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貨幣/金融
現金的詛咒:為什麼行動支付時代,央行鈔票還是越印越多?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IMF前經濟學家、暢銷書《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危機史》作者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 最新力作! 是該淘汰現金的時候了嗎? 沒錯,是時候了! 但比起鈔票很髒、行動支付落後中國、響應政府政策 減少現金使用其實有更迫切的理由…… ● 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全球重要經濟學者、書評、媒體一致力推! ★《彭博社》2016年最佳圖書 ★《金融時報》2016年最佳經濟學圖書 ★入圍2016年FT╱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 ★榮獲2017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 ▌一本重要的好書。肯尼斯.羅格夫提出多方論證,主張我們的經濟可以戒除紙幣,十分令人信服。————班‧柏南克Ben S. Bernanke|前美國聯準會主席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各國政府打擊犯罪、減少非法移民、促進賦稅公平,同時又能為金融危機預作準備?肯尼斯‧羅格夫提供了一個看似荒謬卻又極度合理的答案,其實只要做一件事──淘汰現金紙鈔。 隨著信用卡與電子支付技術的盛行,我們可能直覺以為,現金應該早被逐步取代,需求越來越少。然而近二十年來的數據證明,多數先進國家包含台灣,對現金的需求卻是越來越多。各國央行供應的現金幾百億、幾千億地流入市面,且多以大額鈔票為主,但除了少部分用在日常購物或躺在銀行金庫裡,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流向不明。 這麼多的鈔票到底流向何處?本書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說明這些紙鈔大部分被用在非法活動,包括逃稅、貪污賄賂、恐怖活動、毒品交易和人口買賣,以及遍佈全球的海量地下經濟等;且更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助長犯罪,這些紙鈔還成了各國央行推行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的嚴重障礙……。 從回顧貨幣發展演變史,作為預言紙鈔死亡的悼文,到針對大鈔造成諸多弊端的嚴謹討論,加上一套淘汰多數紙幣的務實計畫……書中淘汰現金的論點貌似挑釁,實際上極具魅力且充滿了原創性,只要讀過本書,即使你是現金的忠實擁護者,一定也很難不被作者所說服。 ▍好評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陳旭昇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黃朝熙 《失控的銀行》共同作者│艾娜特.阿迪瑪特Anat R. Admati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班‧柏南克Ben S. Bernanke 前美國聯準會副主席│艾倫.布蘭德Alan S. Blinder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 英國經濟大師│約翰.凱伊John Kay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麥爾斯.金伯爾Miles Kimball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麥可.伍福德Michael Woodford 倫敦商學院教授│琳達.岳Linda Yueh 羅格夫率先提出淘汰大額紙鈔有益於公共政策,現在這個觀念已獲得廣泛認識。他的新書更大膽地提出有力論證:淘汰現金。這個提案可說是來得正是時候,值得官方和民間一起慎重考慮。──麥可.伍福德Michael Woodford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在這本迷人而重要的書中,羅格夫強力論證經濟發達國家應該淘汰現金,因為現金助長犯罪卻妨礙政策發揮效果。