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其他
失去半個世界的人:復健病房裡的微電影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失去半個世界的人:復健病房裡的微電影

  • 作者:劉燦宏
  • 出版社:天下生活
  • 出版日期:2015-06-2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折 25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狠咬醫生一口的病人,後來竟開了畫展! 企業老董為何總是吃完餐盤的菜,就抱怨醫院都沒給肉吃? 深度昏迷的睡美人,何時能醒來看見床邊的獨眼龍? 每天在病房門口點名的校長,為什麼露出女兒都難得見到的笑容? 從大企業的董事長、媒體界女強人、大明星, 到警察站崗病房的殺人犯、路倒無名氏, 復健病房裡,病家無奇不有, 宛如一部部無限期上映的真實人生電影。 每當夜深人靜,故事的主人翁就會活過來, 坐在我對面看我寫稿,甚至對我指指點點, 「喂!劉老弟!我哪有那麼壞,你不要給我亂寫喔。」 白天行醫、夜晚寫書,復健醫師跟你想的不一樣! 鮮明的筆觸,詼諧的語調, 溫暖、爆笑、感人、遺憾、無奈、感謝和不捨, 看病看進病人心裡,就是最真心相待的醫病情。 本書共分三部份: 輯一「真心相待,醫病、更醫心」 醫護佯裝學生,逗得失智的退休校長哈哈大笑,那是校長女兒從未見過的父親神情;驚見坐在輪椅上的包伯伯,被推出診間前,回眸眼眶中盈滿淚水的神情,把問號遺留在診間……。看病看進病人心裡,就是最真心相待的醫病情。 輯二「真情故事,病房中的生命對白」 外籍看護阿悌無怨無悔照顧阿梅一家人,對醫生說:「怎麼可以跑掉!我跑走了老闆怎麼辦?」;每天在病房唱歌的董事長,原來是為了照顧癌妻;遍尋不著的弟弟,原來是因腦中風而被關在精神病院整整十年。病房裡的人生百態,總是充滿遺憾、無奈、感謝和不捨。 輯三「真實人生,脫掉白袍的醫師凡人」 劉醫師提到脊髓損傷卻從未怨天尤人的媽媽、喪妻後緊守和妻子約定的爸爸、還有追憶醫界前輩王師父、以及自我的運動經驗等,卸下白袍的真實人生也正上演。 【真誠推薦】 小野〈知名作家〉 吳志雄〈署立雙和醫院院長〉 邱文達〈前衛生福利部部長、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周碧瑟〈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侯文詠〈知名作家〉 連倚南〈台灣復健醫學之父〉 陳亮恭〈高齡醫學專家、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劉秀枝〈台灣失智症領域權威、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推薦序 (依姓氏筆劃排列) 人間有溫情、復健有情天(邱文達) 隨緣惜緣、感恩惜福(周碧瑟) 做為劉醫師的老師,我希望他繼續寫下去(連倚南) 一位復健科醫師彩筆下的疾病人生(劉秀枝) 自序 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 輯一  真心相待,醫病、更醫心 校長好 不再說話的眷村管家婆 一心想死的婆婆 阿婆細細長長的鼻子正昂揚 伯伯摔跤了! 躲起來的腦出血 被窗簾拉繩綁住的母親 包伯伯的眼淚 一到晚間就奇癢無比的病 天堂與地獄 大律師的落枕 被病人咬了一口之後 白雲悠悠 老師的五十肩 不尋常的背痛 七老八十 中風年輕化風暴來襲 輯二 真情故事,病房中的生命對白 最佳看護 阿昆的五折優待卡 我跑走了,老闆怎麼辦! 獨眼龍與睡美人 獨傳的李式書寫法 失去半個世界的人 連中三元的病人 沾綠膿的病床 火熱的人生 在病房唱歌的董事長 消失的那十年 輯三 真實人生,脫掉白袍的醫師凡人 現世報 生前的約定 憶王師父 人生最清楚的半小時 養生?有症狀自己醫 運動專家的自白

序跋

