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哪有那麼難:12槓桿解決各種人生困境
- 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7-26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9折 342元
-
書虫VIP價:323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6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與成功有約》千萬暢銷書作者
史蒂芬.柯維最重要的人生領悟與智慧精華!
許多人把成功與外在成就混為一談,有的人雖然擁有過人成就,卻人際關係失和、常感內心空虛,因為真正的成功關鍵,不只在於你得到多少成就,而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這本充滿創造性洞見的作品中,管理學大師柯維總結成功的首要,在於善用12種槓桿之力:正真、貢獻、優先目標、犧牲奉獻、服務、責任、忠誠、相互性、多元性、持續學習、自我更新與教學相長,這些原則將幫助你移除成功路上的大小障礙,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世界在變,依循書中提出的重要原則而行,你才得以擺脫對外在成就的執著,移除阻礙你找到生命意義的種種心魔。你將從追逐外在成就表象的人生,轉而迎接擁有深刻平靜、滿足與智慧的人生。你會發現,生活沒有你想的那麼苦,成功也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難。
撥開追求功利的重量,
才能看到人生每一步的意義!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我就能移動這個世界!」
人生充滿各種難題,有人很快走出低潮,但許多人卻常被困住。
每當面臨挫折與困境,管理學大師柯維總會問自己:
真有按照正確的原則而行嗎?還是迷失於外在的成就?
這樣的深省,也是你我生命最大的叩問。
全新12槓桿原則,完整重現柯維一生的智慧精華,
將幫助你重整目標,達成心靈富裕的成功人生,
你會發現,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難題變得容易多了。
【真誠推薦】
施崇棠(華碩電腦董事長)
郭瑞祥(台大管理學院院長)
尤努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透納(微軟公司營運長)
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當人生中的問題與挫折令我們倍感壓力時,我們有時會覺得成功離自己很遙遠,在人生的旅途上舉步維艱,更別提要朝著目標前進。柯維透過本書中提供給我們十二個可遵循的原則,這些原則可幫助我們獲得品格、勇氣與自信心,突破人生的困境,創造最美好的人生。」
——尤努斯(Muhammad Yunus)(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本書教導我們,有些人眼中的成就——財富、權勢、崇高的社會地位,其實比不上以誠實、愛與貢獻為主軸的人生。事實上,正直的品格是各種成功的基石。柯維告訴我們,若欠缺價值觀,我們就無法創造價值。」
——盧英德(Indra Nooyi)(百事公司執行長)
「柯維博士的教導有效幫助我改變了我的個人與職業生涯。本書提出的十二個槓桿為所有人清楚描繪出獲得成功的途徑。本書的字裡行間充滿了珍貴的智慧。」
——透納(Kevin Turner)(微軟營運長)
「柯維以他經典的清晰論述,強調正直與內在報酬的重要,同時呼籲我們要運用想像力、而非倚賴回憶生活。任何人若想要知道如何透過服務,擁有真正成功且有意義的人生,必讀此書。」
——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目錄
序 活出獨一無二的幸福人生 西恩.柯維
前言 成功的首要
第一部 如何獲得首要成就
CH1 私密生活
CH2 品格:首要成就的源頭
CH3 如何與原則步調一致
CH4 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
CH5 重新設定思維模式
第二部 12成功槓桿
CH6 成功槓桿1:正直
CH7 成功槓桿2:貢獻
CH8 成功槓桿3:優先目標
CH9 成功槓桿4:犧牲奉獻
CH10 成功槓桿5:服務
CH11 成功槓桿6:責任心
CH12 成功槓桿7:忠誠
CH13 成功槓桿8:相互性
CH14 成功槓桿9:多元性
CH15 成功槓桿10:持續學習
CH16 成功槓桿11:自我更新
CH17 成功槓桿12:教學相長
CH18 最後的話:獲得智慧
附錄 柯維的最後訪談