藉由大量資訊和清晰解釋,本書揭露央行業務與負利率的奧妙,從而提高討論層次。──艾娜特.阿迪瑪特Anat R. Admati《失控的銀行》(The Bankers’ New Clothes)共同作者 大家都喜歡現金吧,但羅格夫可不這麼想。原因很多,從現金助長組織犯罪到它妨礙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都有。現在,他特地寫了一本書來解釋為什麼要淘汰紙鈔,各位讀了就能心領神會,也能更深入思考這個問題。──艾倫.布蘭德Alan S. Blinder普林斯敦大學教授、前美國聯準會副主席 非常吸引人,既發人省思又極具說服力,《現金的詛咒》說的是紙鈔時代早該過去了。類似的討論,羅格夫之前即已提出,但本書的出版確立了相關問題的討論標準,這些問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也必定會影響關於央行促進經濟成長、穩定金融能力的探討。這本書一定要讀!──穆罕默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大衝撞》(When Markets Collide)作者 富於原創而精彩,《現金的詛咒》提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論證,指出經濟發達國家有很多好理由淘汰紙幣,而且是越快越好。羅格夫的說明比先前的任何人都來得清晰明辨,也提出更多論據,讓大家明白現金助長犯罪的事實:如今流通現金大部分都用在非法勾當上。本書提出許多深具挑戰性的問題,必定引起廣泛關注。── 約翰.凱John Kay英國經濟大師、《玩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作者 《現金的詛咒》極富巧思與見地,書中除了對現金相關犯罪有非常生動的描述外,更是關切負利率議題一定要看的好書──麥爾斯.金伯爾Miles Kimball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 我們是否應該成為一個大致上沒有現金的社會呢?在這本指涉廣泛,觸及歷史、犯罪、科技及貨幣政策等議題的書中,羅格夫強力推展淘汰現金的理念。論理清晰而且很有說服力,這本書不能錯過!──琳達.岳Linda Yueh牛津經濟學者、倫敦商學院教授、BBC亞洲首席商務記者、《中國的增長》(China’s Growth)作者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格夫的精彩新書《現金的詛咒》說理清晰,針對淘汰現金提出引人入勝的論證。──約翰.蘭卡斯特John Lanchester《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 真是令人著迷的經濟宣言……《現金的詛咒》深入探索貨幣的使用與濫用,以及它在現代經濟中衍生的棘手問題。──《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針對淘汰紙幣提出完整論證……為了淘汰紙幣及便於採用負利率以對抗通貨緊縮的衰退,羅格夫煞費苦心地檢討紙幣的優點和缺點……十分令人矚目!──《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一本討論現金歷史與起源的精彩書籍,對於現金妨礙貨幣政策發揮功效,也有深入討論和分析。──強恩.哈特利Jon Hartley,《富比世》網站Forbes.com 本書的偉大成就是他的論證十分令人信服……清晰而連貫。就算你不同意他最後的結論,那些你以前從沒關注過的問題,還是能因此獲得很多不一樣的思考。──貝瑟尼.麥克林恩Bethany McLea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羅格夫的意見一向值得傾聽……他說我們要進一步擺脫紙幣,必須從淘汰大額鈔票開始,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一本富於啟發、刺激思考,且涵蓋多方事實的力作。會讓大家懷疑,我們為什麼放任那麼多現金在社會上流竄,同時也揭露了好些宛如都市傳奇的現狀。──派崔克.霍斯金Patrick Hosking,《泰晤士報》(The Times) 精心創作的《現金的詛咒》,涵蓋貨幣改革所需討論的各方面,但書中並未過度爭辯,而是針對種種反對理由,費心地予以糾正並提出解決辦法。──彼得.加伯Peter Garber,《金融與發展季刊》(IMF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Magazine) 你的錢包裡頭可能沒有百元美鈔,但是它在所有美國流通貨幣中可是佔了驚人的80%。羅格夫在新書《現金的詛咒》提出計畫,鼓吹美國等先進國家率先淘汰大多數紙幣,只保留小額鈔票流通,達成他所謂的「現金較少」的社會。──《MIT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書描述生動活潑,論理清晰明辨。──傑佛瑞.伍德Geoffrey Wood,《中央銀行雜誌》(Central Banking Journal)