自序 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
  這些都是我從當小醫師開始遇到的小人物、小故事,盤旋在我心中多年。   算了算,自從升上主治醫師,收治過的住院病人應該接近三千人,他們的診斷各異,但即使診斷相同,發生在不同的人和家庭,就讓每一次的住院與眾不同,我陪著每一病人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近距離觀察他們家人的互動,這其中有董事長、大明星,也有殺人嫌犯和路倒無名氏,每一個故事都是大社會的縮影,總覺得這些故事如果不寫出來,愧對病人用生命開啟我的人生智慧。   每當夜深人靜,坐在餐桌前開始寫稿,故事的主人翁就會活過來、走過來坐在我的對面,和我對話、看著我寫稿,甚至會對我指指點點。   「喂,喂!劉老弟!我哪有那麼壞,你不要跟我亂寫喔。」   有一次寫了又寫、改了又改,實在寫不下去,竟然對著空空的客廳大叫:「這樣寫總可以了吧!」嚇醒了在隔壁房間睡覺的女兒。   我們這一代醫師接受的醫學教育,剛好介於「鐵的紀律」和「愛的教育」之間的夾心層,以前老教授雖然嚴格,但是他們重視「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這些觀念,深深影響著我。「復健病房」是社會環境中一個小小的縮影,我看見了人生百態,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希望將我的所見所聞,透過這本書傳遞給下一代。   近幾年,雖然醫療行業在媒體上曝光的以負面新聞居多,諸如五大皆空、健保破產、醫療糾紛、人球事件、血汗醫院等;但是我相信每天在醫院工作的醫療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兢兢業業、堅守崗位,或許說不上「視病猶親」,但是大家心中,仍不忘當年踏入這個領域時的「醫師誓言」、「南丁格爾誓約」。   付梓之際,重新檢視這三十餘篇文章,就好像一部部微電影,又在我腦海播放一遍,不知道故事的主人翁們是否健在,但至少我完成了對他們的功課。感謝佩欣、欣儀、靖瑛、子安和芷伶幫我審稿,感謝李社長、惠如總編的鼓勵。

內文試閱

校長好
  「劉醫師!你這樣逗我父親是不是很好玩!」她一開口就劈了這句話。我當場愣住,突然驚覺我錯了,我一直把校長當成病人,利用他生病的弱點去逗他,雖然出發點是為他好,為了讓他能融入團體生活,但是我忘了他是一個人……   「校長好!」   「報告校長!你上次交代我的三多奶蛋白,已經幫您準備好了,要不要趁熱喝了。」   「校長!要升旗了您還不趕快回來站好。」   「報告校長!您膝蓋上的傷口,校護小姐有交代我要幫您換藥。」這就是我和校長的溝通方式。   每天校長就站在失智症病房的門口,每一位經過的人一定會喊一聲:「校長好!」 校長總是雙手交背在後,兩邊嘴角下壓地點點頭,有時還會回答:「辛苦了!」「路上小心」之類的。   失智症病房進出的通道就是校長心目中的校門口,上鎖的門窗是學校的圍牆,進進出出的人員都是他的學生,校長每天在這裡守門有個好處,自從校長站崗以後,就不再有其他失智症患者趁隙脫逃,他總會用很宏亮的嗓音大喊:「同學!回去上課」,因為他個子高,還會順便把「同學」拎回來。不過也造成了一些小困擾,他總覺得送貨的小弟是小偷,每次看到他就一路追打,搞得送貨小弟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窗口跟我們進行交易。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從第一次見面,校長就認定我是「班長」,而且不曾忘記過,我當然也配合演出。   「報告校長,點心時間到了」、「現在是開會時間,是不是請校長過來主持,順便吃點東西」……,這是唯一可以讓校長離開門口崗位坐下來的方式,他會整一整衣服,雙手背在後、踱著方步慢慢坐下來,清一清喉嚨開始致詞。   