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疾病醫學
癌症早知道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學習如何發現癌症各種早期警訊,透過15大致癌誘因遠離癌症! 你,聞癌色變嗎? 當癌症已經成為「流行病」之冠時,要能夠掌握並執行如何「趨吉避癌」的知識,顯然是每一個現代人求之不得的生存絕活。本書就是要讀者了解各種癌症的潛在因素,從而學習如何做到真正的防癌。 從互補療法(CAM)的角度,許多健康檢測項目,從普遍的子宮頸抹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檢測CA125、CA15-3……,到稍複雜的癌胚胎抗原檢查、防癌檢測(CA Profile)、體內酵素PHI值檢測、體內毒素檢測……等,都能讓你在慢性病及癌腫瘤形成前,早一步測知身體的異常。 本書指出許多你可在家進行,以及可由專業醫師協助進行的檢測項目,也提供你自我調整的方法,例如改變飲食內容,或遵循排毒步驟等,助你預防、改善癌症。 書中更指出許多可在家進行,以及可由專業醫師協助進行的檢測項目,也提供您自我調整的方法,例如改變飲食內容,或遵循排毒步驟等,助你預防、改善癌症。 透過本書,您將學習如何發現癌症各種早期警訊,以及可施行的矯正方法,幫助自己儘早改善因應。 【本書重點】 Part 1 癌症新觀念 預防勝於治療,而使用統合輔助療法(CAM)卻同時兼顧了預防與治療。本書所提出的所有對於預防癌症的建議,都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若你本身患有癌症,這些建議同時也是你在治療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Part 2 罹癌風險有多高 癌症是一個過程,演變到最後成為腫瘤。本章介紹了幾個重要的檢測方式,協助醫生和你判斷你是否正處於癌症形成的階段。 Part 3 15大致癌誘因 .致癌誘因1:不良的飲食習慣 .致癌誘因2:營養素低下 .致癌誘因3:維生素短缺 .致癌誘因4:缺乏礦物質 .致癌誘因5:消化系統失調 .致癌誘因6:肝功能失調 .致癌誘因7:毒素—隱形殺手 .致癌誘因8:疲勞與機能下降 .致癌誘因9:葡萄糖代謝異常 .致癌誘因10:神經傳遞介質失常 .致癌誘因11:壓力和情緒 .致癌誘因12:腎上腺過度疲乏 .致癌誘因13:甲狀腺機能不足 .致癌誘因14:免疫功能失調 .致癌誘因15:雌激素失調 本書特別提供給: .勇於超越現代醫學治療模式,並願意嘗試以統合輔助替代療法對抗癌症的人 .樂意以開放及充滿智慧的心,去看待所有健康檢測中隱含的健康警訊的人 .願意對自己承諾,並貫徹本書提及的健康知識與道理的人 .願意採取任何積極正面的行動與改變,來創造整體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

目錄

◎第一部分 癌症新觀念
‧扭轉癌症的刻板印象
‧癌症的形成
‧認識統合輔助醫療法
‧早期預防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 罹癌風險有多高
‧防癌風險管理
‧你罹患癌症了嗎?

◎第三部分 15大致癌誘因
‧致癌誘因與風險因素
‧第1大致癌誘因:不良的飲食習慣
‧第2大致癌誘因:營養素低下
‧第3大致癌誘因:維生素短缺
‧第4大致癌誘因:缺乏礦物質
‧第5大致癌誘因:消化系統失調
‧第6大致癌誘因:肝功能失調
‧第7大致癌誘因:毒素—隱形殺手
‧第8大致癌誘因:疲勞與機能下降
‧第9大致癌誘因:葡萄糖代謝異常
‧第10大致癌誘因:神經傳遞介質失常
‧第11大致癌誘因:壓力和情緒
‧第12大致癌誘因:腎上腺過度疲乏
‧第13大致癌誘因:甲狀腺機能不足
‧第14大致癌誘因:免疫功能失調
‧第15大致癌誘因:雌激素失調
‧摘要回顧

內文試閱

Chapter 7 你罹患癌症了嗎?