目錄

序言 第1章:導言與概論 ▍第一部:紙幣的黑暗面:逃漏稅、鑽法律漏洞、犯罪和治安問題 第2章:硬幣和紙幣的發展歷史 第3章:全球貨幣供給的規模與組合,以及國外持有 第4章:合法納稅的國內現金持有 第5章:地下經濟的貨幣需求 第6章:貨幣發行利益 第7章:淘汰多數紙幣的計畫 ▍第二部:負利率 第8章:零利率下限的成本 第9章:抬高通膨目標、名目國內生產總值、逃逸條款及財政政策 第10章:負利率的其他途徑 第11章:負政策利率的其他缺點 第12章:負利率是否違反誠信與脫離規則模式體系 ▍第三部:國際層面與數位貨幣 第13章:淘汰紙幣的國際影響 第14章:數位貨幣與黃金 平裝本新增結語 最後的想法 致謝 附錄

內文試閱

先進國家的政府是否到了應該開始淘汰紙幣(即現金),只保留小額鈔票或硬幣的時後了?這個簡單的提問包含著許多經濟、金融、哲學甚至道德議題。在這本書中,我將從利弊雙方做出平衡探討,且給出答案:「是時候了」。首先,如果沒有紙鈔的話,那些經常發生的大額匿名交易必定更難進行,這會讓逃稅和犯罪活動受到嚴重打擊;就算影響層面有限,也會讓淘汰紙幣的理由極為正當。第二,我也早就說過,如果央行想採用負利率做為政策工具,淘汰紙幣可說是既簡單又方便地排除障礙,不會碰到「零利率下限」就一籌莫展。國庫券利率之所以壓不下去,正是因為大家都可以逃向現金,因為持有紙幣頂多就是沒有利息嘛。 雖然從原則上來說,淘汰現金和採用負利率是兩個可以分開討論、單獨研究的主題,但實際上兩者極有關係。明白地說,在考慮大幅淘汰紙幣之前,就不能不先想到這是為央行開了一扇無限制負利率的大門,而它有一天也可能被誘惑走進去。畢竟像今天只是開了一條窄縫,好幾個主要國家的央行(包括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腳塞進去。所以在此必須慎重考慮的是,淘汰現金和制定負利率政策必然會有的相互關聯和影響。 我第一次提出大幅淘汰紙鈔的建議是在二十年前,對於全世界流通紙鈔堆積如山的當時似乎完全可說是個幻想;那個想法可以回溯到詹姆斯.亨利一九七六年的論文。那篇主題晦澀的論文是在一本相當專業的期刊上發表,但那個提議廢除百元美鈔的瘋狂想法卻獲得紐約時報作家施維雅.娜薩的關注。後來她寫文章談到這個想法,又跟著引發當時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的注意,據說他曾經跟手下工作人員談過這個問題。不過讓我懊惱的是,後來有人告訴我,魯賓關心的不是我提議淘汰大鈔(比方說五十美元及更大額鈔票)的論據,而是針對我論文中的一項推測,認為當時歐洲計畫發行五百歐元大鈔(時值約五百七十美元),很可能挑戰百元美鈔在全球地下經濟的支配地位,在政策上會造成許多影響。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我那些證據才是重點啊!各國政府盲目配合現金需求所獲得的「好處」,和紙鈔(尤其是大鈔)助長犯罪的成本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啊!光是縮減紙鈔對於逃漏稅的打擊,即使只是減少10%到15%,也都足以彌補淘汰紙幣所造成的收益損失。而這樣的打擊也許對於更多犯罪活動都更為有效。 現金無疑在許多犯罪活動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販毒、詐騙、勒索、貪污納賄、人口販賣還有洗錢。大額紙鈔用於非法活動甚於合法交易的事實,也早在電視、電影和許多流行文化中多有呈現。 然而對於這樣的現實,國家政策制定者卻是遲遲不予承認。像非法移民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美國等國家,而現金正是在這種問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有些政客認真討論在國境邊界建造圍牆,卻似乎沒人理解,淘汰紙鈔其實是更好也更有效的辦法。因為如此一來,美國的雇主就算想私下付錢僱用非法的外國工人,也會變得比較困難,更遑論這種情形付的錢常常低於最低工資。在非法移民的問題裡頭,「工作」正是驅動整個過程的大磁力。說得更明白一點,正是因為有現金紙鈔可以運用,雇主才能逃避就業法規,無須負擔非法工人社會保險的費用。 