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人生最後一次相聚:禮儀師從1000場告別式中看見的25件事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曾是全台最年輕的禮儀師,辦過近千場告別式 告訴你如何辦一場「圓滿」的離別聚會! 「死亡來得太快,準備總是太慢,當時間還足夠時,你我都該思考:我們能準備什麼?當能選擇時該怎麼抉擇?當來不及時又該怎麼做?」──禮儀師 江佳龍 一本告訴你如何畫上「圓滿」句點的書 面對親人的逝去,無論是:40歲罹癌的妻子、11歲早夭的女兒、素未謀面的父親、還是攜手一輩子的老伴,最盼望的是幫他們辦一場圓滿的告別式。 透過禮儀師的眼,了解人生無常,也看到了人性的弱點。 珍惜與所愛相聚的美好時光,不留下任何遺憾的完美道別。 人生最後的一場相聚,重視的是往生者和家屬間的感覺,甚至是和所有追思者的感覺,這些感覺有時只是一個「點」,讓往生者成為告別式的主角,能達到,就是場圓滿的告別式。 鑰匙(要死)掉了怎麼辦? 就撿起來呀! 禮儀師的回答是:「那就快叫救護車呀!」 一位十一歲的小女生,先天性肌肉萎縮,據說有的患者能達到正常壽命,但有些在症狀過快的發展下,造成肌肉無力呼吸衰竭。 小小的往生者也「曾經」是生命,偶爾在殯葬看到靈位區放著天真無邪的嬰兒照,對比旁邊一張張成熟年邁的遺照格外突兀,習俗上長輩不用也不能替小貝比拜飯,但早晚的時候,父母仍會泡了牛奶放在桌上,臉盆裡還放隻壓了會「啾啾」的橡皮小鴨,看著年輕的父母佇立照片前,我只想著要讓小女生的告別式不一樣。 喪禮要的就是一個感動,一個專屬往生者及家屬間的感動。

目錄

◎【作者序】 禮儀師所見的真實人生 2

◎多些準備,讓那一刻不慌亂
‧01 愛要及時說出來
‧02 留個空間,收起最愛隨身物
‧03 所託非人的下場
‧04 問自己買生前契約的理由
‧05 提早準備,讓陪伴更從容

◎坦然接受,讓親人不遺憾
‧06 意外來臨,唯有冷靜以對
‧07 死亡無法準備只能面對
‧08 財產與家庭和睦的選擇題
‧09 平靜不等於不孝
‧10 沒什麼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放下執著,讓一切更圓滿
‧11 不要過份依賴習俗
‧12 相信而不迷信
‧13 真心比制式流程更重要
‧14 見最後一面的迷思
‧15 人情冷暖令人寒心

◎用心規劃,一場最美好的道別
‧16 往生者才是喪禮的主角
‧17 請讓「他」完好順利地離開
‧18 化個美美的妝
‧19 別讓葬禮變競選舞台
‧20 不花大錢也能有專屬的感動

◎尊重專業, 打造完美告別式
‧21 信任是一切的開始
‧22 一場告別式,交一輩子的朋友
‧23 問對問題選對人
‧24 貨比三家會吃虧?!
‧25 當心低價的陷阱

內文試閱

20不花大錢也能有專屬的感動


  聽著小女生的故事,我暗自思索這場喪禮該怎麼辦?簡單地送出門,就像夭折的小孩一樣?還是能有更好的做法?家屬沒什麼特別想法—但其實一般家屬對喪禮都不會有特別想法的;一輩子遇不到幾次的喪禮,沒幾個家屬知道它能有更多的變化。我認為,就現有的布置對小女生來說,傳統花山花海一點都不適合,太過「正式」及「老氣」,針對小朋友的布置,整個「畫面」應該更活潑、顏色更鮮麗。

  鑰匙(要死)掉了怎麼辦?

  就撿起來呀!

