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摘錄)
四十多年來的求學與生活歷程裡,我深刻體認到,國中的求學階段,將對學生的一輩子造成重大影響。國中是孩子開始建立自我想法的時期,此時的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如果家長與老師不盡力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不引導孩子面對事情時該如何思考、該怎麼說、該做什麼;那麼,孩子們便很容易接受外在的不當誘惑,失去建立正向、健康價值觀的機會。即使將來豐衣足食,可能也不懂得如何活得健康快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在逆境中尋求內心安定的力量、甚至不懂得處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
青少年所面臨的叛逆期,好像很糟糕不好管教,其實這是一個轉變,我稱之為「品格塑型期」;而處理自主性比較高孩子問題,就好比籃球比賽,帶球進攻時,面對前方嚴陣以待的對手,可以選擇往前衝,導致兩敗俱傷;也可以選擇退後一步, 空間變大了,跳投、切入、助攻,選擇變多了,得分的機會也增加了。
一個好老師、好環境、好班級,不僅可以造就一個有成就的孩子,無形中也可以促進孩子的家庭幸福。老師的責任如此重大,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孩子開發他們未知的潛能,讓隱藏在他們生命中的能量,如同打開藏寶盒一般,使其中的珠玉珍寶重見天日,向世界閃耀光芒。
當精英真的快樂嗎
「明均,下課後要不要去鬥牛?」
「好啊!我們趕在補習前先去打場球。」
「那就先打球,再去補習班上課吧。」
這是明均和同學之間很常態的對話。明均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也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他要求自己中午一定要午休,恢復精神,好面對下午的課程。他也要求自己在第九節課時,一定要去操場動一動,緩衝一下課業的壓力。他覺得運動三十分鐘,不但可以增強晚上的體力,對於學習效果也有很大的助益。
可是這一切等明均上九年級後全變了。明均無奈地說,「爸爸最近去開家長會,一群數理資優方案的家長,私下要求學校提供場地上第九節。這些家長自費請老師,每天加開第九節課,課程以會考的國文、英文、數學和自然為主。」
爸爸對明均說:「你是精英,就要考滿分。」開完家長會,爸爸回家後,就一直對明均強調,他是學校的精英,會考一定要考高分,替學校和家裡爭光,而現在的辛苦都是為了未來甘美的果實。
話雖如此,明均並沒有因為上第九節課,而能免去晚上的補習。學校放學後, 緊接著就是去補習班,明均幾乎都是上完第九節,就立刻衝往補習班,在便利超商隨手買個飯糰或三明治就打發晚餐。而第八節課的內容、第九節課的評量、檢討的考卷,都還沒消化完,就要繼續補習班的課程填鴨。
明均為此經常紅著眼跟媽媽說:「唉,如果當精英那麼不開心,我寧可不要當。」然而這些孩子的求救信號,可能都因為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許所忽略了。
補習真的有用嗎
上數學課時,祖豪心不在焉,我要孩子專心上課。祖豪不開心的回說:「老師,你剛剛上的我早就會了,補習班都已經上到了。」我真的很擔心,補習班速成的教法,可能造成孩子只會算題目,而無法了解單
元課程設計的來龍去脈。如此急就章的學習方式,基礎不穩,題目只要稍微活化, 轉一個彎就可以考倒一堆人了。難怪我常聽到學校同事說:「再簡單的概念,只要再加一個元素,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超級難題。」況且,犧牲親子共處的時間花錢去補習,應該是補自己不足的部分,而不是超前進度以突顯自己與眾不同。
期未考的最後一天,第一節課考數學。一早到校就有一位同學拿著試卷來問我數學問題,題型都是比較艱深的題目。我告訴孩子,「這次考試的範圍不會涉及這個部分,你先去準備考試。」
學生回答:「這是晚上補習班的功課,沒有完成會被老師留下來加強練習。」
我告訴學生,「考卷先放老師這裡,放學前老師會將詳解列出,如果你看不
懂,我們再一起討論。」
學生向我道謝後就離開了。
這個作業雖然只有四題,也花了我近一個小時來思考解題。中午休息時,我將考卷和解題過程拿給孩子。
我細心的問:「你看得懂老師所列的詳解嗎? 」
學生回答:「大概吧。」隨後又補了一句,「反正有寫了,補習班老師還會再講解一次。」當下我真的很無言,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最後一節課考完公民,放學前又有一位同學急著來找我,問我同樣的數學問
題。我告訴他可以和早上的同學討論,我把詳解交給他了。
同學回我,「補習班老師說,要自己想,不可以抄同學的。」這是什麼邏輯,不能抄同學的,難道抄老師的就沒關係?