  本書介紹至此,你或許已經在思考自己是否正處於癌症生成的階段。無庸置疑地,你多少已踏進先前解釋的癌症初期潛伏階段。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唯一的問題只是時間長短的差異,也就是你是否已經從潛伏階段邁向癌症生成期。

  或許你已知道可以透過某些檢測,確認自己並未罹患某種癌症。如子宮頸抹片檢查(Papanicola Test)可預知子宮頸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增加,可發現攝護腺問題;另外,像透過血液測試可看出血液內腫瘤標記,如CA125指數能判斷卵巢癌,CA15-3則可判斷乳癌等。

  這些檢查或多或少都可以針對單一特定的癌症先兆加以發現。然腫瘤也有可能來自其他器官。比方說,目前癌胚胎抗原(Cancer Embryonic Antigen,簡稱CEA)經常表示消化道系統可能有癌細胞,且多半位於大腸部位;但當肺部或乳房有腫瘤時,也可能發現癌胚胎抗原。

  這些檢測多少能檢測出癌症的可能性和所在部位。不論進行何種治療方式,這些檢測結果都有助於找到並切除不良腫瘤。不過本書的重點,是希望能在早期發現徵兆,這些徵兆意味第二階段的癌症生成期可能正在發生,不論是否已有明顯或可檢測的腫瘤出現。

  如果你在意腫瘤形成的過程,在癌症進展的早期階段,倚賴這些腫瘤標記提供早期警示會有以下幾個缺點:

  ※癌症報告裡不會告知早期細胞的改變狀況。

  ※通常,醫生只會告訴你某一種主要的癌症。

  ※為全盤得知腫瘤可能生成的位置,你可能需要進行所有的腫瘤標記測試。這種方式會造成兩大問題:(1)這些標記並不全部存在;(2)成本過高,即使全部只做一次,然事實上為了監測或預防,需要多次的檢測。

  幸運的是,還是有些方式可以幫助發現體內細胞是否開始癌化。前述的防癌檢測就是一例。雖然這種檢測並非唯一方式,但截至目前,防癌檢測報告可說是最經濟且對早期發現癌細胞最有效的方法。雖然二○○九年十月的《自然奈米技術》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有篇報導,稱只需以特製晶片花費三十分鐘即可得知罹患癌症與否,但畢竟這種檢測方式尚在研究發展階段。醫學發展不斷在演進,你應該發揮智慧去關注這個領域的更新發展。況且同時間,已有成千上萬人進行過防癌檢測報告,其成效亦相當驚人。

防癌檢測報告 CA Profile

  防癌檢測報告的服務,是由美國新陳代謝機構(American Metabolics)所提供。主要經由一組三種檢驗組成,其中兩個是血液檢查 (只用血清),另一個則是尿液樣本;用以檢測不同型式激素,亦稱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反應。這是醫學界廣泛認可作為偵測癌症類型的方式,如絨毛膜癌或因懷孕導致的癌症,像妊娠早期培胎發育過快很有可能會誘發癌症。

  約翰比爾德(John Beard)博士,英國胚胎學家,早在一九○五年便假設胎盤組織近似於癌變組織的論點,因此才確定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出現與胎盤組織有關,也會跟各種癌症產生有關。雖然這種論點自二十世紀以來,依舊備受傳統現代醫學所反對,但有越來越多的腫瘤科專家也開始認同比爾德博士的假設。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主要作為驗孕值。如果你有懷孕的話,體內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遠比癌症患者還高。因此一般的驗孕棒的靈敏度不需像癌症測試的那麼高,所以它無法用來進行癌症測試。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種複雜的分子,有超過一個單元以上的組成單位。雖然其他實驗室也可以進行相關檢驗,然若檢驗過程不是針對癌症檢測所設計,要獲得發現癌症潛在性結果的準確度也會降低。而美國新陳代謝機構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癌症檢驗,已經有多年研究開發經驗。雖然實驗中心位於美國,但寄送樣品給實驗室不是件難事,他們同時提供完整清晰的指示說明。在那之前,必須先獲自然醫療醫師或家庭醫師的推薦信函,才能進行這項檢測;或由醫生們代為聯繫檢測單位。

