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來去昆蟲旅館住一晚
-
無佮意!(不喜歡!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2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無公平!(獅子、大象和小老鼠陪你一起長大系列1 臺文/華文雙語生活品格教育繪本,附臺語朗讀音檔)
-
小矮人全書Gnomes(特價收藏版)
-
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從天空到海底,超過4000組圖像與詞彙帶孩子探索世界
-
帕可好愛看電影(隨按即聽高音質樂曲,收錄16段音樂,全球暢銷幼兒音樂啟蒙書)
-
你很重要(凱迪克獎繪者克里斯汀.羅賓遜獻給孩子的自信與勇氣之書)
-
我也想當YouTuber:影片創作、個資保護、分辨假訊息,讀故事建立數位素養,養成媒體識讀能力(《我會自己做計畫》同系列作,附贈「一起認識社群媒體」學習單)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被《時代雜誌》譽為「全美最勇於直言批判考試制度與僵化教育的教育評論家」
所謂管教,重點不在於建立規矩、教出乖小孩,而是你想要怎樣的親子關係。
教養的狀況千奇百怪,為人父母者也拚命使出渾身解數,不僅使用口耳相傳的一些「好辦法」,也不斷尋找教養書籍內的解答,但結果都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尖叫的繼續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本書作者艾菲‧柯恩說,這是因為為人父母者太專注於孩子的行為本身,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父母的期待,一旦不符,就用處罰來修正他;如果符合,就用獎勵來肯定他,但這都是有條件的愛。對小孩來說,他只知道「不符合父母期望,就會受罰或被罵」,或者努力做些「父母會高興」的事。
柯恩指出,嚴加管控不一定使小孩自律。過度服從父母的人往往成為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而失去自我。自律和服從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小孩了解自己正在做對的事,而後者只是被迫之後的產物。那如果小孩不在我們視線內呢?很多爸媽在無助的情況下,只希望立即馬上「導正」小孩,以為懲罰/獎賞是最有效率的,但如能好好理解孩子的行為,做一場有效的溝通,讓孩子能自主思考判斷,日後往往能省去更多麻煩!
親子關係從來就不是「你對小孩做了什麼?」而是「小孩從中學到什麼?」有人在成長過程中學到:只要我長大,就可以用拳頭叫別人閉嘴;有人害怕無法得到肯定,始終畏縮,或者成天工於心計,渴望被重視。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年幼時唯一依賴的對象,從這裡孩子學到情感關係的互動,甚至影響到未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柯恩提出堅定理念的同時,也用親切的語氣,舉出許多日常生活的例子,以他自己為人父母的親身經歷,加上大量的研究與數據,直指現行被普遍應用的教養方法中具有殺傷力的核心,他更提供多樣化並有效的替代方式,使孩子能展現最體貼、能關照他人,以及負責任的自我。
目錄
◎導論:撫養小孩是棘手的工作
社會中多數人對孩童最大的期待:不是他們富有愛心、創造力或好奇心,而是乖乖守規矩。一個「好」孩子,指的是不給大人惹麻煩的乖小孩。但是乖乖聽話的孩子跟我們為孩子設定的長遠目標是一致的嗎?
◎第1章 條件式教養
條件式教養將焦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面,認為孩子有機會便會「得寸進尺」。雖然父母自以為管教是為了孩子、是愛孩子的行為,但是如同學生在教室中的學習一樣,重要的是孩子接受到的訊息,而不是我們自以為發出的訊息。因此,專注在行為上的條件式教養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是因為他的行為而愛他。
◎第2章 給予關愛和撤回關愛
撤回關愛法是條件式教養法的一種管教方式,意指蓄意不理小孩或強迫隔離,根據研究,這種管教能獲得穩當、即時的順從,但就長遠來看,不見得有效。其次,孩童對撤回關愛法的反應,可能使父母理解為需要更多的管教。
◎第3章 過度控制
當父母堅持絕對控制的時候,有些孩童會變得過度順從,有些則變得過度反叛。此外,在行為研究中,父母尊重他人、重視情感溝通的小孩,表現得比父母強調控制的小孩較好。控制不一定能真正讓孩子服從。
◎第4章 處罰的傷害
眾多研究證實,體罰特別具備破壞性的影響力。打小孩顯然「教訓了他們」,但教訓的內容卻是,你可以為所欲為地傷害比你弱小的人。此外,處罰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干擾孩子注意重要議題,並會讓孩子變得更自我中心,更精於算計。
◎第5章 期待孩子成龍成鳳
父母期待孩子成龍成鳳,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壓力,或讓孩子將壓力內化為自我鞭策的力量,孩子容易變得為分數斤斤計較。此外,「競爭」對心理健康有害。
◎第6章 為何窒礙難行?
