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貨幣/金融
史上最大搶案:金融體系如何掏空你的口袋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盤據暢銷榜33週! ◆德國亞馬遜網站「金融市場」類第1名! ◆德國《經理人雜誌》2012年年度排名第1名! 搞出全球危機的1%人住豪宅、領千萬紅利, 99%的民眾辛勤工作卻被迫分擔苦果,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肥貓究竟透過什麼方法把我們口袋裡的錢都轉到他們的口袋? 歡迎進入這個充斥著瘋狂、謊言、詐欺及破壞的世界,參加人類史上最龐大毁滅資本的刺激旅程。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場「史上最大搶案」的證人與受害者,正處在一個富者愈富、勤者愈貧的社會。 每個人都想知道: ◎為什麼會出現勤奮者供養富人這種「劫貧濟富」的窘境? ◎銀行是當前混亂局勢的唯一始作俑者,還是政府決策者也難辭其咎? ◎歐元最終注定要失敗? ◎金融商品的服務對象究竟是顧客還是金融業? ◎政府破產到底是什麼意思? ◎誰是國家債務的獲利者? ◎經濟能夠持續成長,而且歷久不衰? 作者成功地擺脫財經類書籍為人垢病的艱澀詞彙,以簡單易懂的陳述與幽默嘲諷的口吻,讓原本嚴肅的內容讀起來非常有趣。 這本緊張且深入的書不只為憂心忡忡的投資者解惑,更指出哪些投資才能讓自己獲利,而哪些又只會肥了金融業。作者大膽揭開金融體系最後一層神祕的面紗,原來我們最熟悉的「複利機制」,正是這場世紀大騙局的主角! 危機就是轉機,不要讓自己成為失敗的那一方! 【好評推薦】 「作者在本書中生動描寫金融危機的成因,並大膽揭露銀行在其中所扮演的不道德角色。」 ——《歐元雜誌》(Magazin Euro) 「每一頁的內容看了都令人激憤。」 ——德國《西南報》(Südwest-Presse) 「本書乍聽之下以為是部商業驚悚小說,實際上卻是一本刻劃深入的金融紀實文學。作者簡單易懂的陳述與幽默口吻,讓本書脫穎而出。強烈推薦。內容雖然嚴肅,讀起來卻非常有趣。」 ——《德國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 Deutschland) 「相當聳人聽聞,言簡意賅,書中還提供實用的投資技巧。」 ——《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 「精彩的紀實文學,網羅世界經濟重大問題到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金錢疑問。」 ——《P. M.雜誌》(P. M. Magazin) 「作者剖析金融界的畸形發展,並提供投資者有益的忠告。」 ——米歇爾.費伯(Michael Ferber),《新蘇黎士報》(Neue Zürcher Zeitung) 「以引人入勝,有時堪稱幽默的筆調陳述大量事實與例子,說明金錢的本質以及它的產生方式:就是無中生有!除了分析美國金融危機的發展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過程,同時也提供投資者如何從中找到機會。」 ——www.com-on-online.com 「本書揭露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以及救援系統機制在當前環境中形同虛設的原因。書中特點在於作者成功地擺脫經濟與金融類書籍為人垢病的艱澀難懂詞彙,使用讀者簡而易懂的方法陳述大量事實。」 ——反週期性股票報告(Antizyklischer Börsenbrief) 「作者論點一針見血、直指決策者,並揭露銀行從不承認的事實。」 ——《阿亨日報》(Aachner Zeitung)

