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門中眼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衛報》文學獎得獎作品 「重生」三部曲之二,《門中眼》,久戰讓瘋狂漩渦持續擴大 壓抑的情感慾望變質成虐待衝動和殺人快感 從《化身博士》到《莎樂美》 雙重身份加劇士兵創傷,社會輿論瀰漫一片焦慮瘋狂 這個國家瘋了.整個社會瘋了! 一名遭揭發的同性戀士兵將死於後方獄中 一名因反戰而刺殺首相的女刺客被捕後絕食抗議 一名工人階級的士兵與高階軍官的親密情誼曝光 將開啟一連串軍中情報及精神治療的瘋狂實驗 即將潰敗的戰爭,誰該負責? 精神病患者、良心逃兵、同性戀者、還是政客? 戰事未歇,不斷有人遭到逮捕,誰在告密? 一世代的年輕人,在清一色男性的軍隊環境中 挑起了慾望與虐待,陷入階級、性別的鬥爭 「門中眼在看著你」 社會輿論轉向集體瘋狂 作者派特.巴克忠實面對歷史和創傷,勇敢道出社會及政治的瘋狂偽善 踏上「重生」之路? 透視戰火中無奈的眾生,探討戰爭的衝突矛盾所造成的極度痛苦與悲傷不幸, 筆調刻骨銘心,真摯動人。 《門中眼》延續第一部《重生》當中的人物,包括醫官威廉‧瑞佛斯、曾經失語的少尉比利‧普萊爾、發表反戰宣言的少尉西弗里‧薩松等人。 倫敦,一九一八年四月中旬,一戰結束之前,普萊爾是軍火部的情報人員。由於軍務外他接觸的和平主義者、反戰人士、同性戀者,與他的職責產生矛盾,不久 後,他產生幻覺,導致精神崩潰,不得不回頭向軍醫官瑞佛斯求援。普萊爾必須正視自己無法忠實服從長官命令、執行軍職的心病…… 【謹以《重生三部曲》中文版面世.見證第一次世界大戰100週年紀念】 三部曲首部《重生》榮獲【誠品】【博客來】【金石堂】當月選書 【名家推薦】 「巴克的主題──戰爭與瘋狂,戰爭與男子氣概──使得戰爭的瘋狂不僅是一個比喻的說法而已。在文 學寫實主義的傳統下,作者不逞口舌之強,不慍不怒,不 矯揉造作地正視現實。她的故事成了一篇反戰小說的傑作,並且精采動人地為她的信念背書。讀者在深入小說人物的生活之後,人生觀將因此而徹底改變。」 ── 《紐約時報》書評 「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審視人類承受的苦痛。」 ──強納森.柯 「重新審視一次大戰對男女軍民造成的影響。處處驚人,傑出。」 ──A.S.拜雅特(《每日電訊報》) 「張力與構思絲毫不遜於《重生》。」 ──《週日泰晤士報》 「首部《重生》亮眼而震撼,其第二部《門中眼》讀來也令人動容,是一部令人欽佩的創新傑作。」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架構優美,見地深刻,揭露英國少為人知的一面,至今仍發人深省,同時也劇力萬鈞,黑色幽默引人發噱。」 ──《週日獨立報》 「劇力與結構令人嘆為觀止。作者是近年來最值得一讀的文人之一,本書進一步鞏固文壇地位。」 ── 《倫敦書評》 「一部創見明晰的小說,令讀者流連忘返。」 ──《週日電訊報》 「從各方面而言,《門中眼》是創新、自成一格而獨立的一本書。」 ──菲利普.亨舍爾(《衛報》) 「棒得令人拍案叫絕,抨擊一次大戰的筆力不輸首部曲。」 ──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巴克敘事力高強而罕見,對文字本身展現至深的敬意。這是一本勇敢、真摯的好書。」 ──《愛爾蘭時報》 「敘事能媲美巴克之沉穩的英國作者少之又少。巴克闡明弦外之音的功力至今依然舉國無雙。」 ──《觀察報》

