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從我到我們:海澤維克談海澤維克設計全紀錄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讀書花園5星級,5折特價再享滿額折扣!有省錢!

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本‧唯一一本‧第一手親撰的海澤維克設計全紀錄 ◆20多年間,逾140件設計案,近1000張全彩圖片 ◆從學生到大師之路,獨家揭露每一件設計案背後的創意發想和過程故事 ◆最新英文版獨家授權中譯本 2010年上海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驚豔全世界,那年他不過40歲 《泰晤士報》評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 設計巨匠康蘭爵士稱譽「海澤維克是當代的達文西」 獲頒英國設計界奧斯卡「菲利浦親王設計獎」,史上最年輕的皇家工業設計師 當今最火紅、最炙手可熱、最創意獨具、最敢想敢實踐的設計大師。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海澤維克本人全力參與本書製作的所有環節,提供最精細入微的觀點, 回答很多人好奇的問題:這些創意十足的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認識當代最富創造力的創作奇才,唯有本書! ◎製作——大師之作。。。過程——大師之路。。。 本書是以海澤維克工作室經手專案為題的作品集,按時間先後順序呈現二十多年來的作品精選。 這本書的目的並不在於說服其他設計師採納任何單一的設計手法,亦非推廣任何設計哲學,而是試著闡明每一個設計專案的思維,講述海澤維克和他的團隊如何發展設計構想的故事。 在全書的敘述中,會在「我」(海澤維克)和「我們」(海澤維克工作室)之間隨意變換,因為除了最早的幾個設計專案之外,每個案子都是一群人和海澤維克一起發展構想而得到的成果。 透過這種集體性的思考實驗,在著手設計前先找出幾個關鍵問題來問自己,藉著這個方法引導朝設計構想走去。 書中的每一個設計專案都會以一個挑釁的問題來當作開場,具體如實地呈現每一個專案所混雜的許許多多的確定與懷疑,突破與死路,緊張和歡喜,以及沮喪與進展。 本書的製作過程就像將每一個通常以3D 形式出現的設計案,壓扁成2D 的圖像和文字,希望為讀者帶來躍然眼前的感受,一窺大師的設計之道,了解這些令人驚豔的作品何以誕生。 ◎海澤維克的設計提問 .設計構想從何而來? .一個學生如何能建造出一座真正的建築物? .你能夠只用兩個部件做出一座建築物嗎? .可以讓別人把你的名片吃下去嗎? .能否將地板化為屋頂? .如何讓一條老舊道路改頭換面為城市廣場? .一座橋的特質是否能隨著你跨越時的腳步而不斷改變? .商店櫥窗展示如何和商店的建築體產生關聯? .聖誕卡能否比它的信封大? .一面牆壁能否替你遮風擋雨? .如何利用近乎免費的材料將預算壓到最低? .當業主要求將雕塑作品擺在一棟醜陋建築的旁邊時,你會如何反應? .窗戶一定要是平的嗎? .碎裂能否創造出凝聚性? .一件馬球衫可以有多少個領子? .建築物的外觀是否能表現出它的內在功能? .能在一分鐘內完成一座建築物的設計嗎? .建築物如何傳達出所在市鎮裡正在發生的事? .如何在舊建築上方打造新建築? .如何頌揚原子筆? .如何讓無生命的物品改變形狀? .如何替低成本建築的皮層營造個性? .可以把水當成結構元素嗎? .如何完成一座未完成的教堂? .一座建築物如何代表一個國家? .21世紀的清真寺會是什麼模樣? .如何做出一件真實存在的虛擬物品? .