目錄

完美的搶案

前言

01 什麼是錢?
02 錢是怎麼生出來的?銀行又是從哪得到錢?
03 商業銀行要如何自己製造錢?
04 金融危機1.0
05 吉米的酒吧——借錢來辦派對吧!
06 德國的金融危機,禍起於1998年的美國威爾明頓
07 在美國所發生的危機與其後果
08 新的會計準則——合法的大騙局
09 2008那個多事之秋——世界金融體系就要大難臨頭!
10 美國國際集團——世上最危險的公司
11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趁火打劫的投機行為
12 世界金融體系的崩潰前夕
13 金融市場穩定特別基金——德國民主的末日?
14 擋不住的「起肖」
15 「金融危機1.0」到底是誰的錯?它又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16 闇黑「喬」王——利益集團的遊說達人
17 我們從危機裡學到了什麼教訓?
18 銀行的1001個童話
19 伯樂相馬——要聽專家的意見與診斷喔!
20 信評機構——信信評,得「撿角」!
21 為何傳來爆炸的轟隆巨響?
22 歐洲期貨交易所——世界最大的賭場
23 影子銀行——再度將數十億歐元的風險乾坤大挪移
24 貝萊德集團——全球最有權勢的公司
25 中國也瘋狂
26 瘋狂舉債吧!
27 國家所面臨的破產威脅
28 阿根廷——馬克‧弗利德里希的親證報告
29 美國——機會有限的國家
30 不願承認的山窮水盡——南歐與愛爾蘭的破產
31 希臘——貨幣聯盟裡有這種朋友,又何需敵人呢!
32 大英帝國——好比硝酸甘油的國家
33 歐元——注定要失敗的貨幣
34 歐洲中央銀行——一個不再獨立的央行
35 歐元對德國有利——相信這種鬼話的人肯定要倒大楣了!
36 梅克爾女士及其同夥,你們以為我們都是笨蛋嗎?
37 退休金——巨大且合法的滾「血」球體制
38 國家是怎麼搞錢?為什麼國家要透過銀行借錢給國家?
39 誰吸走了國家與我們大家所支付的利息?
40 為何會發生勤奮者供養富人這種劫貧濟富的窘境?
41 錯在系統——不可能的指數成長
42 為什麼有問題的體制總是不動如山?
43 危機投資學——風雨飄搖中,什麼樣的投資組合才有意義?

結語

註釋

內文試閱


  我用一個簡短故事來說明我們金融體系的瘋狂行徑──不要懷疑,這個故事非常貼近事實。

05 吉米的酒吧──借錢來辦派對吧!

  吉米在我們美麗的首都柏林經營一間小酒館。眾所周知,柏林是一個「性感但貧窮」的城市。他的客戶頻頻發生手頭拮据的情況,因此吉米酒吧經營愈來愈慘淡。但是吉米不想像他的顧客領取哈茨四號法案(Hartz IV)規定的失業救濟金(設計這項失業救濟金的彼得.哈茨〔Peter Hartz〕他本人可以領到的救濟金當然比其他人高一些囉!這個被判刑的罪犯哈茨每個月可申請領取 25,718 歐元的微薄養老金),因此決定未來常客(占來客數的 95)可以在啤酒杯墊上記帳,客戶高興大肆記帳慶祝這項措施,酒吧的銷售量頓時暴增。小酒館根本容不下不斷湧入的新客戶,只好漲價。但顧客根本不在意,因為只要記帳就可以喝酒。錢的事以後再說吧!隨著價格調漲,酒吧的營業額當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銀行很快就注意到轉角處這間生意興隆的小店。某天,一位穿著時髦西裝的銀行家拜訪吉米。他發現吉米的經營理念潛力無窮,因此提供無限信用額度,承諾提供足夠的流動資金。其實吉米當時幾乎破產,但從今以後,銀行的錢將會源源不絕地湧入。吉米興奮地大舉展店,而他的伴計們也開始複製這個經營理念。整座城市陷入舞會的歡樂情緒,所有的人就像沒有明天似地大肆狂飲。

  這位銀行家並不擔心抵押品的問題,因為他手中握有證明客戶債務的杯墊。誠如我們所知,除了在「國際儲蓄日」用來誘騙兒童這群潛在客戶的可笑禮物外,鐵公雞銀行向來一毛不拔。但現在它面臨一個問題:該如何處理這些向吉米大量購買的記帳杯墊呢?

