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詳注限量精裝本)
left
right
  • 庫存 = 3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詳注限量精裝本)

  • 作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9-11
  • 定價:500元
  • 優惠價:9折 450元
  • 書虫VIP價:425元,贈紅利2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0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沒有尼采,你看不到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發條橘子〉和〈奇愛博士〉; 沒有「超人」思想,〈鬥陣俱樂部〉〈駭客任務〉〈蝙蝠俠〉〈黑暗騎士〉就失去了主題; 即便是〈銀翼殺手〉〈心靈捕手〉〈楚門的世界〉〈藍絲絨〉 〈神鬼認證系列〉〈前進高棉〉〈謀殺綠腳趾〉……都深埋著尼采的意念。 請聽,查拉圖斯特拉怎麼說! 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查拉圖斯特拉說:「上帝已死,人類當成為超人。」 新約聖經中的耶穌,成為肉身的神,來到世間對眾人傳遞天國的福音。 孤獨的查拉圖斯特拉也下了山,想把光帶入人世,而他傳遞的會是什麼「福音」? 「瞧,我是教你們做超人! 人是應被超越的。你們為了超越自己,做過什麼事呢? 不要相信那些跟你們侈談超脫塵世的人,人類的幸福,應當是肯定生存本身!」 動物是道德的奴隸,超人是道德的主人。至於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懸在深淵上的繩索。 走過去是危險的,停在半空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 但人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是橋樑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愛,乃在於他是過渡。 查拉圖斯特拉為了拯救過去屬於動物的人們,也為了肯定走向超人未來的人們,他干犯神怒而滅亡,他甘願因現在的人們而滅亡。 人們說尼采瘋了,但一個深知自己被視為瘋子的人,是真瘋嗎?尼采就是查拉圖斯特拉,他看到了繁華頂峰的人類文明,正隨時準備墜入深淵,等待絕地的反轉。而他的任務,就是啟動這爆炸性的翻轉。 他是先知。 而先知是孤獨的。 先知總被視為瘋子。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乃集尼采重要思想之大成,透過哲學家查拉圖斯特拉的流浪及教導,以「永遠回歸」、「上帝已死」及「超人」來闡述並回答這個問題。人的生命是既是無限迴圈,神又早已離開,人的一切活動和生存意義就要自行掌握和創造。命運無可抗拒,擺脫了神的人類要如何獨自面對這悲劇式的處境?人應擺脫動物(猿猴)的狀態,以態度和意志來決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從人類的過渡階段,走向超人。 【名家推薦】 「尼采對於自己的洞察,比過去任何人都更透徹,未來也不太可能有人企及。」 ——佛洛伊德 「很少人要為了自己的天才付出這樣重大的代價。」 ——威爾.杜蘭(Will Durant)

目錄

