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
蜂學問:蜂類生態 × 養蜂技術 × 圖解知識,深入探索蜂之奧秘
-
聽見老樹的呼救:從阿里山吉野櫻、柳營老榕樹到草屯鳳凰木⋯⋯橫跨全台的「搶救老樹」紀實,走進傷病現場,重啟人與自然的生命對話
-
多重宇宙:量子力學、超弦理論、9+1維度時空,人類對宇宙的最新真相探究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路邊的趣味植物學:從日常散步觀察植物的生存劇場
-
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微距×動態×深海攝影,用科學觀察360+動物的特徵及演化過程
-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
你的身體,不可或缺的分子:賀爾蒙、營養素、基因、酵素......210種維持人體機能的生物圖解
-
探索時間之謎:從天文曆法、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巴格特(Jim Baggott)
曾任英國里丁大學化學講師,隨後離開校園追求商務職涯,他先效力於殼牌國際石油公司,之後轉任獨立商業顧問兼培訓師,但仍維持對科學、哲學和歷史的廣泛興趣,並且持續在閒暇時對這些主題提筆寫作。 目前的科普著作以原子、量子為主,對物理發展具有獨到眼光,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的前兩年,即預測粒子物理學研究會有突破性進展,便早早開始撰寫本書,使得本書能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隨即出版,成為首本最完整的希格斯粒子傳記。 曾獲格勒克斯科學作家大獎,著作包括:《原子:第一次物理戰爭,以及一九三九至四九年的原子彈祕史》、《不可估量:現代物理、哲學及量子理論的意義》、《現實初學者手冊》、《量子故事:歷史的四十個瞬間》、《完美對稱:富勒烯的意外發現》,以及《量子理論的意義:寫給化學系及物理系學生的指南》。 相關著作:《上帝的粒子:希格斯粒子的發明與發現》《上帝的粒子:希格斯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巴特沃斯(Jon Butterworth)
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現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物理暨天文學系系主任,曾參與歐洲核子研究機構(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兩大實驗團隊之一:超環面儀器(ATLAS)的高能粒子物理學家。執筆大受歡迎的《衛報》部落格「生活與物理」(Life and Physics)。為BBC第4電台科普節目《無限猴子籠》(The Infinite Monkey Cage)的常駐來賓,在許多場合擔任科普大使發表演講,並參與紀錄片《高速撞擊的粒子》(Colliding Particles)拍攝。 曾獲英國物理學會所頒發的查兌克獎(Chadwick Prize)與英國皇家學會所頒發的沃弗森獎(Wolfson Research Merit Award)。著作《撞出希格斯粒子》進入2016年皇家學會年度科學書籍獎決選名單。 個人網頁:http://www.hep.ucl.ac.uk/~jmb 相關著作:《撞出上帝的粒子:深入史上最大實驗現場(希格斯粒子發現十周年紀念版)》《撞出希格斯粒子:深入史上最大實驗現場》
基本資料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