能否以擠牙膏的方式將椅子從機器中擠出來? .物品能否同時具有抽象性與具象性? .如何在建造新建築的需求和保護舊建築的欲望之間權衡拿捏? ◎海澤維克主要代表作品 .「秋的入侵」(Autumn Intrusion),倫敦,1997 以複合材料做成的緞帶形態貫穿倫敦哈維尼可斯百貨公司(Harvey Nichols)櫥窗的裝置藝術,獲同年D&AD Yellow Pencil(銀獎) .「拉鍊提包」(Zip Bag),瓏驤(Longchamp),2000 把一捲一捲拉鍊縫在一起做出3D 物件,拉開拉鍊時物件又消失為一堆拉鍊,結構計算複雜度驚人且有正確幾何形狀的暢銷提袋 .「槍響就跑」(B of the Bang),曼徹斯特,2002 180根尺寸各異的長管尖刺組成重達180 噸的巨型雕塑,高56公尺、傾斜30 度角,以天空為背景的運動紀念碑 .「融鉛占卜」(Bleigiessen),威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總部大樓,2002 在百分之一秒中創造出將佇立一百年的巨大雕塑的形體,100 萬公尺不鏽鋼線和15 噸重玻璃珠構成一朵朵閃閃發亮的雲,形成一件懸浮在半空中的作品 .「捲動橋」(Rolling Bridge),倫敦,2002 一座橋該如何「讓路」?發想自《侏羅紀公園》的活動藝術品,既是橋又不像橋,捲起橋身的戲劇性效果顛覆了開闔橋的定義 .「東岸咖啡廳」(East Beach Cafe),小漢普頓,2005 坐落在海濱的粗鋼建築,打破以白帆和遊艇為意象的現代海濱建築美學,兼具庇護和眺望功能,讓海濱建築物與大海產生關聯 .「陀螺椅」(Spun),2007 無論轉到什麼方向,它都是一張座椅。這個嚴格的旋轉對稱形體可以用3D 方式旋轉搖動,既是工藝品也是量產品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UK Pavilion),上海,2007 25萬顆種子,6萬根壓克力桿,仿如隨風搖擺的蒲公英。上海世博最非凡的展館,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萊伯金建築獎 .「倫敦巴士」(London Bus),倫敦,2010 英國最具代表性的紅色雙層巴士新時代設計風貌,同時讓巴士油耗量減少百分之四十。兩條窗戶帶打造了嶄新的街景視野 .「倫敦奧運主火炬」(Olympic Cauldron),倫敦,2012 聖火盆本身即是點燃儀式的表現形式,204片花瓣狀銅器一一點燃,匯集成一把團結之火,獨特的想像展現無限驚喜 【重量級好評推薦】 ◎李政宜(和碩聯合設計總監)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林洲民(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姚仁祿(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兼創意長)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所專任助理教授)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瑞憲(三石建築主持人) ◎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 ◎黃永洪(建築設計師) ◎黃聲遠(田中央建築學校、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鄭泰昇(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目錄