譯者前言 繁體中文版導讀(劉滄龍) 第一部 查拉圖斯特拉的前言 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 三段變化 道德的講座 背後世界論者 輕視肉體者 快樂的熱情和痛苦的熱情 蒼白的犯罪者 讀和寫 山上的樹 死亡的說教者 戰鬥與戰士 新的偶像 市場的蒼蠅 貞潔 朋友 一千個目標和一個目標 愛鄰 創造者的道路 年老的和年輕的女人 毒蛇的咬傷 孩子和結婚 自願的死 贈予的道德 第二部 拿著鏡子的小孩 在幸福的島嶼上 同情者 教士們 有道德的人 賤民 塔蘭圖拉毒蛛 著名的哲人 夜歌 舞蹈之歌 墳墓之歌 超越自己 崇高的人們 文化之國 無玷的認識 學者 詩人 重大的事件 預言者 拯救 處世之道 最寂靜的時刻 第三部 浪遊者 幻影和謎 違背意願的幸福 日出之前 變小的道德 在橄欖山上 走開 背教者 還鄉 三件惡行 重壓之魔 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 康復者 偉大的渴望 另一曲舞蹈之歌 七個印 第四部 蜂蜜供品 求救的叫聲 跟君王們對話 螞蟥 魔術師 失業 極醜的人 自願的乞丐 影子 正午 歡迎會 晚餐r 高人 憂鬱之歌 學問 在沙漠的女兒們中間 覺醒 驢子節 醉歌 預兆 譯後記

導讀

閱讀尼采的理由——成為你自己
  尼采之所以如此與眾不同,不是天賦異稟,也不是刻意追求特立獨行,而是忠於自我。   其實,每個人生來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是我們卻因為害怕孤獨、害怕失去他人肯定,最終失去了自我。一個人不能肯定自我,不論獲致多大的成功,最後都只是虛浮的空中樓閣。   我們為什麼無法自我肯定?何以無法建立自己的價值尺度並依此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尼采給我們的示範是,唯有忠於自己的自由精神,才能自主、坦蕩、無畏地聽從內在的聲音,建立堅實的信念,進而打造自己、超越自己、創造價值。唯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受人尊重,才能明白人的尊嚴與價值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閱讀尼采的理由,或許就如尼采自己所說,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作為自由獨立的精神典範,尼采的思想可說是當代的精神標記。歐洲自啟蒙運動以來所追求的獨立自主、自由精神,在尼采身上達到顛峰,而且啟發了二十世紀各種前衞思潮,至今動力未減。   上帝已死,人類該走向何方?   尼采身後已一百多年,他的自由思想是否仍有尚未深掘的礦藏值得繼續開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這部著作有何獨特性?提出了什麼思想?對於現實生活有何具體啟發?   尼采的書寫與生活,以獨特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哲學,他翻轉了歐洲的精神與價值傳統,而且甚至要「重估一切價值」。歐洲傳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要翻轉?要往什麼方向翻轉乃至重新確立價值標準?   尼采所提出的巨大問題與回應方案,翻攪了西方思想世界,甚至對歐洲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歷史產生巨大影響。他認為,人類文明登上繁華的頂巔,卻又隨時準備墜入深淵。這個世界已經走到虛無主義的盡頭,正等待一次絕地反轉,而他的思想就是引信,為的就是啟動此一爆炸性翻轉。   查拉圖斯特拉說:「上帝已死。」(Gott ist tot.)失去地平線的人類,在無重力的空茫中會墮落何處?上帝之死,宣告的是人類應該揚棄絕對真理的束縛,不再做道德的奴隸,而是成為道德的主人。在這沒有聖哲神佛的時代,命運由人類自己掌握,不再盲目追隨。然而,在沒有聖哲神佛的時代,孤立險峰的當代人真的足以承擔自身的命運?我們又可知該往何方啟程?尼采要我們跟隨自己、超越自己,但是成為能自我超越的「超人」(Ubermensch),是否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尼采最著名的宣言「上帝已死」,首先是在更早之前的著作《快樂的科學》(Die Frohliche Wissenschaft)藉瘋子之口說出的。瘋子誕妄不經的說詞充滿豐富的寓意,也是理解「上帝已死」的重要背景。以下引錄最關鍵的段落:   瘋子呼叫著:「上帝去哪兒了?