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來去昆蟲旅館住一晚
-
無佮意!(不喜歡!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2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無公平!(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1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小矮人全書Gnomes(特價收藏版)
-
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從天空到海底,超過4000組圖像與詞彙帶孩子探索世界
-
【學校沒教的事】網路安全:辨識資訊真偽、了解網路犯罪、兒童色情及解決方法!
-
屁屁丹迪08:傳說中的忍者!
-
完美的地方(《市場街最後一站》作者新作)
-
我也想當YouTuber:影片創作、個資保護、分辨假訊息,讀故事建立數位素養,養成媒體識讀能力(《我會自己做計畫》同系列作,附贈「一起認識社群媒體」學習單)
內容簡介
曾幾何時,一路呵護、陪伴我們長大的父母,突然間,頭髮花白了,體力也變差了。飲水思源,孝順父母當及時。
本書不唱高調,試圖以66個實用的關愛行動,激發您的想像,幫助您在「子欲養,親仍待」時,充分表達自己的孝心。這些好用的行動包括:
.陪父母吃頓溫馨晚餐;
.珍惜與父母相處時光;
.陪父母返鄉,了卻其心願;
.過年給父母壓歲錢並幫忙大掃除;
.潔身自愛,別讓父母擔心;
.想辦法逗父母開心;
.認同爸媽的興趣,並助其發揮至淋漓盡致;
.及時把愛意說出口;
.父母有任何需求,儘量滿足;
.為父母準備一個安全的環境;
.為父母投保終身醫療險;
.感受母親對我們的好,隨時向她說聲感謝;
.父母失意時,要給予真誠的安慰;
.幫父母分擔家計;
.幫父母整理相片簿,分門別類加以註解;
.悉心照料生病的父母;
.幫忙清理廚房冰箱,偷偷丟掉過期食品;
.為爸媽安排舒適、周延的「健檢」;
.留意爸媽坐姿與站姿,為他們做放鬆按摩;
.教父母上網、用手機發簡訊;
.與父母分享閱讀好書的喜悅;
.....。
目錄
【推薦文】這是一本生動、活潑、有趣的好書! ◎曾美蕙
【作者序】反哺回饋,六六大順! 01.興趣歸功於父母的影響,並以其成就為榮
台北市長馬英九說:「我的父親才是跑步健將!」據他透露,他的父親可以在三十六分鐘內跑完一萬公尺,連他都難望其項背。這是馬英九的自謙,也是對於有如此老爸的自傲! 02.有好的成績表現,趕快向父母報喜
李安導演在《斷臂山》一片中獲得國際大獎、成為萬眾矚目焦點時,儘管忙,儘管賀電不斷,李安仍認為,要趕快在第一時間內,撥空回台南向媽媽報喜,才是最重要的。 03.替爸媽風光慶生
巨星成龍父親替九十一歲的老爸過生日。他除了在餐廳大擺宴席、包場為龍爸爸慶生之外,現場還辦起慈善捐款來了!他以愛屋及烏的心情,幫老爸做了一件擴大愛心的感恩舉動。 04.陪父母吃頓溫馨晚餐
藝人張菲認為誠意最重要。再大的餐廳、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家常小菜和家人團聚的喜悅。所以他在家裡,先準備幾道父親愛吃的菜,全家嘻嘻哈哈,吃頓溫馨的晚餐。 05.作詞逗父親,讓他笑一笑
林青霞替八十七歲的父親慶生,特別回台灣來看他老人家,並在宴席現場一字一句感性地念出祝壽詞,播放劉家昌和伍思凱分別譜曲、由她填詞的歌曲《只要老爺你笑一笑》。 06.送上一束鮮花,表達真心的祝福
一個小乞丐從破衣服口袋裡呼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幣,倒在花店櫃檯上。結果他手捧著鮮花,一步一步地緩緩前行,走向公墓。原來他買的是為了紀念父母親的菊花……。 07.珍惜與父母相處時光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這段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所以,應多留下一些活動的回憶。 08.用影像留住父母的身影
父母親的生活印象,單靠人眼、記憶力,是不夠的,要有儲存的工具才行。拍照時,不必擔心浪費膠捲或底片,原則上就是要多拍。只有多拍才能去蕪存菁,選出最好的相片。 09買張機票,讓父母去度假
在父親節、母親節或父母結婚紀念日,給父母送上包含食宿的歐洲來回機票,是一項好主意。在父母眼中一向貼心的藝人賈永婕,就是這樣說:「給父親來個不一樣的禮物!」 10.陪父母返鄉,了卻其心願
父母想回鄉一趟,看看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為祖墳掃掃墓,這種心願,就和鮭魚追尋生命的原鄉,是同樣的道理。身為兒女者,不但應該在財力上幫忙促成,甚至應該陪著返鄉。 11.過年給父母發壓歲錢並幫忙大掃除
在我們小時侯,父母都會發給我們壓歲錢;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應該反過來輪到我們做兒女的給他們壓歲錢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過年前先回家一趟,幫媽媽打掃家裡。 12.潔身自愛,別讓父母擔心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也就越容易擔心。孩子為官清廉,受人尊敬,是父母的榮耀;如果一時疏忽,受到冤誣,則是父母最大的憂慮。凡事謹慎,切勿辱沒了雙親的期望啊! 13.關心比給錢更重要
關懷爸媽,有人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14.想辦法逗父母開心
不妨每天找一則笑話,說給父母聽。這就是一種點子!而裝作小丑耍寶、無預警地帶個媽媽最想看到的神祕嘉賓回家裡來、意外地送她一兩個搞笑的禮物等等,都是很好的點子。 15.寫下父母帶給你的感動
朱自清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文字非常誠摯感人;而最近在中國大陸的南京,也出現了一篇新「背影」。你也可以模仿寫一篇類似的文章,記錄在生活中父母帶給你的感動。 16.敬重老爸,視父如寶
在王莽時代,有個譙玄為了解救不肯做官、有生命威脅的父親,寧願傾家蕩產以贖回父親的性命!明朝也有個劉謹因年齡小無法代生病的父親服勞役,而傾家蕩產請別人代替。 17.別把母親當免費勞工,應適時給薪
在過去的傳統父權體制下,女性被壓抑而僅能發展無損男性利益的部分,這是不公平的。尤其母親生養我們的恩情,三輩子也還不完,母親幫我們照料小孩時應趁機回報一些。 18.給媽媽一份「完整」的禮物
兩個不懂事的小孩送給母親的禮物,竟是一套洗淨地板的工具!這讓終日勞苦的媽媽非常感傷。後經提醒,趕緊說這只是半份禮物,另外半份則是他倆今後負責洗清地板。 19.認同爸媽的興趣,並助其發揮至淋漓盡致