當然,如果準備大幅淘汰現金,就要提供國家補貼的簽帳卡給低收入戶,或者是某種可以提供基本額度的信用卡,甚至到最後也要人人都有基本款智慧手機才行。現在有幾個國家,包括瑞典和丹麥,都已經這樣做,還有更多國家正在考慮採取類似作法。最簡單的作法是先為每個國民開設提款帳戶,而所有的政府資金轉移都透過這些帳戶來進行。不管是不是要淘汰現金紙鈔,推廣金融普惠都是很好的公共政策。而不管未來會如何發展,我在這本書中提出的計畫是長期保留小額紙鈔繼續流通(也很可能是無限期流通),這樣應該就足以化解大家擔心日常購物可能的不便。保留小鈔(如果最後都能替換成有點重量的硬幣就更為理想)也可以滿足一些特殊需求,化解大家對於安全、隱私和緊急狀況處理上的疑慮。 要是有人以為現在現金卡、手機支付和虛擬貨幣大行其道,現金紙鈔已經被取代了,那可是大錯特錯。大多數先進國家的紙幣需求,二十多年來仍是繼續穩步上升。說起來各位也許不信,2015年底時,在銀行之外流通的美國貨幣高達一兆三千四百億美元,等於每一個美國人不管男女老少,身邊都有四千二百美元在流動。而大多數先進國家的現金流通大致也是如此。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額數如此龐大的現金發行有許多都是我們平常人不會多帶的大額鈔票,包括百元美鈔、歐元的五百元大鈔(現值約六百二十美元) ,還有瑞士法郎的千元大鈔(時值比一千美元略高)。美國的流通貨幣中大約有八成都是百元美鈔。如果不算那些小額的零錢,一般的美國四人家庭平均擁有一萬三千六百美元的現金,平均一個人不管男女老少可以分配到三千四百美元。那麼請問有多少人的錢包、餅乾罐或車子裡頭會藏著三十四張百元美鈔呢?美國財政部和央行常常印製幾十億的大額鈔票發行在外,卻沒人知道這些鈔票到底去向何方、用在何處。我們只知道其中有一小部分會在商店的收銀機或銀行金庫出現,但就算是對整個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進行普查恐怕都找不到其他大額鈔票的下落吧;而貨幣供給以大鈔為主的情況也非美國獨有,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幾乎都有同樣的問題。 有些國家央行甚至也開始覺得自己是在「反洗錢」。說是「反洗錢」一點也沒錯!央行發行乾淨大鈔送到各銀行,經過幾次中間交易以後,那些現金,尤其是大鈔,最後常常就變成地下經濟流通的髒錢。而傳統的「洗錢」則是指犯罪活動的收益經過貌似合法的企業漂白成乾淨的錢。 各國央行重新思考現金角色的主要動機大概也不會是什麼道德覺醒,認為現金已經成為全球金融體系順利運作的主要障礙。以當前全球經濟體系而言,紙幣總值占全球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其實很小,像這種陳舊的交易媒介怎麼會很重要呢?原因說來平常無奇,但沒有仔細想過的話當然覺得蠻驚訝的。 我們可以把紙幣當做是零利息債券,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不記名的零利息債券──上頭沒寫名字,也不記載來歷,不管是誰持有都有效。只要大家都還有紙鈔可以選擇,任何利率太低的債券都不會被接受,除非是考慮到現金的保存成本比較高也比較不安全,這一點對低利率債券而言倒算是個適度的補償優勢。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不大,可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八年來,零利率下限讓先進國家的貨幣政策幾乎是寸步難行。如果可以採行無限制的負利率政策──而且所有必要的金融、制度及法規條件都已齊備──央行就永遠不會「彈盡援絕」(也就是說,利率總是有下降空間)。如果是在金融危機正嚴重而緊急的時候,無限制的負利率政策必定是非常有用,也可以讓大家見識它的真正威力。 在這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很少有政策制定者真正擔心過這個問題,除了經濟泡沫破裂的日本之外,打從大蕭條之後就沒什麼人關心過零利率下限的問題了;但是在2008年以後,全球金融情勢有了巨大變化。事實上過去八年來,幾乎每個主要國家的央行都曾在某個時刻希望大幅降低利率,設定極為顯著的負利率。包括丹麥、瑞士、瑞典、歐元區和日本在內的幾個國家實際上也已經逼近負利率界限,但是這樣的政策並沒有用,甚至適得其反,因為利率一旦逼近零,資金就會從銀行帳戶和政府公債逃向現金紙幣。就算政策利率的下限其實是比零還要再低一點,它對貨幣政策的效力仍然是個很大的限制。 負利率有時可能是個好政策,但紙幣的存在會妨礙其進行,這個想法其實也不新。