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生活風格 > 飲食 > 飲食文化
頂級酒莊傳奇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歷時5年,實訪直擊全球33家頂級名莊傳奇風采; 12萬字500張圖,盡現葡萄酒聖境及神之雫的超凡事蹟! 窮究偉大風土的永恆特質,探微世代釀酒人的功夫哲學; 細品夢幻酒款的極至五感,專為愛酒人陳釀的稀珍寶典! ◎歷時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波爾多分級制度,如今已淪為過時的歷史產物? ◎十二世紀占地不到2公頃的侯瑪內-康地莊園(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是如何稱霸酒林數百年,至今仍屹立不搖?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釀酒人亨利.佳葉(Henri Jayer),是怎麼超越侯瑪內-康地,寫下酒林傳奇的? ◎超越DOCG法規的超級托斯卡尼,是憑藉什麼樣的夢幻酒質,改寫義大利的葡萄酒歷史? ◎至今無法以科學驗證的自然動力法,難道只是班門弄斧的無稽巫術? ◎1976年一戰成名,三十年後再度掄元擊退波爾多名莊的加州酒,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貴腐酒裡到底有哪些物理化學變化,讓她具有如此迷人多變的風味? ◎上天良賜的釀酒寶地阿爾薩斯,何以長久以來總是屈居葡萄酒世界的邊陲? ◎掀起義大利「酒質文藝復興」風潮的布斯可之家氣泡酒(Ca' del Bosco),為何能睥睨全球,與法國香檳並駕齊驅? 【名家推薦】 ◎「各大名莊釀酒人長期依其至真、至善、至美信仰釀製酒款,觀念不同,釀酒風格自然殊異,而這正是葡萄酒精采迷人之處,每支酒都是風土之作,也都是上帝的手稿。」~劉永智 ◎「只要種植功夫下得深,風土便能主宰一切,品種會退位成配角,年分也僅是點綴,因為風土每年都會將特色反映在酒款裡;若結果並非如此,那是因為釀酒人瀆職怠惰。」~Jean-Michel Deiss,法國.阿爾薩斯,馬歇爾.戴斯酒莊 ◎「I've had a look at the spreads and am seriously impressed with what I see. It is always interesting to see familiar sights through unfamiliar eyes.(本書的設計及呈現令我驚豔不已;透過作者的全新觀點,舊的景物全都顯得饒富趣味。)」~英國葡萄酒權威作家 Hugh Johnson ◎「認識永智先生已有十餘年之久,他是我十分敬重的酒界友人。謙謙君子的外表、胸中累積無以數計的美酒觀點。他屬於台灣葡萄酒界近十年來少見的酒學才子。」~大法官 陳新民 ◎「對於一位葡萄酒愛好者而言,在他的生命中,有三件重要且快樂的事,那就是:一、品賞世界上重要且高品質的好酒;二、有能力跟機會去參訪酒區和酒莊;三、將所看到、聽到和品賞到的經驗,寫成一本書。我所認識的作者劉永智先生,將以上三項工作做得100%的成功,令人感佩他的用心及努力。希望作者能持續這個美好的工作,並對華人地區葡萄酒教育工作盡一點綿薄之力。」~孔雀葡萄酒 曾彥霖   ◎「全書雖以酒莊專訪形式呈現,但文起筆落,卻是作者以心相許的葡萄酒世界……有別於名士睨視眾生的筆調,作者發抒己見的所飲所思,更讓《頂級酒莊傳奇》展現閱讀的情感空間。」~葡萄酒講談社 屈享平

目錄

章號     酒莊        產區       國家    酒的性質

一 導言:五大酒莊1855年分級制度探討

1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波爾多      法國   紅酒
2. Ch 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波爾多      法國   紅酒╱白酒
3 Chateau Latour       波爾多      法國   紅酒╱白酒
4 Chateau Margaux       波爾多      法國   紅酒
5 Chateau Haut-Brion      波爾多      法國   紅酒

二 導言:貴腐甜酒      
6 Château d'Yquem        波爾多      法國   貴腐甜白酒
7 Weingut Egon Müller-Scharzhof 摩塞爾      德國   貴腐白酒╱甜酒

三 導言:自然動力法      
8 Coulée de Serrant      羅亞爾河    法國    白酒

四 導言:阿爾薩斯      
9 Domaine Weinbach      阿爾薩斯   法國    干白酒╱甜白酒
10 Domaine Zind-Humbrechet  阿爾薩斯    法國     干白酒╱甜白酒
11 Domaine Marcel Deiss    阿爾薩斯    法國   干白酒╱甜白酒

五 導言:布根地星光幫      
12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布根地     法國   紅酒╱烈酒
13 Domaine Leroy        布根地     法國    紅酒
14 Domaine Armand Rousseau  布根地     法國    紅酒
15 Domaine Bonneau du Martray  布根地     法國    白酒╱紅酒

六 導言:亨利‧佳葉      
16 Domaine Emmanuel Rouget   布根地    法國    紅酒
17 Domaine Méo-Camuzet     布根地     法國    紅酒