藝人陶喆知道媽媽喜愛國際標準舞,特地替媽媽請來世界級的舞王老師,補習舞藝,以便在舞賽中參與競技;他又很有風度地請媽媽的年輕大陸男舞伴吃飯,以討媽媽的歡心。 20.及時把愛意說出口
東方人對家人的感情表達,通常過於含蓄;怕太露骨,會招致訕笑。其實,對待父母,應該勇敢說出「我愛你」、「我在乎你」、「我好想你」的話,才不會在百年後懊悔又懊悔。 21.父母有任何需求,儘量滿足
資深原野三重唱團員王強過世。她女兒王佩韻哭喊著說:「爸爸!你只要一件兩千多元的羽絨衣而已,我卻沒辦法替你買到,我真不孝順啊!我是個很差勁、很差勁的女兒啊!」 22.手織毛衣送給爸媽
如果能手織一件毛線衣,把它送給爸媽。可謂「禮輕情義重」,父母親們會感受得到的。它珍貴的是「手工」。它代表你對爸媽的愛,不僅心到、口到、眼到,而且還「手到」! 23.幫爸媽換屋,讓他們住得舒服些
韓國男演員裴勇俊、女演員秀愛,台灣名主持人唐從聖等等,都是在成功之後,肯與家人分享財富的例子。他們分別都在近期幫父母買屋或換較大的房子,讓他們住得舒服些。 24.為父母準備一個安全的環境
照顧年老的雙親,請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儘早為他們安排一個最為安全的環境,儘早把堅硬、鋒利的床邊、桌腳、椅角,用較為柔軟的海綿包好,以免老人家不小心撞及。 25.跟兄弟姊妹「搶著」照顧父母
台灣有一戶人家,四個兒子,都搶著奉養七十七歲的母親,後來為了方便,大家決定把自己住的樓房連棟蓋在一起,每棟一樓都設置孝親房,方便母親居住。全家相處樂融融。 26.三明治爸爸應為父母投保終身醫療險
「既是兒子,也是爸爸」的「三明治爸爸」,最好能在父母親六十五歲以前,就要幫他們投保終身醫療保險,這樣既可爭取到最好的醫療保障,也可以減輕未來沈重的醫療負擔。 27.扛起爸媽的負債,是子女的驕傲
在年輕時代紅透半邊天的歌星張琪,早年不但常幫養父還債,對養母也非常貼心。年輕一代的藝人林依晨、王心凌,她們雖然收入很多,卻一樣很努力在幫忙還清家中的債務。 28.把握人生的空檔,承歡膝前
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一度退隱,趁機承歡母親膝前、做了十年孝順的女兒,還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如今復出,她立刻籌備一項回顧展,只為了告訴父親:我愛您! 29.要心繫父母,更要適時陪伴
一個老人臨終前把終生的貴重收藏,都給了一位照顧他日常起居的學生。三個孩子自國外趕回,讀到老人遺囑中的解釋,均感到懊悔。無法陪伴爸爸,光說想念,是沒有用的。 30.替母親洗腳,感受一下她的辛勞
在兒童的心中,母親就是上帝的名字。可是,上帝畢竟太遙遠了。小時候,母親替你何止洗過幾千次腳?現在,如果你也肯認真地替母親洗一次腳,眼淚就會立刻滴在水盆裡! 31.感受母親對我們的好,隨時向她說聲感謝
一個翅家少女被陌生麵攤老闆免費救助一碗麵,竟感動得哭了。老闆提醒她,媽媽免費為她煮了十多年的飯、麵,難道就不該感動嗎?一語驚醒翅家少女,決心好好對待母親。 32.趕快回家吧,別再讓父母傷心了
浪女出走。媽媽找遍全城,到處貼上自己的畫像,寫著旁白:「媽永遠疼你……趕快回家吧!」她返家後見門開著,以為遭竊。母親說:「自你離家,這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鎖了。」 33.找出曾冤枉父母的舊事,向他們坦白認錯
日本導演北原武,總誤認母親死要錢,直到母親過世,才知道原來母親是不放心他,特地為他設一帳戶,把向他要來的錢存入,以防他用錢不知節制的危機。其實她分文未取。 34.父母失意時,要給予真誠的安慰
馬鶴凌先生早年在國民黨黨務工作中一度受挫,當時他的兒子||還在台大讀四年級的馬英九||適時的以一句真誠有力的話安慰父親,讓他父親一感動就長達數十年,難以忘懷。 35.了解父母個性,偶而動用「善意的謊言」
名節目主持人張小燕當父親生前長期住院、心疼開銷讓女兒支付時,總安慰爸爸說:「別擔心啦!頭等病房免費,特別看護有健保給付啊!」她很了解父親的個性,就怕他擔心。 36.迎合爸媽的口味,扮成小丑也行
宋朝有個官員進京拜會宰相,發現宰相在內堂中塗著花臉、穿著戲服、狀貌如小丑,讓他忍俊不禁。後來才知,這位平日裡不怒自威的宰相大人,若癲似狂只為取悅父母的心。 37.主動公開心靈的隱私,多向父母請益
把父母當成最親暱的朋友看待,不論何時何地,都要主動向爸媽親切地公開自己的祕密,甚至可以把日記分享給爸媽看。有什麼羞於見人或解不開的困擾,也不妨向爸媽傾訴。 38.完成父母親未實現的願望
古代班彪有心續寫司馬遷的「史記」,惜壯志未酬。他的兒子班固繼承父志寫下去,一度受誣入獄。後雖被弟弟班超救出,但有生之年仍未寫完。班固妹妹班昭接力,總算完成。 39.澄清父親的冤枉,讓世人知道真相
岳飛和長子岳雲,被奸臣陷害慘死,三子岳霖寫書替父辨冤,書未完成卻過世了。所幸岳霖的兒子岳珂經過二十一年的努力,寫成「籲天辨誣」五卷,終於辨白了祖先的冤魂。 40.幫父母分擔家計
「臺灣電腦教父」施振榮父親早逝,他與母相依為命。為了謀生,母親賣鴨蛋、文具、織毛衣,甚至一度擺起了檳榔攤。為改善家計,施振榮用心地幫媽媽看店,看出了商機。 41.必要時,應奮不顧身救父母
資深藝人石英罹患猛爆性肝炎,一度陷入肝昏迷狀態。幸好他的么兒林義山割下百分之五十八的肝臟給他,才撿回一條命。林義山為父母所做的事,就是一件非常感人的行動! 42.生、養父母一樣好,都應一體善待
宋朝申積中,自幼被父親送給其好友撫育。他無意間得知身世,卻仍裝作不知、一樣孝敬父母,並力爭上游、考中進士。直到養父母過世了,才歸宗改楊為申,以傳生父薪火。 43.多為父母著想,體貼他們的需要
為父母做的事,首重為父母著想。生長於單親家庭的不安全感,使許多孩子都排拒「第三者」闖入,結果常常因而讓長輩的第二春幸福飛掉了。有良心的子女是很容易後悔的! 44.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讓爸媽放心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古來的明訓;然而,為了避免增加父母的煩惱和憂慮,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知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是現代人的孝道標準之一。 45.整理爸媽的相片簿,分門別類加以註解
老年人喜歡回憶,何況欣賞自己的相簿,格外有感覺。你先弄清楚每一張照片的來歷、作好筆記,然後分類加以註解,才不會東一張、西一張,過於零亂。這也是體貼之舉喔! 46.回饋母愛,為她開一家店
彭偉華引進葡式蛋撻的動機是:媽媽愛吃蛋撻。他永遠記得母親到機場為他送行時,餐廳裡最後的一份蛋撻剛好被隔桌的客人點走,母親卻一直央求對方將那一份蛋撻讓給她。 47.投其所好,讓爸媽盡興
歌手洪榮宏將為父親洪一峰八十大壽,舉辦演唱會。如果爸爸到時不能唱,他跟其他歌手會詮釋老爸的代表作品。林淑容十年沒有上電視,只為爸爸想聽,特地上電視秀一下。 48.讓行動不便的父母生活樂趣不打折
