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東協潛商機:解析政經貿發展階段,發掘可期潛力領域,決勝創新利基
- 作者: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
- 出版社:易博士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定價:60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日本權威財經智庫團隊實地調查,資訊最具未來性
★適用性最廣,涵蓋大中小企業,製造業及非製造業
★區域整體+各國解讀,經商評估見樹又見林
★聚焦70個最重要議題,識見深廣觀點最有力
東協(ASEAN)會員十國包含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
泰國、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因為語言、文化、宗教、
政治型態、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市場充滿高異質性多元化。
近年來,以中、日為首世界各國已陸續插旗深耕,隨著人口成長、
所得提升、市場開放和外資法規鬆綁、旺盛的基礎建設需求、
IT科技等因素,使其發展潛力備受期待——
◎人口紅利:印尼、緬甸、越南等國的工作年齡人口持續增長,
勞力相對廉價;受惠其人口潛力優勢和優秀人力,透過技術轉移、
培育管理階層人才,是創造經濟價值的一大利基。
◎內需市場持續成長:所得提升中產階級增加,高價耐久消費財市場規模與消費力大增,
各項相關領域和產業商機不可小覷;產品優質化也是另一種趨勢。
◎電子商務產業崛起:科技發展和手機普及化,引發泰國和越南的網購熱潮;
印尼政府數位化政策等,電子商務規模預計至2020年有千億美元產值,
數位經濟的龐大商機,不容錯過。
本書由日本權威財經智庫團瑞穗(みずほ,MIZUHO)綜合研究所
實地調查各國情勢和投資環境的變化,提供詳實清晰的最新數據資料。
除了宏觀東協總體真實樣貌,亦針對各國逐一解析1國家概觀、2政治概況、
3外交概況、4經濟概況、5消費市場實況、6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案例、
7經濟風險、8政治.治安風險。全書共70篇主題,立體且多元地掌握東協貿易戰略圖像。
透過本書提供日本企業於東協經營現況、市場環境、產業調查及未來趨勢預測等最精實第一手情報;
關於對中關係的競合,川普外交的對美關係,深度剖析對經濟和全球市場影響。
台灣可藉此評估東協各國不同市場需求及日、中、韓布局現況,
分析業種優勢及尋找利基,是深化新南向發展的最佳借鏡和參考。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
吳象元 TheNewsLens關鍵評論東南亞版主編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邱文潛 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6屆總會長
徐遵慈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
黃志芳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
謝龍發 商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關於東協各國,揭載更多你不能不知道的情報:
◎泰國:推動「泰國4.0」經濟藍圖,企圖透過產業轉型,
創造高附加價值的財產和服務(參照主題15)。
◎緬甸:由日本與緬甸的官方和民間共同投資迪洛瓦經濟特區,
帶動外商投資基礎建設的熱潮(參照主題25)。
◎柬埔寨和寮國:因鄰國泰國人工不足和薪資調漲問題,
勞力廉價優勢獲得各國直接投資,開始邁入工業化(參照主題30)。
◎菲律賓:政府擴大投資和開放外資政策,加上人口紅利及英語優勢,
可期待十年內晉升中高所得國(參照主題34)。
◎越南:實施Doi Moi開放革新政策,吸引外資的直接投資,
並擴大由外資主導的出口產業(參照主題42)。
◎印尼:希望在2020年前成為東南亞數位先進國家,
深化IT科技並帶動消費市場的現代化(參照主題52)。
◎馬來西亞:掌握伊斯蘭教相關貿易關鍵和清真認證產品制度,
擴展伊斯蘭金融市場(參照主題58、60)。
◎新加坡:電子商務規模擴大,零售業和服務業的市場發展可期(參照主題67、68)。
◎汶萊:因為美國頁岩油革命,如何擺脫過度依賴天然資源的產業結構,
亟思轉型(參照COLUMN 1)。
目錄
第一章 認識東協
01 東協的經濟概要~多元成長驅動力
02 東協是日商重要的投資市場~重視東協全體會員國,站穩腳步,擴大市場
03 東協的魅力1FTA網絡~緩慢但逐漸成形的經濟整合
04 東協的魅力2中產階級群體擴大~中所得以上族群增加,消費市場擴大
05 東協的魅力3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建設需求旺盛,掀工程競標熱
06 東協的外交關係1對美關係~隨著川普政權的誕生,摸索與美國的適當距離
07 東協的外交關係2對日關係~東協最大的援助國
08 東協的外交關係3對中關係~努力在對立與合作中找到平衡
09 東協的風險1經濟風險~幣值不穩定
10 東協的風險2地緣政治風險~種族、宗教等對立,製造緊張氣氛
11 東協的風險3天災風險~經歷地震、颱風等嚴重天災
專欄1 二○一三年以後,企圖在負成長中扭轉乾坤的汶萊
第二章 認識泰國~日本的重要經濟夥伴
