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為什麼工作?
經濟學者的說法「太簡單」,企管學者的主張輕全面;說法如下:
一、經濟學者的說法
經濟學者的講法是一般人的講法:為了養家活口,因勞力(這往往是辛苦的)去換薪水。
人是複雜的動物,縱使同一個人,在人生各年齡階段,工作的動機也不一樣。更何況2016年全球75億人約有31.5億人在工作,台灣2,300萬人中有1,100萬人工作;人之不同,各如其面。
二、企管學者的說法
.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
全球最熟悉的激勵相關理論說屬1954年美國學者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一般是以金字塔型式呈現,本單元以表方式,以涵蓋更多內容。
1.第一層級需求:生存
在探索頻道的節目「原野求生21天」(Naked and Afraid)中,一男一女在野外求生,要搜尋食物才能活著,要搭住處、升火,才能維持溫度、避免蚊蟲叮咬;除非像求生專家馬爾,否則野外求生是困難的。原始生活是人生活最單純的情況,在社會上,九成的人都是被僱用,靠薪水過生活。
2. 第二層級需求:免於匱乏的自由
很多人上班力爭上游,以圖升官、薪水增加,希望薪水過生活之餘還有儲蓄,以提前退休或一怕被解僱、公司倒閉。
3. 第三層級需求:社會親和
人是社會(群居)的動物,許多人喜歡上班時,能跟人聊天,甚至跟有些同事成為朋友,噓寒問暖,體會到友情等。
4. 第四層級需求:自尊
自尊最通俗的說法是「有面子」,最大層級是國家,例如「出國去比賽,拿冠軍回來」,成為「台灣之光」;其次是「光宗耀祖」;最少「出人頭地」,成為家人的驕傲。
5. 第五層級需求:自我實現
人透過工作,讓自己覺得「有被需要」,活得有價值,甚至有些人透過工作(包括創業),完成人生理想。
三、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為例
2008年起,鴻海公司成為台灣營收最大的公司,2015年破4.5兆元。董事長郭台銘是媒體的寵兒,由表第四欄可見,他預官退伍後,學以致用,在航運公司上班;之後創業,隨著公司盈餘由虧轉盈;他的動機層級也就水漲船高。
四、九成勞工為生活而工作
人究竟是為什麼而工作?201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針對45歲以上的中高年齡就業者(約400萬人)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自我實現動機佔3.3%;
.自尊、社會親和動機佔4.8%,問卷題目是「打發時間」;
.安全、生存動機佔86.4%,問卷題目是「維持家計。
目錄
自序
對自己有信心,你可以成功的!
第一課 了解就業市場趨勢
其實你可以不用工作
人們為什麼工作?
為什麼要做工作規劃?
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不算?
台灣就業市場的供需數量
機器搶走你的工作-SWOT分析中的威脅
就業市場的價格:薪資水準
人力短缺的量與質
就業市場的「時」
職場能力量表
兩岸三十五歲員工職場能力比較
第二課 盤點你的欲望、野心與志向
職場成功的關鍵成功因素
操之在己的職涯成功十堂課
從窮爸爸到富爸爸只花了六年
欲望與野心
遠志與小確幸
看見未來的趨勢
「學習」使美夢成真
勤於動腦,提高你的智商
勇於冒險,抓住更多機會
工作的風險等級量表
如何讓自己有Guts
第三課 克服負面挫折、發揮優勢
知已,才能克已
克服人性負面的一面,發揮正面的一面
遠離負面的人與事
不患手機成癮症
努力耕耘,收穫滿滿
一萬小時的練習
誠信-兼論職場倫理
工作挫折帶來的正面力量
恆心,堅持下去的紀律
恆心造就鈴木一朗的安打王紀錄
第四課 訂定職涯目標與策略
如何衡量你的職場成就?
為你的成功下定義
一生四階段的工作考量比重
「勤於動腦」的職場策略
怎麼確定你走對路?
年輕人高失業率,許多是自找的
注意職業倫理,別誤踩陷阱
把小事情做好是升官的硬道理
不怕苦、不怕難,所以成功才可貴
低薪時如何保持工作熱情?
第五課 建立達人本事的威望
職業生涯三階段所需能力
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上班族五項危機
從一技在身作為出發點
做一個神乎其技的職場達人
一技之長的極致-世界名廚江振誠
你的「專長組合」
從基層到總經理-總太地產翁毓羚
第六課 用專業溝通,打遍天下
口語表達Ⅰ:只要學習、練習,你可以有好口才
口語表達Ⅱ:TED級簡報能力-兼論台、陸版的TED
寫贏別人Ⅰ:觀念篇
寫贏別人Ⅱ:實踐篇
英語Ⅰ:要多說,別害羞
英語Ⅱ:測驗力為何輸南韓?
英語Ⅲ:多益七五○分非難事
英語Ⅳ:閱讀竅門-朱學恆打電動遊戲學通英文
第七課 以人際關係發揮團隊合作
公司重視員工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上班場所的好生活習慣-習慣決定機會
你此生必做的事是什麼?
天團五月天關鍵成功因素
團隊合作:台灣麥當勞的基本員工訓練
序跋
【序】對自己有信心,你可以成功的!