台灣泰山鄉的一座荒山上,有戶陳姓人家三代同堂,為了行動不便的老母,一年多來,兄弟倆用兩張椅子架成一頂「克難轎」,每天合力把她從山上扛到平地觀看歌仔戲演出。 49.感謝媽媽把你生在窮人家
很多人輕視父母,是因不滿被生在貧戶。卡內基說:「成功的祕訣,第一是生在窮人家庭。」多數名人就因在窮困中發憤而奮鬥成功。所以,要感謝媽媽給你力爭上游的機會。 50.悉心照料生病的父母
畫家張大千母親生重病,他一聽到消息立刻趕回老家,跪地叩頭,表達歉意。然後服侍左右,並端水為媽媽洗腳、修腳。他堅持每天親自熬藥餵食、蓋好被子,幾至不眠不休。 51.清理廚房冰箱,偷偷把過期食品扔掉
在台灣,早年物力維艱,一般父母都量入為出,簡樸過日子。有些媽媽捨不得把廚房無用的瓶瓶罐罐丟棄,也不注意是否過期。為了爸媽的健康著想,我們應當主動加以把關。 52.為爸媽安排舒適、周延的「健檢」
安排健康檢查,最大的好處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同時,父母親的健康實況,子女可以掌握得較為清楚。必要時,可以幫父母規畫一個健康、愉快的生活環境。 53.留意爸媽坐姿與站姿,為他們作放鬆按摩
不良的坐、臥、站姿,很容易造成骨頭的傷害,這是經年累月疏忽惹的禍。伸出兩掌,為爸媽作放鬆按摩;至於爸媽什麼東西不能吃、什麼該多吃,我們都要做「糾察隊員」。 54.陪老爸運動,既健身又增進親子互動
中信金控總經理辜仲諒,除了愛打高爾夫球之外,還是跆拳道的黑帶高手。影響所及,他的大兒子也有著共同興趣。父子一起做喜歡的運動,有助於共同相處、加強親子關係。 55.陪爸媽下棋或打麻將,記得多放水
下棋或打麻將,必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功夫高,才有資格說「放水」。多放水,固然是取悅父母的方法之一,但是技巧很重要,必須不露痕跡、不可說破,才不會弄巧成拙。 56.仔細聆聽父母親的一席話,不要插嘴
特別選一天,與父母閒談,把時光帶回他們的年輕時代。然後,兩眼凝視,態度十分專注地聽他們說話,偶而提出一兩個問題,就趕緊閉嘴。讓父母像演講一般地暢所欲言吧! 57.幫老爸提升EQ指數
親子關係,其實是一種互動關係。當老爸在發洩負面情緒時,表現得好不好,固然與其個人的學養和智慧有關,但子女的柔情與良好的應對態度,絕對可以提高他的EQ指數。 58.誠心接受指導,讓父母知道你的實踐能力
父母對子女的所有指導,全出自於善意,即使我們並不接受,也千萬別陽奉陰違。真心聽父母的勸告,然後付諸行動。付諸行動之後,最好能清楚地讓他們知道,你已照做了。 59.如果你的父親專制,委婉地寫一封信溝通
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在父親的專制下,不敢進行溝通,但在中年卻寫出了《致父親》一文。畢竟寫信總比較能夠平心靜氣,且在修改文詞時會再多加思考,比直接講出來好些。 60.最有前瞻性的禮物:幫老爸存夠退休金
幫父親做理財規劃:定期定額方式或是買年金險、儲蓄險等,都很適合幫老爸存退休金(也就是老本)。不管選擇的辦法是什麼,如果有意送父親這份大禮,要越早進行越好。 61.如已有好對象,趕快結婚,讓爸媽放心
有的父母常覺得自己的孩子老不結婚,一方面很傷他們的「面子」;另一方面,也很失他們想抱金孫的「裡子」。夾在父母的願望與自己的意志中,您能不能考慮退讓一步呢? 62.穿著媽媽選的旗袍出閣
女星王馨平為紀念過世多年的母親,特別把媽媽生前託人帶給她的日本織錦料子做成旗袍,穿在身上出閣。她覺得這件禮服非常雍容華貴,穿上它彷彿可以感受到媽媽的祝福。 63.幫父母選個好鄰居
有一段時間,在政治上受到打擊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整天神情抑鬱。家人鼓勵他向一位好鄰居學畫。最後,邱吉爾不僅留下不少畫作,而且還恢復自信,並東山再起,青史留名。 64.教父母上網、用手機發簡訊
專為父母開個「電腦化基礎加強班」。不必強調效率,以提升父母的學習興趣為主。建立信心,是最重要的。不要貪多,只要會上網、能簡單打字、寫一封伊媚兒,就OK了! 65.送爸媽好書,幫他們訂閱報刊雜誌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書、買書、藏書,卻未能在坐擁書城的間隙,及時與從事學術研究的父親分享。唉!如果人生有十大遺憾,「忘了與父母分享好書的喜悅」絕對是名列前茅。 66.為已故的父母辦場追思會,或出本紀念集
父母先走一步時,誰都會心神喪失、不知所措。等他們逝世一兩年、我們的心情慢慢沈澱之後,辦追思會或出紀念集,就會漸漸記取父母生前的叮嚀,重新開創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序】反哺回饋,六六大順! 01.興趣歸功於父母的影響,並以其成就為榮
台北市長馬英九說:「我的父親才是跑步健將!」據他透露,他的父親可以在三十六分鐘內跑完一萬公尺,連他都難望其項背。這是馬英九的自謙,也是對於有如此老爸的自傲! 02.有好的成績表現,趕快向父母報喜
李安導演在《斷臂山》一片中獲得國際大獎、成為萬眾矚目焦點時,儘管忙,儘管賀電不斷,李安仍認為,要趕快在第一時間內,撥空回台南向媽媽報喜,才是最重要的。 03.替爸媽風光慶生
巨星成龍父親替九十一歲的老爸過生日。他除了在餐廳大擺宴席、包場為龍爸爸慶生之外,現場還辦起慈善捐款來了!他以愛屋及烏的心情,幫老爸做了一件擴大愛心的感恩舉動。 04.陪父母吃頓溫馨晚餐
藝人張菲認為誠意最重要。再大的餐廳、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家常小菜和家人團聚的喜悅。所以他在家裡,先準備幾道父親愛吃的菜,全家嘻嘻哈哈,吃頓溫馨的晚餐。 05.作詞逗父親,讓他笑一笑
林青霞替八十七歲的父親慶生,特別回台灣來看他老人家,並在宴席現場一字一句感性地念出祝壽詞,播放劉家昌和伍思凱分別譜曲、由她填詞的歌曲《只要老爺你笑一笑》。 06.送上一束鮮花,表達真心的祝福
一個小乞丐從破衣服口袋裡呼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幣,倒在花店櫃檯上。結果他手捧著鮮花,一步一步地緩緩前行,走向公墓。原來他買的是為了紀念父母親的菊花……。 07.珍惜與父母相處時光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這段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所以,應多留下一些活動的回憶。 08.用影像留住父母的身影
父母親的生活印象,單靠人眼、記憶力,是不夠的,要有儲存的工具才行。拍照時,不必擔心浪費膠捲或底片,原則上就是要多拍。只有多拍才能去蕪存菁,選出最好的相片。 09買張機票,讓父母去度假
在父親節、母親節或父母結婚紀念日,給父母送上包含食宿的歐洲來回機票,是一項好主意。在父母眼中一向貼心的藝人賈永婕,就是這樣說:「給父親來個不一樣的禮物!」 10.陪父母返鄉,了卻其心願
