles of Scilly)。為了反制,軍情五處決定訓練獵鷹,以便攔截這些納粹侵略鴿。於是軍情五處派出人員前往夕利群島,訓練他們先前沒殺死的鷹隼。可是,鷹隼再怎麼訓練精良,牠們依然沒有能力區分誰是邪惡的納粹鴿、誰是勇敢的英國鴿啊! 結果,訓練好的獵鷹最終只殺死一隻鴿子,而且很遺憾地,那是隻英國鴿。 中國人民解放鴿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情報部門曾舉辦一場聯合小組會議,評估鴿子在核子武器時代是否仍能發揮作用,比如說,鴿子飛行時能否穿越放射雲層? 然而,就和大戰後的諸多發展一樣,美國在這方面搶先英國,向蘇聯施放載有微型相機的偵查鴿。 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訓練一萬隻信鴿,以防網絡攻擊破壞通訊系統。當BBC國際安全記者兼《祕密鴿行動》(Secret Pigeon Service)作者戈登.柯雷拉(Gordon Corera)詢問英國情報單位是否有類似準備措施時,目瞪口呆是他得到的回應。 也許,英國應該將它對於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的擔憂列表上頭,添上「鴿子實力落差」一項才是。

作者資料

湯姆.荷蘭德Tom Holland 古代和中世紀大眾歷史作家。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曾為BBC改編荷馬、希羅多德、修昔底斯和維吉爾的作品。2007年贏得古典協會獎(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prize),這個獎項頒給「對促進古希臘和古羅馬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最大貢獻者」。著有《盧比孔河:509-27 BC羅馬共和國的興衰》(Rubicon: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the Roman Republic)、《波希戰爭:499-449BC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征》(Persian Fire: The First World Empire and the Battle for the West)、《劍的陰影下:伊斯蘭的誕生與全球阿拉伯帝國的崛起》(In the shadow of the Sword: The Birth of Islam and the Rise of the Global Arab Empire)、《基督王國的鍛造:末日與西方史詩般的崛起》(The Forge of Christendom: The End of Days and the Epic Rise of the West)等。除了大眾歷史書,他也寫過不少帶有歷史元素的奇幻小說。他也是廣播和電視節目製作人,製作類型從希臘羅馬、恐龍化石到伊斯蘭,可說是面向多元的作家。 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Dominic Sandbrook 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畢業於牛津、聖安德魯斯和劍橋大學,成為作家之前是在雪菲爾大學擔任學術研究職,他最有名的著作是1950年代以來的英國史,最近著有《有誰敢贏》(Who Dares Wins)以及系列青少年歷史讀物《時空冒險者》(Adventures in Time),他在BBC Two和BBC Radio 4主持過許多記錄型節目,還是《泰晤士報》專欄作家與《泰晤士週日報》的書評家。

基本資料

作者:湯姆.荷蘭德(Tom Holland)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Dominic Sandbrook) 譯者:韓翔中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HISTORY 出版日期:2025-11-07 ISBN:9786264198950 城邦書號:A2204056 規格:平裝 / 單色 / 4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