  小時候都聽過的笑話,那問題若是「沒了呼吸怎麼辦?」

  殯葬業務的答案一定與眾不同:趕快撥電話給禮儀師!「禮儀師,沒呼吸了你快點來呀!」

  「沒呼吸?那就快叫救護車呀!」泰山壓頂面不改色的禮儀師冷靜答著。

  有個寓言是這樣說的:鱔魚長得像蛇,蠶長得像蟲,人們看到蛇跟蟲嚇得要死,卻敢用手抓鱔魚和蠶,因為有利益跟好處呀!

  職務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大家害怕災難意外,但記者一聽馬上驅車前往;大家聽到沒呼吸心跳,趕緊叫救護車救人,但殯葬業務聽到卻是叫禮儀師快來接體。死人大家都怕,但角度不同,因為有利益好處呀!

  人送到醫院後又過了數小時,急救仍無效果,確定往生。我和接體車在醫院外頭,等待著冗長的太平間手續。

  確定我們能進太平間接出大體時,見到的是病床上稚嫩的臉龐,配上不成比例的扭曲身形。一位十一歲的小女生,先天性肌肉萎縮,據說有的患者能達到正常壽命,但有些在症狀過快的發展下,造成肌肉無力、呼吸衰竭。

  十一歲在做什麼?在學校聽著老師講課,上課時和同學偷偷講話被罵,下課後補習回家,不然就找同學朋友……簡單快樂的童年,卻是小女生無法享有的。

  肌肉萎縮目前尚無治療辦法,小女生這場不會好的病,就像一個不被期待的生命,有時會覺得既然知道結果,是否能提早結束;減少共同回憶也是減少傷痛,讓一切回到「沒有她」的正常。當中遇到幾次呼吸衰竭,只是這次畫下句點。家中還有爺爺奶奶及父母,依習俗來說不適合回家,但還是請救護車繞過家中,讓爺爺奶奶再次看看小孫女。家屬等待的日子終於到來,沒太多的眼淚,但終究紅了眼眶。

  在以前小孩往生叫「夭折」,亦稱「討債子」,傳統習俗即簡單處理喪事、草草埋葬。古代的想法是儘快結束喪事,讓家中可以趕快脫離悲傷回到日常生活;只是時代進步後觀念也改變,小小的往生者也「曾經」是生命,偶爾看到靈位區放著天真無邪的嬰兒照,對比旁邊一張張成熟年邁的遺照,顯得格外突兀。習俗上長輩不用也不能替小貝比拜飯,但早晚的時候,父母仍會泡了牛奶放在桌上,臉盆裡還放隻壓了會「啾啾」的橡皮小鴨。看著年輕的父母佇立照片前,忍不住想著,古時草草埋葬的做法雖說太殘忍,但或許有其意義。

  和家屬聊著小女生的過去。依傳統做法僅協調喪事過程,把喪事變成「只是處理一件事」。雖不知這樣做好或不好,但這樣的好處是家屬較不易掉入難過和回憶中。

  這條十一歲的小生命,比我想像中還要堅強。小女生有去學校上課,當然下課後就是回家。不能走路的關係,在家中有張專屬的小桌椅,回家後那就是她的小天地。或許是疾病之故,思想也比較早熟;她有自己的錢包,自己的錢自己管,還會關心著阿公身體,叫阿公不准抽太多菸。每個人生日時,她就會從小錢包拿出私房錢買禮物。當然不可能是她自己去買,但她會很堅持著誰喜歡什麼、該送什麼,很貼心的一個小女生。

  聽她爸爸說道,有次像往常般抱著她上學,一位小朋友看到這樣,童言無忌地說了一句:「她好可憐哦!」爸爸怕她受到傷害,趕緊看了一下女兒,沒想到女兒竟回答:「我不可憐,我只是不能走路而已!」是呀!除了行動不便,一切都和一般的小朋友一樣。