因為我們的見聞、我們的信念、我們的感受,還有緣於前述三者所製造的,我們的恐懼,我們自然地採用了條件式教養法和傳統教養法,因為那是我們自小所見所聞。
◎第7章 無條件式教養法的原則
教養沒有一種全體適用的方法,你得自己決定哪一種方法比較合情合理,你又要如何調整並運用在撫養子女上,柯恩指出,最重要的是:跟孩子「同謀共事」,關注孩子的需求,並設法和孩子一起滿足他的需求。
◎第8章 無條件的愛
即使孩子一無所成,無條件式的父母仍然會以他們為榮。
◎第9章 讓孩子選擇
讓孩子自己選擇的好處是他會經驗到自主意識,結果這些孩子反而更聽話,踰矩的行為比較少見;此外,能夠參與家庭決策的青少年更依賴父母,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很多看法。最後他們也會更喜歡自己,更喜歡上學,更喜歡富有挑戰的作業,他們也比較不會惹事生非。
◎第10章 孩子的觀點
角色取代是我們一直想灌輸給小孩的概念,與此同時,願意接納孩子的觀點也很重要。我們能幫小孩學著去想像另一個人的看法,但是為人父母的第一要務就是站在他們的立場,看看事情在他們眼裡究竟長什麼樣子。這種方式並不僅只是套用這一特定的技巧:這就是良好教養的標誌。
◎附錄:教養方式大觀園:文化、階層與種族的相關性
◎參考書目
◎致謝詞
社會中多數人對孩童最大的期待:不是他們富有愛心、創造力或好奇心,而是乖乖守規矩。一個「好」孩子,指的是不給大人惹麻煩的乖小孩。但是乖乖聽話的孩子跟我們為孩子設定的長遠目標是一致的嗎?
◎第1章 條件式教養
條件式教養將焦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面,認為孩子有機會便會「得寸進尺」。雖然父母自以為管教是為了孩子、是愛孩子的行為,但是如同學生在教室中的學習一樣,重要的是孩子接受到的訊息,而不是我們自以為發出的訊息。因此,專注在行為上的條件式教養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是因為他的行為而愛他。
◎第2章 給予關愛和撤回關愛
撤回關愛法是條件式教養法的一種管教方式,意指蓄意不理小孩或強迫隔離,根據研究,這種管教能獲得穩當、即時的順從,但就長遠來看,不見得有效。其次,孩童對撤回關愛法的反應,可能使父母理解為需要更多的管教。
◎第3章 過度控制
當父母堅持絕對控制的時候,有些孩童會變得過度順從,有些則變得過度反叛。此外,在行為研究中,父母尊重他人、重視情感溝通的小孩,表現得比父母強調控制的小孩較好。控制不一定能真正讓孩子服從。
◎第4章 處罰的傷害
眾多研究證實,體罰特別具備破壞性的影響力。打小孩顯然「教訓了他們」,但教訓的內容卻是,你可以為所欲為地傷害比你弱小的人。此外,處罰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干擾孩子注意重要議題,並會讓孩子變得更自我中心,更精於算計。
◎第5章 期待孩子成龍成鳳
父母期待孩子成龍成鳳,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壓力,或讓孩子將壓力內化為自我鞭策的力量,孩子容易變得為分數斤斤計較。此外,「競爭」對心理健康有害。
◎第6章 為何窒礙難行?
因為我們的見聞、我們的信念、我們的感受,還有緣於前述三者所製造的,我們的恐懼,我們自然地採用了條件式教養法和傳統教養法,因為那是我們自小所見所聞。
◎第7章 無條件式教養法的原則
教養沒有一種全體適用的方法,你得自己決定哪一種方法比較合情合理,你又要如何調整並運用在撫養子女上,柯恩指出,最重要的是:跟孩子「同謀共事」,關注孩子的需求,並設法和孩子一起滿足他的需求。
◎第8章 無條件的愛
即使孩子一無所成,無條件式的父母仍然會以他們為榮。
◎第9章 讓孩子選擇
讓孩子自己選擇的好處是他會經驗到自主意識,結果這些孩子反而更聽話,踰矩的行為比較少見;此外,能夠參與家庭決策的青少年更依賴父母,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很多看法。最後他們也會更喜歡自己,更喜歡上學,更喜歡富有挑戰的作業,他們也比較不會惹事生非。
◎第10章 孩子的觀點
角色取代是我們一直想灌輸給小孩的概念,與此同時,願意接納孩子的觀點也很重要。我們能幫小孩學著去想像另一個人的看法,但是為人父母的第一要務就是站在他們的立場,看看事情在他們眼裡究竟長什麼樣子。這種方式並不僅只是套用這一特定的技巧:這就是良好教養的標誌。
◎附錄:教養方式大觀園:文化、階層與種族的相關性
◎參考書目
◎致謝詞
作者資料
艾菲‧柯恩(Alfie Kohn)
美國教育界著名作家與演講者,出版過11本著作,內容涵蓋人類行為、教育、親子教養。柯恩被《時代雜誌》譽為「全美最勇於直言批判考試制度與僵化教育的教育評論家」。在台灣出版過《家庭作業的迷思》(天下雜誌)。 現與家人居住在美國波士頓,並到處演講。 其豐富的經歷與想法請見作者官網:http://www.alfiekohn.org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