二○一五年非文學書銷量最大的是勵志類的書,聚焦的話,就是職涯相關的書,可見人們關心工作,大於賺錢(個人理財類書)、醫美類(健康減肥瘦身)類的書。
在坊間這麼多同性質的書中,本書是性能價格比(PC值,一般稱為CP值)名列前茅的,我們提供「全套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package),值得你花小錢。
1.目標
由圖可見,讀了本書且執行,你的人生在工作方面應該會「更上一層樓」,這包括挑對行業、能力提升以致職級的提高,最具體的表現在於年薪。
2.性能來自「好投入,好轉換,好內容」
●投入與轉換
本書作者碩士畢業後在速食店擔任襄理,從基層作起,迄三十六歲擔任媽媽塔公司總經理,帶領一七○位員工轉虧為盈。作過一五個全職工作,四個兼職工作。
●內容(產出)
本書綱舉目張,以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經驗,套入成功程式(富爸爸十個原則)來說明。讓你可以「依樣畫葫蘆」。
我們挑的都是凡人,「平凡」指的是排除「官二代」、「富二代」,指的是「平民」、白手起家的。我們的想法是:「他(她)們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
3.感謝
為了拉近跟你的距離,本書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語調來寫。感謝職場貴人謝政勳、鍾俊文博士等,與真理大學通識中心「職涯發展」課程中努力且有創意的同學。內文試閱
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素
「2015年8月,機車路考多幾個項目,及格常大減。許多人尋找「眉角」、「竅門」,以求一次過關。對一次考試,人們如此費心。在職場中,工作至少30年,至少換3個工作,縱使同一家公司,也歷經許多職位。這跟考試一樣,及格就過關,可以便利上路;不及格就只好重考。
那麼職場「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ful factors),重點在於「關鍵」兩字是什麼?複雜的事,沒有簡單的答案;本書想以下列一個標準的職場來說。
一、一個標準職場的設定
「職場」的設定很廣,像如:
.依創業與否:分為雇主(含自營作業者)與勞工;「雇主」身分有許多是父母遺傳,因此本處只討論勞工。
.依職位:縱使在公司,有些職位太專業導向,尤其是電子公司研發部(主要是電機、材料)。
本書尤其是本單元的職場成功,職場是以一般公司為對象,「成功」是指30歲擔任經理、40歲擔任協理、50歲擔任副總經理為理想;由於各行業薪資水準不同,暫不以年薪為標準。
此外,有些幕僚職沒有「理」字輩頭銜,但有職級對照表,其道理相近。
大分類:運氣與操之在己
由表可見,我們先把職場成功因素分成兩大類。
1.「操之在己」是職場贏家的必要條件,約占八成
「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我們把職場成功八成原因歸於「操之在己」,這主要包括人的「能力」(能做)、「努力」(想做與有做)。
2.運氣(包括機會)是充分條件,約占二成
人的際遇有些受大環境影響,有些人因「萬般不由人」來形容,指的便是「不可抗力因素」。或時,人會因為「生不逢時」、「遇人不淑」等因素,以致「懷才不遇」,但人可以「用腳投票」,人可以「另起爐灶」,更換環境,仍會有一定的成就。
「運氣」中有一項指的是「家庭」,尤其是指自己是「官二代」、「富二代」,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贏」在起跑點,即表中小分類中「學校」(佔6分);在「運氣」中的父母因素佔5分。父母的餘蔭11分,你可見,我們相信「龜兔賽跑」的寓言。
中分類:以「操之在己」為例
「操之在己」有兩中類因素,一是能力(佔50分)、一是努力(佔30分),二者關係是相乘的,以兩位22歲的職場新鮮人為例。
能力×努力=戰力
項目 李先生 陳先生
(1) 能力 40 20
(2) 努力 10 25
(3)=(1)×(2) 400 500
陳先生能力20分,但「勤能補拙」,戰力500分;比李先生還高。
小分類:以專業能力中的專業技能為例
能力分成三小類,本處僅討論其中大家重視的「專業能力」(佔25分),這項在初入職場時的重要高,但隨著職務升遷,人際、觀念能力比重提高。
本處聚焦在「專業技能」,這來自:
1.學校習得的知識,佔4.4%
大學四年,頂多加上碩士兩年。
2.工作習得的「技能」,佔17.6%
許多人「邊作邊學」,比喻「社會大學」,30年比大學4年(頂多6年)多太多了。
作者資料
伍忠賢
現職 真理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義育研究室:寫作、教學與顧問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86年7月)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74年6月)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士(70年6月) 經歷 上市電子公司立萬利創新(3054)獨立董事 聯華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媽媽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泰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 中央大學客家政經所兼任助理教授 京華證券投顧公司研究員 工商時報經研室專欄記者 中央大學企管系、資管系兼任講師 國防管理學院企管系兼任講師 著作(2016~2017年,陸續出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圖解經濟學系列(6本) 圖解財務管理系列(6本)、教科書5本 個人成長系列(6本),含時報出版公司2本 電子郵件信箱:James5wus@gmail.co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