七 導言:超級托斯卡尼      
18 Antinori            托斯卡尼    義大利   紅酒
19 Tenuta dell'Ornellaia     博給利      義大利   紅酒

八 導言:香檳氣泡酒  
   
20 Dom Pérignon       香檳       法國     香檳
21 Maison Krug        香檳        法國     香檳
22 Ca' del Bosco       法蘭契亞寇塔   義大利   氣泡酒╱白酒╱紅酒
23 Tenuta Montenisa      法蘭契亞寇塔   義大利    氣泡酒

九 導言:教皇新堡      
24 Château Rayas        教皇新堡   法國    紅酒
25 Château de Beaucastel     教皇新堡   法國    紅酒
26 Ch âteau La Nerthe       教皇新堡   法國    紅酒
27 Clos des Papes        教皇新堡    法國     紅酒

十 導言:Valpolicella (Amarone)      
28 Azienda Agricola Masi            義大利   紅酒╱甜酒
29 Azienda Agricola Allegrini           義大利   紅酒╱甜酒
30 Azienda Agricola Giuseppe Quintarelli      義大利    紅酒╱甜酒
31 Azienda Agricola Romano Dal Forno      義大利    紅酒╱甜酒


十一 導言:Santa Cruz Mountains      
32 Ridge Vineyards        加州      美國    紅酒
33 Bonny Doon Vineyard      加州     美國     紅酒╱白酒

序跋

自序


  武林之中,各大門派莫不以獨步秘技行走江湖,酒林亦是如此,尤以葡萄酒之內蘊最為繁複。筆者嘗酒數載,雖不成精但略有心得,酒香穿筋鑽骨,遂興起前往多家名震遐邇酒莊實地採訪的念頭,竟也不知不覺累積了若干眼界,在一些名莊啖過一些「稀世珍釀」,也品過一些「醉人佳釀」。稀,因量少而追逐者眾;醉,因感動且單純莫名。

  坊間曾出現過談論世界各大名酒的專書,主題雖然相近,但筆者於此將盡量發抒個人之所見、所飲及所思,而非單純引經據典紙上談兵。本書以酒莊專訪的形式呈現,為求其深度,是以筆者必至少親訪一次,甚至三度造訪。不只談論酒莊天下第一名釀,也談其身段較柔軟、價格較親切的佳釀,若連日常酒釀都精采脫俗,足以證明其釀技之厲害,而「平民」如我也能見諸好酒。

  原打算於每篇專訪文末附上個人品酒筆記及評分,但限於篇幅,只得發表在專為本書架設的「頂級酒莊傳奇 品酒筆記」網站(http://jason2009.pixnet.net/blog)。全書介紹酒莊共計三十三家,而網站上的品酒筆記已累計有三百多筆,日後若有機會品飲到相同酒莊相關酒款,會再隨時網上更新。上述品酒筆記都是以先白後紅,先淡後濃,先酸後甜,先幼後老的規則排序,讓讀者在品嘗某酒莊一系列酒款時,也能大略依此排序飲用。每則品酒筆記末尾都會附上品飲日期供讀者參考,因同款酒十年後再飲,風味鐵定不同,這也是讀者參考時須留意的地方。

  許多人批評美國酒評大師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評分過度影響酒價,譏其口味獨裁,只能代表「美式說法」。若不贊同派克觀點及口味,翻翻這本《頂級酒莊傳奇》或他人所寫所評,定有可觀之處。品酒活動除了基本的品酒技巧,其實大部分都屬於審美行為,而審美關乎品味,若彼此臭味相投,請隨我,若覺筆者「臭美」,請隨緣。

  書中介紹的酒莊都是一時之選。全書分為十一章,各章都以導言開場,繼而介紹經典酒莊。如此寫法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不致見樹不見林,一瓢飲便說滄海就是這樣。各大名莊釀酒人長期依其至真、至善、至美信仰釀製酒款,觀念不同,酒釀風格自然殊異,而這正是葡萄酒精采迷人之處,每支酒都是風土之作,也都是上帝的手稿。

  ※筆者葡萄酒分數評比以10分為理想上不可臻至的烏托邦最高境界。6-7分為品質差強人意勉強可接受,7-8分為釀酒技術無偏差口感尚完整,8-9分為風味頗佳且風格顯現的佳釀,9分到9.5分是風味細節優雅度兼具的釅釀,9.5以上則是餘韻繞樑天之美祿。

  「頂級酒莊傳奇 品酒筆記」網址:http://jason2009.pixnet.net/blog

內文試閱

知性貴族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清晨,驅車前往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一的「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窗外霧中風景,隱隱約約,溫婉而綺麗。拉菲堡紅酒嘗來不也就如此,知性內斂,含蓄婉轉,教養得宜,貴族風範令人傾心懾服;1855年分級之際,其列名一級酒莊龍首,決非僥倖。雖然1960、1970年代酒質略弱,酒迷引以為憾,然而自1985年起,酒莊聲威重振,連續的1985、1986及金三角1988、1989、1990年分,接有之後的連番佳作,都足證明其世界名釀的實力!