父母想回鄉一趟,看看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為祖墳掃掃墓,這種心願,就和鮭魚追尋生命的原鄉,是同樣的道理。身為兒女者,不但應該在財力上幫忙促成,甚至應該陪著返鄉。 11.過年給父母發壓歲錢並幫忙大掃除
在我們小時侯,父母都會發給我們壓歲錢;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應該反過來輪到我們做兒女的給他們壓歲錢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過年前先回家一趟,幫媽媽打掃家裡。 12.潔身自愛,別讓父母擔心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也就越容易擔心。孩子為官清廉,受人尊敬,是父母的榮耀;如果一時疏忽,受到冤誣,則是父母最大的憂慮。凡事謹慎,切勿辱沒了雙親的期望啊! 13.關心比給錢更重要
關懷爸媽,有人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14.想辦法逗父母開心
不妨每天找一則笑話,說給父母聽。這就是一種點子!而裝作小丑耍寶、無預警地帶個媽媽最想看到的神祕嘉賓回家裡來、意外地送她一兩個搞笑的禮物等等,都是很好的點子。 15.寫下父母帶給你的感動
朱自清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文字非常誠摯感人;而最近在中國大陸的南京,也出現了一篇新「背影」。你也可以模仿寫一篇類似的文章,記錄在生活中父母帶給你的感動。 16.敬重老爸,視父如寶
在王莽時代,有個譙玄為了解救不肯做官、有生命威脅的父親,寧願傾家蕩產以贖回父親的性命!明朝也有個劉謹因年齡小無法代生病的父親服勞役,而傾家蕩產請別人代替。 17.別把母親當免費勞工,應適時給薪
在過去的傳統父權體制下,女性被壓抑而僅能發展無損男性利益的部分,這是不公平的。尤其母親生養我們的恩情,三輩子也還不完,母親幫我們照料小孩時應趁機回報一些。 18.給媽媽一份「完整」的禮物
兩個不懂事的小孩送給母親的禮物,竟是一套洗淨地板的工具!這讓終日勞苦的媽媽非常感傷。後經提醒,趕緊說這只是半份禮物,另外半份則是他倆今後負責洗清地板。 19.認同爸媽的興趣,並助其發揮至淋漓盡致
藝人陶喆知道媽媽喜愛國際標準舞,特地替媽媽請來世界級的舞王老師,補習舞藝,以便在舞賽中參與競技;他又很有風度地請媽媽的年輕大陸男舞伴吃飯,以討媽媽的歡心。 20.及時把愛意說出口
東方人對家人的感情表達,通常過於含蓄;怕太露骨,會招致訕笑。其實,對待父母,應該勇敢說出「我愛你」、「我在乎你」、「我好想你」的話,才不會在百年後懊悔又懊悔。 21.父母有任何需求,儘量滿足
資深原野三重唱團員王強過世。她女兒王佩韻哭喊著說:「爸爸!你只要一件兩千多元的羽絨衣而已,我卻沒辦法替你買到,我真不孝順啊!我是個很差勁、很差勁的女兒啊!」 22.手織毛衣送給爸媽
如果能手織一件毛線衣,把它送給爸媽。可謂「禮輕情義重」,父母親們會感受得到的。它珍貴的是「手工」。它代表你對爸媽的愛,不僅心到、口到、眼到,而且還「手到」! 23.幫爸媽換屋,讓他們住得舒服些
韓國男演員裴勇俊、女演員秀愛,台灣名主持人唐從聖等等,都是在成功之後,肯與家人分享財富的例子。他們分別都在近期幫父母買屋或換較大的房子,讓他們住得舒服些。 24.為父母準備一個安全的環境
照顧年老的雙親,請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儘早為他們安排一個最為安全的環境,儘早把堅硬、鋒利的床邊、桌腳、椅角,用較為柔軟的海綿包好,以免老人家不小心撞及。 25.跟兄弟姊妹「搶著」照顧父母
台灣有一戶人家,四個兒子,都搶著奉養七十七歲的母親,後來為了方便,大家決定把自己住的樓房連棟蓋在一起,每棟一樓都設置孝親房,方便母親居住。全家相處樂融融。 26.三明治爸爸應為父母投保終身醫療險
「既是兒子,也是爸爸」的「三明治爸爸」,最好能在父母親六十五歲以前,就要幫他們投保終身醫療保險,這樣既可爭取到最好的醫療保障,也可以減輕未來沈重的醫療負擔。 27.扛起爸媽的負債,是子女的驕傲
在年輕時代紅透半邊天的歌星張琪,早年不但常幫養父還債,對養母也非常貼心。年輕一代的藝人林依晨、王心凌,她們雖然收入很多,卻一樣很努力在幫忙還清家中的債務。 28.把握人生的空檔,承歡膝前
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一度退隱,趁機承歡母親膝前、做了十年孝順的女兒,還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如今復出,她立刻籌備一項回顧展,只為了告訴父親:我愛您! 29.要心繫父母,更要適時陪伴
一個老人臨終前把終生的貴重收藏,都給了一位照顧他日常起居的學生。三個孩子自國外趕回,讀到老人遺囑中的解釋,均感到懊悔。無法陪伴爸爸,光說想念,是沒有用的。 30.替母親洗腳,感受一下她的辛勞
在兒童的心中,母親就是上帝的名字。可是,上帝畢竟太遙遠了。小時候,母親替你何止洗過幾千次腳?現在,如果你也肯認真地替母親洗一次腳,眼淚就會立刻滴在水盆裡! 31.感受母親對我們的好,隨時向她說聲感謝
一個翅家少女被陌生麵攤老闆免費救助一碗麵,竟感動得哭了。老闆提醒她,媽媽免費為她煮了十多年的飯、麵,難道就不該感動嗎?一語驚醒翅家少女,決心好好對待母親。 32.趕快回家吧,別再讓父母傷心了
浪女出走。媽媽找遍全城,到處貼上自己的畫像,寫著旁白:「媽永遠疼你……趕快回家吧!」她返家後見門開著,以為遭竊。母親說:「自你離家,這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鎖了。」 33.找出曾冤枉父母的舊事,向他們坦白認錯
日本導演北原武,總誤認母親死要錢,直到母親過世,才知道原來母親是不放心他,特地為他設一帳戶,把向他要來的錢存入,以防他用錢不知節制的危機。其實她分文未取。 34.父母失意時,要給予真誠的安慰
馬鶴凌先生早年在國民黨黨務工作中一度受挫,當時他的兒子||還在台大讀四年級的馬英九||適時的以一句真誠有力的話安慰父親,讓他父親一感動就長達數十年,難以忘懷。 35.了解父母個性,偶而動用「善意的謊言」
名節目主持人張小燕當父親生前長期住院、心疼開銷讓女兒支付時,總安慰爸爸說:「別擔心啦!頭等病房免費,特別看護有健保給付啊!」她很了解父親的個性,就怕他擔心。 36.迎合爸媽的口味,扮成小丑也行
宋朝有個官員進京拜會宰相,發現宰相在內堂中塗著花臉、穿著戲服、狀貌如小丑,讓他忍俊不禁。後來才知,這位平日裡不怒自威的宰相大人,若癲似狂只為取悅父母的心。 37.主動公開心靈的隱私,多向父母請益
把父母當成最親暱的朋友看待,不論何時何地,都要主動向爸媽親切地公開自己的祕密,甚至可以把日記分享給爸媽看。有什麼羞於見人或解不開的困擾,也不妨向爸媽傾訴。 38.完成父母親未實現的願望
古代班彪有心續寫司馬遷的「史記」,惜壯志未酬。他的兒子班固繼承父志寫下去,一度受誣入獄。後雖被弟弟班超救出,但有生之年仍未寫完。班固妹妹班昭接力,總算完成。 39.澄清父親的冤枉,讓世人知道真相
