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那些神話教會我的人生:從眾神、英雄的故事思索生命難題的意義與解答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 身為父母,你是否總為孩子安排一切,就像海洋女神泰蒂絲對兒子阿奇里斯過度保護,不懂放手? ★ 在婚姻中,你是否從不願坦承這段關係早已千瘡百孔,就像宙斯和希拉彼此傷害,糾纏不休? ★ 面對失去的遺憾,你是否沉溺於悲傷與追悔,就像奧斐斯追尋亡妻那樣執著? 讀神話不只是好玩有趣, 每則神話都反映著我們的人生,提醒我們面對自己的盲點和生命困境。 在遠古的印度醫學裡,醫生開給心理障礙或情緒困擾者的處方是一則則故事,供病患思索,找出解決自身問題的答案。正如許多世紀以來,人們也用神話與傳說解釋生命的奧祕,並闡述生活的投射。 書中收錄古希臘羅馬、希伯來、埃及、印度、美洲原住民、毛利、凱爾特與古北歐等各文化的五十一則神話、傳說。作者以優美的文字重述故事,再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加以解讀,帶領我們體會其中揭示的意義,並循著人生歷程,談論家庭、個人、愛情、權力慾望、生離死別等課題。 我們將更深刻理解,神話不只連結著文明,更連結著你我的心理、性格、命運。也將看見故事如何呼應生活百態,如何療癒所有我們正遭遇的迷惘困惑,尋得生命旅程所需的解答與出口。 【貼心推薦】(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心曦心理諮商所 所長、《情緒勒索》作者 周慕姿 倫敦大學皇家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 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英國HCPC註冊戲劇治療師 柳冠竹 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目錄

第一部 人之初 第一章 親子  泰蒂斯與阿奇里斯:望子成龍,卻帶來傷害  希拉與黑腓斯塔斯:陪孩子成長,接受彼此的不完美  奧利安與歐諾皮溫:親情不是束縛和占有的藉口  提修斯與希波呂托斯:從「偶像」到「對手」的父子心結  奧賽利斯、依西斯與霍魯斯:孩子,你是希望的化身  疤面的故事:祖孫情深 第二章 手足  該隱與亞伯:你偏心嗎?  阿利斯與黑腓斯塔斯:愛上同一個她  羅穆路斯與列姆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安提歌妮:手足間無私的愛 第三章 傳承  風之子: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底比斯王室:所謂的「家族宿命」  阿特留斯王族:比較愛爸爸還是媽媽? 第二部 成為獨立個體 第一章 離開家園  亞當與夏娃:和童年與純真道別  佛陀動身求道:夢想這條路,跪著也要走完  普瑞迪爾,艾佛洛克之子:追尋夢想中的自我 第二章 爭取自主  齊格菲:積極探索世界  無名美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吉加美士與永生樹:不可能的追求 第三章 尋求意義  維內莫伊嫩與魔法神器:當理想幻滅  帕西法爾與聖杯:擺脫家庭的過度保護  帕修斯:以勇氣迎戰 第三部 愛與人際關係 第一章 激情與拒絕  哀可與納奇索斯:自我中心的悲劇  西芭莉與阿提斯:愛不到你,就毀了你  參孫與大利拉:總是愛上錯的人  梅林的魔法:為了愛你,失去了自己 第二章 永恆的三角習題  宙斯與希拉的婚姻:是愛還是不甘心?  亞瑟與桂娜薇:最仁慈的愛 第三章 婚姻  葛德與弗瑞:真愛值得等待  妮奈芙的轉變:同理心讓愛更長久  阿爾喀斯提斯與阿德梅托斯:愛對方勝過愛自己  奧德修斯與潘妮洛普:彼此信賴,才能走過難關 第四部 身分地位與權力 第一章 找到志業  路格:培養十八般武藝  兩兄弟:發自內心的謙和  法伊頓與太陽戰車:衝得太快太遠 第二章 貪婪與野心  阿拉庫尼:越豐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  波呂克拉特斯的戒指:傲慢是你最大的敵人  米達斯國王:富有到只剩下錢  安德瓦里的墮落:與魔鬼訂下契約 第三章 責任  米諾斯王與公牛:權力使人腐化  亞瑟王的和平時期軍隊:目標達成了,然後呢?  所羅門王斷案: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第五部 人生大事 第一章 生離、死別與受苦  約伯的試煉:受過的苦,都將照亮前方的路  奧斐斯與尤瑞迪絲:走過「失去」的哀傷  半人馬族的凱隆: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 第二章 靈性叩問  浮士德博士的命運:少了惡,怎能理解什麼是善?  佛陀悟道:重生之輪  帕西法爾:尋找聖杯的考驗 第三章 最終旅程  茂伊與死亡女神:因為,人生是條單行道  厄爾的冥界見聞:命是成長,死亡是它的開花  因陀羅與螞蟻:無休止的生命大戲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序跋