「今天,我們要感謝……」校長就這樣煞有介事地說了起來,但是同桌的另外三個人,真是超不配合,一個一直低著頭拿著放大鏡在看不知是幾年前的新聞報紙,一個早就仰頭大睡不醒人事,還有一個更誇張,打翻了一大杯牛奶,硬是被推回去換衣服。在這個失智症病房一共有八十個人,每天就是八十套劇本不斷上演,彼此之間,有時會互相客串演出,有時候互不相干,各演各的樂在其中。   我對校長比較有興趣,大概是我在他的劇情中有一個班長的角色,所以每次到養護中心,一定會去逗校長,把他逗得哭笑不得,大笑不停。   有一天,剛好遇見校長的女兒,心想女兒對父親可以在這裡過得愉快,應該會覺得很滿意。   「梁小姐!妳父親每天在這裡都很快樂,妳可以放心。」我主動跟她交談,有點自豪的說。   「劉醫師!你這樣逗我父親是不是很好玩!」她一開口就劈了這句話。   我當場愣住,突然驚覺我錯了,我一直把校長當成病人,利用他生病的弱點去逗他,雖然出發點是為他好,為了讓他能融入團體生活,但是我忘了他是一個人,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校長,是一個爸爸,應該也是一個進行式中的爺爺,只是他自己都忘了。   「對……對不起!梁小姐,」我收起剛剛有點戲謔的口吻,「我們只是想讓爸爸在這邊可以快樂一點。」   她的眼睛望向窗外的天空,一直沒有反應,直到我發現她的眼角滑落一滴眼淚r   「劉醫師,你知道嗎?」她低著頭說,「要不是你這麼逗他,老實說我們全家都以為爸爸是一個不會笑的動物。」   「爸爸一輩子從事教育,他是一直做到被發現有失智症才強迫退休的,他對我們子女非常嚴格,嚴格到大家都對他疏遠,媽媽過世後,大哥、二哥就移民美國,只有我這個女兒嫁得不夠遠,還要留下來負責他,」她突然抬起頭說。   「上次我來了,從門口經過他的面前,他根本不認識我,我就坐得遠遠的看著你們互動,看著你把我老爸逗得開懷大笑,我真懷疑到底哪一個才是我真正的爸爸……」   「梁小姐,請記得好的那一個吧,小時候我住在彰化,我爺爺也是失智症患者,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失智症,只知道有一天爺爺開始懷疑奶奶跟台中的某某人有曖昧關係,每天到了晚上,爺爺就開始追打奶奶,奶奶躲到我們房間,爺爺追打到我們房間,就這樣大家一個晚上都不用睡了。爺爺見人就打,說也奇怪,可能因為我是么孫,他就是不會打我,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帶他去台中找奶奶,我當時年紀小哪知道台中在哪,就牽著他沿著街頭巷尾走,轉個彎就跟他說花壇到了,再轉個彎就說大肚溪到了,就這樣走到爺爺體力沒了,一群人才打道回府,結束一個晚上的鬧劇。」   「後來當了醫生,我才知道爺爺是得了失智症,出現幻想的症狀,但是在我心目中,我只記得好的那一個爺爺,那一個會留好東西給我吃的爺爺。」我發現我必須趕快結束這段對話,否則可能會跟她抱頭痛哭。   經過上次和校長女兒的對話,我決定不再和校長嘻皮笑臉,校長也跟我心有靈犀似地,竟然從那天起,校長就不認識我了,他依舊站在門口看著每一個人進出,有一次我因為有事要忙,忘了跟他打招呼就走進去,校長偷偷跑去跟護理師告狀,說我是詐騙份子的首腦。   後來離開失智症病房,有一天輾轉得知校長因為肺炎住院,不久就過世了,過不久遇到失智症病房的護理長,我問他校長走了以後就沒人站崗了。   「哪有!這個位置可熱門呢,校長送急診第二天就有一個婆婆搶了這個位置,這個婆婆每天胸前抱著一個包袱,遇到每一個要出去的人都會問:『你知道潭子頂在哪裡嗎?可不可以帶我回家?』」   「劉醫師!你什麼時後還會來支援啊!」阿長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事情,瞪大眼睛問我。天啊!該不會又要我粉墨登場,牽著婆婆山南山北走一回吧。   被窗簾拉繩綁住的母親   一般家裡有長期臥床的病患,因為病人解便、排尿都在床上,味道難免,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小朋友房間一點異味都沒有,而且小朋友養得白白胖胖、乾乾淨淨。   「到宅鑑定」是復健科醫師們私下認定的苦差事。