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後記 王新元 閱讀指南 王新元

內文試閱

  從道德的角度,從我親身的經歷,我體認到人性具有徹底而原始的雙重性;我認清的事實是,我個人意識裡有兩種本性,彼此相互抗衡,縱使有人說,其中一種本性是我的真性情,若這種說法屬實,只因我裡裡外外兩者皆是。──《化身博士》,史蒂文森.羅伯特.路易斯
第一章
  普萊爾以明快、權威的口吻說:「上星期五晚上,他不也在前線?」他聽見自以為是的調調,也看見自己慌忙釦好褲襠,以維護中產階級的道德心。這像什麼話?他寧可不上這妞,也不願被中產道德糾纏。「走吧,」他說,「我陪你散步去車站。」   他邁步走向蘭開斯特門區,不顧麥拉是否跟上。她匆匆來至身邊,上氣不接下氣。「朋友總還做得成吧,我們?」   他感覺到對方的目光落在自己臉上。   「不能嗎?」   他停下來,轉身面對。「麥拉,像妳這種女孩,最常被褲襪勒住脖子,被丟進排水溝。」   普萊爾放慢步伐,走了幾步,她悄悄伸手挽著他的手臂,他猶豫片刻後任其逗留。   「你有女朋友嗎?」她說。   內心掙扎幾秒。「有。」   她點點頭,神態滿足。「我就知道。愛騙人的小混球一個。星期五晚上,你才說你沒有。」   「星期五晚上,妳和我都講了一大堆。」   來到地下車站,他替麥拉買車票,麥拉引頸吻他的臉頰,裝得若無其事。他心想,哼,的確是什麼事也沒發生過。走進柵欄後,麥拉轉身,看似有幾分惋惜,也許惋惜的是今晚事與願違,但她舉手輕揮一揮,踏上移動樓梯,被徐徐帶走。   出站時他遲疑著。漫漫長夜在眼前,他為找不到事情可做犯愁。他考慮去喝一杯,想想便作罷。入夜才不久,而且以這種心情去喝酒,肯定灌到醉,他恐怕礙到正事﹔明天他要去監獄一趟,頭腦非清醒不可。他漫無目標遊走著。   市街正漸漸熱鬧起來,人們快步進餐館、酒吧,盡力忘卻物資短缺、縮衣節食、灰土土的麵包。整個冬季下來,普萊爾覺得,一陣愈來愈狂熱的風氣滲入倫敦人的生活。理由當然不難解釋。軍人放假返鄉,不盡興玩一玩,那怎麼行?怎能讓軍人想到收假之後的現實?而這理由給了大家一個堂皇的藉口,索性把戰爭的事拋向九霄雲外。   不巧的是,這星期不想起戰事也難。陸軍元帥黑格於四月十三日頒布當今令(OrderoftheDay),全文披露於各家報紙。普萊爾熟悉到能默背。大家都能。   我軍已別無他法,唯有殊死戰一途,每一據點必須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不容輕言撤退。在背水一戰之時,我軍深信此戰之正當性,全體士官兵必須奮戰至最後一刻。   撇開對陸軍士氣的影響不談,這份軍令倒是為老百姓製造普遍的恐慌。據說,有些婦女正認真計畫著,在德軍壓境之際,她們打算帶小孩一同尋短。開戰最初幾個月傳來的慘絕人寰事跡已深入人心。太深入了。修女的乳房遭切除。修士被倒吊在鐘裡當成鐘錘來敲鐘。慘絕人寰的事實並非沒有,但受害人總以戰俘為主,歉疚感不如新聞界推測的族群來得集中。   有些時候—例如今夜—普萊爾一見到、聽到、嗅到老百姓,就感到反胃。他想起一種氣味:整營弟兄從前線行軍回來,散發著一股強烈的懦夫惡臭,而那種臭氣比這裡的氣息宜人多了。他知道他非遠離塵囂不可,遠離吱吱喳喳的人群,避開女人路過時刺鼻的香水味。   回到公園裡,他走在樹下,心情開始鬆懈。也許是知覺受到需求的渲染吧,他覺得春夜的公園裡肉慾澎湃。在夕陽的烘托下,一名軍人與女友正在散步,兩人卿卿我我,靠得很緊,假使其中一人走掉,另一人肯定跌倒。此景令他想起自己與莎拉同遊蘇格蘭海濱的那天,於是他猛然掉頭走開。沒必要想那件事。至少再過六星期,他才有希望與莎拉重逢。再往前走向大理石拱門,人影變得孤單,軍靴踐踏搓磨著步道,靴底在最黑的陰影裡激盪火花。   他在長椅上坐下,點菸,仍在考慮如何度過今晚剩餘的時光。他需要性愛,需求孔急。打手槍沒用,因為……因為沒用。妓女也不行,因為他不買。記得在奎葛洛卡戰時醫院—去年他在這間「瘋人院」度過五個月——他曾告訴主治醫師瑞佛斯,法國亞眠有間妓院,基層兵排隊等著進去,人龍排到人行道上,每人限時兩分鐘。瑞佛斯當時問:「軍官能玩多久?」