  銀行決定整合向吉米和其他老闆買來的杯墊,並把它轉換成債務證券後,這些債務就變成有價證券。銀行現在希望這些「有價證券」能為它賺取豐厚利潤。為了完美實現這個目標,這位銀行家替這些證券取了幾個響亮的名字:「渦輪威士忌擔保人 1.0」、「專業伏特加快遞 CDO」、「威士忌柏林 3 憑證」等等。根據以往的經驗,投資者愈難從華麗的名字來推斷金融商品內容,銷路就愈好。

  銀行現在委託並聘請更多的信評機構給予這些債券優良信用評級(AAA)的評等,因為這些信評機構除了可從銀行手中拿到一筆可觀的小小報酬外,還能免費暢飲吉米酒吧裡的所有飲料。為了不讓這些紙張成為廢紙,銀行另外向世界上最大保險公司投保破產保險。投資銀行家現在火力全開,向全世界的笨蛋推銷這些取了響亮名字的廢紙。想當然耳,它們大獲全勝。

  吉米的帝國持續地擴大,「渦輪威士忌擔保人 1.0」、「專業伏特加快遞 CDO」、「威士忌柏林 3 憑證」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愈來愈多的投資者瘋狂搶購這些債券。吉米酒館一間開過一間,很快地,約有一半柏林人都在吉米酒館記帳消費。可笑的是,所有投資者都不知道「渦輪威士忌擔保人 1.0」、「專業伏特加快遞 CDO」、「威士忌柏林 3 憑證」是什麼東西,以及其幕後的推手。但終究這些都不重要,因為財富滾滾而來。這些債券使吉米及他的夥伴成為巨富,那位銀行家更是被紅利淹沒。吉米夠聰明,沒有將自己的錢投資在這堆廢紙上;他寧願投資貴金屬,並在柏林、聖莫里茨和蔚藍海岸置產。

  有一天,銀行突然興起要求常客清償債務的念頭。令人驚訝的是,銀行現在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其中許多人早在多年前就把來自哈茨法案的救濟金喝下肚了。銀行轉而向吉米求償,吉米遂關閉酒吧──派對結束了。酒吧不斷地易主。吉米從與銀行的交易中賺了許多錢,並搬回氣候宜人的地中海蔚藍海岸小屋子。泡沫破滅,「渦輪威士忌擔保人 1.0」、「專業伏特加快遞 CDO」、「威士忌柏林 3 憑證」等債券指數跌入谷底。指數下滑 90%,最後跌掉 95%,這對部分債券來說有如一張廢紙。市場上哀鴻遍野。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

  更倒楣的就屬吉米的供應商。它們不僅給予較長的付款期限,也投資了這些名字響亮的債券。烈酒與啤酒供應商因此相繼破產。相形之下,葡萄酒供應商就比較幸運。它被競爭對手以「相當於一顆蘋果及一顆雞蛋的價格」併吞,半數員工遭到解僱。

  此外,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面臨破產。但它們的結果與其他人大不相同,因為納稅人的錢拯救了它們。投資客們大部分的錢從此石沉大海。

  你現在一定會說,這只是一個瘋狂的故事。是的,這是一個故事,但真正瘋狂的是,這件事已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演已久。

31 希臘──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

  希臘根本就是塊燙手山芋,但歐盟政治上卻打死不承認這個國家的財務已到窮途末路之境。我們遲早必須承認,歐元區裡確實有個國家徹底破產了,或許我們還可以再送幾十億歐元給希臘,但卻絲毫無法挽回希臘破產的命運。

國營自助商店

  過去數十年來,希臘政府早已亂無章法,例如,希臘政府對於自己有多少公務人員,竟然一無所知,也由於缺少明確的帳務資料,因此也不清楚自己國家財產明細。

  希臘有數百個由國家召集的委員會,委員會的宗旨和名義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例如其中有個負責管理科珀伊斯湖的委員會,但這個湖泊其實早在上個世紀 30 年代就已經枯竭了。根據希臘某日報報導,該委員會旗下共有超過 1 萬名雇員,每年編列成本預算超過 1 億歐元。