岳飛和長子岳雲,被奸臣陷害慘死,三子岳霖寫書替父辨冤,書未完成卻過世了。所幸岳霖的兒子岳珂經過二十一年的努力,寫成「籲天辨誣」五卷,終於辨白了祖先的冤魂。 40.幫父母分擔家計
「臺灣電腦教父」施振榮父親早逝,他與母相依為命。為了謀生,母親賣鴨蛋、文具、織毛衣,甚至一度擺起了檳榔攤。為改善家計,施振榮用心地幫媽媽看店,看出了商機。 41.必要時,應奮不顧身救父母
資深藝人石英罹患猛爆性肝炎,一度陷入肝昏迷狀態。幸好他的么兒林義山割下百分之五十八的肝臟給他,才撿回一條命。林義山為父母所做的事,就是一件非常感人的行動! 42.生、養父母一樣好,都應一體善待
宋朝申積中,自幼被父親送給其好友撫育。他無意間得知身世,卻仍裝作不知、一樣孝敬父母,並力爭上游、考中進士。直到養父母過世了,才歸宗改楊為申,以傳生父薪火。 43.多為父母著想,體貼他們的需要
為父母做的事,首重為父母著想。生長於單親家庭的不安全感,使許多孩子都排拒「第三者」闖入,結果常常因而讓長輩的第二春幸福飛掉了。有良心的子女是很容易後悔的! 44.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讓爸媽放心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古來的明訓;然而,為了避免增加父母的煩惱和憂慮,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知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是現代人的孝道標準之一。 45.整理爸媽的相片簿,分門別類加以註解
老年人喜歡回憶,何況欣賞自己的相簿,格外有感覺。你先弄清楚每一張照片的來歷、作好筆記,然後分類加以註解,才不會東一張、西一張,過於零亂。這也是體貼之舉喔! 46.回饋母愛,為她開一家店
彭偉華引進葡式蛋撻的動機是:媽媽愛吃蛋撻。他永遠記得母親到機場為他送行時,餐廳裡最後的一份蛋撻剛好被隔桌的客人點走,母親卻一直央求對方將那一份蛋撻讓給她。 47.投其所好,讓爸媽盡興
歌手洪榮宏將為父親洪一峰八十大壽,舉辦演唱會。如果爸爸到時不能唱,他跟其他歌手會詮釋老爸的代表作品。林淑容十年沒有上電視,只為爸爸想聽,特地上電視秀一下。 48.讓行動不便的父母生活樂趣不打折
台灣泰山鄉的一座荒山上,有戶陳姓人家三代同堂,為了行動不便的老母,一年多來,兄弟倆用兩張椅子架成一頂「克難轎」,每天合力把她從山上扛到平地觀看歌仔戲演出。 49.感謝媽媽把你生在窮人家
很多人輕視父母,是因不滿被生在貧戶。卡內基說:「成功的祕訣,第一是生在窮人家庭。」多數名人就因在窮困中發憤而奮鬥成功。所以,要感謝媽媽給你力爭上游的機會。 50.悉心照料生病的父母
畫家張大千母親生重病,他一聽到消息立刻趕回老家,跪地叩頭,表達歉意。然後服侍左右,並端水為媽媽洗腳、修腳。他堅持每天親自熬藥餵食、蓋好被子,幾至不眠不休。 51.清理廚房冰箱,偷偷把過期食品扔掉
在台灣,早年物力維艱,一般父母都量入為出,簡樸過日子。有些媽媽捨不得把廚房無用的瓶瓶罐罐丟棄,也不注意是否過期。為了爸媽的健康著想,我們應當主動加以把關。 52.為爸媽安排舒適、周延的「健檢」
安排健康檢查,最大的好處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同時,父母親的健康實況,子女可以掌握得較為清楚。必要時,可以幫父母規畫一個健康、愉快的生活環境。 53.留意爸媽坐姿與站姿,為他們作放鬆按摩
不良的坐、臥、站姿,很容易造成骨頭的傷害,這是經年累月疏忽惹的禍。伸出兩掌,為爸媽作放鬆按摩;至於爸媽什麼東西不能吃、什麼該多吃,我們都要做「糾察隊員」。 54.陪老爸運動,既健身又增進親子互動
中信金控總經理辜仲諒,除了愛打高爾夫球之外,還是跆拳道的黑帶高手。影響所及,他的大兒子也有著共同興趣。父子一起做喜歡的運動,有助於共同相處、加強親子關係。 55.陪爸媽下棋或打麻將,記得多放水
下棋或打麻將,必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功夫高,才有資格說「放水」。多放水,固然是取悅父母的方法之一,但是技巧很重要,必須不露痕跡、不可說破,才不會弄巧成拙。 56.仔細聆聽父母親的一席話,不要插嘴
特別選一天,與父母閒談,把時光帶回他們的年輕時代。然後,兩眼凝視,態度十分專注地聽他們說話,偶而提出一兩個問題,就趕緊閉嘴。讓父母像演講一般地暢所欲言吧! 57.幫老爸提升EQ指數
親子關係,其實是一種互動關係。當老爸在發洩負面情緒時,表現得好不好,固然與其個人的學養和智慧有關,但子女的柔情與良好的應對態度,絕對可以提高他的EQ指數。 58.誠心接受指導,讓父母知道你的實踐能力
父母對子女的所有指導,全出自於善意,即使我們並不接受,也千萬別陽奉陰違。真心聽父母的勸告,然後付諸行動。付諸行動之後,最好能清楚地讓他們知道,你已照做了。 59.如果你的父親專制,委婉地寫一封信溝通
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在父親的專制下,不敢進行溝通,但在中年卻寫出了《致父親》一文。畢竟寫信總比較能夠平心靜氣,且在修改文詞時會再多加思考,比直接講出來好些。 60.最有前瞻性的禮物:幫老爸存夠退休金
幫父親做理財規劃:定期定額方式或是買年金險、儲蓄險等,都很適合幫老爸存退休金(也就是老本)。不管選擇的辦法是什麼,如果有意送父親這份大禮,要越早進行越好。 61.如已有好對象,趕快結婚,讓爸媽放心
有的父母常覺得自己的孩子老不結婚,一方面很傷他們的「面子」;另一方面,也很失他們想抱金孫的「裡子」。夾在父母的願望與自己的意志中,您能不能考慮退讓一步呢? 62.穿著媽媽選的旗袍出閣
女星王馨平為紀念過世多年的母親,特別把媽媽生前託人帶給她的日本織錦料子做成旗袍,穿在身上出閣。她覺得這件禮服非常雍容華貴,穿上它彷彿可以感受到媽媽的祝福。 63.幫父母選個好鄰居
有一段時間,在政治上受到打擊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整天神情抑鬱。家人鼓勵他向一位好鄰居學畫。最後,邱吉爾不僅留下不少畫作,而且還恢復自信,並東山再起,青史留名。 64.教父母上網、用手機發簡訊
專為父母開個「電腦化基礎加強班」。不必強調效率,以提升父母的學習興趣為主。建立信心,是最重要的。不要貪多,只要會上網、能簡單打字、寫一封伊媚兒,就OK了! 65.送爸媽好書,幫他們訂閱報刊雜誌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書、買書、藏書,卻未能在坐擁書城的間隙,及時與從事學術研究的父親分享。唉!如果人生有十大遺憾,「忘了與父母分享好書的喜悅」絕對是名列前茅。 66.為已故的父母辦場追思會,或出本紀念集
父母先走一步時,誰都會心神喪失、不知所措。等他們逝世一兩年、我們的心情慢慢沈澱之後,辦追思會或出紀念集,就會漸漸記取父母生前的叮嚀,重新開創出美好的明天!