過去在大蕭條正嚴重的時候,幾個不同流派的經濟大師,包括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和劍橋大學的凱因斯就都同意,政府如果有辦法對現金給予負利率,貨幣擴張就能拯救經濟脫離肅條。當時的問題跟現在很多國家一樣,因為短期的政策利率都已經降到零,貨幣政策陷在「流動性陷阱」裡頭,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費雪受到特立獨行的德國思想家西爾維奧.格塞爾的啟發,在1933年寫了一本很薄的書叫《印花憑證》,提出要求鈔票持有者必須定期貼上印花以維持幣值的點子,也就是讓現金支付負利率的簡單方法。凱因斯在他一九三六年的經典大作《一般理論》中稱讚過這個點子,但也正確指出這個作法完全不切實際。凱因斯否決格塞爾對「流動性陷阱」的解決辦法,才引導出自己的著名結論,也就是擴大政府支出才是推動經濟脫離大蕭條的關鍵。 但凱因斯要是在今天這樣的世界,很可能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如今越來越多的交易已經轉移到電子媒介,包括信用卡、現金卡還有手機等等。要對電子貨幣施予負利率(或正利率),如銀行持有的電子貨幣,已經不是不切實際;事實上我已經說過,有幾個中央銀行正在這麼做!如今要更大規模地採行負利率,最大障礙就是現在流通的現金紙幣,尤其是那些大額鈔票一定會成為資金從國庫券全面脫逃的避難所。當然,其他制度上的障礙也會妨礙全面採行負利率政策,例如,債券的負利率該怎麼支付,溢繳稅款應該明文禁止,還有支票兌現也不能故意拖太久;這些我都會在第十章和十一章詳細討論。只要準備的時間足夠,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妥善安排處理的。 淘汰紙幣或對現金課以負利率,是個足以挑動大眾情緒的議題。現代的幾位西爾維奧.格塞爾就在某些地方遭遇肆無忌憚的敵意。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官員馬文.古佛蘭在2000年發表了一篇完全是學術性的論文,提出一種施加負利率的可能辦法是在鈔票加上磁條。然而他的先知和創見並非受到讚賞,而是很快就招來一大堆電子郵件的謾罵和威脅,甚至在一個保守派的廣播政論節目上遭受無情的嘲笑。哈佛經濟學家格雷戈里.曼基2009年在《紐約時報》專欄寫了一篇奇文討論零利率下限的問題,說他的研究助理曾提議說,可以定期利用鈔票上的序號來舉行樂透抽獎,抽中就變成廢紙一張。這種異想天開的方法當然完全不切實際,長期下來誰有辦法去追蹤這些失效的鈔票序號啊?這只是用來說明負利率運作而舉的一個怪異例子罷了。不過讓曼基非常驚訝的是,他也馬上收到怒氣沖沖的電子郵件和批評,甚至還有人投書給哈佛大學,叫校長馬上開除曼基。 紙幣擁護者也不是個個都像末日邪教,或者會把沒有現金的社會看做是聖經啟示錄的「獸名印記」。(不過我長期宣揚大幅淘汰紙鈔,的確是碰上不少混合型的狂熱份子。)擁護紙幣的人大概也都有好理由,希望保持現狀。我2014年在慕尼黑大學演講後,歐洲央行前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奧特馬.伊辛就強烈質疑我的觀點,他說紙幣是「鑄造的自由」︹典故來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死屋手記》,絕對不能妥協或放棄。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認真面對這些不同看法,找出各種可能的辦法以減輕大家的疑慮。有些人喜歡現金是因為它方便,但是這個優勢其實只存在於範圍一直比較小的合法交易。有些人重視的是現金的匿名特質,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個人有維護隱私的權利,社會也有執行法律和規定的需要,兩者之間要如何維持平衡而不偏廢呢? 決定那條線要畫在哪裡,要如何巧妙區隔兩者且維護雙方權益不偏廢,可能是未來終結現金紙鈔最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關乎個人隱私的,也不只是現金政策而已,還包括諸如手機記錄、網頁瀏覽歷史等等,更不用說現在遍設全球各大都市,幾乎無所不在的街頭治安監視器。但在其中種種,紙鈔仍是重要項目,我們如果想要淘汰現金,就必須仔細檢視目標和替代方案(例如嚴格限制的現金預付卡)。 使用紙幣在小額交易中擁有便利和隱私維護的優勢,因此淘汰紙幣一定要從大額鈔票開始,而且可能要保留小額紙鈔無限期流通,或者必須找到讓人完全滿意的替代品才行。 *** 要為觸及這麼多不同面向的主題寫一本書,的確是個巨大挑戰,尤其是我想認真探討淘汰紙幣時可能引發的實務及學理關注。