  希臘 300 位國會議員全配有公務車(或至少有權利配車),但在德國,國會議員必須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希臘政府每年支付 4,500 位退休者共計 1,600 萬歐元的退休金,看到這裡各位肯定納悶,這沒什麼大不了,但事實上這些人老早就去世了。光 2011 年 3 月份,希臘政府查獲 244 件當事人死後仍繼續領取退休金的案例,其中最誇張的例子是當事人死後,家屬仍繼續領取其退休金長達 22 年之久。根據《焦點》週報報導,希臘最大規模的退休金基金過去10年間共發放高達 80 億歐元的退休金給已經去世的基金持有人。公務人員的未婚或離婚的女兒在父母親去世後繼續領取父母親的退休金,共計有約 40,000 名婦女得利,造成國家每年 5.5 億歐元的成本支出。希臘的公務人員不到 50 歲就能退休,退休後開始領取退休金。

  希臘社會貪污現象司空見慣,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一份報告指出,2009 年每位希臘人平均支付 1,355 歐元的賄款,用以加速駕照或行照核發、購買建築許可、獲得公立醫院床位或偽造查稅結果等。2009 年全希臘國人共支付 7.87 億歐元的賄款,其中 4.62 億歐元用於賄賂政府單位,3.25 億歐元用於賄賂私人領域。

  這個國家簡直毫無章法而言,根據納稅申報的資料,希臘前任總理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Kostas Karamanlis)的一位親戚除了部長的薪水、議員津貼、資金收入,連貧窮老人的補助津貼約 6,400 歐元也全塞進自己的口袋裡。

  在希臘,所有雇員的年薪是 14 個月,公務人員準時上工、使用電腦以及具備外文能力還能領到額外獎金,林務局的公務人員還領有戶外工作獎金。各部門信差遞送檔案卷宗每個月能領到 290 歐元的加給金。此外,不少希臘文化部的公務人員還享有「治裝費」。

  國營的礦油集團希臘石油(Hellenic Petroleum)的年薪更是多了好幾個月,員工每年領 18 個月的薪水。夜間警衛年薪不可思議竟高達 72,000 歐元,且每位員工全家每年都能到豪華飯店休假 5 天,費用當然是公司埋單。

  希臘雅比捷運公司(ISAP)的列車司機(每月薪資最高 7,000 歐元),每日 8 小時當班中有一半時間是公定休息時間。希臘國鐵(OSE)火車司機的休假日,一日不是以 24 個小時,而是以 28 個小時計算。此外,火車司機行駛的里程數可領取額外的補貼,洗手竟然還有洗手費可領,這些津貼每個月高達 420 歐元。雅典國營交通公司的公車司機從家裡到公司以及從公司回家這段時間也算上班時間,準時上班可領取 310 歐元的獎金。

  已半民營化的希臘電信公司(OTE)員工可領公務車暖車津貼,每月 25 歐元。希臘國營社會保障機構(IKA)的牙醫可領出差補助,即便他們未曾離開診所。國家公務單位的出納享有補貼,以便在帳務短缺時,不必自己貼錢。

  希臘奧林匹克航空(Olympic Airways)工會百般反對這家負債累累的航空公司民營化,結果造成全體納稅人必須承擔龐大的費用,但航空公司員工慷慨自肥,因為員工的家人可以免費搭機暢遊全世界,即便當地私人航空業者的票價已經低廉許多,希臘政府仍執意用納稅人的錢經營這家企業。

40 為何會發生勤奮者供養富人這種劫貧濟富的窘境?

少數人擁有鉅額財富

  如今,全世界的超級富豪數量比危機爆發前多了 10%,德國人的財產在過去 20 年間增加了 1 倍,從 3.68 兆歐元增加到 7.37 兆歐元。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研究顯示,德國有 839 個家庭擁有超過 1億美元(約 7,000 萬歐元)的資產,德國的超級富豪比產油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還多,在美國甚至有 2,692 個家庭堪稱天天在錢堆裡游泳,但美國擁有超過 3.1 億的人口,幾乎是德國人口的 4倍。