注解
序跋
活出獨一無二的幸福人生
◎文/史蒂芬.柯維之子西恩.柯維
家父史蒂芬.柯維打從年少時,就有一份工作在等著他。他的父親擁有一家經營得非常成功的連鎖飯店,身為家中長子,本該注定繼承家業,他卻想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在其他領域,希望從事教育工作,只因心中始終有個聲音在吶喊,要他順從自己的熱情、天賦與良知。
他下定決心,此生最想做的事,就是當個老師。他發現每個學生都擁有各種神奇的潛能,滿腔熱血的想幫助學生盡可能的發揮。然而他知道,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於是,他決定與父親深談,但父親對於他的心願究竟會如何反應,令他非常擔心。
有一天,他去找父親,說他想當個老師。他的父親回答說:「很好,兒子,你一定會是個好老師。說實話,我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經營生意。」於是,柯維博士開始尋找教職,成為大學教授與作家,最後在領導力、組織效能與家庭等主題,成為受到世人景仰的思想領袖。這一切,全是因為他勇於聽見自己的心聲,並為世界做出獨特的貢獻。
他也幫助別人找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有一次我問父親,什麼是領導力的最佳定義。他說:「領導力就是透過溝通,幫助他人清楚了解自己的價值與潛能,使他們渴望親眼目睹自己盡情發揮。」
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內心感動不已。為什麼?因為這完全是我父親性格的寫照。他總是告訴我,我擁有哪些價值與潛能,甚至在我自己尚未發現之前,就看到了。他始終讓我覺得,我可以做任何事,未來肯定有重要的使命等著我去完成。他也是如此對待我的手足和周遭的每個人。他相信,每個人此生都有獨一無二的使命要完成,並擁有無窮的價值與潛能,無法互相比較。
家父是個偉大的老師,他先以身教示範,然後才透過言教給予指引。他的洞見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一再教導我的一個基本觀念是,人有兩種生活方式:追求首要成就(primary greatness)的人生,與追求次要成就(secondary greatness)的人生。
所謂首要成就,指的是你的本質|品格、正直,以及內心深處的目的與渴望。次要成就指的是人氣、頭銜、職位、名聲、財富與榮譽。家父要我不必心繫次要成就,而是聚焦於首要成就。他也發現,獲得首要成就的人,通常(並非必然)也會擁有次要成就。此外,首要成就可以帶來一些本質上的收穫,像是平和的心境、有益他人的貢獻,以及豐富且令人滿足的人際關係。這些收穫遠比次要成就帶來的外來收穫更為重要,包括金錢、人氣,以及專注於自我、以享樂為主軸的人生,然而次要成就往往被人們視為「成功」的代表物。
本書收錄了家父最傑出的一些文章,從未被集結在書裡,也沒有太多人讀過,卻是史蒂芬.柯維的經典之作,承載了他的思想精髓。因此,我的同事和我認為,我們應該與世人分享這些作品。
我撰寫此文時,家父已辭世三年。但透過這些文章,彷彿可以聽見家父在對你說話,充滿洞見的話語直指你的本心。所有文句均出自家父之手,沒有受到任何更動。我們只是加以組織編排,讓大家知道如何活出追求首要成就的人生。其中幾篇文章與家父的著作《與成功有約》,是同時期的作品。我們發現,改變商業界與數百萬人生命的《與成功有約》,其實起源於這幾篇文章,喜不自勝。但本書並非另一本《與成功有約》,反倒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見,告訴世人如何從追逐外在成功表象的人生,轉而迎接擁有深刻平靜、滿足與智慧的人生。
這世間有無數受苦之人,內心長久以來有許多問題,深受困擾,對人生也有種種不滿與失望。這個世界很容易讓人灰心喪志,許多看似「解方」的答案,其實只觸及問題的表象。本書可為身心俱疲的你,帶來真正的療癒。
我自己也曾面臨不少痛苦的考驗。我想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你,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真理,也就是本書闡述的原則,讓我和我的家人獲得勇氣與自信,得以繼續前進、做出貢獻,並找到幸福。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你。內文試閱
品格:首要成就的源頭
當我們認為沒有人看到時,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品格。——布朗(H. Jackson Browne)
說到底,品格(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比能力(你能做什麼)更加重要。首要成就的根本,就是品格。
