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生命的催化劑RNA: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破解生命最深沉謎題的探索之旅
-
打造苔蘚微景觀:生態瓶、苔球、盆栽與苔蘚牆的手作療癒時光
-
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
與眾不同的大腦:為什麼我們能理解科學和藝術?電腦與AI會影響大腦的演化嗎?
-
愛因斯坦冰箱:從科學家故事看物理概念如何環環相扣,形塑現代世界(修訂版)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蘇東坡顛沛流離植物記
-
科學素養:看清問題的本質、分辨真假,學會用科學思考和學習
-
重力簡史(長銷改版):牛頓的蘋果如何啟發重力法則、相對論、量子論等重大物理學觀念
內容簡介
生物科技,本世紀三大關鍵科技之首,也是當代最重要語言和經濟推動力量——遺傳基因具體展現的場域。從釀酒到幹細胞,從複製羊到對抗SARS,近年來生物科技研發的重大突破,隱含了巨大商機,也勢必影響人類文明走向。生技產業不是大國的專利,小國也有機會。如何在全球生物科技產業中奪得一席之地,將是台灣未來的國家級研發重點。
繼達康(.com)之後,目前最熱門的領域,莫過於奈米與生物科技。有別於奈米的商業化之路仍然遙遠,生物科技產業本身的廣度與深度,不僅能容納眾多新創事業,連傳統公司也能從中找到轉型的契機。因此不但政府鼓勵,許多企業為了提昇自己的知名度,紛紛將名稱改為某某生技公司。然而,在對生技產業的瘋狂迷戀當中,有幾個人了解生物科技是什麼?生技產業具有怎樣的特性,發展的模式又是如何?
市場中雖已有相關圖書,但多從投資等面向切入生技產業,較少觸及生物科技本身。對於想了解生物科技,以及希望進入生技產業一展身手的你來說,本書內容涵括整個生物科技領域,從技術面、產業面、政策面切入,深入淺出的文字讓你輕鬆掌握生物科技與生技產業。
作者資料
牟敦剛
牟敦剛博士 台灣大學化工系,麻省理工學院(MIT)生化工程博士。曾服務於美國必治妥大藥廠、美國柯達公司中央研究所生命科學處,並曾於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 of Rochester)和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 of Technology)擔任兼任教授。1984年隨美國雷根總統及美國應用微生物考察團訪問中國大陸。1986年回到家鄉後,任職於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1年5月創辦牟博士工作室。2002年8月起,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馬來西亞科技大學(Malays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T)邀請,前往吉隆坡客座教授生化工程與製程碩士課程。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