從我到我們
謝辭

設計專案
.王座 Throne
.連鎖實驗 Chain Experiments
.注漿成形瓷磚 Slipcast Tile
.試件 Test Pieces
.櫥櫃 Cabinet
.容器 Vessels
.水雕藝術的黏土習作 Clay Study for a Water Sculpture
.黏土試件 Clay Test Pieces
.對椅 Pair of Seats
.涼亭 Pavilion
.變形椅 Transformable Seat
.雕塑公園大門 Sculpture Park Gates
.軟墊家具 Upholstered Furniture
.3D相框 Three-Dimensional Picture Frame
.城市門戶 City Gateway
.小折刀 Pocket Knife
.書榫 Interlocking Book
.藝術暨商業大獎 Arts & Business Award
.木板 Plank
.扭曲櫥櫃 Twisted Cabinet
.長椅 Bench
.塔亭 Gazebo
.名片 Business Card
.溫莎堡大廳 Windsor Great Hall
.原木 Log
.萬寶龍日誌 Montblanc Diary
.減速丘 Sleeping Policeman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s
.電影節售票亭 Film Festival Ticket Office
.倫敦地鐵站 London Underground Station
.基爾德船屋 Kielder Boathouse
.康蘭小舖櫥窗展示 Conran Shop Window Display
.玉飾陳列架 Shelving for a Jade Collection
.辦公室裝潢 Office Interior
.拉因廣場 Laing Square
.完整的聖誕樹 Complete Christmas Tree
.憎恨之椅 Hate Seat
.千禧橋 Millennium Bridge
.秋的入侵 Autumn Intrusion
.倫敦住宅的花園欄杆 Garden Railings for a London House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1997
.圖庫公司獎座 Image Bank Award
.材料屋 Materials House
.裝置 Installation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1998
.布萊克本緊急月台 Blackburn Emergency Platform
.千禧巨蛋:國家認同區 Millennium Dome: National Identity Zone
.認同危機 Identity Crisis
.雙圓環 Twin Roundabouts
.毛毛屋 Hairy Building
.電動式電影院立面 Electric Cinema Facade
.貝爾賽光芒小屋 Belsay Sitooterie
.枝形路燈 Street Chandelier
.巴爾金廣場 Barking Square
.購物中心 Shopping Centre
.巴爾納德茲農場的花園小屋 Barnards Farm Sitooterie
.雙層衣物 Double Clothing
.拉鍊提包 Zip Bag
.瓜斯塔維諾餐廳 Guastavino's
.商店設計 Shop Design
.「新品牌」展示 Brand.new Exhibition
.帕特諾斯特廣場的通風孔 Paternoster Vents
.行動電話基地台 Masts
.博姿藥妝店聖誕裝飾 Boots Christmas Decoration
.約克夏音障 Yorkshire Sound Barrier
.赫里福郡社區綜合服務大樓 Hereford Community Building
.旋轉樹 Turning Trees
.佛寺 Temple
.匯豐銀行歷史牆 HSBC History Wall
.康蘭基金會收藏 Conran Foundation Collection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1
.槍響就跑 B of the Bang
.書報屋 Paper House
.伊甸園展覽廳 Eden Project Exhibition Buildings
.融鉛占卜 Bleigiessen
.捲動橋 Rolling Bridge
.寶馬汽車展館 BMW Pavilion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2
.米爾頓凱恩斯資訊中心 Milton Keynes Information Centre
.玻璃橋 Glass Bridge
.鋼琴工廠公寓 Piano Factory Apartments
.鹿兒島地毯 Kagoshima Carpet
.葛蘭許鎮的咖啡廳與橋 Grange-over-Sands Cafe and Bridge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3
.科林岱爾塔樓 Colindale Tower
.桌疊桌 Piggyback
.原子筆 Ballpoint
.薩爾維亞蒂玻璃家具 Salviati Glass Furniture
.米爾頓凱恩斯公共藝術策略 Milton Keynes Public Art Strategy
.修頓遊樂場 Southorn Playground
.高速公路橋梁 Motorway Bridge
.瓏驤專賣店 Longchamp Store
.伸縮家具 Expanding Furniture
.蓋氏醫院 Guy's Hospital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4
.東岸咖啡廳 East Beach Cafe
.亞伯立斯威藝術家工作室 Aberystwyth Artists' Studios
.亞伯立斯威會堂 Aberystwyth Meeting House
.康斯塔姆餐廳 Konstam
.諾丁罕東區 Nottingham Eastside
.緞帶橋 Ribbon Bridge
.香港太古廣場 Pacific Place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5
.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的臨時結構 V&A Temporary Structure
.手錶 Watch
.巴庫紀念碑 Baku Monument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6
.沃斯修道院教堂 Worth Abbey Church
.南沃克市公所 Southwark Town Hall
.諾丁丘住宅大廈 Notting Hill Residential Tower
.奧運自行車館 Olympic Velodrome
.陀螺椅 Spun
.海伍德區 Harewood Quarter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 UK Pavilion
.雲橋 Cloud Bridge
.群塔公寓 Group of Towers
.漸層塔 Gradated Tower
.杜哈大飯店 Doha Grand Hotel
.卻爾西軍營景觀 Chelsea Barracks Landscape
.上環酒店 Sheung Wan Hotel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8
.馬斯達爾清真寺 Masdar Mosque
.斯特拉特福奧林匹克紀念雕塑 Stratford Olympic Sculpture
.離心吊燈 Centrifugal Chandelier
.沃辛游泳池 Worthing Swimming Pool
.擠製椅 Extrusions
.大跨距捲橋 Large Span Rolling Bridge
.蒂斯河岸發電廠 Teesside Power Station
.巴庫茶館 Baku Tea House
.謝赫扎伊德紀念碑 Sheikh Zayed Memorial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09
.倫敦巴士 London Bus
.卡皮托劇院 Capitol Theatre
.倫敦纜車 London Cable Car
.舊機場路公園 Old Airport Road Park
.卡里迪亞公園 Khalidiyah Park
.酒廠 Distillery
.寂靜之塔 Towers of Silence
.嘉定橋 Jiading Bridge
.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2010
.電塔 Electricity Pylon
.船 Boat
.奧運主火炬 Olympic Cauldron