我特別強調高尚的品格,是因為我相信品格(一個人的為人)最終仍舊比能力(一個人能做到什麼)更為關鍵。此二者顯然都很重要,但品格更為根本,一切皆立基於此。即使是最好的架構、系統、風格與技能,仍無法完全彌補品格上的缺陷。此外,我相信勇氣與體諒是擁有成熟穩定情緒的關鍵因素,我也相信,成熟穩定的情緒是決定人際關係好壞與否的基礎。
情緒成熟穩定的人同時也是高效能人士。他們可能擁有健全的自我,也懂得尊重他人;一方面能以勇氣堅持原則,一方面能體諒他人,並在此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取得平衡,就是成熟我最早是從哈佛商學院教授薩克森尼恩(Hrand Saxenian)的身上,學到這個觀念。薩克森尼恩當時正針對這個主題,進行博士論文研究。
他教導我:成熟穩定的情緒意謂,你有能力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信念,同時體諒他人的感受與信念。
這個觀念令我大為震撼,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他以身作則體現這個觀念的方式。舉例來說,當我們上到統計學時,他告訴全班同學,他不太懂統計,他會和我們一起學習統計學。他同時表示,他了解我們的感受是什麼,因為我們得和其他學生及小組競爭,而且必須參加全校性的考試。
為了自保,我們派了一名代表到學務長辦公室,要求換一位新的統計學老師。
我們告訴學務長,我們喜歡薩克森尼恩老師,但他不懂統計學這件事,不利於大家參加考試。結果,學務長竟然只是淡淡的說:「那你們就好好努力吧。」這回答令我們相當不悅,只得回去找薩克森尼恩教授。他給了我們一些筆記,讓我們發給全班同學。照這樣看來,我們其實是靠互相幫助學習統計學的。最後,我們這個小組(全校共有八個小組)的成績在全校考試中名列第二。
我深信我們能得到好成績,是因為薩克森尼恩老師有勇氣坦承不了解統計學,以及出於對我們的體諒,為我們找出解決方法。薩克森尼恩老師讓我們看見,勇氣與體諒通常會在偉大的領袖身上並存。事實上,他用歷史向我們展現,那些真正偉大的領袖能在共同的願景之上建立強大的文化,是因為他們具備這兩種成熟情緒的特質,在此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並美妙的與自身合而為一。
我自己則透過另一種方式,測試這個觀念。首先,我遍尋歷年來的管理思維、人際關係理論,以及心理學理論,最後得到了相同的答案。舉例來說,哈里斯(Thomas Harris)在《我好,你也好》(I’m Okay, You’re Okey)一書中,所提到的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論,其實源自伯恩(Eric Berne)的《人間遊戲》(Games People Play),以及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要創造「我好,你也好」的狀況,靠的不就是勇氣與體諒嗎?「我好,你不好」意謂,我有勇氣,但對你不夠尊重或體諒。
「我不好,你好」代表,自我欠缺力量,沒有勇氣。而「我不好,你也不好」則代表,勇氣與體諒都不足。
接下來,我檢視布雷克(Robert Blake)與穆頓(Jane Mouton)的研究,這兩位傑出的理論家從兩方面看待成功:「你屬於任務導向,還是人際導向?」有些人在其中一方面得分很低,有些人在兩方面的得分都很低。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在人際與任務導向上都得高分。換句話說,就是以勇氣推動任務的完成,再加上對他人的尊重與體諒。
雙贏(win-win)的概念基本上也是如此:你尊重自我,所以力圖獲得成功,但你同時努力讓別人也獲得成功。若你具有統合綜效的精神,把你的優點與他人的優點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不論在使命宣言、決策、策略結盟,以及顧客與員工關係等方面皆然。我贏你輸(win-lose)策略是只尊重自己,不顧慮他人與他人的處境。而我輸你贏(lose-win)策略代表不夠尊重自己,太過顧慮他人。
經過檢驗,我發現所有的心理學理論都聚焦於相同的兩個因素。勇氣有時也被稱作尊重、信心、意志堅強或自我強度(ego strength),體諒則可能被稱作同理心或仁慈。我也在偉大的哲學與宗教文獻中,發現相同的平衡關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展現了統合綜效的精神。
最後,我曾與多位波多里奇獎得主訪談。波多里奇獎是一個定期頒發的獎項,用來表揚產品或服務獲得巨大品質改善的個人與組織。
我問這些得主:「你面臨過最艱巨的挑戰是什麼?」他們全都給了我相同的答案:「放棄主控權。」