普萊爾回答:「我不知道。不只兩分鐘。」接著,普萊爾以鄙夷的口吻說:「要付錢,我不玩。」瑞佛斯無疑認為此言傻氣相當重,是小伙子自詡為情聖的荒唐傲氣,自信有能力免費「上」。但事實並非如此。普萊爾不肯付錢尋歡,是因為幾年前他一度是收錢的對象,而他完全清楚付錢者的那副嘴臉。   「借個火吧?」   普萊爾一聽,反射動作是拍拍口袋。起初,他幾乎沒意識到講話者的存在,只覺得思緒受干擾而不悅,但在他取出火柴的當兒,他不覺然意識到對方的語調緊張,所以他抬頭看。他原本想整盒借他,現在卻改變主意,取出一根,替對方點火。火柴「沙」的一聲冒火,非常響亮,普萊爾以雙手包圍火苗伸過去,對方則彎腰湊近。對方戴著軍官大盤帽,眼珠深褐色,嘴唇四周有一圈薄薄髭鬚,臉孔呈圓形,但人並不肥胖。普萊爾確定自己認識他,卻記不起在哪裡見過。香菸點燃後,對方沒有馬上走,抽回身子之後移坐長椅另一端,四面八方隨眼看看,相當突出的喉結在喉嚨裡抽動。這人的左腿伸向前,角度彆扭,大致解釋了他衣袖上的戰傷勳帶。   普萊爾看得出問題癥結。這一區雖在交界處,卻不盡然適合,而普萊爾自己的舉止固然耐人尋味,卻也缺乏明確的誘人之意。他本想吊吊對方的胃口,但他反而挪過去說,「你有地方可以去嗎?」   「有。」男子抬頭。「離這裡不遠。」   廣場上有幾幢高而窄的民房,裡面無燈火,中庭是一片有圍牆的草坪,上面種了幾株頭大腳細的樹,草坪與周圍的花床雜草叢生。再往前走幾步,右邊是砲彈肆虐過的災區,三棟全毀,一棟半毀,在民房之中形成一大空格。兩男走過去,話不多,來到災區,人行道上的砂石變多,鞋底踩出沙沙聲,被炸毀的房舍大撒粉塵,撒得遍地慘白,災區圍牆建得再仔細,粉塵似乎也有辦法隨地散落。普萊爾一面走,一面留意到一股牽引力從側面襲來,將他拉向受災戶。以前途經其他災區,普萊爾也曾有相同的感受。這種側向牽引力究竟是他個人獨特的感受,或者別人也有同感,他並不清楚,只知一遇到傳統秩序慘遭摧殘的地方,他就越想親近。   他們停在二十七號的民宅前。窗戶全被封死了。地下室階梯上有一隻貓,拱背豎毛,對著牠發現的東西低吼。   普萊爾甫認識的男子想開鎖,卻一直打不開。「被波及了。」男子回頭說,擺出苦瓜臉,然後以肩膀頂門,握住門把往外拉。「用拉的,才拉得開,我老是忘記。」   「希望你不太常忘記才好,」普萊爾說。   男子轉頭微笑,兩人之間的情慾引力霎時再揚升。男子摘下帽子,脫掉長大衣,伸出另一隻手去接普萊爾的衣帽。「家人下鄉了。我在俱樂部過夜。」男子遲疑片刻。「我最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名叫查爾斯.曼寧。」   「比利.普萊爾。」   兩人在暗地裡打量對方。曼寧的頭形非常圓,濃密油亮的黑髮向後梳,不分邊,使得圓頭更加渾圓。他的眼神警覺,近似某種野生動物,普萊爾心想,大概像水獺吧。曼寧眼中的普萊爾是金髮瘦男,二十三、四歲,鼻子粗短,頰骨凸出,整體給人一種輕手躡足度過人生順逆的印象。曼寧推開左邊的一道門,一股死氣飄進走廊。「你先進去吧。我待會兒就來。」   普萊爾進門。高窗的窗板緊閉,家具全以白布覆蓋,閒置的壁爐散發濃厚的煤灰味。唯一不被防塵布遮住的家具是門內的一面長鏡子,與走廊的鏡子相互映照。普萊爾不知不覺凝視著鏡子裡的無盡長廊,看見無數個普萊爾,有幾個背對著他,各個顯得虛虛實實。他脫離鏡子的範圍。   兩人走向壁爐旁的椅子,曼寧扯掉防塵布,普萊爾坐下,背靠著僵硬的錦緞。錦緞非但絲毫不塌垮,還將他的背撐得挺直。兩人開始對話,宛如剛在軍隊食堂結識。普萊爾細看著曼寧,留意到十字勳章飾帶、戰傷勳帶、抽動的肌肉、緊張的跡象、間歇出現的口吃。曼寧的心情不甚安定,但旁人難以判斷緊張的成份有多少,能確定的是他把場面搞得有點僵。照這樣下去,即使殺完整瓶威士忌,聊到半夜,仍只能觸及制式的閒聊。閒聊也無妨,普萊爾心想,但不符合我來這裡的目的。他注意到曼寧的視線雖然四處流轉,最後總飄回普萊爾衣袖上的小星星。他在心裡嘀咕:哼,你明明知道我是軍官。有一種人碰到同一社會階層的對象時,在房事方面放不開-實在放不開。他漸漸懷疑曼寧屬於這一型。普萊爾嘆氣站起來。「我想脫制服,你不介意吧?」他說。「我覺得滿熱的。」   他其實不熱。