美國:愈來愈多窮人,少數超級富豪──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美國的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美國近來的經濟成長幾乎只限富豪階級,中下階級不僅財富沒增加,購買力每下愈況,甚至失業。2010 年,美國約有 4,620 萬窮人,占總人口 15.1%,以美國的官方認定,窮人係指每年可支配收入低於 22,314 美元的四口之家或低於 11,139 美元的一口之家。然而中產階級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其家庭收入自美國 2007 年爆發危機初期以來至今下降 6.4%,來到 49,445 美元。根據德國《時代》週報,由於通貨膨脹,美國家庭的收入過去 30 年幾乎呈現停滯;現在,普通家庭的收入扣除通膨影響後僅比 1980 年的收入增加 11%,但物價上漲幾近 155%。

  美國 2002 年至 2007 年的收入成長有三分之二集中在 1% 的人口上──即超級富豪。美國金字塔頂端的 1% 民眾擁有全美幾乎四分之一的收入──約為 25 年前的 2 倍,金字塔頂端下方的 5% 富豪則掌控三分之二資源,最「底層」的 80% 美國人則只能分得 7%。

  美國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小老百姓資產大幅縮水,甚至部分人三餐不繼,但富人卻仍逍遙快活。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金融資產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北美最上層超級富豪掌控的資產相當於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全數「金字塔頂端」的 5 倍。美國有 520 萬個百萬富翁以及 2,692 個超級富豪,但另一方面,愈來愈多人住在臨時收容所,且不可思議地,竟有 4,586 萬美國人領政府餐券度日。因此才會出現「占領華爾街」的集會活動,該活動規模愈來愈龐大,甚至蔓延到德國,民眾開始覺醒,訴求結束社會的不公義以及資源由下而上的不均分配。

中國:只有臨時工和超級富豪的國家

  在中國,前 1,000 名超級富豪的財產平均 9.24 億美元,短短 1 年內,中國的百萬美元富翁人數從 189 人增加到 271 人。但超級富豪為了不引人注目,會千方百計地隱藏他們的財產,因此根據德國《焦點》週報的報導,中國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事實上應該有官方數字的 2 倍,在平均月工資不到 200 歐元的中國,實在難以想像。

  然而在中國,大部分民眾的月工資遠低於 200 歐元。根據「全球薪水研究機構」,中國的最低工資低於 32 個非洲國家,幾乎是全世界工資最低的國家。中國科學家暨全球薪水研究機構的作者劉志榮(音譯)表示,根據該機構針對 183 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其最低年收入約為 6,087 美元,而中國的最低年收入僅達 896 美元。

德國資源分配不均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德國私人資產分配嚴重不均。如果合計退休金和個人金錢和有形資產,平均統計每一個德國人可支配總資產為 155,000 歐元,請注意,這是統計數據!

  10% 的德國人擁有超過 67% 的全德總資產,其中最頂端的 1% 握有將近四分之一。2010 年以來,在德國,擁有至少 10 億歐元資產的個人或家庭數量從 91 增加到 108 個。

  然而事實上,平均二分之一的德國人可支配資產低於 15,000 歐元,25% 的德國民眾甚至無資產或負債。

  過去數年來,80% 德國人的實際收入已明顯縮水──比例仍持續增加!根據德國聯邦工作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2010 年底,德國約 2,100 萬有社會保險資格的全職雇員中約有 460 萬人年收入低於 21,600 歐元(未稅),表示德國全職雇員中低收入戶比例達 22.7%。

  反觀德國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豪,德國法蘭克福指數成立後的最初 20 年間(1978-1998),大型股票上市企業的董事薪水上漲了 650%,舉例來說:一名上市企業董事的年薪 1987 年平均約 445,800 歐元,10 年後增加到 333 萬歐元,再 10 年後,到了 2009 年,該數字肯定又會大幅調高。安聯集團、鉀鹽集團(K+S)、德國郵政、德國林德集團(Linde Group)或德國萊茵集團等企業高層的薪水 10 年內翻倍成長──最高達 483%。2000 到 2010 年間,法蘭克福指數企業董事的薪水漲幅還算「滿意」平均達 52%。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Tower Watson)預估,其年薪 2011 年漲幅達 9%,平均約為 297,800 歐元。

  德國約有 500,000 名擔任企業領導職務的高階雇員,2000 至 2010 年間,薪水每次調幅可達 20%。德國領導人協會(Deutscher Führungskräfteverband, ULA)主席一語道破:「自世紀交替開始,傳統中間管理階層的薪水發展就跟金字塔頂端層級脫鈎了。」倘若真是如此,那麼一般雇員的薪水發展和金字塔頂端層級又會是如何的天差地遠?