換言之,他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與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建立統合綜效關係。我們必須真正相信他人,不是在個性品格的層次,而是毫無保留的信任。我們也必須學習,如何堅定表達對事的看法。」
在本質上,這些波多里奇獎得主需要學習的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以及統合綜效(也就是《與成功有約》七個習慣中的第四、第五、第六個習慣)。透過練習養成這些習慣,可以獲得新的洞見與技巧,打開新的選項,與他人產生更多合作與連結,並且提振創造力。但這些行為必須來自真正的雙贏思維,以及勇氣與體諒的平衡。
成功槓桿7:忠誠
心胸遠大的人談論想法,市井小民談論事件,心胸狹小的人道人長短。——愛蓮娜.羅斯福
擁有首要成就的人是忠誠的,這種忠誠並非毫不質疑的愚忠,而是拒絕在別人背後對他加上刻板印象或標籤,或在暗地裡譴責他。我們許多人因為不尊重他人,對周遭人的不完美表現出不贊同、甚至輕蔑的態度,而背負沉重的負擔。假如我們能拋開對他人不切實際的期待,明白每個人都只是凡夫俗子,就能放下心頭重擔。
首要成就的終極考驗就是,在別人不在場時仍忠於對方。
當別人不在場,他們就處於暗處,不會知道你說了什麼關於他們的事,或是你是否忠於他們。這正是你展現真實本性的時刻。這不代表你不能批評別人,但你所說的必須是建設性的批評。也就是說,萬一對方在無意中聽見你所說的話,或是你的話後來傳到了對方耳中(通常會如此),你也不會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你沒有在暗地裡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批評別人,為別人加上刻板印象或標籤,然後尋找證據支持你對別人的鄙視。
關於忠誠的小故事
我曾經在夏威夷某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我對於宿舍的狀況非常不滿意,於是直接跑去找校長,因為校長與我共事。我向校長抱怨舍監的不是,在我看來,這位舍監不僅能力不足,而且對工作不用心。
校長聽了之後立刻對我說:「史蒂芬,我很遺憾聽到這個狀況。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們的房舍總監是個很優秀、能力很好的人。我們現在請他過來,一起解決問題好嗎?」
那位校長對舍監展現了極大的忠誠。這使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校長的處置方式是非常正確的。我不敢對他說:「不用了,你處理就好。我只是希望你知道這個狀況。」因為他迫使我面對並負起我應付的責任。
於是,校長打電話請舍監過來。不久後,我就看見他穿過校園走過來。此時我心想:「我剛才有把話說清楚嗎?或許我該為問題負起一部分責任。」當他走進辦公室時,我的態度已經變得非常溫和與謙遜。
校長的人格令我敬佩,因為即使會令我難堪,他仍然對不在場的舍監展現了忠誠。那位校長教了我什麼才是正確的原則,而我從這次難堪的經驗得到了教訓。
當舍監走進校長辦公室時,我的態度整個大轉變。我用友善的態度對他說:「你好嗎?很高興認識你。」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這個人背後批評他。校長也看見了我前後的兩種態度,這使我覺得更不好意思了。
但這次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我學會不在別人背後道人長短,不說出若被當事人聽見、會令我覺得不好意思的話。而那些聽你說話的人都知道,你也會在他們的背後談論他們,尤其當你們的關係陷入緊張時。
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可能會說:「每個組織都有競爭對手與敵人,用輕鬆的態度隨口談論他們,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件事很嚴重,因為如果你允許周遭的人在別人背後對他加上刻板印象或標籤,或是暗地裡譴責他,你等於告訴他們,你也會在背後惡意批評他們。你等於告訴對方,你沒有堅守自己的原則;你為了獲得某些東西、樂趣或贏得人氣,不惜犧牲別人。如果你會說顧客的閒話,就很可能會說員工與供應商的閒話。
我認為抓住多數人的關鍵,是先抓住其中一個人。當人們知道你尊重某個人,那麼在其他情況下,即使承受某些壓力,你仍然很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我們在會議中經常會毒舌批評不在場的人,以貶抑他們的地位或破壞他們的信用。許多時候我會為不在場的人辯護,我不允許周遭的人在別人背後貼標籤,或是暗地裡譴責別人。有人開始批評他人時,我會說:「等一下,我們不做道人長短的事。」我可能還會提醒大家,那個人做了什麼好事。我仍然可能會批評那個人,但我所做的批評即使讓那個人聽見了,我也無愧於心。