12 泰國的特徵~工業與觀光發展蓬勃的國度
13 泰國的政治~政局動盪,軍事政變頻傳
14 泰國的外交~在大國間維持平衡外交
15 泰國的經濟~推動產業轉型,跳脫中所得陷阱
16 泰國的消費市場~曼谷首都圈購買力強
17 泰國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展現國家戰略的新投資領域、功能
18 泰國的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源自大洪水與民粹主義政策
19 泰國的政治.治安風險~當心恐攻與政治對立
專欄2從泰國搶攻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CLMV)的加工食品產業
第三章 認識緬甸~東協地區經濟起飛的最後疆域
20 緬甸的特徵~潛力十足的新疆域
21 緬甸的政治~民主化後,軍政府持續保有影響力
22 緬甸的外交~翁山蘇姬政權引發國際社會支持與批判聲浪
23 緬甸的經濟~對外開放,外資急速增加,投入基礎建設
24 緬甸的消費市場~都市起飛,人口多,潛力爆發
25 緬甸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基礎建設、國內消費、泰+1帶來希望
26 緬甸的經濟風險~當心幣值急跌和通貨膨脹
27 緬甸的政治.治安風險~與少數民族的對立、軍政府叛變
專欄3民主化的象徵人物翁山蘇姬
第四章 認識柬埔寨、寮國~「泰+1」(Thai plus one)生產模式的強力支援國
28 柬埔寨、寮國的特徵~東協的後進國
29 柬埔寨、寮國的政治~面臨重要關卡的柬埔寨與一黨獨大的寮國
30 柬埔寨、寮國的經濟~與鄰國合作,獲得成長動力
專欄4從戰場到工廠,柬埔寨泰國邊境幻化新風貌
第五章 認識菲律賓~豐富人才促進經濟成長
31 菲律賓的特徵~優異英語能力,為產業發展加分
32 菲律賓的政治~致力於憲法改革、整肅貪汙的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總統
33 菲律賓的外交~親美、疏美循環的對美關係
34 菲律賓的經濟~加速經濟改革的杜特蒂政權
35 菲律賓的消費市場~一億人口的市場潛力
36 菲律賓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消費市場受肯定,日商陸續搶進
37 菲律賓的經濟風險~比索貶值與天災
38 菲律賓的政治.治安風險~治安、反恐鐵腕政策,導致杜特蒂支持率下滑的兩刃劍
專欄5菲律賓是最夯的遊學市場
第六章 認識越南~後起黑馬
39 越南的特徵~信仰大成佛教的親日國家
40 越南的政治~相對透明化的共產黨
41 越南的外交~以全方位外交為基本方針的外交立場
42 越南的經濟~翻轉中長期以來由外資主導的成長模式
43 越南的消費市場~中產階級增加,奢侈品消費擴大
44 越南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近代零售業和電商雙雙成長
45 越南的經濟風險~財政問題成為基礎建設投資的絆腳石
46 越南的政治.治安風險~內政穩定,但對中關係一觸即發
專欄6急速發展的越南觀光產業
第七章 認識印尼~東協最大國
47 印尼的特徵~東協超級大國
48 印尼的政治~鞏固政治基礎,力拚連任的佐科威(Joko Widodo)總統
49 印尼的外交~流露大國意識的歷代政權和佐科威總統的經濟外交
50 印尼的經濟~佐科威總統力行改革,改善投資環境
51 印尼的消費市場~中產階級擴大的魅力
52 印尼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龐大消費市場引發大混戰
53 印尼的經濟風險~改革停滯、資金易流出、災害頻傳
54 印尼的政治.治安風險~佐科威總統的內憂外患
專欄7印尼逐漸增加的冷鏈(Cold chain)物流需求
第八章 認識馬來西亞~東協第二大經濟體的中規模國家
55 馬來西亞的特徵~擁有豐富資源和多元文化的國家
56 馬來西亞的政治~票票不等值,執政黨繼續占優勢
57 馬來西亞的外交~採等距外交作為外交基本方針
58 馬來西亞的經濟~預測經濟成長約五%
59 馬來西亞的消費市場~相對高所得,外食、多元文化服務持續成長
60 馬來西亞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日商展現強烈的存在感,競爭白熱化
61 馬來西亞的經濟風險~在問題中展現堅實的經濟管理實力
62 馬來西亞的政治.治安風險~當心伊斯蘭狂熱分子
專欄8解決中產階級需求的醫療服務模式
第九章 認識新加坡~東協火車頭
63 新加坡的特徵~有亞洲縮影稱號的城市國家
64 新加坡的政治~人民行動黨政權穩固
65 新加坡的外交~致力於發展多方友好關係
66 新加坡的經濟~具備全球最高水準的投資環境,但已邁入低成長時代
67 新加坡的消費市場~多種商業設施,電商擴大服務
68 新加坡的可期領域與進出案例~各種日本商店進軍新加坡
69 新加坡的經濟風險~基本上風險很小
70 新加坡的政治.治安風險~風險小,但恐攻威脅逐漸浮現
專欄9漸漸抬頭的共享經濟,與日本的差異在哪裡?
作者資料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
為日本屈指可數的智庫,由高水準的研究調查部門及企業解決方案部門組成,並擁有獨自的法人會員制度。所內集結了經濟調查/歐美調查/亞洲調查/市場調查/政策調查/金融調查等六大領域的專家,運用其優秀的分析能力與全球網絡服務,提出高附加價值的總體資訊和政策建議,並為國家、自治團體及民間企業,針對個別課題提供解決需求的諮詢服務。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