這項服務是針對不方便到醫院進行身心障礙鑑定的個案,由醫師出勤提供到宅服務。復健科醫師都不太喜歡這項業務,因為必須擱置其他的工作,且「到宅鑑定」一出勤就是一個下午,往往只能鑑定一個個案。作為科主任,為了公平起見,我要求科內所有醫師都要輪流去,這樣誰也不吃虧。   這一次,例行的到宅鑑定,卻帶我闖進一個看不見前方的幽暗果園。   「劉醫師,這星期三下午輪到你到宅鑑定。」社工師打電話來。   「喔!又輪到我了。」連我也難免流露出心不甘、情不願的口氣。   「劉醫師!這次是去石碇山區,出發時間要提早到下午一點,免得太陽下山前回不來。」   「什麼!喔!好啦,我知道了。」要去石碇山區?我的口氣更不爽了:「請問一下,是什麼個案?」   「上面資料寫的是六歲的吳姓小女生,腦性麻痺,四肢癱瘓。」   「OK啦,星期三見。」既然有專車接送,就當作去山區走走散散心,心裡總算是舒坦了點。   一行人準時從醫院出發。同行的人除了社工師外,還有一位公共衛生護士,她要順便到當地進行訪視和篩檢。因為剛吃飽,一上車我就睡著了,直到進入山區,山路崎嶇蜿蜒,我才醒來。   社工師好像怕暈車似的,一直看著窗外,她見我醒來,轉身對我說,「劉醫師,聽衛生局的人說,這個吳小妹是重點關懷個案。」   「什麼意思?」   「聽說媽媽不讓社工與特殊教育人員介入,吳小妹的預防針打到一歲半就沒再接種了。」   「真的嗎?這幾年都沒打預防針!」我心中立即浮現出一個不負責任的媽媽朦朧形象。   「社會局的人考量小朋友住在山區交通不便,打算協助安置。但是媽媽堅持不肯,還把社會局的人趕出來。社會局的人好說歹說,說服媽媽幫吳小妹辦理身心障礙鑑定,至少可以享有一些資源和福利,所以才會安排我們今天走這一遭。」   「喔!」我心中又浮現起一個固執又跋扈的媽媽印象。   「等一下到了,不要跟她提安置的事,社會局的人會處理,我們的任務是完成身心障礙鑑定。」社工師說。   兩個小時後,車子終於在一片果園前停了下來,司機大哥把我們放下來,公衛護士還要繼續再往深山裡前進,我們約定一個半小時後在此會合。   到了個案家,見了個案媽媽,我很訝異。跟我剛剛車上想像的不負責任、固執的印象完全不搭,她三十不到,長得秀秀氣氣的,知道今天有人要來拜訪,有稍微梳理一下。   我們走到個案房間。一般家裡有長期臥床的病患,因為病人解便、排尿都在床上,味道難免,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小朋友房間一點異味都沒有,而且小朋友養得白白胖胖、乾乾淨淨。探訪這麼多的個案,很少人能讓我們吃驚,這個個案卻是出乎意料之外。   當然,正事要緊,今天的任務是鑑定。老實說,這種個案最容易鑑定。就是因為病患實在太嚴重了,幾乎馬上能填上「肢體障礙極重度」,基於職責我還是東摸西摸、左看右看、上面敲敲、下面打打,結果仍是不到十分鐘就完成鑑定。   「我們跟司機約幾點?」 我悄聲地問社工。   「四點半,應該還有一個多小時。」兩雙眼睛對在一起僵住,不知道現在要幹嘛。   「吳太太,現在還有一點時間,我教妳一些復健運動,可以幫妹妹做,對她比較好。」既然要等,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   教她復健動作時,我想起妹妹沒打預防針的事。   「為什麼妹妹一歲半以後就沒有再打預防針了,這樣很危險喔!」   「妹妹出事後,就沒有再打了。」她低著頭說。   「出事?出什麼事!」根據診斷書,我一直以為妹妹的腦性麻痺是從出生就開始。我想她看在我是一個復健科醫師,又熱心地教她復健動作,她慢慢地告訴我這一段痛苦的往事。   「妹妹一歲三個月時,剛會走路沒多久,我那時才二十多歲,因為住在山區很無聊,除了帶妹妹外,常常打電話跟山下的朋友們閒聊,有時一聊就是一小時、半小時的。」講到這裡語氣還蠻平靜的。   「有一天,我又天南地北的聊,應該有半個多小時吧,我想妹妹在床上很安全就沒有特別注意。誰知道,她竟然去玩窗簾的拉繩,不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拉繩竟然套住妹妹的脖子,她那時才一歲多,自己沒辦法解開,就這樣一直轉、一直轉,等到我掛了電話,回到房間,才發現,妹妹整個臉已經變成黑色!」