  2009 年,德國平均年薪 40,642 歐元(未稅)。

  有人借出金錢,就表示有人負債,借出金額隨著利息翻滾增加,另一方的債務當然也會等值增加。我們所擁有的金錢,對他人而言就是一筆債款,金錢不斷在流通,有人借出金錢,就有人負債,負債方就必須支付利息。

富人減稅,廣大民眾加稅

  過去 20 年間,德國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總是只有最上層的少數超級富豪得利。1996 年,當時的柯爾政府取消財產稅,根據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Frontal21》節目的報導,德國國庫因此每年損失 48 億歐元進帳。施若德執政時,降低企業稅率和高所得最高稅率,德國國庫每年又因此損失 300 億歐元。過去 20 年間,富豪(年收入超過 150 萬歐元者)的稅率從 42.1% 降至 33.7%,超級富豪(年收入超過 1.74 億歐元者)的稅率竟從 43.6% 驟降到 23.7%。

  亞亨.圖路格(Achim Truger)曾在一項研究中將德國稅收損失與德國 2000年的稅務改革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德國國庫共計損失 500 億歐元稅收,富豪和企業從中有超乎比例原則的得利。如果沒有這些稅收損失,德國國庫會增加 500 億歐元進帳,德國也就不會出現財政赤字。特別是德國紅綠聯盟的所得稅改革,再加上大幅調降高所得最高稅率,更使德國國庫捉襟見肘。

  如果對所有財富超過 100 萬歐元的德國人課以 1%的稅,德國政府稅收就會多出 90 億歐元,但受到影響的民眾僅 0.6%。

  但相較於所得稅,稅收短收差異最明顯的還是資本收益稅。每位雇員和自行開業者被無情地課以重稅,但以資本收益為其唯一收入的富豪卻只被課 25%,再加上 5.5% 的建設東德義務稅。

  最近有少數富豪對於自己繳納那麼少的稅開始感到不好意思,因此群起在全球抗議自己所享有的賦稅優待。德國的百萬富翁發起捐財產的活動,因為他們認為,政府的課稅制度已經優惠富豪太久了。法國 16 個最富有企業甚至連署號召「願意多納稅」。連美國第三大富豪巴菲特也起而效之,抗議自己的低稅率──他的稅率甚至比其公司雇員還低。他呼籲:年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的人──約 0.3% 的美國民眾──應該繳納適當的稅金。

  連由貝魯斯柯尼操控的義大利政府在其億元撙節開支措施中,也放棄了擬向富人徵收的特別稅,原本的計畫是對年收入超過 90,000 歐元的富人徵收特別建設費,但此項富人特別稅的徵收最後也不了了之,看來得拿退休金開刀了。

  從政府公債可以賺到多少錢──或問究竟是誰從政府公債上賺到錢?

  德國西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曾在《夸克與鈷》節目上探討這個問題,並以醒目的範例說明,未在國債上得利的就是大多數的民眾。但為什麼呢?

虛擬案例

  擁有一雙兒女的夫妻省吃儉用存了 50,000 歐元的積蓄。

  他們將這 50,000 歐元拿來投資,分別投資在基金、壽險和退休金保險上。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會再將這筆錢拿去轉投資,例如購買政府公債等。根據統計,這筆資金約有四分之一(11,400 歐元)會投到政府公債上。該筆政府公債的利息收益剛好是 340 歐元,表示這對夫妻每年間接從政府公債(即國債)上賺到 340 歐元。