  行至莊前,悠閒別墅莊園景象映入眼簾。酒莊總管薛瓦列(Charles Chevallier)大步前來迎接,雖然一派西裝領帶高挺模樣,但口音沉厚,帶有莊稼漢的豪爽俐落。他掌管拉菲堡的一切事務,從種植、採收、釀造,甚至銷售,面面俱到;目前城堡酒質臻至前所未有之巔峰,薛瓦列乃幕後功臣。

  拉菲堡歷史悠長,最早可追溯至西元1234年;其歷史巔峰有兩個重要時期,一是十七世紀晚期,於尼可拉‧亞歷山卓‧西谷侯爵(Nicolas-Alexandre de Ségur, 1695-1755)掌管時期,他同時擁有拉菲堡、拉圖堡及卡隆‧西谷堡(Château Calon-Ségur),可謂富甲一方,權傾一時,為他贏得「葡萄園王子」(Le Prince des Vignes)的美名。之後園主多次更迭,直至1868年,詹姆士‧羅其徳男爵(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以將近五百萬舊法郎的天價標下拉菲堡,再度開啟另一家族釀酒王朝史;目前的莊主艾瑞克‧羅其徳(Eric de Rothschild)為詹姆士男爵的後代,酒莊總管薛瓦列和其共事已有三十個年頭。

  入酒窖參訪前,我們在一幅拉菲堡葡萄園地形圖前停下腳步,薛瓦列以長桿在圖上指點,解釋各塊地的差異:「Carruades是拉菲堡其中一園的名稱,而拉菲堡的二軍酒稱為Carruades de Lafite,它並非全以年輕樹藤的果實釀酒,當中也摻有老藤葡萄,再加上部分拉菲堡一軍所淘汰、品質稍遜的酒液混調而成。」其實自1874年起,拉菲堡便開始生產二軍酒,算是二軍酒的濫觴,酒質近來尤其優異;但價格較之七、八年前,已翻漲了四、五倍之譜,幾乎逼近一級酒莊歐布里雍堡的酒價。

  據2009年4月分《品醇客》葡萄酒雜誌報導,拉菲堡二軍酒在「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的高級酒交易指數上表現亮眼,占整體交易金額的4.6%,為交易金額排名第六的酒款,甚至超越白馬堡(Château Cheval Blanc)及貝翠斯堡(Château Pétrus),而這大多要拜亞洲收藏家無法滿足的需求所賜;以全球經濟新重心的中國大陸而言,拉菲堡也是五大酒莊中最受歡迎者,一方面是因拉菲兩字發音容易,另一方面則因其產量居五大之首,平均年產四萬箱(葡萄園總面積達100公頃);酒價雖高,但購取容易,成為此酒在新富國攻城掠地的優勢。

四百八十人採收大隊

  到訪當時,正值葡萄樹勃發嫩芽的四月底,除酒窖裡十來名工人忙進忙出,酒莊其他角落一片沉寂。然而這都是一時假象,莊裡平時有一百二十名雇員,秋季採收時,酒莊還須外雇三百六十名採收者,除了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機械作業,也能將採收時間壓縮在十天左右;1980年代,採收編制不如現在龐大,採收時間須拉長到二十天,因此會早些作業,難免會採收到未達完美熟度標準的葡萄。

  拉菲堡的葡萄篩選作業非常嚴謹,但作法上不像許多酒莊在葡萄運送到釀酒廠後,才用葡萄篩選輸送帶進行篩選,而是直接將篩選輸送帶移至葡萄園。採收時,由五名採收工搭配一名搬運工,搬運工將葡萄籃搬到篩選輸送帶旁,將葡萄倒到輸送帶上進行篩選,一籃尚未篩選完不會倒入第二籃,以免魚目混珠;如此一來,在運回釀酒廠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健康葡萄及沾霉葡萄共處一籃的情況,而污染了葡萄,可謂思慮周詳。

難忘木槽

  釀酒上,拉菲堡也備有許多不鏽鋼桶。這些自動溫控的不鏽鋼釀酒槽,可將來自多樣地塊的葡萄分別釀製,提煉各異秉性,供每年三月最終混調時運用。原有的大型木造釀酒槽依舊使用,也沒有全面更新為不鏽鋼槽的計畫;酒莊認為木槽在發酵時,升降溫較溫和,是其優點,如同燉鍋(木槽)與快鍋(不鏽鋼槽)的差別,當問及兩者對最終酒質的影響時,就像筆者曾經採訪過的多數名莊,本莊也說不上真正的差別為何;除了溫度的控制,布根地名莊DRC的主釀酒師貝納‧諾貝雷(Bernard Noblet)主觀認為木料具有人文的溫潤質感,是他堅持木槽的原因之一。

  由於木槽發酵似乎多了些難以言喻的好處,所以一軍正牌的拉菲堡是以木槽發酵,而二軍Carruades de Lafite則以現代光潔的不鏽鋼槽發酵。本莊的釀酒程序相當傳統,發酵期間採取一天兩次淋汁(Remontage;由底部抽出發酵中的葡萄汁,將之導淋到酒槽頂端的葡萄皮層,加強皮汁的接觸以利萃取),發酵後讓酒汁和葡萄皮繼續浸泡約三星期。「發酵後期的泡皮時間長短,取決於每桶酒的發展進程,或延長,或縮短,需要每日汲酒品嘗,才能作出最佳判斷。」薛瓦列道,「每桶酒,我都當成兒女呵護看顧,伴其成長,適時予以協助!」