專案製造商名錄
圖片版權
海澤維克工作室 1994–2012

內文試閱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 UK Pavilion 2007


一座建築物如何代表一個國家?
  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World’s Fair)於倫敦海德公園舉行。這個活動開啟了今日所謂「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的傳統,每隔幾年就會在不同城市舉行一次。世界各國會在展覽會場設置由政府資助的國家館,藉此推廣他們的國家、經濟、科技和文化。2010年於中國上海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一個,設置國家館的參與國超過兩百個。由工作室主導組成的團隊贏得競圖,得到設計英國館的機會。
  在聆聽英國政府簡報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各國政府都對其博覽會國家館設計師說著一模一樣的話:「展現出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表現我國產業的輝煌發展……顯示出我國是個適合度假的好地方……展現我們的文化多元性……表現我們對永續發展的堅持。」但英國政府在簡報的最後一段改變了口吻,要求: 「在參觀者票選最佳國家館的時候,確定你一定得進入前五名!」對我們的設計程序而言,這個競賽名次的命令非常有用,因為它確立了我們的目標,要求我們要贏,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採用由後往前推的工作方式,試著達到這項成果。
  該簡報提出另一項挑戰。如同多數西方國家,英國館分配到的場地和足球場差不多大。儘管場地和其他國家的場地相當,我們的預算僅約其他國家的一半。
  為了達到政府的目標,英國館必須在數百個國家館中脫穎而出。其他國家館的設計單位就跟我們一樣,尚未開始進行設計,不過我們試著去猜想他們可能會怎麼做,以避免做出一樣的東西。在我們和初期合作對象卡森.曼(Casson Mann)一起著手設想時,我們想像了參觀世界博覽會、一間一間走遍兩百四十座國家館會是什麼樣的經驗。如果每座國家館都以同樣的方式試圖吸引你的注意力,結果可能會讓人無法承受。經歷這樣一場感官轟炸之後,你可能會因為過度刺激而變得麻木,即便站在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偉大作品面前,你的雙眼還是一片茫然,無法吸收。我們的挑戰就在於,做出一件特質明晰、力量強大的作品。
  儘管上海世界博覽會的預估參觀人數約有七千萬,同時還有好幾億觀眾會在電視、網路或媒體上看到我們的國家館,但實際進入內部參觀的比例卻非常低。這告訴我們,國家館外觀的重要性最高。為了製造出強有力的印象,國家館的外觀不但本身就得讓人驚豔,還必須能傳達出內部展示的特質。
  就我們從前看過的世界博覽會國家館而言,國家館的建築本身與內部展示內容之間似乎少有關聯。我們打算反其道而行,決定盡全力讓建築本身成為展示內容的表現,要做到如果你把建築物拿開就沒有內容可言的程度。
  我們也堅決駁斥國家館必須包含互動展示螢幕、操作按鈕、投影影片與圖像、預錄聲音與變色LED等假設。這類手法廣泛運用在博物館、展覽甚至零售展示中,一般人已非常熟悉,演變至今,早就成了可預見甚至讓人感到疲倦乏味的東西。我們決心讓英國館以簡樸且缺乏科技設備的特色,為參觀者帶來驚喜。