筆談教學
剛開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博文的爸爸特別到學校來拜訪我,請我救救博文妹妹的數學。林爸爸說:「我們家的女兒讀書很認真,每一科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唯獨數學一直無法開竅。到校外補習了一年,每次段考頂多六十分,剛好及格而已, 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她自己很苦惱,做家長的我也很頭痛。」
當下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憂心的林爸爸,而且博文妹妹不是我任課的學生, 所以要單獨幫她加強課業,時間的安排是一個大問題;但為了學生,先做再說。我翻了一下手上現有的教學資源,找到一本大約一百頁、題目由淺入深的練習題簿。
我告訴博文妹妹:「我們先用筆談的方式,試試看能否合適。」
我先用二十分鐘的時間向她說明,練習本的內容與編排模式,以及筆談規則。
筆談教學持續到第二次段考,總於看到了成效,博文妹妹的數學成績終於突破六十分大關,考了八十二分,而期末考更加碼考了一百分。我問學生:「每天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寫老師規定的功課。」學生回答:「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大約要花三、四個下課時間。二個禮拜習慣後,平均十到二十分鐘就可以完成。」
顯見孩子從抗拒到喜愛,從無力到習慣,數學能力在無形中一直增長。我又問:「對於筆談式的教學模式,妳看得懂老師寫的詳解嗎?」
學生回答:「因為和老師平常上課的模式不太一樣,剛開始不習慣,但是看不懂可以找老師問,看懂了再做一篇,很快就適應了,有真的學會的感覺。」
學生真的懂了之後,自信心增強,完成三至五題的數學問題易如反掌,負責筆談教學的老師也會愈來愈輕鬆。
筆談教學實施了一個學期之後,雖然因為寒假暫時停止,但她已經習慣每天寫三至五題的數學問題,成效顯現在下學期剛開學的模擬考,滿分八十分的數學測驗,她考了七十二分,是五科中最高的分數。
延續著這個模式,我又陸續完成其他二位同學的筆談教學,成效都很好,我想這個教學法是可行的。
鍾老師教室:
以下是我設計的筆談教學:
規則一:老師前一天會圈出三至五題隔日需完成的題目。孩子一早到校就到老師的桌上拿練習本,並利用課餘時間完成題目。下午四點前必須將題本放回老師桌上。
規則二:老師檢視學生繳交的作答,遇有錯誤之處,直接在本子上詳細解題過程。學生看懂之後,要在空白紙再作一次。老師寫的解題過程有不懂之處,一定要利用中午時間來找老師晤談。
每天持續筆談,每天平均四個題目,一個月二十天,學生可以精熟八十道題目。如此的設計,一來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應學的範圍,再來可以在輕鬆無負擔的情境之下,養成每天寫數學的規律習慣與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技職班更要念好書
棒球隊這群十三、四歲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是運動天才或體育精英。每天早上七點開始練球,八點二十分回到教室準備上第一堂課;下午第一節下課後,三點鐘又要繼續練球,持續到晚上六點才回家。當學生洗完澡、吃完飯,一天體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別說沒有心情預習明天上課的內容,就連回家功課也是能閃就閃,能拖就拖。錯誤的循環在日積月累之下,讓大部分同學對課業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就如學生們平常聊天說的:「只要有球技,會考成績不要差的太過分,就有公立學校可以唸了。」
這個觀念總是讓擔任體育班數學老師的我非常憂心,因為大多數國中體育班的學生,學科程度都不太理想。長時間練球,再加上欠缺自修自省的能力,如果他們的運動成績能不斷締造佳績,或許還可以經由保送甄試的升學管道進入大學。可是進了大學之後的訓練比賽,如果不小心受傷又沒有好好復健,衍生的後遺症很有可能逐漸發作。只要運動成績退步,課業程度又沒有一定水準,即使是運動精英也會快速凋零。