  拉菲堡設有專屬的橡木桶製造廠,以方便控制木料來源,並確保實行兩年木料自然風乾的程序;尤有甚者,在於控制木桶的燻烤程度,藉此微調酒款風格。相對於多數酒莊採取中度(M)及中重度(M+)的燻烤程度,拉菲堡則採輕度級數的中輕度(M-),即Medium Minus水平,以降低木桶對酒款風格的過度影響;如此殊異作法,也是成就拉菲風格雅致的要素之一,乃「減法所得出的優雅」。拉菲堡的製桶廠每年可生產兩千個陳酒用橡木桶。拉菲堡正牌酒不論年分都使用100%新桶,二軍酒則依年分使用20%到50%的新桶,其他則用正牌酒使用過的兩年舊桶。

2003傳奇

  2003年法國遇上世紀熱浪,奪走上千人性命,尤其在未裝設冷氣空調的醫院病房,許多體弱高齡的病患都難逃劫數,但該年卻寫下法國葡萄酒史傳奇的一頁。「拉菲堡2003年分採收期自9月8日起,9月底便結束,較往年提前許多,乃曠世僅見的奇異年分;當年的採收時機很難拿捏,然而該年分酒質卻只能以『驚奇』兩字來形容!」

  薛瓦列繼續解釋:「2003年9月初以儀器測試時,葡萄的酸度顯然過低,著實敎人憂心;不過,當我實際品嘗葡萄果粒及隨後發酵的酒汁時,卻驚覺酸度非常優雅和諧,反而以絕佳的均衡令人讚嘆。如今看來,當時真是虛驚一場,而該年酒質也果真不可限量!」之後的特出年分,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2005年,而新近的2008年分也相當優秀,加上遇上全球景氣不振,預售價格狂瀉,反而帶動另一波購買熱潮。

  葡萄園裡的品種組成,約為70%的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25%的梅洛(Merlot)、3%的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和2%的小維鐸(Petit Verdot)葡萄。然而拉菲堡的組成每年平均約有80%以上的卡本內-蘇維濃,比例相當高,1961年分甚至以100%的卡本內-蘇維濃釀成;每年略有調整,純依品嘗結果決定品種成分的比例,要點在混調出拉菲堡的貫有特色。

  「較少使用小維鐸和卡本內-弗朗,是因其成熟不易。雖然兩者成熟時,香氣及口感都令人激賞,但若缺少一絲成熟度,便會帶有青澀梗味。它們就像作菜時的香料,質素好時,一丁點便能收畫龍點睛之效,添多了反成壞事!」薛瓦列點出這兩個二線品種的特長及限制。

  二次重訪時,酒莊種植主管波菲雷(Régis Porfilet)表示,小維鐸尤其難纏,怕濕又不易成熟;卡本內-弗朗即便成熟度略嫌不足,還可釀出差強人意的酒款,在許多國家也能見到卡本內-弗朗的單一品種酒款,而小維鐸則只能當作稱職配角,且必須達完美熟度才能進入最終混調。通常會進入混調的小維鐸,都來自園裡植於1933年的老藤。前些年,若有小維鐸樹株老病枯死,都會以「小維鐸無性生殖系400號」重植,然而成效有限。目前本莊正實驗以1933年老園樹株進行「馬撒拉選種」(Selection Massale),企圖複製優質老樹基因,以培育同基因的小維鐸;若實驗證實馬撒拉選種樹株優於無性生殖系400號,便會以前者為重植首選。

  拉菲堡曾經坐擁2公頃的白色品種葡萄園,只不過在1960年代晚期已全遭拔除,至為可惜。薛瓦列指出,拉菲白酒的品質高尚,只供家族自用或烹調,並未外售。目前拉菲堡的酒窖還留存有幾瓶1959和1962年分的白拉菲(最後年分為1962),見證其過往家族史。行經兩三間小室,再上下三兩階階梯,我們來到一道暗濕長廊。

1806老拉菲

  陰暗酒窖長廊並不靜謐,時而來回穿梭著工作用的小起重機,發出鏘咚巨響,對話著實吃力。暗廊的一角,鐵柵欄封閉著黝暗窖穴,裡頭密藏著老年分拉菲堡;來到酒莊最具懷古幽情的核心處,三百年的歷史彷彿自眼前流過。可惜盡是有錢也難買的家族私人窖藏;窖裡還沉睡著幾瓶1797年的寶藏,乃酒莊尚存的最老年分。薛瓦列本身即品啖過1806的老拉菲,飲來感覺如何?他直言:「純粹的感動,無可言喻,無可言喻……。」他專注而低沉的嗓音,聽來卻字字清晰,一旁的躁動聲響彷彿突然消匿……。