  我們同時也了解,每間國家館就是該國的廣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談論英國的什麼東西?又該如何談論它?研究顯示,世界各地對於英國的認知,大多還停留在一些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例如倫敦的霧、圓頂禮帽、馬麥酵母醬(Marmite)、雙層巴士、皇室與紅色電話亭。我們如何遠離這些陳腐老套的刻板印象,以更好的方式反映出當代英國人的創造與創意?
  上海世界博覽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標語,鎖定城市的未來作為主題。我們決定思索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英國早有獨特貢獻的領域。舉例來說,全球第一座現代都會公園出現在英國,而倫敦市內數以百計的公園、廣場、林地與花園,更是以其規模讓倫敦成為全球最綠的城市。倫敦也是全球第一座植物學機構——丘園(Kew Gardens)——的所在地。自然與城市的主題還觸及許多更廣泛的關係,例如植物生命與人類健康,以及這些事物對於都會發展、經濟成就與社會變革的意義。
  在總體規劃階段,由於預算之故,我們必須兼顧策略性與務實性。大多數國家館的面積幾乎就和它們分配到的足球場般大小的基地一樣大。它們如同一般的公共展覽場所,包含大量的後勤空間以供廁所、行政管理設施、接待區與儲藏區之用。我們認為,如果要把上述區域全做得獨特出眾,將造價高昂,也沒必要。
  於是我們決定將英國館分成兩大元素分別處理:一是焦點物件,希望讓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二是用來容納其他功能性空間的建築,這部分則不須太明顯。如此一來,我們就不用將預算分散到整個基地,而能把資源集中在面積只佔基地五分之一的焦點物件上,也就是最昂貴的部分。相對小規模的展館面積,意味著內部空間只需要較少的能源就能保持涼爽。然後,在另外那五分之四的基地內部,就可以用一種更靜謐、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分別滿足不同的後勤需求。我們的做法是:把這些設備建在一處公共空間下方,這個公共空間不但是焦點物件的所在地,也是一個可以讓參觀者坐下來、喘口氣並恢復疲勞的地方。這個空間同時將焦點物件框裱起來,讓它在視覺上與實體上都和周圍混亂的環境區隔開來。我們也希望,藉著在焦點物件周圍創造出一個大型彈性空間的做法,為此案注入應變能力,吸收任何可能被強迫加入的妥協要求。如果新政府的首長突然堅持英國館必須納入F1方程式賽車或是福爾摩斯蠟像,我們都能在不損害主要故事線的前提下,在基地的其他地方替這些東西找到容身之所。
  在我們的想像中,周圍的許多上海世博建築可能會追隨立體形構的建築趨勢。我們不打算趕流行,而是希望能夠專注在紋理的探討。我們的起點是1985年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電影《證人》(Witness)的片頭,攝影機搖攝一整片大草原,清風吹撫的青草形成陣陣漣漪,宛如美麗的動態雕塑。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在一座建築物的皮層上做出這種效果?上海世博的開闊場地,能否讓我們製作出一種建築物立面迎著河風移動搖擺的效果?