讓我來告訴你們,我們把他殺了——你們和我!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兇手!但我們是怎麼辦到的呢?我們怎能把海水喝光?誰給了我們海綿讓我們擦去了地平線?當我們把地球從太陽的鎖鏈中解開,我們要怎麼辦?現在地球要去哪兒?我們要去哪兒?離開所有的太陽嗎?我們會一直下墜嗎?向後方、向旁邊、向前方、向所有的方向墜落?還有所謂的上下之分嗎?我們不就像穿越無盡的虛無般惶惑嗎?虛空不對著我們呼氣嗎?不是更冷了嗎?隨之而來的將是無盡的黑夜?大白天不是得把燈籠點著嗎?我們還沒聽到那些埋葬上帝的掘墓人的吵鬧聲嗎?我們還沒聞到神聖的腐臭嗎?──連上帝也會腐臭。上帝死了!上帝永遠死了!而且是我們把他殺死了!我們這些兇手中的兇手要怎麼撫慰自己呢?那最神聖、最強大、迄今一直統治世界的,竟血濺我們的刀下──誰可以拭去我們身上的血跡?用什麼樣的水才能將我們洗淨?我們必須發明怎樣的贖罪慶典和神聖戲劇?這個偉業對我們而言豈非過於偉大?難道不是必須我們自己成為上帝才足以與之匹配?從來就未有比這個更偉大的行動了──而我們的後代也因為這個偉大的行動之故,將生活在比迄今所有歷史更高的歷史階段。」   瘋子這時停止說話,再看著他的聽眾,他們也沉默而詫異地看著他。最後,他把燈籠摔在地上,燈碎火熄。然後他說:「我來得太早,來得還不是時候。這個非凡的大事還在過來的路上──人們還聞所未聞。閃電和雷鳴需要時間,星光需要時間,行動需要時間,行動完成後被聽到、被看到也需要時間。這個行動對他們而言太過遙遠,比最遠的星球還遠──然而他們卻完成了此事。」   一個具有超前意義的行動很容易遭到誤解,因為世人仍然以舊的理解框架來看待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上帝已死」似乎是個陡然現身的大事件,卻早已潛伏在歷史深流之中,只是人們一直未曾察覺。即便上帝之死這個事實浮出表面,且幾乎已是昭然若揭,世人仍舊渾然未覺。因此,當有人指出國王沒穿衣服的事實,便被視為瘋子。而尼采,就是那太早出世、預先瞥見歷史真相的瘋子。   「上帝已死」的斷言,表徵人類認識能力已然進展到關鍵的一步,也就是發現任一宗教與形上學對世界所作的說明,都不具備絕對的有效性。對世界的所有闡釋,都脫離不了人的眼光、人的生存需求,以及人的限制。尼采引用路德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倘若沒有明智的人,上帝無法自存。」同時又加碼表示:「倘若沒有無知的人,上帝更難存在。」如果,人類真是為了尋找自身存在的依據而造了上帝,那麼,人類一旦發現自身的存在並不具必然性,上帝的存在也將失去必然性。傳統宗教與形上學預設為無條件存在的上帝,在瘋子尼采的眼中成了有條件者,而上帝存在的條件竟然是人類生存的需求!   尼采不只懷疑上帝的存在,他甚至懷疑絕對真理的存在。什麼是真理?尼采說:「對人類而言,無法駁倒的謬誤就是真理。」倘若這個世界並沒有上帝或某個絕對真理在操縱,那麼尼采如何描述我們所存活的世界?   永恆回歸,流變的生命狀態   我們活著,沒有超越者預先指定的目的,而是在沒有預設意義的狀態下,赤裸裸地經歷各種生滅變化。這變化不斷迎面而來,且一刻不止,只是我們平常視而不見,或忘記一切都在變。尼采提出「權力意志」(Wille zur Macht)之說,一方面要說明這個世界所處的流變狀態,另一方面則試圖立足於人的生存立場來回答:如何在自然流變的生命當中獲得生命的自主權力?   這需要生命的自我關照與轉化。「生命」就是有機體活動變化的歷程,因此也隨時面臨生命的自然來去。我們身邊重要的人乃至自己終將離開人世,這是必然之事,但不必為此終日懸念而自苦,而是要練習迎向這些必然發生的事,然後向有智慧的人學習生命完成之道。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這樣一部智慧之書,而且是一再映照著《聖經》福音書的智慧之書。這個智慧並不仰賴先知的神啟,也不寄望終極的救贖,而是像書中的主角查拉圖斯特拉一樣,在追尋生命的孤獨歷程中,幾經掙扎而獲致自我超越與自我肯定。或許到了最後,死亡也是一件受到祝福之事。還好我們會老、會死,否則不懂珍惜生命;因為知道身邊的人有朝一日會與我們永別,所以會珍惜看重。