  聽著小女生的故事,我暗自思索這場喪禮該怎麼辦?簡單地送出門,就像夭折的小孩一樣?還是能有更好的做法?家屬沒什麼特別想法—但其實一般家屬對喪禮都不會有特別想法的;一輩子遇不到幾次的喪禮,沒幾個家屬知道它能有更多的變化。我認為,就現有的布置對小女生來說,傳統花山花海一點都不適合,太過「正式」及「老氣」,針對小朋友的布置,整個「畫面」應該更活潑、顏色更鮮麗。   當時我在大公司任職,大公司的體制下,所有的內容廠商價格都是簽約固定的,制式布置成本會比較低。但若想要有所不一樣,那就稱為非制式;要做非制式的變化,廠商當然要多花心力及物料,所以非制式的價格遠遠高於制式價,也因此想改變的,大都是有賺頭的大場面。基於上述原因,禮儀師極少把客戶引導到個性化、差異化。

  在大公司底下,每一個變動都是一場革命,我想為這小生命做些什麼,又不想讓家屬花大錢。硬著頭皮思考:「該怎麼做?」

  向家屬要了許多小女生的照片,也問看看她的興趣與日常生活,有沒有哪些是她常常掛嘴上的?媽媽聊東聊西後想到:「她想留長頭髮,但我們嫌麻煩不給她留。」

  對呀,十一歲正值荳蔻年華,在小女生和小女人中蛻變著。照片中有幾張長頭髮,都是好小好小的時候,最近幾年都是短髮。該電腦合成嗎?媽媽又聊到小女生喜歡聽梁靜茹的《分手快樂》,以及她有次看新聞播著合歡山下雪,她向媽媽說好想去看看雪,好想在雪中好好冷一下。

  個性化及差異化除了價錢的考量外,許多禮儀師不願意嘗試變化的原因,在於必須「動腦子」。

  和小女生家屬一連聊了好幾天,聊到許多「點」,這些點要如何構思設計才是困難。

  家屬覺得不妨將小女生照片修成長髮,然後背景場地全部設計成白色雪景。

  以專業禮儀師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效果不見得好。如果只因為「以客為尊」,便全依家屬說的去做,那禮儀師也失去存在的價值了。

  一整個構思的結果,捨棄長髮的念頭。因為小女生有張照片笑得好開心,充滿渲染力,修成長髮後會少去了小女生的俏皮。也捨棄了白色雪地的想法,白色系太冷。轉個念頭,怎麼讓不能走路的她「走」出去?後來把場地布置成小綠地,上頭放了些玩具。一般遺照都固定在正中間,但那樣太嚴肅,把遺照搭著背景做布置偏著一邊,讓照片融入綠地及鮮花中,另外一邊放上一個百貨公司常見的童裝部小天使。整個布置沒有祭檯,中間地上放著保麗龍做成的小水池,幾個造霧器把淺淺水池的霧氣從一旁洩出,營造出另一種美感。

  布置完成後,當天的告別式也做了變化。奠禮背景音樂當然用了梁靜茹的專輯,司儀做著引言及串場,讓學校老師帶著同學來說說話唱唱歌。小孩的世界只要出現其他小朋友就讓人感到活潑,隨著流程到最後,不用傳統的拈香儀式,改為所有人帶著祝福,將花瓣放入中央的小水池。簡單,但充滿感覺的一場告別式。

  整場喪禮和公司做了多少革命及抗爭不在話下,在控制下,家屬並未花費太多,只是當天的布置在業務們奔相走告之下,一堆同業前來觀看。我雖不情願但也不能拒絕,這就是大公司的宿命。只是家屬看到這麼多不速之客,是否會覺得自己成了公司活廣告而不愉快?

  公司有公司的考量,但我也已對得起自己。只想讓小女生不一樣,起心動念,皆不在商業考量。

  聽說過去辦理單身榮民時,葬儀社為了節省成本,會將老伯伯照片放置桌上拍照存證,接著場地布置都不更動地馬上換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反正也沒家屬會抗議。相信多數家屬聽到都是不屑的,喪禮要的就是一個感動,一個專屬往生者及家屬間的感動。許多財團或生前契約提出「個性化差異化喪禮」,只是這些「特別」就是電視上做做廣告或拍些照片讓業務能夠推銷,讓業務能大聲地告訴客戶:「我們公司做的不一樣哦!」但真到客戶變成家屬時,想要個性化就是追加,想要差異化就是花錢,不然就是照契約的「制式」花山花海。或許花是新插的,只是一樣的布置換過一張一張遺照,又比單身榮民的好多少?最重要的「專屬的感動」呢?