序跋
【作者序】反哺回饋,六六大順! ◎文/曾小歌
甘迺迪說過:「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應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縮小範圍來說:父母總想為孩子做些什麼;但孩子可想到為父母做些什麼?
未婚男女常買九十九朵玫瑰送給情人,卻忽略了該買朵康乃馨送母親。
已婚男女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保」-專門幫忙帶小孩的保母。
父母彷彿天生是服務孩子的,孩子似乎也理所當然該接受服務。
梁實秋寫過一篇幽默小品文,提到「我絕不相信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我時時見到兒童在做著現在的主人翁」,古代孝子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代孝子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從書市來看,總是教父母照顧孩子的書多,教孩子為父母做事的書少。
筆者在接獲商周出版公司何飛鵬兄的指令,寫一本「為父母做的66件事」的書之後,花了半年時間,先作自我學習,一口氣精讀了《孝經》、《論語》、《二十四孝》、《尚書》、《禮記》、《大戴禮記》、《孟子》、《荀子》、《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國語》等書,發現古人的思想,真的很奇妙。
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惠?元朝有個讀書人叫郭居敬,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他找到了答案,就是:
看看別人怎麼做,我們也照著去做。
於是,他寫成了《二十四孝》故事。流傳至今,人盡皆知。
可是,這本書在今日看來,已不屬於「勵志故事」,而是笑話書了。
其中最離譜的是〈奉母埋兒〉這一則故事:
晉代有個名叫郭巨的人,本來家境不錯。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卻獨力奉養母親,非常孝順。後來,家境慢慢變窮了,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會養不起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來養母親。」妻子也很贊同。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忽然見到一堆黃金,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總算可以養母親,也可以養孩子了。
如果不是撿到黃金,真不知郭先生對自己的寶貝兒子,是打算……打死再埋,還是直接活埋?
在〈扼虎救父〉的故事裡,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名字又不叫做武松,怎麼可能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輕易「扼虎」成功,讓猛虎把叼著父親的嘴巴鬆開、夾了尾巴逃走?
在〈齧指痛心〉的故事裡,家中臨時有客人來了,母親為了火速通知兒子,故意咬破手指,知道兒子必定會有心痛的感覺,才能早點回來、商量如何招待客人。果然,一咬手指,兒子立刻回來了。
可是,這一招,你難道不覺得比現代人打嗶嗶叩或手機傳簡訊,還更酷?
至於〈刻木事親〉的劇情,有點冷酷無情;〈嘗糞憂心〉有小小的噁心;〈臥冰求鯉〉、〈哭竹生筍〉有大大的迷信,其他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
古人有古人的神話,今人有今人的方法,我們還是拿出自己的提案吧!
《愛爸媽宣言:可以為父母做的66件事》是一種嘗試,在林林總總描述「給孩子美好童年」、「父母怎樣照顧子女」、「父母如何犧牲自己以成全子女」的故事書中,試著提出一些反哺的建言與主張。
其實,關於這個主題,像馬英九、張小燕這樣的中生代是最有感受的。
所謂「在父母當權的時代,我們在當孩子;如今孩子得勢了,我們卻成了父母。」他們的父母當年多活在物資艱難的日子,養成樸實、節儉的習慣;他們的兒女,卻又生在安定、優裕的環境,無憂無慮,出手大方。面對這樣的變化,中生代習慣以「改變自己」來因應。先是「嚴以律己」,不讓父母擔心;又「寬以待人」,對孩子種種行為百般寬容。
中生代含蓄慣了,態度也許低調;但只要願意,會做得十分精采。
新生代沒有包袱,擁有無限潛力,肯付諸實行,也必然一身是膽。
所謂「到羅馬的路不只一條」,在現今多元化教育的方向裡,答案都不只一個。回饋父母的愛,方法也不只六十六種。本書希望透過一些有啟發性的名人檔案、有意思的小故事,讓讀者發揮想像力,增加靈感,然後做出自己的抉擇。期盼這樣的善意提案,能帶給您六六大順!
祝福您!
甘迺迪說過:「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應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縮小範圍來說:父母總想為孩子做些什麼;但孩子可想到為父母做些什麼?
未婚男女常買九十九朵玫瑰送給情人,卻忽略了該買朵康乃馨送母親。
已婚男女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保」-專門幫忙帶小孩的保母。
父母彷彿天生是服務孩子的,孩子似乎也理所當然該接受服務。
梁實秋寫過一篇幽默小品文,提到「我絕不相信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我時時見到兒童在做著現在的主人翁」,古代孝子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代孝子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從書市來看,總是教父母照顧孩子的書多,教孩子為父母做事的書少。
筆者在接獲商周出版公司何飛鵬兄的指令,寫一本「為父母做的66件事」的書之後,花了半年時間,先作自我學習,一口氣精讀了《孝經》、《論語》、《二十四孝》、《尚書》、《禮記》、《大戴禮記》、《孟子》、《荀子》、《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國語》等書,發現古人的思想,真的很奇妙。
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惠?元朝有個讀書人叫郭居敬,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他找到了答案,就是:
看看別人怎麼做,我們也照著去做。
於是,他寫成了《二十四孝》故事。流傳至今,人盡皆知。
可是,這本書在今日看來,已不屬於「勵志故事」,而是笑話書了。
其中最離譜的是〈奉母埋兒〉這一則故事:
晉代有個名叫郭巨的人,本來家境不錯。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卻獨力奉養母親,非常孝順。後來,家境慢慢變窮了,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會養不起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來養母親。」妻子也很贊同。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忽然見到一堆黃金,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總算可以養母親,也可以養孩子了。
如果不是撿到黃金,真不知郭先生對自己的寶貝兒子,是打算……打死再埋,還是直接活埋?
在〈扼虎救父〉的故事裡,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名字又不叫做武松,怎麼可能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輕易「扼虎」成功,讓猛虎把叼著父親的嘴巴鬆開、夾了尾巴逃走?
在〈齧指痛心〉的故事裡,家中臨時有客人來了,母親為了火速通知兒子,故意咬破手指,知道兒子必定會有心痛的感覺,才能早點回來、商量如何招待客人。果然,一咬手指,兒子立刻回來了。
可是,這一招,你難道不覺得比現代人打嗶嗶叩或手機傳簡訊,還更酷?
至於〈刻木事親〉的劇情,有點冷酷無情;〈嘗糞憂心〉有小小的噁心;〈臥冰求鯉〉、〈哭竹生筍〉有大大的迷信,其他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
古人有古人的神話,今人有今人的方法,我們還是拿出自己的提案吧!
《愛爸媽宣言:可以為父母做的66件事》是一種嘗試,在林林總總描述「給孩子美好童年」、「父母怎樣照顧子女」、「父母如何犧牲自己以成全子女」的故事書中,試著提出一些反哺的建言與主張。
其實,關於這個主題,像馬英九、張小燕這樣的中生代是最有感受的。
所謂「在父母當權的時代,我們在當孩子;如今孩子得勢了,我們卻成了父母。」他們的父母當年多活在物資艱難的日子,養成樸實、節儉的習慣;他們的兒女,卻又生在安定、優裕的環境,無憂無慮,出手大方。面對這樣的變化,中生代習慣以「改變自己」來因應。先是「嚴以律己」,不讓父母擔心;又「寬以待人」,對孩子種種行為百般寬容。
中生代含蓄慣了,態度也許低調;但只要願意,會做得十分精采。
新生代沒有包袱,擁有無限潛力,肯付諸實行,也必然一身是膽。
所謂「到羅馬的路不只一條」,在現今多元化教育的方向裡,答案都不只一個。回饋父母的愛,方法也不只六十六種。本書希望透過一些有啟發性的名人檔案、有意思的小故事,讓讀者發揮想像力,增加靈感,然後做出自己的抉擇。期盼這樣的善意提案,能帶給您六六大順!