這都是死亡與分離教給我們的智慧,所以要感謝死亡,讓我們明白分離所帶來的痛苦和意義。倘若我們對分離無感,對生命消亡無所謂,那樣的生命才可怕。   如此看來,擔憂死亡帶來的痛苦是件好事,但不要過度沉迷於痛苦,而要學系抽身出來,看看我們還有的一切,並對此感激祝福。生死不是界限,生的每一刻都包含了死的可能性;死也不可怕,因為死和生有個微妙的連繫需要我們去參透。有智慧的人就能參透這點,所以能對生命有情而不沾滯,讓該來的來,該走的走。   從流變的觀點來看生命,那麼生命便是在生和死、上升和下降、起點和終點之間流動循環的過程,生無可樂、死無可悲,流變不已的自然世界也無善惡可言。尼采以「永恆回歸」(ewige Wiederkehr)的意象式概念表達出流動的世界和生命的循環之道。如果我們把線性展開的時間理解為從起點邁向終點的歷程,那麼「永恆回歸」則表示,生命之流的終站便是回到起點。如此看來,自我完成之道便是成為自己的過程,走向死亡不是到達終點,而是邁向重生的起點。我們可以悲觀地說,生命的流變使得一切都是徒勞的;然而我們也可以從肯定的態度來看,即使最後一無所獲,仍要莊嚴地奮鬥,這才就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與無限禮讚。尼采既能體認虛無主義悲觀的一面,又像悲劇英雄一樣熱烈地肯定生命的自我完成之道,也因此超越了虛無主義。   本書譯者錢春綺先生(1921-2010)是著名的譯家,畢生以譯事為職志,對德語文學的翻譯貢獻卓著,素為譯界推崇。錢先生翻譯時根據的德文版本是Goldmann出版社1984年的版本,在譯後記中他表示還參考了R. J. Hollingdale的英譯,並提及Hollingdale這位著名譯家對於翻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感到困難重重。尼采的語言與思想都顯現了強烈的藝術特性,喜用隱喻、寓言、戲仿、反諷的方式表達另類的思考,這本詩化的哲學著作尤其如此。因此即使是翻譯成與德語同一語系的英語,都讓譯家力有未逮,更何況是翻譯成非拼音系統的中文了。多虧錢春綺先生已有翻譯歌德等德語文學家著作的豐富經驗,豐厚的語文素養與嚴謹精確的譯筆,已不僅足以因應一般讀者之需,就尼采研究在學術引用來說也有參考價值,可說是中文世界愛好尼采思想讀者的「福音」。
劉滄龍 2014/5/20 於德國法蘭克福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內文試閱

查拉圖斯特拉的前言
1 [1]   查拉圖斯特拉三十歲時[2],離開他的家鄉和他家鄉的湖,到山裡去。他在那裡安享他的智慧和孤獨,十年不倦。可是最後,他的心情變了,─────某日清晨,他跟曙光一同起身,走到太陽面前,對它如是說道:   「你偉大的天體啊! 你如果沒有你所照耀的人們,你有何幸福可言哩!   十年來,你向我的山洞這裡升起:如果沒有我,沒有我的鷹和我的蛇[3],你會對你的光和行程感到厭倦吧。   可是,我們每天早晨恭候你,接受你的充沛的光,並為此向你感恩。   瞧! 我對我的智慧感到厭膩,就像蜜蜂採集了過多的蜜,我需要有人伸手來接取智慧。   我願意贈送和分發,直到世人中的智者再度樂其愚,貧者再度樂其富[4]。   因此我必須下山,深入人世:如同你每晚所行的,走下到海的那邊,還把你的光帶往那下面的世界,你這極度豐饒的天體啊!   我必須,像你一樣,下降[5],正如我要下去見他們的那些世人所稱為的沒落[6]。   就請祝福我吧,你這寧靜的眼睛[7]。即使看到最大的幸福,你也不會嫉妒祝福這個快要漫出來的杯子吧,讓杯裡的水變得金光燦爛地流出,把反映你的喜悅的光送往各處!   瞧! 這個杯子想要再成為空杯,查拉圖斯特拉想要再成為凡人。」   ─────於是查拉圖斯特拉開始下降。   注1   查拉圖斯特拉在長期孤獨之後,精神充沛,想下山前往人世間,做個像太陽一樣的施予者。   注2   〈路加福音〉3,23:「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   注3   鷹象徵高傲,蛇象徵智慧。   注4   智者拋棄他的智者意識,自覺自己的無知,而成為受教者, 故能樂其愚。