〈作者序〉
     神話是最早的自助心理學。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運用神話、童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生命的奧祕,讓它們比較好受——從四季為何更替,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議題,再到死亡之謎。耶穌用寓言故事說明他的教誨,以容易明白的形式向追隨者提出難題。柏拉圖透過簡單的神話與寓言傳達深奧的哲學概念。在古老的印度醫學中,有心理或情緒困擾的人若向醫師諮詢,醫生會開立一則故事讓病患好好思索,藉以幫助病人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線性、因果關係的理性思維往往會掩蓋生命難題的深層意義與解答。神話具有神奇能力,可容納與溝通似非而是的說法,讓我們看穿難題,直指事情的真正核心。      接下來,我們會探討古希臘羅馬、希伯來、埃及、印度、美洲原住民、毛利、凱爾特與古北歐,以及其他來源的重要神話故事,有些很知名,有些較陌生,但都和生命的不同階段及所有人類都會遭遇的重大挑戰有關。我們不打算遵循大家熟悉的「神話辭典」形式,將一長串的古代神靈與英雄列表,分別給予每一位片斷的闡述,而是按照人類生命模式,讓古老的故事穿梭在根本的人類經驗中,從家庭關係開始談起,最後以死亡作為這趟神話之旅的終站。本書的每一部都可以獨立於其他部分單獨閱讀或重讀。不過作為一個整體,本書會帶領讀者踏上旅程,經歷人生的每個重大關卡。      每一部都著重特定的生活領域,以及我們都會遭遇的典型衝突與樂趣。特定的神話故事則是用來說明特殊議題,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但都跟那個生活領域有關。首先會講述故事,接著會提出心理學概述,幫助我們理解這則神話對我們自身生命的深層意義與應用。      本書的目的是向你展示神話故事與想像可以為內在衝突帶來解脫,幫助你發現更深入、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神話很重要的一項療癒功能是讓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的感受、恐懼、衝突與渴望都不是空前絕後。我們從神話中得知,手足競爭和時間一樣古老;伊底帕斯還好端端地活著,並非只限定在精神分析的長椅上;永恆的三角戀確實恆久遠,打從人類開始懂得書寫就留下了相關紀錄;美貌、才華、權力、財富會帶來各自的苦難;然而在黑暗與孤寂、挫敗與失落中,我們總是能發現光明與新希望。