  美國新陳代謝檢驗中心擁有長期且多年經驗,即便是極細微的HCG含量都可以檢測出來。他們指出: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高度判斷既存的癌症,導致癌症的壓力因素,甚或能在某些時候就能偵測到十至十二年後會出現的腫瘤,目前尚未有其他檢測方式可達到該成效。正常情況,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應低於一點○mlU/ml水平。據研究發現,灰色地帶的數值會在一點○mlU/ml和三點○mlU/ml之間。高出三點○mlU/ml則要審慎以對。由於癌症整體生成期約長達十至十二年,因此從人絨毛膜促性腺數值的升高可推斷,一個人可能正處於在癌症生成的某階段。

  他們也表示,「雖然防癌檢測報告的準確度相當高,成功診斷出已存的癌症的機率約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三,是目前最佳的方法,但進行細胞和組織切片的病理檢查與分析才能下最後的定論。」

  如果你的防癌檢測報告顯示指數低於一點○mlU/ml,恭喜你,你的體內可說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永久性癌細胞存在,且你近期也不會邁向癌症形成的第二階段。如果夠謹慎的話,每年或每隔兩年最好還是定期檢查,以確保情況未變。

  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準確度相當高。因此當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水平超出安全範圍,唯一的解釋就是正處於罹患癌症的高危險群,任何多一點的外在壓力、突發性的重病造成自體免疫力喪失或是不斷置身於致癌物質環境中,體內的腫瘤很可能因此快速成長。其最糟的狀況就是已經罹患癌症。

其他檢測

  防癌檢測報告還包含其他相關項目。其一就是體內酵素PHI值(phosphohexose isomerase,異構酶)。這種酵素於雙磷酸已糖降解途徑(Embden-Meyerhof途徑)相當活躍,稍後會於第十六章探討。你會了解,這個途徑是葡萄糖無氧分解(glucose breakdown)的第一階段,發生於細胞質內;相反的,葡萄糖有氧分解的途徑則發生於粒線體。因為癌細胞倚賴無氧環境來生存並繁衍,所以若PHI值出現異常可能表示體內有過多的活性癌細胞,比起正常細胞還活躍。

  根據美國新陳代謝中心研究PHI的報告:

  PHI值增加通常發生於癌症前期、癌症患者、急性心臟病、肝臟疾病、肌肉性疾病、急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急性病毒性感染者身上。這類的病例包括心肌梗塞、肝炎、愛滋病(AIDS)和外傷性肌肉損傷等。急性病症短期間內或許可以解除,但在往後的十年至十二年間,將成為癌症發作的潛在元凶。不過多數時候,我們只在意急性病症的舒緩,卻容易忽略慢性的威脅。

  而癌症胚胎抗原(CEA),也包含於防癌檢測項目中。GGTP(或γ-谷氨酰轉移)是一種常用來評估肝功能狀況的酵素指數。儘管GGCP酵素指數升高也可能受心臟、肺或肝臟疾病等影響,GGCP指數過高仍極可能表示肝功能已受損或功能低落;而肝臟之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特別在代謝排毒功能上(第十四章、十五章會有詳細說明)。肝功能不佳通常也是罹患癌症的誘發因素之一。

  脫氫表雄酮化合物(DHEA)測試也是其中之一。DHEA值降低代表腎上腺運作功能的壓力越來越大,且會受年紀增長影響。DHEA值太低,尤其以相對年齡階層均值來看,意為腎上腺衰竭的概率較高。這部分會於第二十章細談,該章強調擁有健康的腎上腺素避免器官過分勞累的重要性。促甲狀腺激素或促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在於分泌激素供給甲狀腺正常運作。如果分泌過於旺盛,可能代表你的甲狀腺有狀況。第二十一章中會說明其重要性。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是致癌誘因之一。

  上述檢測項目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雖然所費不貲,但畢竟這些檢驗可提供完整的癌症檢查,確保自己究竟是否為罹癌危險群。