貧者的心感到有受教的必要而豁然開朗,這就是他的富有。換言之,即智者和貧者都樂於接受查拉圖斯特拉的教言。   注5   「下降」原文unter-¤gehen( 名詞形: Unter-! gang), 此處指下山, 但此字有多義,又指太陽的下落、下沉,暗指查拉圖斯特拉迄今的生活告一結束而轉變,超越他的故我, 故亦含有越過去之意。此外,這個字在德語中還有沒落、毀滅之意。   注6   從高處往低處下去,通常對此字認為含有貶意。世人把untergehen 當作「沒落」,而查拉圖斯特拉則否, 他認為「下降」到人世間,是奉獻自我,不考慮自我。   注7   指太陽。   注8   對過去的生活感到失望而把它火葬後留下的死灰。 2   查拉圖斯特拉獨自下山,沒有碰到任何人。可是,當他走進森林時,突然有一位白髮老者出現在他的面前,那位老者是為了到林中尋覓草根而離開自己的聖庵的。老者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道:   「這位行人很面熟:好多年前,他經過此處。他叫查拉圖斯特拉;可是他變了樣子了。那時你把你的死灰[8]帶進山裡:今天你要把你的火[9]帶往山谷中去嗎? 你不怕放火者受到的懲罰嗎?   是的,我認得查拉圖斯特拉。他的眼睛是純潔的,他的口角上不藏有一點厭惡。   他不是像個舞蹈者一樣走過來嗎?查拉圖斯特拉變了,查拉圖斯特拉變成了孩子,查拉圖斯特拉是個覺醒者[10]。現在你要到沉睡者那裡去幹什麼呢?   像在海中一樣,你曾生活在孤獨之中,海水負載過你。哎呀,你要上岸? 哎呀,你又要拖曳你的身體行走嗎?」   查拉圖斯特拉回道:「我愛世人。」   「可是,」那位聖人說道,「我為什麼走進這片森林的偏僻地方? 不是由於我愛世人愛得太過頭了嗎?   現在我愛上帝:我不愛世人。我覺得世人是太不完美的東西。對世人的愛,會把我毀掉[11]。」   查拉圖斯特拉回道:「我怎麼說起愛來! 我是去給世人贈送禮物的!」   「什麼也不要給他們,」聖人說道,「倒不如替他們拿掉些什麼,幫他們背著[12]─────這將是你對他們做的極大的好事:只要你樂意!如果你要給予他們,那就不要超過一種施捨,並且還要讓他們先向你乞求!」   「不,」查拉圖斯特拉回道,「我不給什麼施捨。我還沒有貧到如此程度。」[13]   那位聖人聽到查拉圖斯特拉的說話,大笑一聲,如是說道:「那就看他們來接受你的寶物吧! 他們不信任隱修者,不相信我們是去送寶的。我們走過街道上的腳步聲,他們聽起來,覺得太孤寂了。就像他們在夜間躺在床上,聽到有人行走,那時離日出還有很長時間,他們一定會問:這小偷要往哪裡去?不要到世人那裡去,留在森林裡! 倒不如走到動物那裡去! 你為什麼不願學我的樣子─────做熊群中的一隻熊,鳥群中的一隻鳥[14]?」   「聖人在森林中幹什麼呢?」查拉圖斯特拉問道。   聖人回道:「我作歌,並且唱它,我作歌時,又笑又哭,嘰哩咕嚕:我就這樣讚美上帝。[15]   我以歌唱、哭笑、嘰哩咕嚕讚美上帝,他是我的上帝。可是你給我們送什麼禮物呢?」   查拉圖斯特拉聽罷此言,對聖人施了一禮,說道:「但願我有什麼送給你們就好了!可是讓我快點走開,免得拿走你們的什麼[16]!」─────於是那位老者和那位壯男,他們笑著分手了,他們笑起來就像兩個孩童。   可是當查拉圖斯特拉獨自一人時,他對他的心如是說道:「難道有這種可能! 這位老聖人在森林中竟毫無所聞,不知道上帝死掉了[17]!」─────   注9   指新燃的烈火的理想。把這種火帶給世人,往往被視為危險人物而受懲罰。   注10   像佛陀一樣。   注11   有被釘上十字架的危險(耶穌愛世人,反被釘上十字架)。   注12   分擔世人的痛苦。   注13   如果我貧窮,那麼給世人贈予的,只要達到一點「施捨」的程度, 就可滿足。但我要給世人更多的贈予。〈馬太福音〉5,3:「精神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此處化用《聖經》語句。   注14   自然中的自由人。   注15   遁世者隨心所欲的孤獨生活。具有詩人的要素。但他是個人主義者,在這裡跟查拉圖斯特拉形成對照。他讚美的上帝,並非習俗的上帝。   注16   與前文聖者所說「替他們拿掉些什麼」相呼應。   