套用他剛學到的生字,他覺得抖颼颼,快冷死了。再冷也不管。他解開領帶,脫掉制服與襯衫,扔向椅背掛著。曼寧不語,只是觀望著。普萊爾伸手抹著自己的平頭,抹到頭髮沖天直豎。他點菸抽著,以獨特的方式叼在下唇,微笑著,蛻變為曼寧心目中適合打炮用的勞工階級男孩。變成一種接精液用的痰盂。果然應驗了。曼寧的瞳孔擴張,眼神暗沉,普萊爾彎腰,一手伸向他的大腿之間,頓時心中一陣刺痛。他心想,一輩子大概從未體驗過更精純的階級敵對感。他以粗獷的口音說;「要嗎?」   「好。我們上樓去。」   普萊爾跟著走。來到二樓,有一道門沒關,裡面是寬廣的臥房,擺著一張雙人床。曼寧過去把門關好。普萊爾淡淡笑著,以土腔暗罵著,這一張是他用來讓新娘落紅的床,他才不肯讓你躺上去,所以一直走,一直走,媽的,走個不停。最後來到明顯是僕役專用區。曼寧在走廊盡頭推開一道門,把油燈遞給普萊爾,說,「我馬上回來。」
第二章
  曼寧朝壁爐走去,中途看見沙發上的信,拿起來,再一次猜測是誰寄來這地址。家裡沒有待繳的帳單。大家都知道他投宿在俱樂部。他一面拆信,一面考慮著,待會兒建築師傅上門,或許應該叫他修補花瓶撞壞的凹洞。信封裡,照理應該是信紙,他看見的卻是一張剪報。他翻過來閱讀:   陰蒂崇拜會   茉德.埃倫即將在王爾德之《莎樂美》擔綱演出,不對外公開,欲參與者請去信向瓦列塔小姐申請,地址是威斯敏斯特市阿德爾菲區杜克街九號。倘若蘇格蘭警場取得會員名單,本人認定警方必能掌握首批四萬七千人當中的數千姓名。(仿宋字)   曼寧讀過這一段。這則文章最初刊登在潘波頓.畢陵(PembertonBilling)的爛雜誌《義警隊》裡,後經多家質報的轉載,通常省略標題。原文甚至連茉德.艾倫(MaudAllan)的姓都拼錯了。茉德.艾倫正以毀謗罪名控告潘波頓.畢陵。依曼寧看來,告上法庭是大錯特錯,因為潘波頓.畢陵一旦站進證人席,可以仗勢著免責權,恣意指控任何人,完全不怕遭起訴。而遭他指名道姓的人可就逃不過法網了。當然,從茉德.艾倫的觀點來看,假如她不訴諸法庭,她肯定會身敗名裂。反正告或不告,她十之八九是毀了。   問題是,這張剪報為何寄給他?是誰寄的?從郵戳看不出端倪。信封裡沒有附上簡介信。曼寧把剪報放在沙發上,隨後又拾起,以拇指與食指掐著薄弱、泛黃的報紙,以手背擦拭上唇,接著轉身想照鏡子,彷彿想請教自己。這時候,由於大客廳的門沒關,他看見的是一連串無止境的自己。他在那份名單上。他打算去欣賞《莎樂美》,不只是以普通會員的身分出席,而是伴隨勞伯.羅斯前往。羅斯是王爾德的文學遺產執行人。核可演出的人正是羅斯。   他立即自問有無光明正大的退路,但他緊接著心想,不行,沒有用。事到如今才退出,根本是向向向……向監視他的人自暴恐懼心。顯然有人正在監視他。有人握住他的底細,所以才寄剪報到他家。   普萊爾在情報處上班,長官是婁德少校。或許這事跟他脫不了關係,曼寧不清楚。最糟糕的正是,他完全不清楚。

作者資料

派特.巴克(Pat Barker)

一九四三年於英國約克夏郡蒂斯河畔索納比(Thornaby-on-Tees)出生,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傳授歷史與政治學多年。作品主題圍繞記憶、創傷、生存和復原。文風直接,曾獲頒大英帝國勳章,現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士。 著有十六本小說,包含佳評如潮的《重生》三部曲,第一部《重生》曾改編為電影,第二部《門中眼》榮獲一九九三年衛報小說獎,第三部《幽靈路》榮獲一九九五年布克獎。二○一二年英國《觀察家報》將《重生》三部曲選為文學史上最好的十本歷史小說之一。《沉默的希臘少女》入圍二○一九年女性文學獎,並榮獲該年度獨立書店獎。

基本資料

作者:派特.巴克(Pat Barker)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大師名作坊 出版日期:2014-06-30 ISBN:9789571359809 城邦書號:A220059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