  早在十年前,我們就曾經有一個提案(頁144–147),想要把建築物當成培樂多黏土的塑膠玩偶來處理,當你擠壓這些黏土時,玩偶頭上和下巴的洞就會長出頭髮和鬍子。這個概念在於,原始物件會消失在紋理內部,但那些髮梢則可視為原始形體的向外投射。這就好像如果你將建築物的紋理放得夠大,大到超過某個臨界點後,紋理本身就會變成建築物的形式。當時讓我們很興奮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將建築物外部做得如此模糊,模糊到你很難畫出建築物與天空之間的界線,因為它們已經融為一體。這個紋理的概念讓我們找到方法,將國家館的自然主題與城市連結起來。
  多數人覺得花草植物樹木很美,種子卻往往不受珍視,通常裝在小紙袋裡在園藝中心隨便販賣。但種子對地球生態卻極重要,也是人類營養與健康的根本。小麥和稻米的種子能養活許多國家;另一種種子長出藥用植物,製造出的藥物讓你的親戚長輩多活個十五年。對這個展望未來的世博會而言,種子似乎是未開發潛能與未來承諾的終極象徵。
  多年來,倫敦丘園一直持續進行一個名叫「千禧種子銀行」(Millennium Seed Bank)的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蒐集並保存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野生植物物種的種子。雖然計畫的名聲響亮,但只有極少數人有幸看到這批收藏,因為它並非位於丘園園址,而是設在倫敦市外鄰近蓋威克機場(Gatwick Airport)的另一座設施中。丘園的種子收藏給了我們一個靈感,可將這棟建築物的紋理和它的內容連接起來。我們可以將國家館打造成種子聖殿。
  種子聖殿由一個15公尺寬、10公尺高的大盒子構成。盒子上有六萬根銀色觸鬚,由建築物的每一個表面伸展而出,這些不斷撞擊發出叮鈴聲響的觸鬚,將整座建築物抬高到半空中,形成一個六層樓高的結構。這些觸鬚其實是一根根桿子,每根長達7.5公尺,以透明壓克力製成,它們穿過盒子的外牆,一直延伸到盒子內部。在英國館內,這些壓克力桿尖端的幾何形狀形塑出一個表面婀娜起伏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狀似玻璃的所有觸鬚尖端,總共放置著二十五萬顆種子。
  白天的時候,種子聖殿的照明完全來自陽光,光線沿著每一根壓克力觸鬚進入這個立方體中,和光波沿著光纖電纜傳送的方式如出一轍。到了晚上,隱藏在每根桿子裡的微小光源,照亮著建築內部的種子端與建築外部的觸鬚尖端。它們看起來就像是數千個正在跳舞的光點,隨著微風搖擺,不斷發出叮鈴聲響。
  種子聖殿坐落在一塊摺痕斑斑、宛如巨大紙張的地面景觀之上,暗示英國館是英國送給中國的禮物,而且有一部分仍被包裝紙覆蓋著。由於表面傾斜且邊緣隆起,這片地面景觀創造出一座坡度和緩、以種子聖殿為焦點的露天圓形劇場。把景觀設計成這般形式,是為了引導民眾以特定方式體驗種子聖殿。就如汽車廣告商知道一輛車從車身前方某個角度看來最漂亮,而非從車頭或側面,英國國家館的參觀動線同樣經過規劃,要讓民眾從其中一個邊角看到種子聖殿的第一眼。
  地景表面全都鋪上一般用於戶外體育設施的銀灰色人工草皮,將種子聖殿的柔軟轉譯為參觀者腳下的地景。參觀者可以隨意找地方坐下,甚至暗示你可以躺下或滾下斜坡的設計,創造出一種親密的氛圍。斜角地面的作用是為了將民眾轉化為觀賞者與表演者,製造出一種戲劇性的氣氛。它也意味著民眾不會彼此妨礙到對方欣賞建築物的視野。
  為了讓參觀者在走過斜坡走道進入種子聖殿時能夠不為風雨烈日所苦,與此同時也展示探索英國城市自然主題的詮釋材料,我們的做法是將走道安置在地景薄層的邊緣下方,並且邀請特洛伊卡工作室(Troika)利用牆面設計了一系列裝置藝術展覽。