抗致惡性素抗體檢測(AMAS

  或許你曾聽說過AMAS檢測,也就是所謂的抗致惡性素抗體檢測(anti-malignin antibody test)。主要用來判定血液內的抗體水平(由免疫系統所製造的蛋白質),此種抗體稱抗致惡性素。由於部分癌症患者體內的抗致惡性素指數相當高,許多身體檢驗中心也會長期觀察抗致惡性素指數以判斷罹癌初期發展狀況。不過近年來AMAS檢測越來越不具說服力,一來只用單一數值做判斷癌症存在與否不夠客觀。而防癌檢測報告可視為目前為止更有用且可靠的方式。

  文章介紹至此,我們已經大致探討了互補療法觀點下的癌症演化過程。如先前所述,癌症其實是一個過程,演變到最後成為腫瘤。本章節介紹了幾個重要檢測方式,協助判斷自己是否正處於癌症形成的第二階段(癌細胞生成期)。接下來的焦點會放在探討癌症第一階段發生的幾個誘發因素、適合進行的自我檢測項目以協助你擺脫疾病威脅,並提高癌症預防的能力。

Chapter 10 第二大致癌誘因:巨量營養素缺乏


  你會因為一大堆理由而進食。最明顯的,為了要滿足飢腸轆轆的肚子,以及單純品嚐美食或是透過餐會達到社交聯誼的目的。事實上,你必須倚賴所吃的食物,來獲取修護和重建舊組織所必要的物質如激素、神經遞質、酵素、免疫因子等等。吃,完全是為了提供細胞和整個身體組織運作的能量。

  為達到這目標,飲食會同時需要巨量營養素以及微量營養素。前者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和水分,也就是本章即將談論的主題。至於微量營養素則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再加上植物營養素或植物生化素,以幫助身體得充分發揮有益的作用。獲得這兩大營養素的來源可能達數百甚至數千種。

  我們可以將這一誘發因素,即所謂的巨量營養素分為兩個部分探討。一是身體缺乏所需的特定巨量營養素,另一個則是你身體內有過多不需要或有害的營養素。

  我們平日所攝取的食物可能是部分或全然缺乏,共來自二十種不同蛋白質氨基酸所組成的營養素,可能是必需脂肪酸、纖維或水分。另一方面,也可能攝取營養素缺乏的食物,如精製麵粉(白麵粉)或其他精製食物如糖和絕大部分的飽和脂肪(椰子油是一個明顯的例外,因為它含有少量的有機奶油物質),或吃下毫無營養價值的食物(除營養素缺少外),包括糖以及高血糖生成指數之食品(參第十七章);另外,大部分的植物油(亞麻籽油、橄欖油、椰子油、大麻籽油除外)或是加工食用性油脂內的脂肪酸,通常為反式脂肪酸型式,經高溫加熱或加工後常會出現許多有害物質。

  如果有心想預防癌症或成功抗癌,就必須提供真正身體所需的一切,而不是過多身體運作不必要甚至有害的養分。選擇營養成分價值高的食物同樣重要。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二十種不同氨基酸所組成,為了讓體內蛋白質都能正常運作,這些氨基酸的攝取不僅必要,其組成比例也要適當。就好像是串珠般須依照顏色順序編排和完美比例,才能串出吸引目光的手鍊。如果其中某一個顏色缺漏的話,可能就得暫停工作,不然可能會破壞作品設計。身體蛋白質排列需維持在最佳平衡狀態,如果有任何的氨基酸缺乏,蛋白質運作就會因此失靈或暫停,直到這些必需營養素獲得完整補充。

  肝臟雖具備將部分氨基酸重新排列轉換為身體所需物質的功能,但也僅能做到部分合成且品質不甚穩定,也就是所謂的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非必需氨基酸無需經由飲食攝取,是因為肝臟本身就具備提供所需物質之能力(通常是從所攝取的其他氨基酸內的氨基酸群提供),但它們卻對身體和健康而言相當重要。了解這點相當重要。

二十種氨基酸裡面有十種是人體自身無法生產,因此需自食物中獲取,否則體內就會因缺乏完整的蛋白質,道致身體機能便無法運作。

肉類與蔬菜

  與世俗的觀念相反,所有的蛋白質食物(動物膠質例外)都含有氨基酸,其比例各異。基本上,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含有較多食用性氨基酸。不過若攝取夠多植物性蛋白質,身體仍然可以獲得所需蛋白質。