內文試閱

〈泰蒂斯與阿奇里斯〉
     第一則家庭神話告訴我們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有多大。這則希臘神話故事最重要的主題也許是泰蒂斯(Thetis)對兒子的期望——她希望他能成為神。這個故事以悲劇收場,但它對我們無意中要求子女承擔的那些內心期盼、夢想與渴望,有時還讓他們吃盡苦頭,傳達出深刻的見解。      泰蒂斯是偉大的海洋女神,統領海中所有生物。當她來到適婚年紀,眾神之王宙斯(Zeus)接獲預言,說如果泰蒂斯嫁給神,就會生出一個比宙斯更厲害的兒子。宙斯擔心自己地位不保,便將泰蒂斯許配給培里烏斯(Peleus)這名凡人。這樁異族通婚相當成功,兩人過著美滿的安定生活——只不過培里烏斯有時會憎恨妻子的超自然力量,而泰蒂斯難免偶爾覺得自己嫁得低了些。      後來泰蒂斯生了兒子,取名為阿奇里斯(Achilles)。因為父親是凡人,所以他是個凡人小孩,注定跟所有凡人一樣,由命運三女神(Fates)決定他能在世上活多久。可是泰蒂斯對這樣的前景感到不滿。永生不死的她不希望看著兒子日漸衰老死亡,自己卻永保年輕。於是她悄悄帶著新生兒來到斯提克斯河(River Styx),這裡的河水能帶來永生不朽的恩賜。她抓住嬰孩的一隻腳後跟,將他整個人浸入斯提克斯河中,深信如此一來他就能長生不死。可是她抓住的那隻腳後跟沒有接觸過斯提克斯河之水,這個地方就成了阿奇里斯的要害。      等他長大成人,參與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時,一支箭射中這處後腳跟,奪走了他的性命。儘管阿奇里斯成就了非凡榮耀且永遠為後人記得,但泰蒂斯騙不過命運三女神,也無法將人化為神。      ❦      許多父母雖然不像泰蒂斯望子成神,卻不自覺地期盼孩子能超凡入聖。我們不冀望自己的孩子長命百歲,只盼他們能比其他孩子更優秀,更俊美,更有天分,更才華橫溢,獨一無二、特殊,不受人生尋常局限所束縛。沒有哪個孩子能符合那些潛意識的期望,而且在父母用盡全力創造那個超乎常人的特質時,孩子可能因為自己的平凡人性被忽略而受苦。我們也會期望孩子能設法拯救我們——將我們搞砸的事修復,或是實現我們人生中被否定的夢想。我們犧牲奉獻,希望孩子能為我們的生命提供意義,而不是允許他們過自己的人生。等到他們跟所有人一樣犯錯跌倒,或者沒有對我們的努力表現出足夠的感激,我們就會大發雷霆,對他們深感失望。這一切都能在泰蒂斯與阿奇里斯的這則故事中讀到。      泰蒂斯,這個女神母親希望她的孩子能像自己,成為神,而不是像他父親,只是個凡人。她也代表面對母職的某種態度。如果一個母親希望完全擁有她的孩子,且不願意或無法與丈夫分享這個孩子的愛,許多問題便會接踵而來。泰蒂斯與培里烏斯的婚姻中有阿奇里斯這個兒子,它描繪的是父母兩方強弱失衡的婚姻。泰蒂斯覺得自己比培里烏斯優越,因而希望孩子的舉止能像她。這是個再常見不過的兩難困境;我們可能會暗地裡幻想孩子的身分,而不願承認雙親都對孩子的誕生有所貢獻。當一段婚姻不幸福或讓人不滿意,就可能發生這種狀況。就像泰蒂斯對兒子做的事,父親也可能會把自己女兒理想化,而且不自覺地努力離間母女,不讓任何外人破壞團結的父女情。(參見第19-22頁,奧利安與歐諾皮溫。)      所有這些教養子女的兩難都只是人性的表現,而不是有病。不過,雖然神話的主角是神,探討的卻是人性。我們該如何處理過度期望和占有欲呢?如果我們把孩子帶到這世界上,就應該公平公正地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潛藏感情。假如我們知道自己對孩子期望過大,就算他們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我們還是能向他們展現關愛。此外,我們也能鼓勵他們遵循他們內心與靈魂嚮往的路,而非我們希望自己過去曾走上的路。有意識和節制的感情不會摧毀人。無意識的感情往往會導致無意識的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沒有哪個父母的人生是完美的,而我們全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懷有不切實際的希望。這是很自然的人性。不過我們的孩子不是神,他們來這世上也不是為了帶給我們更大的榮耀,或解救我們的人生。宙斯的智慧創造了泰蒂斯與培里烏斯的婚姻,這段姻緣當中存在一個巨大的人神混合體形象,矗立在所有人類起源的後方。每個孩子都具有兩者的特質。如果我們能記得這一點,並允許我們的後代表現出他們人類的那一面,那麼這則古老的神話就能幫助我們成為更睿智、更寬厚的父母。   
〈該隱與亞伯〉