當你為不在場的人辯護,在場的其他人會怎麼看這個舉動?他們會認為,你也會為他們這麼做。當然,在當下大膽直言,需要很大的勇氣。什麼都不說必然輕鬆多了。但我相信,當我們有機會為他人辯護,或是大力支持自己珍視的信念與價值觀時,我們都必須這麼做。
展現忠誠的其他方法
我們還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展現忠誠?以下是七種方法:
1. 為無招架之力的人辯護——被放逐的人、處於劣勢的人、地位較低的人、少數族裔、代罪羔羊。我很欣賞偉大的聯合國祕書長哈馬紹(Dag Hammarskjold)所說的話:「相較於勤奮為多數人的救贖而努力,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一個人,是更高貴的行為。」當我們照顧某一個人,會彰顯出我們的品格,同時會影響許多人。
看看美國的民主社會為了保障一個人的權利所做的努力。雖然無法完全伸張正義,但我們會努力追求,這是每個國民共同的理想。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懷抱追求正義的理想。
2. 預期討論並徵求允許。假設你事先知道,在某場會議中,某個有爭議性的人物與職務會被討論。你可以打電話給那個人並對他說:「我知道你無法出席,但我可以談論你的事,或是用這種方式代替你發言嗎?」
3. 討論後致電說明開會的情況。你可以打電話給那個人,告訴他:「會議裡發生了這些事,大家說了這些話,我們做了這些事。」當你認為會議中的發言可能會被誤傳時,這個動作就顯得很重要。你可以說:「我希望向你說明,我的意圖與我曾說過哪些話。」
4. 想想不在場的顧客。品質運動的重點在於顧客。企業界逐漸開始明白,他們必須尊重顧客與供應商(所有利害關係人)。
5. 提及某個人的背景或事件的脈絡。涉及的地域相距愈遙遠,文化愈多元,愈有可能產生分歧與差異。當某個人遭到貶損或是惡意批評時,你可能需要提醒大家:「這個人來自不同的文化或背景,我們與其嚴詞批評,不如先試著理解他,姑且先相信他。」
6. 下次開會時,給這個人一個機會,解釋或辯護他的立場或處境。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機會,親自解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因。
7. 指出這個人的優點。與專案團隊開會時,當我發現團隊成員開始猛烈攻擊某個他們視為競爭者的人,我會說:「我不認為他會喜歡你們對他的批判,他應該獲得更好的對待。他是我們最優秀的提案人之一。」
若有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人們通常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可能會察覺到自己的名聲遭到踐踏,敵人正密謀要加害他們。我認為這種情況比我們所知的更普遍。我想當人們被藐視時,他們通常能察覺到。
此外,我發現有許多人在暗地裡說出或漫不經心時寫下的閒話,後來遭到傳播或出版。因此,為不在場的人辯護最好的理由之一就是,你不需要擔心自己會因為那些閒話(人格謀殺、草率的評斷與糟糕的決定),而輾轉難眠。作者資料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共同創辦人。 《時代》(Time)雜誌稱譽柯維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獲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柯維的其他重要著作,包括:《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第3選擇》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 柯維於二〇一二年七月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以及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卓見,留傳後世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
基本資料
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譯者:廖建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07-26
ISBN:9789864790326
城邦書號:A150074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