  「1806的拉菲堡具有烤栗子和烤土司的深土金黃色澤,酒渣沉澱頗多,仍有酒的口感和結構,相當柔弱、清靈,末了酸度明顯,鼻息攫人心魂,酒香一會兒氣如游絲,一會兒如天女散花,煙火四散,繁星點點,但一刻鐘後,一切沉寂,」他仍喃喃自語,「無可形容……。」

300公里腳程

  穿過老核心,100公尺遠處出現新天地:由二十幾根石柱撐出的圓型空間,我喜歡稱其為圓型劇場酒窖;酒窖建於1986年,當初因為亟需更寬敞的儲存和酒窖工作空間,便找來西班牙建築師巴菲爾(Ricardo Boffil)負責設計建造。巴菲爾1939年生於巴塞隆納(Barcelona),受到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 1852-1926)的啟發,其最著名作品為「巴塞隆納國家劇院」。圓型酒窖上方積躺著的3公尺厚泥,乃酒窖恆濕恆溫的守護神。

  「圓型酒窖除了美學考量,可有實用意涵?」「問得好!我們發明了一種固定腳木,讓小型堆車作圓型式長龍堆桶,較傳統直列式堆法來得快速美觀。中心點是我們清桶和工作的區域,而一般的方矩型酒窖常將清洗點設於遠端一角;圓型中心點到各點的距離都相對縮短許多,省下大量時間體力。每年粗估可省去300公里的腳程!」薛瓦列說完,嘴角猶泛著笑意。

  圓型酒窖上方有一天窗開口,讓天光自然灑下。「其實中心點這個空間除了用來洗滌橡木桶,每兩年一次的波爾多「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商展」(Vinexpo)期間,莊主艾瑞克‧羅其徳男爵都會在此舉行晚宴,屆時酒窖一反常態地衣香鬢影,酒香樂聲齊揚……,古典樂回音繚繞,豎琴的樂音尤其撩人,不過就只有兩秒鐘的光影。然而拉菲堡的美酒餘韻,卻能餘音繞樑三日不止!」

老樹新枝結果不同

  參觀完圓型酒窖,推開沉甸甸的木門,耀眼的陽光立即射入眼瞼,待適應後,眼前盡是嫩芽竄發的葡萄樹。酒莊旁的葡萄園平均樹齡超過六十,依舊挺拔昂立。但部分瀕死或產量過低的老藤,則被挖起以新株代之;目前拉菲堡全園的平均樹齡約為四十歲。採收時,年輕果樹和成熟老樹的結果自是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地塊也須兩次採收,分別釀製再行混調。薛瓦列抓起園裡一把土,於手上捏拿:「這土裡富含石塊,黏土質少,排水佳,葡萄樹可輕易穿透地層5、6公尺!」狂風驟起,將他手裡土吹得飛砂走石,往北方迤去,眾人目光隨之北望,突而發現來時路圓型酒窖的出口,像極中國陵寢或埃及金字塔的入口,隱喻明顯,果然拉菲寶藏之所。

  駕車駛離酒莊,車輪滑下緩坡200公尺,回望拉菲堡,外觀形似中產農莊,毫無波爾多頂級酒莊的盛氣凌人;然而以愛酒人的慧眼,卻能窺見裡頭氣象萬千!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33250 Pauillac, France
Fax : +33 (05) 56 59 26 83
Mail: visites@lafite.com
Website: https://www.lafite.com

超凡入聖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若稱法國布根地紅酒侯瑪內-康地(La Romanée-Conti)為「寰宇紅葡萄酒之王」,包括專業酒評人、蒐藏家,乃至一般愛酒人,應該都無異議贊同。法國樺榭(Hachette)出版社於1994年推出《酒中的黃金:世界百大葡萄名酒》(L’Or du Vin:Les 100 Vins les Plus Prestigieux du Monde),三位法國酒界專家嚴選世界百大葡萄酒精英出列,其中最高級數「超凡入聖」(Premiers Exceptionnels)的酒款有二,一紅一白,分別為紅酒侯瑪內-康地,以及德國「伊貢‧米勒酒莊」(Weingut Egon Müller-Scharzhof)所釀的TBA等級貴腐甜白酒。後者由於數量極少,年產至多三百瓶,因此售價甚至超越侯瑪內-康地。然而若將莊園的釀酒史和聲名遠播評估在內,那麼自1959年起才開始生產的伊貢‧米勒TBA貴腐酒,地位顯然黯淡許多;姑且不論紅白之別,曾是王室禁臠珍釀的侯瑪內-康地,平均年產六千瓶左右,兩相比較之下,「酒王」之姿銳不可當。

  侯瑪內-康地特級葡萄園位於馮內-侯瑪內(Vosne-Romanée)酒村,由同名的「侯瑪內-康地莊園」(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負責精釀。本莊以六款特級葡萄園(Grand Cru)紅酒及一款特級葡萄園白酒蒙哈榭(Montrachet;本莊擁地0.67公頃)享譽全球,令識酒人聞名頂禮膜拜。以葡萄園命名的六款紅酒,依酒價高低分別是侯瑪內-康地(Romanée-Conti;為獨占園Monopole,共有1.85公頃)、塔須(La Tâche;獨占園,共有6.06公頃)、麗須布爾(Richebourg;擁地3.51公頃)、侯瑪內-聖-維望(Romanée-Saint-Vivant;擁地5.28公頃)、大埃雪索(Grands-Echézeaux;擁地3.52公頃)、埃雪索(Echézeaux;擁地4.67公頃);款款傑出,自成典範,其中被稱為「布根地之珠」的侯瑪內-康地,自然是各園之首,為愛酒人畢生追尋的珍釀。