  每個往生者都是唯一的。當家屬見了美美的廣告,或業務拿著美美的照片推銷,在跟禮儀公司簽約前,其實可以和禮儀師就布置設計變化提出問題。或許禮儀師大多會含糊其辭地要求先簽約,但「逼問」下相信能知道對方能力到哪,也可以知道他是否願意多花點心思。如果對不一樣的設計有興趣,或許可將此列為選擇禮儀師的條件之一。

  個性化差異化有著極大的進步空間,只要有心動動腦子,不一定要花大錢,也能得到專屬的感動。

延伸內容

◆編輯推薦——本篇收錄於第593期城邦讀饗報,立即閱讀更多內容!GO
◎文/春光出版編輯   前些日子,一位親密的友人因病過世。芳華正盛的時期,就這樣離去,親朋好友都很難接受。雖然難以接受,但告別式還是排除萬難地參加了。   那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場告別式。   典雅、莊嚴、肅穆,空氣中不是傳統燃香的味道,而是精油薰香。也沒有滿滿的輓聯或花海,取而代之的是友人生前美麗的倩影,以及她最愛的素雅花草。典禮上,以她幾個生涯階段作為切割,播放多段影片,也請那些階段與她共度的親友上台致詞。溫馨的氣氛中,大家一起懷念早逝的她,在淚水啜泣中彼此安慰。   後來得知,友人臨終前兩週,仔細地交代了身後事。告訴家人她的想望與期待,過世後,家人按照她的遺囑一一完成。這過程,也有爭執,也有不確定,但共同的理念是,要好好地送她走。   近來,「自己選擇怎麼死亡」的議題不斷被提出來討論。「死亡」不再是禁忌話題,可以說被列入「生涯規劃」當中,在清醒的時候,為自己安排臨終前的醫療照護方式、死後的喪禮要怎麼安排,與家人仔細討論,找到彼此的共識,那麼,在自己真的離開之後,至少,至親在悲傷之餘,有一個可以依循的標準,也許也能藉此轉移悲傷情緒。   然而,我們發現,台灣的喪禮禮俗太過繁雜,而且活著的人比過世的人更在意排場,導致不肖殯葬業者有很多剝削的空間,讓我們對殯葬業有許多刻板印象。後來,偶然認識了身為禮儀師的作者江佳龍,發現其實也有人本著善念,將辦喪事作為幫助他人的方法。因此,我們邀請他將自己經歷過的案例書寫出來,出版了《人生最後一次相聚:禮儀師從1000場告別式中看見的25件事》。透過本書,希望大家都可以想想,如果人生走到終點,喪禮是我們跟親友最後一次相聚的機會,那麼,會想要什麼樣的喪禮呢?   親手為自己人生劃下完美句點,讓自己不留遺憾,這是你我都需要仔細思考的事。 立即訂閱城邦讀饗報!GO

作者資料

江佳龍

禮儀師事務所(http://ez54.com)所長,1977年生於台北,在南部長大,畢業於文藻語專法文科。 退伍後第一份工作為不動產營業員,1992年至知名生前契約公司擔任禮儀師,在殯葬業中待過大型殯葬財團,也待過地方性葬儀社。曾在殯葬人力公司擔任工頭及負責新人的教育訓練,也曾和殯葬業務合股開過公司。 經歷這行大小各區塊,讓自己能以更多樣、更全面的角度詮釋殯葬。 相關著作:《人生最後一次相聚——禮儀師從1000場告別式中看見的25件事》 相關著作:《人生最後一次相聚(全新封面版)》《人生最後一次相聚——禮儀師從1000場告別式中看見的25件事》

基本資料

作者:江佳龍 出版社:春光出版 書系:心理勵志 出版日期:2011-11-03 ISBN:9789866572807 城邦書號:OK0074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