今年的聖誕節假期,畢業到日本發展的學長返校探望學弟們,他便以日本打球的經驗提醒學弟,課業對運動員真的很重要,絕對不是可有可無。學長說:「在日本的體育班,假使課業沒有達到一定水準,球技再怎麼突出也難有上場比賽的機會,更談不上先發球員。」我以為畢業學長的話會讓他們奮發向上專注於自己的課業,但感觸歸感觸,實際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這群孩子對待課業的態度仍然和之前一樣鬆散。
體育班學生大多對自己的課業缺乏主動積極的態度,因此課業方面比起同儕明顯不足,內心潛在的自卑,更導致他們求學的心理素質低落。這些孩子,除非能持續在運動競技上不被淘汰,否則當他們有一天因為運動傷害被迫離開運動場時,恐怕連基本謀生技能都成問題。
只是目前在一般的家長觀念中,家中的孩子不愛念書,與其痛苦的上學,不如讀高職學一技之長,殊不知即使讀高職,國、英、數等科目還是很重要。例如,資料處理的計算機概論要用到數學,汽車科的先進科技是英文簡介,發表報告或論文時的文字遣詞需要用到國文;高職畢業要繼續升學,統測時還是要考英文、數學。空有技術沒有學術理論作根據,只會做不會表達,一輩子將只是工人階層;站在台前就會有影響力。這是我常常和學生分享的理論,希望學生不僅要學,還要有研究與發表的能力,技術純熟只是對技職專班最低的要求。技術必須靠理論去支持,而理論則要靠技術去實踐,二者相輔相乘,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當玩鬧變成打架
放學後的下午七點,我接到一位家長的來電。
家長氣憤地說,他的孩子A 在社子棒球場練完球,等公車要回家時,被另一個同學B 打;A 被B 重摔在地,B 還用腳踹A 的臉。他現在正要去現場,處理打人的那個孩子,先跟老師知會一聲。
我請家長不要衝動,我馬上過去,家長同意一定會等我到了再處理。
到了現場,一問之下,原來是一群孩子拿帽子在玩,你丟過來我丟過去,A 不小心將帽子丟到B 臉上,孩子們要A 向B 道歉;A 覺得大家在玩鬧,而且B 同學也沒有受傷,所以就不予理會。B 覺得受委屈,於是用他厚實的臂膀鎖住A 的脖子, A 當然會想反抗,他一用力掙扎,兩個孩子就因重心不穩,一起摔到在地上時,B 的腳不小心踢到A 的臉..。
事情的經過,經同學傳述之後,真相比較清楚呈現了。當導師的我還好平日親師生關係維繫還不錯,所以當學生發生任何狀況時,不論是學生或家長先知道,我都一定都會被告知,也因此免去了一場無謂的紛爭。
理解孩子,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孩子與父母親所生長的年代與環境都不同,很多想法當然也會不一樣,所以要「懂」孩子,必須花更多的心思。在我帶班的歷程中,「教養簿」是不可或缺的好工具。每天早自習,我到班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環顧全班小孩的臉色,並記錄起來。只要短短的時間,就很容易察覺哪一個孩子昨天晚睡、哪一個孩子有心事、哪一個孩子在放空……面對這些可能造成闖禍的因子,適時的察覺、表達關懷,最後都可以幫助孩子,走出困難。因此建議每位爸爸媽媽也能擁有一本教養簿,這本小簿子不僅可以成為與孩子溝通的祕笈,處理孩子犯錯時,馬上看教養簿,自然就擁有緩衝的時間,避免自己成為野蠻人。
嗆老師,只是想引起注意
當孩子說話不合宜時,別急著責罵,他們只是用另一種語言來傳達情緒。
七年級的小豪自我意識高漲,不受管教,在多數師長面前就像噴火恐龍一樣, 老師只要糾正他,小豪自然反射動作就是大聲回嗆老師,態度極為惡劣且不服管教。師生爭吵的戲碼,上演了幾次之後,老師們都累了,有些老師在不影響其他同學上課的前提下,任由他上課睡覺、發呆;有些老師則要求小豪到輔導室自習。老師們消極的處理方式,無形中助長了小豪的氣焰。
上課十分鐘後,章老師發現小豪正在夢周公,她走到孩子的桌前, 輕聲地說:「同學,請不要趴在桌上睡覺。」
小豪抬起頭,一付不屑的態度,眼神瞄向老師,大聲說:「不趴在桌上睡,難道妳要搬張床給我躺著睡。」
章老師忍著忿怒的情緒,平心靜氣的開導他:「年輕大好的時光不應該浪費, 身體如果不舒服,可以去保健室。」
小豪不耐煩的回答:「妳真是奇怪唉,這是我的未來,妳是我什麼人,關妳什麼事?」
「我是老師,應該要關心你。」章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小豪。
「我可不承認妳是我的老師,妳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小豪的輕蔑語氣與惡劣態度,把章老師給惹毛了,她氣急敗壞地大聲說:「你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也。」
小豪抓住章老師的氣話,得意地說:「哦!妳慘了!妳罵我是朽木,我要打專線告妳歧視我。」