     這則《舊約聖經》故事人盡皆知,但也許我們對於父母如何成為子女間衝突的根源想得不夠周詳。該隱(Cain)與亞伯(Abel)的故事跟手足競爭有關——發生在兄弟姊妹間的嫉妒與競爭。手足競爭和太陽升起一樣自然且無可避免,也一樣古老。少許可以推動健康的自我發展,過多則會在家人間造成痛苦並引來毀滅行為。      亞當(Adam)和夏娃(Eve)有兩個兒子。小兒子亞伯是牧羊人,長子該隱在田裡耕作。有一次,兩個人同時向耶和華獻上供物。該隱拿出部分收成為供物,而亞伯也將羊群中最出色最肥美的羊隻獻上。耶和華對亞伯的奉獻物很滿意,卻不中意該隱的供物。該隱認為這樣的偏袒沒有道理,因而對耶和華與自己的弟弟感到憤憤不平。      耶和華感受到該隱的怒氣,對他說:「你生什麼氣?如果努力,你就會成功。如果不努力,錯在你自己。」      可是這些話並沒有讓該隱覺得寬慰。憤怒在他內心不斷滋長。然而,對耶和華發怒並不聰明,他於是將矛頭轉向弟弟。他尾隨亞伯走進田間,動手攻擊,把亞伯殺了。      耶和華問他:「該隱,你弟弟在哪?」      該隱回答說:「我哪知道。我又不是他的監護人。」      耶和華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對該隱說:「你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可怕的事呢?你弟弟的血從地裡向我哀告,像是要求復仇雪恨。你必受詛咒;你再也無法耕作這塊地,因為它吸收了你弟弟的血。當你殺害弟弟,這地彷彿開了口,接受他的血。就算你想栽種作物,也長不出任何東西。此後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但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無法承受這樣的刑罰。你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受到驅逐,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然而耶和華說:「不會的。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接著耶和華在該隱的前額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一處名為挪得(Nod,意指流離飄蕩)的地方。      ❦      正統的宗教信仰者可能不會質疑這則故事的道德觀值得商榷。可是如果仔細思索這個故事,我們可能也會納悶,該隱展現了同等的奉獻之心,為什麼耶和華卻偏愛亞伯呢?事實上,神的審判沒有公平可言。兄弟兩都將自己生產的最棒物事當作供物;該隱的職業是耕田種地,無法獻上羊隻。在此,我們可以窺見某種極為常見的家庭動態關係:父親或母親若偏愛某個孩子,手足競爭就會爆發。該隱看不出自己被耶和華冷落的理由,因此客觀來看,他的憤怒是有道理的。然而就像孩子無法將憤怒發洩在強勢的父親或母親身上,該隱無法將自己的怒氣直接發洩在耶和華身上。向神展現憤怒可能會導致自身遭受殲滅。孩子對父母懷有某種深刻且典型的恐懼,那未必是父母的作為所致,而是因為在孩子心中,母親與父親是如神一般的人物,擁有決定生死的力量。      因此,該隱的盛怒指向了自己的弟弟。當我們害怕對自己所愛或恐懼的人表現出憤怒時,結果通常就是如此。怒氣會被轉移到看似贏得父母所有關愛的手足身上,雖然大多時候它會引發某種低調形式的殺戮——冷淡與懷恨——但有時它可能會造成肢體暴力,即使在「正常」家庭也不例外。追根究柢,這個故事的關鍵並非兄弟鬩牆,而是神根據個人品味展現出偏袒。耶和華顯然中意綿羊勝過玉米——因此,被冷落的是該隱,而非亞伯。吃素的人可能會很質疑這個偏好!當我們查看家庭動力學時,偏心的原因就在於父親或母親自己的價值觀。喜愛運動勝過藝術創作的父親可能會比較疼愛擅長運動的兒子,而非有音樂才華的兒子;注重外表的母親可能會偏愛長相漂亮的女兒,勝過勤奮好學但相貌普通的女兒。人生就像家庭一樣,它並不公平。      在這則故事中,事情並沒有得到解決;該隱被逐出家門,四處漂泊。然而耶和華饒恕他。或許神覺得有點內咎,因為這場兄弟之爭的根源正是祂。在家庭生活中,這類衝突則可能有解,但只會發生在交戰的手足願意坦懷相待,與對方討論真正的傷害何在,而且受傷或被冷落的一方能清楚地承認自己對父母違規的憤怒。其中責任最重大的,是行事明顯不公平也不合理,欠缺足夠內省的父母,就像故事中的耶和華。神也許有權做出那樣的行為,但為人父母的無權這麼做。該隱與亞伯的故事反映的手足競爭並非來自兄弟姊妹間與生俱來的反感,而是由家庭本身的複雜動態關係所產生。如果我們能在感情上大方坦誠地看清事情核心,也許就能從我們自己與孩子的眉宇間徹底根除該隱的記號。