她的語調變得很急促。   「我解開拉簾抱起妹妹,找不到我先生,我抱著妹妹一直跑,一直跑,好像跑了半個小時,才有人送我們到醫院。到了醫院,醫生說,太晚了,妹妹已經死了,再救也是植物人。我不管,我一直跪,求他們一定要救、一定要救,無論如何一定要救啊……」她的聲音撕裂,已經近乎歇斯底里。眼神穿透我,彷彿我就是當年她跪求的醫師一樣。   「回來後,妹妹就變成這樣了。」終於她的語氣稍微平靜。   「那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我小聲的問。   「能怎麼辦,妹妹是我害的,我要賠她一輩子!」她嘴邊淡淡的笑,看起來卻比淒厲的哭聲更令人揪心。「我先生也怪我、罵我,這兩年已經都沒回來了。」   「妳會老,你不可能照顧她一輩子。」換我的語氣比較激動。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照顧她到我最後不能動為止,不能動為止。」我想我觸動了她怕小孩被社會局帶走、安置的神經,她哭了起來。   「這不完全是妳的錯。」我必須把她安定下來,「現在都在推廣安全拉簾了,用力一扯就會脫落,不像傳統拉簾會有纏住的危險,是老舊的設計才會造成這個遺憾。」   這幾年,她逃不掉別人的責備,更躲不過自己內心的譴責,每日無盡的付出、不斷地彌補,即使把妹妹照顧得白白胖胖,最後的結局終究是一場空,她無語問蒼天,究竟這輩子她還在期待什麼!   「我只是一個醫師,無權干涉安置的問題。但是如果妳信任我的話,我建議妳不要再折磨自己了,妹妹到專業機構會比較好,妳可以找份工作,下了班還是可以去照顧妹妹的。」   她眼神空洞的看向遠方,我想她沒把我的話聽進去。   車子來了,我要下山了,上了車拿出鑑定表,把診斷改為「缺氧性腦病變」,回頭看看這片果園,我想這輩子我應該不會再來了,這裡幽禁著一個年輕的母親,她正在為她年輕時犯的一個錯誤,終身受到監禁。現在是冬天,太陽下山得早,五點不到,山上微暗、冰涼,我忍不住回頭看著這片幽冷的果園,暗盼這位媽媽能早日重見光明、走出陰霾。

延伸內容

推薦序 人間有溫情、復健有情天
◎文/邱文達(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前衛生福利部部長)   在醫院,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發展,但是很少人可以像劉醫師一樣,帶我們重回現場,親眼目睹故事的經過。   從萬芳醫院開幕就認識劉醫師,應該快二十年了,私底下我都稱他「點子王」,他常常有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包括寫書這件事情。   書中〈被病人咬了一口之後〉,是發生在我擔任萬芳醫院院長期間,事隔多年印象逐漸模糊,但是經過劉醫師的妙筆,鮮明的記憶又躍然紙上,當時萬芳藝廊剛成立不久,雖然無法蒞臨開幕茶會,但是我肯定有前往參觀畫作。   劉醫師總是給人滿滿的希望,我許多不需要開刀的病人,轉給他做復健後,都變成他的死忠病人;許多朋友轉給他治療後,都變成他的好朋友,書中〈獨傳的李式書寫法〉、〈失去半個世界的人〉都是很好的佐證。   因為大環境的改變,「醫師」這個行業逐漸失去原有的光環,評鑑、升等、績效的壓力和緊張的醫病關係,讓許多醫師喘不過氣來,但是我相信醫院仍是我們「行公義、好憐憫」的最佳場所,劉醫師以謙卑的心來對待病人與家屬,甚至是外籍看護,這些互動和對話相當精彩,可以當成日後醫學生的上課教材。   相信《失去半個世界的人》一書可以為醫界注入一股暖流,讓醫護同仁在高壓、緊張的工作之餘,仍能保有對工作的熱情和感動;社會大眾也可以從本書的幽默筆法,輕鬆增加許多醫學相關知識,並了解醫院的運作,值得推薦。
隨緣惜緣、感恩惜福