章老師被氣哭了。她打電話給小豪的父母,氣憤地說:「小豪上課睡覺,我好意叫醒他,他不領情就算了,還對我大聲咆哮,目無尊長。學生上課睡覺,難道當老師的我不用叫醒他嗎?」
沒想到,小豪媽媽輕描淡寫的回答:「這個孩子我每天都罵,但就是講不聽, 有時被他父親打,他還會還手,我們就是管不動了,所以才交給學校,妳是老師, 一定有辦法的,老師就麻煩妳了。」
章老師一直對小豪讓步,並試著和他溝通,企圖打開他的心結。無奈的是,她和小豪之間的衝突仍然不斷;直到小豪申請轉到技職專班, 事件才結束。
理解孩子,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學生犯錯了,負有教導之責的師長,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忿怒、責罵、無言。其實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並不難,爸爸媽媽可以按照下列方法,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大的模仿樣板,所以父母師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2.和孩子對談,不要拐彎抹角,把要表達的內容一次說清楚。
3.和孩子溝通時,切忌翻舊帳,重要、要強調的話語可以寫在紙上,用筆談來避免正面的衝突。一再重複說同樣的話,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4.孩子犯錯時,先想想孩子的優點,再和他把缺點說清楚,不要在心裡做猜想。批評、傷害的話絕不出口。
5.不要吝惜用語言或行動來傳達對孩子的愛,比如,孩子出門上學前或放學回家後,給他一個擁抱,或說「你昨天很棒,今天也要加油喔」,讓孩子能確實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鍾老師教室
放下身段,是和學生們拉近距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育不是結果,而是一段歷程。孩子的教養中,師長為孩子的生命存摺所存入是經驗,這些歷程中有成長、有感動、有痛、有傷、有快樂、有幸福。而師長最期盼孩子做到的是,愛的傳承。
學習是一種習慣,當孩子上課聽不懂或覺得枯燥時,就會選擇發呆,漸漸無法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學習自然乏味無趣。上課發呆休息,下課自然有精神玩鬧,常常會做出令師長都難以理解的事件。
但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只由學校的段考成績來評斷,以致無法理解孩子一整天在學校,晚上又去補習,為什麼成績還一落千丈?
孩子在學校到底學到什麼?孩子又具備多少國中生應該有的能力?這一切的問題,全都出自於家長無法掌握自己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的重心。
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建議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1.與孩子一起討論並理解國中生該培養哪些關鍵能力,並定期審視。新北市新莊國中謝校長在一篇專題論述提出,國中生應該培養下列關鍵能力:精熟及活用課程內涵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創新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口語與文字表達能力、身心健全的生命力、挫折容忍力與抗壓力、良好人際互動與溝通的能力、欣賞藝文的審美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正向的自我價值觀。
2.觀察孩子每天回到家的神情,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大小事,以了解孩子的狀況,及時掌握,及時協助。
3.引導孩子把每天的學習狀況以條列筆記,並將感觸或心得註記備忘錄,養成知識上架的習慣。如果能同時做到每日三省吾心就更加完美。
4.培養孩子在睡前規劃好明天的習慣,讓孩子確實清楚昨日做了什麼,
今日完成的事,明日的計劃是什麼。習慣成自然,愈早養成好習慣,
就能愈早享受好習慣帶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