所以我為這本書設定的結構,是讓讀者可以直接瀏覽他感興趣的特定主題,或者也能直接通讀本書。有許多學術上的材料,特別是引用資料都放在注解裡頭。各位在閱讀第一遍的時候不一定需要詳細深入。另外還有一些主題的討論比較偏向學術性質,我把它們放在簡短的附錄裡頭。 本書正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二章一開始我會先講一些貨幣歷史的材料,來突顯稍後要談到的幾個關鍵重點。其中一個絕對的關鍵是,紙幣可概略分成兩種,有實物擔保和沒有實物擔保的。比方說,有黃金擔保的紙幣就是由中央銀行以黃金來定價,並得以根據官定價格兌換黃金。之後我們會談到,如果他們沒有足夠黃金來擔保所有發行貨幣,可能就會碰上麻煩。無擔保貨幣或法定貨幣的制度,紙幣價值只能來自社會常規和政府法令。現在所有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法定貨幣,這種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蒙古皇帝。 但現在各國政府不靠實物擔保,也已經發行大量紙幣。第三章闡述龐大紙幣供給在外流通的基本事實,我的重點會擺在先進國家的貨幣,順帶也會談到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狀況。接著在第四章和第五章裡頭,我要探討幾種不同來源的需求。誰會持有這麼多現金?這些現金需求的來源,包括合法納稅的國內經濟、不太合法的國內地下經濟(包括逃漏稅和犯罪),還有來自全球經濟,包括合法與非法的需求。 第六章要探討紙幣的一個基本優勢,即政府壟斷貨幣發行而獲得的大量收益。這一章會討論紙幣收益的幾個不同面向,並評估紙鈔需求如果大量轉為電子支付時會有多少損失。有個重要問題是,成本不僅只是未來可能的收益損失,還會有現行流通貨幣的撤回成本,要收回這些紙鈔也許要先發行政府債券來吸收回籠。撤回成本實際上會有多少,可能是取決於洗錢防制的執法程度,而且淘汰期間的現金存款通報要求也需要先暫停執行,因為這會影響到髒錢回籠的額數。我的結論是,淘汰紙幣所帶來的社會整體效益應該還是會比撤回成本高出一大截。 當然,效益多大主要是看逃漏稅和犯罪活動在「現金稀少」的世界中會降低多少,這的確是我們難以預知的。不過我推測這個效果應該是非常巨大,只要政府保持警惕,認真「打地鼠」,嚴厲扼止任何新的交易媒介取代紙鈔角色。政府的主要手段是它有權力命令金融機構不得接受任何替代貨幣,也有權力讓那些替代貨幣不得在一般零售商店流通。是的,總是會有一些替代貨幣──金幣啦、未切割打磨的鑽石啦,還有虛擬貨幣。但如果仔細檢視這些替代貨幣的實用性質和現在就已存在相當多的限制(比方說現在的鑽石和黃金交易商都受執照約束),我們很容易就明白,跟現金相比,替代貨幣更昂貴、更危險而且效率更低。關於虛擬貨幣,本書倒數第二章也會深入探討。 第一部分的最後,第七章要提出一套淘汰紙幣的具體計畫,只保留小額鈔票和硬幣流通。計畫執行的過程拖得比較長,是為了讓民眾和各種機構有時間進行調整,也讓決策者有餘裕排除之前未曾預見的問題。有個重要的基本原則,是一個理想的貨幣制度應該為大額且重複發生的匿名交易製造障礙,但不會妨礙小額交易;而且還要確保金融普惠措施的推廣。無限期地保留小額鈔票或硬幣流通,即可化解許多現金紙鈔廢除後可能引發的問題和疑慮,例如自然災害造成大停電時該怎麼辦。要快速廢止紙幣,有賴於經驗和科技的進步。在第七章的最後,我會談到北歐國家的例子(尤其是瑞典),這幾個國家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正大步邁向現金稀少的社會,目前進度和其他各國相比可謂遙遙領先。要從這些早期的經驗中得出任何確切結論雖說為時尚早,但似乎也可以讓我們看到許多激烈反對減少紙鈔的膚淺理由其實是可以排除的。

作者資料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卡伯講座教授,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危機史》的共同作者。他時常在美國各大媒體接受訪問,也負責撰寫平面媒體的每月專欄,在十幾個國家發表論述。他目前住在美國麻州劍橋。

基本資料

作者: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 譯者:陳重亨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NEXT系列 出版日期:2018-04-24 ISBN:9789571373355 城邦書號:A2202285 規格:平裝 / 單色 / 40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