--------熱那亞醫事診斷實驗室(Genova Diagnostics)的「最適營養評估」測試--------

  先前已提過的最適營養評估測試(簡稱為O.N.E.),是一種評估基礎細胞功能的綜合測試。該測試並不直接評估飲食或體內所需養分總量,而是提供細胞功能的評估指標,告知細胞健康程度或哪些地方不周全。根據測試結果,可循線找出缺乏的營養素,或體內可能含有的毒素類型(如導致某種反應機制鈍化)。每一個測試的結果都是獨一無二,且會針對飲食與身體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建議。

  測驗結果通常會包含以下內容:

‧一些潛在缺陷如抗氧化劑、礦物質、維生素與胺基酸不足。
‧ 消化系統狀況如消化不良、蛋白質吸收匱乏、氮含量不足、是否帶有病原體如酵母或
真菌。
‧ 體內代謝排毒效率。
‧ 氧化壓力指數及是否需要補充抗氧化劑。
‧ 甲基化是否不足(Methylation deficiencies),與導致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癌症與
心臟病。
‧ 神經傳遞介質失衡所引發的生理失調,如體內各種化合物指示傳送命令錯置。
‧ 評估克式循環(Krebs Cycle)(參第十六章)中,各種化合物、代謝生成與能量轉換
指標。

  O.N.E.測試主要透過尿液樣本檢驗即可進行,同時也會在本書中不斷提及,是一種非常值得且相當實用的身體健康基本檢測。

你體內的胺基酸狀態為何?

  最適營養評估(O.N.E.評估)能判定人體內的胺基酸狀態。測試結果通常會顯示出日常飲食可能缺乏的重要胺基酸,建議其補充量;或非必需胺基酸含量,其可能表示這些氨基酸在體內的產生速率不夠快,特別是肝臟部位。

  假若測試結果顯示缺乏某些胺基酸,除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進行適當營養補充品也是個方式。相關細節均會呈現於報告中。

  如第九章所討論,每個人的代謝類型將決定其最適合攝取的蛋白質種類。進行O.N.E.最適營養評估測試,找出自身可能缺乏的胺基酸種類,也是開始對自己健康負責的第一步。

  以下計算法假設為「一般人」的基礎需求,可作為確定所需胺基酸補充量之前的粗略指引參考:

  1. 秤量體重,以磅為單位,然後將體重除以二。

  2. 將這個數字的單位換成公克,便可得出每天所需攝取蛋白質重量。

  假設,如果體重為一百四十磅,每日需攝取七十公克的蛋白質。

  注意,這個數值並不是表示只要攝取七十公克的魚或肉類;假使魚肉中約含百分之二十的蛋白質,且魚肉是主要蛋白質獲取來源,其實際應攝取三百五十公克的魚肉才能獲得足量蛋白質。照理說,我們每天都會從不同食物中獲取到各種所需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澱粉及醣構成。可來自水果、蔬菜、豆粒(豆子、豌豆和扁豆)等,某些水果甚至是由成千上萬支鏈的葡萄醣分子連接在一起所組成。這些鏈結會在消化系統內被一一分解,最後進入血液中轉為葡萄醣。醣類組成相當多樣化,以蔗醣(sucrose、table sugar)為例,是一種由葡萄醣與果醣組合而成的雙重分子或稱二聚體;乳醣(lactose、milk sugar)則是由葡萄醣與半乳醣(galactose)所結合而成。大多數水果都含有果醣,唯含蔗醣的香蕉除外。至於蜂蜜內則由葡萄醣及果醣兩種分子所組成。

  果醣和半乳醣經吸收後會輸送至肝臟並被轉換為葡萄糖。大致上經攝取的澱粉和糖分最後都會轉為葡萄醣形式。葡萄醣會經由血液進入人體細胞。過程需依賴胰島素、鋅、鉻、釩、多種維生素B群以及其他養分的協助。