  但為了分擔國債,這對夫妻還是要納稅。

  他們每年繳納稅金:7,000 歐元所得稅、4,500 歐元增值稅和 4,500 歐元間接稅金,如石油稅、咖啡稅等,合計 16,000 歐元。

  國家將八分之一的稅收拿來支付貸款的利息。

  這對夫妻繳納的稅金中,就有 1,900 歐元用來支付政府的貸款利息。

  結算下來,這對夫妻每年要負擔國債 1,560 歐元(1900-340)。

  然而,這對夫妻不僅要幫國家支付貸款利息,其實還要為他們購買和租賃的所有商品付利息。因為不僅國家負債,大多數的企業也是負債累累,而原則上,企業會將他們的資本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約根.克雷姆(Jurgen Kremer)教授在他的動態分析報告中證實了這一點:「少量資產的族群擁有極少利息收入或甚至無利息收入,但卻因透過消費支付利息,因為他們是淨納稅人;但反之,富裕族群的利息收入大於利息支出,此族群即為利息淨受益人。乍看之下,難以分辨這種資源分配機制的優缺點,在高經濟成長率時,民眾對於這種分配機制的負面影響幾乎無感,但當經濟成長下滑時,該機制就會出現毀滅性結果。」

  基於此因素,由於複利機制以及因其導致的債務會指數形增加,造成收入和資產的分配不斷地「從下而上」從勤勞者轉到富豪身上,這種機制不斷地讓更多民眾資產縮水。但遽增的國債、企業和個人負債又會讓這種資源分配機制變本加厲,如果再加上通貨膨脹,民眾存款就會愈來愈不值錢,因為物價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 1.5% 至 2% 在政治上稱之為「物價平穩」,但 2% 通貨膨脹率持續 35 年,資產價值就會減少一半。

  約根.克雷姆教授的動態分析結論是:「GDP(係指一個年度內,一個國家境內所生產商品的總價值)成長幅度低於利息比重時,在經濟學上表示收入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當收入比例降低時,大部分的GDP會透過利息支出流向資金持有人。」

  迫於利息負擔不斷加重,國家必須將更多的國家財產民營化,即出售國家財產,於是國家的所有資產逐漸落入少數人手裡。例如德國電信、德國郵政、德國郵政銀行、醫院、區域交通等。政府也同時被迫必須縮小其服務範圍,並持續提高稅賦。

  GDP 的利息比重增加時,工資收入較低的家庭會逐漸喪失消費力,最終變成負債,這種情形就是貧困或失業的特徵。

  經濟成長率高於利率時,經濟成長才能為「廣大民眾」帶來富裕。

  我們的金融系統僅有利於利息收入大於利息支出的那些人,系統得利者的財富愈多,原則上,代表多數的損失者必須承擔的利息負荷就愈大。

  若要使少數富豪和超級富豪的財富不斷累積增加,就必須不斷地抽走中下階層的直接或間接財富。

  著名的自由經濟運動倡導人赫曼.班耶斯(Hermann Benjes)的這段話,特別令人擔憂:「社會最有可能辦到,且足以長期維持的,不是無助,就是犯罪。」

  請各位好好想一想!

作者資料

馬蒂亞斯.維克(Matthias Weik)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國貿系,並在德國完成碩士(MBA)課程。投入全球金融與經濟市場十年餘,由於工作及研究之需,長期來回於德國、南美、亞洲與澳洲間,嫻熟國際經濟情勢。與本書的共同作者弗利德里希共同創立了「弗利德里希與維克資產安全」(Friedrich & Weik Vermögenssicherung)金融策略顧問公司,個人亦長期關注國內外的貴金屬和房地產投資。

馬克.弗利德里希(Marc Friedrich)

有多本暢銷著作,是德國成功的非小說類書籍作家,同時也是金融專家、YouTuber,在廣播與電視界有一定知名度。作者於2001年親身經歷阿根廷的金融危機,讓他從此更專注於研究貨幣體、經濟史和財產保障等議題。十多年來,為全球各地的個人、企業、頂尖運動員、演員等提供退休資產保障、資產配置與資產危機管理的顧問服務。

基本資料

作者:馬蒂亞斯.維克(Matthias Weik)馬克.弗利德里希(Marc Friedrich) 譯者:方秀芬張淑惠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3-10-02 ISBN:9789862724552 城邦書號:BW0514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