◎文/周碧瑟(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而言,這本書是本可讀性很高的「預防醫學」之示現案例。預防醫學包括上游的健康促進與健康的生活型態,到中游的疾病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至於到下游的疾病治療與復健。書中許多案例都已到了疾病的下游,顯現上游、中游的預防醫學沒有把關好,閱讀本書應可提供很好的警示作用,讀者若能因而改善生活型態,控制好體重、血壓、血糖、血脂,必能受益良多。   從醫學人文的角度而言,書中案例道盡人情之冷暖,點出人生之無常與無奈,並也隱示了佛法講的因緣果報。本書作者以媽媽為例,接受佛法講的因果,坦然面對三十四年的臥床人生,這需要何等的智慧啊!作者的爸爸若也能有佛法的護持,晚年必能自在。   佛法講「一切唯心造」,這本書之所以令人感動,是因為作者的心,慈悲為懷。以慈悲心看病人,才能看到診療室背後的病情真相,呈現給讀者動人的故事。   佛法講「無分別」。作者因SARS的因緣,進入陽明大學公衛所,修得博士學位,繼續濟世助人。我因為這份因緣而結識燦宏。當初,陽明公衛所博班初成立,當年有三位醫師表明報考博班,皆是陽明醫學系畢業,兩名出國念了哈佛大學的公衛碩士,另一位是台大公衛碩士,資質佳,因此開了三個缺。沒想到SARS一來,這三位醫師忙於SARS,而錯過了報名日期。結果收進來的三位:劉燦宏(本書作者),鍾國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以及許中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院長)都曾經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做了甚有意義的事。我深引以為傲!佛法講的「無分別」,讓我深深體會,這殊勝的緣份,感恩!   人生啊!隨緣惜緣!感恩惜福!
做為劉醫師的老師,我希望他繼續寫下去
◎文/連倚南(台灣大學醫學院復健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台北市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內容可以說是著者劉燦宏主任從復健科醫師的立場描述他與復健科各色各樣的病患互動的情境,但也可以說是他借用各種病患來描述在復健科常見到的問題,對讀者介紹復健過程中經常遇到,或復健科常診療的疾病以及他的併發症,這是一本技巧高超的衛生教育書。   劉主任在民國八十二到八十三年間曾在台大醫院復健部受過住院醫師的訓練,當時我對他的印象是沉默寡言,正直又認真的一位年輕醫師;猶憶他在台大的最後一年,還與同期在台大受訓的陳思甫醫師一起請我指導他們作研究,寫了一篇有關失語症預後的論文,發表在《臺灣醫學會雜誌》,當時的研究結論到現在我有時候在失語症討論會時還會引用。不過當時他寫文章的文筆,除了通順得體,也沒有感覺多好,沒有想到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幾年劉主任練就一枝生花妙筆,把他平常在門診或病房遇到的小故事寫的活靈活現,讓人看了,就想一直看下去,欲罷不能。   多年來,醫界的同道,有很多人很努力在報章雜誌寫有關醫療常識的文章,希望透過提高一般民眾的醫學常識,提升國民健康水準。但是寫下來的文章,絕大部份還是上課式的內容,雖然文章寫得非常通俗易懂,但像本書那樣通過與病患或家屬的對話,把像「失智症」、「脊髓損傷」、「五十肩」、「失語症」等難懂的疾病,寫得像文藝小說那樣潛移默化,一樣達到醫學教育的目的,但通篇看不到「枯燥」,聞不到「無味」,相信讀者在閱讀時一定津津有味,讀後收穫很豐。   做為劉主任的老師,我希望他在這本書出版後,還能繼續寫下去,把復健診療上常遇到的困擾與解決之道能廣為人知,讓復健科在做什麼事也能廣為人知。
一位復健科醫師彩筆下的疾病人生