  我們目前的飲食內容中包含相當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問題在於,可能攝取到過多不必要碳水化合物。因為體內所需碳水化合物最好的來源是蔬菜,且蔬菜另一方面提供了多種其他的植物營養素。基本上蔬菜是最能提供密集營養成分的食物來源,包括重要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廣泛的抗癌植物營養素等。換言之,攝取大量蔬菜不僅能獲得大量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營養,同時也不會變胖。

--------認識碳水化合物--------

‧ 單醣(Monosaccharides):種類有葡萄醣、果醣、半乳醣、核醣以及脫氧核醣等。葡萄醣存於蜂蜜中,附著於果醣的蔗醣成分中,牛奶中乳醣成分含有半乳醣,以及各種甜食製品所帶有麥芽醣中的葡萄醣分子。幾乎所有澱粉類與大部分植物纖維性食物都含有這些醣類與葡萄醣分子。蜂蜜和多種水果中都含果醣。核醣以及脫氧核醣則分別存在於RNA以及DAN中,可自肉類以及種子類食物獲取。部分甜味劑產品中亦可獲取核醣,這些甜味劑都可輕易自健康食品店購得。

‧ 雙醣(Disaccharisdes):由兩種醣分子組成,例如:
蔗糖(家庭食用糖)為葡萄醣—果醣;
乳糖(奶糖)為葡萄醣—半乳醣;
麥芽糖(穀類最多)為葡萄醣—葡萄醣。
(補充:蜂蜜中所包含之葡萄醣和果醣,為兩種獨立單醣)

‧ 澱粉:由成千上萬的葡萄醣分子結合成,能被消化系統分解。主要可攝取自蔬菜、穀
類與豆類食物。

‧ 肝醣:由成千上萬的葡萄醣分子結合成,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主要由動物和人類細胞
所生成。

‧ 纖維素:由成千上萬的葡萄醣分子結合成,無法被消化系統分解。可攝取自植物,特
別是蔬菜、穀物以及全麥食品,像糙米以及全麥麵粉等。纖維素是一種「纖維」物
質,無法自白麵粉、白米或是動物類食品中獲取。

全穀類的益處

  假若未罹患癌症,平常可適量從全麥或全麥製品中獲取碳水化合物,包含糙米、燕麥片(加工過的燕麥糊不算在內)或是全麥麵粉等。精製食物如白麵粉、白米、白麵或者是「仿」全麥麵包(見下文)等當然也能攝取到碳水化合物,但如想要變得更健康,建議避免選取這類精製食品。購買時,記得詳細閱讀包裝上的成分表,其唯一應標示的全穀物成分應該只有全麥麵粉或者全黑麥等。

  市面上有許多「假冒」的全麥食品,裡面只是用了少量的(非全部)全麥麵粉或是類似的色素添加(如麥芽糖)。這些製品也許包含麥粉,但卻不是真正的全麥麥粉,僅靠著一些誘人的廣告文字如「鄉村天然全穀物品」誤導消費者。白麵粉雖然也來自穀物類,但卻已經喪失其纖維質、維生素營養和礦物質含量,甚至還還加了些漂白劑以達到潔白色澤的外觀。

  現代人最容易從「單醣」類製品獲取到碳水化合物。這些單醣都對人體無益。在健康狀況尚可下會成為威脅誘因,在罹患癌症的前提下,攝取這類醣分甚會阻礙身體復原。

作者資料

珊卓亞.威廉斯(Xandria Williams)

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化學系,職涯一開始是在礦產及石油探勘領域擔任地質化學家,工作經歷遍及南半球數個國家。後在澳洲雪梨轉而研究生物化學及人類營養、代謝、自然療法、藥草療法、順勢療法及心理治療。從雪梨到英國及愛爾蘭,她幫助人們解決身體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近年來,則把精力投注在癌症進程以及其衍生問題的研究上。 她經常受邀到自然療法、整脊療法和骨科學院等學校對學生演講,也常接受廣播和電視的採訪。已出版19本書、超過400篇關於身心醫療照護的書及文章。

基本資料

作者:珊卓亞.威廉斯(Xandria Williams) 譯者:陳芷翎 出版社:原水文化 書系: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出版日期:2012-08-02 ISBN:9789866379826 城邦書號:HD3072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