注17   不僅是基督教的上帝、耶穌已經死掉,而且一切價值和真理的形而上學也完全不起作用。迄今起支配作用的超越的理念失去引導世人的能力。 3   當查拉圖斯特拉走到森林外邊最先到達的市鎮時,看到許多人聚集在廣場上:因為曾有預告,叫大家來看一個走鋼絲者表演。查拉圖斯特拉對群眾如是說道:我教你們何謂超人[18]:人是應被超越的某種東西。   你們為了超越自己,幹過什麼呢?   直到現在,一切生物都創造過超越自身的某種東西:難道你們要做大潮的退潮,情願倒退為動物而不願超越人的本身嗎?   猿猴在人的眼中是什麼呢? 乃是讓我們感到好笑或是感到痛苦的恥辱的物件。在超人眼中,人也應當是這樣:一種好笑的東西或者是痛苦的恥辱。   你們走過了從蟲到人的道路,你們內心中有許多還是蟲[19]。從前你們是猿猴,就是現在,你們比任何猿猴還更加是猿猴。   你們當中的最聰明者,也不過是植物和鬼怪的分裂體和雜種。可是難道是我叫你們變成鬼怪或是植物的嗎?   瞧,我是教你們做超人。   超人就是大地的意思。你們的意志要這樣說:讓超人就是大地的意思吧!   我懇求你們,我的弟兄們,忠於大地吧[20]。   不要相信那些跟你們侈談超脫塵世的希望的人! 他們是調製毒藥者[21],不管他們有意或無意。   他們是蔑視生命者,行將死滅者,毒害自己者,大地對他們感到厭煩:那就讓他們離開人世吧!從前褻瀆上帝乃是最大的褻瀆,可是上帝死掉了,因而這些褻瀆上帝者也死掉了。現在最可怕者乃是褻瀆大地,而且把不可探究者的臟腑[22]看得比大地的意義還高。   從前靈魂對肉體投以輕蔑的眼光:這種輕蔑在當時是最崇高的思想─靈魂要肉體消瘦、醜陋、餓死。這樣靈魂就以為可以擺脫肉體和大地。哦,這種靈魂本身卻是更加消瘦、醜陋而且餓得要死:作殘酷行為乃是這種靈魂的快樂[23]。 可是,我的弟兄們,請你們也對我談談:你們的肉體在講到你們的靈魂時說些什麼呢? 你們的靈魂不就是貧乏、不潔和可憐的安逸[24]嗎?   確實,人是一條不潔的河。要能容納不潔的河流而不致污濁,人必須是大海。   注意,我教你們做超人:他就是大海,你們的極大的輕蔑會沉沒在這種大海裡。   你們能體驗到的最大的事物是什麼呢? 那就是極大輕蔑的時刻,在這個時刻,連你們的幸福也使你們感到噁心,你們的理智和道德也是如此。   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們的幸福有什麼重要呢! 它是貧乏、不潔和可憐的安逸。可是,我的幸福應當是肯定生存本身!「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的理性有什麼重要呢! 它追求知識如同獅子追求食物嗎?它是貧乏、不潔和可憐的安逸!」   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的道德有什麼重要呢! 它還沒有使我熱狂過。我對我的善和我的惡是怎樣感到厭煩啊! 這一切都是貧乏、不潔和可憐的安逸!」   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的正義有什麼重要呢! 我看不出我是火和煤。可是正義的人卻是火和煤!」   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的同情有什麼重要呢! 同情不就是那位愛世人者被釘上去的十字架[25]嗎?   可是我的同情並不是什麼釘上十字架的死刑。」   你們已經這樣說過嗎? 你們已經這樣叫過嗎? 啊,但願我曾聽到你們這樣叫過!   向上天呼叫的,不是你們的罪,而是你們的自我滿足,是你們罪惡中的貪心向上天呼叫!   可是,用火舌舐你們的閃電在哪裡! 你們必須讓它灌輸的瘋狂在哪裡?   注意,我教你們做超人:他就是這種閃電,他就是這種瘋狂!─────查拉圖斯特拉說完這些話,群眾中有一人叫道:「關於走鋼絲者的事,我們已經聽夠了,現在讓我們瞧瞧他的真本領吧!」所有的群眾都嘲笑查拉圖斯特拉。而那個走鋼絲者,他以為此話是指他而言,就開始表演起來。   注18   本書中最初提起超人。   注19   一般人認為尼采的思想跟進化論有類緣關係,即在此句。但尼采的思想中心乃是向超人的目標不斷向上奮進的意志,並非適者生存。   