祝福您!
內文試閱
珍惜與父母相處時光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這段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所以,應多留下一些活動的回憶。
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斷是什麼?」
兒子毫不遲疑地說:「是那個晚上,我參加完童子軍聚會,你來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車幫我捉螢火蟲。」
親子之間的相聚片斷,往往會成為未來最美好的回憶。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
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
警察指著遠處的別墅說:「那是什麼?」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這個世上,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
但是,一旦你或你的親人從那間房子搬走,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是家嗎?一般來說,只能說曾在那兒住過,那兒已不再是家了。
那麼,家是什麼?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故事,也許能給「家」作一個更好的詮釋。
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米拉的人,一家四十口,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等全部在戰亂中離散或喪生了。
經過一再輾轉地打聽,最後,絕望的米拉總算打聽到五歲的小女兒還活著。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她,頓感悲喜交集。
他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啊,我又有家了。」
沒錯!家是一個世界,是一個充滿愛而沒有競爭的世界。有了親人,家的意義才呈現了出來。
特別是:老人家不像年輕人的活動那麼多,因此,當家中兩老沒人作陪,他們在屋子裡,仍會感到寂寞的。身為子女者應隨時想到他們,三不五時要給他們打個電話噓寒問暖一番。如果有空就回去陪陪他們。
不只是陪他們待在家裡。偶而也該帶他們出門看看電影、畫展,或音樂會。如果他們也有興趣,不妨也邀他們參加你們的露營、釣魚、烤肉等等活動。
【溫馨分享】
筆者在拙作《人生,沒有彩排》一書中,引用海倫凱勒名言:「要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就能顯出生命的價值。」提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時間醞釀。對於等待的人來說,時間是最慢的;對於作樂的人來說,時間是最快的。如果我們能從樂觀的、正面的角度看事情,隨時都是生命中最棒的時光。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很多,但是後來都會覺悟:與父母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會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
所以,如果可能,我們都應把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天,看成生命的最後一天,那就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了。關心比給錢更重要
關懷爸媽,有人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想想,究竟有多久沒向老爸、老媽關心問候了?
這是一位女孩從小到大跟她媽的對話……充滿了對「現實」的嘲諷:
小學:媽,我長大以後不嫁人,要永遠陪在你身邊。
國中:媽,我長大嫁人以後還是要跟你住。
高中:媽,我長大嫁人以後會常回來看你。
大學:媽,我長大嫁人以後會抽空回來看你。
畢業後:媽,你有空就來看我。
嫁人後:媽,你沒事就少來找我。
曾經有公益團體發起「三不五時、愛要及時」關懷老爸老媽運動,呼籲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及「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公益團體的美意非常感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要大眾關心社會老人問題,就得先從關心自己的爸媽做起。然後,才可能進一步關心到其他的陌生老人。
事實上,現代人多半花較多的時間留給工作和自己,太少時間留給身旁的爸媽了!
身為父母者,常常有兩個階段:
年輕時,工作非常忙,也有很多理想希望實現,所以比較顧慮到自己的事業,在飛逝的時光中,常常忽略了對子女的生活,因而沒那麼關心。
老了以後,因為沒什麼事做,一切歸於平靜,反而經常想到子女,心裡老是掛念著:「兒子現在在做什麼?」
「他們為什麼沒來看我?」「女兒怎麼嫁了人就不理我了?」「媳婦怎麼這麼冷淡?」
因此,做子女的必須懂得父母這兩個不同階段的不同心情,才能面對父母,適時給予溫暖的精神回饋。
【溫馨分享】
讀過胡適先生晚年寫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感慨地說:「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獲得,現代人的心靈卻依然是匱乏的。」
現代社會裡,當人們擁有愈來愈多的物質生活基礎之後,卻總有一種空虛感襲上心頭。
當兒女長大成人之後,身為父母者很少是貪圖子女金錢的,他們需要的是關懷。
如果你身處逆境,甚至處於負債的情況,更應常打電話回家,或多跟父母在一起。只有他們在你失意的時候,可以真心的容納你、接受你的。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這段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所以,應多留下一些活動的回憶。
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斷是什麼?」
兒子毫不遲疑地說:「是那個晚上,我參加完童子軍聚會,你來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車幫我捉螢火蟲。」
親子之間的相聚片斷,往往會成為未來最美好的回憶。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
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
警察指著遠處的別墅說:「那是什麼?」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這個世上,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
但是,一旦你或你的親人從那間房子搬走,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是家嗎?一般來說,只能說曾在那兒住過,那兒已不再是家了。
那麼,家是什麼?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故事,也許能給「家」作一個更好的詮釋。
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米拉的人,一家四十口,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等全部在戰亂中離散或喪生了。
經過一再輾轉地打聽,最後,絕望的米拉總算打聽到五歲的小女兒還活著。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她,頓感悲喜交集。
他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啊,我又有家了。」
沒錯!家是一個世界,是一個充滿愛而沒有競爭的世界。有了親人,家的意義才呈現了出來。
特別是:老人家不像年輕人的活動那麼多,因此,當家中兩老沒人作陪,他們在屋子裡,仍會感到寂寞的。身為子女者應隨時想到他們,三不五時要給他們打個電話噓寒問暖一番。如果有空就回去陪陪他們。
不只是陪他們待在家裡。偶而也該帶他們出門看看電影、畫展,或音樂會。如果他們也有興趣,不妨也邀他們參加你們的露營、釣魚、烤肉等等活動。
【溫馨分享】
筆者在拙作《人生,沒有彩排》一書中,引用海倫凱勒名言:「要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就能顯出生命的價值。」提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時間醞釀。對於等待的人來說,時間是最慢的;對於作樂的人來說,時間是最快的。如果我們能從樂觀的、正面的角度看事情,隨時都是生命中最棒的時光。
人的一生,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中,特別美好。「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很多,但是後來都會覺悟:與父母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不管能有幾年,都會覺得是稍縱即逝、無比短暫,真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
所以,如果可能,我們都應把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天,看成生命的最後一天,那就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了。關心比給錢更重要
關懷爸媽,有人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想想,究竟有多久沒向老爸、老媽關心問候了?
這是一位女孩從小到大跟她媽的對話……充滿了對「現實」的嘲諷:
小學:媽,我長大以後不嫁人,要永遠陪在你身邊。
國中:媽,我長大嫁人以後還是要跟你住。
高中:媽,我長大嫁人以後會常回來看你。
大學:媽,我長大嫁人以後會抽空回來看你。
畢業後:媽,你有空就來看我。
嫁人後:媽,你沒事就少來找我。
曾經有公益團體發起「三不五時、愛要及時」關懷老爸老媽運動,呼籲提倡「三不」:不讓爸媽生氣、不讓爸媽孤單、不讓爸媽傷心;及「五時」:時時照顧爸媽、時時傾聽爸媽心聲、時時關心爸媽、時時與爸媽談心以及時時陪伴爸媽。
公益團體的美意非常感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要大眾關心社會老人問題,就得先從關心自己的爸媽做起。然後,才可能進一步關心到其他的陌生老人。
事實上,現代人多半花較多的時間留給工作和自己,太少時間留給身旁的爸媽了!