康地公爵賜名

  十二世紀起,占地不到2公頃的侯瑪內-康地即已晉身名園之林,在教會轄下的幾百年當中,多釀酒自用,若非神膱人員,並無緣窺探天賜美露之神妙。1760年此園對外販售之際,兩位競標者的身世顯赫懾人,一為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芭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一為路易十五的皇親波旁王朝的支系康地公爵(Louis-François de Bourbon Conti, 1717-1776)。公爵本身即為愛酒人,對酒莊地塊的風土特性瞭若指掌,於是以高於市價數倍的天價標下此園,之後將當時名為La Romanée的葡萄園冠上公爵頭銜,成為傳世名園「侯瑪內-康地」(La Romanée-Conti)。

  「蛇蠍美人」之名史例可證,龐芭杜夫人年輕光豔、絕代風華,極受路易十五的寵幸,由於妒恨康地公爵,於是離間其與皇帝的關係。公爵憤而離開皇室,自此沉浸在酒莊之中;然而畢竟是皇族引退,日子過得並不落寞,毎周一定期於自宅舉行歡宴,召邀文學家莫里哀(Molière, 1622-1673)、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同桌宴飲,談文弄藝,甚至請來神童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演奏;侯瑪內-康地紅酒當然是盛宴要角,且因為是公爵禁臠,市面上無法購得,因此更增添其神秘色彩。而當時不屬公爵所有的塔須園酒款可以購得,於是成為眾人競逐、最受敬重的布根地佳釀。

  1869年布根地金丘地區參議員,同時也是酒商的杜沃‧布羅雪(Jacque-Marie Duvault-Blochet)購下侯瑪內-康地,加上其原先擁有的麗須布爾、大埃雪索、埃雪索等葡萄園,遂構成接近今日面貌的莊園;1942年參議員後代德‧維廉(De Villaine)家族和剛入股的樂華(Leroy)家族,開始共同經營侯瑪內-康地莊園(簡稱DRC),兩個家族各擁有50%的股權;現任經營者為德‧維廉家族的歐柏‧德‧維廉(Aubert de Villaine)及樂華家族指派的霍克(Henri-Frédéric Roch)。

  1991年之前,樂華家族派任的共同經營者是酒界名人、有鐵娘子稱號的拉魯女士(Lalou Bize-Leroy,酒界簡稱為Lalou)。但拉魯與歐柏‧德‧維廉個性相左,作風迥異,後者溫文儒雅,拉魯則個性強悍,以致兩人時有摩擦,一山難容二虎。1990年傳出拉魯藉侯瑪內-康地莊園的銷售管道,推銷自有樂華莊園及酒商事業的酒款,涉嫌利益衝突,因此導致經營內鬨,兩大家族決議派任拉魯的姪子霍克取代拉魯,成為新任共同經營者。當時霍克年紀還輕,全莊大小決策都由德‧維廉裁定,一般認定他才是侯瑪內-康地莊園的莊主。德‧維廉事必躬親,辦公室、釀酒窖、葡萄園都看得到他治軍嚴謹的身影,也因經營方向跟過往一致,因此酒質已攀升到史無前例的巔峰狀態。

偉大地塊的天才

  酒莊所在的馮內-侯瑪內酒村樸實無華,廣場中心有座小教堂,前有一家乏善可陳的酒舖,其他則無可觀之處。然而在教堂左方一條不起眼的窄巷裡,侯瑪內-康地莊園這座舉世崇羨的聖堂卻匿隱其中。酒莊鐵柵門上只有簡單鑲上RC兩字,形似一般農莊。

  德‧維廉指出,「珠玉之園」侯瑪內-康地並非總是安然無恙,備受呵護。十九世紀末葡萄根瘤芽蟲病來襲期間,本莊陸續拔除各個葡萄園的病樹,將新苗嫁接在美洲種的葡萄樹砧木上。由於侯瑪內-康地為鎮莊之寶,因此酒莊一直延遲侯瑪內-康地的改種計畫,期間曾以液態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注入此園土壤,以對抗葡萄根瘤芽蟲。二戰期間,二硫化碳匱乏,園區樹株病情因此加重,只好於1945年秋收後全數拔除改種。

  1945年侯瑪內-康地莊園因樹株健康情形不佳,嚴篩優質葡萄釀造後,僅剩酒釀六百零八瓶,然而酒質高超,也因數量創歷史新低,因此成為酒迷企求的夢幻名酒。也因此,莊主對於拍賣會上幾乎年年出現的1945年分侯瑪內-康地,始終質疑其真假。若有人自炫或推銷1947、1949年分的侯瑪內-康地,請勿輕言相信,因為二次大戰後,此酒的首年分為1952年。儘管1947、1949確屬上好年分,尤以塔須最為秀異,為行家所津津樂道。