注20   大地與天上相對應,忠於大地,即拒絕天上。   注21   指宗教家的說教,他們麻醉人民,削弱人們求生的意志。   注22   被稱為上帝(神)的絕對者的內面,此處為蔑稱。   注23   像過修道者的生活一樣殘酷地虐待肉體。要肉體消瘦,被看成是靈魂的報復心理。人。   注24   指自我滿足。   注25   指耶穌。 4   查拉圖斯特拉卻望望那些群眾而感到驚異[26]。   隨後,他如是說道:   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懸在深淵上的繩索。走過去是危險的,在半當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人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是橋樑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愛,乃在於他是過渡和沒落。   我愛那些不知道怎樣生活的人,他們只知道做個沒落的人,因為他們是向彼處過渡者[27]。   我愛那些大大的蔑視者,因為他們是大大的尊敬者[28],是嚮往彼岸的憧憬之箭。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們不向星空的那邊尋求沒落和犧牲的理由2[29],他們只向大地獻身,讓大地將來屬於超人。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為了求認識而生活,他想認識有一天超人會出現[30]。因此他情願自己沒落。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幹活、動腦筋,是為了給超人建住房,為了給超人準備大地、動物和植物:因此他情願自己沒落。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愛自己的道德[31]:因為道德就是甘於沒落的意志,一支憧憬之箭。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不為自己保留一滴精神,而想要完全成為自己的道德之精神[32]:因此他作為精神之靈走過橋去。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把自己的道德變為自己的偏愛和自己的宿命:因此他甘願為自己的道德生存或死滅。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不願具有太多的道德。一個道德勝於兩個道德,因為一個道德是扣住命運的更牢固的結。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的靈魂很慷慨大方,他不要人感謝,也不給人報答:因為他總是贈予而不想為自己保留。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為擲色子賭贏而感到羞愧[33],並且自問是不是作弊的賭徒?──────因為他自甘滅亡。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在行動之前先拋出金言,他所履行的,總超過他所許諾的:因為他自願沒落。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肯定未來的人們,拯救過去的人們:因為他甘願因現在的人們而滅亡[34]。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因為愛他的神而懲罰他的神[35]:因為他必須干神怒而滅亡。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的靈魂雖受傷而不失其深,他能因小小的體驗而死滅[36]:因此他就樂願過橋。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的靈魂過於充實,因此忘卻自己,而且萬物都備於他一身:因此一切事物都成為他的沒落的機緣。