身為父母者,常常有兩個階段:
年輕時,工作非常忙,也有很多理想希望實現,所以比較顧慮到自己的事業,在飛逝的時光中,常常忽略了對子女的生活,因而沒那麼關心。
老了以後,因為沒什麼事做,一切歸於平靜,反而經常想到子女,心裡老是掛念著:「兒子現在在做什麼?」
「他們為什麼沒來看我?」「女兒怎麼嫁了人就不理我了?」「媳婦怎麼這麼冷淡?」
因此,做子女的必須懂得父母這兩個不同階段的不同心情,才能面對父母,適時給予溫暖的精神回饋。
【溫馨分享】
讀過胡適先生晚年寫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感慨地說:「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獲得,現代人的心靈卻依然是匱乏的。」
現代社會裡,當人們擁有愈來愈多的物質生活基礎之後,卻總有一種空虛感襲上心頭。
當兒女長大成人之後,身為父母者很少是貪圖子女金錢的,他們需要的是關懷。
如果你身處逆境,甚至處於負債的情況,更應常打電話回家,或多跟父母在一起。只有他們在你失意的時候,可以真心的容納你、接受你的。
延伸內容
這是一本生動、活潑、有趣的好書! ◎文/曾美蕙
有一個老先生逢人就說他是最富有的人,因此引起稅捐處的注意,派人去調查他的財產。
查稅員問:「請問你有多少財產?」
老人說:「我有健康的身體。」
查稅員說:「除了健康以外,你還有什麼財產?」
老人答道:「我還有一個賢慧的妻子。」
查稅員納悶地說:「除此以外呢?」
老人興奮地說:「我還有幾個孝順、聰明、健壯的兒女。」
查稅員不滿地說:「除此以外,你有沒有任何房地產?銀行有多少存款?」
老人快樂地回答說:「除了我前面所說的財產外,我什麼也沒有。」
這位老先生確實是富有的。他說的沒錯!人到老了,回顧自己所擁有的、值得自豪的財富,還有什麼更多的要求呢?能擁有孝順、聰明、健壯的兒女,就是一種幸福。
然而,父母這樣看重孩子,視同寶貝;而孩子們又怎麼看待父母呢?
回想當年,老一輩的人所給予的家教通常是很嚴謹的,不聽話偶而還會使出棍棒教訓;中生代的人對新一代孩子教育就比較寬容,有時還挺溺愛孩子的。但是,孩子卻越來越不懂得回饋、反哺。
從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的角度來看,孝心教育是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寫有關孝道的書固然有意義,但一般來說,很容易流於濫情、教訓,而無法顧慮到大部分讀者的感受。有些本質上不會思考孝順此一主題的人,在接觸到這類的書,是根本不會取閱的。
曾小歌這本書,卻有與眾不同的寫作技巧,生動、活潑、有趣,讓人很樂於讀它。比較特別的是,他是以理性的角度來寫,以舉例為主、說理為輔,同時兼以作者自身說法的感悟來抒發孝道,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激勵。書中很少看到諸如「感傷」、「感恩」、「孝順」等浮面的詞彙。作者還客觀地強調僅供參考,讓新一代的孩子們知所取捨、自作主張。這樣的寫法,反而具有高度的說服力。
父母照顧子女,不學自會,是「天性」;子女孝順父母,卻有必要透過學習的階段,屬於「人性」。現代的孩子學得多,懂得多,社會卻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應歸咎於輕忽了孝道。
曾小歌適時推出這樣的一本書,又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有趣,所以我非常樂於向學校的老師、家長、學生們推薦!
(作者介紹:曾美蕙,臺灣師大教育學博士,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曾任「張老師時間」節目製作暨主持人,榮獲績優「張老師」金手獎。現任臺北市立中山國中校長。著有《超越教學技巧》、《學習,讓你活出自己》等書。)
有一個老先生逢人就說他是最富有的人,因此引起稅捐處的注意,派人去調查他的財產。
查稅員問:「請問你有多少財產?」
老人說:「我有健康的身體。」
查稅員說:「除了健康以外,你還有什麼財產?」
老人答道:「我還有一個賢慧的妻子。」
查稅員納悶地說:「除此以外呢?」
老人興奮地說:「我還有幾個孝順、聰明、健壯的兒女。」
查稅員不滿地說:「除此以外,你有沒有任何房地產?銀行有多少存款?」
老人快樂地回答說:「除了我前面所說的財產外,我什麼也沒有。」
這位老先生確實是富有的。他說的沒錯!人到老了,回顧自己所擁有的、值得自豪的財富,還有什麼更多的要求呢?能擁有孝順、聰明、健壯的兒女,就是一種幸福。
然而,父母這樣看重孩子,視同寶貝;而孩子們又怎麼看待父母呢?
回想當年,老一輩的人所給予的家教通常是很嚴謹的,不聽話偶而還會使出棍棒教訓;中生代的人對新一代孩子教育就比較寬容,有時還挺溺愛孩子的。但是,孩子卻越來越不懂得回饋、反哺。
從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的角度來看,孝心教育是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寫有關孝道的書固然有意義,但一般來說,很容易流於濫情、教訓,而無法顧慮到大部分讀者的感受。有些本質上不會思考孝順此一主題的人,在接觸到這類的書,是根本不會取閱的。
曾小歌這本書,卻有與眾不同的寫作技巧,生動、活潑、有趣,讓人很樂於讀它。比較特別的是,他是以理性的角度來寫,以舉例為主、說理為輔,同時兼以作者自身說法的感悟來抒發孝道,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激勵。書中很少看到諸如「感傷」、「感恩」、「孝順」等浮面的詞彙。作者還客觀地強調僅供參考,讓新一代的孩子們知所取捨、自作主張。這樣的寫法,反而具有高度的說服力。
父母照顧子女,不學自會,是「天性」;子女孝順父母,卻有必要透過學習的階段,屬於「人性」。現代的孩子學得多,懂得多,社會卻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應歸咎於輕忽了孝道。
曾小歌適時推出這樣的一本書,又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有趣,所以我非常樂於向學校的老師、家長、學生們推薦!
(作者介紹:曾美蕙,臺灣師大教育學博士,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曾任「張老師時間」節目製作暨主持人,榮獲績優「張老師」金手獎。現任臺北市立中山國中校長。著有《超越教學技巧》、《學習,讓你活出自己》等書。)
作者資料
曾小歌
曾小歌的文字犀利輕快、條理分明,極受東南亞各地年輕讀者的喜愛。 台大畢業後,長期任職於報社,興趣廣泛,各類型書籍寫作多能進入暢銷圈。 勵志類作品以《人生,沒有彩排》一書竄紅文壇;出版過《選擇,重於一切!》、《用心,活出精采》、《愛爸媽宣言》等。 天秤座的曾小歌,崇尚自由和平,是個「陶淵明型」的媒體人,不愛鐘鼎愛山林,喜歡鬧中取靜,堅持作個與世無爭的隱者。學生時代曾任文藝社團社長,是作文比賽的常勝軍,欣賞熱情瀟灑的詩人徐志摩;近年則欣賞擁有高度處世智慧的范蠡。 曾小歌寫過現代詩、小說,編過電影劇本,他同時是個象棋高手,喜歡作出奇之想;還曾經發明過畢氏定理的最簡易證法。基本上,他是個喜愛思考的創意人。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