作者資料

麗茲.格林(Liz Greene)

英國占星師,畢生貢獻於心理占星學。身兼占星家、心理學家與作家等多重身分,與備受尊崇的美國占星家霍華.薩司波塔斯(Howard Sasportas)共創倫敦心理占星學院(The Centre for Psychological Astrology),並擁有一間專門出版專業占星書的CPA出版公司。目前居住在倫敦。 格林是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占星師之一,著作等身,如《土星:從新觀點看老惡魔》(Saturn: A New Look at an Old Devil)、《外行星及其行運周期:集體占星術》(The Outer Planets & Their Cycles: The Astrology of the Collective)、《命運的占星術》(The Astrology of Fate)、《靈魂暗處:占星裡的精神病理學》(The Dark of the Soul: Psychopathology in the Horoscope)等。與薩司波塔斯以及塔羅專家茱麗葉.沙曼-伯克(Juliet Sharman-Burke)有多部合著作品廣為流傳。 2010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歷史系以格林的論文〈英國神祕主義裡的卡巴拉:1860-1940〉(The Kabbalah in British Occultism:1860-1940)授予她博士學位。 相關著作:《那些神話教會我的人生:從眾神、英雄的故事思索生命難題的意義與解答》

茱麗葉.沙曼-伯克(Juliet Sharman-Burke)

塔羅權威、精神分析治療師,對占星學、心理學與神話學均研究深入。 1970年代初期開始接觸塔羅牌,後來跟隨麗茲.格林學習占星學,並且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牧師基金會(Westminster Pastoral Foundation)接受心理治療培訓,在1984年獲得正式會員資格,開始從事心理分析治療的私人執業,並且教授塔羅和占星學課程,在倫敦的心理占星學中心擔任督導工作。 源於對神話學、心理學的共同興趣,與麗茲.格林合著並設計了《神話塔羅牌》(The Mythic Tarot),根據希臘神話編撰設計的塔羅牌與書籍,暢銷全球。除了治療、教學、寫作和心理學中心的管理工作外,她還在美國、挪威、斯洛維尼亞和荷蘭開設課程。 著有《塔羅全書》(The Complete Book of Tarot)、《新塔羅全書》(The New Complete Book of Tarot)、《神話塔羅練習冊》(The Mythic Tarot Workbook)、《眾星的傳說》(Stories from the Stars)、《理解塔羅牌》(Understanding Tarot)、《精通塔羅牌》(Mastering the Tarot) 、《塔羅初學者指南》(Beginner’s Guide to the Tarot)等作品。

基本資料

作者:麗茲.格林(Liz Greene)茱麗葉.沙曼-伯克(Juliet Sharman-Burke) 譯者:陳筱宛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館 出版日期:2017-09-05 ISBN:9789864773190 城邦書號:BK5125 規格:平裝 / 單色 / 34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