  此外,我們還需要有1,500平方公尺的空間,來安置貴賓室、接待設施、媒體與行政辦公室、更衣室、儲藏區與盥洗室。這些功能區域都被合併到立體狀的地面景觀下方。雖然這些空間很簡單且成本不高,但窗戶上有一項特殊細節可以讓牆面和玻璃彼此交融,藉此呼應種子聖殿的模糊輪廓。
  在英國館計畫執行的初期階段,最關鍵的時刻是丘園千禧種子銀行計畫的主持人同意提供二十五萬顆種子供我們使用,合作者還包括丘園在中國的夥伴組織:昆明植物研究所。之後,我們花了數週的時間,根據我們制定好的規則來設計並計算那些觸鬚的幾何形狀,這些規則包括:桿子必須等長;它們必須指向建築物中心的某一點;桿子在室內與戶外的每個尖端必須均勻分布,而且角落周圍的桿子不能散開或擠在一起。我們和結構工程師亞當斯.卡拉.泰勒(Adams Kara Taylor)一起界定出間距密度,避免露出太多中央立方體的部分,以免建築物變成癩痢頭。我們特地在種子聖殿的外部幾何中融入了一個巧思,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欣賞這座建築物,英國米字旗的形象都會出現在觸鬚之間。
  種子聖殿的建造工程耗費了一年的時間,由一家中國承包商在上海建造,使用當地的材料。中央立方體由紅色夾板製造,上面鑽了六萬個洞,容納所有的壓克力桿。由於所有觸鬚全都指向同一個點,而每一根桿子也都以不同的角度穿過牆面,這表示每一個洞都有獨特的鑽孔角度。除了固定桿子之外,另一個額外挑戰在於替一座鑽了六萬個洞的建築物進行防水處理。我們的做法是先讓每根桿子穿過兩層套在一起的鋁製套管,用橡膠防水圈固定每一個環節,然後在桿子上黏貼負責照亮每根觸鬚的微小光源。
  為了替地面景觀製作大片鋪設材料,我們和一家專門製作戶外運動場鋪面的廠商合作,訂做了紅底有著銀灰觸鬚的人工草皮,就和種子聖殿一樣。它就像閃色綢,隱藏在表層深處的紅色會隨著你頭部的移動顯現出來。
  完工的種子聖殿內部好比一個涼爽、微亮的洞穴,處處有發光珠寶點綴著。光線映照出種子的輪廓,帶有一種平靜、被動的特質,就像穿過彩繪玻璃的光線一樣,替整個空間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隨著白日流逝,你可以在館內跟隨來自種子端的光線變化追蹤太陽的運動,還能辨識出雲朵或鳥兒從頭上飄飛而過所造成的陰影。無論站在哪裡,你都能從恰巧直接指向你的那些觸鬚看到最強烈的光線,這種情況也會隨著你的移動而改變,越往空間中心走去越明亮。英國館沒有華而不實的電子媒材:只有日光照亮位於無數根觸鬚尖端的二十五萬顆種子。只要走進種子聖殿,你就來到了上海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地點。
  戶外景觀區除了作為每日活動與表演的場地之外,我們刻意將它的目的模糊化,讓民眾把它當成小村裡的綠地一般自在以對。這一小塊英國,以及坐在上面休息的民眾與滾下斜坡的孩童,是為了反映出英國作為現代都會公園先驅的角色,以及英國傳統在這方面對於世界的城市設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在一項向中國民眾徵求種子聖殿暱稱的全國性活動中,「蒲公英」脫穎而出。吹蒲公英許願的聯想,對這座臨時性建築而言是很好的象徵意義,呼應了我們打算在建築拆除以後,將種子端分送給中國與英國境內學校及植物研究組織的計畫。
  上海世界博覽會展期達六個月,期間吸引了超過八百萬人次進入種子聖殿參觀,包括中國總理溫家寶,讓它成為距離英國本土將近一萬公里以外最廣受參觀的英國旅遊勝地。上海世博結束兩週前,主辦單位舉行頒獎典禮,正式宣布英國館獲得這項活動的最高榮譽——世博會展館設計金獎。