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有自由的精神和自由的心情:因此他的頭腦就不過是他的心情的臟腑[37],而他的心情卻驅使他沒落。   我愛那樣一種人,他們全像沉重的雨點,從高懸在世人上空的烏雲裡一滴一滴落下來:他們宣告閃電的到來,而作為宣告者滅亡。   瞧啊,我是閃電的宣告者,從雲中落下的一滴沉重的雨點:而這個閃電就叫做超人。   注26   群眾不理解他的真意。   注27   不把自己當作目的,認為自己是在走向未來的更高的人類的階段上。   注28   因為尊敬偉大,故蔑視渺小。   注29   不迷信宗教,向天界尋求依靠。   注30   認識大地和超人的意義以及超人的生成過程。   注31   從查拉圖斯特拉的立場說,道德就是為將要來臨的超人而沒落的意志。   注32   不加保留,即全部奉獻, 亦即完全沒落的意志。   注33   羞於僥倖的成功。   注34   把歷史看作超人的生成過程,由這個觀點來認識未來和過去的人的意義。他本人則不惜滅亡而跟現代戰鬥。   注35   以愈加嚴格的態度鍛煉自己信奉的理想,使它逐漸提高。而他自己則因理想的重壓而滅亡。此處反用〈希伯來書〉12,6:「因為上主懲罰他所愛的。」   注36   雖失敗而不失靈魂的深度。對小小的體驗也認真牢牢把握,以自覺自己的不成熟。   注37   心情(意志與感情)乃是中樞, 而頭腦(知性)乃其末梢器官。

作者資料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他說自己是「瘋子」、「炸彈」、「太陽」; 他主張「上帝已死」、「超人哲學」、「權力意志」。 他曾說:「有些人是死後才得以誕生。」 他的生命結束於十九世紀最後一年, 而從二十世紀迄今,我們依然活在尼采的思想中。 尼采生於普魯士王國的薩克森省,牧師之子,遺傳家族的體弱多病,五歲喪父。就讀波恩、萊比錫大學期間,深受華格納與叔本華的影響。 一八六九年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文獻學教授職務。 一八七○年以無國籍身分志願參與普法戰爭作為普軍的醫療兵。 一八七二年發表處女作《悲劇的誕生》,完整呈現年少時期哲學思維。 一八七九年辭退教職,開始十年的飄泊起伏人生,持續創作。 一八八三至八七年進入創作巔峰,完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論道德的系譜》等書。 一八八九年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心神折磨終至崩潰,隔年病逝。 尼采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思想家,對宗教、道德、社會、哲學、科學等領域提出廣泛批判。寫作風格獨特,將哲學轉變成一門新的藝術,經常採用格言的形式。其思想主張不僅影響後來的存在主義,也擴及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探討主題包含神學、基督宗教、美學、藝術、政治、善惡、道德、人的意志。 經典著作包括:《悲劇的誕生》1872、《不合時宜的考察》1876、《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朝霞》1881、《快樂的知識》1882、《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85、《善惡的彼岸》1886、《道德的譜系》1887、《華格納事件》1888、《偶像的黃昏》1888、《瞧!這個人》1888。

基本資料

作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譯者:錢春綺 出版社:大家出版 書系:Common 出版日期:2014-09-11 ISBN:9789866179808 城邦書號:A1230043 規格:精裝 / 單色 / 300頁 / 14.8cm×21.4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