  對莊主來說,哪些年分的侯瑪內-康地最偉大或最令人印象深刻呢?德‧維廉提到以下幾個年分,分別是1911、1926、1929、1934、1959、1962、1966、1975及1999年;熟悉侯瑪內-康地的收藏家或酒迷對此名單大致沒有異議,但很可能懷疑為何挑出1975表現不出色的年分?推想原因有二,其一是當時莊主剛接手經營,對棘手的年分仍記憶猶新;其二是只有遇上未被讚頌的年分,偉大地塊的天才風情才能被彰顯出來。

  跟隨莊主的腳步遁入地窖,來到由石灰岩挖鑿出的藏酒窖,岩壁還鑲嵌有貝類遺跡,足證數十萬年前本地曾經深藏海底世界。酒窖深處是供貴賓品酒的窖穴,旁有老酒典藏室,最久遠年分的庫存是一瓶1911年的麗須布爾;相較波爾多名莊動輒有超過一兩百年年資的窖藏,這裡的收藏似乎簡陋得多。究其部分原因,乃因1910年本莊才搬遷至此,舊址則位於南邉松特內(Santenay)村。

  就著鵝黃燭光開瓶,是德‧維廉珍愛的1975侯瑪內-康地;酒色磚紅淡雅,蕈菇、枯凋玫瑰細語呢喃,酒液滑順入喉,單寧如絲延展,澄透,芳馨紅果風味一息尚存,酸香柔沁舌緣;旋即披上中年氣韻,以秋季雨後氤氳、林下濕葉為譜,撥弦三兩聲,如投石入潭,陳香泛如潾光,樂音幽如漣漪。這讓筆者聯想到近來流行的西藏訟缽樂音療法,以棒觸缽,回響以柔焦泛音,旁敲側擊受眾的心態思緒,自癒於音波的共振。德‧維廉認為,好酒帶有一股「氣」,硬功夫好;而侯瑪內-康地,氣走經脈,飲來有時難以捉摸,窮於言喻。

  通常所謂的好年分是指如1989、2003之類的藍天旱陽,炙熱如漠。然而這類果實極熟的年分,常會以年分的烙印掩去風土的印記。較之本莊其他名園地塊,侯瑪內-康地硬是多了一種即使歷盡風霜試煉仍依稀可辨的仙風道骨。莊主道此乃行家選酒,唯有知味者識飲,1975年分正是試金石,沉澱出侯瑪內-康地好酒的能耐。

  德‧維廉主持莊務四十載,自認最極致的年分是1999年,採收期前的9月9日至9月15日仍處於36℃高溫,夜間微風涼爽,造就了絕佳年分,麾下各款酒釀都是絕世名釀。實情是,1999年以來,本莊即未曾失手,接連釀出反映風土和年分的珍物。

蒙主寵召前必飲百大

  除了侯瑪內-康地,同屬侯瑪內-康地莊園的塔須紅酒也是舉世讚揚的美露,惟風格與前者不同,塔須更為濃郁深厚,眩人五感,有不加修飾的狂野,以甜美深沉的果香媚惑人心,無人能抵。侯瑪內-康地酒款必須在心思澄明細膩時才能體會其偉大。英國葡萄酒雜誌《品醇客》(Decanter)2004年8月號,曾邀請專家評選「寵召前必飲百大」(100 Wines to Try Before You Die),標準不以單一酒款為限,還加入年分條件,於是同款酒的不同年分便成為獨立選項;其中塔須入榜三回:分別是1966、1978及1990。反倒是酒王侯瑪內-康地,僅入選兩回,即1921及1966,分別代表1945年前後,法國未嫁接老藤及重栽新樹後的釀製典範。

  本莊不產波爾多風行的二軍酒(Second Wine),但除了六款由黑皮諾(Pinot Noir)釀製的特級名門紅酒,的確在幾個罕見年分曾經推出特別款紅酒,例如1999及2002,葡萄質量俱佳,在特級葡萄園地塊採收第一輪最優質的果實後(用以釀造特級園酒款),再進行第二輪採收;第二輪品質不若首輪,但因年分特佳,所以依舊優質。酒莊以「特級二輪」混合特級葡萄園的年輕果樹葡萄,再加上一級葡萄園的葡萄,釀製出「Vosne-Romanée 1er Cru, Cuvée Duvault-Blochet」,雖以一級酒出售,然品質卻勝過某些酒莊特級酒款。以十九世紀莊主名命名的Cuvée Duvault-Blochet首度出現於1930年代,睽違六十年於1999年重現江湖。酒莊一級園地塊共占地1.5公頃,來自Les Gaudichots(塔須園上方)、Aux Malconsorts及Les Petits-Monts。

特級新作高登紅酒

  前述本莊擁有六塊釀造紅酒的特級葡萄園,然而2008年侯瑪內-康地莊園又向Domaine Prince Florent de Mérode莊園租下高登特級園(Grand Cru Corton)的三塊地釀酒,分別是Corton Bressandes、Corton Clos du Roi及Corton Les Renards,共計2.28公頃,預計首年分為2009;消息一出,已引起酒迷騷動,台灣傳有客戶下單搶頭香,然而根據慣例,新酒款通常在前幾年僅供內銷法國。