延伸內容


「錄錄」是關閉「創新」大門的咒語

◎文/姚仁祿(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兼創意長)
  
  「錄錄」兩個字,翻翻康熙字典,代表:「不自異」,「言循眾」之意,簡言之,「沒什麼了不起」的意思。
  
  從事創新工作的人,應該遠離「錄錄」這個咒語。
  
  何謂「不自異」?
  現在的手機,都長得像iPhone,不會創新,就是「不自異」的意思;只要iPhone受歡迎,大家跟著抄,就是「不自異」,就是「錄錄」,就是「無法創新」。
  
  何謂「言循眾」?
  現在的產品,推出創新之前,一定要先做市場調查,就是「言循眾」的意思;只要市場不歡迎,就不要推出,就是「言循眾」,就是「錄錄」,就是「無膽創新」。
  
  設計創作,要能成功,「有能」與「有膽」是同時需要的兩個引擎。
  
  本書作者,Thomas Heatherwick就是同時具有「能力」與「膽識」的人,無怪乎,只有短短十幾年,他的Studio就已經世界馳名,人稱「創意引擎」(Idea Engine)。
  
  如果,委託Heatherwick設計的上海世博「英國館」,屬於二十一世紀前半,創意十足,大膽嘗試的上乘設計;同時出現的「美國館」,就屬於二十世紀前半,毫無創新的中等設計。創新思想的時間距離,兩者,相距百年,創新的能力與膽識,兩者,分屬兩個世界,無法比較。
  
  這樣的人,我們不只要佩服,還要尊敬;不只要尊敬,還要學習;不只學習,還要迎頭趕上……

作者資料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英國設計師,1970年出生於倫敦,先在曼徹斯特理工大學(Manchester Polytechnic)修習3D 設計,後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修習家具設計碩士課程,致力於製程和材料的創新。 二十四歲創立同名工作室Thomas Heatherwick Studio(今名Heatherwick Studio),旨為「在單一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作品橫跨建築、設計、雕塑、家具、時尚、公共藝術等多種領域。 2013年,因對設計產業的貢獻而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主要代表作品: ˙「秋的入侵」(Autumn Intrusion),倫敦,1997 ˙「巴爾納德茲農場的花園小屋」(Barnards Farm Sitooterie),埃塞克斯郡,2000 ˙「拉鍊提包」(Zip Bag),瓏驤(Longchamp),2000 ˙「槍響就跑」(B of the Bang),曼徹斯特,2002 ˙「融鉛占卜」(Bleigiessen),倫敦威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總部大樓,2002 ˙「捲動橋」(Rolling Bridge),倫敦,2002 ˙「東岸咖啡廳」(East Beach Cafe),小漢普頓,2005 ˙「陀螺椅」(Spun),2007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UK Pavilion),上海,2007 ˙「倫敦巴士」(London Bus),倫敦,2010 ˙「奧運主火炬」(Olympic Cauldron),倫敦,2012 主要獲獎紀錄: ˙菲利浦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2006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家建築獎(RIBA National Award),2008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區域建築獎(RIBA Regional Award),2008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獎(RIBA Award),2010 ˙英國市民信託獎(Civic Trust Award),2010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建築獎(RIBA International Award),2010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萊伯金建築獎(RIBA Lubetkin Prize),2010 ˙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Medal),2010 ˙謝林建築獎(Schelling Medal),2010 ˙上海世博會展館設計金獎(Gold Award for Shanghai World Expo),2010 ˙東京設計與藝術環境獎年度設計師獎(Designer of the Year, Tokyo Design & Art Environmental Awards),2010 ˙Wallpaper設計獎年度設計師獎(Designer of the Year, Wallpaper Design Awards),2011 ˙Icon雜誌獎(Icon Magazine Awards),2012 官網http://www.heatherwick.com/

玫希.羅(Maisie Rowe)

英國景觀建築師,Heatherwick Studio合夥人。

基本資料

作者: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玫希.羅(Maisie Rowe) 譯者:林潔盈 出版社:臉譜 書系:藝術叢書2 出版日期:2013-09-04 ISBN:9789862352342 城邦書號:FI2009C 規格:精裝 / 全彩 / 608頁 / 21cm×24.5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