◎文/劉秀枝(台灣失智症領域權威、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許多疾病其實需要很多科別來合力醫治,而有了復健科團隊的幫忙,病人更能得到良好的治療。以神經科為例,腦中風的病人在急性期時就要開始床邊復健,等病情穩定後,更需要積極復健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復健科醫師的角色不容小覷。   很高興看到劉燦宏醫師在《失去半個世界的人》一書中不僅以專業素養,更以關懷的心胸和細膩的觀察,將二十多年來行醫生涯中的代表性或特殊病例,與讀者們分享,讓大家認識疾病的百態、聆聽病人和家屬的心聲,同理心和慈悲心在其中不斷地激盪著。   書中每篇故事都很觸動人心、發人深省,讓人忍不住地一直讀下去。復健科醫師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病人相處,所以更能深入其內心世界。例如〈現世報〉裡,一位姦殺少女,在緝捕的過程中被員警的子彈擊中胸椎而下半身癱瘓的年輕兇嫌,在復健病房中極端不配合,白天睡覺,晚上看電視、打電動,終於有次對劉醫師坦承說:「我怕她會來找我,她萬一來了,我又跑不了。」所以晚上不敢睡覺。   〈獨眼龍與睡美人〉裡二十九歲的女性病人,因腦出血呈現半植物人狀態而由神經外科轉來復健科病房,醫師們觀察到她週期性的血壓飊高,懷疑她可能罹患了「嗜鉻細胞瘤」,後來經過檢查果然證實,可見仔細觀察和用心聯想對正確的診斷很重要。   又如〈失去半個世界的人〉這篇文章中,對中風後發生的「半邊忽略」症狀有很精準的描述和有效的對應方法,讓人好像上了一堂深入淺出的神經症狀學課程。   書中還有其他更多好文,等待讀者自行去細讀體會,不管是病人、家屬、健康者或是醫療工作者都能由此書受益良多,的確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好書。

作者資料

劉燦宏

我們這一代醫師接受的醫學教育,剛好介於「鐵的紀律」和「愛的教育」,以前老教授雖然嚴格,但是重視「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這些觀念深深影響著我。 雖然醫療行業常被曝光負面新聞,但我相信絕大多數醫療人員都兢兢業業、堅守崗位,不忘當年踏入這個領域時的誓言。 「復健病房」是社會環境中一個小小的縮影,我看見了人生百態,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希望將我的所見所聞,透過這本書傳遞給下一代。 現任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台灣復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復健學科主任 台灣彰化人。因為母親的緣故,從國中一年級就立志成為一位復健科醫師,希望長大後可以救母親,其實卻是救了自己,在面臨許多人生的抉擇時,及早設定了人生方向。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醫院及署立桃園醫院完成復健專科醫師訓練,因公費緣故,分派至澎湖服務三年,在優美風景與風土民情的催化下,開始書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回台後進入當時剛成立的萬芳醫院,投入緊湊的臨床醫療工作,寫作中斷。 2003年台灣SARS肆虐,在大部份考生缺考的情況下,因緣際會進入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2004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習肥胖與營養,返台後於萬芳醫院率先全國成立運動減重班,協助民眾減重累計超過30噸。2008年隨邱文達院長轉任雙和醫院至今。

基本資料

作者:劉燦宏 出版社:天下生活 書系:醫學人文 出版日期:2015-06-29 ISBN:9789570388572 城邦書號:A362000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