  酒莊自1963年陸續購得蒙哈榭(Montrachet)特級地塊,占地0.67公頃,以夏多內(Chardonnay)品種生產布根地白酒、眾所公認的同名酒皇蒙哈榭,由於口感豐美複雜,年產僅約三千瓶,故價格高昂。「寵召前必飲百大」酒單裡入選的有蒙哈榭1978及1993年分。

  資深酒友都聽過本莊的蒙哈榭白酒,但DRC也產巴達-蒙哈榭(Bâtard-Montrachet)特級葡萄園白酒,大部分人可能前所未聞;其實本莊擁有0.17公頃的巴達-蒙哈榭,產量每年不過三百瓶,並不對外販售,主要供酒莊款客或自用,此酒和蒙哈榭同時採收,釀法相同。筆者二次拜訪時,莊主便開1996 Bâtard-Montrachet款待共飲,當時僅覺這是一瓶好酒,但不特別好。2009年三度重訪時,主釀酒師貝納‧諾貝雷(Bernard Noblet)又開同瓶酒款給包括當地餐廳侍酒師在內的眾人品飲,三年後再度品試,這回終能了解莊主所言,這支未上市的巴達-蒙哈榭並不輸給酒皇蒙哈榭:其酒液澄透如金帶綠,結構完整,口感豐滿,滋味源源不絕滲透味蕾,尋有熟楊桃、洋梨奶油、茴香等風味,具有絕佳酸度,懾人心魂,在場侍酒師無不嘖嘖稱奇。

蒸餾酒中精魂

  其實侯瑪內-康地莊園也出產白蘭地,從前只有內行酒友才會識得此珍品,現在拜漫畫《神之雫》之賜,詢問此酒的酒友驟增。然而莊主不飲烈酒,即便是自家產品,也未曾飲過;泰半DRC白蘭地都外銷到亞洲。此次再訪,冒昧要了兩款白蘭地品試,一飲甚驚,好樣的美釀。首款是1990年分的渣釀白蘭地(Marc de Bourgogne),乃以壓汁後的葡萄皮渣連梗再行蒸餾,且桶儲至少十五年才上市。另款則是1981年分的精釀白蘭地(Fine de Bourgogne),是以木桶發酵後尚存、吸飽酒汁的死酵母復行蒸餾所得的醇釀;渣釀較為雄渾,結構佳;精釀則較溫柔細膩優雅。風格互異,兩者皆美,都出自黑皮諾葡萄品種。

哲學莊稼漢

  地方望族之後且為天下第一莊主的德‧維廉謙遜低調,總是一身簡便夾克、燈心絨工作褲,在園裡行列巡迴;語氣沉穩,思路清晰,終其一生為釀製忠實轉譯風土的美釀而孜孜不倦。釀酒是哲學的實踐,要觀天象,察地氣。在DRC的全能老酒人安徳列‧諾貝雷(André Noblet)老退後,曾經聘請一位釀酒師執大權,不過這位釀酒師雖有釀酒學問,卻對天上地下無敏銳體察,一年雇用期後莊主就解其職。當初安徳列‧諾貝雷是釀酒師、酒窖總管,也管植栽,一條鞭貫徹本莊的釀酒哲學;目前則由其子貝納‧諾貝雷掌管釀酒,由傑哈‧馬羅(Gérard Marlot)擔任葡萄植栽總管,共同發揚莊主的理念。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1, rue Derrière-le-Four
21700 Vosne-Romanée, France
Tel: +33 (03) 80 62 48 80

作者資料

劉永智(Jason LIU)

於法國須日拉廬斯葡萄酒大學(Université du Vin, Château de Suze-la-Rousse)獲得顧問侍酒師文憑(Sommelier Conseil)以及種植與釀造證書。多次應邀於國際酒展中擔任評審。目前擔任Jason’s VINO*OKLAO選酒顧問。 ◎品酒筆記專屬網站「Jason's VINO」:jasonsvino.com ◎品蜜臉書:Mielmanne 米爾曼恩 相關著作與譯作(皆為積木文化出版): 《頂級酒莊傳奇》 《頂級酒莊傳奇2》 《頂級酒莊傳奇3》 《葡萄酒的31堂必修課:喚醒你與生俱來的品酒天賦》 《品蜜:從神話傳說、蜜蜂生態到蜂蜜文化、品蜜之道,一位侍酒師的蜂蜜追尋》 《世界葡萄酒地圖(全新修訂第七版)》 《侍酒師的葡萄酒品飲隨身指南》 《抗病毒精油芳療指南》 相關著作:《品蜜:從神話傳說、蜜蜂生態到蜂蜜文化、品蜜之道,一位侍酒師的蜂蜜追尋》《頂級酒莊傳奇3》《頂級酒莊傳奇2》《頂級酒莊傳奇》

基本資料

作者:劉永智(Jason LIU)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飲饌風流 出版日期:2009-08-06 ISBN:9789866595172 城邦書號:VV0029C 規格:圓背硬皮精裝 / 全彩 / 264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